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听说桐岛要退部》中的矛盾设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题性的矛盾,第二类是阶级性的矛盾。第一类矛盾分别从影片主题上的矛盾、桐岛退部事件、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三方面阐述,这三个方面都指向了影片的主题——影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第二类矛盾分别从个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和团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两方面阐述。 第一类,主题性的矛盾 矛盾一:影片主题上的矛盾 如前文提到的,人物的心理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是影片的主题,具体说来就是影片中人物内心的心意和他们在行为上做出的选择两者之间的矛盾。后者和前者本可以保持一致,但由于诸多外力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这件事上存在重重困难,甚至无法一致,进而形成冲突。心理选择是心理活动,不常表露在外,在影片中人物即使表现出和心理选择相符的行为,也会用其他说法去掩饰其真实的心意,所以心理选择往往是封闭的、隐性的行为。而行为选择却是表露在外的,是人人可见的显性的行为。由于二者本身的特点,人物的心理选择往往不被外人所知,而行为选择却往往受外人影响。下面就针对剧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进行简要分析。 一、电影部的前田。前田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高度一致的角色。前田内心非常喜欢电影,尤其是血腥的僵尸电影,于是他选择了电影部,并成为了电影部的导演兼部长,但由于电影部的边缘化和指导老师的从中干预,让电影部在校园中成为非常没有地位而且受人嘲笑的社团,这本应该成为影响前田做出其他行为选择的外力因素,但前田并没有受此影响,或者说是克服了这种外力,他一直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这种高度一致从前田不顾指导老师的要求取消拍摄《请你拭去我的热泪续集》,并拍摄了自己写的僵尸题材的剧本当中可见一斑。另外在电影结尾他对宏树说自己应该当不上导演,由此可见前田在这种认识下仍旧和心意保持一致的决心。 二、羽毛球部的东原霞。东原霞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一致的角色。东原霞在初中和前田是同学,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她很欣赏前田。也不喜欢听到别人取笑前田,甚至极有可能是因为前田才会去看僵尸片。在东原霞的心理选择中,她喜欢的是前田,应该是从初中开始喜欢,现在至少仍旧有好感。但她的行为却没有和心理选择保持一致,她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早晨的表彰大会上由衷的为前田鼓掌、在别人取笑前田的时候打断话题,却没有勇气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她甚至在自己朋友在场的情况下就基本不和前田说话,和前田仅有的两次对话一次是单独在电影院,另一次是在食堂等朋友实果先走开之后才开始询问前田电影的事。她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人,因为前田乃至整个电影部都受人嘲笑,这影响了东原霞的选择,最终她选择了校园里第一阶级(关于影片中阶级性的分析下文会提到)中的人物——竜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东原霞没有选择前田是受到了别人的看法的影响。东原霞容易受外力影响这点,源于她在乎身边这些第一阶级的朋友(从而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有一个细节可以体现:在教学楼里她和实果、沙奈、梨纱谈到大学的入学测评时她对沙奈说你成绩好就可以了,而梨纱说那我呢,东原霞惊慌失措以为自己这句话得罪了梨纱,立刻解释道,不,我不是那个意思。这时其他三人都笑了,并说道,开玩笑的你太当真了。由此可见她一定很在乎和这些人的朋友关系,以致于容易被这些人的看法所影响。 三、曾经在棒球部的宏树。宏树也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一致的角色。宏树的心理选择是棒球,从他始终背着棒球包可以体现。但也许是由于和前田一样的想法,认为自己未来不会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进而做出了放弃棒球的选择。