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1998

HD

主演:杰里米·西奥伯德,亚历克斯·霍,露西·拉塞尔,约翰·诺兰,迪克·布拉德塞尔,吉莉安·艾尔-卡迪,詹妮弗·安格,尼古拉斯·卡洛蒂,达伦·奥曼迪,盖·格林威,塔索斯·史蒂文斯,特里斯坦·马丁,瑞贝卡·詹姆斯,保罗·曼森,大卫·博维尔,大卫·朱莱安,芭芭拉·斯特潘斯基,艾玛·托马斯,戴安娜·札克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9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追随1998 剧照 NO.1追随1998 剧照 NO.2追随1998 剧照 NO.3追随1998 剧照 NO.4追随1998 剧照 NO.5追随1998 剧照 NO.6追随1998 剧照 NO.13追随1998 剧照 NO.14追随1998 剧照 NO.15追随1998 剧照 NO.16追随1998 剧照 NO.17追随1998 剧照 NO.18追随1998 剧照 NO.19追随199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追随199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比尔(杰里米?希尔伯德 Jeremy Theobald 饰)是个游手好闲的作家,借跟踪陌生人打发时间。这让他体验到形形色色的人生,很神秘,也很刺激。不过,有一次,比尔盯上了一个西服革履的家伙克布(艾利克斯?浩尔 Alex Haw 饰)。尾随到餐厅之后,他却被对方识破,只得摊牌。克布是个贩卖盗版光碟的商贩,此外还做拧门撬锁的勾当。克布带着比尔潜入了陌生人家中,但比尔发现克布根本不取财物,而是寻找主人蓄意掩盖的隐私。同时,克布还提醒比尔要注意仪表。后来,比尔认识了一个神秘的金发女人(露西?拉塞尔 Lucy Russell 饰)。在酒吧,比尔主动与她调情,但是对方冷若冰霜。原来她是黑社会大佬的女人,但是不可遏制的激情让比尔失去了理智,从而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仙鹤神针 (国语版)尘归尘义犬报恩少女日记1984天天向上阉夫奇案之情劫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原声版)女孩子不好惹荣耀的代价

