第二部更加精彩,感觉效果增加了很多!而且新增加的人物也牺牲了不少,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活到最后就是命好,密室逃生第二步部,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居然第一部掉入深渊的女主没有死,原来是这样,他威胁那个女的帮他设计新的游戏,然后招一批人进来送死,不管怎么样,流媒体版和电影版两个结局都不一样,都值得你去看一下!
之前看了第一部觉得这种题材蛮吸引我,第二部在北美上映后看了院线版。
等今天流媒体正式上映后我人傻了,发现院线版和流媒体最终出的影片完全是两个版本两个结局。两个版本有将近半个小时的镜头和剧情是完全不一样的。流媒体甚至最后一关密室,两个版本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下面有剧透!
院线版开头,是佐伊和一个心理医生在对话,佐伊透露给了心理医生自己不敢上飞机的原因,譬如害怕接着被米诺斯密室逃脱公司陷害,想让他们绳之以法之类。之后的密室解密过程两个版本都是差不多的。在硫酸雨密室关卡后,院线版剧情就和流媒体版完全不一样了。
院线版是佐伊从出租车座椅上掉落到管道里,来到一间装修的比较温馨的儿童玩具室。地上的玩具拼起来的名字是索尼亚。衣柜门突然打开,出现的是第一部中本来应该已经坠亡的女士兵阿曼达。她供述说在第一部中坠落后底下铺了个垫子救了她,然后米诺斯公司就把她控制了起来,强迫她设计新的密室。这里面所有的密室包括密室中的细节,都是根据阿曼达和女儿的回忆作为线索创造出来的。最后他们把男主Ben从充满水的密室中救出,拆开密室的木板,从密室后台死里逃生,中间也没有出现任何米诺斯工作人员来阻拦。他们跑到警察局供述了整件事情,很快新闻就报道说米诺斯公司涉嫌夺命密室逃脱,所有人都被警方控制了。佐伊彻底放下了心理负担,决定返程就坐飞机回去。没想到在飞机上看到了心理医生,这个时候飞机广播响了起来,欢迎乘坐米诺斯航班,将第一部片尾表现的测试飞机这个密室的环节体现出来。原来之前所有的密室都是米诺斯为了让佐伊放下心结,结合心理医生设置的一个连环套,给第三部再设置了一个引子。
而流媒体版就完全不一样了。影片开头就完全没有心理医生的戏份,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往事。这段剧情发生在2003年,一个小女孩和母亲回到家,女儿表示和母亲一起出去玩非常开心,但是他爸非常忙让她不要去和他爸打招呼。母亲来到父亲的房间,父亲正在设计密室。母亲表示要让女儿离开他身边。父亲这边因为马上就要到截止日期了他非常着急,让她游个泳放松下,一个小时后有空了详细聊。母亲就去游了个泳,游完后发现离一个小时还早,就打算再去蒸个桑拿。没想到桑拿房门口居然被三根贴棒插上了,水源源不断的浇到木炭上,温度开始不断上升。桑拿房变成了一间密室。母亲通过解密找到了一块磁铁,正要用磁铁推开最后一根铁棒时,却体力不支最终死在了桑拿房里。之后剧情介绍给佐伊,佐伊因为还是害怕飞机就和本开车去纽约,之后的剧情就与院线版差不多了。
到了硫酸雨关卡,佐伊从出租车滑道掉进去,镜头就给了幕后BOSS也就是之前说的父亲那边。他发现通道变化了,佐伊没有按照预定路线进入下一间密室,之前在沙滩关卡中陷入沙中的本也被一名保全救走了。BOSS没找到佐伊,只找到了本,为了让游戏继续进行,于是把本丢进了下一关的密室,也就是之前的那间桑拿房,不过这次密室更加复杂了。
佐伊醒来,一个保全服装的男子给他推了一针清醒剂。这里是BOSS家的地下室。隔着玻璃,一个自称克莱尔的女人和他打招呼。克莱尔就是BOSS的女儿。她说她父亲把她关在这个房间里一直强迫她设计密室。所有之前佐伊经历的密室都是她设计的。她认为佐伊是个聪明人,可以帮她解开困住她的密室放她出去。佐伊果然不负众望,成功解开密码放出女儿。此时她父亲找了过来,开枪打伤了帮助他的男保全。克莱尔略施小计就把她父亲返关进密室中。克莱尔通过操作父亲电脑解救出了困在密室中的本。随后她告诉佐伊,她在第一部找到的坐标没错,那栋大楼的确是米诺斯密室的位置。她表示已经报警了,让她开BOSS的车去米诺斯大楼查看本的情况。佐伊来到大楼,发现警察已经封锁了大楼,本也被成功救出坐上救护车,米诺斯公司工作人员悉数落网,看似是Good Ending了。
