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到生活中.像男主这样找到自我的人真的很少见.去宣传福音传递教意.又能牺牲自身的利益.从一开始的桀骜不驯.到后面的受感召去应愿.刻画的人物还是比较立体的.还原度有待商榷.但意义上是很重大的.这样的题材也许只有信基督教天主教的人才能看得懂.对无神论者是有巨大门槛.多多少少有点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味.
索达吉堪布有一本有名的书——《苦才是人生》。这部电影的基调,如同这本书名,但电影的主旨却要积极得多。
这部电影的宗教背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宗教,常常让人联想到清规戒律、禁欲、悲观、逃避、神话故事等等。但,这仅仅是宗教给人的刻板印象罢了。所有高级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它们共同的主旨是“爱”,其目标是以“爱”来解决“自我中心主义”带来的“人”和“社会”的各种困境。而这部电影正是借助主角Stru的极端遭遇,让所有人都发现“爱”并且传达“爱”。因为,只有“爱”才能让人成为“上帝”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让人勇敢面对无常的苦难人生,并在苦难中得到人格的升华。
故事梗概:男主出生在一个无神论的普通家庭。男主从小喜欢唱跳,偶像是猫王,但父亲不仅诋毁他的偶像,还对他冷嘲热讽。男主的兄弟在六岁时去世(1966-1971),死因不详,但主角说他六岁的弟弟Stephen“睡了个午觉,再也没有醒来过。”男主与母亲同住,而当男主正值中年时(拳击手面临退役的年龄段),年老的父亲Will(梅尔吉普森扮演)仍然在建筑工地开着挖掘机,并独住在简陋的房车公园里。
男主在成长中需要克服一个问题:他认为父母更爱他那个优秀的兄弟,这让他相形见绌,他的前半生始终试图以各种方式向父母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他做了一个不怕挨打、不怕输、越挫越勇的业余拳击手,靠赢得比赛赞助为生(赢15场,输2场)。最后一场比赛取胜之后,医生在体检中发现他身体状况异常,并建议他不要再打了,否则会危及生命。母亲建议他去当工资丰厚的钻井员,可他不愿成为一名蓝领。他不愿意接受没有话语权的人生。 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突发奇想,要去好莱坞当演员,成为万众瞩目的人。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暂时干着超市销售员的工作。一日,他对正在超市采购的墨西哥裔女主Carmen一见钟情。女主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要求他皈依之后才能交往。男主为了追到女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皈依。他的热情和真诚终于打动了女主。女主带他去履行教徒的职责——忏悔。亚裔神父说:“忏悔的精髓,是由信仰和上帝的爱所激发的,这是完美的忏悔。而不完美的忏悔,源于不纯洁的动机,比如出于礼貌和对地狱的恐惧”。而这些话颠覆了他从小对忏悔的刻板认知。
某日,男主独自在酒馆喝闷酒,旁边坐着一个神叨叨的流浪汉,说如果一个人被打倒了几次,前几次会让他感到羞辱,但是最终会释然。又说男主此时正走在康庄大道上,又说他的前路黯淡无光,但他会拥有一次机会等等,最后提醒他不要酒后驾车,然后就离开了。男主酒后骑着摩托车回家,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车撞飞几米远,接着被另一辆车从身上碾过去。交警发现他,用手电筒对着他的眼睛试图唤醒他,而此时迷糊状态下的他看到一团光,然后一个天使容貌的白衣女子圣母玛利亚出现在他面前,说“你不会死得毫无价值(You will not die for nothing )”。而他却说:你回去跟你的儿子耶稣说,他要向我展示地狱,而我不怕地狱火。但圣母玛利亚说:“他是为你而死的,也是为了你的弟弟而死的。”圣母玛利亚看着他垂危的样子,落下了悲伤的泪水,并说了一些话,最后给他额头一吻,然后离开了。
男主被送往医院抢救,医生向男主母亲说,他遭受严重的脑震荡,生命垂危,但是手术非常顺利,他很快康复了。男主想起了那晚喝酒时在他旁边神神叨叨的流浪汉说的“你不欠别人什么,但你得到一次机会”,于是回酒馆打听他的消息,酒保说这个人可能是路过的,从前没见过,之后再也没见过。接着,女主主动和他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为此很自责,于是去找神父忏悔。神父说,这个性行为不应该让你感到自责,而是上帝的恩典。男主反问,上帝给我这个恩典,是想让我干什么呢?神父说,他希望你传播教义。
男主的世界里,他活着就是个多余的,应该活下来的是他的弟弟而不是他自己。但是,自从车祸之后,他再也不这么想了。上帝给了他恩典,他应当以自己的方式回馈上帝,问题是以什么方式?
