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成龙的《师弟出马》开头就是一段舞狮,但成龙不讲究什么规矩,好看有趣就行。
第二年,刘家良就推出了《武馆》,一开篇就是一段讲什么是舞狮规矩的介绍,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
可刘家良终究是过时了,票房虽位列当年票房榜第十,但前九全部是娱乐、看点、搞怪、猎奇兼具的电影,只有《武馆》一部正经电影。
1982年,李连杰的《少林寺》杀入香港电影市场,刘家良的《十八般武艺》被打得一败涂地。
自此之后刘家良只有1986年借助李连杰主演的《南北少林》和1988年凭借周润发主演的《老虎出更》进入过年度票房榜前十,这两部也是他唯二破千万票房的电影。
如果全凭刘家良自己的招牌,他票房最高的电影是1982年的《十八般武艺》,票房只有900多万,这已经是他从影以来最好的成绩了。
1994年的《醉拳3》后,刘家良因身体原因隐退,千禧年后被方逸华邀请出山,但那时的电影市场早已不是刘家良的天下了。
他下一次被人记起还是徐克的《七剑》,五年后获得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虽然他很守旧,但他对香港功夫片的贡献还是不可磨灭的。
如《武馆》片尾的那一段巷战,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比所谓现实派的《师父》中的巷战高明多了。
如今斯人已逝,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他的功绩永存。
看过《叶问》之后,很多人都会觉得金山找这个角色和《黄飞鸿》里的严振东很像,北方教头,功夫高强,上门踢馆,脉络完全一致。但是最近看了邵氏老片《武馆》后发现,居然也有一个类似的角色。这三个北方武师的角色,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派,分别衬托了两位南方功夫大师黄飞鸿和叶问,三部影片中南北武术对决场面都堪称经典。这三个角色绝对是一脉相承的,至于三部电影主创在设计角色时是否真的有所参照就不得而知了。中国武术南北之分历来有之,北方武术大开大阖,多用腿功,而南派却以近身短打为主,强调拳法。所以徐克让李连杰版黄飞鸿大打北派功夫,作为黄飞鸿正宗传人的刘家良师傅就很不高兴。但是到了《叶问2》中同是南方拳术的咏春和洪拳对决,洪拳好像又变得长桥大马了。
武馆--单雄--王龙威
王龙威从影以来所饰演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打手,从邵氏张彻时代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是如此。但是,在这部刘家良导演的《武馆》中,其所饰演的这位南下广东的北方武师单雄倒是有些与众不同,虽然仍旧是反面角色,但是做事却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绝不偷鸡摸狗,影片结尾与刘家辉饰演的黄飞鸿的一场巷战也是经典的武打场面。《关云长》上映时,有评论说甄子丹和安志杰的巷战对决可以与该片相提并论,但是看过就知道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数。
黄飞鸿--严振东--任世官
看过《黄飞鸿》的观众肯定都对任世官饰演的这位严师傅印象深刻,一身武艺却颠沛流离,为了生存甘愿为沙河帮之类的地痞卖命。一身铁布衫功夫却也挡不住洋人的火枪,十分的悲情。任世官也是邵氏时代就开始参演电影了,但是却是在参演徐克版《黄飞鸿》后才为人所知,后来又演过很多BOSS级人物,比如《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中的衍空和尚,《东方不败》中的任我行等。
叶问--金山找--樊少皇
金山找这个人物据说本来是绝对的反派角色,还有充当汉奸的戏份,但是后来被剪掉了。也因此这个角色可以在《叶问2》中得以重生,转型为顾家好男人。曾经的力王樊少皇也借此角色重生,近年片约不断。虽然到目前为止都是配角,但是谁能说他不会像甄子丹一样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呢。
为什么在老外眼中只记得中国的功夫片?因为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就可以拍摄出名垂青史的功夫片。电影的魅力让刘家辉、惠英红、王龙威等一众功夫明星的辉煌影像永远留在了80年代。
作为邵氏电影的经典,剧情的瑕疵丝毫不影响武打场面的精彩。硬桥硬马,一招一式,拳拳到肉的武打风格铸就了那个时代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射手网下了一个中文字幕,可惜出现5秒钟的延迟,郁闷……嘿嘿,片头讲述的舞狮的文化让我长了见识,还有腰带的扎法,什么左文右武中间是教头后面是卖鱼的。看电影的同时能够学到一些传统知识,我认为也是一种享受。影片中那位女主角我在《新飞狐外传》看过,也是刚看的。片中的拳法和腿法很有气势,是一部很精彩的武侠片。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blog.aeeboo.com/bimzcy/会狮不能嗅狮子屁股,不能眨眼,不能起单脚。扎腰带左文右武,前面是教头,后面是卖鱼佬。刘师傅借三家武馆和北方精武门武师之间的恩怨展示了武林民俗,文戏寓教于乐,噱头都很简单,甚至有头无尾(例如那位来访的本地武师),胜在有趣。
