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孤独其实很美
《生死劫》的女主胭妮是个聪明可爱,但又很敏感自卑,总觉得自己是没有人疼的孩子。正是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她才会爱上那个第一次带给她阳光的男生- 木玉。木玉就像是糖果包裹着的毒药,一开始对胭妮细心又温柔,看起来就像是可以托付一生的男生。在一起时间久了,有毒的内核才会最终显现。单纯的胭妮发现端倪后没有下狠心止损,因为她总觉得爱情就是她生命的意义。直到某一天,她终于发现原来自己珍惜如命的爱情就是一堆自己幻想出来的粉红色肥皂泡,太阳一出来就会消失殆尽。
想了许久才发现孤独可能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题,因为女主胭妮和木玉的这段孽缘的源头就是孤独。如果胭妮能早点学会享受孤独,就不会选择躲到木玉看似温暖的怀抱里了。
美学大师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过,孤独可以是美的,甚至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蒋勋觉得孤独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那样的。庄子不需要通过其他人/其他途径,可以跟宇宙直接对话的状态已经是最完美的了。类似的想法在1820末从美国东部兴起的超验主义(美国文艺复兴)中也有提到过,认为人能直接认识和理解真理。
就像《等待戈多》故事说的一样,救世主不会来。我们如果想依靠他人,一辈子就只能在荒芜中度过。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需要在孤独的时刻集中精力去想那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是谁”,”现在的生活适合我吗“ ,和“我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只有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现在,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我们才能避开类似女主胭妮所经历的那些浪费时间、精力的琐事。我们应该早点意识到,孤独本身其实很美。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weibo.com/u/3179898575
2 ) 细节
请注意背景声音的细节。
从看大屏幕电影的对话,到在地下室的对话,夹杂着电影对白或者评书。比如木玉对嫣妮说他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大屏幕电影对白正说到“别听他的鬼话”,又比如嫣妮和木玉的孩子要被人抱走的时候,单田芳的评书说到“别的你都拿走,我只要孩子”。另外“地下室”是很明确的见不得天日的义项,嫣妮和木玉就住在地下室,他们的爱情终究是暗无天日的,不能光明正大,就像老鼠,永远鬼鬼祟祟。不是嫣妮不想见光,是不能。
注意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不仅开始佩服李少红了。以前看的电影里对背景声音的关注很少,或者说没有哪部影片的背景音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你不仔细听,听不到,仔细听,又顾不上角色对话了,而一带而过,又失去了本来的隐含意义。李少红是不是真的敢肯定观众会注意到貌似与情节无关的东西呢?
然后我又觉得,嫣妮和木玉这两个名字,也是有更深的含义的,但是讲不清楚。
3 ) 不要让我去爱你。
要我拿什么去爱你。
我们永远都不会有希望。不会有结果。
看到那孩子,被拽出来。
我才知道,原来,我什么都给不了你。
我才知道,原来,爱情不足以来生活。
我才知道,有些事,不是自己决定的。
4 ) 残缺&完整
在电影频道又看了一回,第一次是高三那会儿,总是乘着家人不在的时候,偷偷打开电视看一会儿电影。一直很喜欢周迅,每一部都翻来覆去地看,文艺青年嘛。第一次看的时候,记得正在传楼下班级一个女生怀孕的事。他们两个都还是学生,孩子已经三四个月了,不愿打掉,然后两个人离家出走去了广州,一起开了一家衣服店,就这样等着孩子的降临。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我很气愤,觉得她太傻,没有结婚证,没有家庭支持,没有收入,还难保男人以后会不会要你,放弃那么多以后肯定会后悔的。但我妈听完之后,倒是很淡定,说道,你如果非要这样,我也没办法啊。呵呵,我妈总是在某些时刻表现出她的老道。也很庆幸于自己有那么一个厉害的老妈。那时候的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离家出走,如何自杀,如何变成一个流浪儿。
