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人生2007

HD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杰拉尔·德帕迪约,西尔薇·泰斯图德,克洛蒂尔·蔻洛,艾玛纽尔·塞尼耶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2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3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4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5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6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3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4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5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6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7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8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19玫瑰人生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玫瑰人生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描写法国著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传记片。琵雅芙,出生于1915年,本名为埃迪特·嘉斯森,她是一名杂技演员和一名街道歌手的女儿,童年家境贫寒,由街头卖唱起家,最终登上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成为一代香颂女王——法国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夜总会老板从道街角落里发现了这名音乐奇才,并为其改名为拉·莫姆·琵雅芙(意为小云雀),琵雅芙是将多愁善感、幽默和严酷的现实主义极好地结合起来,她是法国传统歌曲的化身。影片再现昔日巴黎对手风琴的痴迷和当时杯盘狼藉的夜总会情景。但是,琵雅芙自身故事的力量占主导地位。她的生活中充满浪漫和悲情,既有巴黎和纽约火爆狂欢的音乐会,也有一系列喧嚣骚动的感情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棒!少年杀绝悠长假期 2024我最爱的家人非常嫌犯异形寄生:起源花筐华人侦探陈查理之上海眼镜蛇我们

 长篇影评

 1 ) 孤独


 
有人抱怨他的孤独,既害怕,又长久无法摆脱的孤独。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向我发出这样的倾诉,或者也算不得倾诉,只把我当作树洞,一种根本没期望答案的表达。或者,抱怨本身已经成了排解孤独的方法,并不见得好的方法。
 
 
最初的时候,我还诚惶诚恐,心想坏了,有心理问题得尽早疏通尽快解决,别把孩子给郁闷坏了。花了几次整天上班时间里网聊到手指抽筋的代价,循循善诱、晓以道理,还把自己平日琢磨出来自我心理疏导的想法都表达了一遍。除了得到答复说我太了解他,就是抱怨我总喋喋不休讲大道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拜托,如果我真能解决此世界性难题,还会是现在这个迷茫无助的自己么?就算不做心理医生赚翻天,也可以发明个什么孤独排解器造福人类吧。
 
 
“人生来孤独”,这句话讲到不想再讲。面对这样的事实,能做什么呢?只能靠自己。人这种生物,最强大的本领就是复原。小到细胞再生,大到民族重建。在绝望中寻找存活的动力,在乏味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也算是种生存技能。“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这是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解决方法。
 
 
高中时候的随笔就自说自话讨论过寂寞和孤独的区别。现在早已不记得内容,回想起来只是汗颜语文老师的忍耐力,能够看得下如此浅薄又自以为是的东西。人民教师是伟大的。
 
 
晚上看的是《玫瑰人生》。Edith Piaf显然是孤独的,一个竭尽全力燃烧生命去绚烂自己人生的人,无法不孤独。因为鲜有人有如此勇气陪她燃烧,走完全程;更因为鲜少有人有如此实力伴她燃烧,一路到底。
 
 
这让我想起《她比烟花寂寞》,Jackie同样是个任性、尖锐、孤独、燃尽天分的艺术天才。若两者相比,我更喜欢后者。可能是前者的坚强太过骇人,而后者如孩子般的单纯脆弱却能让我原谅她的所有错误,就像她的姐姐Hilary一样。也可能是那种来自世俗底层的野草般的生命力和张狂给我的距离感。无论现今经历了多少心理上的磨难,我仍旧不能否则自己来自温室成长于近乎真空的事实,同样也无法和解内心中“不疯魔不成活”与“安静本分”之间的长年对战。
 
 
她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天才,因为找到生命重心,因为天才得以发挥,因为生命热情得以释放。凡属已知的天才,皆是得到认可的,便是幸运。那些大多数没被发现的天才呢?那些更大多数不是天才的呢?平凡生活的重心将何处寄放?
 