 长篇影评

 1 ) 追随

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生活。这种生活变得越来越孤单,并且乏味。一整天无事可做,就那么呆着。从那时起,我开始尾随别人”,影片开头,我们的主人公比尔,一个“具有落魄艺术家气质”的孤独年轻人对着一名警察这样自述。实际上,除了最后几分钟,该片的几乎所有情节都在这种自述框架内被讲述。观众最基本的观影快感即来自听他人讲诉私人生活史的过程。   随着叙述的深入,一个年轻人孤单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他没有工作,一个人住在污秽的单身公寓里,读柏拉图,想成为一名作家却连承认这一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对梦露这样的金发美女有着性幻想(他床头张贴着梦露的海报),没有朋友,是“一条缺乏社交的可怜虫”。孤独超过了一定限度就容易发生心理变态行为,我们的主人公开始尾随陌生人,偷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陶醉于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之中。事实上,在情节还没展开的最初几分钟里,我已把这个年轻人看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种人物;后来,当他的偷盗教练出现时,我又很容易地把它和布列松的《扒手》联系起来——这两部电影都包含一个孤独的年轻人在非功利的动机下犯罪的母题,而且他们都有一个指导他们犯罪的教练;如果说《尾随》中的年轻人缺乏《罪与罚》和《扒手》中主角们犯罪的哲学动机,他倒是很接近于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在极端地孤独中心理发生失衡,作出超越常规的举动。   由于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这部处女作在叙事方式上过于突出,开创了一种诺兰式的叙事风格,且被认为为后来把这种叙事风格发挥到极致的《记忆碎片》铺平了道路,影评家们往往对其主题一笔带过。实际上,在玩味叙事形式的同时,诺兰处处不忘将他对世界和对人的看法注入电影,这使得该片在人性内涵的把握上也远高于那些平庸之作。   当警察问比尔为什么要尾随别人时,比尔说他是个作家,然后又改口说他想成为一名作家,尾随别人可以为他的写作发现素材。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比尔这么回答的同时,导演用粗粝的黑白画面告诉了观众另一个答案:这是一个极端孤独的年轻人,他被生活排斥在外。由于眼睛一直注视着内心深处,疏于和外界联络,他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着。然而人总是社会性的生物,于是“尾随”便成了他最低限度地参与生活的方式。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处于濒临精神变态的边缘,比尔尝试通过建立理性的规范来防止自己失控,比如完全随意,不得有预先的目标;尾随一名对象的时间不能过长;入夜后,不许在昏暗后尾随一名女士等等。规范起初很奏效,但当“它停止这种随机性时,事情就开始慢慢变坏了”。   最初打断这种随机性的是柯布的出现。柯布是被比尔尾随的一个人,但他发现了比尔的尾随——后来观众才知道这都是柯布精心策划的骗局。两人一接触,当即发现尽管方式不同,他们也算是志同道合:“两人都对‘人’感兴趣”。原来柯布和比尔有着差不多同样变态的爱好:入室行窃,偷取比如CD、日记、内衣等私人物品,尽管有时候也偷钱,但不是主要目的。柯布解释说这样做的所有乐趣完全在于打断别人的生活,获取某种心理快感。接下来就是柯布传授比尔偷窃技巧的整个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对《扒手》的模仿。柯布让比尔加入到自己的偷窃行动,同时也在不停地将他的偷窃心得讲给比尔听。比如,他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个盒子,当然大多数人只是有一个鞋盒而已,而少数人的盒子里装着他们不值钱但是却最最私人的东西,在柯布看来,里面的每个东西都讲述了一个关于它主人的最最秘密的故事。他总是最先寻找这个盒子,将其据为己有。有一次,比尔故意把柯布领到自己家里来偷窃,想不到柯布一眼就看出屋子的主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无业游民,幻想自己是一名作家”,且非常生气,什么东西都没拿就走了。当然,后来观众知道柯布其实为了实现他的阴谋事先跟踪过比尔,他一定知道那里就是比尔的家。诺兰甚至通过柯布之口对观众提出了很中产阶级式的忠告,“当他们回家,用保险赔偿金从货架上买回所有这些东西时,就会考虑很久以前第一次买这些东西时究竟是派什么用的。”   同时,在柯布的有意安排下,比尔开始尾随一名迷人的金发女郎。他和柯布一起偷窃了金发女郎的家,拿走很多私人物品,并对金发女郎逐渐有了好感。终于他在一个地下酒吧结识了这个女人,她暗示这个酒吧的老板和她有一段旧情,并且还有着一些纠葛。当他发现自己真的爱上这个女人时,他向她忏悔了她的偷窃行为。而她则告诉他,酒吧的老板拥有一些她的私人照片,正以此勒索她,这些照片放在酒吧的保险箱里,而她知道密码。比尔当然想用他学到的偷窃本领派些实际的用途,当即自告奋勇要帮金发女郎拿回那些照片。正当比尔在酒吧行窃时,守夜人发现了他,情急之下,比尔用锤子砸向守夜人,守夜人倒在血泊之中……比尔不知道的是,他已成了柯布和金发女郎嫁祸于人的牺牲品,而金发女郎不知道的是,要嫁祸给比尔的不是柯布的那次“意外”,而是酒吧老板和柯布除掉她的这一谋杀行动。   这是一个连环计,是一个类似于保罗纽曼演的《骗中骗》的故事。地下酒吧、盗窃、行凶、心理变态,诺兰在这个故事里加入了足够的黑色元素,使整个影像的风格介于塔伦蒂诺和科恩兄弟之间。与塔氏相比,诺兰的人物更具有文学深度,这也许与他大学主修英语文学有关,叙事方式也更为风格化;塔伦蒂诺也是在叙事方式上频频作出创新的导演,他的人物往往是定型化的各类黑道中人,他最独特的地方却在于将异常丰富的黑色元素贯穿在错乱的叙事过程中,以此表现出黑色与暴力的美学。   诺兰曾说:“我决定以这种方式来组织我的故事,将重点放在观众对每一个新的场景不可能有完全的理解上,就像它是第一次被人们看到一样。”   文学理论的陌生化原则和托尔斯泰的小说艺术都强调应该像仿佛第一次出现在你面前那样来观察和描写事物。诺兰显然也想在电影中作出尝试。他进行“陌生化”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叙事方式上。传统的线性叙事或者简单的倒叙插叙在电影中已显得和在文学中一样常规化了。事实上,从黑泽明的《罗生们》开拓了一条多线程的张力模式之后,电影的叙事模式就一直停滞不前。1998年有两部电影打破了这一局面,一部是《罗拉快跑》,一部是《尾随》。在《尾随》里,《记忆碎片》的叙事风格已初现端倪。诺兰式叙事的基点建立在对电影中传统时间观念的颠覆上,在诺兰看来,时间就像是一片片记忆的碎片(就像他的代表作的中文译名暗指的那样),因此他把电影中原有的自然时间完全打碎,让事件以一个一个分裂的片段呈现出来,观众需要在自己的脑海里推导出一个整体。诺兰叙事方式加上了“客观依据”:《尾随》的故事主要是在比尔在投案自首时讲述的,比尔在回忆他经历的事,而在诺兰看来记忆就像一块块碎片一样时而浮现上来,时而又沉入暗处,而浮现和沉入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有时候它们的真实度也会遭到怀疑。电影最后一个中景镜头——这时已经摆脱了比尔的自述框架,摄影机相当于以完全客观的第三者视角记录镜头前的一切——达成嫁祸阴谋的柯布站在川流的人群中,前景中的行人挡住了摄影机,当他走开时,柯布已不在那里,他消失了。在诺兰看来,镜头前展现的事件就是这样,毫无理性地出现和消失,这是事物呈现自身的本质方式。   但是,诺兰最有原创性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正是他的局限所在。就艺术而言,它总是追求形式和内容完全的融合。而诺兰的叙事方式是如此地风格化,以至于电影的主题内涵几乎消解在它的形式中了。同样是风格化的叙事,塔伦蒂诺就比较懂得节制。这一点,诺兰和他的前辈希区柯克很接近。诺兰曾这样自我评价:“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   同样是英国人,同样对电影形式语言的偏好超过了对内容或真实的兴趣,同样把思想观点漫不经心地散布,在电影的各种暗示和隐喻里,这或许是英国导演的宿命。

