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由韩国人自己拍的慰安妇题材的电影,在韩国本土还是头一遭。电影从头到尾的基调都是冷的,极冷,和片名完全契合:雪,漫山遍野的雪,从韩国一直蔓延到白雪皑皑的中国东北。两个从小青梅竹马的可爱的韩国女孩崔钟芬与金英爱被日军强行押制到中国,开始了她们悲惨的慰安妇的生活。 电影采用了时空穿插的手法,从已至暮年的崔钟芬的现在和她的回忆两条线索交替进行。 在回忆两人童年在中国悲惨的慰安妇的段落,导演刻意淡化、避开了残酷、惨烈的、限制级的凌辱画面展现,只是通过两个女孩的鲜明的面部表情刻划、对话,展现她们天天经历着的是怎样的非人生活。甚至金英爱试图用大石块砸开冰窟窿淹死自己结束生命,最后一刻,被崔钟芬死死抱住。 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场景:大半夜,三个韩国女孩躲避开管守她们的日本恶妇和官兵,蜷缩在屋子里,点着微弱的蜡烛,吃着她们冒险带在身边的家乡大枣,其中一个脸上、身上长满毒疮、已经身染梅毒晚期的女孩,唱着家乡的小曲儿给崔钟芬与金英爱听,亮晶晶的眼神中透着向往:“嗯,我们一定会回去的。”“嗯,会的!”三个女孩暗暗地发着誓,她们坚信有一天一定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而现实是残酷的,就在第二天,这个被日本兵凌辱而身染梅毒恶疾的女孩就在全体女孩露天的身体检查时被拉出队伍,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砰砰”两声,用手枪把她打死了,女孩仰面倒下,鲜血从张大的嘴角汩汩地流下来。这也是全片最为暴力和血腥的一个画面了。韩国人拍历史反思剧手法非常节制,不刻意煽情,但会突然就冷不丁地给你重重一击,让你的心“突”地往下一沉。 这一幕并没有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两个女孩要逃离开这个魔窟的决心: “你想像个畜生一样活着吗?”“不想!” “死很容易,可我们不能死,因为我们要回去,要回家!” 两个相依为命、互相鼓励着的女孩,最终在一次混乱中逃出了慰安所,但金英爱还是在出逃中被日军的机关枪击中,在半路上因流血过多而死去,弥留之际,她对崔钟芬说:“我不能一直陪你了,你先走吧,快!”崔钟芬不停地在寒冷的雪路中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忍着严寒,终于顺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也最终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这段抹不掉的耻辱的历史亲历者和见证人。 电影拍的冷静克制,哀而不伤。幸存的、已垂垂老矣的崔钟芬老人回忆当年不堪回首的过往,看似缓缓道来,但你却时时感觉到那股深沉的力量。其后导演还用了一个超现实的手法,让老年的韩钟芬与童年时的金英爱手拉着手,穿越时空的相
其实深夜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有点担心尺度问题。然而没有,电影里面没有出现任何镜头讲述那件不人道的事情,但却从各种其他细节刻画那种深深的屈辱和不堪。 每个女孩住居的房间都很小,房间里仅有一张小小的矮桌放着一盏小油灯和一个水盆。那些禽兽排着队来慰安所,妈妈桑一手收钱一手给牌子和套子(原谅我的无知,那个时候原来就已经有安全套了啊)。木牌挂满来身后的墙,写着日文,我估计只是门牌号而不是每个女孩的名字。女孩们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用水盆清洗房间里留下的痕迹,隔一段时间,妈妈桑就会发药水给所有人打胎避孕。 为什么很多慰安妇获救后仍是一生孤苦无依,除了那挥之不去的阴霾,一个原因就是避孕药吃多了吧,再也无法生育。 钟芬在领药水的时候对着妈妈桑鞠躬了,这让英爱很生气,为什么要对那种人鞠躬,你很喜欢这样子是吗?
这是一部直面慰安妇问题的电影,以时空穿插的镜头,讲述慰安妇的过去与现在。洁白无暇的雪路,犹如少女美丽纯洁的内心。但是,冷酷的是战争的无情。电影里平静的诉说,反而令悲伤加倍。两个小姑娘,一个高傲仿若天之骄女,一个低微得如同土里尘埃。但到了战争面前,她们都无可选择。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1944年 日军残酷无情的铁蹄踏破了朝鲜土地上的宁静,一时间硝烟四起哀鸿遍野,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只能在燃烧的熊熊战火和被敌人统治的屈辱之下忍辱偷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反战的 有的人参军的理由就是为了生存,为了钱。在大量征集士兵的年代 全世界都在“抓壮丁”,被抓去的这些人没多少是愿意打战的 但是没办法,生存本来就是一个场域行为,在这个场域中必须要受制于参与者的权利,军队长年的打战让这些人没了士气,统治者为了安抚士气利用性这个人最原始的冲动去为他的目的服务,于是有了“慰安妇”这个词。到处都是无尽的黑暗光明的和希望是那么的渺小。战争结束后杀人犯封候拜将建宗立庙,而他们却被这个和平的世界再一次伤害,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再回到家因为在我们看来无线温暖的家乡对他们来说就是刺刀。
本片没有浓重的震撼力与视觉冲击,整部作品在阴暗的故事上铺了一丝丝的温情。
影片名称“雪路”,也预示着国家、人民走过的血路。
比起残酷的历史,在悲惨境遇下两个女孩深厚的友情与互相支撑更加令人动容。
电影更多的侧重点在于描写悲惨境遇里两个女孩相依为命、互相鼓励的友情,以及对回家的渴望与坚持,总在绝望中让人看到一种希望。
在混乱中他们逃出慰安所,英爱却也被击中,弥留之际,她嘱咐宗粉这里都是我们的朋友,朋友们都和你在一起。
最终她回到了家乡,却不见了妈妈与弟弟,又被人说三道四,不得已离开家乡。这一段老人用平静的口吻说出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看似缓缓道来,而给观众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影片最后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老年的韩钟芬与童年时的金英爱手拉着手,穿越时空的相会,你可以感受到透过银幕传递来的撼动人心不同寻常的感动。
影片没有采用任何不当镜头,仅通过环境与演员的表情与对话来展现出他们每天面对的境遇,影片的这份感情上的隐忍比许多直接展现施暴场面更加让人动容。
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的很好看,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价值观都没有,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前途。
历史告诉我们,铭记历史并不是铭记仇恨,我们不忘记历史是因为从中汲取教训,让战争远离我们,中华民族的伤痛只有我们有切身体会,只有祖国强大才是保护公民最好选择,为中华之富强而奋斗终生!