他决定去读基督教学院,毕业当个神父广传教义。尽管所有的人都强烈反对他,但是他的真诚和执着最终使他被学院录取。一次,由他在教徒面前进行福音反省。他的反省内容:我们都被别人误会过,也都做过错事,也因自己的罪恶而畏缩不前。耶稣不是来给我们定罪的,他祈求父亲原谅那些将自己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他教会我们原谅自己。我们祈求耶稣原谅自己的越界行为,同时,我们也原谅别人的越界行为。上帝的宽恕之心感染我们,让我们学习宽恕他人。但是,宽恕是一门很难的课题,我们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做到,宽恕是上帝的恩典。我们要向上帝祈祷,他帮我们卸下重担。
男主认为,只有内心的挣扎,才能让人更接近上帝。此后,男主不再向神父忏悔,他认为,神父通过行使上帝的宽恕职责而获得生存报酬。向神父忏悔,就如同交换。
男主一次打篮球时被撞倒无法起身,进而被确诊了一种罕见的“进行性肌肉障碍”(全伸肌肉逐渐硬化、失去功能)。此时,他陷入了人生低谷和思想深渊——既然上帝给他机会再活一次,为何现在却让自己身患绝症,上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最后,他被退学,不得不靠父母对其进行日常照料。而他的家庭,正因为这个契机,重新生活在一起。他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父母也因照料他而重新生活在一起。一日,父亲载他去教堂做礼拜,进了教堂才发现,原来教区经过重重困难,为他申请到了成为教区神父的权利,而今日正是他的入职典礼。他的典礼陈述大意:自己的磨难,是上帝的恩典。我们的身体正在衰老,但我们的心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不应为获得轻松的人生而祈祷,而应祷告能有力量度过艰难的人生。对苦难的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对上帝的爱。苦难,是接近上帝的机会。没有人能完美地经历人生。
最后一段剧情,是男主倾听那个代表着刻板形象的昔日基督教学院的同窗忏悔。原来,成为一名神父,并非同窗想要的生活,只是他为了达成父亲的期望。他每天都在祷告逃离这种牧师生活。但是,男主因病而离开了学院,这是同窗所羡慕的,只是他不理解的是,既然上帝给了他离开学院的出路,为何他又折返呢?此时,男主说起了自己的人生。自从弟弟死了以后,父母对他的唯一期待就是希望他活下去,可如今他身患绝症时日不多,连活下去都做不到。他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去,但又将另一个儿子献给上帝去做牧师,他的父亲想得到的仅仅是爱。对爱的渴望,我们每个人都一样。
故事的最后,曾经那个诋毁自己儿子偶像的无神论父亲也皈依了基督教,只因为他的儿子Stru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偶像。
我引用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之“宗教是什么”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本片:宗教最初可说是一种对于外力之假借;此外力却实在就是自己。其所依赖者,原出于自己一种构想。但这样转一弯过来,便有无比奇效。因为自己力量源自无边,而自己不能发现。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经这样一转弯,自己随即伟大,随即纯洁,于不自觉。其自我否定,每每就是另一方式并进一步之自我肯定。宗教最后则不经假借,彻达出世,依赖所依赖泯合无间,由解放自己而完成自己。
虽然看到很多人对这部片子评价不好.不过我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吧.
Mark这些年拍的商业电影风格都非常个人化,也很像他自己的性格.这部片子也是.真实事件作为背景其实提分了很多.Mark自己在片中演绎得还是很不错.最后在教堂的发言我觉得很值得深思,片中梅尔吉普森饰演的父亲也因此改变.