 2 ) 追随:极具野心的处女作

(写于2010-04-17)

一个无所事事仅靠社会救济过活的作家比尔,为了寻找写作灵感整天漫无目的的跟踪别人,无意间比尔跟上了一个名叫柯布的神秘男子,随后发现他是一个靠入室偷窃为生的小偷,在柯布的劝说下比尔开始与他一切偷窃,不料在偷窃的过程中比尔迷恋上了屋主,不惜为她赴汤蹈火,最后却引火上身,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替死鬼,而这一切的背后黑手就是化身为小偷的柯布。诺兰的电影总给人一种很过瘾的感觉,这种瘾就在于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慢慢地抽丝剥茧后的意想不到,以及恍然大悟后的感叹,给人一种像坐过山车般的刺激感。

比尔起初只是一个怀揣着梦想的普通公民,为了成为一名作家开始有些神经质的跟踪别人寻找灵感,不料却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有时候梦想与现实就像两个背道而驰的独立个体,面对现实时梦想就是个被完全理想化的奢侈品,以至于当现实的无限诱惑向比尔抛出橄榄枝时他会义无反顾的沉迷其中,最后却像个傻瓜一样摔了个粉身碎骨。从一个坚持自身梦想的守法公民,到一个任人摆布被人玩弄于鼓掌中的玩偶。是偷窃的乐趣?是美色引诱?是金钱诱惑?还是梦想与现实间难以跨越的距离造就了他富有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呢?