我承认青春期的我在很多方面是比一般孩子要难折腾的,反叛,灰暗且容易走极端。但庆幸,自己的家庭完整,爱也是完整的。我的痛苦其实来源于想象,而不是现实的残缺。但嫣妮不同,她性格的很多方面都是破碎的,没有被孕育完整的。上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我和闺蜜细细地探讨过家庭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影响。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是孤独的,寒冷的,渴望被拥抱,被注视和被爱。很多人会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比如惧怕社交,惧怕肉体接触,惧怕付出,惧怕婚姻,这样种种的害怕,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天性使然,很多因素来源于环境,你从小生活的环境,你的家庭环境,你的亲人。观点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借助信息,而你所接收的信息里,必然也会夹带着情感,由此,不论你是多么的富有创造力,你都在潜移默化中被同化。木玉和嫣妮的心里,都有一个未填补的黑洞。所以,那些扭曲的背后大多是残破的事实么。
上一次看的时候,我没有真正逃离,老老实实地考了一个大学,欢欢喜喜地过着自在生活。三年半来,疯疯野野地玩了个痛快。临近毕业,诸事不顺,找了一个文化公司的演出经纪人的工作。瞒着家人上了二十几天的班。尽管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打算长做,但有时候你在漩涡里,总会轻易迷失的。就像当初,可以为一个不曾谋面的男人,付出那么多。因为喜欢,因为喜欢你会心甘情愿地去欺骗自己。你蒙蔽了所有的理智和真相,变得盲目和自以为是。但同样庆幸的是,我不再是当年的傻瓜,我还有一个厉害的老妈和关爱我的亲人。等到辞职离开的时候,那即将离去的半个月里,我才真正明白,这件事我做的是有多对。有多庆幸于,自己当时没有一头热地栽进去,而由此成了为人数钱的傻逼。这世界上唯一不求回报地付出的,只有你的家人。
以前,我多么喜欢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们,自己也时常做一些奇诡的事。认为大家的普遍观点是有问题的,坚信着是这个社会病了,而那些少数人才是清醒,有理想有内涵的。不屑于和大家谈论观点,书籍,和音乐。但在这个圈子久了,你就会慢慢发现这里的虚伪和混乱更有胜之。民谣,摇滚,公知,那些宣称知识和理念的人,时常就是最没有道德的人,还不如商人,开始就是为利而往,无所谓标榜。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摇滚乐,只是我开始接受任何形式的音乐了,只要它让我觉得好。有时候,经验真的是你在悬崖时的救命稻草。
好吧,我尽是在讲着自己的事了,但看电影不正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自己的人生么。
5 ) 感情乞丐与失败者
首先觉得这是一部拍的很好的片子,李少红和周迅也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导演和演员。生死劫这名字多贴切,爱情,孩子不就是女人的信仰和劫难,关乎生死。
胭妮从小没有父爱母爱在外婆家寄养,缺乏亲情上的呵护,离开家上大学就像是奔向了自由新天地,而刚刚开始上大学的胭妮认识了对她照顾有加无微不至的木玉,开始了人生中的一场劫难。
在那个年代考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胭妮原本可以有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她不能离开木玉,因为她只能从他那里感受到被爱和温暖。在童年没有爱的孩子在长大后容易像感情的乞丐,只要别人对她一丝丝好就会为此而不顾一切。所以胭妮明知道他有家有孩子,明知道生孩子会毁掉自己的前途,依然义无反顾。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多么心疼,同为女人我知道有时候身在恋爱中的女人是多么的傻,多么的一厢情愿,天真盲从。而这个男人是多么的可恨,他抓住了全天下女人的弱点,对每个女人都无微不至来获取芳心。“对我好”这这三个字是多少女人明知道这个男人有问题,却依然舍不得放不下的原因,女人似乎永远在寻找那种被呵护被爱的感觉,大部分时候就是这点害了她们。
木玉是个彻彻底底的loser,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的帅哥,其实真正的失败不是社会地位和贫穷,而是你心理上的弱者地位。就像前两天我认识的人,纵使有钱还是无法摆脱自己农村出生的自卑感。其实没有人在意你什么出身,而自己耿耿于怀的强大自卑感的人是最有破坏性的。最后木玉对胭妮说的那些话让人触目惊心,这个男人自己都不把自己当成个东西,“玩大学生”是他用来证明自己和报复社会手段,是他心理平衡的方法,他自卑感和做一切事情的借口。
这让我想起金基德的电影《坏小子》,男孩是社会底层的混混,喜欢的女孩是貌美大学生,得不到女孩便要将她变成比自己还卑贱不如的妓女,然后拯救她…
所以姑娘们,千万别做感情的乞讨者,要先自己爱自己,自给自足了才不会盲目索取。擦亮眼睛了,男人穷不要紧,可怕的是对你有求必应,无微不至表现下那颗失败者的心……
6 ) 幻觉中的出路
在等待中,他的诺言是温暖的.她愿意用灵魂中仅有的光明来与他交换.