不能说这部片子体现了Mark在电影生涯的心态有多么大的变化.但是体现真实,还原一些平凡的英雄是mark最近些年一直在做的.
静下心来看吧,你能从电影中体会到人生态度的转变
这可能是我看过最没有违和感的福音电影!她没有压迫式的强行说教,没有神神叨叨的灌输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理论,也没有莫名其妙的集体性抽搐,更没有强行制造不存在的美好、神迹、感动…… 她充满了救赎,对于自我的重新认识,每个人(角色)都在糟透了的现实世界里突破重重阻碍,打破自我限制,用心去发现美好并创造美好!
这可能是马克沃伯格冲奥的一次尝试,尽管影片以近乎快进式的节奏展示了斯图的重生,或许留给马克表现的空间也被压缩,但我们能够从这有限的篇幅里,想象一个伟大的令人感动的经历!谢谢神父,谢谢马克。
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或许就是我们自己,但是这样的蜕变和突破绝对不是平凡的。佛教有一句名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相信很多人听过说过,但未必思索过。短短8个字,讲述的即是脱凡入圣的境界,绝非一般人所能经历。有几个人曾经拿起过“屠刀”?自然也没有多少机会放下屠刀的。曾经的斯图成长于“糟糕的原生家庭”,童年并不美满,用双拳拼搏不出未来,挣扎于底层但从未失去希望,因为爱情终于找到看似陌生但从未如此确信的真理……他此前所有的人生经历都是为了这次相遇而铺垫,他比任何看似天生属于这个领域的神父,更懂得所有渴望救赎的人的内心,他为此而生!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要尊重有信仰的人和他们的宗教;对于看到过更广阔世界的人而言,我们要理解人们暂时的局限并时刻保持宽容。
犹豫了一下,还是给了4星,为了信仰精神吧。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福音电影,看得出制作方想要按照自我成长类型片去拍。效果还是不错的,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只是就电影而论,不够完整,属于ppt式的电影。从主旨来说,耶稣及圣母两次幻觉的出现导致主角坚定信念也太搞了,是不入流作品没辙了时才滥用的桥段。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男主选择当神父是他的出生背景经济条件下最好的选择,尤其他的性向电影中是含糊处理了的。与女友上床后更想出家,留给观众许多想象空间。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埋没片中某些神性与人性结合的片段。比如耶稣在酒吧中对他说“你会得到一次机会”,比如他看到的圣母形象是母亲与女友的结合。最感人的是与父亲的和解,虽然相当突兀,但美剧这种孩子没了夫妻完蛋的故事太多,观众尽可以代入其中的优异之作来脑补本片的缺陷。天上的父亲,与人间的父亲,最终在信仰的世界合二为一共同拥抱。没有这些奇妙而悲惨的契机,你很难想象他们家庭还能团聚。可是又有多少意义呢?若真的有上帝,为什么不早一点?片尾的讲道在我看来是败笔,任何时候歌颂苦难都是可耻的,哪怕以神的名义。马克贡献了从影以来最好的表演,然而,梅尔吉布森还是秒杀了他。没有他这部电影就索然无味了。可惜了剧本毛病太多。
因《不羁夜》和《赌徒》,我喜欢马克这位并不像巨星那般闪耀的演员,虽然他的表演总是一个在几乎固定的举手投足的模式,不变的语速语调,总是那种不爱讲规规矩矩,自我感觉良好,心理活动简单直接的“德行”。多少个他演的角色,被他一张沧桑的脸牵着走完大半部剧情,他每一次的故事,不经过一番折腾(比如:变形金刚),成功对他来说真是太不容易的事情。
然而恰是这些角色,可能就是一种本色,那种总不言败的执著,挣扎,从未自卑自怜。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挣扎呢,与他的愁眉和皱纹搭配,当多少观众已随他一起变老并似乎躺平在无奈的生活中等人提醒自己已经pass your prime ,而马克还在荧幕上,带着那不会消散的力气,一昧的闯劲。直到在《斯图神父》中,因为是因为精神的力量的原因,他那苦愁的面容终获得难得一见的平静。
每个人都可以有让自己脱离挣扎状态的宗教,可惜有的人未必穷尽一生能找到,假如称之为不幸运,那只是说话的人把眼里的时光看短浅了罢,正如斯图教父在意外的获得教父资格给大家说,坐在轮椅上的他更能说明那些力量的光明,那也照亮周围的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或许是认同了,那些为成为自己的“挣扎”,大彻大悟后是去努力做先己后人的时候,才成就自己对和世界与自己的彼此平和相待。
另一方面,一个平凡人都可以做到的,当有一种力量让自己不放弃,可以称之为找到使命,哪怕是认可这份挣扎,与之耐心,被冲突的洪流击倒而沉入悲哀,还坚持,这本身就是光亮,每个人都得用一生做了什么去诠释一生的意义。
i tended not to focus on the assumed smart alec itself as the main theme but immersing on the SOMETIMES uniquely chanted film language...(这个的幕后在纪录片看过了 很搞笑...................
