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最富盛名的作品,其源起却颇为有趣,是玛丽•雪莱与雪莱拜伦等人在一起进行一次文字游戏的产物,其他人的作品并没有太大反响,反倒是这本《弗莱肯斯坦》流传下来。这部作品历年来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并被无数次搬上银幕,可见其作品的魅力。
这部由一美与三美一起主演的弗兰肯斯坦截取了其中的一段,并且为故事做了点延伸,看起来别具趣味,一个自幼生活在马戏团扮演小丑的驼背过着悲惨的生活,却喜爱医学与解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自己的造物主——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维克多救出了他,并且治好了他的驼背(不得不说这个治愈过程真的太基腐了,连我都快看不下去了),还为他提供了全新的生活(优渥的物质与喜爱的专业),与之前的生活真是天差地远,但是他却不得不进入了另一个马戏团——关于造物,维克多执着于制造生命,最终在新助手的帮助下,终得成功,但是最后却也换得彻头彻尾的失败,这部电影为维克多提供了一个可解释的理由,是因为他挚爱却又嫉妒的哥哥因他而丧命,所以他心心念念想要复活哥哥的生命。看到最后,还是有点感慨,原来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造物主,也是别人的造物主,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大马戏团,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着悲惨的角色,而每个人又对别人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化名伊戈尔的驼背是罗蕾莱的造物主,而维克多是伊戈尔的造物主,而谁又是维克多的造物主呢?是他的哥哥,抑或他的父亲?其实相对于原著中造人的拥有思维,反倒觉得这个设定更有意思,他只能是单纯的生命,却缺少灵魂。
当然了在英国人的魔棒下,所有故事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重新演绎一番,比如男男情深,还有三角戏份,或者是两个男人执着于造人,好吧,这些剧情真是太迷人了。尤其配上一美毛茸茸的脸和水汪汪的蓝眼睛,真是让人欲罢不能。而他们造出的人竟然还叫普罗米修斯,真让人浮想联翩啊。
相比原著对于人性与社会属性的探讨,这部电影更侧重于生命,生命是那样无常轻贱无关紧要,却又是如此无可取代,夏天来了,一直在想,即使同样是荫凉,走在无生命的石头房子荫凉与走在树下的荫凉也截然不同,这一点也足以说明,生命才是最神秘最美好的存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过去了也只能再走向前,总是想要徒劳抓住过往的错误,最终也并没能填补缺憾。
按理来说电影以“维多克弗兰斯坦”来命名,应该主要是描写怪诞天才维多克弗兰斯坦如何创造怪物的故事,但2015版本是把更多的篇幅及描写放在了其助手Igor(丹尼尔.雷德克)身上(貌似原著小说是没有这个角色的,这里比较诡异)。看完整个剧,我个人感觉就是助手Igor的激励人生史,一开始在马戏团做小丑,由于驼背而且走路怪异故大家对他一直都是呼呼喝喝,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但是私底下对医学十分专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其心仪的女孩在做空中表演的时候不慎坠落,躲在一旁的Igor利用平时专研的医学解救了女孩,也这样邂逅了Victor(詹姆斯•麦卡沃伊)。接下来就是比较俗套的剧情,Victor解救了Igor并医治了他的驼背,让他成为自己的助手,而Igor也充分利用了他的医学天赋帮助Victor圆其创造怪物的理想,最终抱得美人归。而Victor创造怪物反而成了电影的副线,而对于创造完的怪物也是点到即止,创造不久后又被毁灭。而在人物的描写中Igor是正面的一派,善良、冷静、富有天赋,Victor是反面的一派,鲁莽、自负、心理扭曲、执著,这些特征还是跟原著小说是相符的。不过此版本没有太多的惊喜和亮点,与原著的偏离还是挺大的。个人还是倾向于1994版本《科学怪人》,除了其更忠于原著,对怪物的描写,以及之后女怪物的诞生等等的情节都是让人揪心而又无奈的。值得一提,被女主角(即Igor心仪女,詹姆斯•麦卡沃伊)的美色迷倒了,电影也赋予了她挺好的人物性格,善良,勇敢,能为自己喜欢的人牺牲。
一星给豆瓣迅雷,一星给玛丽雪莱。历来挑战这种都快被拍烂的经典题材,主创要不是艺高胆大,就是有受虐倾向,只要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被满天板儿砖拍懵,比如这部,除了重笔刻画了Igor这么个其实依然是酱油的角色,其他基本还是照着200年前的原著小说或100年前默片脉络在走,当然加入了一些新的人物背景设定,不过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为本作的虎头蛇尾作铺垫……避免过多剧透影响各位观看,也避免过多吐槽影响难得的睡意,此处省略一万字……当我看到“亨利”经过雷电洗礼站在男主面前,以为高潮即将来临之时,一看进度条,我去,估计加上字幕连放彩蛋的时间都未必有。果然,经过五分钟暂且称之为打斗的打斗之后,“亨利”被两位男主双插毙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可是你毕生的信念与理想与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啊,好歹抒发一下情绪体现一下演技假装震撼我一下也好,起码让我也可以用一下“男主角以此完成了自我救赎”这样高大上的评语吧,就一句sorry了事,威尔史密斯掐死自己那条变异了的德国牧羊犬时都比你思绪万千个万千倍啊,差评!最后,提名一个有望和本卫肖争夺2015劳模奖的演员,Andrew Scott,堂堂大不列颠有那么缺演员么?居然还出现一个,出柜一个,腐国真是实至名归!
