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不良教育

HD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费雷·马丁内兹,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路易斯·奥马,弗朗西斯科·梅斯特,弗郎西斯科·博伊拉,胡安·费尔南德斯,纳乔·佩雷斯,哈维尔·卡马拉,阿尔维托·费雷罗,佩特拉·马丁内斯,Roberto Hoyas,阿古斯丁·阿莫多瓦,佩德罗·阿莫多瓦,波尔·莫南,萨拉·蒙铁儿,蕾欧诺·瓦特林,何塞·马利亚·亚兹皮克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其它年份:2004

 剧照

不良教育 剧照 NO.1不良教育 剧照 NO.2不良教育 剧照 NO.3不良教育 剧照 NO.4不良教育 剧照 NO.5不良教育 剧照 NO.6不良教育 剧照 NO.13不良教育 剧照 NO.14不良教育 剧照 NO.15不良教育 剧照 NO.16不良教育 剧照 NO.17不良教育 剧照 NO.18不良教育 剧照 NO.19不良教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良教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恩里克(费雷?马丁内兹 饰)和伊格莱西奥(弗朗西斯科?拜奥拉 饰)是教会学校的同学,更是一对同性恋人。学校的莫雷神父以留下恩里克为诱饵占有了伊格莱西奥,但最终恩里克还是离开了教会学校。这对同性恋人也就劳燕分飞。   成年后的恩里克已是一名大有前途的导演。一天,伊格莱西奥带着剧本找到了恩里克,希望自己能出演男主角。剧本描写的就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加上想象的成年经历,恩里克对剧本十分感兴趣,但却不同意由伊格莱西奥出演。   当恩里克来到伊格莱西奥的家乡时,秘密一幕幕揭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食鲨之鳄南侠展昭之困兽危笼护士少林俗家弟子交响情人梦终曲复仇:命运的访问者回到未来 (国语版)疯狂的求婚僵尸外公外婆的重托陷阱2012来电不善乐鼓热线卡拉马佐夫兄弟大话武林杀手的反抗2多彩庄稼院我的脚咒·丝巨怪猎人第二季沉睡的美人游牧警探:血戮之村心理测量者侠探白玉堂之诡狼奇案

 长篇影评

 1 ) 死后的飞驰

——兼论《不良教育》在假与美之间的选择

一、Enrique的残酷

Enrique :“《拜访》不能轻松结尾。”
Juan “为什么不能?”
Enrique :“Zahana不能只是走出校园。他对教堂是种威胁,而我们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
Juan “但这结尾太沉重了。”
Enrique :“对你,一个演员来说,这更有趣。”

这段话道破了《不良教育》的天机,Juan是一个演员,而Enrique是一个导演。Juan不论在戏里戏外都只是在扮演Ignacio,而Enrique促使这种扮演成功。

Juan “为什么让我演?”
Enrique :“只是想看你能走多远。”
Juan “我还可以走得更远。”
Enrique :“我知道。”

Enrique的意思是,没错,你是个好演员,但是我们该告别了,因为电影结束了。

就像Juan声辩的,既然Enrique一早就知道他并不是Ignacio,那就谈不上是欺骗。Enrique让Juan出演电影,是出于其作为一个优秀导演的敏锐嗅觉和旺盛好奇心;而他把Juan留在自己身边,与其假戏真做,也只是出于同样的理由——一个艺术家的戏剧人格作祟。既然这个年轻貌美的男子想要扮演自己深埋心中的初恋情人,何不把这场戏演下去呢?

我相信每一个观众都能够理解这种心态,虽然现实生活中不是百分之一百的人会持有它,但是当我们在看一部电影时,不可能没有谁不是抱着这种“看好戏”的心态。我们不可能期待一部作品没有故事,曲折的(或者如Enrique所说,有趣的),如果我们是神经正常的观众的话。

从古希腊开始,故事就只有两种,悲剧和喜剧。其实喜剧只是对悲剧的另类阐释。因此一切值得讲的故事都是带有悲剧段落的,只不过心地善良的讲述者会安排一个圆满的解决,而其他讲述者则不这样做。

所以Enrique从Juan带着Ignacio之名和小说出现,慢慢深入这个谜团重重的故事开始,就知道自己将要触摸到悲剧。他不是没有恐惧,他看小说时的神态举止告诉我们他的内心感受,但每个观众都知道,他肯定会读下去,因为他说过:“我好奇心很强”。也因为电影才刚刚开始而已。

Enrique的残酷,是艺术家式的残酷,是他对自己的残酷。他对Ignacio不负有任何责任,即使在他死后也没有作出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情。在现实中他完美无缺,坚守着一份纯洁无瑕的爱情。但他毕竟导演了一部无法替代事实本身的电影,并对假的Ignacio动情。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艺术家常常很不幸?答案很简单,因为艺术家永远都在追逐不幸,如果他们嗅到哪里有苦难和悲剧的气息,他们就会把自己抛到哪里。

