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只有芸知道

正片

主演:黄轩,杨采钰,徐帆,莉迪亚·佩克汉,赵淑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年份:2019

 剧照

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2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3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4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5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6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3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4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5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6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7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8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9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只有芸知道》:年过花甲的冯小刚,藏在酒和电影里的孤独

01

岁末,冯小刚的电影又来了。

这次,没有了媒体的喧嚣,没有了宣发的热闹。《只有芸知道》突然定档,相比冯小刚过往的作品,有些悄无声息地就上映了。

电影的诞生过程,像极了影片的名字,或许“只有芸知道”。

冯小刚今年已经61岁,这个已过花甲之年的双鱼座男人,如他自我评价“敏感、脆弱、浪漫”。他说这部《只有芸知道》也有着双鱼座的这些特质。

冯小刚又拍了一部他自己想拍的电影,就像2年前的《芳华》。跟《芳华》从他本人年轻时文工团的经历中获取灵感不同,《只有芸知道》是取材于身边挚友的真实故事。

电影的结尾字幕一语中的地道明了冯小刚拍它的初衷: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或许,这也代表着冯小刚自己的爱情观,也像《芳华》一样纪念着他们这代人年轻时的岁月。

然而,《只有芸知道》却没能再现2年前《芳华》时口碑和票房的丰收,在同档期另一部同样是爱情题材的电影《半个喜剧》面前,冯小刚的新作已难起波澜。

令人感叹的是,《半个喜剧》的风格类型,正是冯小刚当年得以成名和尤为擅长的现代爱情喜剧。

可他经历过半生浮华后,拍了如白水般柔静舒缓的纯爱电影,却再难赢得如今这群年轻观众的心。

02

不能否认,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冯小刚是永远无法绕开的人。

他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精英的光环。但他开创了国内贺岁电影的先河,成为低谷中的国内电影市场再度崛起的启动者和引领者。

他经常开炮引发了无数争议,但总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他树敌不少,但至交密友支持者同样众多。

如今回顾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平均口碑和质量也依然是圈内导演中的翘楚。

他的电影涵盖了各种类型,有《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的喜剧,也有《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的悲剧;有《手机》的现代,也有《夜宴》的古装;有《非诚勿扰》的爱情,也有《集结号》的战争。

他敢于触碰那些足够敏感的话题与题材,不管是《一声叹息》的婚外情,还是《一九四二》《芳华》的悲壮历史,甚至《我不是潘金莲》的官场与政治。

他用《我不是潘金莲》《私人订制》的辛辣和讽刺针砭时弊,也用《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的深情与温暖讲述故事。

可他“小钢炮”的性格作风,终于还是让他在花甲之年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漩涡和风波之中。那部风波导火索的电影《手机2》至今杳无音信。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只有芸知道》才如此低调的诞生。而经历过风波的冯小刚,似乎也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时隔一年后,冯导的微博终于更新。往日的调侃和嬉笑怒骂少了,更多流露着年华已逝的念想和轻声细语的温度。

他说他要拍的是“让人心暖的电影,给爱排毒”,他说“年过六旬该要直面本心”,他说他“在《芳华》里摘掉面具,在《只有芸知道》里脱掉铠甲”。

突然意识到,那个在《甲方乙方》里大口吃着饺子,一本正经地说着段子,让葛优念叨着“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的冯小刚,也老了。

03

人老了,就会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

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他心中的江湖,就像他靠当演员而不是导演拿到金马奖的《老炮儿》,六爷就是他自己,日薄西山,困守规矩,晚景凄凉。

于是他更愿意追忆过去的美好,这才有了《芳华》和《只有芸知道》。

然而这两部电影中,主人公还是孤独的。都由黄轩饰演,《芳华》里的刘峰一生坎坷终身未娶,《只有芸知道》里的隋东风中年丧妻永失所爱。

当回想冯小刚的其他作品,突然发现,其实冯小刚电影中的孤独感一直如影随形。

《集结号》中张涵予饰演的老兵谷子地,《唐山大地震》中张静初饰演的方登,《一九四二》中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我不是潘金莲》中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弃儿”。