 
羡慕那些找到生命所爱进而投入精力终有所成的人,幸运的人。昨晚又看李宗盛的《理性与感性》演唱会DVD,他说,小李是只是个写词的,平凡的人。能给自己贴上这么个身份标签,已是难得。有你我般找不到标签来给自己贴的人,还未来得及给自己找到合适的身份,便已终老一生。这样的人生,在结束之际,总该是会有遗憾的吧。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最近让自己被很多事缠上,缠得没时间细想,没时间问自己问题。又逼自己去接触陌生人,去看更多人是怎样生活。让自己神经大条,跳出自我框定的逼仄空间。缠绕在实际实在的人事物上,现世安稳,好像也是可以的。可惜呵,停下来的时候,心里总还是空落落。
 
 
手中的剑再利,也斗不过心里的孤独。
 
 
脚步再忙,也找不到让心存放的地方。
 
 

 2 ) 从碎片提炼的濒死之美

  女声悠悠升起,画面疾速切换,饱满浑厚的金被深蓝侵入了,下一秒晃眼的白又批头盖脑而来。遥相呼应着伊迪丝.琵雅芙天赋异禀的歌喉,《玫瑰人生》在色彩和运镜手法上采取了极其妖冶的尝试,太危险了,散文式的叙事结构、不统一的全局色调、长短镜迅速交切,极易把观众晃得头晕,碎片式的拼搭使每一格镜头都融进了深深的疑惑感,甚至把理清故事真实顺序变成一件费解的悬案。与之配套的,是一段接一段令人目眩神迷叹为观止的长镜头,因为点式叙事,它甚至不愿去照顾故事与故事之间的衔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如一个人濒死时凌乱的记忆,从一个场面飘飘然飞进或者骤然卡进另一个场面里去。也许小孩子的涂鸦是这个样子,也许大师醉酒后的神来之笔是这个样子,一部优异的电影往往不会脱离了作者风格,而《玫瑰人生》显然是个特例,导演的功力完全隐退在幕后,全片节奏与风格与伊迪丝.琵雅芙这位传奇歌手浑然一体:大俗大雅,大癫大肺,深情而固执、轻盈而沉重。
全片几乎没有自然光源——不是说没有日光,而是所有看似“自然光”的画面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和处理,摇晃着的光源从无限主观的角度刻意或不经意的切进来,形成类似油画的质地,一层一层地凝聚起来,阴影厚重而无法忽视。
当小琵雅芙坐在贫民窟街头被其它小孩欺负,青郁的阳光从背面整个罩在肮脏破旧的童衫上,雾气灰蒙,车水的痕迹从小琵雅芙暗哑的蓝紫色眸子一一流过,三两声断续的抽泣,一句台词没有,已经生冷得咯人。
小琵雅芙拉掉眼罩,一点白亮衬着纯净的天蓝底色,镜头拉开,从模糊到清晰的是清晨冷冽的阳光中一枝蓬勃盛开的白花,绽出昂扬的生命力。孩子的脸孔饱满如鲜果,血色在肌肤脉络下流淌。
病床上的琵雅芙厌恶太阳,室内混浊黑暗,镜头转开半圈,被窗帘阻隔的室外却是白晃晃的耀眼,一些光线毫不客气的钻进来。论年龄不过甫及盛年,却老已被过量的吗啡摧残得像个风烛残年的老妇,琵雅芙绝望的叫着,不,关上它!
结尾处,衰老的琵雅芙悠悠然坐在沙滩上织毛衣,这段将近两分半的镜头是全片所有自然光场景中最柔和最接近自然色调的画面。夕阳是夕阳的暖红,海水是被夕阳镀过的浅金,沙滩幼滑,雪白的小屋静卧在沙滩上。琵雅芙流露出几乎从未有过的平和温婉,静静反思着自己无法回头的人生,再向年轻的女记者娓娓道来。——如果多一点这样的画面,少一些撕裂般的大红大紫,甚至会让人产生错觉:琵雅芙是可以这样幸福下去的。是的,只是回光返照的错觉,紧接下来,音乐厅那盏追光骤然亮起,强光挟着沉重的压迫力笼罩整个舞台,黑色盛装的琵雅芙竭力克制着不听使唤的手脚,颤巍巍地走向她的舞台,这才是真实的琵雅芙,深沉而狰狞地自豪着。
上述只是一些令我动容的画面,面对这样一部把凌乱做成了风格的佳片,我无法找一个方式把这些碎片从容不迫地串回来。所幸,当影片进行到最后关头才穿插到琵雅芙的小女儿早夭时,我放弃了寻找时间轴的想法——谁能苛求一个垂死病人的记忆得清晰完整有条理呢?导演强悍的控制力在镜头后不动声色的调度就留待日后再慢慢咀嚼,只需在萤幕前目睹琵雅芙因过度悲喜而无法还原成普通人的生命,确实和一朵玫瑰一样,盛放,骤衰,且从头到尾没有丢弃过多棘的刺。

