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造作之中看水平
如果四月的院线可以说是雷片档,那么五月就风向一转,变成了苦情档。《最爱》和《不再让你孤单》,前后联动,主打痛苦爱情。剧中人物活得那个苦,观众看得也很辛苦。除了苦情,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造作”。用magasa的话说,《最爱》的造作是中性的,甚至可以说是褒义的。但是对于《不再让你孤单》而言,造作就只能是批评了,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回想《孔雀》里姐姐的幻想,《立春》里“被自己给感动了”的旁白,顾长卫作品的人物情感状态和电影语言选择都非常明确,那就是造作,或者通俗点来讲,文艺腔。这可能是编剧李樯的影响,像文学性残留、感性情调过浓,然而没有了李樯,在《最爱》中,当小男孩死后说起了旁白,顾长卫再次选择了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俯瞰山村与人间。当文绉绉的抒情词句脱口而出,顾长卫和《最爱》就被造作给击溃了。
因此,无论《最爱》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它首先要感谢郭富城,拿过两任金马影帝的他,终于第一次为我们展示了淳朴的演技,完全就是个农民版郭富城。除此之外,濮存昕、蔡国庆等人的角色也非常可信,但这个行列中不包括王宝强或者蒋雯丽,他们的戏份篇幅实在太不完整了。至于那些被删去的段落,其实也能窥出个大概模样。总之,相比添上去的旁白或者片名等等,它们肯定要好出许多——毕竟黑色才不会等同于造作。只是这个时代真的太糟了,于是面对《最爱》,顾长卫的造作还是值得同情的。只是顾长卫又不敢撒开两腿,朝煽情通俗剧狂奔,最后电影不上不下,刚好卡在那了,如鲠在喉。
而看《不再让你孤单》之前,我就确信一点,如吴哥所说,影片只有一处地方值得关注,那就是看看刘伟强眼中的北京。至于刘烨搭谁、搭哪根线,舒淇是否重生,那些完全不是重点。港片导演北上已是大势所趋,刘伟强无非是人堆里的一个。舆论媒体自然不信这个,电影炒下陈升热,说当年也听张惠妹,好像在通俗流行文化算有点品位,但从片子的成色质量来看,这些都是胡乱一气的引用,更见造作。
金马影帝刘烨,他依然用力过猛,继续脑子有病,表现得不像个正常人。其实偶尔一次两次都不足奇,然而大概从《蓝宇》之后,刘烨一直就没能逃脱这条不正常路线。大小烂片,算起来有个十来部,数量相当可观。过去三年,在他身上,我进一步刷新了对烂的认识。这其中,唯一可以称得上好片的,大概是《我们天上见》里的小配角罢。他成功扮演了回自己,一名优秀的体育特长生——不是去扮艺术家,也没有去当太子或者领导人。一朋友直接把话丢下了,刘烨还是继续去演《硬汉3》,那种角色最合适。
尽管技术过硬,但《不再让你孤单》的剧本没过关,而刘伟强受剧本制约太大。这出片子,它的想象力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苦情戏上,男方脑子有病、女方家庭冷漠、弟弟自闭症、弟媳还是哑巴,这完全是搞苦难的叠加,恶意去强化。结果呢,搞得死去活来,也没搞出个事来。这要是所谓的美丽人生,大概也没人会信吧。面对一个悲怆的结尾,全场观众都笑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观。况且,比起最后北上的杜琪峰和韦家辉,刘伟强好像根本就没拍过合格的爱情片吧。跨国的《雏菊》失败,港产的《游龙戏凤》还是失败。所以,即便没有满篇的无聊造作,这片子啊,它依然不会好哪去。【玩家惠 专栏】
感谢magasa和look
2 ) 两小时大片长度的文艺爱情片催落了多少人的眼泪?
两小时大片长度的文艺爱情片催落了多少人的眼泪?