就连《非诚勿扰2》里,也有中年离世的孙红雷;《天下无贼》里,也有失去爱人的刘若英;《甲方乙方》里,也有病妻亡故的杨立新。

冯小刚的电影里,一直隐藏着人生的悲戚和孤独。这种孤独,才让《非诚勿扰》里邬桑的哭泣如此动人,才让《非诚勿扰2》里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笑中带泪。

冯小刚好酒,他也把这份孤独酿在了酒里,饮进了肚里,藏在了电影里。

《甲方乙方》里的年夜酒,《集结号》里的喜宴酒,《非诚勿扰》里的相亲酒,《唐山大地震》里的团员酒,《芳华》里散伙酒,《只有芸知道》里的交杯酒。哪一杯不是五味杂陈,醉己醉人。

04

2015年,在电影《老炮儿》的宣传期间,冯小刚来到多伦多,见到了自入伍即相识、已移民此地的多年挚友张述。

当天,冯小刚发了条朋友圈,两个人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相对无言。配文“归去来兮”。三天后,他又在朋友圈里写道“别了多伦多,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来来去去间头发就白了”,配上一张孤独背影的照片。

2017年,张述的爱人罗洋因病去世。当年,张述在公交车上偶遇罗洋,他拉上冯小刚问他意见。两人从相识到恋爱再到结婚,冯小刚是这段爱情历程的见证人。

《只有芸知道》正是改编自张述和罗洋间真实的故事,连公交车上的邂逅都一样。

2018年12月,冯小刚和张述去西安找作家张翎,《唐山大地震》正是由张翎的小说改编。

张翎和张述一家曾同住多伦多,两家离的不远。张翎的丈夫陪着张述在医院送了罗洋最后一程。有这层关系,从来不写剧本的张翎答应为《只有芸知道》撰写剧本。

演员方面,冯小刚让《芳华》中没能走到一起的“刘峰”和“林丁丁”再续前缘,黄轩和杨采钰分别饰演剧中的隋东风和罗芸。

这是一段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故事,可在爱情之外,却是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的人生孤独。

冯小刚和张述在多伦多休息的公园里,有一把张述为罗洋做纪念而捐赠的长椅,上面的铭牌镌刻着“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这样的长椅也出现在了电影的结尾。

冯小刚养着一条狗叫丢丢,是徐帆在小区门口捡回来的流浪狗。有一天,冯小刚发现丢丢再也不能跃起叼走他手里的食物,医生诊断说,没有病,就是老了。

张述和罗洋没有孩子,他们在多伦多也收养了一条流浪狗,起名Blue。《只有芸知道》里Blue的离世,也是真实的故事。

冯小刚在采访中说,之所以还在拍电影,是因为这或许是唯一能延缓衰老的方法。

电影最后,出现了冯小刚和张述年轻时和此时的照片,以及罗洋绽放笑容的遗照。

《只有芸知道》像是已过花甲之年的冯小刚一封写给心中向往的爱情与生活的情书,一杯敬给逝去年华与岁月的清酒。泪水已经不再重要,回忆才是心里的依靠。

可惜,在这个浮躁、浮夸、浮生若梦的时代,又有多少年轻人能被打动和陶醉呢?

