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喜欢站在20楼的窗边俯瞰路面的车水马龙。那样风光无限的华丽外表之下掩埋的依然是为生计奔波的疲惫怠颜。红灯停,绿灯行,行人眼中充斥的永远只有规则和默然。
现代人总是妄图寻找着自己所谓的生活,如复一日,年复一年,激情和新鲜却在棱角分明的碰撞中支离破碎,剩下苟延残喘的失望和无可奈何。
于是,他们麻木了,从激情中退却,从新鲜中抽离;于是他们学会了安于现状,学会了怨天尤人,学会了得过且过,然后朝九晚五的垂垂暮老,直至鬓白苍苍。
人生如是,十之八九。
当人们眼中看不到奋发的隐忍,再看不到踌躇满志的昂扬,于是一切色彩变得单调,弥漫着倦怠和腐朽,黯然而嘶哑。
那生活又该如此?
《高兴》
我不敢恭维它算一部大片,因为它不具备大片的资本,画面、剪辑、音乐都不是一流的水准,甚至有“山寨”之嫌,但是我还是固执的把它定为一部好片,在我看来,能让人感动的影片都是好片。就是这样一部低调的影片,让我看到了一种另类的感动。
放下剧情和穿插于整个影片的歌舞不提,整个剧节成功品的营造了一个搞笑的氛围,经典的人物造型,出彩的台词对白,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恰如片名的“高兴”。
然,在笑料之外,似乎又有着一种法人深省的悲哀。
刘高兴是故事的主人公,陕西小镇的一个农民,却一心要成为在西安城立足的市民,他捡破烂却发下宏愿要成为西安城的破烂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遥远的梦想,让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那样高兴着,人如其名,却让所有人费解。
其实刘高兴和阿Q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都极具自我安慰的精神疗法,然而所不同的是刘高兴的精神疗法是积极向上的追求和目标,他有大志,有目标,有理想,哪怕他只是常人眼中最底层的角色。他要成为破烂王,他要开自己制造的飞机翱翔于西安城上空,他要带给五富城市的生活,他要让心爱的女人去读书,还有很多很多……
高兴每天都为着这些目标高兴的努力着,奋斗着,而这正是当代人处于安朽生活中所匮乏的。
但这也正是悲哀所在。
故事到最后高兴终于成功的制造了自己的飞机,成功的翱翔于西安城,可是生活呢?故事没有写。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
高兴还是要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收破烂,或许命运有转机,也或许这就是一辈子。
有理想有大志有目标有追求,固然可贵,可是生活就是生活。
我佩服高兴的精神,却无法欣然他的生活。
这就是现实。
孟夷纯。
或许是田原的演绎太为出彩,亦或许是这个角色太为深刻,竟让我渐渐分不出吸引我的究竟是田原还是孟夷纯。
这个在城市中讨生存的按摩女,有着那样性感的外表却极为单纯的内心,终日混迹于风花雪月的场所,只是为了快一点赚钱好再去读书。
我并不太相信这类人的存在,但是田原的演绎却又让我感觉到这类人是真实存在的,那样的生活化。
她愿意和一个捡破烂的谈恋爱。
她说走过白色的墙,心里很舒服。
她说她想快一点攒够钱好再去读书。
她说她就是一个小姐。
……
“高兴”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刘高兴,而正是这个按摩小姐孟夷纯,或者说是田原。
当她第一次出现在暖春的阁楼上,她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按摩小姐,一颦一笑撩人心魂。
当她接过高兴递过来的苹果,低头浅笑时,性感的外表下俨然是一个可爱的小女人。
当她想要报答高兴时,她是一个挣扎的可怜人,平静的一句“可我是个按摩小姐,我只能用手艺来报答你”之下是汹涌的泪水。
当她爬上高兴捡破烂的三轮车,眨着眼睛说带我一起去的时候,她是一个在恋爱中享受幸福的女人。
我不敢说孟夷纯真的“出淤泥而不染”,毕竟那样的风月场所谁也说不清楚。但田原却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我这种“纯净”的感觉。
“高兴”始终是让人高兴得片子,而我得主题似乎也偏了。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个破烂王和按摩女之间得爱情故事,一个社会下三流最底层人物得真实写照,一个为了理想在现实打拼得简单情节,却让我感动或者说心动了一回。
当我再次俯瞰霓虹灯下的山城,一样的车水马龙,一样的繁华似锦,但这个城市又有多少人如高兴般执着的生活。
我不知道,也不想去猜测结果,毕竟有些东西只能是艺术的升华,生活终究也只是生活。
不得不感叹贾平凹老先生得创作才华,让我看到了如此一个平民化的生活写照;当然,还有田原的孟夷纯,让我“心动”了一次。
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如高兴一样,可又有多少人如“高兴”般活着?