“我也像是那个女人,拥抱吞噬自己的鳄鱼。”

这是Enrique对自己的写照,也是对所有艺术从事者的写照。义无反顾,被残酷的缪斯女神反噬。


二、Juan的残酷

Juan是最出色的那种演员,他分不清戏剧与人生的差别在哪里。所以连谋杀了自己的哥哥,他为此的辩解也非常轻描淡写。

与Ignacio的歌声和爱情相比,Juan的美基本停留在肉体层面,但这似乎比前者更直接、更具诱惑力,尤其对于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男同志)而言。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他的这种美如一朵盛放的玫瑰,散发诱人香气;直到神父出现娓娓道出真相,剧情急转直下,发现原来这是一朵危险的罂粟。

对于美丽的东西,人可以做到拒绝,但通常不忍心伤害,因此也很容易原谅。只要看过Juan所言的Zahana,那个用线条姣好的唇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的男子,就很难真的恨他,或者想要制裁他。Enrique正是如此,所以他只是赶走他,而他混杂着各种悲伤的眼睛里藏着一抹眷恋。

也许任何一个有道德感的人都会对Juan在Enrique获晓真相后的反应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他的第一反应并非担心其报警或揭发自己,而只是想要追回对方的感情。他似乎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虽然Juan以肉体的名义展现美,虽然他背负着假与恶的污名,但他诚然是美的。这是我的理解,也是我的艺术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只是心地善良的人的美好愿望,当真和善与美背离,美还是美。她决不会低下她高贵的头颅,而只是轻蔑地飘过。

所以Juan的残酷就是艺术本身的残酷。他带来故事——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也带来美——一种你根本无法留住的沉醉。它不仅吞噬你,也吞噬你所珍视的东西,而你无法反抗;但它并不负有任何过错,当它离开的时候,它拍拍衣服,就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三、Ignacio的残酷

我无意灵肉二分,但Ignacio在影片中确实是作为爱与美之精神象征的形象出现。首先,对于那个青涩少年而言,他的美完全由他的歌声展现。神父对他的侵犯没有一个镜头表现,而只是看见了少年的挣扎和流血——这是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性象征。然后,当Ignacio之死的秘密慢慢揭开,成年后的他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那是一具另人惊诧的,丑陋、造作、不协调的肉体,与Juan年轻美好的身躯形成截然对比。甚至他的个性变得也令人生厌:吸毒、敲诈、偷窃,身负各种丑行。

曾经为年少的Ignacio神魂颠倒的神父很快因Juan重坠爱河,而Ignacio发现他们的奸情时完全无动于衷置若罔闻。Ignacio在想什么?他糟践自己的身体,也糟践自己的灵魂。当神父因想着谋杀他的事失神时,他竟以为对方在看他的义乳,那种得意的表情如一把尖刀刮在观者心上,如此荒诞,而又如此可悲。Ignacio在死前说着他打定主意去戒毒,这深深加重了两个凶手的罪行。但是仔细想想,这句话是真诚的吗?即便是,他拿到钱后就会洗心革面,就可以摆脱堕落的生活吗?我想答案大概是否定的。

Juan在一开始把剧本给Enrique的时候曾说:前半部分借用了Enrique和Ignacio小时候的事情,而长大的部分是虚构的。关于前半部分影片并没有给我们更多真实性上的具体讯息,但这后半部分,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和现实的一层关系:理想与幻灭的尖锐对比。美丽的虚幻的Zahana和作为原形的现实的狼狈的Ignacio,以及与作为扮演者的为物质出卖肉体、甚至可以教唆谋杀自己亲哥哥的Juan,如果说前者是天使,那后者无论从哪一个都可以算是魔鬼。

另一个被尖锐地对照呈现的东西是爱情,神父的爱情。在Enrique所设计的电影的最后一幕里,神父直视着Zahana的眼睛说:“我曾爱过Ignacio”。但在现实中,神父却很快移情别恋。他爱Juan几近疯狂,以至于让他身上露出每个男人只有在真正坠入爱河时才会暴露出来的幼稚和天真。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他说:“每个故事都好像在诉说我们”。何其好笑,又何其讽刺。无论如何,他的爱是真诚的,就像Enrique幻想中对Ignacio那样真诚。

Ignacio死了。影片很早就暗示随即明确交待了这一事实,但直到最后才揭开死亡的真正原因。这不是悬疑片,导演如此安排显然另有企图。事实上,当Ignacio敲下最后几个字:“Enrique,我想我成功了”,然后倒在打字机上,那个瞬间的镜头确实带给了我某种伤害性的冲击。我想起Enrique离开学院时Ignacio给他的眼神,少年天籁般的歌声仿佛又在空中回荡。在最后一刻,他还爱着Enrique,他仿佛仍是那个受着侮辱与伤害的纯真少年。