无神论者通过逻辑吊打神*们?
上帝就给马克沃尔伯格一个奥斯卡男主吧。从《乔贝尔》开始,他就演着让人为之动容的角色,真的哭死我了。
你没有自由 可你的女人可以很自由啊
或許,斯圖爾特一家都有心理問題,通過他成為神父的事情,都消除了心理問題,當然也就沒有什麽掛念了。他們都放下了史蒂芬,活成了自己,也一定和斯圖爾特做神父有關繫,因為他已經放下了,併且說話直指人心,讓基督教徒們更為信服。他實現了自己的救贖,也要救贖別人,驗證神學的偉大,當然,也是他經受命運捉弄之後的一種頓悟吧。
其实还好了,拳击手转行
从《乔·贝尔》到这部,宣传期的Mark一直在强调自己想要聚焦制作更多像这样的内容——积极的、虔诚的也同样是有意义的,转型之意不言自喻。不一味地被爆米花、“商业价值”包裹是有勇气的宣示;能够选择抛低过去、实现一种救赎同样难得;这句话是给电影之下的故事,也同样是给现实本身。能在这里看到他对角色诠释最真切的努力和对原型故事的完全熟稔,对传记故事来讲已经成功。尽管以信仰挂阵、让人物重获新生的套路有些冗余老套,故事也可以更加精简,但它是勇敢、诚挚也同样疗愈的讯息。
无论处境如何,你总能找出一条自己的路
从声音判断我在看的这场厅有三个人哭了。在我在的这个地区估计评价挺好的 毕竟有次开车去野攀 还路过一个很大很大 晚上看着还有点鬼的cross。故事是挺完整的 毕竟真人真事 但要问我moved没有 hmmmmm 去了一年多教会 也没让我love god。
马克·沃尔伯格演神父实在是有点违和。一个因伤结束职业生涯的拳击手,在小镇是公认的混子,不仅是无神论者,而且还对天主教嗤之以鼻。在经历一次严重的车祸后,他居然信仰了上帝,并且打算成为一名牧师。在神学院学习期间,他确诊患上了不治之症,但依然坚信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因为患病残疾后,成为牧师又变成了不可能的愿望。在小镇居民和教区主教的努力下,他终于达成了愿望。一部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只不过没有亮点。梅尔·吉布森也太老了。
前半段平淡,后半段又太苦。导演是Mel Gibson的女友。060222
轻松,幽默,感人,接地气的宗教题材传记影片!卡司阵容也是比较强大,细节风趣,节奏明快,一点也不闷!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潦倒拳击手到神父的故事。他并不长的一生,却是转折不断,磨难多多。车祸后的神启,让其开始笃信上帝,并献身此事业。导演过于想强调其前后的反差了,重点放到他此前的生活中,节奏又未把握好,拍得并不有趣。
前半段文武俱佳,为什么中后段突然的拖沓起来了? Anyway看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有高潮有低谷,到了结局的时候不免唏嘘。Mark W的演技出神入化,事实证明之前那些烂片真的不是马哥的锅。帅哥好基友也超可爱的
导演的人生也很精彩,台词丰富有趣,前面节奏好,剧情发展后半段有点控制不太稳
可以體驗到信仰的純粹和强大。
有天使。
如果不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应该没法共情。
后半段还蛮感人的。
是这样的差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