镜头回到BOSS家里,女儿折返回了地下室,和父亲隔着玻璃交流。原来女儿从小就是个虐待狂,控制欲极强。这一部密室中出现的所有线索都是她童年想要的却没有得到的东西。母亲看出她有心理问题于是提出要把她送走,她便用自己设计的桑拿房密室把母亲给杀害了。父亲看出她有密室设计的天赋,但是又害怕她这种恐怖性格有一天害死自己。于是便把她控制在地下室内,让她为自己设计密室。她估计也是靠自己蛊惑人心的性格和能力,骗到一个保全让他帮自己做事,最终找到佐伊,成功逃出父亲的控制,并最终清理了米诺斯和父亲的势力。之后就是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克莱尔来控制米诺斯和密室逃脱游戏。这个结局细思极恐啊。
这样一部悬疑惊悚电影,硬是搞出两部完全不同结局走向的版本。院线版甚至完全没有BOSS和女儿克莱尔的出现,最后一关两个密室也完全不一样。我觉得背后反映的还是资本的角逐吧。在看完流媒体版后,就感觉院线版的有些内容就很生硬了,强行为了某个剧情服务。就比如说沙滩里的两具模特、银行里的糖果以及下雨天的出租车和地铁。院线版描述的就是这是阿曼达与女儿的回忆,草草带过。但是流媒体版,这个就是克莱尔和母亲索尼亚在一起经历过的东西。沙滩里的模特就是她和母亲的样子,银行里的糖果是克莱尔想要但是母亲不让拿,下雨天的出租车是母亲在出租车上表示要把她送走等等。剧情更加自洽,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流媒体版可能才是导演最初呈现的正统剧情。但是我估计是商业上的要求,让他们不能这么快的把幕后BOSS表现出来,所以又补拍了心理医生和阿曼达的密室以及飞机上这些桥段。让观众认为幕后BOSS还是没有出现,一切尽在米诺斯和游戏大师掌握当中,更多的增加迷雾来衔接第三部的剧情。
个人感觉却反而却更喜欢院线版本。虽然院线版在密室的细节上很生硬,但是最后在飞机上又响起米诺斯新的密室开始的声音,给我一种当时初看《电锯惊魂》木偶 Billy 又一次出现的那种感觉。之前的一切都是米诺斯在控制,体现出反派非常大的控制能力给人的压迫感。这一种反转更大,更扣人心弦。
能忍耐院线版偷跑的渣画质的小伙伴,院线版这版结局重拍的很多剧情真的可以去看一下。不知道第三部最终会按照哪一条故事线继续走下去呢?
你想要有官能刺激,有是有的,不过想要什么新惊喜的话,那就相当失望了,估计创作团队还没有想出来吧。《密室逃生》也许玩得太大了,要想解释得通背后所发生的事,确实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得出来。创作团队一合计,不如先多拍一部续集出来试水,看看观众们的反应。电影即便有一个接一个的《密室逃生》,除了规模更大之外,其实跟上一部电影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是流于一味的玩梗。何况这部电影的角色性格比上一部电影更扁平。
首部作品确实开了个好头,低成本的惊艳之作,结尾的扣也留的不错,可惜感觉续集续的太生硬了。
本片的精彩首先需要脑洞大开的杀人密室设计,其次,人物的动机和智商都要在线,因为这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而是死亡陷阱大逃杀。
首先,第一部幸存的黑人女孩决定去找到变态游戏设计师大本营复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是否愿意再进杀人密室,再经历一次地狱死亡考验,这基本不可能,因为这是主动进入敌人设计好的高级陷阱送死,正常人绝不会干。
正常人应该是外围调查这个公司,收集证据举报罪犯。逐步接触到真相,然后游戏公司将他们引人2.0版的杀人密室。
其次是人物的反应完全不对。都是玩过死亡游戏的玩家,一旦进入新游戏,都是小心翼翼、寻找每个细节线索,我们玩电子游戏也是如此。
结果,一群老鸟明明知道又进入杀人密室了,不是互相讨论分享逃生经验,不是砸掉监控,不是设法脱离设计者的控制,而是再次惊慌失措、大喊大叫、东摸西摸,继续送人头。这实在是太生硬了。
个人觉得误入变态设计师的杀人密室,反正都是死。先砸掉监控,再设法逃生,破坏掉所有可以破坏的机关,绝不能顺着你的意思玩,绝不让你看着我死,你的密室总是在地球上的吧!