虽然Enrique和Juan共同创造了受欢迎的电影,可以说是艺术的缔造者,但如果没有Ignacio,就不会有艺术,即使他并没有写下剧本的原稿。

在故事的一开始,Enrique念了一则报告:摩托车主在死后飞驰了200公里。这是给全片的暗喻。我相信,如果没有Ignacio最后敲的那几个字,Juan也许未必会被他和Enrique的故事打动,未必会想要去扮演Zahana和Ignacio本人。Ignacio就是那个摩托车主,或者更确切,是Ignacio对Enrique的感情,此志不渝的纯真爱恋,在死亡以后仍然飞驰在Enrique和Juan的心中。它还飞驰在影片中虚幻的观众,以及现实中我们真正的观众心中。

Ignacio的残酷,就是美的残酷。她无声无息,在丑陋平淡的现实生活中褪去伪装的表皮,刹那升腾飞出,给你致命的欢悦,和致命的痛苦。


我个人认为,《不良教育》无非在说一件事:艺术都是假的,掺杂着人的幻想与一厢情愿;但好的艺术同时也是真的,当美蜕皮而出,就无所谓这皮是真实还是虚构,因为这美只能是真的。你会承认这一点。当你走进电影院,你只是想要放松和娱乐;但是当你走出时,你发现你的灵魂又多了一道伤口。没有什么比能够伤害你的东西更真实了,不是吗?

 2 ) 阿尔莫多瓦,超越绝望

阿尔莫多瓦,超越绝望


看完阿尔莫多瓦的《不良教育》,看完了,就是看完了,对于这样一类能把故事说的很精彩的电影,总觉得无法交待出什么观后感。重述故事的匠活,对自己,是无聊的浪费,对电影,是粗暴的破坏。评头论足的得意,却因自己的无知浅薄,而力不能及。可却不断有某些想法的碎片,渐渐地被诱导出来,它们跳出来,想要发问。

对于阿尔莫多瓦的疑问。
在绝望的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不得不说阿尔莫多瓦叙述故事精彩绝伦。作为观众的我,在对此片一无所知的状态下开始看,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跟随着导演的峰回路转,他完全在按自己的意思说着他的故事,因为他的确有一个故事要说,你猜不到下文,猜不到结局,却有着探寻的愉悦,这样的叙事,不让人失望。
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竟开始傻傻地为剧情忧虑。要如何收场?真相大白的杀人罪恶是否就要受到惩罚?或者,知情将引出又一场罪恶的杀戮?然而导演嘲笑了我等小儿黑白分明善恶有报的思维定势。结局?没有什么结局。面对着杀死自己初恋情人的人,他只是说:走,快点走,TAXI在等你。恨与悲伤,我们都没有看到,只是一扇黑色的铁门徐徐关上,隔开了两个人,剧终。字幕平静地交待着后续:杀了自己哥哥的这个年轻演员后来因主演这部哥哥写的故事而一炮走红,名利双收。他的同谋杀人者,即悲剧的源头,那个还俗的神父,开始反过来敲诈勒索他,多年后最后死于他制造的车祸。那个导演,哥哥的少时恋人,则继续满怀着热情在拍摄电影。生活就是这样继续着。没有善恶,没有评判,没有上帝。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这,也正是阿尔莫多瓦。

我正因这个结尾而由衷赞许这部电影,赞叹阿尔莫多瓦。这个不了了之的结尾,这个以绕指柔化千钧巨石的结尾,这个把冲突推向极致却骤然失语的结尾。
比死亡的冲突比激烈的反抗更可怕的,是心平气和。接受生命和世界的光怪陆离,鲜血淋漓,继续生活下去。
心中,有多厚多幽暗的苔藓?生存比死亡更加不易,更加残酷。通常都说,要怎样的勇气,才可以选择自杀?可是,对于他们,是怎样的勇气,才选择了生存。
在一个上帝死了的世界。
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经历那些,看着那些,讲述那些,难道不感到绝望?或者,他是超越了置身其间的绝望,而能够怀着乐趣和激情,用摄影机,把玩电影的艺术。那么,真的很庆幸世界上有艺术这个东西。
那么绝望的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电影是不同的导演对生命的理解。看到《薇洛尼卡的双重生命》的时候,在冬日阴天下午,不亮灯的宿舍里,被那双布偶艺人的手所战栗。忽然袭来一阵深入骨髓的寒意,猛然觉得那双在黑暗的舞台上摆弄着人偶的手,像极了上帝之手,在操纵着渺小脆弱的人类。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世界的关照和诠释。他像好奇的孩子,替我们去打探和洞察上帝的心思。看基翁的电影,会莫名升起欣慰和感激之情。就像会感激世界上有达芬奇,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同胞,在企图接近上帝的秘密。
而阿尔莫多瓦,却让我感到怜惜。(说来好笑,不知道何谓忧伤的小孩子,哪来的资格出口说怜惜:P)因为我发现,在阿尔莫多瓦的绝望后面,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我想,那是温情。那样的温情,是教人怜惜的。
阿尔莫多瓦的伟大,便在于他对世界的温情的目光。这种温情,是即使失去天堂,即使身处地狱,也依然宽容,依然坚韧。

