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剧看了一眼讨论,基本集中在历史原型和感情戏上。这种历史改编题材其实真的很难,毕竟是过去的历史事件,有原型有对照。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里也就有一千个两弹一星的故事。在现在这个每个人都能获取自己想要看到的信息的时代。想要做到拍出来的故事符合每一个人心里对于那个时代的想象,其实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所以这种题材的剧,有再多的讨论也是正常。
整体看这部剧肯定是还有进步空间,无论是从剧本构架还是最终呈现上。许多细节还可以再仔细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比如开头王怀民妻子临终遗言那场,虽然是能找到合理解释的。可以理解为在生命的最后想要抓住救命稻草,叮嘱身边唯一的人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并且给后面杨的行为一个合理的借口。但是处理的实在没有那么完美,甚至有点强行设置情节了。这种历史题材剧里写爱情,其实没有一点问题。而且如果单摘出来看这部剧感情线的逻辑和线索,并没有什么硬伤,甚至还写的很完整。但为什么这部剧的感情线引发了这么多讨论。个人认为,其实是因为这部戏的感情线如果单摘出来,放到现代的场景下也完全成立。把它的场景换一下发生在现代的大公司里面,也是可以的。感情线本身并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它跟当时的时代感结合的并不是那么紧密。
感情本身是超越年代和时间的,爱情故事的逻辑和本质其实都差不多。但是每个年代的人对于感情中的细节和处理方式又有一些很细微的不同。这种细节造就了感情戏的年代感。而这部戏的感情线在年代感的细节处理上还不够极致。
而且这种细节的处理又极其麻烦,不能做的让人跳戏,还得能感受到当时的情绪。举个例子,那个年代求婚常用的一个词,“革命伴侣”。现在看剧的时候,一个男生要对女生表白,突然跳出来说,我要跟你成为革命伴侣。即使是年代剧,大家也肯定很跳戏,觉得这个场景离自己好远,这句话也谈不上多浪漫。但是如果是事先铺垫一些细节,在当时那个年代,男孩身边每个人的感情都是从这个词开始的。在男孩向女生表白之前,身边的朋友告诉他你应该怎么说,我当时和妻子表白是怎么说出这个词的。男孩尝试了很多种方式说这个词。最后终于鼓起勇气,在一个推着自行车送女生回宿舍的下午,宿舍旁边的小巷子里说出,你能成为我的革命伴侣吗。这样处理就可能比硬接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这部剧不像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类偏向传记的剧,史实一定要放在第一位。也不像《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种离现代比较远的年代剧。大多数人对于那个时代其实并没有这么耳熟能详。那么作为一部剧,首先第一要务,是要让人看的。要让更多不了解那个时代的人能接受,让普通观众看得下去,保证多数人看得完三十多集。
如果要看纯正的历史,两弹一星这件事,9套有相关题材的现代纪录片,新闻电影制片厂有当时的第一手资料和老专题片。哪个拿出来不是即严谨又震撼。但是看这类纪录片的,一般都是本身就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人,会专门去找、专门去搜。那对这个题材没兴趣的人怎么办?既然这个题材拍成了剧,就是要让那些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的人或从没想过要看这类剧的人看的。没想过看这类题材剧的人,会想看一部30多集都是艰苦奋斗甚至苦大仇深的剧吗?我看未必。本来这年头大家生活就都挺累。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片子看得下去,也有感动的点。看完了,我想搜一下这些科学家都是谁,两弹一星当年到底还有什么细节。这就很可以了,至少是及格以上的。
还有关于一批苏联留学生回国没有专门保护的事情,当时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回国人数并不少。以当时的情况,不是每一个回国的留学生国家都能有能力专门保护的。而且王怀民的人设只是说当时只苏联的大学里被学校重视,从来都没说过他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很有名了。