从一个看似拥有自身一套偷窃理念的行窃者,到一个用谎言欺骗情人博得信赖的阴谋家,用诡计引诱比尔入局进入圈套的犯罪天才,再到一个害人到窃喜杀人到不眨眼的冷血罪犯,柯布可以说是本片最具戏剧性的角色,也是本片的主轴,带动剧情的发展,他就像一个拥有无限邪恶力量的魔鬼,不会吹灰之力就将蒙在鼓里的“蝙蝠侠”耍成了一个不堪一击马戏团小丑。然而从他的身上也让人见识到了被金钱与利益吞噬心智后人性的丑陋面。导演把最后一个镜头留给了消失在人群中的柯布,随之又再次为影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部电影堪称一绝的是在剧情的叙事结构上,与诺兰的后作《记忆碎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剧情如同一面镜子般打得粉碎后,经过精细而巧妙的拼接,改头换面成一部别具一格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一头雾水,不过慢慢地就会发现其中的设定其实非常的精辟,一正一倒巧妙的衔接,使得只有短短不到七十分钟的电影显得异常的漫长,但节奏却又显得异常的紧凑,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绝不逊色于带着3D眼镜看电影时的震慑力。这种设置不但打破了以往常规呆板的叙事结构,还给人带来了奇特的观影效果,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单从这部处女作的叙事结构就能看到诺兰对电影的极大野心,但这份野心不但没有让他走弯路,反而让他一影成名,并成为他日后雄霸影坛的强大动力。

 3 ) 尾随者死于尾随

你躲在后面追随
被追随的人在前面追随你
偷窥装饰了你的欲望
你装饰了别人的陷阱
——Following版《断章》

    电影伊始,以为是所见即所得,结果到了后面,故事很有诺兰风格地来了一个180度的改变,算计别人的人变成了被算计的人,自己还浑然不知,知道最后自首的时候才发现,这时候才发现,所有自己做的都在对方掌握中,自己看到的居然都是错的,他肯定陷入了如同潮水般的恐慌和不信任之中。这后面的无限空间,导演都很有深意地留给了我们。
    《Hustle》有几集的招数和这部电影基本一样,应该从中借鉴了。
    诺兰是不是很喜欢把最后的结局放在开始,然后开始倒叙,倒叙之中又充满新意,场景交织却又不显杂乱,这份功力,炉火纯青。
    好片是不会因为是黑白的而被淹没,不会因为只是一个大学生的作品而被冷落,不会因为没有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伟大祖国、歌颂改革开放、歌颂人民军队、歌颂人民群众、歌颂民族团结、歌颂幸福生活、歌颂劳动创造、歌颂美好未来而被打入冷宫。

 4 ) 剧情讨论,结尾还是有很明显的漏洞

结尾确实出人意料,总体来说是部值得一看的悬疑片,不过看完之后始终觉得有几点还是相当牵强。
首先,即使在比尔偷钱时冲进去的那个守夜人之类的,即使是黑社会老大或者柯布安排的,并且故意让他打输给比尔。怎么知道在那种情况下是否会被比尔一锤打死还是打伤呢?
第二,柯布又怎么知道比尔在那里跑了后是否会把凶器扔掉跑了还是会拿着凶器去自首?
如果扔掉凶器跑了,守夜人又只是受伤,这个嫁祸就无从说起了,如果拿着凶器去自首了,那最重要的证据没了,嫁祸也有难度。
第三,柯布又如何得知比尔会带着凶器去找女主角,并且在说要去自首时,却把锤子扔在那里给他行凶?
第四,那个警察认为比尔杀女主角的动机是为了得到保险箱密码,也就是杀女角在前,打伤守夜人在后,根据死亡时间,女角应该是在守夜人受伤,然后比尔回家,再到女主角家中,之后再去自首,然后柯布出现并杀害了她,之间的时间差也可以推翻这个结论。
最后,那个老大是因为被女主目睹了杀人后长期被敲诈才让柯布下杀手的,他既然可以在杀之前那个人时豪不在乎,为何杀女主要让柯布大费周章?
第五以柯布的才能,要拿到那笔钱或其他数目更大的数豪无难度,为何要为了这个去杀人,然后设这么大一个局来嫁祸?只是为了让我们有电影看吗?

 5 ) 《追随》:从处女作看诺兰

    电影史上有太多牛逼的处女作了,从《美国丽人》、《肖申克的救赎》、《落水狗》、《性、谎言、录像带》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买凶拍人》,似乎每一个导演在掌镜之前都是卯足了劲,恨不得把肚子里的货一股脑地到出来。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名气虽然不及上述影片,可细究起来也是一个传奇。它的全部成本只有区区6000美金,诺兰一人担纲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多个角色。如此有限的条件挡不住诺兰无限的才华,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看完此片后,它带给我的震撼几乎不输给3D-Imax的阿凡达。

