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网络的评分不算虚高,精彩之处在于独特的手法和丝丝入扣的细节。
更重要的是,即使它是一部有种族歧视的影片,但完全不用担心导演会加入故弄玄虚的情节和画面,只要不玩手机都能知道故事所讲的东西,而且全片紧张刺激、匪夷所思。
通俗点,就是这部电影“不装逼”。
看过种族歧视的电影,比如《为奴十二年》、《辛德勒的名单》、《撞车》等,都是通过熏染黑人被歧视和凌辱,或者黑人经受苦难的直面拍摄。
《逃出绝命镇》最独特的是用惊悚片的形式呈现种族问题,非常值得一看。
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电影里的细节和疑问,同时包括自己看的过程中注意到的。
看完电影后再看看这些细节,会顿时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1、女主长的像谁?
非常像凯拉·奈特莉,原名其实叫艾莉森·威廉姆斯,演过美剧《都市女孩》。
2、黑人园丁为什么夜里跑步?
黑人园丁的脑子其实是女主爷爷,他以前参加过希特勒那届奥运会的短跑项目,结果输给黑人了。现在有了黑人的身体,所以很嗨森,跑起来带风!
3、电影里为什么一直出现鹿?
一来为了营造悬疑气氛,二来鹿象征着黑人。电影里的白人有提到讨厌鹿,包括男主爸后来死于鹿角之下,前后呼应、讽刺。看到一个网友的猜测:男主在女主房间的暗格里看到女主与众多“猎物”的合照,然而实际上“转换”成功的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有种推测是男主爹做实验是把黑人的意志转移到鹿身上,即开始被撞的那头鹿是一个正在get out的黑人。
4、男主在聚会上遇到似曾相识的朋友握手的方式为什么不一样?
黑人经常会用碰拳来打招呼,但是对方用握手来还礼,暗示这人脑子里不是黑人。
5、片头被打晕的黑人是谁?
是那个失踪了60天的黑哥,也就是男主聚会时遇到的那个黑人。开头行凶的应该就是男主女朋友露西的哥哥Jeremy,理由:勒脖子的手法和结尾勒男主的方式相同;男主逃跑开的跑车与开头凶手开的跑车一致;炮车里副驾驶位置上放着行凶时的头罩。
6、为什么他们要把意识移植到黑人身上,而不是白人?
电影里聚会时有白人提到:黑皮肤的人是现在的潮流。另外,黑人身体素质好,黑人失踪好处理。
7、为什么最后那个黑人,也就是女主的爷爷要自杀?
因为黑人的意识回来只是暂时的状态,黑人灵魂还会回到黑暗的角落。开枪自杀也是他受够了这种侵犯,维护自己自尊的方式。
为什么闪光灯会对他们有影响?男主在和失明老人视频通话的时候有交代:白人老人的大脑只有一部分做了brain translantation,在某种刺激下会让黑人仅存的‘自己’ 出来。之前Georgina 会哭也是因为男主说 he feel uncomfortable around all white people here 让她有同感。更滑稽的解释:上帝说要有光……
8、克里斯有什么童年阴影?他母亲怎么了?
男主克里斯童年丧母,目睹着母亲死去,所以留下了心理阴影,没办法留下受伤的人离开。所以开始撞到鹿他要去看看,最后撞了奶奶,也必须下车把她带上。
9、聚会的时候,女主家的黑人仆人为什么和客人能那么亲热地打招呼握手?
因为他们脑子里都是白人的意识,其实他们就是主人。
10、为什么黑人都戴着帽子?
因为他们都做过开颅手术,额头有伤疤。顺便说一句,影片最后那段医生真的把半个脑袋给用电钻锯开了。脑壳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11、女主诱拐了那么多黑人,为什么电影里只出现了三个?
应该是医生把黑人和鹿用来做脑移植的试验品,所以有些出逃的鹿里有黑人的意识,而有些黑人可能就牺牲了。
12棉花为什么能阻止被催眠?
男主克里斯把棉花塞耳朵里了,这样听不到杯子和勺子发出的声音,就不被催眠了。(看电影的时候不要玩手机。)不过,棉花的抗噪能力这么强,那买几千块钱的降噪耳机有何用!?有何用!!?
