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为了黑而黑的言论,说这部剧是批着职场剧的脑残爱情剧。就特别想为这部剧开讨个说法。请那些黑子看完剧情再来评论好吗?我看到现在。也没看到有多少感情戏。这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职场剧感情戏也只是点缀而已。
一个成功的电视剧。肯定有他的主次分明,这部剧,以写职场幕后为主,感情戏为辅,如果一味的全部是感情戏那会看的很腻很假。但是如果一味的全是职场戏,那会更加枯燥。适当的搭配,自然而然的加入感情线才最有看头。
前面两集的剪辑乱七八糟。有点赶客了。男主出场那里,挂个吊瓶,还放慢镜头,不喜欢导演的这种拍摄处理。又不是狗血偶像剧。没必要这样拍。还是更喜欢接地气一点。(就这一个地方不满意所以看剧还是需要耐心,看完再评价也不迟,不能以偏概全了) 等到了第三集开始变得步入正轨。后面的45678集越看越好看,我连后面的预告片都看完了。因为剧情精彩节奏快,反转也快,编剧不按套路出牌,看的很过瘾,就是看的抓心挠肝的那种感觉。很想一口气看完,想立马知道后面的剧情是什么!一天两集更新有点慢。
说完剧情再来说演技,淳于。小谷,凯文,杏子,这几个演的相当不错。看着搭配的很有默契。那个凯文演的很有喜感,给剧加分不少。当然编剧的台词也给力。
男主的魅力完全在他平时的工作中体现出来了。并不是空架子。说话狠。办事准,还能忍。所以这也是布小谷崇拜他的原因。确实是有实力。脾气也确实大。大概有能力的人脾气都大吧。
再说说作为点缀的感情戏。编剧给的恰到好处,特别淳于和小谷的那种初期的爱情萌芽状态,很甜,暧昧又不确定的那种感觉男主的不知所措,纠结,演的很细腻。就算没有台词他都能诠释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女主相对于之前的麻雀演技有很大提升。没有演成那种做作的傻白甜,反正看着不反感。还挺舒服。两人暗搓搓的那种感觉看的人心里痒痒的。这才是爱情最初的样子。拍的相当好。所以这个剧各方面都能吹爆。强推!因为精彩。过瘾!附上一张很迷人的男主剧照。(一开始还觉得这个发型不适合他。看习惯了觉得特别帅)
批评职场剧无职场,职业剧不职业,已经是国产剧的老生常谈了。就像《翻译官》里的杨幂,是考不上法语硕士的。《幕后之王》里的周冬雨,传播学硕士的身份也无法让人信服。
剧中,周冬雨大叫了一声(不是鸭子那种叫),就轻松的获得了在星天制作公司的实习机会。罗晋夸了一句张雨绮“其实你只是个女孩”就成功化敌为友,将对方签到自己公司。周冬雨造成重大直播事故,因为罗晋的护犊子反而获得了入职的机会。
职业的皮,言情的骨。这种事在近些年国产剧中屡见不鲜:医生随手拿起手术刀给女朋友修眉毛,律师不了解法律条文通过非法渠道收集证据,翻译官只管爱得轰轰烈烈。
诸如此类细节都摆明主创的意图,只是将职场化作修炼情感的道场。职业人的逻辑、职业本身的魅力、职场里的竞争,以及竞争背后的人情温度,并不是重点。
国产职业剧批量生产的不外乎是成功学和厚黑学。假职业剧长盛不衰的奇怪现象,本身就表征了一种大众文化的普遍症候。大众文化擅长讲述两种反映小资和白领生活的故事,一个是如《来自星星的你》的爱情剧,一种就是如《纸牌屋》的职场剧。
然而单集售价为867万元的《幕后之王》,打着职业剧的口号搞爱情剧那一套,合二为一变得不伦不类。不仅收视拖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的后腿(CSM55城数据,1月9日分别为0.598、0.597),豆瓣评分也始终在6分上下挣扎(1月9日到1月10日从5.7升至6.0),更引发周冬雨粉丝的普遍质疑,为啥要给咱金马影后接这种剧?