(个人言论,不代表任何立场)
喜欢苗圃,一口地道的陕西话,尤其那句“呀那人家高兴你还不叫人叫唤了真是的”透出的骚情劲儿,不止让那几个老爷们儿,更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她“生活的和谐”。于是,生活在大城市社会底层的这个小群体也借着这股骚情整个儿和谐起来,这就为构建和谐社会既添了砖又加了瓦——原始的和谐历来是上层建筑牢不可破的元动力。当然,面对生存压力,失去做人尊严的他们也许根本不知道啥叫和谐社会,甚至他们也不会去思考什么人生的意义,但他们至少还有高兴的权利,一项永远不可能被剥夺的权利。他们的高兴是最原始的——因其原始,也是最有力量的。道理很简单:高兴你就叫,有了快感你就喊。杏胡之所以始终没跟那个憋屈丈夫离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我的生活太和谐了”,除此之外,她没有更多的欲望,知足者常乐,所以她高兴。这并非淫荡,顶多有点“骚情”,可她简单,善良而且美丽。这么一个可爱的女人,你能不让她在高兴的时候叫唤两声?并且,由这种简单的骚情自然引发的原始的叫唤,我认为——美得很;至少相对于城市夜生活中放荡的现代男女因焦虑、空虚而起的歇斯底里,这叫唤简直如同天籁。
不妨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发自内心地笑了,那种真正的、笑到流出眼泪的笑?有多久没有因为实现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哪怕是生病的时候吃到一包榨菜、领到薪水后买了一件新衣裳——而心满意足了?很久了,的确很久了不是吗?我们始终感到不满足,我们甚至想方设法使自己处于不满足的状态,直到我们对自己的不满足也感到不满足。现代人因精神困境导致的自杀早已蔓延开来。当然,这并非本文所论及的范畴,我们还是回到最初的话题:有关高兴的原始形态。
高兴,其最原始的形态是对当下之存在的热爱,对现在,而不是对未来充满行动的激情。像西西弗斯一样,把不断推巨石上山看作自己一生唯一的事业,并且这一事业,也的确使他获得了原始的快乐。不需要有远大理想(刘高兴的理想就很不靠谱,无论是造飞机还是破烂王与妓女的爱情。不过,再不靠谱的理想,只要能作为活下去的支撑——无论宗教还是共产主义——,都还是值得坚守的:这是人生的一种活法;五福似乎只活在当下,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挣的钱往老婆面前一摔,说:给,妈个比,钱!”“多威风!”——对男人来说,确实很过瘾——这又是一种活法),简简单单活着(比如杏胡,傍晚跟老公吵得不可开交,晚上一高兴就喊),我认为这比什么都幸福。
幸福是什么?如果说刘高兴是有着远大理想的,五福也多少寄希望于未来,那么杏胡无疑就是真正的西西弗斯:一个荒谬的英雄。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在这微妙的时刻,人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加缪语)我们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们同样认为,杏胡也是幸福的。
十八九岁的时候,我随本家叔叔在山东招远的一个金矿打工。吃的是馒头就大锅菜,大锅菜几乎就是清水煮白菜,但是特别香,差不多是我平生吃得最香的大锅菜。睡的是临时搭建的工棚,几十个人的通铺,可一点都不觉得拥挤,也不觉得脏。每天就是下矿井干活,出了矿井,就是吃饭、睡觉。生活无欲无求,特别幸福。一天早上,有个工友洗脸回来,一进工棚就扯着嗓子大喊,说有个女的没穿裤子,在水管那边洗衣服!我同几个工友一起飞奔过去,发现那女人的确没穿裤子,只是穿了一条薄薄的肉色紧身裤袜——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女人下身只穿一双袜子。