本文部分观点引自豆瓣书评《怪物・女性・上帝 ——从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看人造人的社会设定悖论》//book.douban.com/review/5627265/
参考影片《手术两百年》
小说《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1818)是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一部长篇虚构类长篇小说,自十九世纪问世以来,及其另译名《科学怪人》已被改编成各种话剧、歌舞剧、影视剧等上百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说《弗兰肯斯坦》也被西方文学界公认为世界第一部科幻小说。在众多改编作品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都各有其侧重点,有的着重还原原著的人性拷问,有的着重表现戏剧性张力。2015年福克斯影业召集一众英国创作班底,又一次将此作品搬上了荧幕。而此次的改编又将刻画的重点放在了科学狂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他的助手伊戈尔的人格建设上,沿袭了以往荒诞的“造人”过程,并以无名科学怪物被制造出来而引起的一场骚乱作为结尾。在导演的精心布排的一系列语言下让我不由得生出一种思考,在“人造人”日趋成为一种可能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应用,乃至一种新的科学宗教主义的蔓延,人们是否有必要回头审视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关于本片
故事背景放在了19世纪初的伦敦,一个科学技术爆炸的年代,各种新奇的发明和创新科学研究是那个年代的主题,人类即将迎来电气化时代。在皇家医学院学习的富家子弟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开宗明义其傲慢,对一切学院里过时的、以学究自居的学院老朽们表示不满。他游走于动物园和马戏团之间盗取动物残肢和器官来进行他的“伟大实验”。在马戏团里偶遇了小丑驼背青年,在一场演出事故中发现了他的医学天才,便将其带出马戏团并治好了他的“驼背”给他以伊戈尔的名字,成为了弗兰肯斯坦的助手。他们一起探索“激动人心”的实验——“人造人”。
雾霾缭绕,遍地污垢的伦敦,阴暗的实验室,肮脏的实验器材,加之后来家族势力强大的芬尼根庄园和城堡,给整部影片定下了阴郁沉闷的基调。那些乖戾的甚至令人厌弃的实验半成品,更是导演精心营造的血腥惊悚氛围,都与其想要表达的语言息息相关。弗兰肯斯坦给第一个实验生物起名为戈登,这是之前的小说及改编作品中没有的。大胆猜测这里的戈登是致敬了心理学家戈登·盖洛普(Gordon Gallup)的镜子实验。试图通过判断动物是否能够辨别出它在镜中的像是它自己而判断其自我认知能力。虽然像黑猩猩和海豚一类的高智商哺乳动物能够分辨出镜子中的自己,但是实验结果依然无法下结论说这种行为就是动物的自我意识。时至今日,在生物演化过程中,“自我”是何时以及如何产生的依旧没有答案。这里导演开始阐明自己的态度,亦既创造物本体的自我意志来源问题。
另外,原著作者对于女性身份的认知相对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导致了原著中女性角色的缺位。往后的改编作品同样很难再在作品中找到嵌入女性身份的缝隙。这次的改编同样生硬的只是给“哈利波特”加了一场爱情动作戏,似乎女一号全部的戏份就仅此而已了。有趣的是,在一场学院俱乐部的戏中,弗兰肯斯坦大谈他的造人计划。他借由“人造人”提出了释放女性生育本能的可能性,而那位路人甲女伴以当时的女性视角来看,显然还不能接受,分离生育本能之外的女性身份认同,说了一句:“那还要我们干嘛?”。
同样是在这场戏中,导演巧妙的抛出了另一个概念:弗兰肯斯坦造人的初衷是“拯救生命”,也就是说,这赋予了所谓科学实验的正当性议题。至于后来实验的目的最终变成“制造生命”和“以造物主自居”,就完全归因于利益集团的怂恿。那么很显然这类题材的科幻作品,应该可以归入诸如《猩球崛起系列》、《变蝇人》、《透明人》等反思科学的范畴。当半成品可怖的戈登在众人面前展示时,腐尸、浓疮、义肢、瞎眼、苍蝇环绕,这一系列的镜头语言,我们甚至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戈登的腐臭味,而现实是,总有人称赞这种令人发指的实验成果,总有权贵愿意为其买单。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在给全人类带来福祉之前首先满足的是权贵阶级的利益。请不要忘记,现代科学在光线靓丽的的外衣下,同样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实验手段和目的。
科学主义宗教化