还有她青春的容颜.她的自由.她的前途.甚至,她的孩子.
只是因为,她以为她上大学第一天认识那个大他七岁的男人就是她的出路.
而那一切,不过是一场幻觉.
嫣妮的妈妈是下放到黑龙江的知青,在嫣妮一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回到北京的姥姥家寄养.她从小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常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亲情,没有温情可言.她急于摆脱这一切.
她出人意料的考上了大学.她以为那是她美好新生活的开始.
她去学校的那天,遇到了当司机的木玉.他们带同样的帽子,他们在车子里微笑.他陪嫣妮去注册,整理寝室,给她买生活用品,带她去吃饭.他是第一个给她过生日的人,送她自行车,带她去看露天电影.深入的交谈了一次.他说他配不上她,他不想耽误她.她告诉他,她的爱.她说,只要我们是相互喜欢的,其他的都不是问题.然后,他离开.她对他的爱 开始漫溢.去他的家里找他,发现他的小婴儿和一个拿着菜刀乱砍自行车发了疯似的女人.那是他最真实的生活.她逃离了那里.
几天后,他又去学校找她.他向她哭泣,他说,他为了她,和那女人分手了,孩子也送人了.他希望她可以原谅他.她从来就是个孤独的人,她不知道失去他,她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她不愿去看清现实.她选择了跟他在一起.
他们在他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做爱,她以为这就是她要的幸福.那个男人对她说,我爱你,我会一辈子对你这样好.于是,她就相信了.他每天早上送她去学校上课,晚上接她回那个地下室的家.她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她的眼眸里全是笑意.
可是,这样平淡甜蜜的生活却被她的突然怀孕打乱了.她想打掉孩子,为了她的学业.他又在她面前哭泣,告诉她,他有多么留恋,他想留住这个孩子.他给她带上戒指,那一刻她的心也被套住了.她决定为了爱情,放弃学业和前途.她要把孩子生下来.她坐在楼梯上等他来接他.她说,你爱我吗.会一辈子对我好吗.他信誓旦旦.
她开始每天待在那个地下室里,木玉早上去上班,晚上才回去.她和外界的交流,仅靠一台破旧模糊的黑白电视.常时间不说一句话,吃生冷蔬菜.这样的生活却是甘愿的.觉得寂寞的时候,就在墙上写满了给木玉的话.
"木玉,房间里都是冷冰冰的,连我的手脚都变冷了.我不想待在这里了.你带我出去看露天电影吧."
"木玉,我洗了衣服,你快点回来吧,我不敢出去晾."
``````
在她怀孕七个月的时候,木玉失业了.他们的生活愈渐潦倒.木玉向朋友借了一千块钱,他们开始卖抄田螺.在街边,碰到嫣妮的姑姑,引来了嫣妮的妈妈.她跟木玉签了协议,愿意支付嫣妮怀孕期间的营养费,以及产费. 条件是,小孩生下来之后必须在一个月内送人.