 2 ) 《只有芸知道》的虚假和虚伪

人人都喜欢看美梦,也喜欢做美梦。电影就是这一台催眠机,让人心甘情愿置身其中。但是梦假的时候,梦再美,观众也是无法看下去的。

《只有芸知道》就是这样一幅让很多人中途离场的美梦。

它的矛盾被掩盖,人物塑造失败。

《只有芸知道》中起码有8个矛盾是被导演强行盖过的。

一,夫妻两个初来陌生小镇时候的陌生感疏离感被盖过。和当地人交流时候的忐忑感被盖过。

二,梅琳达见到两个中国人“一见如故”,三个人的对话宛如过家家一样,就是导演为了确立他们的友谊而拍摄的。

三,隋东风收养狗的时候,说“我们夫妻两个都喜欢狗”。很明显这是本剧里一个重要的点。因为随后他们就把狗当成他们生命中的孩子。但是对于两个人是怎么喜欢狗的,前剧里没有任何交代。

四,罗芸有心脏病,随时可能身亡。身为妻子她隐瞒了隋东风,影片里没有交代她隐瞒时候该有的忐忑,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感一笔带过。

五,罗芸有心脏病被发现了,隋东风没有想过罗芸为什么瞒着他。这涉及另一半对自己的不信任,另一半对婚姻的不负责任,对自己和她这段感情的不负责任(毕竟爱人突然身亡最痛苦的就是最爱她的人)。他完全不提这件事。

六,隋东风为了罗芸开的餐馆被罗芸许愿毁掉了,他知道答案后心里的痛苦和委屈却没有表现。

七,罗芸晕倒在浴室里,隋东风没有怀疑是疾病,甚至没有检查。

八,罗芸流产后无法怀孕,隋东风只是沉重,没有表现出以后不能有孩子的不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幻灭感。

塑造隋东风的时候,导演只强调了他爱罗芸,他没有最基本的人的存在意义,没有理由表达内心的愤怒。罗芸有心脏病欺骗他,他不愤怒不心寒。罗芸流产以后无法怀孕,他不失落不痛苦。为罗芸开的中餐馆被罗芸的愿望亲手毁掉,他没有委屈和愤懑。

他是个假人,引起不了我们的共鸣。又因为他是个假人,所以他的付出看上去也毫无价值,没有触动我们的理由。所以影院里屏幕上的人频频落泪,屏幕下的人却一脸冰冷甚至觉得憋屈,想走开。

塑造罗芸的时候,导演让她风华,也让她自私幼稚。

她不在乎她的心脏病突然夺走她时她爱人会有的痛苦。她不在乎她亲手毁掉餐馆时候爱人会有的心痛。反正她就是围着自己转。

她懦弱幼稚。

餐馆一开十五年,她完全可以对爱人表达自己不想继续开餐馆的愿望,然后一家人去另一个地方生活,或者去展开她的冒险。一个成年人可以做的事她做不出来。她要通过毁掉别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像个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小孩。

她渴望的冒险,是要爱人说“带”她去。这个“带”字很灵性了。仿佛她没有能力,只是个三岁的孩子,要幼儿园接自己回家的爸爸带着去继续生活。

她对自己的生活不负责任,对别人的生活也不负责任。

她的婚姻,是通过赌博决定既不继续。她的爱情,是通过爱人给她擦不擦手膏来觉得既不继续。她人生中重要的东西都被她渎值。

她在婚姻里,隐瞒自己有心脏病随时会死去的事实。另一半可能经历的痛苦,她没有设身处地地想到。

爱人为了她“有安全感”开的中餐馆,她说要毁掉,就毁掉,没有想过那个爱她的人会有多痛苦。而且她竟然真的觉得“没想到他会这么痛苦”。轻浮的口吻仿佛这不是他给她的爱,也不是她参与的生活的一部分。

这样的隋东风,这样的罗芸,如何让我们欣赏感动,让我们为她们的生活流下热泪?

这部电影毫无诚意。虽说是营造一个乱流中的美梦,梦的底下却是如此肮脏空洞。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这是美梦,生活重压下的憧憬。我是不屑一顾的。

 3 ) 不可多得的烂片,做新西兰的宣传片都显得不伦不类

我看到很多人会说这部电影,"情感单薄然而拍摄风景优美,适合做新西兰宣传片”。但是恕我直言,就算是宣传片这部电影也是不够格的,因为它没有呈现出新西兰的“旅游性质”的那一面,只是一对假人互相忍耐对方和生活对于自己的岁月静好的戏剧的满意扮演,和宣传片有什么关系?

