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悉达多曾用红垩石画了个红圈,并说:“尽管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就算他们的人生际遇各异,他们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时,他们终究会在血环(红圈)中会合”。
知道红圈这部电影,是因为杜琪峰导演好像也要拍同名的电影,我才想着看看法国的红圈。我是杜琪峰的影迷,他喜欢的电影我有可能也会喜欢,结果一看了不得啊,被震住了。从此让我记住了这位法国导演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我觉得导演性格就像片中主人公一样沉稳、从容有力、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是上帝的视角。静静的看着影片中的一切故事的发生,发展,机缘巧合,结局,每个人都无法逃脱他的宿命,
他未来会遇见什么样的一个人,两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冥冥中注定的,只等待着你去经历,
通俗的来讲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一犯罪商业片,一个刚出狱的人,一个逃亡的人和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警察,注定了这个故事很精彩,由内到外都深深的吸引着观众,人物内敛,话语不多,却又让人觉得充满力量,张力无穷,
法国那种特有的静谧的充满文艺气息的街道和屋子里的装饰,使得画面干净,整洁,情节看似轻描淡写,不动声色,却无不凸显出人物的质感与性格,使得影片的故事显得真实,人物立体化,
其实导演隐藏了很多情节,这正是大师导演与一般导演的区别,好的电影隐藏的东西很多,那些东西才真正的是影片的魅力之所在,给观众留下空间去推想猜测,
影片刚开始的照片上那女的和主人公的关系,
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因为他讲一个精彩故事的同时又能让人产生对哲学心理学或社会学的一些思考,就是说他们赋予电影更深的精神内核,这样的电影才不会因为久远而被遗忘
有一点想问大家,最后神枪手为什么对同学说了句“你还是那么笨”啊 ??
八十年代,正是娱乐贫乏的时候,印象里从小品中知道了两个帅气得不得了的男人,一是高仓健,另一个是阿兰·德龙。到现在记忆中只剩下了被调侃的上海小男人巩汉林,却一直没有刻意去寻找幻想中的美男。与《红圈》算是不期而遇,但没想到的是阿兰·德龙饰演的是一个和狱警做交易而被提前释放的罪犯,怪不得女人都喜欢好看的坏男人。《红圈》这个名字,来自片头引用19世纪印度教圣人罗摩·克里什那的一段话:佛陀曾经用红笔划了一个圈,说:“当人们注定要相遇,就算他们一无所知,不管他们遭遇如何,不管道路如何迥异,在那一天他们自会在红圈内不期而遇。”其实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早期的劫匪片,虽然没有什么特技,但故事内容紧凑引人入胜。比如说,已退出警局的神枪手用三角架喵准墙上的钥匙孔,然后却取下来直接一枪中的,比如押送威尔的警察马泰(居然是《虎口脱险》的“油漆匠")每次回家都不忘拉开冰箱先喂三只猫的细节。
梅尔维尔特立独行、我行我素而又不动声色的冷色调浪漫。剪辑调度极佳。可惜冷峻沉稳范的类型片在电影节赶场七荤八素情况下注定观感起不来。后来回想起结局还是被两个人的互动细节感动到了。 #不要和我说什么兄弟情深,问过最后夜店那枝花的感受了吗#
这是一个寻找与丧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陡峭沦丧的世界中寻找一线生机,是这场不择手段的狩猎游戏的牺牲品。没有真正的犯罪、正义或英雄主义,没有激情,就连愤怒也常常哑火。他们都面临着被抛弃与被遗忘,他们死于法官眼中无情有罪的世界
其实是部爱情片。
酷!果然是梅尔维尔的集大成之作。调度和音效太牛了!打劫珠宝店那场戏不愧是教科书级别,一句对白皆无节奏还控制得相当精准,毫无拖沓之感。PS,我怎么觉得克莱和福格有基情呢?
