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正片
导演:卜万苍
主演:黎灼灼,金焰,陈燕燕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33
简介:音乐家林寄梅为女儿小梅举行音乐会,而小梅的母亲慧英却别有一番心事。小梅的生父因早年参加革命,遭军阀追捕逃亡南洋。慧英为生活所迫,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小梅嫁与寄梅。小梅自小受到寄梅的熏陶,长大后成为资产阶级小姐。慧英既为小梅所取得的成就高兴,但也为她的前程担忧……详细 >
黎灼灼坐在托儿所那段面部特写有点味道
就这部电影来说,无声的问题太致命了,其中至少三段因声音的缺席而无法有情感的突破。两个爸爸的设定既是家庭伦理模式的继承,又是30年代左翼阶级对立的模式演绎,总结说,终究是“现实需要”的现实罢。
看 新女性 感觉配音好多余,看 母性之光 就觉得为什么没有配音...
我爱默片,也恨默片,恨那么饱满的感情都快要呼之欲出却不能耳闻,不要一分一毫只要孩子,因为女孩所以才痛快答应的吧,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舍弃了一切留住的孩子最后还是被畜生父亲的风流所害,富人的东西,来得快去的也快。7.4
陈燕燕如此娇嫩,黎灼灼和金焰的对手戏总有点怪怪的,虽是左派说教资本主义都得死,但是在整体的画面风格走位尤其是歌舞场景都非常好莱坞了。
节奏有问题,故事讲不完。黎灼灼真是百变女郎,可跋扈,可忧愁。
全方面碾压云裳仙子啊,陈云裳一比简直就是个傻子,当然这锅归岳枫了,怎么晚了六年还能比卜万苍差这么多。这个剧情要流畅多了,金焰的革命者形象更加鲜明,陈燕燕前后的转变也非常有说服力。镜头好流畅啊,也更艺术性,比起来云裳仙子就是个八点档狗血剧。
左翼电影的好在它没什么旧道德包袱,不好自然是它又多了新包袱
金焰演陈燕燕的爸,还能更头疼嘛,田汉参与了多少创作呢?
确立了中国电影新方向
没有唱段存留真的很可惜。两代人的故事,两个“母亲”,女人要走正路。自称摩登的父亲一步步毁掉自己的女儿。
编剧田汉未署名,田汉的作品现在看都是赤诚有余但欠回味。很可惜任光三首插曲无音轨。片中旖旎的南洋风光非实拍。全片最大的亮点是金焰23岁的美好肉体(竟然演17岁陈燕燕的爹!)当金焰从南洋做工归来,对着前妻撕开领口展示胸膛的鞭痕时,前妻黎灼灼的眼中有一团火。
黎灼灼的形象和表演完全不像那个时代,她和金焰的对手戏好像现代作品特意做旧了一样,他俩太有感觉了。多么想看《三个摩登女性》。残念……
片子宣传了莫要贪图浮华,为国出力才是真道。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没多久就被禁,可能片中对这种糜烂奢侈生活的批判以及革命思想宣传,令当局不满。这是继《三个摩登女性》之后的第二部左翼电影。卜万苍没有继续他的美满大团圆,最后用孩子夭折为结局,批判了上层社会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和人性的泯灭。越因为此,穷人越应该自救,有能力者更应该帮助天下穷人。如果该片拍的更为激进一点,呼吁穷人起来反抗富人,或许意义更大,但是可以想象,这是当局所不容的。综合来说,批判是批判了,可解决之道只是教育小孩儿,思想性还是薄弱了一点,没有解决根本的阶级矛盾问题。
2021.6.29/2:47/默片家庭3/女儿嫁给南洋矿主的儿子,生下一女遭遗弃得病离婚回上海,母亲也与前丈夫在一起,女儿的孩子死于她爹的梅毒。
父为革命舍妻室,新严育女作摇钱。南洋世苦方知味,造化偏又夺幼莲。故事情节与《云裳仙子》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本片是33年拍摄,《云》为39年,简直是有声版本的复制。可惜结尾不如《云》较为完整,仅是孩子夭折临期,母女痛哭而已,但我更觉《云》结尾的第四面墙“我不是在演戏么?”更警醒观众。《母》在演唱歌曲时,歌词的展现各不相同,视觉效果也更有趣,似乎伴随旋律映入脑海。陈燕燕太美丽了,尤其小胖玉膊夺耐人儿啊,唱歌、表演,也比满脸飞眉毛的陈云裳自然的多、可爱的多。黎灼灼笑起来真好看。金焰跟马龙白兰度似的。——“我们娘俩处的是不同的环境”——《打牌论》里老太太说“电影看不懂”,会不会说的是默片?
內涵很豐富的一部電影哎。從小梅的視角出發,生父家瑚是從南洋逃回來的礦工(底層人民),繼父寄梅是周旋於富人間的幫閒(資產階級),而小梅的母親則是一個愛女心切卻不知該如何教育、最後為平民托兒所裏的孩童付出一切的傳統女性。回到小梅自身,則是從一個被繼父培養成“收割”財富的“摩登歌女”、到被富二代拋棄、再到認同生父艱苦奮鬥的自然生活,完成了意識形態上的成長與進步,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左翼形象了。
一般般吧。
感想一:易卜生的《群鬼》是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的“家庭创伤”。感想二:女性身体永远对革命形成冲击,左翼小说如此,进步电影更甚。
陈燕燕演技最好的之一,此片简单使用时空转场交叉叙事,突出对比两位父亲的教育差异。一类男性对女性的利益利用,对立设置帅父金焰大谈为压迫者歌唱,但较为生硬为了生活不相认又突然转变。比起南洋,上海算是乡村了,都市的苦难让人悔过重返。日历时间情感变化,长焦拉伸俯拍横移。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黎灼灼坐在托儿所那段面部特写有点味道
就这部电影来说,无声的问题太致命了,其中至少三段因声音的缺席而无法有情感的突破。两个爸爸的设定既是家庭伦理模式的继承,又是30年代左翼阶级对立的模式演绎,总结说,终究是“现实需要”的现实罢。
看 新女性 感觉配音好多余,看 母性之光 就觉得为什么没有配音...