 3 ) 阿尔莫多瓦的欲望法则

 
   《不良教育》是阿尔莫多瓦少数的讲述男性的电影,确切地说是讲述四个男同性恋的故事,据他本人说是根据他童年真实经历改编的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故事在现实、回忆、剧本、电影中来回穿插,来回衔接,直到最后才在观众面前铺陈清晰。

    故事从恩里克的电影工作室开始。恩里克正处在创作的干涸期,16年未见面的初恋伊格纳西奥送来了根据他们童年真实经历改写的剧本《拜访》,长大部分则是虚构。在恩里克阅读剧本的时候,剧情被回忆拉回16年前,恩里克和伊格纳西奥是教会学校的同学,因为在电影院的一次亲近,彼此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一次深夜在厕所的交谈,被一直觊觎伊格纳西奥的马诺罗神父发现,他以开除恩里克为要挟,在神器室夺走了伊格纳西奥的童贞,可无耻的马诺罗神父后来依然开除了恩里克。伊格纳西奥从此失去了信仰。开始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在与伊格纳西奥接触的过程中,恩里克感觉到对方并不像印象中的那个伊格纳西奥,于是根据遗落的打火机一路顺藤摸瓜找到了伊格纳西奥的家,真相惊人:原来真正的伊格纳西奥早在三年前就去世了,而现在冒充的这个则是他的弟弟胡安。但是恩里克隐瞒了自己对胡安真实身份的了解,同意启用胡安饰演《拜访》中的伊格纳西奥一角,他们以试镜的名义在长达几个月的过程中发生同性性关系。电影顺利地完成,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后,胡安再也抑制不住失声抽泣。摄影棚的灯光一盏盏熄灭,人们一个一个离开,似乎也预示着,戏里戏外都在扮演伊格纳西奥的胡安这出长戏的收场。

    马诺罗神父从片场的黑暗中走出,向恩里克揭露了伊格纳西奥的死亡之谜:三年之前,得知马诺罗神父已经离开教会学校,结婚生子,并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伊格纳西奥寄去了记录童年灰暗历史的那部小说《拜访》,以此敲诈马诺罗神父。马诺罗神父登门拜访,见到的是一个与童年截然相反,彻底颠覆的伊格纳西奥的形象,他已经成功做了变性手术,吸毒、诈骗、敲诈,似乎所有丑恶肮脏都可以与他联系在一起。而正是马诺罗神父的这次拜访让胡安进入了这个故事,他深深地迷恋上了年轻俊美的胡安,一见钟情,不断地给伊格纳西奥送钱以便接近胡安。在马诺罗神父的物质诱惑下,胡安出卖了自己的肉体,并且唆使马诺罗用高纯度的海洛因毒死了他仇恨的哥哥,伊格纳西奥。
——————————————————————————————————————————————————————————————
 
   伊格纳西奥早已不是当年马诺罗神父痴恋的纯真少年,神父的毁灭性教育让他提前结束纯真年代,由此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成为了一个从里到外都让人厌恶的变性人。而他唯一不变的是多年以来对恩里克的依恋。他生命的最后一幕,是吸食完高纯度的海洛因,在打字机上写下最后一句话“亲爱的恩里克,我想我是成功了”,然后脑袋重重地磕在打字机上,这便是伊格纳西奥的一生。一个因为不幸童年而过早枯萎凋谢的生命,两个巨大的反差,讽刺的是在他决心改过的时候却被曾经爱过他的两个人(弟弟和神父)合谋害死,命运没有给予他最后的机会。而片中其他几个人命运则都围绕着伊格纳西奥串联交织起来。

    从胡安和成年伊格纳西奥的比较上来看,胡安更有伊格纳西奥童年影子,所以马诺罗神父对伊格纳西奥的爱恋自然地延续到了成年的胡安身上,就像我们在恩里克看着剧本回忆童年之后,也同样没有人对胡安所扮演的伊格纳西奥的真实性提出过怀疑,并认为胡安的形象所带来的感觉是合乎伊格纳西奥童年轨迹的,即便是在通过恩里克对伊格纳西奥家的拜访得知真正的伊格纳西奥早已经死去后,淳朴的母亲哀伤地说:“别怪我的胡安,其实他是一个好孩子。”仍然让我们原谅了胡安的冒名顶替,因为童年的伊格纳西奥,是美好的。在大学里学习表演的胡安无疑是最出色的演员,戏里戏外都出色地扮演着伊格纳西奥,他甚至分不清戏剧与人生的界限。他是一个弱势地位的强者,表面上马诺罗是神父用金钱占有他的肉体,实际上胡安利用马诺罗的欲望操纵他杀人;表面上伊格纳西奥欺压剥削胡安,到最后却是胡安借他人之手设计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表面上恩里克明知胡安是假冒的,还占有他的肉体,实则胡安顺水推舟地利用了恩里克为自己成名铺平道路。最后,在电影拍摄结束之时,胡安泣不成声久久不能平复,或许是在戏里他终于体会到了伊格纳西奥这一生悲惨的命运。在那一刻他也走出了戏剧的角色。