当我和朋友讨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她和大部分影评一样,认为密2的设计师有两个版本:院线版是阿曼达,网络版是克莱尔。
但是!注意⚠️院线版观众听到的设计师,是佐伊视角的。也就是说,佐伊听到密2设计师是阿曼达。但这是事实吗?🤔从米诺斯的目的,和阿曼达的表现两点来看,我个人认为,并不是。(院线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听到的只是米诺斯让你听到的啊喂)
先单从院线版本来看,密2更像是,飞机密室的前传,伴随着佐伊的恐飞机症状的心理治疗。来分一下结构:整个电影分为4阶段,分别是“问诊”、“刺激”、“治疗”、“康复”😂
那么,已经知道佐伊克服心理阴影后上的飞机是第一部结尾测试的密室的我们😂倒推一下呢?
“问诊”=“米诺斯得到让佐伊上飞机的两个条件,米诺斯得到制裁,佐伊他们不再被伤害”;而“刺激”=“冠军赛”(仅在院线版本视角来看);“治疗”=“米诺斯给佐伊专属的专属表演”,这个阶段中,先是把人证阿曼达送上门(物证佐伊用手机拍了),然后送邀请函让佐伊答应设计密室(这是一个“密室已经结束”的暗示),接下来在警察局满足佐伊的要求:从电视的视觉新闻报道,警察说逮捕他们的“官方消息”,本说 一起逃出来的、人证阿曼达招供了,三个方面,让佐伊安心。“你举报成功啦!新闻报道了公之于众了!警方去追捕了!员工和客户信息又有!已经“死亡”的人证也招供了,多么强有力的证据!”所以经历了一场逃杀的佐伊,一口气松下来了,释怀了,决定坐飞机回去了。米诺斯的目标就此达成。🤪第三部可以拍飞机了。
那么,在大背景中,被当作“送给佐伊的人证”的阿曼达,她真的会是设计师吗?😂还是说,她被教着说出“我女儿被绑架了,她们威胁我设计密室”这一个信息而已。实际上她只是被威胁来找佐伊说这件事?🤔
前者需要专业素养和扭曲的人格,而后者,说几句话就行。😂哪个可能性大呢?且不说经历过密逃1的退伍女兵,很清楚设计密室的人就是杀人凶手之一,她的道德和能力是否允许她这么做。单看她在佐伊“我拒绝”之后的表现:跑到墙边,“放我出去!我都按照你们要求的做了!放我出去!”
儿童卧室与水牢是同一个场景,如果她设计了密室,会不知道怎么出去吗🤔可能有人会说,米诺斯增加水牢后她就不知道了,但是,密2设计师已经害死好几个人了,和米诺斯是一条船上的,她在害怕什么?她在恐惧什么?
再者,已知邀请佐伊当设计师不是真心的,整个过程就是为了让她成为飞机密室的玩家,那阿曼达作为一个输家,凭什么被邀请成为设计师?
所以,院线版本的密2,并没有对设计师人物画像进行刻画,而是口述了一个“阿曼达是设计师”。密1结尾就已经刻画了米诺斯的设计师和测试人员,那密2为什么没刻画?因为她不是啊😂😂
当然,其实网络版本的密逃2刻画设计师了,是克莱尔!😂“刺激”那一阶段也被赋予了找人救自己的其他意义。
题外话,比起一些豆友关于电影拿“已经在第一部死亡的阿曼达出来救场改剧情”这样的说法。我个人更相信,网路版和院线版,在由于上映时间差被分割前,是一个版本。
我更认为,阿曼达本来就没有死😂
而这个设定涉及到两点:1、密室比赛的可看性需要控制人数,2、下坠陷阱并非致死。
我先从密2本身说:1地铁,2银行,3沙海,4酸雨,5童年
从米诺斯的客户群来看,最精彩的结局,当然是经过五个密室后,得到最后的赢家啦🥰6个玩家,5个密室,但这个比赛精彩之处就在于,你无法预料结果。那么,米诺斯怎么能保证后面的密室有玩家呢?