我爱默片,也恨默片,恨那么饱满的感情都快要呼之欲出却不能耳闻,不要一分一毫只要孩子,因为女孩所以才痛快答应的吧,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舍弃了一切留住的孩子最后还是被畜生父亲的风流所害,富人的东西,来得快去的也快。7.4
陈燕燕如此娇嫩,黎灼灼和金焰的对手戏总有点怪怪的,虽是左派说教资本主义都得死,但是在整体的画面风格走位尤其是歌舞场景都非常好莱坞了。
节奏有问题,故事讲不完。黎灼灼真是百变女郎,可跋扈,可忧愁。
全方面碾压云裳仙子啊,陈云裳一比简直就是个傻子,当然这锅归岳枫了,怎么晚了六年还能比卜万苍差这么多。这个剧情要流畅多了,金焰的革命者形象更加鲜明,陈燕燕前后的转变也非常有说服力。镜头好流畅啊,也更艺术性,比起来云裳仙子就是个八点档狗血剧。
左翼电影的好在它没什么旧道德包袱,不好自然是它又多了新包袱
金焰演陈燕燕的爸,还能更头疼嘛,田汉参与了多少创作呢?
确立了中国电影新方向
没有唱段存留真的很可惜。两代人的故事,两个“母亲”,女人要走正路。自称摩登的父亲一步步毁掉自己的女儿。
编剧田汉未署名,田汉的作品现在看都是赤诚有余但欠回味。很可惜任光三首插曲无音轨。片中旖旎的南洋风光非实拍。全片最大的亮点是金焰23岁的美好肉体(竟然演17岁陈燕燕的爹!)当金焰从南洋做工归来,对着前妻撕开领口展示胸膛的鞭痕时,前妻黎灼灼的眼中有一团火。
黎灼灼的形象和表演完全不像那个时代,她和金焰的对手戏好像现代作品特意做旧了一样,他俩太有感觉了。多么想看《三个摩登女性》。残念……
片子宣传了莫要贪图浮华,为国出力才是真道。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没多久就被禁,可能片中对这种糜烂奢侈生活的批判以及革命思想宣传,令当局不满。这是继《三个摩登女性》之后的第二部左翼电影。卜万苍没有继续他的美满大团圆,最后用孩子夭折为结局,批判了上层社会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和人性的泯灭。越因为此,穷人越应该自救,有能力者更应该帮助天下穷人。如果该片拍的更为激进一点,呼吁穷人起来反抗富人,或许意义更大,但是可以想象,这是当局所不容的。综合来说,批判是批判了,可解决之道只是教育小孩儿,思想性还是薄弱了一点,没有解决根本的阶级矛盾问题。
2021.6.29/2:47/默片家庭3/女儿嫁给南洋矿主的儿子,生下一女遭遗弃得病离婚回上海,母亲也与前丈夫在一起,女儿的孩子死于她爹的梅毒。
父为革命舍妻室,新严育女作摇钱。南洋世苦方知味,造化偏又夺幼莲。故事情节与《云裳仙子》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本片是33年拍摄,《云》为39年,简直是有声版本的复制。可惜结尾不如《云》较为完整,仅是孩子夭折临期,母女痛哭而已,但我更觉《云》结尾的第四面墙“我不是在演戏么?”更警醒观众。《母》在演唱歌曲时,歌词的展现各不相同,视觉效果也更有趣,似乎伴随旋律映入脑海。陈燕燕太美丽了,尤其小胖玉膊夺耐人儿啊,唱歌、表演,也比满脸飞眉毛的陈云裳自然的多、可爱的多。黎灼灼笑起来真好看。金焰跟马龙白兰度似的。——“我们娘俩处的是不同的环境”——《打牌论》里老太太说“电影看不懂”,会不会说的是默片?
內涵很豐富的一部電影哎。從小梅的視角出發,生父家瑚是從南洋逃回來的礦工(底層人民),繼父寄梅是周旋於富人間的幫閒(資產階級),而小梅的母親則是一個愛女心切卻不知該如何教育、最後為平民托兒所裏的孩童付出一切的傳統女性。回到小梅自身,則是從一個被繼父培養成“收割”財富的“摩登歌女”、到被富二代拋棄、再到認同生父艱苦奮鬥的自然生活,完成了意識形態上的成長與進步,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左翼形象了。
一般般吧。
感想一:易卜生的《群鬼》是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的“家庭创伤”。感想二:女性身体永远对革命形成冲击,左翼小说如此,进步电影更甚。
陈燕燕演技最好的之一,此片简单使用时空转场交叉叙事,突出对比两位父亲的教育差异。一类男性对女性的利益利用,对立设置帅父金焰大谈为压迫者歌唱,但较为生硬为了生活不相认又突然转变。比起南洋,上海算是乡村了,都市的苦难让人悔过重返。日历时间情感变化,长焦拉伸俯拍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