    恩里克从来就没有信仰,童年的他在词典上翻到了一个词语,“享乐主义者”,他以此来形容自己。藉由一个导演的敏锐观察力,他感觉到了胡安与童年伊格纳西奥的差别,但是在得知胡安假冒的真相之后,他仍然以“我想看看你能够走多远,而我能够承受多少”来进一步挖掘,但又借口试镜,不可自拔地陷入对胡安疯狂的肉欲。恩里克就像是自己在报纸上所读到的故事中那个冲入池塘拥抱鳄鱼自杀的女人,他对戏剧艺术满怀激情,痴迷于挑战自我极限,打着艺术的旗帜冲向不幸。

    马诺罗神父象征着社会意义上的强权,而非宗教意义上的救赎,这也是阿尔莫多瓦对于宗教力量的不信任和讽刺。马诺罗神父毁灭了伊格纳西奥两次,第一次夺去他的童贞毁灭了他的童年,第二次用高纯度海洛因毁灭了他的生命。他同样利用教会学校的权利开除了恩里克,利用金钱占有了胡安,最后又在恩里克面前揭露了自己和胡安杀害伊格纳西奥的阴谋。但片中马诺罗神父也非完全没有人性化的一面,他对童年的伊格纳西奥无法抑制的痴迷,对胡安情不自禁的疯狂,在杀人后和胡安短暂分别时的失魂落魄,却也是让人怜悯。我也从来都没想到同性恋者会如此执着纯真,历经岁月却一尘不染。可以说,马诺罗神父的种种罪行皆由此而生,阿尔莫多瓦依然遵循着他一贯的欲望法则,而非世俗的道德法则。

    影片结尾用字幕交代了三个男人的结局:胡安在《拜访》上映后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马诺罗开始勒索胡安,一天晚上被车撞死,开车的正是胡安;恩里克仍然满怀激情地继续他的电影事业。

——————————————————————————————————————————————————————————————

   阿尔莫多瓦成长在佛朗哥时代独裁统治下阴森压抑的氛围中,又经历了佛朗哥去世后民主政治下西班牙文化艺术的大爆发。作为多民族国家以及不发达地区进入西欧跳板的西班牙对于各种文化强大的包容力也明显地反映在阿尔莫多瓦身上,经受多元文化冲击的阿尔莫多瓦也有其独特的思维见解。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他所做的通常只是带领我们来到一片开阔地,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重新观察欲望,自然并且坦荡。剔除伦理道德,阿尔莫多瓦只是为我们呈现出现实,帮助我们尝试正视那些从欲望中涌出的黑暗,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用温柔的目光包容世事的残酷。

 4 ) 《不良教育》中的人性

看完了《不良教育》,很难用文字来重述阿莫多瓦镜头下的故事,只因为这一次阿莫多瓦述事的手法,很高明也很精彩,电影结构丰富,采用戏中戏,虚实结合,再配上回忆同现实相映交错的方式来发展故事情节,当我们好像看到故事的终结时,却才真正的引出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个故事。相当佩服阿莫多瓦讲故事的能力。整部电影从画面的干净度到色彩的跳跃,都让观众相当的赏心悦目,充分体现了西班牙人的热情与浪漫,电影偶尔出现的童声配乐,不禁让人怀念起另一部关于成长,关于教会的故事《放牛班的春天》。

不过在相比之下《不育教育》比《放牛班的春天》复杂的多,《不良教育》的内容由同性恋、变性人、恋童癖、异性装癖、吸毒、勒索、谋杀这一系列组成。整部电影围绕着四个男同性恋展开,安里克、伊格纳、马鲁神父、安祖这样四个男人关系相当复杂牵扯在一起。就像一条线上的四个蚂蚱谁也逃不了。

安里克,是伊格纳教会学校的同学也是初恋情人,成年后是一位年轻的电影导演。安里克在童年的记忆中那一抹阴影来至马鲁神父。成年后的安里克做为导演用“上床则上戏”这样的潜规则。安里克,可能是故事比较善良的一位同志了,只是小小用了一下自己的特权,让安祖投入了自己的怀抱。安里克,看到安祖真的目的和真面目后,相当绝情把安祖扫地出门。还好安里克最后没有把人性在性爱面前葬送掉。

