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当中,周润发似乎没有年轻过,许文强白衣飘飘的年代早已远去,而在《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辣手神探》、《秋天的故事》、《阿郎的故事》等影片里,他总是以一副不甚得意的中年人形象出现,脸上常常还有胡渣。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听说周润发早年被评为票房毒药,后来得到吴宇森的提点,才因为《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大放异彩,从此扬名立万。
闲来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在豆瓣上搜电影,常常是按照评分高低来搜,因为我们都知道,时间宝贵,遇见烂片该绕道而行。在港片里面排得很靠前的,有一部片子叫《阿郎的故事》,我一直没有看,因为剧情简介里面发哥还是扮演一个落魄的中年汉子,带着一个小孩……我还年轻,依旧有些好高骛远,而这一类的电影,写实的多,浪漫情怀少,往往描写的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并不爱看。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得不承认那些评分高的电影的确有过人之处。在《阿郎的故事》标签下,有些人的影评里面说自己看得眼泪哗哗流,他们未必是在装柔弱,因为即使是观影无数的我,在这个下午也不免眼眶湿润了好几回。
电影里面的阿郎是个浪子,年轻时喜欢飙车,而且有着许多的女人,富家女波波背负着家庭的压力,义无反顾的怀上了他的孩子,却被他抛弃。许多年后波波从美国回来,发现在阿郎身边的男孩波仔,正是她当年怀的孩子。波波和阿郎已经不可能在一起,波波想把波仔带去美国,阿郎忍痛答应了,为了证明改变自己的决心,他再次踏上了赛车场,却没能走下来。
这部电影里面让人感动的既有亲情又有爱情,而这些感情却因为生活的种种变故受到了深深地创伤。波仔与爸爸感情很好,二人却一贫如洗,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当年的赛车手阿郎,在工地上当建筑工人来养活自己和儿子。波波曾经疯狂炽热地爱着阿郎,却无情的遭到伤害,可她永远也无法真正的恨阿郎,多年以后,见到自己和阿郎的爱情结晶波仔,往事又像诗一样重现,尽管她努力地想要抛开过去的回忆,却忍不住又来到赛车场观看阿郎复出的比赛。
我并不认为波波和阿郎能够复合,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即使在当年,也很难说阿郎多么真心的爱过波波,她仅仅是他许多女人当中的一个。而经历了生活的洗礼,波波肯定也明白,她和阿郎之间有太多的矛盾不可调和。杜拉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爱情,所有爱情都是爱渐渐消失的旅程。”他们的爱情已经消亡殆尽,只不过阿郎已经潦倒不堪,一无所有,才会误以为波波是他心中真正的爱。波波是冷静的,所以她才会一直对阿郎避而不见,并且希望他不要毁她第二次。在这场漫长的纠葛当中,唯一无辜的,就是他们的孩子波仔,不但从小就失去了母爱,还要面临父亲或者母亲的抉择,并且最终还是失去了踏上赛车场的父亲阿郎。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女人爱坏男人。浪子阿郎当年能够博得富家女波波的欢心,正是因为他身上放荡不羁的气质,而事隔十年,他又想用波仔这张新船票登上波波这条客船,无疑是不现实的。被生活欺骗过一次的人,往往会更加谨慎。我们不难看出阿郎的悔恨之情:为何我们没有在一起,如果能够重来,我一定会守在你的身边。为了配合观众们的叹惋之情,导演也很识趣地加上了罗大佑无限沧桑的《你的样子》:“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如此忧伤的调调,外加一路走低的剧情,很难不让人心碎,尤其是在最后阿郎满头是血率先冲过终点线的时候,更是令人潸然泪下。
当这首歌的声音响起的时候,你想起了什么,是什么让你红了眼眶?是过去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还是那个曾经让你魂牵梦萦如今却依偎在别人怀里的可爱姑娘?我想,让人感动的作品,无论是书籍、电影或音乐,都不是它们本身让你感动,而是它们调动起了那些在你生命中曾经璀璨开放过的喜悦和心酸,在这一瞬间你百感交集,仿佛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过去的一切如同新的一样展现在你面前,在佛家术语里,这叫做“顿悟”。
黄坤玄在《阿郎的故事》里的表演是童星的范本。很多童星只是自持靓和可爱,完全谈不上什么表演。加之成年人写的剧本,行为举止皆是成年角度,让小孩装大人,不是智商欠奉就是非常油条。这部戏里若没有黄坤玄的波仔,周润发的父亲形象也得打一半折扣。波仔正是有点懂,又有点贪玩,又嫌老土又对母亲有向往,还不明白父母的感情多么复杂,写得好也演得好。
吴孟达饰演的角色很重要,波波刚开始以为波仔是他的儿子,吴孟达的表情埋了个伏笔,让后面办公室一场的尴尬水到渠成。而波波的未婚夫的角色就很工具化。
