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为了冲破德军防线进而捣毁德国潜艇部队的母港,解除德国对英国的海上威胁,协约国与德国在比利时的帕斯尚尔地区发生了激烈交战,史称帕斯尚尔战役。这次战役从1917年7月15日开始,11月6日结束,历时4个月。协约国军队伤亡30万人,德军伤亡26万人。2008年,加拿大拍摄了一部战争电影《帕斯尚尔战役》,讲述了协约国军队的加拿大士兵的战场经历。
影片讲述了一名加拿大老兵迈克因战争创伤而选择退役,后来因为恋人的弟弟大卫报名参加,他也返回军中继续服役,并且二人一起作为突击队员,参加旨在打破德军包围圈的残酷战斗。
影片再现了一战之中极为残酷的堑壕战:满目疮痍的阵地,倾盆的大雨,还有泡在水里的腐尸,都强烈暗示着战争的残酷。
影片的高潮在最后的拉锯战,加军和德军围绕着双方的阵地进行反复争夺。双方士兵冒着磅礴大雨,在布满弹坑的战场上互相厮杀,枪击、拼刺刀,甚至利用工兵铲和拳头,把血腥的肉搏战展示得淋漓尽致。
顶着一个大名字来拍这部电影,真是让人觉得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看的什么“燃情岁月”之类的,当然,它比燃情岁月还不如呢。里面的情节非常的无新意:
1、再次描述了这样的感觉:一战的时候,北美很多人要爱国参战,然后少部分人显得睿智反战。
2、德国裔的人,站在祖先的敌对方的复杂感情(其实也不复杂),看多了。
3、拍几段表现战争残酷的场景。可惜太短了,不讨好战争片的喜爱者们,而且整个战斗场面,挺莫名其妙的,那60个人怎么守住的?不可思议
其他更多,不一一叙述了。
不过,当我来写这个简短的记录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这就是加拿大人对参加一战的复杂情结。
首先,他们不断的抨击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以及那种无谓的爱国主义精神,整个情节的基调就是对那时候社会的拥战情绪的厌恶。
其次,在字幕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加拿大人参加一战时洋洋自得的乐趣,比如加拿大人赢了,英国人没守住,加拿大人守住了,加拿大人走了,阵地很快就丢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小对话,小字幕。
开头的刺头刺进德军头颅的镜头较为震撼。
虽然剧情有些老套,但片中那个穿着德军制服、满脸是血的孩子迷茫而空洞的眼神让我为此片评5星
非电影出发,只是加拿大视角的一战,值得一看。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说。
有场打仗拍的挺好的
诺言重于一切。
看过的战争片里处于中游水平的,难得的是保罗格罗斯自编自导自演
瑕疵不少,但加拿大美丽的山水,震撼的航拍前线场景,动听的片尾曲,还是要给4星。为啥咱中国就不能像人家加拿大一样拍部自豪的一战片呢~
与同题材的电影相比,场面,剧情和人物塑造都很一般
加拿大渣滓
男人为心爱的女人重新踏上了战火纷飞的生死之路
英雄气概,浪漫情怀!爱情开场的战争片。
In Love, There Is Only One Rule... Don't Die.
Passchendaele.2008.DVDRiP.XViD-iGNiTE
影片过半战役才刚要开打。。。通片就开头枪刺娃兵头稍震撼些。
风景片。
残酷战争中凄美的爱情,有一些好莱坞的影子,不过幸好没发展成个人英雄主义,否则影片反战的主题就被大大削弱了
打的很隆重 剧情很复杂 音乐很好听
情节不合理,细节再讲究也是个渣。
感染力有限...
与其说是战争片 更像是带点文艺的爱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