这部片子的情感单薄,单薄到什么程度?我在女主角那么漂亮的情况下竟然打开手机开始刷知乎了。这是怎么样烂的剧情和怎样弱的共情能力啊!

单薄到演员哭我没有任何感觉,就像看和我毫无关联的PPT一样。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到电影里的人那么多泪点而观众没有丝毫共情的呀?

这一点,身为成熟导演的冯小刚做到了,晚节不保啊。

然后说说这部影片情感单薄的地方。

影片里女主男主为什么相爱?不知道。只有他们两个知道,反正俊男美女看上眼了就对上眼真分不开了。这个让人费解。我甚至揣摩不到作者意图。

女主和男主在应该有大的情感波动的地方都没有波澜地过去了。狗狗死了,女人就抽根烟说没事。我想说生活不是表演,有情绪爆发的地方没有人会犹豫。但是女主的表现就好像她知道她是一个淡情片的女主,所以她要理应地呈现岁月静好,所以她把情绪压抑在一个比较低的程度,让人无法感受。

男主对于女主有心脏病瞒着他十五年的事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用爱解释一切。你们是神仙吗?不食人间烟火。

林太是谁?她为什么对这一对恋人看得顺眼,为什么愿意那么帮助他们?我没看出来为什么。

梅琳达到底为什么和这对人称为好朋友?又是天意来证明咯。

男主和女主的生活只有彼此。生活都没有用武之地了,都挤压给他们的爱情了。我就想问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这么神奇的魔力,如果有,是不是全世界的物是人非都要让路给他们的爱情了?

这么单薄的人物,这么单薄的剧情,导演有信心给这部片子拍出来,是为了什么?他审美趣味这么低吗?还是单纯为了纪念好友?

好友的爱情如同虚伪的童话宣传片,他信了?

我心里是不甘和痛苦的。因为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女主角,被冯小刚埋在他的岁月静好下,什么都没有变化,让人可惜。

其实这不是冯小刚第一次避重就轻,岁月静好了。“芳华”里就有很多避重就轻的影子,让人觉得心口的石头悬而未落,很不着气。

冯小刚应该是要对得起他的这块招牌的。虽然坦白说我没有从他的电影里获得过感动(可能是我看的他的影片不多没淘到宝贝)。

招牌是一个导演的全部骄傲。就好像提到陈凯歌想到霸王别姬一样。霸王别姬甚至能给人活的的感觉。一个好的导演就是可以做到拍出来的东西透着活性甚至给人以假乱真的感觉。

李安对于一个对于人性比较了解的人,这方面做得也是比较好的。

好的导演都是努力靠近和了解人性,我不明白冯小刚怎么就朝相反的路去,避重就轻,甚至还拍出一部岁月静好来作为他晚年一部作品。我不得不说出自己的遗憾和失望。

希望冯小刚不要晚节不保,也希望他晚年能够尝试着把自己的世界拓开一些,看看世界的真相,也让自己的镜头下留下一些真相。

以上。

言于此尽。

 4 ) 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突发奇想要去看冯小刚改编自挚友真实爱情经历的电影《只有芸知道》,是源于一篇在朋友圈看到的赞扬黄轩演技的文。这篇文的题目超级霸气----《今年华语电影最残忍的一帧画面,来自黄轩》,文里还特别提到黄轩能在《只有芸知道》饰演隋东风,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电影,是演员的幸运。”