伊格纳,电影故事的中心人物,无论是童年的回忆,还是戏中戏的剧本,到最后的谋杀,都与之有关。伊格纳一直是马鲁神父猥亵的对象,幼小的身心受到难以想像的伤害。十几年后的伊格纳,吸毒、勒索,准备通过变性成为安里克真正的爱人,些时的伊格纳已那一脸无辜的小男人,是顶着一对美胸的变性人,最后伊格纳的梦想没有实现,在毒品中倒下。正是那些毒品所带来不切实际幻想让伊格纳变得面目全非,最后还死于非命,可怜的小夜莺。

马鲁神父,用他的黑手伸向了伊格纳,后来马鲁神父成为了伊格纳勒索目标,伊格纳以马鲁神父过往的不光彩行为做为勒索,想通过勒索来完成自己的变性手术。马鲁神父通过伊格纳认识了伊格纳的弟弟安祖,一个相当阳光的男孩,马鲁神父并爱上了这个男孩,还准备和这个男孩私奔,多么可怕而落后的想法。

安祖,整部电影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学会用青春作为交换,伊格纳的弟弟,冒充伊格纳成为安里克镜头下的演员,此时为了成名的安祖是安里克的情人。在成为安里克情人前,安祖为了学费是马鲁神父的小情人,同时合谋神父杀掉自己的兄长伊格纳。安祖被安里克赶出门后成为大明星,却受到马鲁神父的勒索,这一次安祖成为一名肇事司机意外把马鲁神父送上了西天。

安祖从头至尾可能算是最大的赢家,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明星。因为他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无论是在每一个生活场景还是戏中戏的表现上都来的那么伪善和努力,总用美丽的外表来掩盖真实的欲望。电影中的四个男同志,虽然他们没太多正面意义,四个男人身上都有某些东西让人难以接受,但对他们又会心存同情,他们似乎也都是生活的受害,也都在为自己曾经不良行为买单,可能生活就是这样残酷。电影的结尾也没有让坏人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毁灭,导演也只是想让电影更为的现实和开放。

有人看过此片后,大骂“同性恋就是这么变态。”或是“是GAY都没有好下场。”真觉得这样的评论有失公平,在我们的现在娱乐圈中不是很多导演也有他们的“潜规则”吗,前些也在报上看到某学校男老师猥亵未成年女童,或是某公众人物、名人为了蔽住丑闻不得不花上大笔大笔的钱买回照片、录影带、文字……这一次只是阿莫多瓦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丑陋、不耻、违法之事叠加在四位同志的身上,这都是为了让电影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应该说人性的阴暗面是无处不在的,每一次邪念的释放都在吞食生命。其实,无论是同志,还是非同志,都应该管住自己心中那些不良的幻想。


 5 ) 非毁灭性不良教育或没有一个好同志

这个故事有四个主角,四个男人,一个同志导演,一个恋童神父,一个异性癖,一个MB。他们都是同性恋。
故事甚至可以这样解读:
第一段:同志导演在才思枯竭的时候,初恋男友找到他,带来一个剧本《旅途》,是描写他们当年在教会学校时的生活及长大后的模拟――初缠恋后,却被恋童神父棒打鸳鸯。神父利用了初恋男友想留下同志导演的心理,占有了初恋男友。男人可能就是把性当成工具的动物,不管是泄欲的工具还是交换的工具。但恋童神父还是欺骗了初恋男友,同志导演最终被迫离开了教会学校。剧本中,他们长大后的故事是虚拟的,却是初恋男友的一厢情愿――在异装癖的酒吧中邂逅,天雷勾动地火;敲诈神父•••
同志导演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但他不同意初恋男友来出演主角。在泳池边,同志导演用眼神强奸着初恋男友,可对方却情愿保持着最后的矜持。同志导演一直心存怀疑,初恋男友固守最后底线。两人都用身体引诱着对方,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出击。

第二段:同志导演终于来到初恋男友的家乡,原来初恋男友早就魂归西天。拿着剧本来的,是初恋男友的弟弟。同志导演知道了初恋男友身前曾经有过一个剧本,确实就是《旅途》。回家之后,他和男友弟弟碰面了。他同意他出演,他和他在床上疯狂试镜。电影如期的拍下去,结尾是以初恋男友的死为升华。最后一个镜头杀青之后,男友弟弟在片场放声的哭出来,这个时候,恋童神父出现了。

第三段:恋童神父早已成为了出版商人。几年前,他被初恋男友敲诈,工具就是那本《旅途》。那时候的初恋男友,已经变成了一个异性癖,顶着一对漂亮的乳房,天天在筹钱变成更美的女人。吸毒和贪婪使她变得如鬼一般的可怕。神父与异性癖在交易的同时,他看重了异性癖那青春逼人的弟弟。他们暗渡陈仓了。神父用金钱满足着弟弟的物质欲望,他们疯狂的用肉体和金钱做着结合。弟弟最终觉得,哥哥的存在是对他及家人的折磨,他和神父合谋鸩杀了哥哥。《旅途》成了弟弟的作品,弟弟成了可以去演戏的初恋男友。弟弟和神父成了陌路。
    原来,弟弟是个MB。