——观《不再让你孤单》有感
范典/文
一个《我的野蛮女友》式的开头,带有《明日的记忆》的情节,恍惚又有《八月照相馆》的气息……刘伟强拍了这么多戏,越来越文艺,就像我有时要写一个爱情故事,必将它编得花团压枝、自欺欺人的“花粉敏感”一番,结果看的人觉得情节烂熟——这里便涉及创作者自我意识强化的问题。
车子挤进死胡同,也要左冲右撞,尽力杀出一条活路来,即使撞墙辟出一面新天地也在所不惜。当然蛮力是有的,作为导演,在有生之年就需不断考验自我的创作才能。《不再让你孤单》像是从繁花怒放的商业片中脱颖而出的主流爱情文艺片,执着于一对一的传统恋爱观,导演也有意往俗滥的知音叙述体靠拢,仿佛两小时的大片长度足以刻画恋人间生死不渝的至深情怀,也决意将煽情进行到底,有抑制、有讨好、有约定俗成、也有守得云开见日出。一部影片,考验导演的耐力远比考验观众的猎奇心要有意义得多,导演可以舍弃或保留任何情节,而观众则需照单全收,花钱买的是新鲜感,不是什么所谓的“耐力考验”,文艺片虽讲究意境,但也必须要有新意。从这点而言,此片闷得不行,像无意中瞥到的电视剧情节,索然无味。
酗酒的香港女不堪家庭重负,在大陆试图依傍大款获取钱财,不意遭逢憨直北京男,堕入了无心插柳的爱欲之中,几经周折,本想创业的她遭遇失败回返香港,但无心插柳偏柳成荫的爱情又教她重回北京,此时的她,面临更严峻的人生和幸福的选择。于是洗尽铅华,涤去浪子之心,相濡以沫,用我的体温唤起你的记忆,不再让你孤单……这样的老调若是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必惹来哭声一片,但如今,主人公哭得越厉害,观影人群却越发出控制不住的恶笑:咦——舒淇的鼻涕竟然还沾到刘烨的衣襟上!好似这一出人间悲剧比不过电视台争奇斗艳的人间百态纪实节目,好似越有钱观影的人越将骗局洞穿明了。
现代都市的琳琅纷呈对应了一个人的青春迷乱,当所有生存际遇在整个人生旅程中沉淀下来,浮华褪尽,仅剩的却是爱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刘伟强从这个角度呼唤了一种纯朴无华的爱情观,因此影片刚开始时满目浮华世界里的灯红酒绿、痴男怨女,舒淇大跳韩式劲舞NOBODY,酒醉走入男厕,吐男人一身,又随便抱个男子亲吻,将夜生活的浮泛和人物心灵空虚表露无遗。这个香港女人李佩如忍受不了家庭负债的重压,忍受不了母亲要赡养费时的贪得无厌,于是北上淘金。看似过着贵族般的生活:住宽敞的单身公寓、流连夜店、出入高档场所,实际隐含生存的艰辛。这使得最后李佩如回到患病的方振东身边的决定显得合情合理,方振东虽生活在北京,但同样生活艰辛,要照顾患自闭症的弟弟,又当兄长又当父亲,两者正是因为在身世上有了一种彼此才懂的辛酸,才到最后有了相濡以沫的感情交融。
刘伟强在选择城市背景上做了一番精心挑选,北京和香港,似乎正是港陆两岸在文化和经济上的愈渐融合的最佳代表,当初陈可辛的《甜蜜蜜》反映了大陆南下打工的生存境况,也有陈果的《榴莲飘飘》中北方女子到香港淘金的心酸经历,从香港回归、遭遇金融危机以后,香港人的优越感陡然间回落。香港电影也开始合拍片生涯,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看到香港电影现今所处的环境,她要与大陆“情人”白头偕老,互不离弃,虽有缺憾,但一种自身优越感的蜕变和对本土文化的融入,使之得以观望更开阔的明天。
现在的香港电影不再是类型片天下,灯红酒绿、唯我是尊,而更是许鞍华、岸西等人的天下,他们不再美化港人生活,而是从底层出发展现人物与这个社会的关系。刘伟强在此片中仍热衷于皇城根儿般的北京文化,吃饺子、四合院、胡同、城墙……将人物从都市生活中拔离再重新放置于这些传统文化的环境中,使得情感状态真实丰满。但除了情节上的俗套外,细节处仍有造作之感,比如夫妻间仍说着客套话,比如那个自闭症弟弟的爱情,显得苍白单薄,怀疑导演是不放心田亮的演技,故意减少台词、削减其表演成份吧?幸亏两位主演的表演无可厚非,非常认真且严肃,使得该片仍保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说实话,两小时太长,没有太多的亮点,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剧情延长到两个小时,结果观众就有意挑起瑕玼来,并以爆笑来对应煽情段落。