13为什么影片里一直提到奥巴马?
有一个神回复让我笑了好久,神一样的臆想:你猜奥巴马为什么会上台的?
豆瓣的管理员 你们看看评论区的那些评论 摸摸良心 你们不做处理?
我对豆瓣很失望 因为人做不做恶不是一个网站一个社区管得了 但恶会不会被传播 善有没有被宣扬 是可以努力的
以上与影评无关。
预告片很出彩的这部电影,今天正式上映了。其实也不是今天上映,只是昨天首映天色已晚,我实在不大敢开车出去看。。
先来抛一个问题出来:如果晚上你在中国某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径上走路,你会感到害怕么?
十有八九是会害怕的,换我我也害怕。但如果我们把问题换一下:一个农村男人走在上海的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他会/应该感到害怕吗?
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怕的。但这大概就是Get Out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意思:一个黑人男人,会不会,或者说,应不应该在一群白人的地盘上感到恐惧。
美国社会现在割裂的非常严重。中国社会的割裂,更多地体现在贫富差距上,而穷人却也或多或少享受了改革的福利,所以我们的割裂,较之美国上百年的割裂而言,还算是初级阶段。而随着Trump上台,美国的割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大家放下了政治正确这个包袱时,民粹主义自然也就找到了缝隙。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说回这部电影。如果你感到害怕了,恭喜你,你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倒不是说如果你胆子特别大,看了以后完全不觉得可怕,就说明你有种族歧视的倾向。这部电影的恐怖之处不在画面,也不在恐怖的桥段,而在于概念。
为什么它能生起你内心的恐惧?简单来说,它跟人类历史上所有针对种族的暴行一样,都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恶心。二战的种种,乃至美国内战的残酷,背后包含着对种族的仇恨,这一点是人类至今为止最大的弱点之一,而导演却用一种……近乎于搞笑且无厘头的方式展示了出来。
就像电影里男主朋友去警察局报案,警察们哄堂大笑一样——21世纪了,哪还有可能有针对黑人这个群体的暴行?
但生活就像导演的电影一样,如此荒诞的事情可能并不存在,但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近年来美国的黑人运动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警民冲突。黑人当然是民,但他们在警察眼中,却是和白人不一样的民。在夏洛特,五名警察围住了一名黑人,多番劝阻黑人跪下无果后,警察开枪射杀了该名黑人。类似的事件激发了黑人社会的反抗。因为在白人警察的眼中,黑人携带枪支以及其危险性就是要比其他种族高得多。
我们在中国,我们可以大胆地说:数据证明,黑人就是犯罪率高,警察有理由更加谨慎。但在美国,无孔不入的PC(政治正确)会教你一课,类似的话千万不能说。因为这不是一个数据问题,也不是一个概率问题,它是一个历史问题,一个比我们新中国还古老的历史问题。
当然,导演用了极其夸张的方式表达了这一社会问题,我想在座的白人观众恐怕都颇为尴尬,毕竟这不同于历史剧,这部电影的设定就在当下,就在今天。可以说导演Jordan Peele胆子非常之大,发行方环球肯定也承受了不少的压力。
这相当于在考验观众的道德。一方面,导演在挑战你有没有兴趣,或者勇气,走进电影院看这么一部黑人主角的恐怖片。另一方面,导演也在考验观众的恐惧存不存在歧视。恐怖的点在哪?是在于电影里黑人角色creepy的表情,还是在于白人角色和善的外表下恶毒的心灵?我觉得每个人看完这部电影都要问问自己,究竟是什么让自己害怕,是电影里白人的暴行,还是黑人的怪异?