最后:同志导演继续着自己的人生,恋童神父重复了异性癖的人生——敲诈MB,最后却被MB用卡车撞死;那个MB达到目的了――他成了万众瞩目的大明星。

对了,同志导演叫恩里克,初恋男友&异性癖叫伊格莱西奥,恋童神父&出版商人兼杀人犯叫莫罗神父,那个伪装者弑兄犯最后手刃亲夫的MB在片子开始的时候叫安吉拉,冒充的是伊格莱西奥,其实是他的弟弟胡安。

我尽量不带感情色彩的来叙述这个故事,我尽量不让你们认为这里面存在着谁是谁非。他只是四个同志的成长和人生。在这个故事中,没有一个好同志。
恩里克不是;相对局外人的他,却因为好奇,放纵着胡安的欺骗,又不停的利用着自己的权利占有着胡安。
莫罗神父不是;他强上了伊格莱西奥,他买春了胡安,他协同胡安杀了他哥,他敲诈了胡安。
伊格莱西奥不是;他敲诈,他吸毒,他甚至放弃了男人的身份。
胡安不是;他用自己的身体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却只是不良教育,每个人对其他人的教育都是不良的,但绝非毁灭性。四个人在失去的时候,都有得到。四个人在犯下所谓的罪行的时候,都已经用自己去救赎。
人生是平衡的。他们都有过快乐。恩里克和伊格莱西奥初恋的快乐,莫罗占有伊格莱西奥的快乐,恩里克征服胡安的快乐,胡安得到礼品的快乐,伊格莱西奥写完剧本的快乐,莫罗和胡安在一起的快乐,胡安成功的快乐•••

阿默多瓦又冷静的讲了这样一个男人的故事。
我这样纠缠着是不良教育而非毁灭性教育是因为这部片子的译名。在碟市上一般能看到两个版本,一为《不良教育》,一为《毁灭性教育》。从字面和电影情节来看,“不良”更能对应原文的“Bad”。“毁灭性”可能是译者在看完电影之后的感受使然。
说阿默多瓦冷静的原因是,在这样一个是用占有、谎言和谋杀串起来的故事中,阿默多瓦的叙事一直是客观的。在电影中,他没有英雄化某个人或妖魔化某个人。正如前面我所描述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的、美好的东西,也有恶的、肮脏的东西。这部电影里面,有的就是活生生、赤裸裸的男人。

恩里克推上门,将自己同胡安隔开的时候,幕落下了。我们都是观众,看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不在我们身边,却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6 ) 不良教育

《Bad Education》是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04年的电影,之前一部是02年的《Talk To Her》,再之前的是99年的《All About My Mother》。

在我看来,《All About My Mother》是阿莫多瓦到现在为止的最高峰。之前他一直在进步,之后却停步不前,甚至略有退步,不过进步很快,退步很慢。总的来说,这三部电影都值得看看,如果不能,那么至少应该看看《All About My Mother》。

阿莫多瓦是讲故事的高手,他惯常用回忆、戏中戏、转述、日记、信件等等,把故事割成一块块的,然后再慢慢组合起来。在这部《不良教育》中,更是出现了戏中戏中戏的情节。而每次,他的回忆一开始,都让人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

为什么要把一个故事讲得如此复杂呢?也许阿莫多瓦是用这种方式来暗示人心中情感的复杂莫测。在《不良教育》中,每个人都纠缠在爱与恨,情与欲之中,他们为了自己的爱而深受让人目瞪口呆的痛苦。也许放弃之后,就能不再心痛,可是那些无法分清的爱情或者情欲把我们攥得太紧,无法幸免。所以,就只能选择恨了,恨那些同样为爱所困的人。

然而,的确有人可以幸免。他没有爱,他也有牺牲也有忍受,那不过是他为了他自己而已。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根本就体会不到那些蚀骨销魂的滋味,一具行尸走肉是这些人中最可悲的一个。

阿莫多瓦的每一部电影中,都有一位为了爱而忍受苦难的伟大女性。在《Bad Education》中,这个女性在生理上是男性。其实,这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中,没有真正的女性出现。不过那又如何?

IMDB得分7.9(7923人投票),我打7分。

http://spaces.msn.com/likeyesterday

 短评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 阿莫多瓦的戏中戏设置果然牛的很,那段“Moon river”的音乐真是醉人的美啊~

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每看一部阿莫的电影,总得重复一句,太会讲故事了。

8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我惊讶这个阿尔莫多瓦。据说他本人即是同性恋者,还据说这部电影有他的自传色彩。我不禁地想问:难道不会绝望?拍出这样的令人绝望的电影的人,他自己,是怎么承受这样的绝望的?

