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睡,睡一觉起来,台湾就不一样了。
我不知道生活把你带向了何处?但你却一直驻扎在我的心中,
你是我内心的支柱,
是国中时代,操场前国旗缓缓升起所倚靠的旗柱;
也是若干年后,中正广场,哦,不对,是自由广场的大门前碑的立柱。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的主打歌。
但是,爱我的那个男人,他说他甘愿当B面的第一首歌。
爱我的男人在广场上大胜念着,我们是浪,眼泪都从海里来;我们是花,长在同一颗树上。
彼时彼刻,我靠在我爱的男人肩膀上,用力的感受着他的呼吸。
这就是我们所经历的那个年代。
这就是我们所曾经幻想的爱情和友谊。
这就是桂纶镁,从孟克柔到林美宝。干练。独立。魅惑。缺爱。
影片在不断前进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的转化下,从热血青春走向了压抑克制的中年时代。从年少时肆意骑坐的机车到中年时安稳驾驶的汽车,被包围起来的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曾经自由不羁的心灵。
一直看到那一幕,岳小凤接着岳父同时也是行政院长打来的电话,旁边的桂纶镁以小三的身份紧紧地贴着他,挑逗,妒忌,捂着他的嘴巴,咬他的耳朵。寡言少语的张孝全终于爆发,狠狠地揍着岳小凤,对他吼着。干你娘。这他妈的就是你曾经追求的自由是不是。
看到这里,全剧所累积的情绪,在这一刻全部被释放。
一个声称给你爱的人,结果却和别人结了婚。
一个你爱的人,你一直以为他会将这份感情掩埋在心底的时候,却突然出手打了他所爱的人。
而那个需要爱,追寻爱的人,却发现她要的,任何人都给不起。
那一刻,似乎明白,我们上了年纪,上了别人,也上了自己。
一起经历过这个社会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那些所追求的自由也许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一如你我曾经的相拥,你对我耳鬓厮磨过的,好想这样抱你很久很久很久很久。
只是原来我们都变了。
那个我一痛,就会摘玉兰花给我的男人;一难过,就会手舞足蹈的男人,从17岁到30岁。到最后,六目相对,三人无言,唯有时间的滴答在诉说着爱情的意义。
那些年: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80415/这句话和我当年评价《投名状》的主题句刚好相反。同样风云变幻的时代、三角关系的三人、随波逐流的故事,但是《投名状》说的是拗得过爱情,拗不过时代。只不过比起大陆电影制作里大大咧咧、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沧桑感匹配上陈可辛骨子透射出的香港电影侠肝义胆的犀利味,《女朋友,男朋友》是一部简单而直接、通过小段落小细节直击到人心的典型台湾电影。没有那么错综复杂的时代重量,却将爱情的沉淀感和凝重感借由3个人的故事压抑的偶尔让你无法透过气来。
比起影片后半段时代开放后3人的落寞,影片前半段的学生时代虽然禁锢而拘谨,但是却显得单纯而美好。割离于时代的爱情很理想,但是不够现实。所以故事里的爱情深深的植根在时代里,对抗戒严、对抗师威,也许这也是为啥故事里的爱情显得接上宝岛的地气。只是对于大陆的我们来说,能让我触动的并非那些剃头不剃头的“陌生”段落,而是犹如《那些年》里那些偷偷拨动你心弦的台词和率直简单的眼神。就像全片里我最喜欢的那句表白台词,“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唉”。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本来应该显得恐怖和高压的操场造反,在欢乐的鞭炮,潮起潮落的人群里,却简单而明快的制造出了撕裂时代的快乐。我无法想象一向循规蹈矩的美宝怎么就成了阿仁阿良的帮凶;我又很容易理解深爱着阿良和被阿仁深爱着的美宝会那么顺理成章的成为他们拗得过时代的力量。