于是他每天背着棒球包,交个女朋友,放学和朋友打篮球打发时间,等桐岛一起上补习班,迟迟没有填上自己的未来志愿等等,尽管宏树暂时还没有决定选择其他事情,但他在面对心理选择的时候却选择了逃避,棒球部的队长几次让宏树去参加棒球比赛宏树都没有回答,然后既不去参加比赛,也没有说出不想打棒球、退部之类的话,到最后甚至躲起来不敢面对棒球部的队长。这些表现都是宏树在面对心理选择时的逃避行为,而他无时无刻都背着棒球包这点却体现出他对心理选择的强烈愿望。这种行为选择上的极力逃避和心理选择上的强烈愿望让宏树这一人物的内在矛盾体现的更为明显。 四、羽毛球部的实果。实果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基本一致的角色。实果的心理选择是羽毛球。她真心喜欢羽毛球,也选择了羽毛球部。另外,她喜欢排球部的小泉,也在朋友面前处处替小泉说话。但和前田不同的是,尽管她做出了和心意一致的选择,却仍旧做了一些掩饰的处理。正如前文中提到的,心理选择是不常表露在外的,即使表现出和心理选择相符的行为,也会用其他说法去掩饰其真实的心意。实果就是这样的典型,她在沙奈和梨纱面前说自己努力训练羽毛球只是为了大学的入学评测便体现了这点,羽毛球本是她内心喜欢的事,在沙奈和梨纱面前却要找个借口加以掩饰。除此,她在东原霞面前说小泉很努力时,补充了一句“我并不是喜欢他”也体现了这种掩饰,她内心明明喜欢小泉,却不肯完全表露,即使是在她无话不谈的好友东原霞面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宏树作为桐岛最好的朋友,桐岛却没有把退部这样的决定告诉宏树。 以上四名主要人物中,都体现了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这一主题性的矛盾设置。不同的是前田和实果让两者保持了一致,而宏树和东原霞并没有做到这点。而以上四位人物则是这部人物众多的电影中绝对的中心人物。其他同样戏份很多的人物中,由于影片本身并没有讨论其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的关系,使得这些人物无法成为影片的中心人物。在影片结束后的演职员表中,排在前四名的正是这四位,而沙奈、梨纱、竜汰等人都排在这四位之后,即带有上述矛盾的四位人物成为了影片的前四主角,这更加证实了上文所阐述的主题。 矛盾二:桐岛退部事件 桐岛在整部影片中只有一个远景的镜头和一个背影的镜头。可是桐岛这个名字却出现在片名中,可见他对于影片的重要性。但这样一个几乎从来没有在镜头中出现过的人物,他到底为什么重要呢,他又形成了电影中怎样的矛盾? 第一,桐岛退部事件是对电影主题的最绝妙隐喻。桐岛作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在他退部这一事件上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桐岛在退部之前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不同,行为选择是排球部,但由于某未知的心理选择,他用退部的方式改变了之前的行为选择;第二种可能是桐岛在退部之前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相同,都是排球部,但由于某种未知外力的影响,他的行为选择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桐岛退部事件属于以上哪种,这件事本身都可以看作是电影主题的映射,即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 第二,桐岛退部事件引发了多次剧中人物相互之间的矛盾。桐岛退部事件不仅带动了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它还像导火索一样,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数次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其引发的冲突按时间顺序分别是:1,排球部和梨纱之间的冲突;2,实果和沙奈、梨纱之间的冲突;3,排球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 第三,桐岛退部事件对中心人物宏树的内在矛盾有着重要的影响。桐岛退部对宏树必然造成了几点疑惑:桐岛为什么退部?桐岛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桐岛退部之后要做什么?这些疑惑势必会加强宏树的内在矛盾,在影片末段时前田的一番话让宏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选择,从而也改变了他对桐岛的疑惑,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宏树终于第一次拨响了桐岛的电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桐岛对宏树的思想转变的过程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影片以桐岛的未知的心理选择来逐步引导出宏树的心理变化,用主题性的符号人物来带动影片中心人物的思想,进而论证主题。