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段大段的旁白叙事,好吧,至少不会像国产片的旁白那样矫情。
开头的相亲打分有点意思。好像有国产片抄袭过。
后面就以大龄女青年的悲喜日常看了。姐弟恋,师生恋。好吧,很多人YY过吧?我没有,倒是YY过我做了老师,女学生暗恋我,哈哈。
对了,我的第一位英语老师,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女老师,对我这个下学期才从农村转学来,连ABC都不懂的菜鸟大力鼓励,让我很快英语成绩达到全级前列,感谢她!不过,初二我遇到一位大连的女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当众羞辱我,让我从此对英语产生排斥,最终导致成绩一落千丈,高考严重拖了后腿,我想说,I hate you!可见遇到一位好老师对一个学生影响有多大。
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实并非是一个纯正意思上的老师引导鼓励学生的励志故事,而是一个剩女的成长片。单纯的老师从书本中的故事猛醒,开始质疑自己期待的如同小说般的生活,开始面对这个生活中不完美的东西,勇敢的走出来开始创造和续写自己的故事。
从这部片子也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文学教育差距。在琳达最初的课堂上,她交给学生的是如何去思考、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虽然由于她自己的缘故她对原作品的尊重,让她不愿意去质疑原作品也有可能不完美),而在影片的结尾琳达给我们展示的是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她开始引导和鼓励学生对那些名作质疑并自己通过分析去再加工创造。
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什么?我们的老师的默认观念里面那些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是不容置疑的,所有的想法都是对的,所以我们的老师们从来没有教过我们怎么去分析作品,更不要说去质疑某个情节并颠覆它了。我们的教育是背书、背书、背书...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中心思想总结,问题是这些观念都对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呢?或许他们的老师也是这样教他们的吧,结果我们都成了不会思考的人,真的很可悲....
故事开头旁边变描述着一位英语教师,固定平凡的生活,压抑情感的老女人,一如剧里的某台词形容的“陷入泥潭”,吊诡的是,开头还真给我了一处蹩脚的踏入泥潭的影射,囧one。
而男主的也是同个境遇,热爱的毕业作品无人赏识,同样一片阴霾(见海报的影射,囧two),事业不顺,碌碌无为,寄居父亲房子,但关系恶劣。
电影讲述的核心就是“改变”,不管是那个教室里的匆匆一炮;老师一改往常慷慨的支出;年度剧目推出本次新剧,而不是每年两次的《我们的小镇》;导演承认不堪糗事,而不是原本形容的光鲜;男主父亲的对儿子关系的反思;重要的是剧本结尾的修改,获得满堂喝彩的成功;教学方式的创新,不只是尊重原著的改编。而温馨结尾,老师改变行为方式,答应赴约,改变对男主父亲的评价,收获幸福。
如果没有那“一炮”,没有剧本结尾的改编,没有一系列尝试的changes,老女人还是老女人,老套放弃般自杀结尾,剧本还是会没人问津,一切都会是陷入泥潭的死寂,灰色的,没有光亮(好吧,见海报那盏吊灯,囧three)。
试着跟过去做出变化,改变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尝试新鲜的,也许你不认同的,这样你才能接触以前不可能遇到的事物,因为这打破旧规律的方式,你会获得新的公式,新的结果,告别曾经死气沉沉的“1+1=2”,if you change。
生活在美国小镇的大龄单身语文老师,偶然发现一名具有编剧潜能的前学生。惊喜之余,积极鼓励学生继续创作下去,并出钱出力还四处联络人员来推动学生的作品成为剧目表演给大家,还莫名其妙的和学生发生一次不伦的教室玩过界。在剧目准备顺利进展时,学生的父亲半路杀出,貌似要阻挠儿子的文科才华。语文老师不依不饶,前去理论辨明是非,结果听到另一个惊人的说辞。回来后,语文老师也发现学生和女演员的不轨行径。正当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师生恋”的绯闻又在校园间传得满天飞,老师的职位瞬间被开除。当然,结局是圆满的,理想是需要争取的。
影片由电视剧导演克雷格·兹斯克执导,朱丽安·摩尔领衔主演,两位80后迈克尔·安格拉诺和莉莉·柯林斯配戏,格雷戈·金尼尔出演父亲角色。剧情中规中矩,带点情景剧的小幽默,上映后并未获得主流媒体太多好评,或者可以说是恶评如潮。要说激励向上有点小看点,莉莉有点小吸引,朱丽安的教师形象换口味,都不及其中那一分钟不到的学生在讲桌上睡了老师那一出。当然,在这一点上,美国人还是比韩国人收敛许多,不比《完美搭档》那般大尺度开放,在话题探讨上也不及学生与老师间相互窃取学术成果的话题深刻。那我们也就一本正经中规中矩的欣赏一下朱丽安依然清秀,但有点老迈的清新表演吧。至于文学该不该继续,理想该不该坚持,那都是本片的适当小作料,还激不起观众们的心情激涌。
太奇怪了!像10年前的作品。虽然摩尔已经老到不行,但是小桥段的演绎还是有点意思的。批判男人永远长不大吗
很不错的剧本构架,不过如果是我的话,应该会至少改3处地方。不过不妨碍这是一部好作品,迈克尔的表演也很不错,摩尔姐真心是一个超级演技派。
如果没有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这将是多么无聊的一部电影。她得有十年没演这种讽刺色彩的角色了。可惜结尾甚至说整个后四分之一如同剧情中剧本结尾篡改一样令人恼怒。
以Nathan Lane领衔的奇异阵容赋予了这个奇异的剧一种从头到脚的奇异氛围
ost不错 在不对的时候配不对的音乐真的好赞!