要是隔着十几年的历程来看,刘伟强的《不再让你孤单》可谓是陈可辛《甜蜜蜜》的续集,只是人物和地点倒置,依然讲缘,依然讲恋爱中的人们如何生存、与命运顽抗,甚至连歌曲也从邓丽君换成了张惠妹和陈升。片名即取自陈升的一首歌曲,从这些小插曲来看,刘伟强保持住了一个文艺人的聪慧和警觉,以此来讨好女性观众,对照以往他的其它作品,这次他舍弃了许多艺术技巧手法,回归到平淡、朴实的拍摄手法,以此达到返璞归真般的艺术境界。作为男性观众我并不太喜欢此片,但问身边的女性观众,竟然都觉得不错,看样子刘导的算盘真的打对了!
3 ) 我们都忘记了,当初想要的,只是一个拥抱。
断断续续花了三天时间才看完的电影。
还是不大喜欢,主要就是觉得这个故事太不合理了。
如果真是揍想拍一部撇开时间地点撇开人物背景撇开生长环境性格曲线的浪漫纯爱片,用黄子华先生的话说:电影开始15分钟后就能结局了。
一个人财两失,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正港大龄女青年,遇见了一个小伙纸:
北京户口,公务员,高大英俊,孔武有力,肩能挑,手能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明亮的像星星,人品好,厨艺佳,舍得为你花钱,不怕为你冒险,父母双亡,爱你就像爱生命。
这样一个男人,还不赶紧第一时间忘了那个偷吃不擦嘴的大贱精,跟着瞄准,扑倒,吃干抹净,事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么?
为什么有女人会觉得感动?不是因为患病了有娃儿了生离死别了,而是因为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走了郭德纲就有吴彦祖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的大美事儿。
我一直觉得孤单不可怕,也不可耻。我们对它的抗拒只是在于它不可避免。独处的时候孤单,迷失的时候孤单,求而不得,得而复失的时候,好像会越发孤单。就算你把自己丢进人群里,肆意狂欢,也会有朱自清这种扫兴的老人家告诉你:热闹是他们的,你什么也没有。
所以很早就觉得,人生最大的自救能力,其实就是与自己独处,就是学会习惯孤单。
妹纸今天问我:为什么那个时候你不找个朋友好好说说,不肯找个人哭呢?
我当时很难给她形容那种感觉,生活里有很多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那么多人爱你,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帮到你。
就像忽然间,一夜北风紧,很多人向你张开双臂,每一个怀抱都看起来那么温暖,可是你到底要找的是哪个肩膀,你看不出来。
有人说这是一出舒淇的独角戏,我不反对。倒不是因为她巷弄里的那场醉酒戏多么出色亮眼,而是她那种总算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风姿实在迷人。不提她那些时尚优雅的白领LOOK,也不提她招牌典型的天真妩媚款微笑,单是她晨光熹微中一张布满雀斑的睡脸都让我觉得秒杀娱乐圈一切的美瞳和尖锥。
刘烨回归了深情的憨人,他也老了,肿了,落魄起来驾轻就熟,只有眼睛还能找到一点蓝宇曾经年少的样子。
田亮的表演很有他过去职业的特质,很浮,很水,很善用卖萌的笑容。
秋生大叔是清新的摇滚老炮,连凯是坑女人老白脸,加上《大搜查》里的陈子聪,《单身男女》里的尹子维,Alive都快变成贱精大联盟了。
片子的海报做的都很好看,刘烨抱着舒淇的样子动人极了,那一刻,这个男人看上去仿佛生来就是用来拥抱的。
每个人都应该希望过,这个世界上能有一个人,你可以连名带姓的大声喊他,然后他就会立刻转过身来,不说话,只是给你一个拥抱。
可惜时间一久,我们就总是像方镇东一样,一点一点忘记了:
忘记了最开始你需要的,只是一个拥抱。
忘记了终结孤单需要的,也只是一个拥抱。
4 ) 苦逼的男主你伤不起啊有木有!!
