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悬念的铺设虽然显得平淡,但是都挺到位的,剧情的发展和悬疑的气氛结合地非常好,至少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游离于情节之外的刻意去渲染什么惊悚效果的段子。编剧最成功的一段是张家辉被绑住和范冰冰对峙的那一段,我相信当张家辉用一种近乎哭泣的语气对范冰冰说揭开这一切有必要吗的时候,观众还是能够体会到编剧想要表达的那种纠结感的。另一个是张家辉这个角色的塑造,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对一个陌生女孩充满怜悯的关怀与帮助,后来我们又听到他是因为同情范冰冰哥哥的遭遇所以才犯下当年的错。迄今为止,这个人物到这里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他摆脱了我们平常的好坏二元论,好像人物不是好人就得是坏人,这个人物的深度在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人,同时又因为这种悲悯走向极端,用残忍的方式来满足他的这种感情。但接下来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人物从编剧手中失控了,他突然就变成一个冷酷的杀手式的人物,一下子给范冰冰下药,一下子给黄秋生一刀,这样一来整个人物显得断裂、违和,与之前的剧情结合不起来。其实整部影片的后半部分都是失控的,尤其是张家辉最后捅了黄秋生一刀,两人一起摔下楼这一段显得特别的突兀,尤其是黄与张之间的对峙根本连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涉及到,只是一些突兀的指控,张就开始杀人了,编剧跟人物一起疯了吗?
影片后半段出现好几段根本是无用和多余的段落,最后要揭露真相的既然是黄秋生,那么范冰冰说的那句“意乱情迷”和张的老婆去看那部电影以及两人ML时的表现就是一些废话了,李芯逸演的这个角色在这里差一点就变成揭露真相的关键人物,结果导演和编剧大概觉得应该把这个关键位置给黄秋生,毕竟,他的长相和性别都没有当花瓶的潜质,所以,李的这个角色就成了一个蛊惑人心有点浪费观众时间的花瓶。这些多余的安排说明编剧最后已经是在跟观众乱来了。
看片子的时候我并没有多少感觉,但回头细想时,总会怀疑罗小飞把自己当成张小春这样的安排多少有点牵强,当然,看片子的时候没有违和感,电影需要忽悠技术,至少导演这一点做得很好。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我会说还行,因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悬念的铺设,整部片子都做得不错,该有的都有了。但影片后半部分的失控和那些多余的情节(范冰冰跟人打架,范跟李谈话时那个时不时就冒出来浪费一下观众时间的学生,范冰冰说的那句“意乱情迷”和张的老婆去看那部电影以及两人ML时的表现),还有那些可能有些牵强和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张和李在谈恋爱就要结婚了,然后范居然跑去跟她谈论自己对张的怀疑,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因为上述种种缺点,我不会推荐他,但它也有上述种种优点,所以,我看的时候,觉得还行。
一点点大胆的猜想:
其实有没有一种可能,张小春本身就是一个人格分裂患者。
在二十几年前看到“张小春”去世之后,罗小飞就已经是张小春了,他用他的名字活在这个世界上,代替他活着。
何乐讲张小春看到尖锐的东西会变得力大无穷,但是影片中,张小春看见尖锐的东西的反应,是变得好暴力。所以,可能那个都不是张小春的,而是原始人格即罗小飞以为有人会伤害小春才出现的。
而寄生的意思,就好像小春的灵魂自从二十年前就已经寄生在小飞的身体里,直到融融再次用那把“短剑”?对着小春,刺激小飞出现,重新占据自己的肉体。
而小飞出现之后看到的,就只是融融绑了小春还用一把刀对着小春,所以他讲融融欺负小春,才会杀掉融融,因为“谁搞小春,我就杀谁。”
自那之后的人,就是罗小飞了。
至于他为什么要杀程,有没有一种可能,程就是二十年前那群古惑仔中的一个?最后对峙时,小飞话程与爸爸妈妈的死有关,可不可能是真有关。那部相机,就是赔给古惑仔的。或者,程就是无辜的,但是在小飞眼里,他有相机,他就是同小春有关。程也讲过,相机是半卖半送,所以他是不是占了小春的便宜,那这样算不算欺负小春?在小飞眼里,应该是算的。
所以小飞要杀程,因为“谁搞小春,我就杀谁。”
其实我不觉得张小春这个人物后面变颠是脱离人物角色,因为后面的张小春都不是张小春。
一点点猜想来的。
范爷,美T啊!
当时是谁在我旁边放声尖叫了一下来着……
我真的好想和你好好谈一场恋爱
2008/12/8凌晨,土豆网。刚在CCTV-6看了程耳版的《第三个人》,从豆瓣影评上得知和《寄生人》雷同,就看了《寄生人》,的确大部分雷同,但结尾好多了,更流畅、更深刻。《第三个人》给2星,《寄生人》给4星。
看得我犯困。范冰冰出场真雷人,那场打戏好假。
= =...看完全片就记得黄大叔在里面很好看~范冰冰的衣服也很好看~~~~~-_-
我还是相信是《第三个人》抄的这一部
第三个人
名字还挺吸引的,里面演的太混乱了吧
此何平非彼何平。此何平非彼何平。此何平非彼何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没看懂~
真沒覺得怎樣啊。浪費了這麼多有演技的人。
后半段不给力啊
演的太假
类的额(⊙o⊙)…(⊙o⊙)…
a piece of shit,上海电影集团真tm烂。
垃圾
2007年4月26日
挺扭曲。
范BB绝对是烂片行业的战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