从01:42:30开始的这个长镜头是可以说是全片风格的集大成体现。《玫瑰人生》之乱不是导演放弃对叙事手法的掌握任其自行发展而是极其精妙地运用镜头才具有的时间单位在狭小的物理时空里尽可能地安排了最大的信息量。
导演选取的是一个类似于上帝之眼的全能视角。镜头扫过全部空间:台灯、床、玻璃酒杯,仿佛连酒店的一桌一椅都前所未有的金碧辉煌,因她沉溺在恋情中。马塞从天而降,镜头从侧边平缓地半圈旋转到琵雅芙前面,像悲悯的路人注视着即将发生的悲剧。随着琵雅芙走过走廊,色调从暖金自然地融入走廊缺乏光亮的阴影中,暗红色还没完全展开,再一次半转的镜头就带过深蓝墙角回到被日光充塞的客厅,色彩变化之大之快,令观众只觉心跳加速隐隐不安却无法给出准确的反应。琵雅芙背转身端了咖啡往回走,黑色衣裙闪过黑色走廊联通到室内却又是温暖的亮色……如此这般再重复一遍,分布在各个空间的配角们开始出现悲抝神情,镜头换位,以琵雅芙为中轴做圆周运转。
“你要坚强一点,”
“马赛?”
“…飞机失事。”
绕行到背后的镜头随惶惑的琵雅芙冲回卧室,床上原来没有躺着微笑的马赛,只是睡醒时迷离而幸福的幻觉。背景音乐起,旋转中镜头绕回正面一气呵成地注视着琵雅芙手脚僵硬,痛哭失声,一路跌跌撞撞冲出来,走廊外原本是客厅的位置已变成人头涌涌的音乐厅,一如所有登台的夜晚,台下鸦色的观众在紧张等待,台上巨大的追光营造出幻境氛围把绝望无限扩大:琵雅芙踩着自己剧痛的边缘,赤脚踏入音乐中。
颇有些魔幻了,没看出来这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是在哪里切了镜把客厅换成音乐厅,我被惊艳了,被惊吓了,狭小且狭长的空间里,每一个光源的范围,每一组色彩的位置,每一个演员的表情、走位、动作都不能有半点差错,全部行云流水,才构建出一段繁杂无比的美妙经典。