答案是非致死性的下坠陷阱。
为什么这么说?从密逃2的沙海密室可以看到,瑞秋陷下去之后,内特去救她且成功了。这说明,沙海下有一个不会立刻致死的下坠通道。由于其他玩家视觉的局限,或者说影片蒙太奇的剪辑,我们观众和主角一样,会认为,掉下去最后的结局是死亡。可事实上地铁上的小哥,和酸雨中拥抱的两位女配,都是不可拟的死亡。而下坠通道下面是什么?主角猜测的死亡不等于真的死亡。你看到的只是米诺斯想让你看到的🤪
我认为这个下坠通道的作用,是暂存玩家,用来填补后几个房间中可能出现的人数缺失。
来理一遍人数变化:1、地铁(死1,存5,合理),2、银行(死0,存5,不合理),3、沙海(应该进4,存3)就开始调控人数了,先是通过下坠通道挪走一人,让四人开始游戏,这就是为什么瑞秋忽然陷进去了,明明离后面的沙漫上来还有好久。当内特救瑞秋后,😂😂😂不知道眼尖的小伙伴有没有看到,拉内特的绳子,是被抢打断的!有火花!拉两个人都可以拉上来!不是拉断的⚠️。所以结果是极限1换1。之后4进3,所以当本跑出小木屋后,门关了,本往灯塔上爬,扶手缩进去了🤣。4、酸雨(死2,存1,不合理)其实这里设计是合理的。解题错误了。电话亭中接电话的行为,本质上是留一个人牺牲,来开门。5、童年(应该进2,存1)按原设计,应该会把内特挪过来,经历一系列解密,内特死,女主存。
以上就是展现给米诺斯客户的完美表演。在密室之后,阿曼达出来就是为女主的表演了。
所以,阿曼达说垂直掉落之后,被床接住了。完全可以是原始设定。浅排一下密逃1的人数控制哈🤣
1、烤箱(死0,存6,不合理)水都被喝了还给你全过了?2、冰雪(目标是进5,死1,存4)又开始控制人数😅,拿打火机企图犯规的老玩家丹尼,脚下冰裂开了一个非常整齐的🕳️把他带走了…最后是存5个人,3、桌球(进5,囤1,存4)4、医院:杰森对麦克下手,监控坏了以为佐伊必死无疑,所以米诺斯的视角(死2,存2,合理)5、幻觉(死1,存1)
两部电影,都是6个玩家,5个关卡,人数多的时候会“脚下攻击”,居中的第3关会通过“下坠通道”,利用视觉差囤人,来保证后两关不出意外。
看过网络版第二部的朋友😂设计师在电脑上问克莱尔设计的安全屋是什么的时候,是可以看到一条通道的,所以
当然电影密室可以运动必不长这样,意思差不多是这么个意思
而两个版本密逃2,唯一救场的演员,可能是本🤣毕竟“阿曼达不是设计师,她说谎”成立后,两版本的差别,只不过院线版是佐伊视角,而网络版是上帝视角可以看到设计师的真面貌。但两个版本中,本作为人质,两个关押空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是补拍了吧?😂而且男主作为最后杀青的演员,补拍也方便🤣🤣🤣
紧张感不输第一部,而且密室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整体上高于上一部,可见剧本创作者是下了功夫的。虽然新鲜感不及第一部,但作为续集,还算及格吧。佐伊和本寻找幕后总部的过程中,被扒手误导进入了地铁,紧接着地铁的那节和主轨脱离,组成了一个密室,而其余几个乘客竟然全都曾参与过密室,而且都是获胜者。
以下文字剧透======================================
他们发现,各个密室组合起来是在讲述某个人的故事,这是和所有参与者无关的。渐渐地,参与者一个个挂掉,佐伊进入到最终密室,见到了身处玻璃密室中的克莱尔,克莱尔告诉佐伊,是她父亲逼她设计的所有密室,她需要佐伊的帮助才能逃出,并且能够帮助她营救身处另一密室中的本。这时候佐伊明白,原来之前所有密室的线索都是和克莱尔有关的,为了营救本,克莱尔救出了克莱尔。
克莱尔投桃报李,送佐伊离开密室,并为警方保留密室罪证。克莱尔的父亲是幕后Boss,她被父亲利用来设计所有密室,她更设计密室除掉母亲以向父亲展示自己的能力,但还是被父亲关在密室,失去自由。现在风水轮流转,父亲被克莱尔关进了密室,而且克莱尔启动了清除程序。
佐伊见到了本,两人再次成为密室的幸运儿。克莱尔的能力这么牛,她的未来如何,影片没有交代,不知道还有没有续集。
私信+++qun:
结局不就是孤儿怨小女孩再就业吗哈哈哈哈哈
鱿鱼游戏五倍速版
缩短时长弄的片子节奏很快很紧张,密室格局也比第一部大了不少,但是少了第一部小空间的密室压迫感以及密室设计与玩家命运的联系,结尾的恶童反转也比较生硬,整体看下来这也不像一个和第一部很有联系的续集。(6.5/10)
怎么感觉投资没有上部多的样子,密室设置和关卡都不如上一部那么大,没有冠军赛应有的精彩程度,上一部参赛者之间的情感变化和人性挣扎也是看点之一,这一部参赛者之间似乎没有那种火花。流媒版结局算是有一个小巧思,但其实看到演员的话也就很好猜到了。上一部喜欢女主,这一部发现男主作为朋友来说也挺可爱挺不错的。
这个系列果然是为中国内地定制的低血浆强解谜版《电锯惊魂》…类似的激光机关,在《生化危机》里能把人给切碎,到这里就只是烧焦了点皮,全员逃出…不过节奏在线的,看着还挺刺激。
就是说,出租车底为什么不能藏人?