看完电影,我打了三颗星,一颗给风景,一颗给黄轩的三场哭戏,一颗给女主角的颜值。只是,无关编剧、无关主题、无关所谓爱情秘密。

来自北京的隋东风和罗芸在新西兰打工,他们同时遇上了一个好房东,这是他们的幸运之初。接下来,想要恋爱时,遇上彼此;想要结婚时,遇上赌博成功,还发了一笔横财;想要创业时,刚好房东有亲戚低价转让餐馆;想要开业时,空降一个貌美如花聪慧伶俐的外国妞;想要养狗了,就有人送来一只流浪狗布鲁。他们爱情,既没有隔着家仇国恨,也没有颠沛流离,甚至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鸡毛,人生简直顺利得令人生妒。所以连女主都说上天也觉得太过于厚待她,所以要她历经死劫。于是布鲁得了病不得不安乐死,女主也在45岁时死于心脏病,留下男主一人独自怀念.

看电影简介说女主罗芸隐藏了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后却是她对隋东风刻骨铭心的爱…… 这个秘密给了我悬念,我一直在等待揭晓这个秘密。然而,所以等了解到这个所谓的“只有芸知道”,竟只是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无关痛痒的“秘密”时,我简直啼笑皆非。把天意当成人为的烦恼,实在是庸人自扰之。

冯小刚说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是,我承认这是一个几乎像童话一样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正因为太过美好,太纯粹,反倒失去了感动人的力量。

毕竟他们两个比起这世间的太多夫妻已经是太幸运了。曾在一期《朗读者》里知道一对85后的小夫妻----丁一舟和赖敏。赖敏得了一种医学术语叫做“遗传性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的罕见病,俗称“企鹅病”。这个病基本无药可医,患病的人发病后小脑会逐渐萎缩,行动和语言也相应地退化,接着内脏也会跟着萎缩掉,直至死去。

当年轻的赖敏开始随时摔跤,无法正常行走时,丁一舟来到她身边;当赖敏无比憧憬地提出想要到处走走看看时,丁一舟兜里揣着全部家当的200块,骑上一辆三蹦子,就带着赖敏上路了。一路打工一路走,他们不知道这一去路途中会发生什么,只要守着彼此,开心快乐就无所畏惧。

接下来他们还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这个病具有遗传性,赖敏的妈妈就是因为这种病去世的。所以,当赖敏怀孕时,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只有芸知道》里罗芸因为早产心脏天生发育不全,所以当时医生预言她只能活到二十岁。但她不仅活过了二十岁,遇到了将她当做掌中宝的隋东风,一直活到45岁。对他们而言,这25年简直就是上帝对他们格外开恩的眷顾。这是电影要表达的最大遗憾,也是催人泪下的痛点。只因为“半路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再看每天都在和上天争分夺秒相守的赖敏和丁一舟,面对如此际遇,镜头前的赖敏依旧笑容灿烂,不悲天悯人,不阴郁沉沦。而丁一舟说“我并不认为她在拖累我。她其实是在成全我,成全了我作为男人的一份担当和责任。真正在发光的是她,而幸运的是我,因为我能占有这份温暖。”相比这段朴实的言语,只觉得《只有芸知道》讲述的爱情秘密太过于苍白而矫情。人生就是含辛茹苦,而生离死别便是最平常的一种。

我们的感情空间无限,而感情也有很多种。有的人离开,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我们纪念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不是沉在痛苦里无法自拔,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用你的心长久地保存对他的爱,这才是对曾对你付出深情的人最好的安慰。

我好友的父母亲非常恩爱,但父亲47岁患癌症去世。好友妈妈守寡二十多年,却在77岁的时候遇到一份新的爱情,去年两个年龄加在一起超过150岁的老人领了证,结了婚,甜甜蜜蜜过起令人羡慕的二人世界。

谁说这个世界上爱情只有一次呢。谁说一次死别人生就没了期盼呢?两个老人让我们再次见证了爱情的模样。

简贞在《四月裂帛》有句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必得以死来句读”,所以我想《只有芸知道》是贯彻了用死句来读的,然而,这之后还有一句“你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人,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重要的是我们爱过,拥有过。这样看来这部电影其实应该算是人间喜剧。