去年该剧刚进入制作阶段,就被天猫技术以3.9亿买下了网播权。但其中有1.31亿元来自“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且不论去年优酷爆出的高层贪污丑闻,就单看剧集质量也不值这个价吧。
《幕后之王》讲述女主周冬雨饰演的布小谷,进入电视制作业,拜在学长兼男神兼霸总的制作人淳于乔(罗晋饰)手下,一集集开挂并俘获对方的故事。
好嘛,傻白人设我没有意见,干嘛名字也这么幼稚啊!欧阳娜娜的鹿小葵,周冬雨的布小谷,是不是只要把名字改成“X小X”就能同时爱情职业双丰收?还有,罗晋你告诉我,什么时候霸道总裁的敬业标准改成了“打吊瓶坚持工作”?支付宝的“敬业福”非你莫属了。
对于装逼这件事,国产职业剧里的男性,那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也不住院”。且不说《幕后之王》的胃药广告隔不膈应人,看了8集,罗晋几乎每一次都要胃疼两三次。每一次发病就龟缩在办公室沙发上,然后咱们的布小谷递上药,守在门口。
咱们大名鼎鼎,威震业界的制作人,手里的王牌节目叫《十二歌王》。主持人的串场台词直接照搬《歌手》,动不动就是“今天的十二位歌手已经竞演完毕”。一看舞美布置更山寨,直接安了四把《好声音》的椅子。
还叫啥《十二歌王》啊,不如改名叫《芒果台浙江台,你来打我呀》更贴切。几集过去,除了布小谷打点小杂,挨点痛骂,冲杯奶茶外,《幕后之王》没有展现出任何传媒制作的专业知识和背景,倒是职场的“过家家”宫斗占了大部分篇幅。持续用“戏精”代替“糖精”,刺激观众的“神经”。
要制作节目就好好制作,《幕后之王》还硬生生的介入一个“道可道”的概念。让布小谷通过淳于乔的处事手段,若有所悟的去学习怎么制作节目。学个《道德经》就能制作节目,那《老子》应该写进你们的工作指导啊。
罗晋的角色淳于乔,集万千痛恨于一身,但偏偏恃才放旷,让人好不嫉妒!对外,有前东家ME的围追堵截,抢资源拼收视发黑稿,样样精通。对内,其他制作部门的掌门联合抵制,尤以星天女老板的弟弟孙廷远为代表,挖黑料打报告插眼线,招招下流。
周冬雨的角色布小谷,聚锦鲤运气为一体,但偏偏勤奋好学,让人好不眼红!学校里,有婊里婊气的同学排挤。公司内,又有同事的呼来喝去。男主和女主,一个人缘差得要死,一个运气高得爆棚,你们不在一起“红黑平衡,酸碱中和”一下,怕不是要把普通人给祸害死?
永远的少女,永远的周冬雨。似乎她总是可以和任何一个男演员有CP感的,然而魔法到罗晋这里失效了。
千篇一律的小妞型角色背后,金马影后的灵气恐怕总会有耗尽的一天。幸好还有校友黄灿灿鼎力加盟,僵硬的表情和完全看不出扑过粉的脸,把周冬雨衬托得都有点让人喜欢了。
不管关于女性独立的社会呼声多么高涨,到了国产职业剧中。价值观念却又被拉回到了一段段莫名其妙的感情戏里,原本自强、独立的真实职业女性,被迫成为了又一个“玛丽苏”。
职场傻白甜,需要的只是99%的天真无邪,外加1%的男主垂涎。来到人事复杂的制作公司,周冬雨像玩大富翁一样,幸运的躲开所有雷区,直奔辉煌的重点,插上一杆“老娘这样也能成功”的大旗。
泄露了使用艺人的工作机密,领导被开除,她被调到了行政处;负责接待的明星在舞台休克,却能全身而退一张律师函和辞退信都没收到;被同事设计陷害私自带出工作录像带检修,却受到高人指导反将一军,让坏人看到她毕恭毕敬。
种种这一切的背后缘由,都不是因为周冬雨的业务素质和努力,而是因为金牌制作人罗晋要保她。只要得到男领导的垂青,女孩子工作失误闯祸不断算个屁啊!当我们看到女主叫“X小X”时,就很应该明白她已拥有一双隐形的水晶鞋。
永远的土直罗晋,永远由Tony老师创意的发型。从《归去来》到《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再到《幕后之王》,罗晋饰演了越来越多的职场男性或创业者。然而令人感到空乏一直是职业的虚置和励志的苍白。
在我们大谈职业剧女性角色的穿水晶鞋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其男性角色王子光环的加持。他们要么是行业精英要么天赋异禀,在迅速的积累财富和上升阶层后,被忽略的是核心的奋斗过程。
无论是律师还是作家抑或制片人,保留主线替换职业,对于这部剧没有任何影响。可以说,国产职业剧中的职业,就像宫斗剧的朝代一样,随意置换无足轻重。
罗晋饰演的淳于乔,人送外号魔鬼鱼,代表的是精于计算的工作伦理,它充分体现在这位制片人的人设上。不管你的工作过程,只看你的工作结果。在他看来,布小谷为被开除的上级鸣不平的做法。非但不值得同情,反而完全是给别人找麻烦的行为。
一方面,淳于乔的人设是精明老练的职场教父,事业有成的他成为别人歆羡的对象;另一方面,淳于乔对布小谷的情感又显露其“人性”的一面。淳于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一切都精打细算,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部为我所用,也就是在现有的制度内获取最大的收益。
