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影响过
昨天晚上看的,原以为慢慢看会睡着,却越看越感动,直到凌晨还是这样。这部片子相信导演主要不是拍给80和90后看的,但是80后的我同样可以理解那个年代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
被阿甘感动多少都有点附会,因为你没有经历老美的那段历史,没办法真正理解当时他们的心理,而这部片子只要你还不是太嫩,你在农村成长,应该都能找到共鸣。
虽然不了解被批斗、下牛棚、高声朗读毛的诗词的那个阶段,但是我看得懂大型的三脚架自行车、手写的信件、象征教师的白色衬衫、黑色的手提包、上不起学的孩子、落后又禁锢的思想、老师到家里做思想工作和每每无奈的表情、没钱又想买的校服,还有那首永远记在心底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向来很怕看这种浓缩了某人一生的电影,因为哪怕是最没有情节和内容,也会被时间的流逝感动。当年迈的陈玉携着妻子从医院走廊颤巍巍走出时,我的情感输给了岁月。
片尾最后那张空白的照片,仿佛在问,你用一生改变了什么,你用一生留下了什么?
2 ) 悠扬的手风琴
其实一开始看觉得挺无聊一个片,于是一边和朋友在QQ上聊天一边看两眼,可是,最后看到老年的梁家辉和秦海路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梁为这个陪伴了他一生,等待了一生的女人拉起手风琴的时候,不禁落泪了,镜头慢慢拉远,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平凡的一生,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平凡的一生,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打动了我
在我们还活着,还年轻的时间里,学会爱,爱生活,爱身边的人
不要在生活的最后一个画面里留下一片空白
3 ) 精彩的表演,平淡的剧情
排除梁家辉的表演,整部影片可以令人欣赏的地方并不多见,编剧和导演都还欠火候,说是一部编年体电影,但更像一部伪纪录片,记录一个教师为中国教育工作奉献一生的一个故事。还好有梁家辉的精彩表演,弥补了剧情上推进松散的毛病。秦海璐的表演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有些对不起她的影后身份,当然,这还是跟编剧和导演有关,一个再好的演员,如果角色的戏份只有那么无足轻重的一点点,是很难有发挥空间的。这也是影片后半部秦海璐好像只成为一个妻子的符号在片中出现而没有任何的思想行为上的表达(只有卖猪帮学校买演出服一段除外)。也许,导演是太想把聚光灯集中在教师身上,结果是反而把他剥离出了自己的生活。这也体现在教师的儿子也是一个非常空洞的人物形象上。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是一部八十年代拍就的电影。
4 ) 细节很感人
不错的片子。时间跨度很大,个人认为是进来少有的国产的而且还让我没有快进的片子,呵呵。
情节其实很简单,不紧不慢的,讲述一个好老师的一辈子。
某些细节还是蛮感人的,不知道讲述文革的片子现在是否可以公映,
这个应该可以,描述还不算很夸张的那种。
推荐各位有时间,而且喜欢温情片子的看。
5 ) 那个年代
对当时那个时代还是那么的有感觉…可这是什么感觉呢…为什么那样的话语。。那样简陋的布局。。那样的着装。。都让人有说不出的感觉。。是亲切么???是怀念么??可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被当时的什么所感动和吸引呢。。。每每看到这种的书活电影。。总是不愿舍弃。。一定要看完。。。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呢。。那个时代一定有东西在吸引着我。。
而这种东西应该是心底深处的东西。。。因为它总是让我无法释怀。。却又无法形容。。。是纯朴??单纯??可爱??羞涩??但那时的人 事。为什么那么的亲切。。总觉得他们都是完美的善良。。实际显然不是。。为什么又要有这种错觉。。那个时候。。无聊简单的生活。。舆论的压力大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可是他们快乐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开心。。无聊。。但空虚么??我想不会吧。。呵。。原来竟还是有点向往。。这是灯红酒绿的反感。。还是心里需要那一丝的宁静。。在这昼夜不分的时代。。灯光代替的日光的时代。。究竟是怎么了。。
为什么好感动。。那个年代的感觉。。果然已经丧失殆尽了。。而我又不是什么圣人。。不能超脱于世。。被彩色闪花了双眼。。看到黑白与单纯。。心底的震动??本性的流露。。我解释不清。。只是好感动。。我喜欢这感觉。。但有伴随而来的就是恐惧、、
因为它再也找不回来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某一个遗忘的角落里。。或许在一个孤独的雨天。。路过的时候。。那小小的一瞥。。只是呆在那里。。泪流满面吧。。当时的表情。。幸福??怀念??向往??无奈??是多年未见的朋友。。。还是丢失 多年的玩具。。。遥远而亲切。。
我想归类到伤感里。。但心底 告诉我它不是。。绝对不是。。是最纯的感动、、碎石路,斜夕阳,破砖墙,小矮树,无人的胡同,拉长的身影。。。又或是小水,小山,小雨,小树林。。。置身其中的感动。。只能自己体会。。却有几分相似。。让人心里有说不完的话。。嘴上却不出一声。。安静中的享受
6 ) 只怪時間過得太快
結尾相當巧妙。
最後連陳玉自己也逃脫不了歲月的無情,在兩位愛人相繼消失了之後自己也難免消失在衆人的視線之中。
該片讓我找回了久違的感動。
只怪時間過得太快,生命太短,我們不能沒有成就。不能讓自己愛的人因爲自己的無能而窘迫抑或是不堪。
只想把四星全部献给梁家辉,真正会演戏的演员是他这样的
也许无法理解,但就是有些人一生甘于奉献,不计得失。
一般
最後一個鏡頭
唯一一位在大陆演啥像啥的港台演员,梁家辉!
1198---不痛不痒---2013.08.31
梁家辉是一个戏精,演什么都行!给五星,至少有一星是因为有了他的主演,电影才更加丰满.不剧透了,呵呵,人生哪,几十年,每个人都自己的活法,都精彩.
好像看过。
一直认为梁家辉才是香港演技最好的演员,秒杀梁朝伟10条长安街。
很难过 很疑惑
难以想象家辉能把这种角色诠释的完美难得一见的梁家辉经典 一个普通教师一生的演绎
20080416
自家出品,全力支持
7分
真矫情,男主年轻时就是傻缺。
原型是宜昌当阳教师郑琦。设定变成海外归国,他相对于农村比较前卫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合理,包括坚持到今天的美育。有几个地方转换略生硬,但我看不出它比被捧那么高的《桃姐》差多少。妻子病重开始,完全进入文艺片状态,最后一个空镜头,赞爆。外景地长阳清江画廊,你值得一去。
梁家辉的演技太赞了,在一部典型的传统风格的国产片里,竟然丝毫不显得突兀~~
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梁家辉扮演下放农村命运坎坷的乡村教师。这还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像遥远的九十年代出品,事实上,是五年前的电影。看这部电影时,我有一种伤感:传统中国电影,不依托于戏剧矛盾,不好莱坞,而是展现朴素的人情美,娓娓道来,已经非常过时,甚至几乎丧失了。
还是佩服梁家辉啊,不愧是影帝级别的,在这样一部片子里都能把握的很好...牛,真牛
合拍片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就是细节的问题,细节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导演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