 3 ) La môm


        曾有人说,她的声音让人置身巴黎;也有人说,她的歌唱就使人感到爱情;她给予了香颂最完美的诠释,却一生起伏不定,犹如一直骑坐在过山车的巅峰,直到逝去。她为所有法国人热爱着,她有很多名字,最为熟悉的一个叫做Edith Piaf.
        电影海报是盈满意境的一种——一个女人伸开双手的背影,瘦削的身体下,景深处勾勒着舞台下人头攒动,逆光的神采并未被掩盖,却尤然生出一种力量。
        看过好几本让我欢喜崇尚的女性传记,邓肯的自由,弗里达的洒脱以及她墨西哥式的美好,伍尔夫的分裂与她不朽的文学;杜拉丝的爱情与她零落的人生,近来又刚开始阅读里芬死塔尔,碰巧遇见这样一部电影,当然是心悦,静下来,关上灯,就如Piaf每一次演出的开始——大幕徐徐拉开,她颤颤地从里面步出,站到舞台的中间,追光铺上她的脸庞。
        怎样用一百二十分钟讲述一个充实而富有波折的人生,恐怕这是所有传记片作者坐下来思考的头一个问题。而导演Olivier Dahan在处理这些繁杂的人生细节时,充分地调动电影的剪辑,段落的结构,以至于将纷繁而短暂的四十七个年头精炼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Edith Piaf,出生于1915年法国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周游全国的马戏团演员,母亲则每天在街头以卖唱维系生存。小时候,曾被父亲寄在祖母的妓院中,后跟随父亲四处漂泊,直到自己街头卖唱时被夜总会老板路易发现,一鸣惊人。而就在她第一张专辑发行之时,路易被人谋杀,她卷入此个案件之中,受指控行凶,直到1940年,Jean Cocteau让她大放异彩。
        这是她直到25岁的人生。
        在电影叙事当中,这一段被割裂开,分插在闪断的上了年纪的人生和岁月之间,偶有插入的讲述着。电影从她1959年在纽约的演出开始,以她身体的日渐虚弱为线索,同时让观众感受她从未熄灭过对于歌唱的热情,对于感情的执着追求,剪辑上形成无形力量与质感。而从上面前二十五年的经历当中,显然在处理时是有些过于强调这种剪辑上的形式感而因此丧失了部分故事的情节,直到近一个小时出现她此生最爱,而在1949年飞机失事中遇难的拳击冠军马塞尔这个人物,才真正赋予情节以意义,前段杂乱的头绪被整合,而Piaf波折不断的命运被牵动着往前步入更高的巅峰。
        关于他们的爱情,电影中重点使用四个段落:约会,歌厅的演唱,拳击场的比赛与马塞尔飞机失事。
        约会是一切的开始,两个场景,从小酒馆到豪华餐厅,后半段剪辑Piaf同友人的描述,两个人物之间动情的细微末节;歌厅,Piaf演唱英文版的“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表达热恋的美好与倾诉,而同时散落的叙事中穿插他们的种种,推进感情线索到高潮段落——拳击场马塞尔比赛。这个段落中画外铺陈着Piaf满怀深情的歌曲“Mon Dieu”(上帝啊),整首歌曲同马塞尔的拳击竞赛一路同行——“上帝啊,我的上帝,让他留在我身边,只要再多一点时间。”盈盈情愫将两人的感情戏推向高潮,而迎接他们的,就是悲剧。马塞尔飞机失事段落处理得尤为精彩,长镜头几个来回表现充分实在,而之前铺垫她幻觉他来到自己身边,她为他送来早餐,更同后面悲惨的消息形成对比,给人巨大的冲击,女演员的表演更是使得这个段落催促着眼泪和心灵的震撼,这个段落结束在女演员面对镜头从悠长的房间走向镜头,悲痛着穿越狭长的走道,颤抖着直到延伸至舞台的前端,意向优雅而又哀愁。
        1951年的一场车祸使她染上吗啡,而之后形成药物依赖,当然,这也是她生命提前终结的原因之一。两次婚姻,一次是和同行的歌手Jacques Pills,1956年他们离婚,第二次,她的丈夫只有二十六岁,这个男人陪伴她直到生命尽头。1960年,在她的身体已经不能经受巨大的演出考验之时,她争取却又要几乎放弃她在奥林匹亚的演出,经纪人给她推荐了一首歌,黑暗的房间,她仅是听了几句,双眼就放出惊异的光彩,她激动地说,这首歌我等待寻找了一生,说的就是我,就是我的生活。就是这首歌,让她最后一次站在舞台,迎面满场的掌声。
        影片对于最后一场演出的处理实属上乘,导演将临终的回想,同上台前她片刻独自的宁静,以及一次海边的采访交叉剪辑于一处呈现,临终时怀念此生的美好与遗憾,还有最后一次的荣耀,合上简单清静自我讲述的对此生的看法,融合出无悔而又激情满怀的女性歌手的生命终结。
        在最后一次登台之时,她戴上自己的十字架,颤巍着缓缓步出,追光铺陈上她的脸庞,仍然还是那个Piaf,台下掌声雷动,画外却是那采访的结束:
        “要是您给女人一些建议呢?”
        “去爱。”
        “那年轻的女孩儿呢?”
        “去爱!”
        “那孩子呢?”
        “去爱!”
        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她带着急需疲惫而又镇静的脸上,浅浅地扬起微笑,等着下面逐渐安静下来,跟乐队指挥点了点头,开始最后一次歌唱。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我绝对不会
        不,我不会为任何事情而遗憾
        不遗憾生命中的美好
        也不为生命中的不幸而失望
        所有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不,我绝对不会
        不,我不会为任何事情而遗憾
        我清除、放逐、遗忘所有的过往
        我嘲笑过去
        