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大喊女人没穿裤子的工友,在向其他工友传递这条信息的时候,一定是发自内心地想要给其他工友带来快乐。而那时的我,作为一个荒谬的英雄,完全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这个冬天唯二让我看完高兴的就是疯狂的赛车和高兴。其实只有疯狂的赛车可以说真正是挑动了中国人的那根幽默神经。高兴,与其说这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不如说这是拍给西安人看的。
从开头俯拍八百里秦川的沟沟壑壑,到郭涛那句,额要做西安人,再到熟悉的钟鼓楼,熟悉的高新区,熟悉的小寨。满篇的陕西话,满篇的西安人。羊肉泡馍臊子面,浆水耠咯裤带面。真正让我能够笑出来,哭出来的还是那种乡愁。
这个大开大阖的城市,造就了我的性格,也造就了三千万秦川人民。
看高兴我哭了好几次,当然,都是电影院里爆笑的时候,我一个人躲在黑暗里哭。催泪的地方我倒是笑得很开心。这种情绪,只有离开了家的人才能体会。
看电影的时候,贾平凹老师坐在我前面的前面。黑暗中,我只能看清楚他的后脑勺。一直在那里,好像从来没有变过。
一座城市需要一个城市的符号。一个人,一座雕像,一条街,一种食物。
对我来说,这座城市的符号,就是电影院里那些憨厚,朴实,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的我的乡党们。那些被所谓俗气的笑料逗乐,被俗套的煽情弄哭的人们。就像我的父母,像我,像八百万西安人。他们在这一年的开端,走进电影院,送出自己的掌声,笑容,感情。真挚,诚恳。这种东西最为难得,也最为易得。
这部片子,是拍给西安人的。拍给那些在这个古老城市里繁衍生息一代代的人的,拍给那些和我一样离乡背井,在电影院里被熟悉的口音一次次唤起离愁的人的,拍给那些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所谓古城是我家之类肤浅口号的人,却在别人提起西安时骄傲仰头的人的。
看完高兴,我很高兴。
其实,他到底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是清洁工还是收破烂的,是按摩女还是洗头妹,是造飞机还是开宝马,是笑还是哭,是说还是唱,根本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发生在那古老的城墙下,故事里的人说着地道的陕西话,故事的载体,是我们所有西安人的家。
我不知道阿甘到底籍贯哪里,但从他的新片《高兴》来看,我相信他是个陕西人。我也是陕西人,生长在西安20多年,护短的毛病在异乡的游子身上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对家乡的鼓吹,纵使《高兴》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还是要夸夸他,因为在我眼中这是四个可爱的陕西人的一台戏!
贾平凹高兴
实没有看过太多贾平凹的作品,长篇小说更是没翻完过一本。《废都》看的时候小,半本过去了还是沉浸在“此处删去XXX字”的幻想中。现在想起来,那会儿的书里好像经常出现这样的段落,贾平凹是大文学家,洋洋洒洒的写,再洋洋洒洒的删,动辄几百字删去,让我们这些语言贫瘠的人猜无可猜,那时有一本翻译的得挺糙的罗德曼自传《我行我素》在我们这些篮球少年中流传,其中麦当娜对她长腿哥哥的一句“我要吃你得XXXX”(原书就是这么给了四个小差)足以让我们想出无数个版本,真是快乐了好一阵子!当然,现在还说贾平凹那是淫书,就太亵渎这位文坛巨匠了。
《高兴》的故事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破烂王造飞机的情节,一定很有笑果。之前改编贾平凹作品的影视作品很少,这次阿甘把他抬入贺岁档,不论是否忠于原著,不论影片成色如何,还是会有不少观众冲着贾平凹这张牌去影院乐和乐和,而贾大伯本人,也就当与民同乐了!