 5 ) 只有芸知道

我看电影之前专门去看了一下我的好友评分。5,3分,这是不可多得的烂片。但是因为是冯小刚的电影,一个招牌在那儿。而且我今天需要人陪,看点文艺片心情会好点,所以还是去看了。

结果觉得这部电影真不错。

和我拔草的影评评论不同,我觉得这部电影我看懂了。这就是一个人对他过去生活的回忆。就相当于一个人写的日记。然后他一个朋友见到了,觉得感动,就自己加工加工变成一部影片的那种。

隋东风的生活太顺风顺水了。

开的小餐馆生意不差也不算太好,不会累到他们夫妻俩又能攒些钱过踏实日子。他的妻子年轻又漂亮。喜欢鲸鱼能够给他带来一点小浪漫。夫妻两个喜欢养狗就养了一条狗。有一个朋友叫梅琳达可以帮助他们。

他们的心是互相在一起的。

把戒指放在妻子的照片前妻子就显灵了。给了他一些帮助之后他就一个人又养了一条狗,然后继续过他的生活。

但是他的生活真的只是老天爷赐给他的吗?不是,是他努力争取的。

如果他不是那么爱他的妻子,他不会接受他妻子对于他近似异想天开的“赌博决定嫁不嫁给他”。如果他不爱妻子,他不会想着给他妻子一个鲸鱼梦。如果他自私一点,他就不会把餐馆开十五年,然后给他妻子一个家。

这个家是他们努力经营来的。有的人熬不住,就把生活毁了。他们的生活是他们自己挣来的。

罗芸是一个不幸的人。这不幸在她的生命随时会消失。但是她和自己的命运相依相伴,还是接受了。

她遇见了隋东风。

隋东风也许不懂她为什么爱鲸鱼,但是不会阻止。

隋东风也许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需要安全感,但是愿意给她。

隋东风愿意给她,她也收着了。

我觉得隋东风绝对是把好运气分给过罗芸的。

但是罗芸心里明白,隋东风原来的样子。

她暗地里许愿餐厅毁了,是想放飞他。

罗芸是深海里的鲸鱼,随时准备沉入海底安眠。

隋东风是水,水汽化是可以随风一起飞的。隋东风爱罗芸,一直用自己包裹着她。但是到了一定时候,他也会飞的。

这里还有一个意象,就是狗。狗得直肠癌的时候,是晚期。医生说它能忍。

它和罗芸还有隋东风何其相似。

生活不易,它能熬。熬过之后,还是开开心心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一直到死。

死之前它任性一回,想吃香肠。女主人也给他吃了。他也过了。然后死去。

狗的死去是罗芸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我总是觉得这只狗死了,仿佛罗芸也要宣布在这个世界命运的结束,果然,她就像一朵再也留不住的云,飘走了。

然后她就走了。留下隋东风,一个人在椅子那儿坐着。

我总是觉得这里的人对生活看得太平淡了。但是也许是因为太爱,所以要求不多。

------------------------------------------------------------------------------------------------------

我不是隋东风,也不是罗芸。我总是任性地希望,生活能够多给我一些东西。所以如果是我,我大概不会和罗芸和隋东风一样。

我是隋东风,我就去读音乐学院,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组一个乐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是罗芸,我就考一个大学。大学里面发现什么,然后就去做。我会变成梅琳达,去各个地方旅游教书。然后自己看鲸鱼,看极光。

我对自己说,我自己可以做到。我不是能和人相伴一生的人。所以其实这部片子让我来看,是压抑的。

但是对于更喜欢和人待在一起的人说,就很好。遇见了彼此把日子过得好的他们,觉得很幸福。

开心,我看到了人生另一种模样。

 6 )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其实我一开始本没有想去看这部片子,是在大三上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又一个无聊的下午,张家耀同学提出来的。我看了一下简介——文艺、爱情,立马拒绝了他,我可不想在影院把他叫醒一次又一次。估计是他不想再和我坐在教室打一下午王者荣耀了,死皮赖脸一起去了柳巷。