抛开概念,电影的其他方面自然是减分的,包括女主的表演以及靠音效的恐吓,悬疑部分的节奏也没有达到恐怖片的水平,最多是犯罪片的程度。但不得不说,光这个概念就可以抓住大部分观众的心了。推荐在美国的国人都看看这部电影,一方面图个乐,一方面也对黑人的处境有所了解。现在的白人走在亚裔的社区,倒不至于说害怕,但当他们走进Chinatown皱眉头时,本质上也是一样的歧视。当你犹豫着要不要挂春联在门口时,你的恐惧就已经带有歧视意味了。
《逃出绝命镇》(《get out》),北美上映10天,前5天的票房是4600万美金,投资只有450万。
专业评价99%,爆米花90%,业内评价和观众喜爱程度双高,叫好又叫座。
影片评价标签里包含着一些关键词:有趣、吓人、发人深省、社会批判……
从“卡里加里”和“弗兰肯斯坦”开始,恐怖电影一直都是人们的刚需,观众就像吃辣一样,一边忍受着惊恐一边享受着它带来的愉悦和刺激。恐怖电影五花八门,既有狂撒血浆、简单粗暴的cult片;也有像林奇和库布里克那样把气氛渲染到极致的天才;既有泰式的见鬼,也有日式的吓人诛心;既有制作精良的生化危机,也有以小博大的女巫布莱尔和鬼影实录;有鬼、有杀人狂、有食人魔、有吸血鬼、有丧尸、有异形……
所有能拿来被吓人的元素,都毫无例外地被用在了恐怖电影里。因此如何在现在,将一部惊悚的电影拍得有新意就成了一个难题。无疑,《逃出绝命镇》的好评离不开它匠心独运的结构和故事。
故事的开头很简单,黑人男孩克里斯开车跟随白人女友露丝去拜访她的父母。黑人和白人的组合,无疑会给观众某种期待:电影中的人物会带着某种对有色人种刻板印象,而大家的恶意会成为恐怖的来源。在大家的期待中,导演也在加深这种印象——在路上克里斯做警察的黑人朋友开玩笑提醒他:永远不要进一个白人女孩儿的房间。
克里斯和露丝情真义笃的黏在一起,一路上风景如画。就在我们观众以为这是一部文艺爱情片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波折出现了,一只鹿飞快掠过,被车撞飞了。
从这里开始,大家逐渐感受到了导演层层铺设的压力。来询问的警察执意要看克里斯的证件,露丝据理力争坚决反对,一段争吵之后两个人重新上路。
到了露丝的家,露丝的父母非常热情,他们努力的不去介意克里斯的身份,但是热情中又透着些许古怪。除了露丝的父母和哥哥,家里居然还有两个黑人佣人。他们举止机械,表情古怪,欲言又止。
晚上,克里斯出去透气,正遇到男佣人迎面跑来,感受一下这种恐惧。
在克里斯想回房间的时候,露丝的妈妈叫他来客厅沙发上小坐。她有意无意地提到克里斯自杀的母亲,让克里斯回忆当时的情景,她手里端着咖啡杯,汤匙有节奏地敲打着杯子。克里斯慢慢发现他不能动了,像跌进了一个黑洞,离出口越来越远。
第二天,克里斯从床上醒来,他已分不清昨天是梦境还是现实。
露丝家举行了家庭聚会,让克里斯倍感压力的是——来的全部是白人,除了一个日裔;他们对克里斯很友好,但是友好的同时,却又让人产生窒息的压力。此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导演给我们的压力并不是恶意,而是疏离的陌生。
克里斯终于在聚会上发现了一个黑人,他兴冲冲的跑上去打招呼,但他的举止和那些白人一模一样。
克里斯发现的古怪的事情越多,他就越想逃离。于是他和露丝说要连夜回去,但他下楼后,露丝的父母、哥哥都等在楼下。他发现,可能他再也出不去了……
在整个片子里,导演一直在使用反套路的方式。导演十分熟练地使用恐怖片的各种套路,就在你以为会被套路时,他会冷不丁地带你跳出来。导演不厌其烦地玩各种种族梗,但电影里制造的恐惧并非单由种族引起。每个个体都渴望融入群体,都很恐惧被疏离和孤立。这些人们恐惧的东西可能是种族,可能是社会差异,也可能是各种标签。
在心理层面上这种恐惧是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的,是我们走在人群里都能感受到的一股寒冷。
导演:乔丹·皮尔
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乔丹·皮尔,就是那个“黑人兄弟”里的皮尔。《基和皮尔》的皮尔。说脱口秀,演情景喜剧,模仿奥巴马的“段子手”
乔丹·皮尔之前在情景剧里都是编、导、演三位一体,这次算第一次拍电影,剧本是自己撰写的。
皮尔在这部影片里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把喜剧和惊悚结合了起来。最出彩的就是黑人式的搞笑方式,从语言到肢体表达,观众都很买账。有些部分的惊悚,也带着很戏谑的方式,观众一边大叫“Fuck”,一边哈哈大笑。