        伴随着我的记忆
        我点燃篝火
        我所有的忧伤,我所有的快乐
        我都不再需要他们
        带着颤抖的音符
        我将我的爱情遗忘
        常常清理往事
        我要从头开始
        
        不,我绝对不会
        不,我不会为任何事情而遗憾
        因为我的生活,我所有的快乐
        今天都与你一起从头开始

 4 ) 人生如戏

其实是前年看完随手写的:买了《玫瑰人生》的碟放那里都几年了,终于翻出来看,也终于才知道Edith Piaf一生那么戏剧化啊。从小被母亲遗弃,曾经跟祖母过过几年,祖母是开妓院的。后来父亲把她带去了马戏团。她很小就在街头卖唱,十七岁生了个女儿,两年后女儿就因为脑膜炎早夭。二十岁被夜总会老板Louis Leplée发掘,开始走红,次年Leplée就被谋杀了,凶徒还是她认识的街头匪帮,所以她也被卷进事件中。后来她遇到一力栽培她的Raymond Rosso,大红了二十多年。她的生平最爱是世界拳击冠军、有妇之夫、法国人Marcel Cerdan。他在从巴黎去纽约会她的途中飞机失事身故了。这事给她重大打击,加以她又出了几次车祸,从此药物依赖、酗酒。她嫁过两次,第一次结婚对象比她大,是个法国歌手,证婚人还是玛琳•黛德丽。临死前一年她嫁了个比她小二十几岁的歌手,很快又离婚了。四十几岁时得了肝癌,在身体完全垮掉的情况下,还是写出了不少歌——其中一首非常非常有名:Non, je ne regrette rien——以此还清了债务。

她48岁去世,下葬时巴黎万人空巷。 我去过她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墓地,墓碑上有她的照片,刻着一句话:Gentil papillon, va lui dire que je l’aime(亲爱的蝴蝶,请飞去告诉他我爱他)。她的歌我听得极少,早年我朋友Richard震惊于我对法国香颂的无知,特地刻了两张碟给我,其中有她的好几首歌——她是无可置疑的法国香颂第一人。

Piaf短暂一生活了别人几辈子的浓度,两个多小时根本讲不完,但这个电影还是个不错的尝试。Marion Cotillard的奖真不是白拿的,演活了一个街头长大的、粗俗的、感情浓烈的、活得奔放恣肆不管不顾的Piaf。你看完了大概也不会觉得Piaf是个讨人喜欢的人物,但能深刻体会到音乐是她的生命,她在自己的歌里大放光华。片子用了几条平行的时间线来拍,如果不了解她生平的人只怕看着会有点乱(我先到wiki把她生平捋了一遍),可她生命里重要的点都拍得很动人:第一次在街头开口唱、第一次正式上台、失去爱人时撕心裂肺的痛、最后一次登台时用歌声大声宣布:我无怨无悔!每首歌都和剧情结合得很完美。稍让我有点遗憾的是电影里的她有点太粗鄙了,不知道她本人是否真的如此,可看她的录像,台风优雅得很。她的内心其实很诗意,许多歌的歌词是她自己写的。

顺便说一下字幕是迈克翻的。难怪我边看边觉得字幕质量相当高——除了一些口语翻出些小错,大体很好,尤其歌词翻得好。

 5 ) 致所有灿烂的和受苦的时光

致所有灿烂的和受苦的时光

看《玫瑰人生》的时候,我感到这个银幕上的PIAF,
几乎是一个会唱歌的我的耶稣。
因为她能感受的痛苦,正是我所感受的,
她所能承受的破碎,正是我所承受的,
她能唱出的一切美妙的痛苦的声音,
正是我想唱然而无法唱出的。
她是一个圣徒,我想,是一个和我一样信奉着爱的圣徒。

当多年无法唱歌的PIAF听了一半《无怨无悔》,
就忍不住打断,惊喜而凄凉的说:“这是我的歌!这就是我!”时,
我也忍不住想站起来,打断所有电影院里正在看电影的人,这样大声说:
“你们看!这几乎就是我的人生!这是我的歌!”
没错,就像《在地图消失的地方》里的威利,
坚信午夜电视直销节目里出现的圣诞老人是对他一个人训诫教诲一般,
那个时刻,我也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感受:
我深信那个又矮,又丑,又不幸的女人,此时此刻,正在为我一个人歌唱,
就为了我们心里那种几乎愚蠢的信念:
爱,是我们唯一的道路。

