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喜剧演员的孤独
《月亮上的男人》,由金凯瑞主演,讲述了喜剧演员安迪•考夫曼传奇的一生。与其说是金凯瑞饰演了安迪•考夫曼,不如说在某种程度上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安迪•考夫曼。
电影的开头就是金凯瑞贱兮兮的对观众说,这部电影就像自己无聊的人生一样,所以把整部电影都剪掉了,然后放起了片尾字幕,一开始,他便捉弄起了观众,而这种捉弄在电影中比比皆是,而且一次比一次闹得严重,他会在电视直播节目中故意出错,让观众以为电视坏了,他甚至和摔角冠军演了一连串的事故,甚至装作脖子折了的样子,就为了让观众信以为真,在这种一次次的更像是闹剧的事情中,观众已经不知道是真的还是他演的,直到他得了肺癌,观众以为还是他演的,当他在台上表现他的痛苦的时候,观众回应的确是大笑,这太可悲了。令人讽刺的是当他得知菲律宾有治疗肺癌的神奇方法,他去了之后意外的发现这不过是骗人的小把戏,他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笑容,原来那个一直在欺骗观众的男人,最终还是被生活所欺骗。
这个外表是喜剧的故事内在确是悲剧,当喜剧演员逗笑大家的时候,已经没有精力去取悦自己了,而在故事结局,这个男人就算死了也要大家开心,他事先录好了视频,他带领大家在自己的葬礼上开心的舞蹈,或许带给别人快乐,是他最快乐的事。
2 ) 不论好笑与否,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幽默
《月亮上的男人》。
商人(Kaufman)安迪一直在问自己:幽默是什么?一起冥想的那个长得像耶稣的人告诉他,沉默就是幽默。
小学的时候读过老爹一本书,也在讨论类似的问题,也记得书里说过,沉默就是幽默。
幽默是什么——这并不是一个纯的表演艺术的研究课题,而是哲学的话题。
涉及伦理的问题是:当你进行表演的时候,你是否还是你?
安迪用尽一生去寻找答案,用实验的方式而不是用推理演绎。“人畜无害”的实验比如说,让观众的电视“坏掉”十秒钟。“伤天害理”的实验,比如说为了讽刺性别歧视而自己表现出性别歧视,比如说为了讽刺恶霸而自己成为恶霸。
卓别林也是喜剧,憨豆先生也是。他们和安迪一样寻找着幽默的可能性,他们的路也不尽相同。是选择做民族英雄还是做众矢之的?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民族或是为了哲学,他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对错。
最后安迪去菲律宾治病的那段我看懂了,不知道你们看懂了没有。在发现一切的所谓神医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他笑了。但是那笑必定不是苦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一种幽默。
3 ) a master that treats the life as a play.
-----------------------------------------------------------------------------------------------------------------------------------------------------------------------------------------------------------------------------------------------------------------------------------------------------------------------------------------------------------------------------------------------------------------------------------------------------------------------------------------------------------------------------------------------------------------------------------------------------------------------------------------------
4 ) 无限解读的男人
安迪•考夫曼,一个被无限解读的人。
孩提时候,热衷于对着墙壁表演,无须观众,自娱自乐,表演是出自于内在的需要,自我释放的途径,一种与生俱来的痴迷。
初期,在饭馆表演略有互动性的弹唱节目,陈旧枯燥,令人生厌。
受挫后改进,以一个呆滞、紧张、不知所措的小丑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先是表现得极度糟糕,然后惟妙惟肖地模仿猫王,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最后又恢复到那个小丑面貌。中间的转换、对比,让观众既有惊喜,又忍俊不禁。通过这样的方式,安迪获得观众的认同。
开始的时候,安迪可能对观众的反应还是很满意的,但关键不在这里,而应该是他觉得这样的表演方式很有创意,很funny。但观众却不是这样理解的,他们只对他滑稽、可笑的表情、腔调感兴趣。观众停留在表面的娱乐性上。安迪的渴求远远不只这些,不局限在方寸舞台之上,与其说他是一位喜剧演员,不如说是事件的策划者和制造者。