每场戏几乎都有情绪的起伏和反复。波波对阿郎的冷淡,怨恨,但两人一说起儿子又有联结的亲密,阿郎说告诉儿子妈妈已经死了,张艾嘉垂下捻动吸管的手胜过所有语言,对这个男人又气又失望又没办法又可怜他处境。
阿郎是一个曾经挥霍青春的小混混,人到中年陷入一无所有得过且过的窘境,教导儿子上强词夺理,儿子长大之后难保不会看他不起。但若不是周润发怕是演不出这么丰富的层次——骂着脏话,要借钱给烂赌的同事,自己又自由散漫,打儿子又要说对不起,但不懂如何好好道歉,在无力受挫之后靠暴力宣泄。现在莫说找不到周润发这样的演员,剧本都写不出这么层次分明自圆其说的角色,经常是一个扁平的角色靠消耗演员昔日的形象来强行完成角色。
父子情有时更夺人热泪,我们的社会默认男性不具备照顾子女的能力,以及这不是他“分内”的事,所以“特别不容易”。类似题材还有《带子洪郎》,父爱的诠释都是搏命赚钱,也代表无产者突围的一种生勇。而《爱的世界》里的父子是从中产堕入困顿,父亲被不断践踏,最终走向毁灭,更像是恐怖片。
小混混和富家女的故事也是老港片的套路了,婚姻是女性阶级跃升的手段,小混混终究走向毁灭。阿郎的故事可算是天若有情的后续。主流价值观总是希望男女主能破镜重圆,而现实世界却往往过去之心不可得,因此人到中年的阿郎还是要再毁灭一次。多少是受困于中国人太热衷于团圆的形式,希望将来有真正“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亲密关系。
时代大不同。现在多半不会信服一个飙车坐牢的小混混能和职业的赛车手同台竞技。《飞驰人生》都得是有污点的前赛车手逆袭,不会是裸露的古典人性对抗高科技车队。韩寒曾写过一篇文章说不要拿自己的业余爱好试图去挑战以此为生的职业人士(虽然他拍电影的这份爱好一上来已经超出不少职人,可见此行业混乱),而在本片所描绘的那个年代,是不少业余爱好者靠勇在往专业化转型的黄金时代,电影电视行业也是如此——规则尚未明确,大批新人涌入,边做边学,时代处在上升阶段,阶层的流动也是可能——地盘工人攒攒钱也有是机会买楼的。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两部根据hk网文改编的短片,一是《公屋·居屋·私楼》,一是其后续《世伯后传》,后传里世伯自陈是给《阿郎的故事》周润发做翻车替身从此落下残疾的那代人,恰恰可以看做是阿郎如果活下去,晚年的境况——沉默的男人。
这部电影,最后一幕,当发哥饰演的阿郎,骑着赛车最终冲向终点,却终究因伤势太重,事故爆炸的时候,在场所有人所表现的那种情感张力,那种悲伤,至今仍旧记忆犹新。或许杯具总让人难以忘怀。浪子回头金不换,但有时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恋曲1990》、《你的样子》……
话说徐娇真的是星爷按着黄坤玄的样子选出来的?
当《你的样子》渐渐响起,眼泪就止不住了~~
张艾嘉坐在周润发的小摩托后面,《恋曲1990》响起来的时候,太让人泪飚了。
周润发塑造的这个浪子让人看了就无法忘记,年轻时的放纵疯狂、出祸后的沉默和悔改都被表演的淋漓尽致。
孤独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
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结尾,我会给这部电影打几分。但是它有,我也确实被感动了泪流满面,那就五星奉上。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ps,认识"你的样子"就是因为小学时候看过无数次阿郎的片尾曲,那个烈火中的眼神印象太深了。
结尾比较突兀,人物都很理想化。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嘛。还是值得一看的,不过一直觉得那个时候讲的故事都好简单
当年感动得不行.
不记得是多少年前,我看这个电影,大结局的时候,我哭得不成人形
最后5分钟的感动
很俗套的故事,但是不讨厌
当放荡不羁的飚车浪子变成了久经生活沧桑的父亲,周润发对底层小人物的深谙,使《阿郎的故事》既有着年少的青春爱情,也有着支离破碎后的亲情羁绊, 那令人意外的悲情渲染,诚然稍显突兀,但一曲浪子悲歌,确也道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
张艾嘉巅峰时期的好作品。内容俗套但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
黄坤玄的戏自然的很,恰到好处的好。剧作上写父子情,写浪子回头金不换都非常好,发哥的演绎真棒。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能拿来交换的只能是性命。
杜琪峰34岁拍了这个电影,那一年,是1989。今晚,竟然,我是第一次看。不哭,几乎不可能。罗大佑的歌,是最催泪的子弹,最治愈的药。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真是窝心温柔又浪漫逍遥,不怪那时的少年人,都看着港片学做男人。看这种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也是个好人。你以为这很容易,这种好转眼就没。
爱上浪子就像爱上大海,汹涌澎湃一望无际痛快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