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理论家约翰•巴克斯曾经这样评价过科幻电影的作用:“无论它的社会学重要性如何,科幻电影仍是一种激起美感的基本手段,它是原子能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何物和将会成为何物的警句……正如40年代的流行音乐使人更多地联想到那个时代的躁动和时尚,而不是它自以为附丽的文学,科幻电影这样的现象或许终会有一天被人们视为比其它艺术门类更完整的代表着产生它的这个年代的历史性烦忧。”科幻影视忠实地反映人类通过想像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寻求路径的过程。而对于我们这群疯狂的影迷来说,期待着更多的科幻精品,让我们感到热血沸腾,这就够了!
一、斯皮尔伯格个人角度——他非常、非常、非常地迷恋恐龙 考古学家对恐龙的爱: A他希望人类对恐龙保持敬畏。 B他把迅猛龙爪子装在兜里(哪个男人会把女朋友指甲装兜里)。 C他从小就有自己最喜欢的恐龙种类:三角龙。 D他把食草类恐龙形容为“大奶牛”。 E即使受到霸王龙的连番惊吓,不得不在大树上守夜,但他面对食草龙还是没有任何厌恶感。当小女孩说讨厌食肉类恐龙的时候,他还为恐龙开脱,说“这是它们的天性”。 老人家对幻想的爱: A“不惜一切代价”,让幻想成为现实。 B他梦中的公园无视权贵,向所有爱做梦的人敞开。 C每一只小恐龙出生他都在场。 D他把侏罗纪公园当做送给孙子孙女的礼物,而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在斯皮尔伯格的价值观里,好孩子都应该喜爱并敬畏恐龙,坏孩子则应该在受教育后达到这一点)。 E他甚至在博物馆中挂起标语,想回到“恐龙统治地球”的年代。 F当侏罗纪公园可能无法通过审核的时候,他寂寞地吃化掉的雪糕。全片最煽情桥段。 以上两个人的言行,是斯皮尔伯格自我喜好的投射。 二、从导演立场的普世角度 要贯彻美利坚人道主义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 对恐龙的爱,本身就包含着对恐龙生杀掠夺的理解和纵容,但是作为一个拍片子给全球人看的导演,他的意识不能太出格。 宝莱坞混沌学家、女植物学家,还有一部分时候的考古学家,代表斯皮尔伯格的理性结论。 理性观点是: A考古学家表示:把相隔千万亿年的两种生物放到同一个环境里,要迎接的,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注意他的着眼点,是“自然选择”。考古学家没有立足于“人类危机”这一点上来考虑,而是直接在思考大自然的物竞天择。要记得,在这三个人里,考古学家无疑更靠近斯皮尔伯格的精神代言人角色。 B混沌学家表示:“生命会找到出路”,他相信,人类如果妄图操控物种,那就是在重演巴别塔的杯具。 混沌学家的着眼点,是立足于人类社会的,人伦角度。 也就是说,尽管混沌学家未必有信仰,但他更加主观和单纯地,从“天道人伦”甚至“精神信仰”角度出发,提问:“神造恐龙,神灭恐龙,神造人,人灭神,人造恐龙,然后?”恐龙灭人。(这里女博士还插话说“恐龙灭男人,女人统治地球”,真是女权斗士) 混沌学家所研究的科学领域,是专攻“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巧合的是,影片中他的发言,全都是从一个抽象的角度来点揭示未来走向,但不解释过程:虽然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但我知道克隆恐龙的话我们会倒霉,我知道恐龙肯定有办法自己繁衍。 从这里也能看出,斯皮尔伯格对混沌的理解,更像是一种世界观,不像方法论…… C女科学家表示:恐龙是很危险的,会伤人! 她的着眼点就非常朴素了…… 当老人幻想挫败感到痛苦的时候,女科学家指出,这个公园依然是幻觉。 这个一阵见血的指摘,针对的已经不再是公园,而是电影本身。就连拍电影,这个公园也不可能顺利存在,这是一件真的很遗憾的事。