当哥白尼在1543年提出日心说,正式拉开了科学主义与宗教主义几百年来的互相攻伐。剧中警察这一虔诚基督徒的形象非常有意思,最终在和弗兰肯斯坦的打斗中失去了一只手,这个意向,像极了宗教势力在与科学家们这几百年来争夺话语权的缠斗中所处的劣势。但是,狂热的科学主义份子与宗教份子又极其相似。双方都是改造世界的狂热份子,都在竭力成为秩序的立约者。
“医学的第一原则是不可伤害,用无辜人的血来换取技艺的精进,这与医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外科医学领域,人们能够真正安全的完成一台手术也才是这一百年里才实现的。我们国人有“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卫生观念也是近几十年才逐渐形成,应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过是刚刚开始。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都应该经过严格论证,包括科学研究课题本身。切不能像某些科学从业者所高呼的那样“科学是万能的”。当我们过分依赖于某一种文化现象或意识形态,实质上就是将之宗教化。一旦人们将这些事物宗教化、信仰化之后我们便失去了对其发展的主动性,而是被事物发展的本身所控制。
虽然这个是个稍微偏离原著走向的原创剧情,而且主角几乎都在做着无用功,但是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不错的,体现在几个主演们的心理,一个为了赎罪走进深渊的科学家,一个感恩的小伙子,一个同样为自己的信仰而沉沦的督察,几个人物的个性在小小的空间里剧烈地碰撞、反应,三个演员的演技是催化剂,这是电影最精彩的地方。James牛逼的地方也就在于他能让角色上身了,演一个疯子、一个呆子、一个无赖或是一个智者,只要你看着他发蓝的双眼,他就能让你信服。
詹聚聚终于高大威猛了一回,吼蛋泥的时候狂喷口水气势磅礴,气场一百七十米都不止!
看了俩月终于看完了。。前面讲啥都快忘干净了,就记着搅基了,从头搅到尾。。一美演个拔屌无情的男人,刚造完人就翻脸→_→二美一边服侍一美一边又转脸泡妞,简直红杏出墙。总之就是个莫名其妙的片。ps,金发小哥好美~pps,英伦演员表演的舞台剧感普遍很重啊╮(╯_╰)╭
看到莫娘演苏格兰场的警官真是超级出戏…… 可是故事真的。。。 烂。。。 如果不是一美跟莫娘我都撑不下来了=。=
一美全程打了鸡血似的,他现在接戏的标准大概就是非神经病不演吧
一美二美,美美美。but没什么剧情,剪辑还乱套。
一美出场时的背影一下让我想起了becoming jane里的Tom,这片看完也没什么好说的,no comment,要是一美这么水汪汪地看着我别说一个怪物,十个我也陪你造。好几个地方都让我想到了ruling class里的他,嗯,这是一美告白贴。
这剧情,,基本只是原著的前传,monster老可怜的刚被创造出来就被杀了,连个跑龙套的武戏都算不上。不过一美和莫娘的对手戏很精彩!发现一美的演技很棒而且古装扮相很帅!看到泰温兰尼斯特和麦哥都来串场我眼镜都要掉了
这个怪物就是怪物,并不可怕,如果这个怪物能更像人一点,就是真怪物。
搅基大片,台词惹火,口音性感,眼神暧昧,想象力和意淫度爆棚,弹幕解读刷出CP新高度,故事服务于情感,情感丛生章杂,剧本就是彻头彻尾的bullshit,多线头形式呈现,削弱主线,主题也不够明朗,是为复活哥哥还是实验野心?一美演技毋庸置疑,复古场景考究精致,高潮轰泄,对比经典不够过瘾
一美好喜欢喷口水……
平均身高170cm英伦美人俱乐部,剧情什么的,无所谓了。一美你能好好挑本子吗
没想象的难看啊,可能我是一美的脑残粉有关,一美真是身高170,演技180,气场2米2
……每次他们一对视,我都以为他们要接吻……
好啦,一美的鬼畜系又一部力作,腐得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但是和哈利波特站一起,俩小受能搞出什么来,嗯,毕竟两人还是一起生了个猴子,分手以后一美跟富家少爷男小三跑了自己又生了个儿子。
情节空洞,除了卖腐没别的了,血腥惊悚,难看死了...
我对丹尼尔是怀有极大敬意的。谁都知道他可能一直要活在【噢,他是演哈利波特的那个人】的阴影里。然而从《复仇之角》开始就看到了他的转变,更别提棒呆的《一位年轻医生的笔记》。这部剧,他的演技在一美和安德鲁·斯科特挤压之间也不逊色。哪怕剧本不够尽善尽美,但瑕不掩瑜,仍要肯定他的表演。
丹尼尔的身高_(:з」∠)_腐腐的啊2333剧情吧就那样,后面简直闹剧,但是时代背景无法抗拒,衣服建筑都好美,金发小哥也挺可爱。
一美要不要演得这么用力(和这么基。剧情什么鬼要创造生命为什么不致力于研究怎么跟蛋妮生一个(不。 拍得再糙一点还能乐呵呵的当B级片看啊(现在只能乐呵呵的当基片看
这片子基的我从头到尾眯着眼睛看的。女主那么漂亮,汉子还要去搅基!!!
学霸一美不想混本科,找个助手一起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