 
    有人说,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就是他的代表作。诺兰一开始就把他标志性的非线性叙述展露无遗。从来没有一个导演敢像他那样把一部电影剪得如此凌乱,可他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复杂而复杂。他每一次打乱故事的时间顺序都是为了使电影更加完美,而每一次的效果又不尽相同。在《致命魔术》里,他用布满全片的插叙和倒叙,制造出层层叠叠的悬念与反转。在《记忆碎片》里,他用极端的倒叙把令人震惊的谜底留到最后,同时让观众们和男主角一起体验失忆的痛苦。而在这部《追随》中,情况又不一样了。

    《追随》的大致叙述方式是:把一个顺序发生的故事截成几个段落,然后平行叙述这几个段落。例如:故事原本的顺序是,前一个段落主要讲述男主角和柯布,后一个段落主要讲述男主角和金发女郎,结果在电影里,柯布的场景和金发女郎的场景交替出现。在《追随》中,非线性叙述不只是为了制造更大的悬念。事实上,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方法,结尾带来的冲击力并不会减少太多,诺兰打乱顺序只是多抖了一个包袱而已。更重要的是,诺兰的非线性叙述完美地弥补了影片结构的先天不足。这部电影的成本只有6000美金,诺兰是能省则省,所以这部影片“节省”得可怜。片长不到70分钟,主要角色只有3个,其余都是没什么台词的龙套角色。如果仔细分析这部电影,我们还会发现,每一个场景都是故事发展的主干线索,每场戏之间都有大段的留白,人物角色分布不均,故事的时间跨度也比较大。平铺直叙下来,剧情恐怕会显得单薄而且脱节。诺兰把故事场景交错平行排列后,无形中加大了故事的横向厚度,几个段落的互相填补又巧妙地消除了大量留白造成的脱节感。总而言之,诺兰用最节省的材料制造了一个复杂而精妙的故事,而不像某些好莱坞大导,只能用细枝末节撑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拥有了足够大的创作空间后,诺兰依然能用传统的顺叙,打造出波澜起伏、千回百转的《黑暗骑士》,足以让同行们刮目相看。



    喜欢诺兰的人,总能在他的影片中找到逻辑的快感。不用说《记忆碎片》里那寻遍蛛丝马迹才能理解的结局,不用说《致命魔术》里密密麻麻的伏笔、暗示与双关,更不用说《黑暗骑士》里榨不干的趣味细节,但是《追随》里柯布的精妙台词就足以让我们暗爽。

    柯布带主人公熟悉业务,一边进行逻辑推理,一边大谈心理和哲理:“这些盒子里的东西,就像青春期少年的日记,被精心藏匿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但在潜意识里,藏的人也想让别人看到这些东西。我就是这样做,参观他们的展览,做他们忠实的知音。”我们这些喜欢问为什么的小朋友好的就是这口。

    柯布劝主人公改头换面:“虽然你行的是鸡鸣狗盗之事,但也不用摆出一副鸡鸣狗盗之相。”典型的诺兰式幽默,即使是调节一下气氛,诺兰也不会插科打诨、嬉皮笑脸,角色们总是维持着一种绅士的姿态,偶尔挤出几句闷骚的从句。可以看得出,诺兰是个严肃的人,对待电影是如此,对待人生,对待世界,也是如此。

 

    扯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些跟电影艺术没有一毛钱关系。是的,我也觉得诺兰的某些惊人天赋确实是非艺术性的。所以要当一名合格的文艺青年,最好多谈谈昆汀,而不是诺兰。也正是这个原因,诺兰要获得一座小金人恐怕比较困难,至于欧洲电影节什么的就更不用谈了。在这一点上,诺兰和他的前辈希区柯克倒是非常相似。

    并不是所有人听了莫扎特都会觉得莫扎特有多牛逼,也有人学了牛顿公式不知道牛顿牛逼在哪。总之,谁也别不服谁。

 6 ) 追随

偷偷潜入别人的房间,窥探他们的生活和隐私,是不是很神秘和刺激呢?跟连环逆转的结局相比,恐怕还算不上什么。处女座就如此惊艳,难怪后来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布局精巧悬念迭起表演到位堪称经典。
从《追随》这部70分钟的长片处女作中,可以看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特点、强项与才华,其以后的作品不论多么大的制作,精髓的部分一直保有着,抽丝剥茧环环相扣的剧情,非线性的叙事技巧,非常注重结构设计,释放光影这个载体的特有魅力,另,在这部小成本的精悍之作中,画面粗粝,透着股子酷劲儿,剪辑水准令人感叹!