爽片 有钱飞机也能劫 有钱真好
通电地铁,激光银行,陷落沙滩,酸雨街道
有点糊弄的感觉,没有了第一部的新鲜感,也没有什么吓人的感觉,莫名其妙就结尾了。
3.5,地铁密室的进入给每天坐地铁的我带来不小的心理打击……居然有俩个版本的故事结局!刚看完流媒体版,Claire不愧是《孤儿怨》女主……
麻烦密室逃脱的设计师们都看下这片!剧情没什么突破,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密室杀人的层级。为了更快更爽,新的角色基本都没什么“塑造”就匆匆领盒饭。但房间的设计更加烧脑,节奏很快,惊险刺激。作为一部爽片还是不错的。
孤儿怨女主长大了晋升世界第一程序媛 励志片 谢谢
全程几乎不让人喘气,节奏快到让人赶不上线索解读,都没啥参与感,就等着看谁下一个挂掉。而这样的弊端就是好像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1000米,看了40分钟后,就累了,倦了,随便吧,看不下去了。
略显无聊却也揭露出此类电影的本质——一种虚构的暴力,为迎合观众即观看这场游戏的人的乐趣而设计。角色谴责观看者的暴力(观看),但实际上他们正是暴力的扳机。
水准不失第一部。关键是不废话,上来直接开干,紧张感绝对有,俗套的地方固然在,但全然不影响整体观感。
惊险度大打折扣,全然没了首部密室带给人那股新鲜刺激感。完全是一脸冷漠地看着主角团玩解谜通关游戏,如此套路循环往复观影体验极为乏味。宛如八点档狗血伦理剧的父女关系反转更是看得人头痛。《孤儿怨》里的小妹妹辨识度还挺高的。
很牵强啊,明显是蹭1的热度,但是结局又是开放的,可别出3了,只会更烂。
关卡设计比第一部好看多了,女主因为太圣母沦为最烦人角色
第一部挖的坑第二部都不填,大BOSS怎么知道每个人的经历?尤其是杰森的经历。杰森和室友一起划船出海,船翻了,最终只有杰森活了下来。大BOSS竟然知道这件事,知道他们只有一件外套、他们曾抢外套,甚至知道外套是红色的,所以特意把红色外套作为道具,并且密室的主题是冰天雪地,考验人们会不会像杰森那样为了一件外套自相残杀。只有杰森,以及死去的室友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大BOSS怎么可能知道?难道他在海上安了监控?第一部最大的坑就是大BOSS怎么知道每个人的经历,然而续集完全没提这件事。坑挖得太大了,连编剧都不知道怎么填了。第二部从一开始就不成立,如果主角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去大厦,或者追小偷的时候跑慢点,他们都不会恰好上那辆地铁。其它人也同理,大BOSS如何确保他们会同时上那辆地铁,又如何确保普通百姓不会上那辆地铁?
虽然整体水准跟第一部差不多,场景甚至升级了,但看到结局就觉得有点坑爹了。第一部虽然看到结局就知道明显有第二部,但是好歹第一部的故事是独立完整的。第二部看到结局揭示第三部的时候,意思就完全是:你好我只是个第三部的序章而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