皮尔还在电影里找到了很微妙的平衡点,影片里的阴谋家都是白人,但白人观众并不反感。黑人主角有头脑、果敢,赢得满堂彩。
制片公司:Blumhouse production
这部影片制片公司有Blumhouse production,它以小成本恐怖片制作闻名。
2014年,Blumhouse production推出过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爆裂鼓手》,达米恩.查泽雷凭借这部影片得到了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影片提名,那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如今,《La La Land》和达米恩.查泽雷已经家喻户晓。
最近Blumhouse production的最卖座影片刚刚易主,一美贡献了惊天演技的《分裂》(《split》)以2.2亿美元的成绩高居榜首,成本900万美金。《分裂》也是2017年2月刚刚上映的影片。
恐怖片始终有受众,就像乔丹·皮尔说的,“人都会有恐惧,而我们需要去面对自己的恐惧。”
这次,乔丹·皮尔为我们开创了一种新的观影体验,观众也兴高采烈地用电影票为他买单。美国《get out》目前的放映情况是场场爆满,连续加场,相信它也能突破2亿大关。
在小成本里练了手,不知道乔丹·皮尔之后还有什么野心。从喜剧到恐怖片,下一部片子要拍什么主题,挺难猜测。作为观众,我们一定会保持好奇心。我们会一直盯着你的,乔丹·皮尔!
电影没有鬼没有变态杀人魔,一切来自一个家族的可怕想法,可怕的是一家人都是专业人士而有着坏的思想。故事题材不算太新颖,但是细节部分真的不错,足够惊悚,除了故事外角色设定也有很创意的方面,这次白人全是坏人,黑人变成了受害者。主角最后逃出时没有花销的打斗,用坚决残忍的方式杀出一条血路,这段很血腥精彩。就像是闹剧版的《万能钥匙》,情节设定比较新颖,悬念铺垫十足,氛围把控得也不错,伏笔一个接一个,埋得利落又扣人心弦。等你知道最后的结局再回头来看,就会发现前面密密麻麻全是埋好的坑,虽然开始节奏有点慢,但是越到后面越精彩。 这片子不仅适合恐怖惊悚片的影迷,也同样适合所有类型的观众,虽然是一个种族牌的片子,但整体的表达方式却不是以往同题材的老生常谈,观众会不自觉地去猜测所有角色背后的秘密,在各种悬疑的同时导演也不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成分,而且这部惊悚片,折射的种族对立,毫不隐晦,虽不一定高明,但绝对尖锐,虽然没有美式恐怖片的满屏鲜血和怪力乱神,但是整个虚伪到极点的社会和对个人的异化更令人脊背发凉,这是一部出色的处女作,种族主义与悬疑惊悚的出色结合让《逃出绝命镇》具有了令人惊喜的社会批判性,同时一点也不觉得突兀,推荐。
《逃出绝命镇》前段时间被《视与听》评为2017年最伟大的25部电影中的第1名,我个人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于是专门翻译了一篇《视与听》官网的影评,作者是Trevor Johnston
本周电影:《逃出绝命镇》,针对种族紧张问题的超现实讽刺
乔丹•皮尔的处女作是一部富有创造力的杰出恐怖片,它揭示了当代美国一连串令人不安的非正义现实。
自从《活死人之夜》与《德州电锯杀人狂》上映以来,恐怖类型片的关键套路就是不停地展示当代美国的痛苦现状。随着这些年来银幕上的各类大屠杀越来越多,我很欣慰能看到一位创作者并未试图带给我们更多的陈词滥调,相反,他选择回归到一种被想象扭曲的不安中,正是这种不安使电视剧《阴阳魔界》成为了展现老一辈美国人焦虑感的流行文化标记。
兼任编导的乔丹•皮尔拍出的这部杰出处女作是典型的来自我们时代的作品,即Black Lives Matter时代。它的语调是充满挑衅的,但它同样是一部专门运用罗德•瑟林式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假想外壳——来展示一连串敏感话题的电影。(罗德瑟林,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著名电影人,代表作为电视剧《阴阳魔界》,译者注)
准备好观看这部电影,它以辛辣口吻深挖白人对黑人性问题的不安感以及民族精神中残存的奴隶制遗毒。你或许只有从几十年前理查德•弗莱彻拍摄的电影《曼丁哥》以及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拍摄的美国黑人运动员照片中才能找到更易引起争议的内容。
