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的房间里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没有时空穿越的入口,没有机器人,也没有机器猫。只有瘫痪在床20年的马文,以及他20年前的工具箱。 另外还有一些东西你看不到,如同房间里的气味儿,你需要用鼻子来感受,这些东西需要你用心来感受。 剧情就不多做介绍了,最让人动容的是贝斯取下假发的瞬间,原本虽算不上时尚但依旧端庄的贝斯,突然间变成了头发稀疏、甚至有些吓人的模样,仿佛是脱下了平安静好的伪装,将她这些年受的那些苦全都呈现了出来,让人猛吸一口气,这口气像是带着钥匙的传令兵,长驱直入,直达心门。当钥匙打开心门时,积蓄已久的同情与怜悯奔腾而下,四处汹涌。一直到头发尖儿才算止住。 然而即便如此,不得不说贝斯是幸运的。 贝斯在经历了面对死亡的恐惧后,逐渐看清了,于是在随后与妹妹的交谈中说:“我很幸运能够爱爸爸和露丝,我的生命中充满了爱。”在接到死亡通知书后,能有如此的淡定并且温柔,谁能说她不是幸运的呢? 如果现在告知我的死讯,我想我心中会充满了遗憾,愧疚、不安还有慌乱,爱只会蜷缩在角落,像是被遗忘的孩子。活着时,我不如贝斯那般干净彻底,到了面对死亡时,我亦不如贝斯那般坦然心静。 有人说,爱,像是敬意,不是得来的东西,而是付出的东西。深感其然。如果你想品尝爱的滋味,它只存在于你每一次付出的行动中,而非存在于对方的回报中。 就像半夜起来给孩子盖被子,孩子睡得正香,哪里能给你反馈?而你心里的爱意已满溢得不可收拾,只能从指尖流出,浸满整个被子;又像是叛逆时期,玩到半夜才回家,爸妈留的那一盏灯、那一碗饭,第二天并不会感谢父母,然而当你再次晚归的时候,那盏灯那碗饭,依旧还在。 多年后,当你拎起被角的时候,那盏灯那碗饭中浸满的爱意,忽然就在心里连通了,一样的暖暖的,让人微微颤动的电流那时也应该在爸妈心中流过。 因为爱本身就是纯粹至极的,它并不需要什么东西来支撑、补充自己,它无需回报。需要回报的不是爱,是你自己的私心。当有了私心,每一次付出都成了借以爱的名义,具有目的的行为,没有回报就不会付出,这并不是爱,这像是交换,如果再把价值参与其中,那就变成了商业行为。与我们所谈到的爱相去甚远。 所以少一点感动自己,少一点把爱的行动标上价格的标签;回归到没有回报的爱,回归到你的本心。 贝斯是故事中的人,没有人会像他那般“倒霉”,也没有人像他这般幸运,幸运在从“倒霉”的人生中领悟了爱的真谛,或许都不能说是领悟,她并不是为了宣扬爱的名义而去照顾两位老人,而是在照顾两位老人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爱的力量。 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比贝斯倒霉还是幸运,我们亦不知道自己各自的倒霉人生中,能否幸运如贝斯领悟生命的真谛。 马文的房间里有什么? 除了以上的啰嗦,还有颜值巅峰的小李子浪子回头,不妨一看。
看电影之前一直以为马文的房间指的是李奥纳多的房间,看完才知道房间指的是莱奥纳多外公的房间。他因中风常年卧床,脑子也不太清醒,唯一的乐趣是女儿拿着镜子把太阳的反射光照在房间的墙壁上,闪闪烁烁。骨髓配对失败后,生的希望幻灭了。作为一个未婚,中年无子的女人,照顾爸爸和姑姑整整20年,唯一爱人也溺亡了。但她说不后悔。电影最后结束在这光与影闪烁的房间里,是捕捉不到的一点点希望,但也是好的。
是看心理学书推荐来的,放在发展那一章,所以全程比较关心小李子所扮演的叛逆少年的发展
从开头的纵火,只留下了父亲的照片,说明他很恨妈妈,而为什么恨呢,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是由于妈妈的管教方式,两人疏于沟通,以及把爸爸的离开归于妈妈