这样的表现手法显然是高明的。 矛盾三: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 影片中的人物按电影的主题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表现为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相同的人;第二类表现为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人;第三类是没有表现其心理的人在剧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外力,通常是校园中第一阶级的学生。 第一类人物中有:前田、实果。 第二类人物中有:东原霞、宏树。 第三类人物中有:沙奈、梨纱、竜汰、友弘等。 以上三类人物两两组合一共可以形成三组冲突,即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冲突,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冲突,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冲突。这三种冲突影片中都一一呈现。 第一类和第三类的冲突:实果和沙奈梨纱之间的冲突。冲突事件为沙奈对实果讲述排球部和梨纱争执的事,实果却说他们也有他们的心情,而在梨纱过来抱怨桐岛的时候实果在一旁偷笑引起梨纱和沙奈的不满。实果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相同的人,在实果喜欢小泉这件事上,存在阻碍的外力便是沙奈和梨纱等人对小泉的轻蔑态度,梨纱嘲讽了小泉说他终于可以上场了,沙奈总是嘲笑小泉的身高,实果在面对这些言论的时候如果想让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仍然一致,就必须克服这些外力的影响,进而形成冲突。 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冲突:东原霞和沙奈之间的冲突。冲突事件为在楼顶排球部和电影部发生争执时,小泉上去拉架,沙奈在一旁说风凉话并再次称呼小泉“矮子”,实果愤怒的看了沙奈一眼,这一切东原霞都在一旁看在眼里,而当沙奈再次在一旁起哄的时候,实果已忍无可忍回头准备动手,这时东原霞竟抢在实果之前扇了纱奈一个耳光。注意实果才是心理选择和行为选择一致的表现者,而东原霞则相反,他通常屈服于身边的这些第三类人,也就是屈服于外力的影响。但在此刻,她理解实果的愤怒心理,并抢先替实果扇出了这一耳光,由于她一直在自己的感情上屈服于外力的影响未能按自己的心意选择,使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在此刻爆发才有了这次“反抗”,而这次“反抗”却带有逃避色彩的在替代实果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你不认为这次“反抗”是替实果打的,也不认为它带有逃避色彩,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东原霞出手后很快便后悔并立即向沙奈道歉。很少有人怒不可遏的打了一个人后会马上道歉说对不起。除非他像东原霞一样,是替别人打的。于是这次二、三类人之间的冲突以东原霞戛然而止的反抗收场。 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冲突:宏树和前田之间的冲突。这段冲突是思想上的冲突而并非是行为上的。冲突事件为在楼顶宏树拿着摄像机问前田将来的梦想是不是拿奥斯卡,前田说自己应该做不成导演,宏树不解,问他那为什么还每天拿着摄像机拍电影,前田说只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电影偶尔有些联系。宏树立刻受到巨大的触动,难过的流下眼泪并说,我什么都不是。前田之所以能够敢于表露自己的内心(区别于实果),是由于他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选择的高度一致。在他毫无保留的把内心所想告诉宏树之后,正是他这种高度一致的选择,对宏树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宏树积压已久的情绪(注意和宏树同是第二类人的东原霞也存在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宏树最后哭着说“我什么都不是”,这与他之前说的“能干的人什么都干得好,废柴什么都做不来”形成强烈反差,此时的他即便什么都干的不错又受欢迎长的又帅,却没有选择打自己最热爱的棒球,而前田这种“废柴”虽然什么都做不好却一直在拍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相较之下自己已经“什么都不是”了。由于前田的一番话,宏树终于明确了自己未来的选择,在影片的结尾,宏树拿起手机打给桐岛,虽然宏树不知道桐岛会不会接他的电话,不知道桐岛为何退部,不知道桐岛有着怎样的心理选择,可他至少知道自己的心意,至少可以告诉桐岛自己的选择。