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中的一段台词印象深刻。
“好的音乐,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加茂盛。
法国牛奶增加产量
日本清酒更醇
宝宝减少哭闹
还有,曾经降低过加拿大街头的犯罪率
连瘸子都能走动
音乐可以带你看到另一个世界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它可以启发人类的思考
解决焦虑和失眠困扰
让人类更加聪明”
……
虽然是有夸大的成分,但是音乐确实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是吗?
刚上线我已忍不住二刷,好喜欢这部影片,不用力煽情、不用力搞笑,看完只觉得如沐春风……虽然郑先生演过很多人口中的“烂片”,但是不能否定他是一个好演员,他不是只有夸张搞笑的演技,不是只有扮女装的喜剧,能做到以上并且能坚持的也不是很多了。喜欢郑先生的原声国语,好苏好苏,喜欢郑先生的原声粗口,好亲切,全世界就喜欢他讲粗口。喜欢他的好歌声,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好声音。
海上有一间遗世独立的小屋
屋里面藏了一首没听过的歌
还好还是发现了这沧海遗珠
听到了那声音那旋律那歌词
鲜艳的色调
清新的音调
过于浮夸的剧情
却加强了戏剧感染力
音乐响起了
我忽略掉所有瑕疵
旋律跳起来
我听到词曲藏了个故事
有点mv却还是讲好了一件事
大乐师 需要有爱配乐
看完《大乐师·为爱配乐》这部电影之后,有个细节非常精妙,让人印象深刻,这个细节就是当周子牧在被绑架之后,在鱼排的舱室里头发现一条黑白相间的抹布。
这条抹布就像钢琴键一样突然让她想起自己还没完成的乐谱。于是,她在抹布上拨动这手指,“弹奏”着心里的乐曲。
这条抹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造型具有非常丰富的意蕴。一方面这条黑白相间的抹布就像钢琴的按键一样,而钢琴的按键是可以弹奏出各种各样的曲子,它是优美的、自由的。同时,这条抹布又像黑白条纹的囚服,仿佛就是从囚服上面裁剪下来一样,它昭示着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的命运——张存勇,他和另外两位朋友正从事一项犯罪活动——绑架。这条黑白相间的抹布似乎暗示着囚禁,包括周子牧被囚禁和张存勇将入狱。因此,这条抹布又具有丑恶、禁锢的意味。
这样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处理,却让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蕴构成一个关于艺术的本质——艺术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因此,我们看到周子牧在被禁锢期间,脚踝被栓着沉重的镣铐,却迸发出艺术的灵感,完成了两年没有完成的乐章。这样的情节也呼应了她在本片当中对音乐源于呼救的阐述。
欧阳修说过,诗必穷而后工,就是说当诗人越是穷困不得志,他的诗文就写得越好,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表达生命与艺术的关系——就像物质与精神这样的一对悖论,当精神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往往也是物质最为贫乏之时,就好比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里面的饥饿艺术,当这门艺术达到它的极致,就是艺术家肉体死亡之时。
同样的,当张存勇带着丹田上的刀伤歌唱着那首用苦难酝酿的歌曲的时候,哪怕最铁面无私的女警官也为之动容。当这首歌唱完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张存勇达到了艺术的极致,而他此时的身体再也不能支撑而倒下,恰好应证了关于物质与精神的悖论,这或许就是艺术或者音乐的魅力所在。
其实比较遗憾的是,本片省略了张存勇入狱的情节,如果加上入狱时候身穿黑白间条囚服的特写镜头,那么影片开始所出现的黑白间条抹布就得到前后呼应,这样本片关于艺术与生命的思考就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深化。不过最后男女主人公回到那座像孤岛一样的鱼排,这样的结局设计也是比较好,第一个是二人回到音乐的原点,一如歌曲发布之初,只有他们两个人喜欢,第二个是呼应了本片主题音乐名字《没听过的歌》(粤语版本叫《没有人是孤岛》),但遗憾的是,这首歌在本片并不以粤语版的名字命名,这样的话,歌词本身的意蕴就无法与故事情节相呼应了,因此故事的结尾就免不了流俗,难以达到更高的意境。
郑中基不唱歌之后专心去演电影,演了许多的浮夸角色,但懒人总觉得浮夸其实和他并没有那么搭,天生的歌手就应该去唱歌。感谢大乐师为爱配乐这部电影,不仅将郑中基拉回到一个还算正常点的角色,还让他在电影后半部分重回歌手本色,不仅成全了这部电影,也成全了自己的精彩演绎。