郭涛高兴
我有个同学的姑姑和郭涛是中学同学,据说还坐过同桌,而我发小的爷爷同时又是郭涛那所中学的校长,于是我很早就听说了郭涛这个人。有一段时期,郭涛还没有他妹妹郭月红,于是我们管郭涛就叫郭月她哥。大学那会儿迷戏剧,买了一个很早版本的《恋爱的犀牛》,一眼就认出了那个扮演马路的郭涛,于是发了不少演戏剧还不如演小品的感慨,从此郭涛就是郭涛,再也不叫郭月她哥了。后来,一个《疯狂的石头》让郭涛一下子红遍大江南北,在之后的电影里他也就成了个熟脸,不过就像王宝强逃不出啥根的影子一样,他也总是那个有点理想主义小人物。
也是在《高兴》里第一次听郭涛说陕西话,还很亲切,特别是和操着四川/湖北口音的田园说话时故意说的夹生普通话,很有陕西人的特效。他演的乐观的刘高兴,从头高兴到尾,很少见这么一根筋的主角……(此处省去100字,我不想过多说导演塑造人物的单薄。)我们不讨论郭涛是怎么造出飞机的,当然看过影片之后谁也不会过分去追究这个,飞机只是个道具,它只是让郭涛从农村来城市的一个引子,一个与按摩女上大学的梦想放在天平两边的假象物,一个救活五福的制吐剂……它太重要了,要花全部的心思去串起整个故事,以至于无暇顾及自己是如何出生的。
郭涛就是这么高兴,他单凭自己的大胆肯干就轻松成了破烂王,同时也毫不费力的造出了飞机,最终抱得美人归,他又唱又跳,愉悦了自己也愉悦了我们。
苗圃高兴
《高兴》里面找了不少港片著名配角来搭戏,普通话都说不利落又要来吼秦腔,着实难为了他们。因此,林雪从头到尾也就两句“刮松”(谐音,如果你查脏话字典的话会知道这是西北普遍的骂人话,直译第一个字是傻,第二个字是精液),剩下全是“京腔”;《大内密探》里那个皇帝倒是说了不少,不过只能借助字幕才能明白;另外那个面熟的老爷爷更直接,半身不遂,翘翘拇指就好。至于黄渤,有点虎头蛇尾,痞子的扮相倒是一如既往的老辣。
真正惊艳的是苗圃,她是最会讲笑话的一个,那几个昏段子是本片一大亮点!而且这位陕西话标准的性女,也贡献了全片最精彩的歌舞,缺了这段破烂联欢会,本片定会失色不少!所以,配角里面最高兴的非苗圃莫属了!
阿甘高兴
最高兴还要属导演阿甘,我不知道此“阿甘”是不是来自那个“Forrest Gump ”,不过两个人的坚韧劲儿倒是异曲同工。阿甘可以说是国内最勇于尝试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导演,从国内极为匮乏的惊悚恐怖片到好莱坞正流行的“恶搞”题材电影,“如有雷同,纯属故意”的他可谓把Ctrl+C,Ctrl+V发挥到了极至,终于,他以雷人为己任的山寨歌舞片《高兴》浮出了水面。
除了第一段歌舞有点不协调感之外,整体上本片的歌舞戏都还能够接受,达到了导演的叙事目的。最让我喜欢的是那些夹杂着陕西方言的RAP,虽然大多与情结无关,可以分离出来当作MV来看,但还是让我听着舒心同时极大的勾起了我的食欲,思乡之情本身不就是来源于胃吗?
观影现场,阿甘导演也是来了的,我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活动,往往都是导演做一翻介绍后就先离场了,没想到这次的看片会导演话虽没说,却静静的坐下来陪我们看完了全片,我想他是想现场听听观众的反应吧,我相信笑果足够让他满意。
三次闯荡贺岁档,第一次顶着让人郁闷的黄金甲,第二次是《集结号》和《投名状》把悲剧进行到底,阿甘的喜剧题材可以让他赚得不少渴望喜剧贺岁片情侣的票房,但这第三次,正面冲突冯小刚回归冯氏幽默的《非诚务扰》,《高兴》的方言加歌舞的喜剧题材恐怕凶多吉少,我把我作为一个陕西人从中找到的乐子告诉导演,希望他能高兴起来。
乱笑·乱唱·乱跳·乱说·乱死·乱生 乱讲故事···还是去看小说吧······(除非你想看西安)
我觉得至少挺温暖的,郭涛很可爱。我不觉得它是烂片。
打鸡蛋哟 亲
我一点都不高兴
加一颗星鼓励吧。
几段rap配得很精彩,草地里信天游最棒。很令人惊喜的尝试。
x
演的够烂,故事还成
果然山寨
超现实主义的小人物的喜乐
谢谢徐导
有点乱不过挺好看
女主角还不错啦~~张达明居然都学说了陕西话说得那叫一个orz。。。
哦,这能掰啊。
没感觉、不过瘾、就像冯巩的那些片子一样的窝囊。
老陕这回扎势了
2.22
失望
田原就是给文艺青年YY的。这话可能说得过了点,但戏里田原的表现力与其他老演员相比确实逊色得多。田原的嘴唇和说话的调调让我想起了舒淇,可是她和舒淇没得比,只能说是东施效颦,而她塑造的孟夷纯很空洞,有故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嫌疑。只能说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路线,走对了起码自己爽,走错了包括自己都觉得浑身不对,但是偏偏很多人都想要尝试不同。田原是个很有灵性天赋的艺人,除了演戏其他方面确实不错,面面俱到难,综合素质高的人更少。演员的表演不应该用年龄和作品的多少去衡量的。表演中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感知力。
中国草根C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