这个孩子性格很鲜明,也很简单,这个阶段的孩子最想证明自己,也最爱面子,也最无知无畏,所以他敢放火,所以他向阿姨吹嘘,所以他酷酷地桀骜不驯,所以他隐瞒自己害怕做腰穿的事实
但其实他也最需要关心,最需要交流,最需要引导,最需要鼓励,最需要包容
遇到癌症阿姨后的改变,可以想想对待这样孩子的方法。可以说最开始很让人寒心,他认为所以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可以说没有感情可言,阿姨叫他们来不过是因为有需要,妈妈也决不可能因为他们放弃自己的造型梦。后来,事情发生改观,总的来说就是无私的包容和爱。给他想要的工具盒,帮助剖析他自己,鼓励他做自己想做的,不勉强,但相信,顺之。然后同意做手术,然后在妈妈与阿姨争吵时维护,然后外出时想到阿姨的担心,一切似乎变好了,可是还是与妈妈缺少交流,虽然可以说妈妈说最爱他的
再来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从吃薯条一事就可见一斑,两个人都很横,如此严格又没有方法的管教,虽然有爱但也不会想要主动交流,很多亲子关系不好应该就是这样来的吧
全篇赞扬了爱,也赞扬了勇气,关于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方法虽然也许不止电影中看到的爱,尊重,相信,包容,交流,但这些肯定是必须的,而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
Meryl+Leo 好配的母子,黛安基顿有点苦情女。。。她男友淹死绝对是冷笑话
3.5吧。看得出舞台剧本身的戏味,诸位演得又好,很好的喜剧表演范本。一度以为Diane要和小李谈恋爱了。
细腻,有意将技巧隐藏,让影像变得简约。内敛,剧本不做刻意的铺排发展,日常之间,无声胜有声。起初甚至能看出一点伯格曼的影子,尤其是那段姐妹关系的描述,但后来观影被一则噩耗中断,这消息又恰好和电影里的人物相逢,所以在隔了几个晚上之后,当我拖着筋疲力竭的身体续看,我又觉得电影太轻了,在描述治疗期的枯燥日常上,它并没有显示出足够分量。只是隔了数日啊,看同一部电影的感觉就发生了大转变,观影的侧重点从家庭内部关系变为了其他,我想是我失神了。最后说下最后一幕,它引起我诸多感慨,重病的女儿坐在久病不起的父亲床前,她拿着镜子反射房间的阳光,然后和父亲一起逐着这光线,互相笑了起来。我当时在想,我自己能否完成这样的温馨一幕呢?唉,再继续说下去的话,就又是另一些感慨了。
Holy crap DiCaprio's HOT!
勉强及格。米拉麦克斯的品位可以的,这片里的冷笑话就讲的恰到好处,医生德尼罗和基顿的对话一直在岔,他那个丧逼弟弟永远在迷糊(而且胸毛都从领口窜出来了)。斯特里普风风火火又满不在乎的美容师也演得对味。这个故事切口很小,逃家的斯特里普领着纵火犯儿子小李和道具二儿子回家,去给看家的白血病姐姐基顿做骨髓配型,主旨还是家庭和父权的回归,这个议题在八九十年代很常见,本片能立项还是基于演员阵容的噱头了。中段编配的简单了,主要是叛逆少年小李和基顿的温情自来熟,但这个家的很多问题、几个角色的过往经历并没有交代,全靠标题“马文的房间”交代一种强大的父权存在来让观众自行脑补种种可能,有点像是几何证明题,总之是偷懒的做法,结尾也是一样,斯特里普回归家庭也没什么过程的交代,但这种散文化的跳跃处理倒是规避了剧情的俗套
特别喜欢这种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流电影,镀金般的卡司、细腻的表演!剧情没有太大的爆发与冲突,却又充满矛盾与问题,更贴近生活。马文的房间,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寻回了失落已久的亲情。梅姨和小李子出演一对母子,简直不能再搭。