一个干了十几年没升职的小警察啊有木有!!!
养个兄弟还是个智障啊有木有!!!
老婆因为自己要照顾智障兄弟跑了啊有木有!!!
大龄单身男ktv包房遇到醉酒女tmd还是个小三啊有木有!!!
丫小三赤裸裸勾搭的同时还吊着个男朋友啊有木有!!!
男主你做了小三的小三还帮小三去查小三的男朋友啊有木有!!!
男主你因为去跟踪人家带着小弟还被小弟卖了啊有木有!!!
女主被小四上位人财两空啊有木有!!!
男主还卖房子接济女主做生意赔的一塌糊涂啊有木有!!
就因为公车私用就被丫的开除了的警察啊有木有!!!
被开除了去找女主结果发现女主跑回香港了啊有木有!!!
自己还因为曾经被人拍了板砖开始失忆了有木有!!!
嘛都记不起来了有木有!!!
好不容易有个铁哥们还是个盲人有木有!!!
傻弟弟找个老婆还是个哑巴有木有!!!
导演你tm玩残障人士聚会啊有木有!!!
女主在香港过不下去又跑回来了有木有!!!
俩人好不容易在一起了男主可怜的自尊心发作动不动发脾气有木有!!!
然后生个娃都要被问一下保大还是保小有木有!!!
小夫妻吵个架出门散散心都能碰到贼有木有!!!
追贼追丢了那nc贼还拐了个弯回来一板砖拍丫脑门上了有木有!!!
男主倒在地上后脑勺一滩血还浑身抽抽啊有木有!!!
前小三现老婆陪护久了累病了晕倒了有木有!!!
男主心跳还停了有木有!!!
tmd最后竟然活过来了有木有!!!
这么苦逼的男主你伤不起啊有木有!!!
导演让你苦逼你什么办法都没有啊有木有!!!
————我是不咆哮的分割线———————————
片子还成,就是悲情戏太多,结尾转折太假。让人觉得之前留的眼泪不值当……
评价中上,苦逼爱情片。想看的同志们可以百度一下……
完。
5 ) 还是让侯孝贤来拍舒淇吧
舒淇是一直很喜欢的,所以今天影院一上映就赶了最早的一个时段去看,以至于差不多一个人独享了整个放映厅。片子拍得很一般,属于平平的爱情片,不算糟糕得让人抓狂,但更算不上心生喜悦。
剧情很简单,一个独自从香港来北京闯荡的女孩儿,喝醉时遇到了当警察的方镇东(刘烨饰),几经波折,萌生爱情,后相守一生。实在找不出新意,且人物的塑造不够彻底和完满,看到一半就无尽地郁闷,总让人觉得导演不够给力,真是浪费了舒淇。
片子里舒淇饰演的李佩如,且不说角色性格,单就名字,就让人很有意见。舒淇这般骨子里凶悍劲儿的姑娘,竟然你取了一个软妹加保守派的名字,我是真吃不消。就影片的角色塑造来说,佩如原先是一个野心十足好强但心里又寂寞得很的姑娘,她有一些看似无法摆脱的包袱与压力,每一天都活在光鲜亮丽的面具之下。她的冰箱没有水,只有化妆品,一袋一袋的胭脂,一罐一罐的乳液和水,对于她来说,外表的光彩夺目是资本,是留住男人心的资本,是拉生意的手段。她活得太刻意了,永远的高跟鞋,不会喝酒却每次大杯大杯被灌,然后在酒醉十分期待一个男人的怀抱,与温暖。
与方镇东的相遇情节,也真是够狗血的,什么酒醉走错厕所,什么乱吐一身,要不是舒淇,我真觉得我会直接喷屏幕。虽然,我很没骨气地刷刷抹鼻子,但烂归烂,这片子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看完之后只觉得,还是侯孝贤懂舒淇的美啊。一个女人,真是非要遇到一个懂的人,才可以熠熠闪光的。《最好的时光》里,舒淇骨子里的坚硬与柔软都一展无余,她是可以纯净地如雪莲般美好,亦可静默坚忍如那无名艺妓,也有伤痛阴郁桀骜不屈的一面。一直觉得,那是舒淇最美的片子。舒淇也坦言,自己拍《最好的时光》时异常艰难,整个人在三个角色里整整十个月,拍摄结束,是花了三四个月仍走不出那种阴霾的。这才是真正的电影,你在人物的血液里,在那个故事里,你只是在过着,过着人物的生活,走着她曾走过的路。