当观众的理解水平达不到演员的要求时,就如同一个伟大的作家找不到独具慧眼的读者。所以,安迪厌倦了“星期六晚直播”节目——尽管观众们对这个节目狂热地喜爱,而醉心于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上。对他来说,乐趣并不在于表演本身,而在于一些“意外”的巧妙安排上。汤尼•克利夫顿的出现、对鲍勃的粗暴恶搞、电视转播换面的故障效果、混合摔跤比赛等,每当有这样的想法和创意产生的时候都让他激动不已。这些事件有一个共同点:都引起了观众的错误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反面情绪。尽管观众在这些节目中获得的不是欢乐,但他们似乎还是很乐意集中在表演现场,一起愤怒、不满和鄙夷。对于这样的反应,安迪似乎很陶醉,他觉得很funny。
那么,安迪•考夫曼的意义在哪里呢?传统对他的评价都将其定性为天才喜剧演员,但奇怪的是在电影中,考夫曼对此强调他不会表演喜剧,不会说笑。对于这个辩解,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是一种隐喻的说法,以强调他的喜剧不同于一般的喜剧,而是更有深意;第二,他内心中确实不是以喜剧演员来定位自己的,他只是一个表演唱歌和跳舞的。
安迪•考夫曼,一个难以捉摸、难以评说的人。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表演天才,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充满创新意识的达达主义艺术家,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只懂得自娱自乐的恶棍;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也可以说他注定是个悲剧角色。
5 ) 月亮上的男人的孤独心路
我是真的哭着看完了结尾。
这不能算是一部喜剧。
没人了解这个演员的内心世界。在他想表演艺术的时候,所有人只记得滑稽的“太空飞鼠”。他是疯癫的,又是有想象力的。他对艺术的定义与我们不同。他硬生生的读完《了不起的盖茨比》,真的是硬生生的读完了,可是观众早就散场了。
很多时候,自己真正想表现的东西无法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可是自己某些不在意的特质却受到别人欢迎,赞赏。
大概他就是这样,向往艺术,擅长恶搞,可是人们喜欢的只是他的滑稽。
这个人的生平是个迷。我们只是通过金凯瑞的表演来看他的人生轨迹。金凯瑞的表演不是夸张,而是这个人的特点的体现。
最后的结局,他奄奄一息,形容枯槁。终究安详的去了。一个人,走完自己的一生,为别人带去欢乐,自己却总是彷徨,焦虑。他真正追求的东西果然只有他自己喜欢,这跟有时的我们是不是很相似呢?
无论如何,我喜欢这部电影。
6 ) 重新认识Jim Carrey
Jim Carrey 是个非常棒非常棒的演员!!!
我一定要在最开始表达我对他的赞叹。因为,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有几度想放弃,因为安迪考夫曼的表演方式我真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当我再坚持一会,就又会被他吸引,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只是想看下去。
最近我越来越喜欢,不在看电影之前对内容、背景了解得太多,尤其是千万不要知道结局,因为电影应该是为那些对他一无所知的人准备的,只有这样的反馈,才是最真实的。
这是一部传记式的电影,讲述的是美国喜剧演员安迪考夫曼的一生,他被认为是50-80年代最具创意、最标新立异、像谜一般的艺人。考夫曼善於带动观众的情绪, 观众的喜怒哀乐全系於他的表演上。不管是带观众去喝牛奶吃饼乾,或跟女性比角力, 他创造了一种既独特又真实的表演方式,有时连他的好友都分辨不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评论对他的看法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怀疑论者,是非正统的禅学信仰者,也有人认为他是达达主义式的喜剧演,员第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考夫曼却喜欢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唱歌跳舞的人"。因此对他最贴切的描述是"一个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一个角力运运动家,一个喜剧演员,猫王, 一个民谣歌手,或者是像汤尼克里夫顿,拉斯维加斯着名的驻唱歌手"。
上面这些话都是我看完之后搜集来的对他的评价。下面的话是我的感受。
当一个人真正把自己的生活与梦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的行为可能并不会被大多数人接受。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循规蹈矩的生活,偶尔生活无聊了,就找些有意思的事情来笑笑,开心一下。但是,总有人,他仿佛生来的使命,又或者是上帝在他的身上上了发条一样,他总是要不断的制造效果,开发一切他认为有意思的事情,表演出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体会这种快感,还是从人们本能的反应中得到满足,可能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有人总说,喜剧演员通常就是个小丑,靠出卖滑稽或者自己的惨状来娱乐观众。可是,看过了这部电影,我却觉得,看喜剧的观众才是彻彻底底的小丑,他们随着演员的安排而笑,完全按照演员的步调来走,被人耍得团团转还开心得不得了。安迪是个疯狂的人,他是个让人分不清表演与真实的人。他做表演,大家以为是真的,他讲真话,却被认为是在表演。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应该会有不同的心酸吧!