1:18分在戏台上开打,没心没肺的戏子满台走,爆笑。刘师傅导技已臻成熟,前后景转换和用动作转移视线的手段活力十足,十分有效。
最后的巷战硬桥硬马,尽显南派魅力,唯一可惜的就是还是十形拳那一套,北方拳脚没能很好展示。王龙威在片中的角色大概是他最正派的了。麦德罗年轻时候还蛮俊。
6.5;练武强身,科教兴国
开场刘师父讲规矩和结尾巷战功夫(我为啥关注点在墙上小广告“妇女圣药”)解说既像失传的科教片又可当做现在的短视频。闻狮子屁股当对方母狮子是侮辱,谁还不是个性客体了!王龙威也是很像好人的,陆家父子没个教训,剧情随便。麦德罗练功了炫耀和真·白嫖,惠英红的打女格外冲动,她去踢馆京柱没说台词,但过招时候的表情就是当你是耍花枪,不过是一种挑逗,恰如杨康对穆念慈(红演过),学武不是为了“比武”,为的是“招亲”
硬桥硬马的南派功夫在电影里如行云流水,干脆利落,不假不浮,观赏性极佳,尤其是最后一场小巷比武,技巧与力量并举,看得人一阵热血,尤为精彩。电影的配乐也非常得体,整部影片就像马步一样稳扎稳打,堪称完美展现硬派功夫的经典武打片。谨介绍此片,以缅怀今早逝世的刘家良先生。
继前一年少林搭棚之后,刘家辉/王龙威组合再次奉献经典的窄巷对决!只是,终局高潮来临之前的这个故事,要明显逊色于前作。无论舞狮风波,还是踢馆寻仇,都属于太过套路化的港产功夫情节通式,传奇感与新鲜度均不及秃头赤膊刘家辉在庙墙竹架上的无意识偷师。
结尾的巷战拍的非常具有观赏性。片中出现了一些舞狮的风俗规则,如不能闻对方狮子的屁股、两狮对面不能眨眼,是为不尊重挑衅。还有武师系腰带的规矩,纽襻在左为文,右为武,中间是教头。片中的主要情节就是武馆间好勇斗狠,出现了北方武师来南方踢馆的南北矛盾,结尾展现了洪家铁线拳。
会狮不能嗅狮子屁股,不能眨眼,不能起单脚。扎腰带左文右武,前面是教头,后面是卖鱼佬。三家武馆和北方武林之间的恩怨展示了民俗。1:18分在戏台上开打,没心没肺的戏子满台走,爆笑。刘师傅导技已臻成熟,前后景转换和用动作转移视线的手段活力十足,十分有效。最后的巷战硬桥硬马,尽显南派魅力
直接看最后的巷战就可以了,前面其实挺无聊的。
硬桥硬马的南派功夫片。功夫片里的佳作,剧情就不必提了,忽略吧。谷峰跟王龙威居然出演正面角色……
那个年头的武术真的是武术,有招有式,打的很漂亮。不像现在,十个人都能打,一挥手,一片特技出去了。。。
硬桥硬马的功夫片,充分体现了刘家班作为黄飞鸿正宗传人的实力。结局刘家辉和王龙威的巷战绝对是无法超越的经典了
不错,难得龙哥演一回刚正不阿的北派武师。一些旧式的舞狮、武师规矩也有普及,譬如腰带的结扎在哪里显示不同身份。
开头普及南派舞狮的习俗规则,后面就是各种理由打打打了,无非就是误会、滋事、寻仇、报复、踢馆。王龙威饰演了个精武门正义之士,却被反派利用(反派父子俩最后也没下文了),最后与刘家辉的宽窄巷之战堪称赏心悦目,刘家良的动作戏就是视觉享受。
故事讲的是旧时人情世故,江湖武师,不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立德立品,因之造就武馆场斗,戏里戏外津津有味。李连杰版的黄飞鸿在屏幕上打的是北方拳,利用了很多借位剪辑技巧,更有观赏性,这无疑是种精致的修饰(叶问4部更甚)。刘家良这一批是原生洪拳体系真传,这里南拳展示硬桥硬马大开大合,北方拳也是刚烈威猛,尤其片尾巷子对打这一段,由宽巷入窄巷,六尺之内,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四尺之内,沉肘落膊,左右腾挪,二尺之内,二字钳羊马,铁板如桥,贴身近打,招式一来一回随机应变,由长及短,以形变形,有板有眼,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真是绝了。现在这种功夫片子真绝版了,一是找不到这种演员,二是钱来的太慢,没人会这么卖力演了,你且看旧时演员那一身腱子肉。小时候觉得这东西花拳绣腿,现在怎么会这么喜欢?8.1
所以说,邵氏出品 必属佳片!太精彩了,编剧又是又是倪匡!!。。。刘家辉打十分精彩,一招一式都很精炼,视觉效果一流,现在这乱七八糟的功夫片只会玩剪辑和特技了,什么甄子丹吴京统统都是浮云 虽然他们打的也很炫。。。
刘家良也是岭南舞狮文化推广者了。
除了BOSS有点人物形象之外,其他角色就只会喊打喊杀,然后就没有其他台词。剧情呢,就是:打!打!打!…………………………………………………………
重温刘家良的经典,旧时舞狮传统,武馆过招礼仪,几句话之后就开打,从头打到尾,结尾刘家辉和王龙威的巷战堪称经典,缅怀一代宗师刘家良
开头十分钟,商铺采青会狮;结尾十分钟,穷巷讲手会武。精华尽在此两段已矣。剩余的武戏也还能看,但文戏部分就能过则过罢,年纪大了,实在受不得这种无脑人设和生硬剧情,时时皱眉瞪眼讲话的表演方式也让人看得尴尬不适。星星全部给刘家班、给民俗、给国术、给功夫。
动作戏分成为了真正的核心输出,从开头一路到结尾,剧情高潮迭起,武馆斗争因“误会”缘起,又因“误会”结束。从来不曾正真面对“误会”,只回避。这大概就是江湖中你知我知却闭口不提的传统规矩吧。最后刘家辉和王龙威老师的华彩功夫戏份真是厉害。作为打女的惠英红老师也增添了不同于男性的气息,有调节作用。
1.真的是二话不说就打。。2.刘家班对武学的执着与严谨真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