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其实,看过预告片,看过花絮,看过剧照,就大概能够知道,一个满身血肉模糊像屠夫的肌肉男,再搭配上“英雄有梦”、“黄飞鸿”这样二五不着四六的关键词,做出来的肯定是一锅乱炖。所以去电影院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被周显扬打一记闷棍的准备。
说到这部电影的剧情,用已故武林宗师刘家良师傅的话,“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故事是这样的,顽皮少年黄同学为父报仇,潜伏到黑帮老大雷老板儿身边卧底,在“英雄有梦”的he-xie口号鼓舞下,最终一边杀人一边还完成了弘扬主旋律的艰难任务。
电影看完以后,我深深敬佩导演周显扬,作为he-xie社会高级黑,他亲身用自己的电影把洪拳宗师黄飞鸿打造成了满口仁义道德实质上杀人如麻的清朝版傅红雪。想想从关德兴、成龙、王群、季天笙、李连杰、赵文卓等以来,历代黄飞鸿的数百部电影凑起来,都没有这部电影里黄飞鸿口蜜腹剑。你如果不仔细看,经常会产生幻觉,以为是少年鬼脚七前传。
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的票房怎么样,但从情怀上,陈可辛的《武侠》、路阳的《绣春刀》、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甚至是陈德森的《一个人的武林》都可以把它秒成渣。不过看看编剧杜致朗女士的几部武侠片,《苏乞儿》、《霍元甲》你就知道,她几乎是以祸害糟蹋武林豪杰而出名。在剧情上,它的缺陷倒是值得原谅,因为同期还有《剑河》、《永春白鹿拳》这样的无厘头严肃武侠片铺道,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饱满有点儿发育不良,说缺陷又有点儿犹可原谅。
前不久看芦苇先生的《电影编剧的秘密》一书,提到编剧最重要的是对“类型”的认识要清楚,《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以及类似的功夫片,关键就在于对类型的认识不足。以徐克的《黄飞鸿》三部曲(去掉赵文卓续拍的那几部)为例,它就是标准的武侠功夫片,它切中的无外乎是三个类型:武侠、功夫、历史。现在的很多编剧,都在做武侠片,但是不明白侠,不明白功夫,更不明白什么是武侠和功夫。
在《史记》里,太史公曰,“侠以武犯禁”。寥寥五个字,定义了侠,侠就是脱离于政府的暴力机关之外,维护社会基准道德的群体,小处说,“抱打不平”,大处说,“保国安民”。徐克说自己是“武侠世界的男人”,他骨子里有武侠的根,不管是《黄飞鸿》还是《狄仁杰》,男主角身上都有一股悲悯的气质,这就是侠的气质。所以《狄仁杰》系列归纳起来,就是一部武侠、功夫、历史、悬疑电影,类型非常清晰。
现在很多人都在叫嚣武侠片的没落,但归根结底,是武侠片越来越虚幻、越来越不脚踏实地。以拍摄出《倩女幽魂》的程小东来说,竟然也拍出《江山美人》这样不知所谓的电影,就可以看出香港影人的迷失。这种迷失也体现在《四大名捕》的火锅、《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的招牌街上,电影的真实不在置景、道具上,而在社会气息和人物气息上。以杜致朗老师的剧本来说,经常会充斥着琼瑶式的历史妄想,这是老港片模式下的症结,一如霍元甲的失忆、苏乞儿的精神分裂和黄飞鸿去卧底。
以剧作成功、票房失败的几部武侠片为例。《武侠》、《绣春刀》而言,都是有武侠的皮,没有武侠的肉,电影本身品质是好,但你既然是武侠片,就要有侠气,要让入场的观众感受到侠客锄强扶弱的痛快淋漓,一部是家族宅斗,一部是公务员逆袭,换成任何的武侠迷,花了钱进电影院你就让我看这个?甄子丹的《一个人的武林》,是有些气息的,糟糕在于,太局限于好勇斗狠和江湖仇恨。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是近年来最有可能挽救武侠片的作品,可惜的是,太儿女情长,太民国,太逝去的武林了。丁连山和宫宝森那条线没有铺开,张震那条线没有舒展,实在是尤为可惜,武侠的世界,不外乎英雄之间肝胆相照,敌我双方也难免惺惺相惜,不畏强权,除暴安良。没有了这些,再漂亮的身手打出来,都是花架子,就像是撒豆成兵的纸人,一捅,它就破了。