斯皮尔伯格不是库布里克,《奇爱博士》可以用原子弹炸了全世界,但斯皮尔伯格为了票房却必须让人类胜利。 这个老人进一步说,这不是幻觉,我有能力把幻想实现,这有什么不好?女科学家只能哭着说:外面我们的亲友们正在遭遇生命危险。 老头子心里估计只有两个价值准绳,一是自己的爱与梦,二是地球的存与亡,至于介于两者之间的人类命运,他大概根本不在乎。导演自己是站在老头和考古学家那一边的,对一个两个人的死活比较不以为然,所以他自己心里也并不认为女科学家的话站得住脚。毕竟人类也只是物种之一,人类自我毁灭是朝夕之事姑且不论,至少恐龙取代人类统治地球,对地球本身是没差的,这也是老头的潜台词。 但是在几波人纯意识形态的角力中,考古学家、混沌学家未能说服老头,最后说服了老头的,却是跟他精神距离最遥远的女植物学家。为什么? 导演让女科学家来帮助他把脚落到地面上,来关心亲友的死活,这个选择是为了照顾观众的狭隘人文主义。这是为了票房——反正大多数电影观众,视野范围也仅局限于自己的街区。 比较囧的是,这个角色设置,是“男人care的事”与“女人care的事”的碰撞,也确实带有一点性别歧视因素……斯皮尔伯格让女博士具有“女权斗士”属性,其功能是全程嘲讽女权…… D有了上面的铺垫,后来侏罗纪公园停电的时候,在公园系统彻底毁坏和救人之间,老人选择了救人。 塞缪尔·杰克逊不同意停电,很显然这俩人之前才是一条船上的,那么在转变之前的老头子,大概也是不会同意停电的,这是导演自己的真实心理。 当杰克逊抗议停电时,老人吼了杰克逊一句“人命关天”,表面上是标准的美利坚人道主义,其实只是个赚取票房的糖衣。有了上面的说明你就懂了:这段戏的骨子里面,还是一个“自然高于人类”的内核。 E最后侏罗纪公园被毁灭了,考古学家说“我否定你这个公园开张”,老人说“我也这么想”。 梦想轰然倒下?以人为本的胜利?既是,也不是…… 这个结局,当然是出于商业考量了,应该说是观众的胜利吧o(╯□╰)o 三、两种观念角力的结果 一方面,斯皮尔伯格是如此地狂热于恐龙之梦,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如果要讲一个恐龙题材的故事,又要尊重它的客观天性,那就很难不把它放在人类存亡的对立面。 哪怕外星人都有可能和人类交朋友,但恐龙,绝不会。 可是,纠结的斯皮尔伯格,他显然不想全盘否定侏罗纪计划,就算明白这是错的,他也舍不得去责怪造梦的老头。 所以!这个家伙!就把责任!推卸到了【电脑科技】上! 影片中他彻头彻尾的是个电脑反对者。 一开始就表达考古学家反感电脑; 然后,电脑操作的自动车莫名其妙的就出问题,电脑真不可靠; 然后,造成公园崩溃的直接原因,是计算机工程师有人品问题,导致全部系统瘫痪,一群人全都搞不掂; 后半段,老头甚至明确地说出:下次我再也不用这种电脑多、人工少的管理方式了! 甚至,门锁关不上,也是电脑在那里制造麻烦…… 总而言之!都是你们过分依赖尖端科技的错啊! (所以,老头子现实中是不是也很苦手于电脑啊?哈哈哈哈哈哈) 对斯皮尔伯格自己来说,他拍这个片子是真的圆梦,这真的是一个幻觉中的“跳蚤马戏团”。 但如果有能力的话,跳蚤马戏团的发展之路,最终会通往侏罗纪公园。他们不计一切代价,圆梦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茂密的丛林中,在暴雨和星空下,是梦中的美丽怪兽。 巍峨温存的大蜿龙,美丽狰狞的双冠龙,在原野上成群奔跑的似鸡龙,聪明活泼的迅猛龙,从小一直喜欢非常想摸摸看非常想趴在它肚子上的三角龙,还有那,站在一切物种顶点的霸王龙…… 那座有恐龙生存的neverland,重现的是这个星球的昨天,早于历史,早于艺术,早于神话的源头亿万年。当巨大的骨骼一朝苏醒为有温度和心跳的血肉之躯,我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登岛相见。不惜一切代价。