电影从一首DEMO可以舒缓狂躁症开始,然后为了兄弟情不惜犯罪看守一个被绑架的小女孩,不巧这个小女孩就是DEMO的创作者,为郑中基打开了一扇音乐的大门。两个人在船屋里一连生活数日,从人质与匪徒的关系渐渐升华到音乐知己的地步,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小插曲,却成为了小女孩创作的灵感,最终将这首DEMO创作完成。小女孩要去参加一个歌唱比赛,郑中基为了她就算负伤在身,冒着被警察抓获的危险,也决然来此为她而唱,和小女孩的男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部电影不仅仅是这首DEMO牵动人心,故事剧情紧凑更够吸引人看下去,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桥段有些老套或者套路,但它并非是一部小清新文艺电影,当你了解整个故事内容时,音乐才是这部大乐师的精髓之处。上一部令懒人评价颇高的这类型电影是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这一次郑中基的《没听过的歌》,懒人会打很高的分,《大乐师.为爱配乐》也值得推荐观赏。
郑中基和颜卓灵都是我喜欢的演员,但这部戏的剧作上严重拖后腿,人物的情绪转变毫无基础——听手机铃声会发飙,听音乐又变好,镜头表现苍白,把这种神经质拍成痴线,开场便败,更无助于之后的情节发展。 绑架、出轨、斯德歌尔摩,全是老桥段,表现上也无新花样。而如今的法制社会也再无天若有情的舞台,故而糟成一团。 姜皓文这样挤眉弄眼咆哮的表演居然获得了提名,真是演得多演得久就成了老戏骨,这种敬老不可取。他最好的表演还是在《选老顶》中。 全程中我最心痛的就是像颜卓灵这样的年轻演员在当下这样的电影市道恐怕要被浪费了。与她同出道于《狂舞派》的蔡瀚亿也是一样被滥用,二人皆是灵气逼人的演员,如果放在三十年前,必是“学校风云”“童党”的不二人选,喜剧、现实题材前途无量。而如今却都包装成小生小花,此片简直颜卓灵强行扮成薛凯琪。同样,白只,在《踏血寻梅》中那么亮眼的表演,到了商业片中只能演低能的胖子(刻板形象)。 长久以往,周秀娜就是颜卓灵的未来——有灵气,却在一部部二三流制作中浑噩下去 。金子终要发光是不假,但是毕竟金子不像人一样会老。
好的音乐确实能够直击人心,不过本片的主题歌只能算一般。
故事簡單,有小小童話化,憑一首「沒聽過的歌」而貫穿整套戲。鄭中基演這些小無賴但又有情有義的角色手到拿來,劏車場的交響樂一幕幾有感,而爛琴襯主題曲目亦非常到題,看得令人愉快的一套。
演技:7剧情:7综合:7.5
配乐真好
可以说是为郑中基量身定做的电影,将他近年来在影视作品上营造出的无赖气质,以及被大家遗忘的优质歌手身份融合的相当成功,他也因此提名了影帝,以片中表现而言,不失礼。画面极尽唯美,剧情既有黑色幽默的部分,也有商业气质的设计感,片中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戏,是将交响乐融入到黑帮打斗的节奏里,很精妙。有意思的是,同样有颜卓灵主演的另一部电影《六弄咖啡馆》也有相同的一段设计,但比前者更进步了一点,那就算是学习,不算抄袭。颜卓灵是现在纯港片很偏爱的女主,实在也是没有更多选择,目前她仍有很多进步的空间,但是希望她能把握机会,真正能让自己升华。主题曲得到了金像奖的认可,实至名归,无论在编曲和基调的格局上,乃至郑中基的唱功上,都是去年影视歌曲中的最佳。
别的先不说,最没想到颜卓灵演技退步这么厉害。
浮夸式的表演,还是让人很出戏。人物的转折还稍显生硬,爱情的套路也是落俗套了~~主旨音乐还是不错的
故事很不错
3.5星。好不容易等到粤语版,失望过于期待,但剧情弱,谈音乐也浮于表面,感觉浪费了几位主演,白只同郑中基讲条女胜在干净呢个戏外彩蛋简直笑爆。
2.5
各方面都很幼稚的电影,居然能入围金像奖?
音乐可高雅可通俗,充满了无限可能,一部电影想要传达音乐的灵性,不是简单靠一首歌就可以的,而本片的主题,似乎更在爱情方面,虽然编导没这么讲明,但无论在哪方面,演员之间过于生涩,很难达到融合,颜卓灵明显不适合这个角色。
其实一直都几钟意这种香港片,虽然是小成本制作,部分戏有d假,部分戏有d用力过猛,但系颜卓灵个part真系好like,突然觉得佢有d似Fiona。加油。
演員鄭中基和歌手鄭中基回來了,如果沒有他,電影真的是一無是處,最令人氣憤的是顏卓靈靈氣全失的糟糕表現。
飞机特供片的特点应有尽有,反正看了让你不讨厌,而且催眠
颜卓灵、白只、蔡瀚亿都属于被商业片滥用的好演员
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故事。还算不错,郑中基不正经好男人的扮相很讨喜。
小魔女愛大力妹妹, 好歌喉, 好舞藝, 結果大力妹看上了四眼肥仔.....9.1/10 那個鋼琴海屋要保留, 可做香江一景.....
冯志强第三部作品 野心是很大的 想借一个俗套的蛊惑仔绑票故事 去讲音乐的力量 骤眼看来 这是两个很难平衡的元素 很难处理得宜 主题是清晰的 用上郑中基主演 他是一位可塑性很高的演员 可以很疯狂胡闹 也可以有深度的去塑造一个角色 而且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也是由郑中基来演唱 他的声音依然那么富有磁性
音乐才是刚需经典即刻召唤学友少安毋躁墙内就快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