但《一代宗师》最大的优点,也是港式武侠片丢失的魂魄,真实。正如李连杰的黄飞鸿可以飞檐走脊,可以飞来飞去,但是街巷斗殴、贩卖人口、金山梦、白莲教这些元素都是真实的,即便是狮王争霸,也是从历史角度去开发,只是到后来的《王者之风》里搞出万国赛狮是真正走火入魔了。而在《一代宗师》里,叶问金楼比武、宫二东北除恶再到武林宗师们流落香江,都很真实,既有历史痕迹也符合剧情需要,即便是虚拟的人物投放在真实的历史里,也会显得饱满。
再看看周显扬和杜致朗这对夫妻档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让黄飞鸿去卧底,还要掺和到码头黑帮火并里,一来完全不符合历史,二来也不符合剧情,生拉硬套,可叹可笑。说到港片的滑坡,其实是从香港影人反英雄情节开始的,坏人不完全是坏人,好人不完全是好人,每个年轻电影人都迫不及待去打破旧有的戏剧套路。这种追求本身是没有错的,所谓“不破不立”,但这里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很多电影人并不具备成熟的能力,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规矩,就要去破坏规矩了。就像很多先锋画家,他们或许并不知道,一代宗师毕加索先生,最早是古典学派的忠实拥趸,之所以会超越传统,首先在于他能够熟稔地驾驭传统。
于是,很多的电影人都迫切地想要塑造出“反英雄的英雄人物”,就是说,还没有来得及塑造出自己的陈家洛或者袁承志,就要急着打造一个韦小宝。结果可想而知,很多的香港电影人都迷失了,拍出的电影一部不如一部,也就此葬送了作为东方好莱坞招牌的功夫片。回首过去十几年,中国电影拿得出手的功夫片,居然只有徐克的电影和一部《叶问》,你可以说时无英雄竖子成名造就了甄子丹,但叶问确实值得称道。
《叶问》是一部标准的、传统的、规规矩矩的武侠功夫片,摒弃了新世纪功夫片中帮派斗争、报仇雪恨、风花雪月的场景,回归传统,扎扎实实地做足了武侠、功夫和历史这三个点。叶问是个传统的侠客,谦卑、善良,功夫出众,同情弱者,有一种植根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儒家气质。这部电影放在二十年前,只是普通的港片,放在如今就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它老实诚恳地做了一部武侠片,没有炫技和革命,或许好多人已经忘记,侠客,本就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东西。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叶问》是一部痛快的电影。中国文化中之所以出现侠客,就是因为侠客的痛快,“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部电影最后看似落在民族大义上,其实,还是在“锄强扶弱”上点题。侠客,就应该做侠客本应该做的事情,《逝去的武林》中记载民国宗师唐继禄先生教育弟子,真正的侠客面对个人的荣辱可以忍让,面对欺压良善和国家苦难的时候才应该愤然出手,换言之,学武不是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是侠客真正的使命。
窃以为中国历史上的侠客精神有几个阶段:一是秦汉之际,“士为知己者死”,和“侠以武犯禁”,千金难买一诺的英布是代言人;二是元明之际,该出手时就出手,仗义疏财,锄强扶弱,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属于这种;三是清朝到民国,家国天下,像大刀王五、霍元甲、杜心五是一类,到这里,中国传统武侠精神几乎已经融为一坛,既有锄强扶弱,更要保国安民。
我始终认为,有《叶问》和《龙门飞甲》、《狄仁杰》系列、《一代宗师》的成功,中国武侠片依然有它的市场。问题在于,是否有电影人愿意踏踏实实地静下心来,看看书、认认字,不要总是在超人、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或者马特·达蒙身上寻找中国侠客的影子?
在百度随便搜索一下就能知道,有多少网友在夜深人静之时,找出几十年前的老片子,听到一句“少年子弟江湖老”,就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最后,特别再想问周显扬导演伉俪,能感受到在《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的结尾,孙中山口吟“但愿朝阳长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的那股悲壮和苍凉吗?