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就让你由凹凸不平变得模棱两可,所以长大的阿仁变得西装革履循规蹈矩;岁月也是把大刷子,嘻唰唰的就冲洗掉你过去的誓言、曾经的执着,所以长大的阿良低声的发泄说“友谊长存个P”。影片用台湾剧变的30年,却反衬地投射出3人之间关于爱情的稳定、固执甚至是呆板。影片最充满情欲的3人床戏一段,不管是美宝还是阿良,都需要用想象去填补“不在福中想是福”的空虚。只不过爱情不是靠想象就能填补的了的。所以在KTV里,美宝对着阿良几个响亮的巴掌,是发泄,也是赤裸裸的去拍打30年里埋藏在3个人心底的心结。这靠近影片结尾的几个巴掌,也像是在给纠结的3人、纠结的三角关系下一个定论,这些曾经拗得过时代的年轻人们,终究是拗不过爱情。
影片投射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厚重感;又依靠层出不穷各个时代下主角们的朋友配角,添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但说到底,这是一部单纯讲爱情的故事。就像杨雅喆导演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并不想拍一部“热血的电影”。阿良无法接受美宝的爱,是因为爱情;阿仁勇敢的向美宝表白,是因为爱情;美宝在阿良手心里写上自己的名字,是因为爱情;美宝在机场不会和阿仁离开,是因为爱情。
这不是跨越了30年的时代剧,而是跨越了30年也拗不过的爱情剧。你拗得过时代,但是终究也拗不过爱情。
以下为繁体版:
這句話和我當年評價《投名狀》的主題句剛好相反。同樣風雲變幻的時代、三角關係的三人、隨波逐流的故事,但是《投名狀》說的是拗得過愛情,拗不過時代。只不過比起大陸電影製作里大大咧咧、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滄桑感匹配上陳可辛骨子透射出的香港電影俠肝義膽的犀利味,《女朋友,男朋友》是一部簡單而直接、通過小段落小細節直擊到人心的典型台灣電影。沒有那麼錯綜複雜的時代重量,卻將愛情的沉澱感和凝重感藉由3個人的故事壓抑的偶爾讓你無法透過氣來。
比起影片後半段時代開放後3人的落寞,影片前半段的學生時代雖然禁錮而拘謹,但是卻顯得單純而美好。割離於時代的愛情很理想,但是不夠現實。所以故事裡的愛情深深的植根在時代裡,對抗戒嚴、對抗師威,也許這也是為啥故事裡的愛情顯得接上寶島的地氣。只是對於大陸的我們來說,能讓我觸動的並非那些剃頭不剃頭的“陌生”段落,而是猶如《那些年》裡那些偷偷撥動你心弦的台詞和率直簡單的眼神。就像全片裡我最喜歡的那句表白台詞,“我不是主打歌,但是我是B面第一首唉”。影片的第一個高潮,本來應該顯得恐怖和高壓的操場造反,在歡樂的鞭炮,潮起潮落的人群裡,卻簡單而明快的製造出了撕裂時代的快樂。我無法想像一向循規蹈矩的美寶怎麼就成了阿仁阿良的幫兇;我又很容易理解深愛著阿良和被阿仁深愛著的美寶會那麼順理成章的成為他們拗得過時代的力量。
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就讓你由凹凸不平變得模棱兩可,所以長大的阿仁變得西裝革履循規蹈矩;歲月也是把大刷子,嘻唰唰的就沖洗掉你過去的誓言、曾經的執著,所以長大的阿良低聲的發洩說“友誼長存個P”。影片用台灣劇變的30年,卻反襯地投射出3人之間關於愛情的穩定、固執甚至是呆板。影片最充滿情慾的3人床戲一段,不管是美寶還是阿良,都需要用想像去填補“不在福中想是福”的空虛。只不過愛情不是靠想像就能填補的了的。所以在KTV裡,美寶對著阿良幾個響亮的巴掌,是發洩,也是赤裸裸的去拍打30年裡埋藏在3個人心底的心結。這靠近影片結尾的幾個巴掌,也像是在給糾結的3人、糾結的三角關係下一個定論,這些曾經拗得過時代的年輕人們,終究是拗不過愛情。