《侏罗纪公园》本身就很优秀,在镜头画面带给观众的震撼再惊叹也仅带来视觉冲击,或许能让你旁边的女神偶然啊出声来,却不能就此带来抓向你肩膀寻求保护的机会。真正让她恐惧到颤抖进而抓向你肩膀的是影片的整体节奏和场景氛围,以及那近乎完美的剪辑。希区柯克曾一度通过控制节奏和氛围的方式让恐惧直逼心灵,斯皮尔伯格自然也深谙此道。通过剧情的推进,结合镜头的巧妙运用,再辅以逼真场景的营造,似乎就已经足以将观众的心提起来,接下来要发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将观众的恐惧感逼迫出来。但斯皮尔伯格并不仅止于此,他要来得更猛烈些,运用不可预料的剪辑手法,直接将观众的心肝提到嗓子眼。所以你会在汽车停在暴风雨中,周围安静,绵羊消失,水杯微颤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微缩小腿,然后在暴龙的突然出现时猛地一颤;会在接通电源和翻阅电线栏杆的蒙太奇镜头间忍不住紧张;会在迅猛龙打开房门,步步走进厨房时为两个孩子提心吊胆......。斯皮尔伯格似乎早就读懂了观众的心思,将所有能够让你恐惧的元素都调整到最意想不到的那一点,然后在你自以为有所准备的时候让你不知所措。 这便是《侏罗纪公园》的魅力所在,要吓到你,但不恶心你;看上去是历险,感觉却是惊险;看的时候忍不住想停止,看完后又情不自禁要回味。
Life will find a way.
几个地方吓到我了 差点踢到前面那位
第一次相信电影没有什么不可以!也从此为电影着迷。2007.5.29 DVD home
真的好可怕,喜欢恐龙电影,真的挺精彩的。尤其是躲恐龙的时候,真的感觉很紧张。好看
传统的模型和全新的电脑特效的结合,打造出超越时代的恐龙盛宴;而在出色的视觉享受外,斯皮尔伯格还讨论了许多其他的东西:理想主义的幻灭,自然力量与科学武器的关系,还有他最喜欢的孩子的元素;而这一切的杂糅并没有破坏整体的表述,出色的惊悚氛围营造和极强的娱乐性,斯氏一直是个讲故事的好手。
没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斯皮尔伯格是聪明人,但是是那种圆滑的热爱大众的聪明人,跟诺兰不一样。不过话说斯皮尔伯格每年拿侏罗纪公园主题公园三千万美元的顾问费,所以哪种聪明人能过得更好,高下立见。
记得还是在电影院看的,当时觉得好逼真,后来冒出来一系列有关恐龙的作品。斯皮尔伯格的又一划时代作品。
这是我最喜欢的系列
10多年前的经典影片,我看过不下10次,整个剧情可以倒背如流。10年后翻牌成3D,上座率依然可以达到9成。影院里很多小朋友被吓哭,十几年前的好莱坞特效现在看来仍然震撼。只能说经典就是经典,永远无法超越!
刚看首映回来~恐龙真的好聪明,会开门的小短手~但是尼玛!老娘真的命都吓没!
小时候看的,剧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那时太小被吓得不轻,哈哈哈哈
小时候百看不厌
故事、情节、画面。永远的经典,难忘的过去时。恐龙,那是人类对远古永远的惊奇。
3星是现在看来的评价,其实这对影片并不公平~~
现在看后面还是非常好看的, 恐龙很逼真呀, 不过假3D真是不咋地. 虽然是有取悦女性主义者的意图, 不过实在太敷衍了, 骨子里还是大男子主义呀. 皮衣吐槽帝数学家最后就消失了, 现在看挺失望的, 他应该吐槽到底呀.
本该有的热情都被蓝猫和动物世界给消磨掉了,没啥感觉了。。。看了下幕后,发现有些恐龙像暴龙是电脑做的,有些像迅猛龙是实物模型与真人结合的,这个看的目瞪口呆,太逼真了,动作模拟、皮肤纹理、脖子结构的处理等做的相当牛,前所未见侏罗纪公园的精髓大半都在这些恐龙上了吧
孩提时最最梦想的主题公园
看到这片时我觉得无比幸福!~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片的震惊感。
已经记不清是多少年前守在家里21寸的大屁股长虹彩电前瞪大双眼看恐龙了。虽然3D特效让人恶心,但是还是让我久违的激动了一把。豆瓣上装13的文艺青年们,醒醒吧!时间扼杀不了经典!你们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时候能见到恐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