那,才是武侠世界的魅力。
PS:最后,给这部电影三星的理由是,一个努力的彭于晏,表演还算到位的王珞丹和angelbaby,以及现在演反面角色完全能镇得住场的洪大叔。
又PS:之所以又减到两颗星的理由是,不小心刷了二遍,发现给三星都真的多了。
看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建议迟到两小时观影
影片总长度131分钟,如果你迟到两小时,刚好能赶上老当益壮的洪金宝大战筋肉彭于晏,在一座着火的两层广式骑楼,下面熊熊大火,一老一少在楼梯房梁间闪展腾挪,不管是镜头角度还是武打设计,都深得港式功夫片精髓,虽然打的时间不长(毕竟洪老师傅六十五岁高龄了),但确实值得一看。随后是无论怎样都会激荡起些热血的老黄飞鸿主题曲响起,最后是五月天充满激情的摇滚版《将军令》。
如果你迟到两小时,只看到了最后十来分钟,会以为经典的黄飞鸿系列又要复活了!可惜没人迟到两小时,倒是有几个观众看了一个多小时就提前离场了。因为之前的两小时太撒狗血了,而且是很笨的撒狗血,我决定称之为撒猪血。充满了令人笑场的煽情和漏洞百出的阴谋。
其实可以看出导演和编剧是有追求的,黄飞鸿是香港影坛题材的常青树,有太多珠玉在前。他们想学诺兰,将黄飞鸿变成一个充满黑暗因素的超级英雄。使这个中国式英雄在荧幕上重生。从前版本的黄飞鸿出生在慈母严父的幸福中产家庭,有着幸福的童年和无忧无虑的青年,成龙版的少年黄飞鸿根本是个不知天高地厚浪荡公子哥。
新版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两男两女四个快乐的小伙伴,一女忽然被黑帮抓走卖到青楼去了,小黄找老爹帮忙,结果老爹得罪了黑帮被害死了。黄飞鸿成了一孤儿,两个男小伙伴上少林学艺整天想着报仇。结果被逻辑混乱的老和尚天天惩罚式灌输了一个逻辑极其混乱的概念——报仇就是救人。于是跟小伙伴下山报仇或者说救人去了,下山路上不知为啥两个小伙伴商量出个办法,抽签选个人当卧底吧。主角彭于晏就去黑虎帮卧底,井柏然不知怎么搞的就和另一女小伙伴王珞丹建立起一孤儿帮,卧底时不知为啥老呆在一青楼女子杨颖那跟王珞丹接头,王珞丹也不是警察,黑帮也不认识她和井柏然,不知道他们在神秘什么。不管怎么说三个小伙伴巧使连环计,害了黑帮俩手下,给黑帮银库分了。那么巧妙的计谋,不知为啥井柏然就落单被抓了,然后在四下无人的情况下,两人坚持不逃走,履行了从前说过的死一个剩下一个继续梦想的誓言。这时杨颖说我就是那个当年那个被抓走的小女孩啊,你们报仇这么热闹,我怎么可以什么都不干,于是拉着王珞丹去出卖色相杀黑帮头目,并且在去那里的路上跟王珞丹说,杀头目很危险,我要是遭遇危险你千万别救我。王珞丹很够意思,站头目背后看着他在澡盆里把杨颖掐死了,然后头目来找她时她才杀了头目。这番折腾后,四个小伙伴死了俩,彭于晏决定不卧底了,和王珞丹带着孤儿帮练了趟功夫就去找洪金宝报仇或者说救人去了,到那一看两边人都挺多,彭于晏跟洪金宝说咱们俩单挑吧……两小时过去了,可以接文章开始部分了。
写了这么多厚,我反省了一下自己。也许这就是给青少年看的,不该去追究情节好坏。我愿意自降智商和阅历,从青少年角度来看这部电影。记得我十来岁时判断一片子是否好看,原则很简单,先问“这片子打不打。”那时香港功夫片很稀罕,就爱看从头打到尾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打的完全不够嘛,上来就是一段群殴,兴许是十来年前《黑客帝国》定下的规矩,英雄大家必须要以一敌百,打时必须要下大雨,必须要有大量慢动作,慢动作中必须要有挥拳打在脸上,然后面部肉颤动变形再飞出去,总之是没一个新鲜镜头新鲜动作。新鲜的也就小彭那身肉了,从未见过那部电影给男演员那么多胸部特写……