 短评

我已经几乎可以荣封诺兰为我最喜欢的导演了。这不仅因为同样是环状叙事他的片比昆丁少了许多矫情,更因为他太好的掌握了观众的智力和口味,光凭剪辑和讲故事就能在imdb250里占据那么多席。更因为他那么清楚文青的心理——就是喜欢默默躲在小角落里偷偷观察人,猜测每个人背后的故事。

6分钟前
  • mygigi
  • 力荐

有些追随只是因为寂寞 有些追随却是恐怖的 世界上是真的有坏人的

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牛B导演都是从年轻时候就牛B起来的。

12分钟前
  • 小城,旧事。
  • 力荐

叙事大师诺兰的处女作,“里面埋藏着政治寓言,还包括我作为一个英国人对于国家这个概念的一丁点想法”。“虽然你行的是鸡鸣狗盗之事,但也不用摆出一副鸡鸣狗盗之相。”“每个人都有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大秘密。”“把一样东西从你身边拿走后,你才会发现自己拥有过什么。”

15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诺兰导演的廉价而构思精巧的处女作品。只是我实在觉得导演已经在太多的电影里自恋地依靠时间剪辑,难道用正常的方式就无法讲述好故事么?

18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虽然你行的是鸡鸣狗盗之事,但也不用摆出一副鸡鸣狗盗之相

22分钟前
  • 吴嘎嘎
  • 推荐

69分钟的厉害之处就是,揭露和反转都能如此自圆其说、行云流水,震呆下巴。

2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处女作总是惊人的。

29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除了6000美元的成本,跟断断续续一年的拍摄期,剩下全是诺兰大神的才华了。

3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希区柯克遗风。 突然觉得彩色侵袭以后,我们失去了一种多么美好的电影风格。

31分钟前
  • 国产盘丝大仙
  • 力荐

诺大神的处女作就这么牛逼了……

34分钟前
  • 鲍小斯
  • 力荐

这片居然不是双重人格!太脱俗了

36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虽然你行的是鸡鸣狗盗之事,但也不用摆出一副鸡鸣狗盗之相。”区区6000美元的成本,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人负责导演、编剧、摄影、剪辑,虽不及《美国丽人》、《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经典处女作,但也绝对可称之为传奇,短小精干,非线性叙事的佳作。★★★★★

39分钟前
  • Q。
  • 力荐

男主浓浓的一美既视感

4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重温。这次首先注意到的是业余演员无可挑剔的表演,相比被调教速成的可能性,更愿意相信是诺兰的幸运。人设、叙事模式、迷影致敬与自我预告(Cobb和Batman Logo真是有趣)都是未来的雏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升级和翻新。唯独最后一个镜头的余韵,在往后的诺兰作品里再没有出现过。

4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打乱时间线,前半小时有点昏昏欲睡,后面局中局的线索露出来精神一振。画面剪辑的格局和人物塑造过于单薄,背景故事太小,不够成熟,这样的整体来承载一个费劲心思的骗局略有不对称。理解为诺兰的试水作品

51分钟前
  • 还行

工于心计的诺兰用这样的处女作奠定了以后一贯的精巧叙事、紧张节奏、烧脑游戏。如同一个电影魔术师将观众玩弄于股掌之间。追随的人不知道反追随,生活一个巨大的迷局,比尔却越陷越深。相较给诺兰其他打了满分的作品,这部片子格局太小,野心的施展空间不大,但一颗冉冉的希望之星在黑白影调里诞生了。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我曾经跟踪过一对陌生情侣,因为他们走的太快了,完全不符合正常情侣的步速,这让我好奇。当他们拐进路边的快捷酒店时,一切疑云烟消云散。

56分钟前
  • 白玛
  • 推荐

关掉声音你会以为这是新浪潮。

60分钟前
  • 伯樵·阿苏勒
  • 力荐

诺兰的牛逼来源于内心散发出的恐惧。

1小时前
  • 草威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