其实在看到多半部分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只觉得Jim Carrey演的这个安迪是个疯狂搞笑的演员,他的一切就是怎样看起来funny,为了达到目标,他可以不顾别人的反对与客观的压力,一意孤行。但是,天才总会遇到某种困难,而他的困难就是上帝要提前把他的生命收回去,在那一刻,他很真诚的向观众倾诉,却另人分辨不出来到底是什么。
我不同意说安迪考夫曼总是个总在跟观众开玩笑,甚至也开自己玩笑的人。他活得很认真,很诚恳。影片在最后,他癌证晚期,到菲律宾去找“神医”治病,却发现原来“神医”看似离奇玄妙的医术竟然也只是个小把戏的时候,他笑了。他好象发现了另外的乐趣。
其实生活可以被理解得很简单,就是一个把戏接着另一个把戏,就看你怎样看它。非要严肃的给自己规定个一二三四,再来生活,也一样是活在别人的小把戏中。可惜偏偏大部分的人没有看透,所以才需要喜剧演员来表演,让其他人得以看到部分。帅哥、美女很多很多,而真正的喜剧演员就那么两三个,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天分到去领悟出生活的真谛。
Jim Carrey以前的电影,我并没有特别喜欢。著名的《变相怪杰》只是一部哗众取宠的纯粹搞笑片。其实,他,还有香港的周星驰,肯定也包括很多很多靠喜剧成名的人,他们都很认真的看待生活,看待表演,总是尽力的在表演中表现内心的真诚,都是很有深度的演员。因为,毕竟,最难演的戏剧就是喜剧。
看得我好痛苦/这就是那种不是给1分就是给10分的电影
美式笑点没GET到,但金凯瑞演技很赞
应需要把电影和真实事件脱离开来,电影完全可以看作是导演对一个“喜剧明星”的自反书写,将之融入好莱坞、综艺节目、脱口秀乃至舞台演出的形式中,一场场如同行为艺术的演出,观众根本无法用常规的观看直觉来看待这些演出,无法分清到底哪些是表演哪些是真实。导演也如同考夫曼一样,让我们在电影面前失去了探究真相的勇气,因为是真是假根本无从分辨,或者说这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在我们面对这些谄媚的、精心操控、设计的,刻意的虚假的演出中间离出来,打破那些陈规惯例的形式,用偶然性、模糊性、自反性来刷新被主导的观念形式,这本身就是一次行为艺术。
没太懂这里的幽默
蛮久以前看过的,剧情有点忘了。但是演的很不错
电影不错。Dylan Moran的Black Books,John Cleese的Fawlty Towers,Jim Carrey的Andy Kaufman,英美这类用力过猛的喜剧效果真心不是我的菜。
这种不是一分就是十分的电影,评的好辛苦
演技有点让人害怕,太棒了!
本片获200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奖
人的一生都是假象,甚至这个人给人们的感觉只是个幻像。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话只能说三遍。
演技真的超棒了
感觉有点讽刺意义啊
喜剧其实是一种判断,每一个笑话都是一种判断,你必须去判断它。演戏则不然,演戏是一种体会,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我完全了解……但是我不了解他为什么还不是影帝…
我曾在新东方面试上表演猫王~当时就是跟学的他那段~很成功~2012.6.4经过近两周中午午餐时间最后看完。片子很好,很喜欢这个敢玩的人,他用自己来玩玩了他周围的世界。好几处都很感动,但眼泪始终流不下来,很奇怪。结尾用电影使这部传记有了超现实的色彩,挺巧妙的。演员就应该有另外的人生呀。
很好看啊,剧情有深意
说个笑话纪念我
tbh, i dont get this movie... its attractive, but when its done, i aint know nothing at all...
是他太疯癫,还是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