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罪恶和欺骗从未如此华丽”,非线性嵌套,自传的自传——阿莫用十年时间亲身书写了这个故事,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加接近自我的男性内心世界。在成功的下一秒钟死去,在死后的九十公里飞驰。R级戛纳开幕影片

1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音乐不错,摄影不错,戏中戏也不错,只是不太喜欢这个故事

15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阿莫多瓦的半自传作品。1.阿莫多瓦永远能将奇情异事与诚挚情感交相融合。在拿手的倒叙回溯叙事之外,本片还将部分片断打乱了时序,并与多层嵌套的复合文本一道让观者体会到恍悟的快感。同时,剧本、扮演、信件与回忆的缠绵,模糊了虚实的边界。2.电影之于阿莫多瓦,正是取代了神父的尘世信仰,一如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影院中的自慰,以及看完黑色电影的自白:“感觉所有的电影都在说我们”。3.色彩运用:既有炽烈的红,又有幽冷的蓝(少时夜半二人与神父的厕所场景),而艳丽的片头则是标配。4.头像与人模的陈列室,呼应了戏里戏外的多重表演,亦令我忆及[吾栖之肤]。5.即将射门时与守门员的一见钟情;泳池二人戏性张力十足。6.剪报收集奇异死法作素材:冻死仍继续飞驰的摩托车手;拥抱住饥饿鳄鱼的女人。(8.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这电影看的我满头雾水~

22分钟前
  • 李卡
  • 还行

如果说之前看过的所有的阿莫多瓦的片子让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才能的话,这部[不良教育]简直可以让我爱上他了。千万别告诉我这是阿莫多瓦的自传性作品!他凭什么拥有这么动人的过去!!!

26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谋杀完哥哥,做好不在场证明,胡安和神父走出电影院,神父说:“好像所有电影都在说我们俩。”电影院的墙上贴着三张海报,分别是《衣冠禽兽》、《双重赔偿》和《悲哀的桃乐丝》,它们无一不是纠缠在原配与第三者之间的故事。

27分钟前
  • 骤雨至
  • 推荐

很忧伤,很忧伤,里面童声唱moon river的时候,所有的罪恶,都被彻底原谅

29分钟前
  • Miss Lo
  • 力荐

那小孩唱 moon river 也太灵了 ggb 我爱你!!!

32分钟前
  • 安东尼
  • 还行

觉得快活不下去的时候就找部Almodovar的电影看看。在他镜头里,无论是昏迷的植物人,被强行换皮加变性的直男,乱伦产物的女人,还有这部里背负罪业的男同性恋,都以一种无比饱满的生命热情活到了最后。这部片子的精致的剧本结构正是我一直以来想写东西想呈现的最终效果。

34分钟前
  • Pearciac
  • 力荐

黑色电影,再度出现电影的自反(通过屏幕宽高比变化):编剧/导演。罗生门?没有拍出来的杀人藏尸发展到了下一部《回归》,而下药的情节与《高跟鞋》如出一辙。阿尔莫多瓦的角色都可以不动声色地杀人。自传?1977年,以及最后那张字幕板。

3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92m40s的三张海报揭示一切:比利·怀尔德《双重赔偿》——各怀鬼胎的谎言与背叛;让·雷诺阿《衣冠禽兽》——人心叵测的邪念与兽性;马塞尔·卡尔内《红杏出墙》——欲壑难填的病态与疯狂。孽力回馈,入木三分。(西班牙人名是真难记啊……每次都得倒带反复确认否则根本无法对应人物关系)

38分钟前
  • 冰山的阴影
  • 力荐

被冻僵死后仍飞驰两百公里的摩托车手、拥抱鳄鱼并被吞噬的女人、以及一个纯粹的演员。

4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阿莫多瓦用重重迷宫般的情节将人一步步带入人性的黑地。无可挽回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忏悔。在一片窒息的黑暗中我不停的回想那个唱歌有如天籁、会静静流泪的男孩,悲哀突然以一种尖锐的形态直戳心脏——那一刻的Moonriver就像满地溅碎的月光。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所有权力倾轧换取的性体验都将是宿命的梦魇。身体是灵魂的圣器,玷污的他者是可见的撒旦。还有几天就是林奕含离世一周年,看这部“房思琪男孩的绝恋舞台”,超级想她。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3.5,歌真好听,球场那幕估计会导致我以后看比赛,球员射门把球踢飞是因为对门将的爱。。。。

49分钟前
  • 朱朱朱朱
  • 还行

Almodóvar的戏中戏设置其实有趣又牛逼,不错的剧本,故事也说得挺精彩,视觉华丽,色彩丰富构图精巧。但不行,基片我是真看恶心了,所以还是不行。

52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

情中情 计中计 戏中戏

56分钟前
  • jett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