在Lee母子的转变上比较生硬,Beesie和Lee两姐妹的部分就非常好了,Diane Keaton和Meryl Streep两个人的表演都非常细腻。Carly Simon唱的片尾曲太好听了。三星半
神经质的母子俩戳爆我笑点了。太搞笑了这两货。不多说了。全是大牌。但是感觉演技最赞的还是梅丽尔。演出了一个多么真实的妹妹。当然,剧本弱了。零零散散的,东一点西一点的。上一部还是弦动我心里那个坚强给予人关爱的老师,这一部里就变成这么叛逆的妹纸。赞。
四星半。是我最喜欢的那一类电影,情节琐碎然而饱含情感浓度,全是伤心断肠事却总是被逗笑,所有演员都演得太太太好了,包括正太时期的小李都很好。只不过黛安基顿人设太过圣母,比起梅姨就少了点层次感。梅姨有几场戏看得我浑身颤抖只能暂停缓口气…为啥当年她没入围女配呢。
7分看着让人特别舒服的影片,感觉很多表现都挺弱的,但是就是很舒服,从演员的表演(大人小孩老人都是)到故事的走向都自然而亲切,没有什么大抱负也没有什么压力。结尾果真又被我猜中了,倒下的各种小药片跟开场镜头形成呼应。基顿果真比老梅年长三岁,片中却显得老这么多,也是拼了。小李太青春了。
「I‘ve been so lucky to have been able to love someone so much.」
贝丝阿姨让我想起我的妈妈,一生经历苦难与不幸,却一直乐观的活着,相信人世间的的真感情,我觉得自己像汉克,想要得到爱,却总是不相信这个世界,也许,我应该多学会爱别人,就像我妈一样。也许,爱别人真的比得到爱来的幸福。
镀金的卡司。黛安·基顿眼角多了细纹也依旧风韵犹存,和梅丽尔·斯特普里两大演技女神飙戏煞是好看。小李当年青涩叛逆范儿未脱。一部探讨个人利益与家庭关系的温情电影。人活得意义在于爱,而不是被爱。
DK真是神演技,难怪小金人提名,某种程度而言梅姨相比都有点逊色,小李那时真是美到心颤,德尼罗我觉得从这部开始他就专心各种酱油随便拍拍了,不像我男神al走上戏精路线……(此片真心很感人,不是伪心灵鸡汤型
走题质量欠佳,在情节方面并没有完全圆起来,几乎所有的精彩之处全部依赖几位主演的演技,然而这部电影依旧精彩
人性的复杂。一开始还没认出黛安基顿来,有很多或者有趣或者动人的细节,除了姐妹关系母子关系父女关系之外,黛安和莱昂纳多这层关系的刻画也非常生动,很多时候是这样,你和父母完全没法沟通,却和其他长辈或者朋友的父母能聊到一块去。
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黛安·基顿 / 罗伯特·德尼罗。多么强大的阵容,可惜剧本一般,也许是故事太淡了。淡化了矛盾,只留下温馨了。那时候的莱昂纳多多好看啊,梅姨和戴安基顿阿姨也好看。
感覺就像是在身邊發生的故事那麼真切,演員的功力實在太強大。無論多少人說Leonardo越來越成熟,我還是喜歡早期的他,比如在這裡,比如在不一樣的天空裏。
剧中的老奶奶喜欢看肥皂剧,这一下子点破了这部电影的本质。这就是一部好莱坞肥皂剧,可贵的是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戴安·林恩在剧中的苦逼命运真是让人不忍直视,但真正的主角是斯特里普——一个败家老娘们回归家庭和责任的故事。
缺点是想涉及的矛盾太多,想拍的角色太多,导致没有主要角色,没有主要矛盾点,癌症、姐妹关系、照顾老人、问题青年都有涉及,结果是莫名其妙的矛盾,不知道矛盾产生的来源,又莫名其妙地解决了,没有支撑矛盾的情节以及细节,不够细腻,所有镜头都像在说“你看我生活好苦,我的演技好好”,难以入戏,没有主题、没有主角,过于零散,有3个这么优秀的演员,完全可以拍得更好。但把其中几段比如睡觉吃糖、父女见面、吃薯片、工具箱、海滩兜风、编故事、潜水故事、高菲狗、捡药、收行李、镜面反光、连续剧几场戏单独拎出来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