于是《幕后之王》呈现了一场吊诡的男女性别叙事:它倡导女性只要傻白,就能成功。而男性需要精打细算,方可不败。沟通男女对话的桥梁,不是工作的默契和灵魂的相惜,而是赤裸又脆弱的爱情。
在国产职场剧的制作方的眼里,或许中国观众根本不需要真的职场剧。他们只想被赋予一个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们,你看只要肯努力——尽管没人知道这努力具体指的是什么,总有—天房子会有的,面包和牛奶也会有的。
对此,我只能脱帽致哀。国产剧中的职场故事,其实体现了一种历史的线索。
90年代,大众文化经常讲述发家致富、家族企业成长的故事,讲述帝王的故事或泥腿子将军的故事,这里面也有英雄的成长,但主要是如何做一个大英雄、成为一个强者的故事,也是个人奋斗成功的美国梦故事。
2005年前后,《杜拉拉升职记》、《奋斗》等职场剧、办公室剧开始流行,这些故事的核心看似和美国梦的故事很像,就是如何奋斗、如何晋级、如何成功,但却是美国梦的另一面——中产梦。
职场故事与从奴隶到将军的故事的区别在于,从奴隶到将军实现的是一种阶级的逆袭。而职场故事则是在白领、中产阶层当中晋升,从一个小白领变成一个大白领。
这种在可见的阶梯中爬格子,是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中白领中产阶级崛起的产物,也就是《杜拉拉升职记》等白领故事出现的制度基础。
而2010年后,《甄嬛传》和《纸牌屋》都把政治讲述为腹黑术和黑暗王国里的勾心斗角。历史和现实政治不过是故事的噱头,看点是腹黑术和权谋,这非常吻合于当下白领、中产观众对于职场的想象。
如果说个人奋斗是大众文化应该宣扬的白日梦,那么现在连这种职场白日梦也已经无法被讲述了。于是出现了“傻白甜逆袭职场”的职业剧叙事,我们看到假的律师、假的医生、假的谈判官,就是看不到“奋斗及其意义所在”。若论起消极避世,中国职业剧当称第一。
与“职场腹黑化”对应的是彻底的“职场白莲化”。现实竞争有多激烈、机会减少有多残酷、阶层固化有多迅速,国产职业剧里的布小谷和鹿小葵们,就有多天真和幸福。
有趣的是,这种转移现实矛盾的修辞术,同样出现在《欢乐颂》里。《欢乐颂》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中国社会内在分裂的寓言。作品一方面呈现出五姐妹之间难以弥合的阶层裂痕,另一方面又试图用“友情”想象性地去弥合这一裂痕。
这种逃避,已经不能算是代糖或解药了,基本相当于饮鸩止渴。当“女强人”形象已无法面临新的职场困境,就以“傻白甜”对所有的体制和封锁横中直撞。你甚至不能说这是“职场童话”,它只能是女性角色的彻底失语。
职场剧的价值观,凸显了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科层制下的职场剧,无时不在宣扬这样一种法则:谁更能适应这样一个由资本主导的职场,并从中获取资源,谁就可以享受美好人生,获得甜蜜爱情。
在这种法则里,男性的感情被摆布,女性的大脑变荒芜。如果励志的只有类似“鹿小葵加油”的口号,那这种油还是不加为妙。
有些人说此剧浮夸,那我觉得有点搞笑,是的,一般人的职场并不想幕后之王一样,每天有各种battle要打,各种心思要斗,大部分的职场都是淡如水,每天都像混日子,提不起什么没激情,也没有什么目标。。。但是本身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呀,难道职场戏就是一定要讲这种平常人的剧情?那算了,难道自己过这种生活还不够吗?在休闲娱乐之时还要看这别人过这种你自己都觉得厌恶的生活?Come on~真是搞笑,难道编剧不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法,通过一些事物的放大来展现幕后工作的艰辛,以及一个怀有梦想的菜鸟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吗?集数是有限的,一个行业的描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不是吗?
目前为止,幕后之王全体演员演技在线这是看在眼里的,剧情我也觉得很OK,希望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演员的价值能得到一丝丝展现,很不希望以后霸屏的都是所谓流量剧,那我对国产剧恐怕是更加失望了把~
希望没真心看过这部剧的人就不要尬黑了,生而为人,不要为了黑而黑,为幕后之王打Call!!!Fighting!!!