吐槽了这么多,其实这部电影的美术、道具、摄影都是挺精良的。虽然想拍一个沉重的悲情英雄,但如此努力的悲情反而满搞笑的,毕竟香港功夫片是在努力创新,还是可以支持一下的。不过由于导演追求黑色悲情,里面还是有些比较CULT的镜头,比如一推某人,他背后又一刀,然后脑袋就掉了,虽然没直接演脑袋掉的镜头……太小的孩子还是不要带去看了。
转自 今日看点
http://www.todayfocus.cn/column/720.html
全新的故事,模板是《大武生》+《北斗神拳》,方向是《古惑仔》+《旺角风云》,但水准很一般,还搞基情,部分台词有雷点。打斗不错,第一场最好,彭于晏的肌肉秀,胸比杨颖都大
到片尾小彭掷地有声说:我,黄飞鸿!。。。睡了两觉醒来的我猜想起来,唉呀妈呀,这是部黄飞鸿电影我都忘了呢。但是,有海量凶肌出没,爱好者不要错过。
剧情太弱了,像一个有很多bug的谍战剧,很多地方和细节经不起推敲啊,黑虎帮的三位大哥在里面就跟白痴一样,傻傻的就被给离间了。于是,剧情不够,打戏来凑,拳拳到肉。导演的格局和视野太小了,就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架构,里面王珞丹和baby两个角色有点可有可无,比之徐克的黄飞鸿差了不少。
本来很期待的,看了故事介绍之后,突然失去了兴趣……不如换一个名字,别用黄飞鸿了吧。改成《雷老虎之英雄有梦》
彭于晏很爷们,但是看惯了李连杰得黄飞鸿,总感觉差了点意思。
一开始那句“我不会死,因为我觉得我死不了”笑翻了。类似的台词太多,莫名其妙的长镜头太晕……但井柏然演的挺好,小眼神小表情都挺像那么回事的,巷子里一甩衣角居然莫名挺有种一代宗师的感觉。彭于晏的胸也挺好,不枉了导演哐哐哐哐的大特写,但是有那么好的基友不好好搅基你反什么黑呢你说说?
无处不在的卖肉彭于晏及卖假脸AB。
没黄飞鸿什么事 。你英雄有梦,我却只想重温旧梦……
我艹,好灵活的胖子
不说广东话也敢拍黄飞鸿也是醉了,没有李连杰也敢拍黄飞鸿也是醉了,没有功夫底子演功夫片也是醉了,没有医学常识演黄飞鸿也是醉了,年轻人整天喊打打杀杀多不好啊。长那么漂亮还是拍校园偶像剧吧,还可以自己唱主题歌哦!!
李连杰之后再无黄飞鸿,连这都能忍的,建议再看遍徐克醒醒,毁成这样恨得我牙痒痒。剧情台词幼稚到惊人,表演(尤其王珞丹)堪称灾难性,乌镇和码头浓浓影视城风,除将军令宝芝林外跟黄飞鸿没半毛钱关系,五月天也完全不搭。打戏确实酷炫,但特效成分太多,总升格很烦。还尼玛卖胸肌...只剩物料还不错
现在发现彭于晏真的是硬汉,他拍的所有打戏都让人看的特别过瘾,很喜欢他!
忠肝义胆论英雄!打戏也精彩
卧槽,这跟黄飞鸿有毛关系啊。
年少轻狂,黄麒英早死,黑帮码头水饺,一边基情四射,一边以暴易暴,自以为就是英雄。雷公的一句“幼稚”,足以形容这个2B梦。渣主题引领下,文戏拖沓对白弱智,催人入眠,只想快进。360度佳能?主观视角?都是噱头,昙花一现,没法汹涌,好失望。还好,你是叫阿飞,还不算丢光黄飞鸿的脸。
画面精美,打斗爆裂,还暗黑写实卧底复仇推理攻心刷逼格,不过终究还是没有武侠美学的任何痕迹,如果你不背着黄飞鸿的包袱或许还算OK,但这样卖卖肉,耍小聪明,毫无传承的重启只能让人嘬牙花子
黄飞鸿之中国广州码头梦,没有了家国情怀,整篇的格局用洪金宝的台词评价就是:幼稚!台词一片混乱,彭于晏虽然是有史以来胸最大的黄飞鸿,但是没有一点练武之人的神气。满足女生窥视鲜肉裸体意淫,可能是本片存在的最大价值吧。
徐克李连杰之后,还有人敢拍《黄飞鸿》,勇气可嘉。。
其实要不说是黄飞鸿这个剧情我都还觉得过得去的,以及打戏的话还是要看飞翔的胖子洪金宝。
比较乱来的改编。故事基本不过脑,人物行为逻辑一路坑,恶是很恶,可惜智商都不太够。台词又装又硬,演员念白更硬。动作戏又是高速镜头慢动作加特写,没什么美感,也不连贯。这样的故事何必挂着黄飞鸿的名,随便叫个阿猫阿狗多好。两星给彭于晏的胸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