这不是“英文老师”或“语文老师”是“文学老师”吧,更类似大学的文学课老师,因为她只讲文学(后来讲了写作),不讲听说读写,不过人家高中原本就和咱们非常大的差异。重点全在一场“课外活动"上,几乎没有上课。不过朱利安·摩尔扮演这种形象是挺有意思的,神经质又不过分,基本是在逻辑范围内的。一般来说这种类似“误会喜剧”会归结到一个什么“意义”命题上去,这部果真也是这样,最后朱莉安说出那个点题的句子:不要让我的小错误妨碍你的成功。女同学确实非常迷人,老爸居然是菲尔·柯林斯。编剧男同学这样确实“太不专业”了,没妈还这么妈宝真是……总体不喜欢这种老套的剧情结构,台词挺棒的,但剧情太无聊了,那个画外音视角难道是她的房子拟人人格吗?
居然已经出碟了。。。
摩尔姨其实很有喜剧胞,各种时候甚至微带冷面笑匠的感觉。这种轻松小品,自然轻松驾驭。三观严谨的人慎入,可能会被某个雷点触到。哈哈~~
好可怜的英语老师,文学故事害人不浅。与其解读他人的结局不如自己写个新结局吧。结尾不错
马马虎虎
朱丽安摩尔演技和魅力大展示。结尾怎么那么可爱呢。
还算有趣的独立小片,有点喜剧元素,有点知识分子气,再有点温情
相比摩尔阿姨的角色,我还是更喜欢Carl Kapinas,自己不得志但依然保持着对戏剧的热忱,为了排好剧有创新,不惜得罪校方领导,连开演前为学生们打气“敬未来的托尼奖得主”都那么可爱,这种真性情的老师不多了
“The 40 Year-Old English Teacher”。Linda时而情绪失衡却又不慌不忙,在自己的舒适圈过着孤独的生活,又徜徉在戏剧和文学的世界。只可惜后半段把这个能够恬然过一生的高知女写成了歇斯底里并且绝望的更年期女性。师生恋和与Tom的交手,也变成了一个不需要自省的女性的(被迫)自省。
依然是大龄未婚女找到爱情的故事,只不过是套在了一个英语老师的身上而已。意外之处倒是有些荒诞意味,不过,who cares!找到好的对象就好了!OST真心不错!
前面太有代入感!我也是这样的TOT摩尔太萌惹!!!最后终于收起geek气质变身摩尔噜!!!喜欢你真是好幸福,看惯了文艺独立苦逼,终于50岁迎来喜剧第一春!期待rock star!!!!还有魔女嘉莉老妈!!!
翠贝卡电影节最后一场,轻松的收尾。朱莉安摩尔,熟女魅力没法挡啊~
故事发展的过于俗套过于心急,一个中年老处女把自己不大的生活圈子搞得一团乱麻又在过于仓促的的转折里皆大欢喜,虽然缺点一抓一大把,但我看的很开心!对这种轻松小品完全没有抵抗力。
《大龄语文女老师和文艺男学生睡觉后,又和他的直男癌老爸交往》其实这是一个成全的故事,文艺接收者(读者、观众我不晓得怎么概括这个群体)对文艺工作者的成全,年长者对年轻人的成全。朱丽安·摩尔再次跳入“大龄女文青”的窠臼,然后用牛逼演技打破刻板印象。
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