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电影都由同一个女演员主演,这个长的象松隆子幼齿版的演员叫成海璃子,结果两部作品都是云淡风轻,象散文一般节奏缓慢,几次都有看不下去的冲动还好坚持结束了。《神童》里的松山健一不象《SEXY VOICE AND ROBO》那般无厘头,不过开头躺在船里然后懵懵地被叫起来一脸迷茫的样子还是很象《SEXY VOICE AND ROBO》里呆头呆脑的样子的。当成海璃子被挑衅和某个很跳的样子的人斗琴时,突然想到莫非就是《不能说的秘密》翻版?结果意料中的斗琴并没有开始。在看着结尾两个人坐在钢琴的墓地里弹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周董和桂伦美并肩弹琴的桥段而是想到如果里面全部换成电吉他的话那将是什么样子,于是菠萝和阿孝走了进去,然后坐下并肩弹起吉他…
看《神童》是在《蜂蜜与四叶草》之后,为了成海璃子。据说HC原作之所以招成海璃子出演花本叶久美是源于她在《神童》中的演绎。看了电影之后,终于明白了原作的苦心。在《神童》里,成海所饰演的歌的确非常出彩,感觉上非常适合地把角色的性格拿捏得恰到好处,非常喜欢。如果很久以后的某一天里突然看到成海璃子这个名字,我一定会想起那个叫歌德女孩。
如果说“看”的导火线是成海璃子,那么说出“很喜欢”这三个字的动力来源便是影片在以淡淡的口吻叙述股市的整个过程,一如平静的湖面被一片片樱花打破的样子,漾起了细小的波纹,然后回旋,平静,等待下一片樱花的造访。
说了很多很多关于叫歌的女孩的故事。有钢琴天赋的,被层层保护的,被当异类的,孤独寂寞的,叛逆的,这是我下意识一口气所能给歌加的定语。
处于叛逆期的女孩,有着与一般女孩无异的大人看起来不可理喻的反叛精神,讨厌被保护,对自己被孤立反感,但与此同时她也热爱着音乐,在听到弹得很差的钢琴曲后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演奏属于自己的音乐,在陌生的地方看见漂亮的钢琴便忍不住要去听听它所发出的独特声音,烦恼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坐在钢琴前尽情地舞动手指让旋律倾泻而出。至于她在教室里用录音机放曲代替自己的弹奏以及拒绝去上课只是对自己被过分保护和被孤立的抗议而已。
一个平凡又特别的女孩子。
她并没有抗拒音乐,她所抗拒的只是神童这个名称所带来的附属品而已。
在认识和音以前,她唯一的朋友,似乎只有那个名叫小刚的怪兽娃娃而已,我们甚至可以窥见那个被人孤立的女孩是如何抱着娃娃逐渐习惯孤独和离群的。
然后一次在街上与和音音乐的偶遇,使她苍白的生活逐渐染上了淡淡的色彩。
然后一切顺理成章地发展。她帮助和音顺利进入了音乐学院,自己也获得了大事的发掘得到了展示自己实力的大舞台。
在这过程中,她发掘了耳朵的失常,听了爸爸朋友口中爸爸的死,爸爸的钢琴被丢进了钢琴坟墓,以及自己不顾一切地去寻找钢琴。
她说,我就是音乐。
总觉得她的命运与钢琴的命运有着某种牵绊。再次被丢进钢琴坟墓的钢琴,一如一度害怕要失去听力的她,如此无助,害怕着自己被丢失和丢失,而寻回了钢琴,是否也意味着她寻回了音乐?
不管怎样,影片的结尾她还能听得见琴声,这就够了,没有让我看到悲伤的结尾,让我能偏执地抱着“她寻回了音乐,她将一直会是音乐”的希望。
祝福她。
http://hi.baidu.com/banpanpan/blog/item/d2e40f1107c77615b9127bf3.html刚才看了下豆瓣里的故事简介..总感觉是如此的俗套....总感觉电影和简介介绍的有些不同...
一上来就没有介绍小歌和菊名是怎么认识的..我感觉他们在剧情安排上应该早就认识令人...简介里介绍的小歌由于压力父亲的离开,逃学,逃避..好像我也没有感受到,总觉得这个孩子很坚强...
耳朵暂时失聪??好像我看了并没有感觉到他因为耳朵不好而如何如何啊..里面每段刻画都是轻描淡写的几笔带过..但是我只感受到小歌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
小歌肯定很喜欢菊名..片子没有介绍他们的感情..但是看得出他们彼此吸引着吧..也是淡淡的..
这部片子淡淡的感觉..没有着重刻画男女主角的感情..从一上来就体现了小歌是个天才钢琴手..从他在一点一点的小细节上..都体现了他无比喜爱音乐..喜爱钢琴..