片子很长,我最开心的一点是,家耀终于没有睡着,认认真真和我一起看了一部文艺片。我又哭了,我真的是个泪点过分奇怪的人,看什么都能哭得稀里哗啦。从前日子都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今天在剪周天拍摄的一个男嘉宾的视频,其中有一个问题,他回答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果然即使在木呆呆的程序员口中,这句话讲出来依旧那么温柔,充满了爱与期待。

我是相信这些东西的,就像我觉得,书里的故事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古,一定是因为始终会有人愿意坚信,并且正在发生着。历史很长,但人的一生终其有限不过几十年,总会有人经历着那些美好的瞬间。有些姑娘就是始终美丽且幸运,而那些男孩也愿意始终陪伴在意中人身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就不会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短评

真挚感人的故事顺带新西兰风光大片,告诉你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又观念传统,移民就只会被生计困住(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住在国外每天疲于奔命,唯一的出国旅行是回国探亲)过着只顾得上“数春卷”的日子,可以的话多去看看世界,否则“鲸鱼”永远只在墙上。林太那代人认为“房子和生意”能带来安全感,而传统观念把许多像本片主人公那样的家庭困住。本片把对亡妻的回忆倒过来讲,先柴米油盐的现实,再回过头讲相识相恋浪漫,诗和远方的憧憬,把遗憾惋惜留给观众思考:是否有条件或敢于换一种活法?什么样才是自己想要的活法?有多少人真敢像梅琳达那样活得洒脱?

6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就,很单纯很纯粹的平庸

8分钟前
  • Chaall
  • 还行

原故事其实更多感慨,这里更多的是中年人的感伤。其实不仅是爱情了。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建议冯小刚导演签约bbc,多拍一些景色优美的风光大片,既颐养天年陶冶情操,又可以给观众带来一次心驰神往的出国体验,这是多么造福国民的事情啊!

11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严重怀疑冯小刚被新西兰旅游局绑架了,除了风景优美以外真的不知道哪里还有优点了,摄影师可能师从铂爵旅拍团队吧,毫无电影感,的确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知音风的故事,中央六套的水准,人物关系推进和情感变化毫无说服力,黄轩和杨采钰之间毫无火花,整个一莫名其妙。世界上总有人知道私人化的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12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很冯小刚的调子,也很中老年心态。充满“对倒”的处理——中年与青年、怀旧与怀春…苦涩的回忆与甜蜜的爱情,诉尽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最苦,珍惜眼前人。冯导把老友的真实经历搬上了银幕,很真诚,又稍稍有点矫情。很尊敬冯导这几年的创作心态。

1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冯小刚“随手”一拍,吊打某些国产翻拍。

16分钟前
  • 小刀大神
  • 力荐

3.5 真人真事铺底,平常生活的温情,这好像是冯小刚第一次拍纯爱风格的电影。通过打碎时空的倒叙、插叙手法,将这段平凡人之间细水流长的爱情讲述得充满温度。如一首散文诗,抓住了私人经历下的情感流露,在不断回溯中诠释“相濡以沫”。这份感情带着旧时代的印记,表面上云淡风轻,心中又无比浓烈。

1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笨拙的中老年纯爱片,手法有些沉闷,悲春伤秋,连南半球的美景都带着地广人稀、适合自杀的凄清孤冷味道,这故事或许是冯小刚这个年纪的一种内心感悟和写照,双鱼座导演,本人其实一直有一颗纯爱的心,1994年的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就是一个挺虐的纯爱故事,25年后再讲类似的爱情,面对相濡以沫、生离死别的人生常态,不再矫情沉溺,多了一份过来人的慈悲和从容。

2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这类题材的作品,本来就没想在艺术性上征服口味挑剔的专业影迷。不矫情、不宣扬腐朽的价值观,能够唤起我们普通人朴素的情感,让我们普通人更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缘分,便足够了。

25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

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纯爱故事。关乎珍惜,关乎怀念,更关乎爱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完美注解,这在速食爱情的当下自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漂亮的风景与美好的回忆,诸多人生的美好衬托出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惋惜,隋东风的三次流泪让人动容。不过,黄轩弹钢琴的小肉手特写,还真的是喜感满满........