很多人都说,这部戏的感情戏是在亵渎科研人员与科学成果。 但我认为这部戏的感情戏是确是一个领导,领带很多焦躁的年轻人能够有耐心看完。若是一部冗长的科学发展研究剧,试问和纪录片有什么区别呢?现在很多孩子年轻人对历史对国家并不会特别在意,也不愿意更多了解,感情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 我看完这部剧之后,我内心感受到的是一个国家壮大历程的震撼,是对科员人员和科学成果的无限尊敬敬畏。 我认为,牺牲所产生的感动敬畏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上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感情线,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你真的会能体会到科研人员牺牲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健康来换取一个个科研成果?试问人有七情六欲,难道科学家没有吗?王怀民和佳蓉的感情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牺牲二字的不易。那一个个情感线不都是为了家国希望而舍小我的精神嘛?直到最后才走到一起,相见时间的短暂。我为之动容。我也是一代年轻人,我或多或少也不喜欢一些乏味难懂的纪录片历史剧。但这一部。我很感慨,我有所获取,我也在看到结尾会涌出对中国梦的热情。在学习思修的时候,很难从45分钟的课上明白两弹一星的道理意义。但至少我日日追剧从一部30多级的电视剧里感受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震撼。
这是热血沸腾的感受,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
电影《邓稼先》中他的姐姐在wg期间被迫害自杀,钱晋(可以看图了解这位人物)被hwb用砖头砸死,邓老听到消息后痛心疾首,然后彭桓武先生因为留过学会说外语被扣上帽子,危急时刻邓利用高情商保住彭老免于被群殴。还有,邓稼先还曾经为了给部下走后门,灌醉了领导。邓老跟纯粹,也很可爱,不是那种情商低的。
这是我看的一个片段得出的结论,我相信,细节和部分做不好的东西,整体也不会好到哪去,就事论事,从这一个片段分析。
那几个所谓的科研人员,为了表示他们的大义也用不着这样吧。
岳母快死了,老婆要给送终,说:这么多科研人员,少了你就不行了?他居然反驳说:要是人人都这么想,那么社会主义事业巴拉巴拉!老婆说离婚,把孩子塞给他,走了。男的往前走几步又停下来摸一摸孩子。有毒啊,孩子才两岁,人也没哭,你抱着他是走不动还是怎么的。而且都要离婚了,他最后说的却是:我不能带这个孩子啊!要离婚了最后还想着自己的事,能不能要点脸?
还有一个,可能是主角吧。
孩子都不认你,最后因为要去保密机构,把孩子托寄到一个幼儿园,两三个月看一次。中途一句话没跟孩子说,表情冷硬。等孩子送进去了,才和另一个男的装模作样地悲伤:我们只把他生出来,却没有做任何事。怎么的,可不就是这样!你博什么同情?就算工作忙,我看你和朋友说话的悠闲时间也挺多的啊,怎么就没和孩子说一句话。
为了凸显他们的奉献精神,强行舍小家为大家,从方方面面体现。人家科学家私生活你怎么知道的?细节都一清二楚?编的可真好,往极端写。
明明是纪实,偏偏要自作聪明,把科学家们写的里外不是人,真是高级黑啊。
导演和编剧脑子是不是有泡?三观不正。这些男的在研究所上课的时候活泼的不得了,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也活泼的不得了,怎么就不记得自己还有个家?支持社会主义事业的老婆就是好女人,不支持的人,就是小家子气,塑造了这两个研究人员身边的女人,你不就是想传达这个意思么!
近年来这些社会主义事业和抗日的神剧屡见不鲜,从来不需要观众的支持,也能席卷各个卫视,轮流播,天天播。
至于质量,天见可怜。
有段时间没有完整的看过一部国产电视剧了,更别说是历史题材的,上一部好像还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看这部电视剧,也是网易新闻推荐的,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一看还挺有意思,就看下来了。关于两弹一星的研制,其实看过各种新闻和报道,但是对于研制的苦,并没有量化。这部电视剧,让我认识到了科学家的不容易。这部剧,把之前看到的很多关于研制工作零散的报道都放在一起,集大成。比如苏联撕毁协议,火烧资料,坠机后两人保护资料,这些都按照故事的发展揉了进去。故事里有很多感人的情景,二十多集中研究受挫,巴图宣布牺牲人员名单时,我坐在电视机跟前也能感受到久违的激动和热血。这让我感到,祖国的强大真的是建立在无数人的牺牲和奋斗之上的。向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奋斗者致敬!