而,此片导演对人物的塑造是如此地粗糙。佩如早先的虚掩着的孤独,恐惧,寒冷与逞强,导演意图通过她不断的醉酒,失恋,家的状态来呈现,思路并没有问题,但是总觉得似乎缺了些什么,是不是可以再在细节上处理地更好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刘导像侯导这般严谨而苛刻。侯孝贤是可以将一个上下楼梯的镜头,都拍上一个月的,舒淇说,他是要听你踩楼梯的声音的,会连这样的一个小小的镜头的声音都如此计较的导演那真是是屈指可数。我们不能用艺术家的层次来要求以为商业片导演。
但,影片后半段的处理,还是让人不得不说。一个女子若真是爱了,再傲再好强,都是可以甘愿的。爱情,足矣让她们低到尘埃里。一如,佩如怀孕时写下的日记,“我从来就不想当妈妈,是因为遇到了你爸爸,我才觉得当妈妈会是很骄傲的事”。最美的男子,是一个女人甘愿为他生儿育女,将自己归于尘土,开出花来。导演估计是有这样的一个意思在的,却展现得并不够淋漓尽致。片子里高跟鞋一直是一个拍摄的着重点之一,从最初的男友送的五厘米红色高跟鞋,佩如逃回香港时也是将它带走了的。此外佩如喝醉时,在胡同里说自己其实不贪钱。只是现实的很多东西是包袱,她的畏惧感,孤独感和无力感使其活得疲惫与卑微。这两点都暗示了,她对前男友实际是有情意在的,不论是真情感还是内心的需索。
我更愿意相信,这仅是需索。一个外表自信魅力四射的女子,她原是孤独与怯弱的。至少,在她真正确认了有爱时,导演应当将情节更多地让给细节,譬如那双红色高跟鞋后来何去何从,譬如她的化妆品如何处置,譬如前后的衣着对比,而这样的对比在此片中显得格外微少。
也许,是个人对于爱情观有别。我认为,既然是爱情片,那么你应当展现在有爱和无爱的状态里的差异。爱一个人自然是有变化的,不论你的内心还是外在。不然,世人又何必苦苦寻觅一个伴侣,一个爱人?被爱包裹的女子,会不经意流露孩子般的纯净美好,柔软与善。男人则更多的是保护的欲望,想为之担当,想要给予更多的力量与安全。而,这样的一部片子,总让人觉得不够给劲儿。
想着舒淇拍此片时,当是轻易地很吧,刘烨么,演技和塑造也都还好,但还是觉得张震和舒淇搭更美,倒是田亮的演出让我惊讶了,原来丫也是可以演戏的,眼神不错。最后说一下黄秋生,黄在这里演盲人,片子开头有一小段的吉他弹唱,黄秋生早年其实出过两张摇滚性质的专辑,这个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但确实人家当年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小伙子。当过流氓,出过专辑,演过戏,人生经历那是相当的丰富。这般的有味儿之人才会认了陈冠希做干儿子,都是桀骜不驯潇洒之人。唱的那两句歌,不过是小试牛刀罢了。
《千禧曼波》拍完后,舒淇在坎城看完后,回到饭店换衣服——因为一会儿在海边有个party,对着镜子就啪啦啪啦地哭,因为“那是她第一次开始自觉到表演是怎么回事,角色是可以演到什么程度”。想着念着,那个看到了舒淇的美的男人,再发掘一首诗吧。
早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说,最好的女子,不必会写诗,因,她本身就是一首诗。作为结尾,期待《聂隐娘》。
6 ) 舒淇老师光芒四射个人秀