2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如果云知道我要去看这么一部冗长老旧且滥用配乐的空中楼阁爱情片,定会在我出门前下场雷暴雨拦住我。

29分钟前
  • 7h
  • 还行

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身为我司客户,新西兰旅游局并没有赞助这片子。

33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坠落的戒指是她倚梦归来的讯息,重拾的长笛是他爱之深久的证明。他终于带她去看浩瀚碧海里沉默前行的鲸,纵使怀抱着她的骨灰瓶。褐白的骨灰在手掌中散于风,却未曾空。风与云只交会一瞬,便要别离;风与云即使只交会一瞬,已然是一生。

36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冯小刚导演竟然拍了一部癌症死的纯爱片,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创作的角度也够low的,编剧把故事写的毫无生活感,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被中年人怀旧视角和中产阶级审美提纯成了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心灵鸡汤和人生感言,单薄空洞像一朵塑料花,简直就是新西兰旅游宣传片,而且全程配乐超负荷滥用,有多煽情就有多矫情。片子都这么矫情了,你不哭还是人吗?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完美无瑕的爱情应是存在,但拍得真不走心,零调度!怀疑到底是冯小刚拍的吗。爱意全靠嘴说,细节寥寥。演员很信角色,仍败于剧本。再完美的爱情,也不是生长在真空中,这部片太执迷于个人回忆,应该叫私电影。真换成私电影的拍法,别把分场切得稀碎像是口述的拼凑,可能还会好些。两口子聊天不说人话,要么就肉麻到成年人尴尬,各种情感流露都缺少支撑,15年的相濡以沫没有厚度,像只有半个月。歌不错,新西兰美,但硬被这电影讲得乏味,脱离现实自我陶醉。斯人已逝,为这种浪费的拍法感到遗憾!

40分钟前
  • Superhat
  • 较差

一杯白开水……

42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拍惯了商业片就没法再回去拍小清新爱情片了,正如隋东风去了克莱德就再也回不到当年的阳光青年了。导演刻意把生活中的喧闹、烟火、压力等等全都去掉,只留下草原和蓝天,诗和远方,酒和故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人的感觉是悬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气。风景很好,居民很好,赌场很好,餐厅很好,房东很好,客人很好……一切都很好。当生活没有了瑕疵,没有了温度,还叫生活吗?没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根本不是生活,这就是一场编排好的舞台剧。演员说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心灵鸡汤,矫揉造作的表演就像网红摆拍的照骗,他们如神仙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烦恼,只有爱情和彼此。但我不是神仙,所以我不能产生共鸣,我只觉得虚假做作,无病呻吟。好的电影能像新闻一般真实,差的电影一看就是电影,因为它太假了。

44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日子好,从前的女人知道自己活不长也还是愿意跟着老公在偏僻小镇开十五年中餐馆。女主角自己的愿望呢?也就是看个鲸鱼吧,你们又不是住在撒哈拉是住在新西兰,愣是得把女主熬死了才抱着骨灰坛去看,边撒骨灰还边感动上了,她到死,到死都没有看上鲸鱼好吗???中老年男人还在缅怀从前“相濡以沫的爱情”,但不好意思,当代女性想要的是大江和大海

48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此情可待成追忆,关于风和云的故事,这样的爱一生拥有一次便已足够。不经意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注:年底催泪弹,请自备纸巾。

5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