说完大的方面,再说说关于人生。看了电视剧里几个人的人生经历,我也很有感触。纵使是如此这般的科学家都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和不顺,那么一般的人呢。剧中最后两集描述了文革时期受到冲击的情况,感觉尺度很大。慢慢才感觉到,经历过文革,被批斗的那些人,毅志是何等的坚定,心态是何等的好,和人家们相比,咱们碰到的困难和曲折算个啥!人生很多时候都是不如意和不顺心构成的,但只要积极面对,什么困难都会过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努力的活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我觉得值得一看,这些科学家确实都名字是我们没有听过的,但是结合那个时代大家用的都是化名,倒也可以理解。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不用写实,感情线很细腻,那个时代确实也可能是很纠结的吧哈哈哈。
至于大家说的烫头,现代感,我想说张爱玲那个时代都能烫头了,为什么留学在外的女生不会烫头。
这部片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红wei兵们,毛真背了好大一个骂名
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就单讲34 35两集,能播出,就值4分。选择标签的时候看到一个“必须1分”的标签,这是我标记那么多片子第一次遇到这种标签(之前出现过最坏的签应该烂片)看了一下别的评论,大多有提到爱情戏份,科学工作者也是人啊,那些只想看纯工科类情节的可以去看纪录片
休假期间,父母在看没想到竟然入坑一起看,还追着补完全集。客观讲是好剧,之前几乎没见过大陆如此全面深入讲两弹一星故事的剧集,感谢主创展现出一群可爱可敬不畏艰辛的科学家,他们的理想主义和实干精神让人感动。有不少历史事件都还原了,包括间谍戏份,还是有点尺度。演员整体表现都不错,特别喜欢陶处长,和钟心的感情真是让人意外又欣喜。打一星的真是毫无道理,难道科学家不能有爱情?不想要感情戏你去看纪录片啊!家庭才让这群人有血有肉,否则都是工作机器了!
献礼剧除了献礼能拍好看点吗,单纯为了献礼不如不拍。看了李光洁几部剧终于发现,他只是长的像会演戏的,其实根本不会演戏。目前看过的献礼剧没一部能看的
全剧都在拉郎配,直到连老钟都拉上了,我是真服了。可是学术戏政治正确戏我又确实没兴趣,现在追下去的动力完全因为桃心cp,带感有趣
一个科学家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然后才是一个科学家,我并不觉得这部剧感情戏突兀,正因为他们真诚,有感情,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去,也了解了当年我们国家造原子弹是何其困难!就是每天一集太慢了!!!
致敬先辈们那段不为人知的岁月!值得一看。演钟心的女演员真的很漂亮,能演漂亮又天才女科学家的样子太难得了!王怀民,黄凯华,很想知道他们的原型是谁
我爱祖国🇨🇳
有一个这么脑残的保卫科长还能造出原子弹真心不容易!
虽然我一直在吐槽其中的某些不严谨的地方,比如漏洞百出的保密措施等等,但至少难得的展现了最后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一些遭遇,远不够全面,却也值得点赞。补充一点儿奇怪的地方,豆瓣的短评都在批判感情戏,不过我看完全剧,却完全不觉得感情线突兀,一定要让科学家们活在真空里吗?
台词太不口语化了,以及那个归国女科学家的眉毛是2015年在韩国纹的半永久吗?
跟着爸妈搂几眼,在我刚想说这个剧还不错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开始恋爱脑了……
后面几集不想看了。。。前面多好
人人都爱李彩兰
央视刚播了2集都看了,讲各路精英齐聚一堂研究原子弹,节奏挺快,很多熟面孔,还不错准备继续追。太气了,剧里好几对cp都爱不来,扣半星。
剧情实在是逻辑不清晰
那个演过钟白的演员怎么演什么都一样套路
感觉是对英雄的侮辱。。。。。我认识的科研人员没一个把自己是科学家挂在嘴边的,太智熄了。我觉得两弹一星拍得最好的还是八年前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科研爱情故事。摄影质感不错,题材加一星
男女感情线是败笔
打散写可以,但人物塑造一定要那么落俗套吗,真实点不行吗,多点尊重严肃和敬意,好好拍个职业剧历史剧。特别是几男主角出场,老婆去世的、离婚的,还有主旋律一定会出现的出身良好聪明活泼的大小姐最后嫁。都什么陈腐的三观,女性不是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