时间温柔也残酷,它把欢乐和痛苦最终都转变成了平淡。
前几个月才看过《鬼乡》,这部两集的剧感觉比前者更打动我。是的,努力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生活在这人间地狱,但她们的心,却是那样的干净、纯洁,就像白雪一样。 「那不是丢人的事,不是你该嫌丢人的事,是那帮家伙坏而已」,战争离我们多远?记住这些历史吧,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和动力。
除了快结尾时稍微有点兜不住,其他大部分时间两个00后妹纸的演技都很炸裂,尤其是哭戏。故事总体叙事比较平缓吧。
说这部片子不好的人,他们真的有认真看吗?有人说老奶奶帮不良少女的情节太生硬,但我觉得恰到好处。老奶奶对不良少女说,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但是无论如何人总会努力活下去的。这句话真的太虐心了,唉。
金英玉奶奶是瑰宝一样的存在。金赛纶和金香奇的表演也闪闪发光。#SIFF2015#
本片最大的败笔就是添加了韩国小太妹的剧情,完全多此一举。两个妹子的演技浑然天成,唉看了好难过。
那段历史,不只有历史课本上前线的浴血,后方的武工。还有千千万万罔死的百姓,被蹂躏和践踏的女性。这是一块不能残缺的拼图。当我们动不动就义愤填膺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看看,我们现在似乎放大夸张了某些,缩小乃至无视了某些。
现世和过去双线自我救赎的故事。不是强调日本的恶而是专注受难者的解脱,所谓人性光辉
这种赶节点的主旋律定制片,不管哪个国家,方向都是一样的,所以叙事上中规中矩无惊喜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通病”。大家喜欢的其实也并不是这个故事,而是羡慕人家愿意去还原这段历史,真正将视角放在了受害者、普通人身上。而我们除了缺少直面苦难历史的心态外,也难以找到这样懂得投入演戏的童星。
为纪念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制作的特别剧目,制作还是很用心的。金赛纶妹纸美颜。
为纪念朝鲜半岛光复70周年制作的特别剧目,制作还是很用心的
当年慰安妇幸存者与不同阶层、代际的少女构成双重镜像,剧本扎实,表演动人。竹马恋、手足情、月饼、照片、吓懵的士兵、云朵样棉花曝晒家味等细节设定到位。俯镜头蒙太奇苦难岁月是真正温柔。唯一冰上镜头穿帮不够考究。或许近乡情怯,月台上看完泪流满面。
先看的《鬼乡》,后看的《雪路》,虽然和两部电影的上映顺序刚好相反。而在这两部电影中间,15年12月28日,韩国和日本就慰安妇问题谈判达成协议。是不是一个很巧合的讽刺?相较于鬼乡更流畅和细腻的剧情,同样让人心痛不已。
我觉得,你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想死的人。对于特定人群来说,爱是解脱。
全州电影节看的第三部电影,上次这么狂掉眼泪还是看《我爱你》。只是冲着金赛伦和金香奇才订了票,没想到是这样的故事,时空穿插的剪接还算连贯,也让人很揪心。表演非常好,金香奇从角色发挥上来说更突出一点。和《鬼乡》题材一样,但在各方面都比《鬼乡》更胜一筹。
「这样的电影社会性大于艺术性,它提醒了我们可以善待身边的日本人,但对这个民族一定要妥善保管仇恨——因为它还未认错。」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无数次的想起了同题材的电影《鬼乡》。钟芬和康英爱被关在慰安所里的时候,小小的她们 满身伤痕。英爱说:「不要加味精,把妈妈做的大酱 稠稠地和在水里,就算只放萝卜 那也是最好吃的。要是现在能吃到 就此生无憾了。」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想到,七十年后的钟芬却依然记得,她在祭祀的神龛上放上了英爱最渴望的家乡美食。英爱,现在的你 还有遗憾吗?
金赛纶真心高啊,在一群同岁妹子里鹤立鸡群。她在火车里看到钟芬的反应演的真好,不仅立刻明白自己的处境,还能口齿清晰的自报家门,可惜还是没能救自己。小太妹的救赎有点突兀,三位主演演技真好,不过我一直没明白钟芬弟弟哪去了?在姐姐被抓走的同晚被打死了吗?姐姐反应也快,一直叫弟弟别出来。
雪路,一路走来无比艰辛,留下了印记就不想被湮没。
比鬼乡好很多
难过 止不住的难过 眼泪一直没有停 剧中好多处直戳心窝 最后女孩有句话说的很对 慰安妇不必觉得自己有什么 错的是他们 是啊那些做错事的人都没有道歉 为什么这些可怜的女人要卑微的活着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