我不评价这部剧是好是坏,在我看来,还是不错的,至少我比较感兴趣。
这部剧里的一些小细节,让我觉得还蛮不错,那一箱子的《道德经》,以及后面对“道可道”的解读,让我觉得蛮有趣。
学到了,想买本《道德经》来领会一下。
在全面变革的时候,看到陈数演的老板的那句话
是的,真的这样,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也是一样的,都需要变革,一味的不变求稳是不能够成功的。
正如淳于乔说的“变则生,不变则死”。
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哈哈,我们的魔鬼鱼就是这么可爱。
别怼剧情了,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被完完全全还原,作为电视幕后行业剧个人觉得很良心了,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电视幕后。女主刚一进公司,就被浇了冷水,直接就看到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然后乱七八糟的遭遇一大堆,搞到警察局不说,还丢了学位。女主是周冬雨,选角也选的挺成功的,想了半天觉得也没有能比周冬雨还适合这角色的人了吧,她演技真的挺好的,那种迷茫啊委屈啊愤怒啊都拿捏到位。新人刚开始工作的确会比较迷茫,刚进职场的同学可以看看。
我不知道豆瓣现在的评分机制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是那些连看都没看跑来恶评的人,真的是豆瓣的资深用户么,还是水军。幕后之王与知否几乎同时期播出,我同时在追,不可否认都是好剧。但是,作为资深电视剧爱好者,看了十几年的电视剧,在近九年来保持着很高频率的看剧和写影评的笔者来看,从2010-2013年之后已经很久没出现开年就有很值得看的两部剧作的情况了,这是回春,十分欣慰。但是幕后之王的评分如果输给知否,我个人是觉得不太客观的,无论是演技和节奏幕后之王都可以算是口碑之作。如果你问我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我想说是题材。这两年比较流行的就是这些行业题材,但不可否认烂片横行,如果你看过美国的新闻编辑室,你大概就能懂我什么意思,虽然不能与前者相比,但是幕后之王在近年来已经算很不错了。同时我作为媒体行业从业者,我认为这部剧很客观的描绘了近年来的行业版图以及新媒体时代以来的行业趋向。除此以外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值得一看,我个人的确有类似布小谷的经历,但后续剧情发展来看告诉职场菜鸟的唯一准则还是脚踏实地。难得好剧,逻辑顺,点儿踩得准,细节到位,每个我以为会出现的问题,竟然在这些年国产剧那种水准之下难得的被注意了,我认为6.0分实在有失公允了,希望大家客观打分,也希望豆瓣作为我多年来信任的新媒体评分领域的领头羊现在也可以说是数据行业的口碑了吧,能守住阵地。以上我个人观点,如有意见,哈哈哈笔者不听,谢谢浏览。
黑子尬评有意思吗?节奏快,故事逻辑线清楚,我觉得很好看啊
难以想象9102了还有这么渣的画质 周冬雨演啥都像自己
罗晋的出场方式,看起来好搞笑啊,周冬雨就完全本色出演。
谁都是在职场上混的,哪就来这么个老师,在门口嚷一声就得到实习了…有点儿太闹着玩儿了吧…一个实习生被劈头盖脸骂成那样,还敢随便进总编室……这种情节只存在于偶像剧
周冬雨的演技真的不行,得奖了也夸不出口,那部《七月与安生》我也看过,并没有觉得她演技好,后来很多片子,发现她的表演都是那个样子的,真的像是本色演出而已,想起以前的《麻雀》《春风十里不如你》,只能说一言难尽,这剧剧情也是。。。。
不好看
从一个职场菜鸟入手,揭示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编剧的视角很独特。
现在看了一分钟,发现周冬雨又是本色演出。
还是那个演什么都一样的周冬雨
哈哈哈哈哈哈哈罗晋打着点滴出场的时候 我笑出了猪叫声
这个节奏好快啊。印象里国产剧就没有这么快的节奏,快,还不乱,故事讲得挺清楚。
看到女主高学历又有两把刷子,我觉得这个剧可以追,应该不是什么伪职场靠男人升职的剧。我真的是看够了国产脑残剧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没营养还一点都不现实。谁还不是高学历了咋地,越好的姑娘配得上越好的男人。
罗晋演戏就演戏为什么要装13,可能是摄像布景sb显的?小黄鸭本色挺可爱……可是也不能总一个样吧。国产偶像剧能不能提个质再上电视台呀?
为什么我们的职业剧总是这么尴尬和干巴巴……
看了预告片花和第一集,感觉超出预期。不是很无聊和狗血的爱情剧,竟然有一点点燃,希望后面不会让我失望。
刚看完第一集,节奏还挺快,确实是讲电视行业幕后的故事,期待女主从实习生菜鸟的成长。
国内行业剧的通病:涉及到专业的情节不合理,节目设计不走心(这个十二歌王是照搬我是歌手吧?可是现场布置却像好声音?!),满是浮夸的气息,所以这剧就只剩偶像剧那点套路了。这也就算了,周冬雨人设特别讨厌和八婆,完全没有任何想追的欲望。
不如叫尴尬之王?
刚看完第一集,很有意思的职场剧。职场小白,步步惊心啊,第一集就被人害了,还以为是自己的错。差点成为上层斗争的牺牲品。简洁明快的剧情,很好看
太求浮夸太求假了…还玛丽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