舒淇在刘伟强电影中演出的所有角色,本质上几乎都是同一个角色,而那个角色也确实只有舒淇能演。如此执着的反复塑造同一个形象,感觉近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甚至方力钧画光头佬,岳敏君画咧嘴佬,张晓刚画面无表情佬。——每一次都是一样的,一样一样一样的。
(我当然知道齐白石不止画虾,徐悲鸿不止画马。如有喷子,敬请收声。)
然而这一次毕竟还是大有不同。这几乎是舒淇第一次真正在刘伟强的电影中担任主角。在此之前,你也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是何种地位;偶有《游龙戏凤》这样的爱情片,也不可能抢过刘德华的风头,——如果不是被刘德华反抢的话。我们熟悉的“那一个”舒淇,就算演过再多次,也终归难逃见缝插针的局促。而在这次的《不再让你孤单》中,舒淇老师何止是主角,单看前半段的话,几乎就是独角。有了如此空前宽裕的空间,终于能演个透,演个彻底,演个淋漓尽致,演个随心所欲,演个登峰造极。
于是连我这样从来对舒淇不感冒的人,竟然都深受感染了。
厚脸皮,没礼貌,嬉皮笑脸。舒淇老师只消用上这三招,刘烨老师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我坐在影院里自己想了下,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一个舒淇那样的女人,似乎也确实没哪个男人招架得住。而舒淇老师这一派的功夫大抵类似醉拳,越酒醉,越疯癫,就越是魅力爆棚,令人为之疯狂。当你被她冒犯时,你舍不得抵抗;当你被她激怒时,你不忍心斥责;当你被她纠缠时,你更难以甩手就走。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对她有如此异乎寻常的仁慈和耐心?终于当你被挑战到不能忍受时,她突然自己就开始哭泣,装可怜,隐隐流露出内心无限苦楚的冰山一角。于是你顿时觉得其实一切都不是她的错。你不仅原谅了她,甚至加倍爱她。她嬉笑时突然深情,残暴时突然柔弱,无赖时突然卖萌……节奏变化多端,走位风骚飘忽,一个人便指挥出一部绮丽的交响乐,令你这听众再怎么假装正襟危坐,也止不住心中澎湃不休。最终,这一切伎俩似乎是她的高明手段,又似乎是她的独特天性,危险但又诱人,——你更加神魂颠倒了。
历史上,好歹还有男人戏里雄赳赳的男主角压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如何不会让舒淇爬到自己头上。如今这是一部爱情戏,刘烨扮演的不过是个忠厚老实小男人,又哪里镇得住舒淇这个妖精?也只能是为她倾家荡产,无怨无悔:“洒家这辈子也值了。”
想来舒淇老师也从未像今番这样爽。考虑到舒淇老师都35岁了,如此戏路不知还能做几年,再不来这么一场光芒四射的个人秀,今后未必还有机会。
影片中的支线情节可称亮点。亮点之一是没有违和感,田亮与冯丹滢的感情虽然轻描淡写,却也真切可信。一个智障(影片中叫“沟通障碍”,管它什么呢),一个哑女,必然是要装纯卖萌,一不小心便会造作肉麻。然而居然真的拍出了纯真动人的效果,在类似的国产片中殊为罕见。田亮老师在豆瓣注定不会讨喜,然而此次智障角色正适合他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挑剔不出什么。亮点之二是有效帮衬了主线。正是有了田亮与冯丹滢定亲一场,令舒淇老师深受触动,才引发了她在胡同里那几分钟酣畅飚戏。再后来,舒淇老师在香港家中遭遇种种冷漠,更见反差,对情感和情节,都构成了强有力的推动。