即使是拍商业片,法国人仍然比美国人多了一份耐心,节奏细致缓慢,氛围逼真。总体三星半,为盗宝一幕不厌其烦的细节,加半颗星。
#SIFF#重看;梅尔维尔永远能把犯罪描摹得优雅、冷静、克制,珠宝店盗窃一段全片亮点,灵巧如猫,沉默覆盖的暗流翻滚,如观布列松之《死囚越狱》;悲观宿命的命运早已写就,红圈早已为你画地为牢。
2008.6.28 简介中出现了“纯粹”“完美”“微言大义”这样的词。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像不平行的黑白线条,不管在多远处,他们总会相交。叙事者冷静,沉默,稳,让我想起古龙描写小李飞刀那种绝顶高手的手“干燥而稳定”。
梅尔维尔电影对后世影响太大,而且所影响的净是对我们中国观众影响很大的导演,以至于强大的风格魅力仍无法使观众分心忽视的某些叙事瑕疵也都不好意思去提及。例如,藏身后备箱过路障那场戏。德龙遭检时假装拿错钥匙,可你拿错了也还是要打开!这时导演引入巧合为德龙与自己脱困:后面的货车突然生事引开了警察。可德龙不知道会发生巧合啊!所以他明知车内藏人却从容不迫依旧摆酷的点在哪里?……而趣的是,就在你开始狐疑的当口,德龙极度忧郁到近乎厌世的角色气质又为此疑似逻辑缺陷提供了一种缓解,即使未必完全消除,即使或非导演本意,但的确会在潜意识中形成此感。红圈如此,独行杀手也是如此。这可能也正是梅尔维尔电影的艺术魅力之一。
额,我只能说不是我的菜,但是剧情总的一般吧
神片一枚!归入年度最佳之一。梅尔维尔极擅长用默片手法和极致纯粹的场面调度构建城市迷宫,人物永远在行动中,所以一点不会觉得闷。这部更是与布列松的扒手近似,对犯罪手法的熟悉程度让人瞠目。最后提到“每个人都有罪”,警察也不例外,是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神枪手竟然一段还附带了精神分析!
偷盗电影《红圈》里最不重要的就是中间这段偷盗戏。它尽管在复杂程度上丝毫不亚于Rififi,却完全不是故事的核心,就连偷盗的准备都几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梅尔维尔的重点在于里面所有人物间的关系,这个世界里的义气和背叛都是在六十年代早已过时的。因此这个故事的核心人物是退伍的警察,他与探长间形成了一对镜像关系,点明着“老无所依”的主题。梅尔维尔最擅长的是加入看似的闲笔,探长的两场逗猫戏的剧情张力爆棚。
70年代能拍出这样的作品真不愧是大师。看得出吴宇森和杜琪峰都有受到梅尔维尔的影响,高贵冷艳的镜头语言,极简的对白,男人之间的情谊,很有个人风格。盗窃时那段躲红外线的动作,令我想起惊艳我的泽塔琼斯在偷天陷阱中的表现,或者后者的导演是受红圈启发也说不定。
电影用了大量时间来展现人物之间的沉默,即认同感超越沟通(后备箱相识,第三人加入)。梅尔维尔不断地要设置一个“废弃”的警察,以权力的丢失后的人物困境对权力重新产生质疑。因此,盗窃本身只是事件,只是借以它人物重新找回自我认同。
过了四十分钟的相遇。剧情过半的目的。静默地作案。酒馆爵士现场。好基友一辈子。Cowboy Bebop首话中的姑娘结局与最后疲于奔命这场配乐以及命运的终结时的突然声效留白的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当然,渡边也在许多别的地方用过这种声(效)突然留白的手法,比如julia之死,这部电影对他应该影响相当深远。
很具个人风格的影片,简短的对白,冷峻的氛围,长达20分钟的经典的抢劫场景,酷帅而又忧郁的德龙,细节刻画精准的伊夫,亮点很多。
1、抢劫无对白,寥寥几笔,叙事张力就已露出根底;2、人人有罪,出生到长大,就是衍生罪愆的过程;3、写实调度却是最超脱现实的,你惊叹,惊叹它的可行性。4、红色圆圈,命运成圈,开头就揭示了结局。
“先成为不朽,然后死去”
7分。个性十足的老电影,吴宇森应该从本片吸取了不少营养吧,这种男人之间的兄弟情。比较惊讶的是Alain Delon竟然算不上第一男主角,说起来还是Gian Maria Volonté演的逃犯更抓人眼球。可惜老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节奏啊,如今都被快节奏给养刁了,看这种片子总是有点昏昏欲睡呢~~~
而此时威高和科里找到了被革职的警察简森(伊夫•蒙当 Yves Montand 饰),三人合谋计划一次珠宝抢劫案
惜字如金的梅尔维尔,冷酷到底并一件风衣从独行杀手穿到这里的阿兰德龙。很写实的叙事方式我并不觉得慢,反倒结尾跟全片比起来有点仓促了。男人间的情谊除了一支烟,竟然还有一支玫瑰花。。。(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