孩子终于还是被送走了.没有人明白她的疼痛.她开始在一家小店里做导购.神情冷淡而隐忍.活在对孩子的怀念中.他们开始像朋友一样生活在一起,没有性爱,日渐疏离.木玉开始跑长途运输,她常常几天都见不到他.有一天,一个陌生女人来到她的小店里.告诉她,她和木玉在一起了.那个曾经说会爱她一辈子的男人,轻易的,又跟另外的女人在一起了.
她开始回家翻箱捣柜,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一叠领养的孩子的人给孩子父母的营养费的收据.他不过是为了这样赚钱.她的世界坍塌了.爱,不过是谎言.她在他的面前由于子宫痉挛的疼痛而缩成一团.他说他从未爱过她.他嘲笑着她的愚蠢.他们之间的关系彻底的破裂了.
她去商店买刀,她要去杀了那个说他会爱她一辈子,对她一辈子好.满口谎言的男人.她为了爱他,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学业,前途,甘愿为他生孩子.却换来这样的结局.可是当她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轻易的看穿她.他说,这样的同归于尽,你觉得值得么.她手中的刀滑落了下来.她终是选择了放弃报复.决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生与死,不过一念之间的选择.她爱他,这是她的劫难.往事待追忆,终成空.
★★★☆ “感謝他把我當成傻子,每天都哄我上當一次,清醒一輩子也就那樣子,不介意用愛來醉生夢死;原來被催眠真有意思,我樂於做個敬業人質,沒空再去對誰解釋,是我自己把自己挾持,不關他的事”,好一個《大眠》的故事。周迅表演狀態最好的那幾年,從表演到旁白都沒什麼可挑剔的,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拖著電影往前,而李少紅則有些偷懶了,講故事講得過於平鋪直敘,缺少了虛假糖衣的欺騙性,故事底牌揭開早已失去了其應該有的令人為止一顫的驚悚感。
周迅的声音太动人。
青少年反面教材电影。。女人不能太傻,要坚强要靠自己~!~~故事很真实,没有过度的商业包装。很细腻真实。。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看完给朱子姐讲剧情,发现周迅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天真女爱上混蛋男被骗的故事
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周迅 比较不火的片子,但是演的路子绝对不打折!~
对一个人的期待和一个人的无奈,片子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
好看 ,
观后感四句:1,越想越恐怖,阴阴森森 2,每一个以爱之名靠女人混生存的男人都该被他爹射墙上 3,女人历经男人就是历经沧桑 4,我真的很喜欢廖一梅
足够虐,故事太残酷,太真实(身边有类似的)。周迅的旁白和摩根弗里曼一样神奇,表演是如此超一流的水准。廖一梅的剧本和对白比原书好很多。
太惨了。。。
看完懵了,为什么要记录这样个渣到底的渣男?木玉两句“怎么了宝贝?”麻出我一身鸡皮疙瘩!我们知道,真实故事一定比影片更惨烈。映后李少红导演说真实情况是那是个团伙,这里只作为一个个人行为。女主角后来长期抑郁症找了幼儿园的工作因为她一直惦着她的孩子。编剧廖一梅哦有这个劲儿!哎!也许流逝的时光浪费的情感或还能弥补,但她大学生身份是太可惜了呀!涉世未深的女孩,真的太容易把所有情感都投注在一个男人身上,而根本分辨不清或者不想分辨真假。深深叹息!才觉得LR也许没那么坏。“成为导演前”2022cfdg青葱影展计划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开幕论坛,李导、周迅、黄建新、管虎等参加。每座位上有瓶青葱标签水要我说应插葱。with vow资料馆1厅。开票时第一或二售罄。当然很多锁票开场前也没开。现场很多空座。无字幕。
女生总是明知道是假的却还是愿意相信 最后苦都是自己吃
良心电影
大多数的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的。“人不冲动枉少年”可能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错误的。
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方 他自己却不愿承认的时候 是任何人都点不醒的
本以为的百般疼爱,不过是个骗局
敦促国家反诈app推出恋爱脑女大学生专区
新闻频道社会纪实片
带着《大明宫词》带给我的,对李少红的尊敬看的,结果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