所以,她死了,死于失去爱,死于孤独,死于无法唱,
但是电影并不以她的垂死而结束:
电影无限放大了她最后一曲演唱,那简直是对黯淡无光的人生的战歌,
那就是在对所有挫折扇过去的响亮耳光,
碾碎了她,曾经把她碾成碎片的压路机,在歌声里轰然倒塌,
她借由歌声,就像耶稣一样,重生,复活,光芒万丈,
因为,她唱歌。

我想我们爱电影,就像我们爱耶稣:
我们爱一个人替我们受难,我们爱一个人比我们更不幸,
我们爱一个人饱受摧残但是无法磨损的灿烂。
我们的人生太长,
我们感受得太多,而且太平淡,
尽管我们的房间就是我们的受难地,
尽管我们爱过无数个人(但是失去任何一个人的痛苦都不亚于电影里浓缩的痛苦),
我们仍旧需要一个人站在十字架上,展示我们的痛苦,因我们的痛苦而升华,
并且让我们知道:活着,仅仅是怀有信念的活着,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

在考学面试的时候,我们同学里流传着一个段子,
一个高年级的男生,在被老师们问到:“电影,对你意味着什么?”时,
冷冷的回答说:“电影是我的宗教。”
现在,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

致所有灿烂的和受苦的时光。



人生是回旋往复的声部


写完了感性的文字,我想为《玫瑰人生》写一点理性的文字。

一个伟大传奇人生的传记片,我见过三种:
一种是展开这个人物的人生数轴,将每一个重大事件作为一个坐标点,一一展示,比如《吴清源》,
一种是截取了其中一段最精彩的旅程,告诉我们为什么伟人会成为一个伟人,比如《摩托日记》,
一种是不讲重大事件,只讲人生的状态,虚掉历史背景,沉浸的是人的内心,比如《玛丽 安东瓦内特》。

《玫瑰人生》呈现给我的是第四种:
电影总的来说仍旧是从年幼到死去的流程在走一趟她的人生,
但是并不清晰明确的按照时间顺序来讲故事。
电影遵循的不是时间的节奏,而是音乐的节奏。
PIAF的人生,以不同的时段,不同的主题,就像好几个声部一般,回旋往复的出现。
不是一个人在客观冷静的读着她的传记,整理她的人生大事要事考,
而是像一个人垂死的时候,人生各种碎片纷至沓来,聚合成一个万花筒,
从那个小小的孔里看出去,有事件,有感觉,有色彩,有情感。
各种东西看似杂乱无章的来了,就像我们的人生况味,
多少东西并置,重叠,放大,倒回,省略,混乱,模糊,无法重现。

请注意“看似”两个字,好的电影里没有任何东西是杂乱无章的,
一切种种当然是精心设计的,我倾向于是编剧设计的。
电影不是各种偶然造就的神赐之物,就像魔术师变出的是魔术而不是魔法一样。
《玫瑰人生》的各个关节都很好:表演超级棒,音乐也棒,剪辑很棒,导演不用说了,
但是作为一个编剧,我感受最深的是:剧本真棒啊!

就像电影的最后一个段落,基本上是这样几个部分组成的:
PIAF最后一次登台的各种筹备工作,
PIAF即将死去,身边只有一个护士,她向她倾诉自己的孤独和痛苦,
(从属在这个部分下的一次往事追忆:PIAF曾经有一个女儿,死去了)
PIAF的零碎童年回忆,
PIAF在海滩上接受最后一次访问,安详而智慧,
PIAF最后一次登台献唱。
这几个部分,不是以“12345”的顺序出现的,
而是每个部分都打碎了,揉合在一起,灵光一闪的,即兴的,恍惚的,
渐渐向最后的时刻滚动而去。
有的传记片重故事,有的传记片重感受,
但是《玫瑰人生》两者兼有,
因此,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物,一个旅程,而是一整个人生。
你们知道,人生不是一个渐渐清晰的画像,
而是回旋往复,神奇多变的声部。

 6 ) 请赐予我力量,让我回魂再生!