最后的镜头中他面前的远处是正在努力训练的棒球场、他身上背着的是他始终不离身的棒球包、他手里的手机已经拨通了桐岛的电话,至此,尽管影片并没有交代宏树今后的选择,但他的心意已跃然于观众眼前。 第二类,阶级性的矛盾 矛盾一:个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 影片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之于个体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阶级为沙奈、梨纱、实果、东原霞、竜汰、宏树、友弘、桐岛;第二阶级为前田、久保、泽岛、小泉等等。其中第一阶级的个体是受人欢迎的人(或校园明星)和其好友。第二阶级的个体是除了第一阶级的所有人。 阶级性矛盾之于个体,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心态上。这种矛盾是由第一阶级因自身的优越感而对第二阶级表现出的蔑视或嘲笑形成的。如友弘从外面跑进教室时撞掉了前田的杂志,而友弘只说了句抱歉,并没有捡起杂志,前田自己捡起了杂志;沙奈在泽岛面前要求和宏树接吻气走了泽岛;梨纱讽刺小泉终于可以上场了;沙奈模仿前田的好友引起哄笑,前田的好友听见后说我要是导演就不会用她们;友弘说泽岛是因为没有性生活的机会所以才选择参加社团;沙奈背后说久保大猩猩也要去交作业,梨纱对沙奈说他一定误以为你喜欢他了等等。 矛盾二:团体表现出的阶级性矛盾 影片中表现出的阶级性之于社团由上到下分别是:第一阶级为“宅部”;第二阶级为管乐部和排球部;第三阶级为电影部。其中第一阶级“宅部”的实质是个体,由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好友关系形成了团体,其特点是,由受人欢迎的人及其身边的朋友组成。第二阶级管乐部和排球部的实质是团体,其特点是,属于学校中比较风光的社团。第三阶级电影部的实质是团体,其特点是,边缘化、不被重视,甚至被其他社团或个人嘲讽。 第一阶级“宅部”由于并非是具体的社团,所以在影片中和其他阶级的社团并无明显冲突。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有两组明显的阶级冲突。 一、管乐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这是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的第一组冲突,而这次冲突是由第一阶级中的宏树引起的。管乐部的部长泽岛为吸引宏树注意在楼顶练习萨克斯的时候,电影部也刚好来到楼顶准备拍戏,当前田说起为何非要在楼顶拍电影时,泽岛说:你们是在玩吗,我的可是很正经的社团活动,要玩就到学校外面去玩。而前田无功而返后,旁边的人说,她一定是觉得自己的管乐部了不起,而后面的人也插了句:本来也很强啊。由此可见校园中的社团地位导致的阶级区分。而这种阶级区分形成阶级矛盾后往往带有压迫性,如影片中只有一名成员的管乐部用三言两语便压制住了电影部,尽管最后泽岛离开了楼顶但这与电影部的交涉并无关联。 二、排球部和电影部之间的冲突。这是第二阶级社团和第三阶级社团的第二组冲突,排球部跑到楼顶寻找桐岛无果,排球部的久保一气之下踢坏电影部的陨石道具,前田要求排球部道歉,久保不但没有道歉还说自己时间也很紧迫,又说自己被一群怪人缠住,此时双方争执起来几乎动手,小泉过来劝解说,不要打架这样会失去比赛资格,之后前田对电影部的成员说,把他们全部吃掉,于是形成了乱战。现对以上冲突中出现的语言进行分析,久保在说自己时间也很紧迫的时候,意在强调自己社团的重要性,体现排球部的阶级地位很高。久保说自己被一群怪人缠住,表现出他对电影部的蔑视,体现了电影部的阶级地位很低。小泉劝解时说不要打架这样会失去比赛资格的,也从侧面表现出排球部成员对比赛的重视,同时展现出一种微妙的优越感。而电影部由于阶级地位低下则不需要任何后顾之忧,前田才能说出“把他们全部吃掉”引起战斗。电影部的这一僵尸逆袭的举动说明了电影部尽管是边缘化的社团,但成员却不能容忍自己的社团一再被人侮辱,于是电影部对不尊重自己的排球部发起了反抗,这俨然是一场阶级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和团体的阶级性必须分开来看,“个体第一阶级”中的人物,可以是“团体第一阶级”或“团体第二阶级”的社团成员;“个体第二阶级”中的人物,可以是“团体第二阶级”或“团体第三阶级”的社团成员。所以如果不把个体和团体分开看,将会混淆影片中的阶级性。 至此,通过对影片的主题性和阶级性两类矛盾的阐述,已尽可能完整的分析了影片中所有的矛盾设置。
从头到尾桐岛都没出现在电影里。但因为其不在场,而形成的空洞,波及到每个人,荡漾出青春期时那纤细的情感涟漪。在同一时间的多重视角叙事之下,在多重人物关系的交织网下,最后以屋顶为结点,所有人在此相聚。却又巧妙以子结构植入到电影的电影里。残酷又热血的青春电影(桥本爱爱爱爱爱爱爱爱爱
桥本爱一巴掌打上去,我喊了出来:贱人!打得好!
日式青春cult版《等待戈多》。庞杂的社团,一大堆主角,多角度重复叙事,消失的桐岛,开始有点懵。逐渐熟悉一股隐秘无绪的躁动,天台冲突幻化僵尸邪典+铜管乐队合奏高潮+8mm迷影呈现,非常酷。致敬了许多日本美国暴力恐怖片,又是一场披着清新外衣的小狂欢。看铁男一,梦满岛光,你最爱昆汀哪部?