影片投射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增加了厚重感;又依靠層出不窮各個時代下主角們的朋友配角,添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但說到底,這是一部單純講愛情的故事。就像楊雅喆導演自己所說的那樣,他並不想拍一部“熱血的電影”。阿良無法接受美寶的愛,是因為愛情;阿仁勇敢的向美寶表白,是因為愛情;美寶在阿良手心裡寫上自己的名字,是因為愛情;美寶在機場不會和阿仁離開,是因為愛情。
這不是跨越了30年的時代劇,而是跨越了30年也拗不過的愛情劇。你拗得過時代,但是終究也拗不過愛情。
最老实的那一个为了欲望开始勾搭,最激进的那一个变成唯唯诺诺的政客,最懂生存技巧的那一个最后连命都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长大;桂纶镁小姐大概可以捧回今年的金马,她和张孝全是天生的斯氏演技派,至于凤小岳比较适合去演偶像剧……
真难看。套个学运,却还是过去十年青春校园爱情同志题材的死样子。
“你先睡一觉,睡醒过来了,台湾就不一样了,我们也都自由了”
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他爱他,大家一起吃苦瓜。
张孝全影帝不是盖的
敬夏夜的玉蘭花,敬乾涸的游泳池,敬沒有字的信,敬友誼長存,敬吃苦的人。
抛开几个特殊历史背景,这个爱情故事背后隐藏的是和历史对称的自由与选择,都有着对非主流事物的直视与认同,比如民主、政治、婚外情和同性恋,少数选择的东西就是造反另类,多数人选择的就是平等自由。尖锐的主题藏在青春和爱情的背后,外表的喧哗和不甚高明的插曲背后是那些被时间磨平的心。★★★☆
看完心情莫名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第一首/我們都在自討苦吃/幹你娘友誼長存/原來我們都變了,變得不輕易笑了。不再為自由活著,卻被生活綑綁著,擁有太多卻不夠深刻/我的家庭我誕生的地方,有我一生最溫暖的時光,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看到你过得这么不好,我也就安心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莫名好开心。桂纶镁的表演显然是长久以来最好的一次了,跟杨丞琳去演呕吐剧果然是糟蹋张孝全他就应该来好好演电影嘛!
“他从小就不敢吃苦瓜,所以当兵的时候,都是我在替他吃。他结婚之后,他老婆一直希望能够改变他,所以餐桌上三不五时就会有苦瓜,他不希望孩子认为爸爸会挑食,所以常假装吃个两三口。他一直跟我说,全世界只有我肯为他吃苦,但其实,我们都在自讨苦吃。” 青春如此,爱情如此,梦想如此……
不掺和个gay谈恋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台湾小清新。
十年之后,又是校园三人的桂纶镁,时间过得真快。所以没心没肺的人才最快乐。还是没有逃出这些年台湾小清新爱情片的套路,包括人物关系都是似曾相识的。反正把曾经的爱情捆上青春、热血、回忆这些关键词之后总会抓住一些人。为谁吃苦还是自讨苦吃,台湾电影总有这种鸡汤感悟。
看见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
我要是桂纶镁我亲自把凤小岳剥光了丢张孝全床上,有啥好痛苦纠结的……
我们的友谊不会长存,因为我对你动了心。
天下間就只有你能為我吃苦,但其實我們都是在自討苦吃..
桂纶镁入围的该是最佳男主角
主创一定有很多美好的青春回忆,也很可能像贾樟柯拍《站台》那种还愿式的急迫心情,遗憾的是导演把这些青春碎片电影化的能力太弱,线索庞杂想表达的太多缺少凝聚力,单场戏的张力也不够,很多可以着力做细的点都没展开,细节都伏在表面。哎妈白瞎了这么多点——人生各个阶段被抓住的无奈和美好哟。
那是我後來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藍色大門以後第一次覺得桂綸鎂又變成桂綸鎂了。/ 張孝全真好,幹你娘友誼長存/ 鳳小岳演的好奇怪,娘娘腔那個太雷了 / 還是年紀大了,演中學生時看到皺紋於心不忍 /最後羅大佑那歌出現的好奇怪 /其實總體還行,但沒什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