圣特丽萨,上主耶稣,请不要抛弃我,请赐予我力量,我还要继续活下去,让我回魂再生。

再看《玫瑰人生》,心底里被压抑的无数感情如岩浆一样迸发。

Piaf,小云雀,初次亮相,便以一首“乡下姑娘”赢得满场掌声雷动。就是这个刚上台时还有些怯场的姑娘,在往后的日子里一跃成为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被广为追捧推崇的歌唱家,她光辉的人生华章如镶满珍珠钻石的皇冠在万众瞩目下熠熠生辉。

然而同样是这个姑娘,她照例拥有惨败的童年,照例有支离破碎的回忆,照例到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安。

她在又一次盛大成功的演唱会之后曾隆重举杯向她的作曲家致敬,说当她还是个乞丐的时候,那名作曲家就像看待一个公主一样看待她。她就是一个公主,无论她有怎样不堪回首的往事,无论她是否曾像个乞丐一般靠卖艺为生,无论她是否曾在妓院里生活,无论她是否有过一个夭折的孩子,她一定是公主,她的眼睛湛蓝清澈,她的嗓音浑厚有力,她对爱执迷不悔,她一生都在歌唱,一生都站在光芒万丈的舞台上,她是所有人的公主,是被赐予力量的伟大的歌唱家。

这部电影和其他浮华奢靡的法国电影相同,它浪漫、曲调轻松快乐、对穷人嘲弄,在垃圾堆上插腰狂笑,歌词真实有力,充满斥责的、饱含痛苦的,却又是光辉明亮的。

Piaf,如云雀一样明亮的嗓音,站在云端高歌不休;Piaf,这个佝背耸肩的姑娘,站在街角放声歌唱;Piaf,曾深深爱上一个不能相伴一生的人,在失去之后还是坚信爱的永恒;Piaf,有药物依赖,出过车祸的歌唱家,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仍然如日月星辉般光芒万丈;Piaf,像涓涓细流一样,温柔似水;像钢铁金石一样,坚不可摧;像如风细雨,滋润心田;像洪涛骇浪,迅猛无敌。

毋庸置疑,Edith Piaf是法国的一个符号。她的歌仿佛一个时代的印迹,深深打动着每个法国人的心。两小时二十分,便可翻完一个人的一生,以她的经典歌曲做线索,一路走下去,每当旋律响起,牵动所有人的心都跟着颤动。回望那个时代,展望一个伟大的歌唱家,重温一场华丽的旧梦。

影片看到最后,我已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被这个坚强的女人感动,还是被导演杰出的表现方法感动,又或是被那一场如梦如风的往事牵绊。故事越残忍,电影越优美。

日本人的表现方法总是让人望而却步,表现方式堪称变态;法国导演则用浓烈戏剧化的表达方式给我们展现了更残酷的故事画面:当得知深爱的情人Marcel死于坠机后,悲痛欲绝的Piaf穿梭于公寓每个房间,眼神茫然,她的背更弯了,脚步凌乱,嚎啕大哭,然后继续走向更深的走廊,走到尽头,竟然是灯火辉煌的舞台,Piaf张开双臂,深情歌唱。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当我们失去一生的挚爱,所有成功,所有喧闹,所有鲜花,所有掌声,所有祝福,所有希望,在我们看来一文不值,没有那个你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人,拥有再多也如长夜一叹,开场后重新来过。所以Piaf任性妄为肆无忌惮,她会说“不然成为Edith Piaf有什么用!”;她会喝酒到烂醉;会涂嗜血一般的口红;会在台上歌唱到昏倒;会开玩笑说自己的演唱会绝不是巡回自杀演唱会……这样的歌唱家,如果她如天边的明星陨落,我们又怎么能奢望再有其他!
圣特丽萨,上主耶稣,请不要抛弃我,请赐予我力量,我还要继续活下去,让我回魂再生。

是不是注定了所有有天赋的人一定要比常人提前衰老,或者必须受到病痛的折磨,这个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歌唱家年纪轻轻就得上肝癌,繁忙的工作和失败的感情经历让她对病魔应接不暇,刚刚四十多岁已显出老态龙钟的模样,即使这样,Piaf,小云雀歌声仍然铿锵有力。