作为致力于向《猜猜谁来吃晚餐》致敬的恐怖电影,《逃出绝命镇》将丹尼尔•卡卢亚放到了西德尼•波蒂埃的角色之中,即一个友善的小伙子小心翼翼地面对白人女友的富裕父母,然后被置身于一场离奇的恐怖事件中。他努力争取的将不再是他的自尊,而是其作为拥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身份。
最好不要透露太多本片中有趣的B级片反转,但我仍可以说,当皮尔的作品在形式上天马行空时,它的内核却仍植根于当今问题多多的美国现实中,显然这诞生于美国黑人饱受恐惧与愤怒煎熬的意识。观看这部电影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灵异出窍》、《第二生命》,甚至是《双脑人》这一类的片子。
事实上,考虑到这对可怕的白人夫妻是超级富裕的专家——布莱德利•惠特福特与凯瑟琳•基纳绝妙地扮演了一对笑容和蔼又极通人情的夫妇,直到他们突然撕下面具——你可以说皮尔,这个之前靠双人组合“基与皮尔”赢得艾美奖而知名的导演,探讨了目前特朗普任下美国的两大社会趋势——日益紧张的种族问题与对自由派精英的不信任感,而皮尔那精悍有力的叙事手法放大了这些问题。
最终抖出的恐怖包袱并没有让我们失望,因为它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离奇。不过本片真正的亮点在于被不安感贯穿的前一个小时。当卡卢亚扮演的随和主人公被敲打得逐渐崩溃时,我们会对任何一处出格的言行异常敏感。随着茶勺在瓷杯里的不断搅动,皮尔用绝妙的想象力重构了日常生活,释放出其中潜在的恐惧。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是完整的,但微妙的技巧与叙述上的小诡计会在引导观众走进惊恐的同时带来许多笑声,之后观众才会意识到刚刚经历的绝妙冒险。现在称其为当代类型片经典是否为时过早呢?
本文是转载我自己之前的翻译
英文原文链接:
一部电影,如果从不同角色视角,例如从男主,从反派,甚至从编剧的视角去看整个故事,依旧能达到合理,这个故事就成功一半,如果无法自圆其说,再精妙的设定,都毁于一旦。 这个故事设定的败笔,在于黑人女仆和黑人男工。 看完电影我们知道,黑人男工女仆分别是女主的爷爷和奶奶。 他们换脑是为了获取更强壮的身体,延续自己的寿命。 可白人换完之后,难道就是去为了黑人男工,黑人女仆,黑人性奴???
看完电影,你肯定知道他们是为了演戏给男主看,可爷爷奶奶你们二老真的诱骗了男主了吗? 本来男主并未起疑,直到黑人女仆和男工的出现,他们是黑人,黑人也就算了,还从事地位低下的劳动力,地位低下也就算了,还个个精神不正常。 直接让男主起疑,并告知了朋友,获得了强大的场外援助。
仔细设想,如果没有这两个黑人,男主顺理成章去女主家,没有任何异常,就是正常家庭,然后男主不会联系朋友,没有警觉就被顺利换脑了。这样成功率不是很高吗?但这样剧情很乏味,所以塞了两个神色诡异两人,让观众好奇是怎么回事,同时暴露了反派的意图。
所以,黑人爷爷奶奶的戏份,在这个故事里,对自己儿女以及孙女,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成了搅屎棍!! 但对编剧是非常有用的,除了帮助编剧故布疑阵,大大迷惑观众,增加悬念,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帮助男主及其朋友,提供可疑线索和情报。
说真的,爷爷奶奶,你们这时候还不如去旅游渡假呢,非要参一脚做什么?有技术缺陷的换脑手术让你们演技天生拙劣,而且时不时跳戏,就不要给自己加戏好吗?或者女主直接说爷爷奶奶过世或者住在其他州,爷爷奶奶住到其他人家嘛。 可真是这样,编剧可不干,这电影要是没有黑人符号了,还怎么拍? 自己选的设定,哭着也要瞎编下去!所以,强塞了这两个角色进去,但编剧,如果你一定要强塞,至少把他们写得更合理。
说是恐怖片,其实并没有太吓人的画面,倒是涉及的话题真的让人毛骨悚然。Peele很好地融入了自己的幽默感,这次票房上也有大突破。顺带说,一看到人讨论平等就说政治正确太low的人,要不是政治正确保护你这种弱智,你早就灭绝了。
好看是好看……但难道不觉得那一堆去拍卖黑人身体的“上层社会”里面居然还有一个亚裔这个细节很无奈嘛。明明也受压迫,但somehow还经常被粗暴划分在了privilege阶层里。
氛围处理一级棒!幽默是恐怖片的新趋势。背后是“playing on black people's fear of white people's fear of black people.”