用简述的时间之流连缀周五和周二这两个被以不同人的主观感受反复叙述的日子,结构上值得注意。退部(退出社团)是一个[青春终结\无限可能坍塌]的具象-象征,是所有主人公都要面对的。至于飞身跃下高楼、继续停留等待机会、专注于当下、仅为了兴趣,都是不同的方案,集中(汇总交叉)问询青春的终章。
“吃了他们!”这一段真的是突然就燃起来了。这种电影不可能不映射自己啊。
各种各样 好可爱 p.s.神木真是长了一张 无聊/可以演任何角色 的 脸啊哈哈哈
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看睡着了,匆忙下了"无聊"一论。但回家租碟重新看了一次,也仍然没有体会到好评如潮的此片的魅力。才疏学浅,卖弄不了理论,南瓜白菜各有所爱,个人意见就是无法共感,且不对胃口。
话说,要拍青春就一定要拍凝视。懵懂的木然,欲言又止的心动,仿佛此刻正凝视着银幕的观众。一旦,被凝视物成为凝视主体的时候,凝视的内部序列就会重组,激发出观众对于自身潜意识的自我凝视,这个时候,观众就与角色同在了。一片虚空,角色消失,电影结束,观众的自我凝视却没有散去。
不同角度的反复播放如同涨潮的海浪,一波接续一波不断酝酿情绪、制造矛盾。天台的高潮戏简直太棒了,人物彼此间的紧张关系、暗中较劲的等级摩擦、明角暗角中不断试探的青春,统统在一瞬间聚集爆发,同时趣味无限。另外,日本高中的压力实在是大,再次感叹这个不宽容的社会。
后岩井俊二时代的话题之作,吉田大八进一步奠定了“广告人”在日本影坛的地位。多视角非线性叙事,将原本独立的五个章节改编为大胆的群戏,“广告人”倾尽全力将“岩井俊二”式的微妙朦胧演绎为具有独特形式感的管弦合奏,这也是其争议所在,如前辈中岛哲也。迷影电影既巧带导演私货,又令电影宅加分。
开局的POV挺有意思,相应地用POV作结,但最后更有意思一点的是声乐部的演奏作戏剧的高潮这点。然后豆瓣的桥本爱主页是被黑了只剩下Ai Hashimoto吗?
架子给的那么大,装这个主题有点空荡。缺席的未来和青春的叹息一直到片尾也是毫无回应。此外,桥本爱真好看,就这样
醒醒吧,只有什么都不成的废物才会爱电影呢。
天台的高潮戏真是太燃了,这是只有电影宅才能想出的泄愤方法,之前累积的情绪和分散各处的几组人物都集中在了一起,然后达到最终释放。前面的多线拼图式叙事多少会有些干扰,其实每个细节都很用心,包括角色的心思。等级分明的学校,不同的地位与彼此微妙的关系,还有那个高高在上如传说一样的桐岛。
電影只提供了技巧與趣味性,而自我投射的觀眾則在其中找到了自我振奮和感動的理由
最常遭到践踏、无视和羞辱的电影宅是最不可侵犯但也随时可以被侵犯的一群。貌似隆之介很适合这种废柴,比一十一的感觉可强多了。镜头中,罗梅罗附体,完成了对金字塔尖阶层的逆袭,现实中几乎被时代淘汰的8mm摔坏。宏树不要自卑,多年后前田只是个送外卖的小弟(见MV),世界还是属于你们高富帅的。
我竟然想到了张以庆的纪录片【幼儿园】,其实是想到了无处不在的类似的等级制度,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再到整个社会,每个人都要扮演自己的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份和生存方式,碍于身份就要有相应的行为爱好个性和朋友,反正你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现在的身份,即使这都不是你要的,你都不爱。★★★★
精致的青春小品,叙事方式值得玩味,背后的隐喻作为中国人不太好理解,中国社会比这复杂多了,哪怕高中。桐岛无处不在,桐岛处处不在。
色彩赞,镜头美,由一个风云学生退部打破的校园日常平衡。就剧情来说,蛮一般。
群像描写真实而服帖到让我暗暗震叹,这才叫真正的“等身大”!各种微妙明暗参半的心理情绪都细细密密地渗透在镜头里。平淡不惊却把我完全带入(回)那个世界。非痛非痒但心里一直有些什么隐隐纠扯至片终未停,只要曾经上过学的观众都不会不被牵动某条曾经熟悉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