不,没有遗憾;不,我将无怨无悔。既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往事一切随风。不,没有遗憾;不,我将无怨无悔。爱主宰每一天,一扫而光,抛之脑后,让往事见鬼去吧。所有的回忆不再拥有,我不再期盼,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通通扔进火堆。往日情爱,连同压抑在心底的痛,一扫而光,永远一扫而光,就像从默默无名重新来过。不,没有遗憾;不,我将无怨无悔。既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往事一切如风;不,没有遗憾;不,我将无怨无悔。因为我的生命,因为我的喜悦,今天因为你再次点燃。

Piaf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睁大双眼,纵声放歌,那声音气贯长虹,如飞流瀑布,如白浪翻腾,雄浑有力!这是,一个歌唱家为歌唱生涯做最后的奉献;这是一个时代终结的丰碑;这是一次对生命最崇高的礼赞;这是一场听觉最豪华的盛宴。

爱,主宰着每一天,就像从默默无名重新来过,请赐予我力量,让我回魂再生!

 短评

非常棒,女主角非常到位,哭了。对于所有女人的建议是,爱。

3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SIFF@天山电影院 我不懂,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两张电影票还在抽屉里,为什么那么多唱片爱中她的眉,又为什么PADAM PADAM曾让我心碎。只有爱着这女人,看这片子更失去大脑。ANYWAY 化妆,表演,剪辑,摄影,都有特色,音乐更不必说,为什么不给五星,是最后一段煽得太厉害 了。。这是我怀恨么?

4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sans amour, on n`est rien.——Edith Piaf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

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她老去时的那张脸像天真的小狗的一样。。这样的传记片,牛逼的主角一撑,肯定就差不了,更何况有几个镜头真的增色太多!无声还有幻觉两段绝赞,剪辑我也爱!还有那么多的场景,都是我喜欢的。

10分钟前
  • shu
  • 力荐

今晚法国文化中心放映了这部电影,玛丽昂·歌迪亚的演绎真是炉火纯青,几次都忍不住落泪。她在电影中的这个扮相,让我想起了杜拉斯。

15分钟前
  • 邓安庆
  • 力荐

说不出来的好,女主最后的采访超级感动

18分钟前
  • 卡卡卡卡卡卡卡
  • 力荐

一直都不太喜欢这种混剪……传记片有时候就完全是看演技嘛

21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白痴天才歌女。1小时46分末至1小时51钟初一个首尾超现实幻觉始终的四分多钟长镜头,展现Edith Piaf得知恋人坠机前后的情绪变化,堪称经典。

2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全片回荡着艾迪·皮雅芙歌唱生涯中最经典的一首首歌曲,故事则以非线性方式推进,零碎展现出皮雅芙这个生性桀骜好强的女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她娇艳性感的嘴唇,湛蓝色的眼睛,每一个兴奋与心碎的瞬间,都在随性摇摆的镜头,生动呈现开来。

25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借用评论一句话,玫瑰开在废墟上

29分钟前
  • nothing
  • 推荐

女主角演绎角色的方式相当的有趣...不过配角有点多...看的有点混乱...

31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4分多钟的超强控制调度长镜头,美妙的歌声,传奇的人生,和了不起的女演员。

34分钟前
  • 飞天PP猪
  • 力荐

如果哪一天我不再喜欢音乐,那说明我已经死了。

36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令人颤抖的演技,令人迷糊的剪辑,优缺点都是如此明显。

3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演的没话说,就是拍的太乱

39分钟前
  • 三七
  • 推荐

不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最需要的都是爱。比较琐碎的传记片,配角比较多,但其实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她身上就好。中间一个长镜头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真是让人心痛。那么多好听的歌原来都是“小麻雀”的原唱啊,包括盗梦的洗脑神曲...玛丽昂歌迪亚,完美的演出,女神!

4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那个完美的长镜头真的令人心碎

4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玛丽昂演得真好,难怪要得影后。电影很足味,情节紧凑。

49分钟前
  • 结球
  • 力荐

重看。她的声音即是生命本身,拒绝悔恨,拒绝沉默,拒绝死亡。aimer! aimer! aimer!

51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苦难再多也是人生啊,活得有滋有味吧

54分钟前
  • 最美的时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