..淡淡的就很好看..哈哈..^^
今天下午的天气骤然转阴,下起阵雨,真好。坐在图书馆靠窗户的位置,任凭凉风吹拂在脸上,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在炎热夏天的夜晚,自己坐在庭院的树下乘凉,那种空气里渗透的微凉,连同自己的心境也化作那微凉的风一般了。现在我戴着耳机,听着《神童》原声碟,终于写完了它。
我的骄傲和寂寞,无可救药
每个少女心中都一个小歌。或者也不是,是某些少女心中有。
她叛逆,敏感,骄傲,落寞,又充满情调,又富有创造力,又那么孤独,需要一个可以半夜叫醒的人,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跑去他家吃泡面,开心的时候和他在街上瞎逛。
当然那个人是和男。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能包容这样的她吧,纵容她的恣意妄为。
当然,小歌和一般的任性是有很大区别的。她会把爸爸的钢琴借给他弹,在他保护另一个女生而那么重力地打过她后,还跑去给他考试加油打气。
小歌,就是这样一个任性又善良的孩子。
很喜欢她笑起来的样子,笑容甜美,却不爱笑。13岁的孩子,却早已经学会了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躺在昏暗的起居室里,盯着房子里的静物,爸爸的遗像。冷漠地看着所有与她无干的东西,更不容许任何人触碰自己的底线。
夏天里,她蹲在河边,开始失去听力。一个人跋涉了很长很长的路,只为了前行到爸爸的钢琴面前。她是要躺在那钢琴的坟墓中,寻找爸爸离开的答案么?
就像个陶瓷做的洋娃娃,可爱冰冷,却易碎。那些被难以被常人明了的行为,那些陈旧的往事,无人诉说,只有自己将它放在心底。
拥有超群钢琴天赋的小歌,让我想到了《她比烟花寂寞》里的Hilary,那个天生会拉大提琴的女子,由于旁人的不理解,她死于极度的孤独和抑郁。小歌开始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弹琴。就像Hilary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定要拉大提琴,仅仅是因为自己拉的好,大家就都希望这么做么?至于小歌的爸爸也是个神秘气息的艺术男子,他最终选择在死亡里成就自己。
曾经在一列行驶的火车上,一个从事摄影和记者行业的男人对我说:“艺术,就是将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推入痛苦中。只有站在这个高度上,你才能创造出感动人的艺术。”其实我觉得,这里所谓的“推入痛苦中”,不是没苦找苦,而是由于艺术家通常都像孩子一般,对这个世界保有内心的天真想法和完美希望,当他们在社会中时,便容易失望和受打击。然而在这样的痛苦中,他们却能更加完美地呈现自己的情感。然而,越是完美的作品,它的创作者,也越是落寞。因为艺术家,往往是牺牲自己,来升华的创作。
还好,小歌还是能够微笑的。
记得和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练琴时,小歌在他楼下,可能是想进去,但是又没进去。于是碰见了和男的母亲,她担心儿子出事,便想让小歌进去看看。而小歌那时候却露出了一抹微笑,然后转身离开了。她是在想,和男,你现在好好练琴,一定能考上大学的。所以她满足地转身离开了。这是个很满足的笑,因为和男。
还有她才华横溢的时刻,她坐在钢琴前面,从容优雅地弹奏时。那眼神仿佛不曾经历任何伤痛,只沉醉在此刻音乐的曼妙中。
还好,还好。在钢琴之坟中,他替她按下了那旋律之音的第一个琴键。温暖的阳光洒落,生命旋律不再是独奏。
在你最孤独的时刻,是谁拯救了你?
有人说,为了把最好的留在那一刻, 小歌和她父亲都会选择牺牲。不知道未来的他们会如何,但至少我享受现在。
成海璃子,松山研一,古典钢琴,淡然地叙述,宛若一味清茶。这一切成就了这部电影。
成海所在班级的学生汇集了N个年龄段
20090428 portable
和音和歌。门德尔松《春之歌》
我实在没认出松山研一。故事夸张,不喜欢。
喜欢音乐电影,歌和和音更像是彼此的知音,那段和音上大学后和其他女孩在一起的桥段好揪心。好讨厌和音的女友,口亨!小歌的情绪是乖僻的天才,她的嫉妒和心动都非常自然。结尾处,和音在钢琴的墓地找到了歌,虽然整个故事都是淡淡的情愫,没有说爱情,但是能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多么不容易~
黑白琴键,阳光下的手指,樱花开得好美~
爱着钢琴潮浪般的呼吸。
门德尔松春之歌
无奈雷点太多
不太喜欢,片名“神童”并没太“神”,反而女主早熟和乖张的性格更为突出。整个故事过于寡淡和恬静,音乐方面并没多少加分,家庭成长和梦想负担两方面倒是着墨不少,但影片里男女主似兄妹似情侣的暧昧情愫更印象深刻。
~~
成海璃子,我的菜。
話説這個結局 是怎樣
喜欢上成海璃子……感觉像另一个菅野美惠。音乐很好听撒。倒是两个人最后没有发展成一对儿有点出人意料也有点遗憾。
大爱的片子
这肯定是双条目了吧我怎么可能会没标!这片子字幕做得太差,一度没能坚持把它看完,其实认真看过了还是可以的,看在松山是男主的份上也打不了低分……
虎头蛇尾……
神童是个文艺片
觉得女孩儿的爸爸一定是个很棒很棒的男人
我是冲着松山去的。完全忽略女主。但是整个剧情太拖沓,还是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