正如宇文翮老师说的那样,自舒淇刘烨结婚之后,这部电影的后半段拖沓无趣。大概是要撑足110分钟,硬加了一堆不知所谓的“泪点”,许多大段台词实感琼瑶。一些关键情节交待不清,感觉不是力不能逮,而是敷衍马虎。
可要说创作不用心吧,又似乎还是用了一点心:刘烨因头部受伤后遗症而渐渐失忆,不难让人想到后面定要又在头上挨一下,顿时啥都想起来啦!——如此老梗,让人又想又怕:观众自然还是喜欢大团圆,这是“想”的一面;老梗俗套无趣,这是“怕”的一面。影片最后,刘烨果然头上又挨一下,活转回来。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刘烨到底恢复记忆没有?胡斐那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没劈?——老梗能有这点新意,就算还不错了。
放映后的见面会上,刘伟强老师迫不及待的问大家有没有哭啊?哭了几次啊?俨然对此颇紧张。在此,我也向刘老师报个喜:我妹子在整个放映过程中不停手抽面巾纸,搞得我无奈之极。走出电影院,她又支支吾吾,终于红着脸对我说:“我把隐形眼镜哭掉一只啊啊啊啊啊啊!!!!!”
矫揉造作,虚假无聊,没法看
勉强及格
@博纳。警局同胞向刘烨集体敬礼折射出刘伟强向国产主旋律的致敬之意。啧啧。豁出去了!
两位表演的表现均很用力,部分场景设计不错。节奏拿捏奇差,虽说剧情也很平淡,但本片的节奏完全没能跟着剧情走,另外男主角的设置过于完美,以至于观众对这种角色打心底不认同,看下来只有一个字:假。狗血的结尾就不用说了。
舒淇的表演没有问题。有笑点有哭点。哭点还是来自于男二女二。香港导演硬把故事搬到北京,迎合市场,但却不知道内地的道德观和社会现状,故事有太大的硬伤了。
舒淇演技再次让我佩服。刘烨为神马长了一张那么忧伤的脸……太惹人爱了……为什么明明会觉得很烂俗的桥段,我依然哭了,为什么明明那么像韩剧,我依然被感动了……因为是在北京吗,因为是那些你不敢去面对的你又爱又恨的存在吗……
比想象中的好很多
很羞涩几次飙泪~
舒淇一直在哭啊哭啊……刘烨一直说不哭不哭……
又名《苦逼一家亲》~~~
“如果明天我就死掉,我会很庆幸今天见到你,无憾。”各演员间表演的真诚出色,尤其是田亮的角色。但对于编剧的水平实在感到悲哀,成就了一段莫名其妙的爱情,完成了一个俗套老旧的剧本,最后的反转也值得商榷。第一次如此喜欢这首《不再让你孤单》,也同时是第一次担心这首歌差点被毁。★★★
谁不再让谁孤单 谁的疯狂的 谁的天真…
舒淇真是个好演员,可以漂亮可以丑,可以时尚可以穷困,可以浪漫可以苦B;她发嗲不会让女观众起鸡皮疙瘩,发酒疯还让人觉得那么真实可爱。回过头对比<单身男女>高圆圆还有<最爱>章子怡,爱情片能不能感动人,真得要个灵性+血性的女演员呐~
如果这是一个香港警察和内地姑娘的故事,就会通顺很多⋯⋯现在的故事明显是生掰过来的。
深巷醉酒哭戏,彻底被征服!
舒淇是撒娇最自然最嗲哭泣最纯真最萌第一名!(林志玲算什么啊。。。)旁边的星座控还问我她是哪个星座的。美女星座好吗!被她利用到死都认了好吗!!前后两部戏2个人都性情大变,立刻从我的野蛮女友变成妈妈再爱我一次了罗喂!ps 陈升的声音一出来姐就又立刻HC致死了。。。
平凡中的感动
前半段是舒淇老师传统套路光芒四射个人秀
很多地方都有感人之處,但也容易讓人忘記。
有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