惊悚片玩脱的最高境界。导演巧妙地把俗套的剧情反转反转再反转,硬是变成一场贺岁档合家欢喜剧片。全场爆笑,掌声不断,呼声四起,变成一场大派对。小成本制作却精良,导演懂得观众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打造一部商业片。
看預告時以爲是恐怖片,看之後查了下導演編劇,難怪。男主的朋友太贊,"I am TS motherf*cking A"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作爲一個亞洲人在費城的電影院里看這片,真是天時地利人和,不用站隊,還能跟著起鬨。
第三次投票还是要投给奥巴马,说不定奥巴马也在他们家做过手术。
太牛逼了。。完全暴露美国种族矛盾的伪恐怖真喜剧片,一定要在西费城这种地方跟满场黑人一起看,简直人生不可多得的观剧体验。。结尾那叫一个欢声雷动,我要是白人我都要吓死了。。
不要以为不是典型恐怖片就不恐怖…………
导演还特地安排了一个亚洲人打酱油
非常完整的类型片,难得的是双重文本玩得不错,政治隐喻清晰明确,狡黠有趣味。黑女仆演技爆裂!
1.看完本片,我暗暗松了一口气,幸亏我不是黑人。不对,应该是幸亏没有女朋友。2.设想的结局:基友也被催眠了,开车的途中露出诡异的笑容。
BlackSlavery与WhiteWashing被填充进相当标准的邪教题材,两项白人罪行被以夸张且具有谨慎想象力的方式展现出来,叙事工整简洁,对主角过去进行了有机地挖掘与使用,既有对中产伪善白人入骨三分的刻画,也有具象化的种族主义,在以种族为核心的美国社会中,这个故事不论在任何时期都会十分具有带入感
这部电影很好的说明了一件事,惊悚和恐怖是通过细节来达到效果,而不是光线和音效。
好看!白人討厭你也罷,歡喜你也罷,你都是死路一條,不過基因工程裡的殘斥物。符號豐富,饒有意趣:鹿與黑人俗稱Black bunk的隱喻、採棉花的黑歷史、操控的銀匙、向Lovecraft致敬的姓氏、來賓站成美國國旗、分離的麥片⋯甚至懷疑男主角的名字是來自黑人家庭肥皂劇名Everybody Hates Chris。
Rod从车里钻出来的那一刻全场鼓掌…
女主简直就是凯拉奈特莉和詹妮弗康纳利的合体
开始以为是种族歧视,接着发现是换身体伪科幻,最后发现其实还是种族歧视,不过是歧视白人......
和满场的黑哥哥黑姐姐们一起看这部电影还是十分有趣的,尤其是坐在我后方的黑姐姐,补刀补得那叫一个准,比b站的弹幕还有趣。最后反击的时候,整个影厅充满欢声笑语,鼓掌欢呼,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看恐怖片。get out 不仅有从这个镇出去,从这个镇逃出去,最后还有从我的身体滚出去的双关呐。
期待略高,有点失望,搞笑版《万能钥匙》....#总感觉男主的好基友会随时会来一段rap#
过。。。誉。。。既没有火力全开嘲讽种族歧视,也没有一黑到底把故事给编完整了,有种导演把自己某天意淫的事情随便给拍出来了的莫名其妙的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