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碗茶”的经典,400年来被日本人所津津乐道,但其要害并未得到深刻的揭示,一般说是体现了石田三成的聪慧、丰成秀吉的眼光之类的,但这样的理解揭示不了命运的问题;按此,历史会变成是一声唏嘘、意义的消解。
而电影在“三碗茶”的解释方面有了一些推进,虽然它并未完全自觉到这一点(否则它可以在编剧上做的更好)。
首先,电影所呈现的故事的起点是“三碗茶”,它是三成生涯的开始;其次,电影对三碗茶的解释不同于通常的看法——“三碗茶”在此被理解为“决定他人的生死就在一闪念”。
就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提示:“三碗茶”原来是“差一点就被杀头”的事件。这样一来,构成“三碗茶”的关键词就有三个——不同寻常、有点意思、冒犯不敬。事实上,三成的茶是突兀之茶,只是在此前提之下,他的确做得“有点意思”,他的聪明而善辩得以展示,但整个事情仍是一种冒险。所以,事实是当时作为胜者的丰成秀吉容忍了三成略带傲慢的自我推荐,不拘一格,更有可能的是人性的补偿机制使然——日常性的乏味会让人被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所吸引,君主容忍“有才者的倨傲和古怪“是一种惯例,其本质是一种权贵的高级娱乐。
三成的本性,是空手屠龙。据记载,递茶事件发生在他15岁那年,这已经不是一个用“聪慧”来进行主要评价的年纪了,尤其在那个年代。15岁的三成,作为一个有志向的男人,以一种非常手段冒死向前来歇脚的主上推荐自己,他成功了。
但顺着这根线索,丰成秀吉的死也就是三成的被保全的结束。空手搏龙蛇,本身是一种天才,而不是一种可理性、可重复的方法,但人类社会已经慢慢步入近代,进入启蒙时代,理性自身对普遍化的要求将是未来(直到今天)的基本趋势。当然,这是我现在的漂亮话,三成不可能知道。只是,“三碗茶”仍然只是非常之法、神来之笔,它经典得无以复加,正因它只能千载难逢地被使用,若想一以贯之,用它作为指导思想来统一天下,那只能说是一种幼稚,对民生也是一种灾难。
那凭什么说三成一直没有背离“三碗茶”的精神呢?
嗯,因为他幼稚,因为他希望一举成功,因为他倨傲……no,如果只看电影的话,因为故事从三成递茶开始,但真正在电影中践行着“茶道”、给不容忽视的重要他人奉茶的人,是德川。
三成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正义,其实是偏狭者的失道。我没说德川他老人家就得道者多助,只是失道者已然寡助,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关原之战中最凶猛的对手都是本来应该属于三成阵营的人。另外,从后面德川所开创出来的两百多年的天下来看,德川的确靠谱。
历史不需假设,但从价值判断上,大概可说,如果三成当时统一了日本,那不久之后,日本还要再来一次统一(战乱)。
石田三成在江戶時代一直是大奸臣的代表,一直到明治時代才開始逐漸獲得正面的評價。 從史料上來看,三成無疑的是個能吏,也是豐臣家的忠臣。 從秀吉當上織田家的軍團長,在中國地方和毛利對戰的時候,三成就是秀吉的後勤幕僚,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包圍三木城、鳥取城,水淹松山城,都是大工程啊)。秀吉是通曉經濟重要性的人,在他得到天下之後,立刻便重用擁有高度事務處理能力的三成負責各項內政工作,出兵朝鮮的時候也是三成負責後勤補給。三成身為秀吉身邊的秘書官,一時權勢傾天,各大名都得退讓三分,甚至紛紛巴結。但並沒有任何關於三成收賄的跡象,就算後來德川幕府對三成極盡抹黑,也沒能說他手腳不干淨。三成是能吏,而且是清廉的能吏。 三成的缺點,在於他不會做人,或者說,在權謀運用上少了一份人情味。他過於追求忠實而有效率的執行命令,而得罪了太多人(家康則完全不同,在關原之戰之前,幾乎是極盡能力籠絡人心)。當然,由於他正直的性格也有一票兄弟和他情投意合、全力相頂(直江兼續、大谷吉繼等)。他的家臣對他也十分敬重,在關原之戰中,雖然人數不多,但西軍中的三成軍是最有戰鬥力,而且支持到最後才崩潰的。但可能是因為少年得志,能力過人,三成處世上的確有太過自信自傲,沒替別人著想之處。 打個比方,在小學班級裡可能都有這樣的同學存在:功課名列前茅,做什麼事都符合學校規定,總是被老師稱讚。其他人頑皮搗蛋總是他第一個向老師打小報告,和他吵架會被他說的啞口無言,想欺負他他就會叫老師把你叫到辦公室罰站。三成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但人總有畢業的時候,秀吉也有死去的那一天。 秀吉死去屍骨未寒的時候,德川家康就開始了他奪取天下的計劃,一口氣安排了好幾個和其他大名家的聯姻。大名之間禁止擅自聯姻是秀吉的遺言之一,身為五大老之首的家康在病床上的秀吉面前簽了好幾次血判(用自己的血簽名畫押)表示要遵守遺言,卻在秀吉死後立刻翻臉。好學生的三成當然看不順眼,但秀吉老師已經不在不能打小報告了,怎麼辦呢?只能把唯一在資歷、年齡、領地大小上勉強能和家康相比的前田利家抬出來。在利家的周旋下家康勉強認錯,擺平了一場風波,但利家在9個月後也隨著秀吉的腳步去世。 利家去世的當天,之前一直被利家壓著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細川忠興等7名年輕大名(除了黑田和細川之外,其他5名都是和三成一樣,從小在秀吉身邊長大的武將)立刻爆發,決定要殺掉三成。這7個人都是在朝鮮最前線奮戰的武將,本來前線的武將和後勤文官不和就是常事,但三成聯合小西行長想在暗地裡結束戰爭議和,而沒有公平的向秀吉報告前線武將的功績也是有的。在前線最忠實的執行秀吉命令,孤軍殺進朝鮮內地捕獲朝鮮王子的加藤清正,甚至還因為骨子裡調雞蛋的理由被三成告了一狀,遭秀吉處罰。由於這些恩怨,豐臣家內部分裂成已加藤、福島為首的武鬥派和以三成為首的文官派,雙方勢同水火,只是三成待在秀吉身邊而武鬥派一直只能敢怒不敢言(行動)。秀吉和利家死後,武鬥派在家康的默認(甚至暗中支持)下終於爆發。 知道有生命危險的三成,做出的決定是跑到幕後黑手的德川家屋子裡去請求家康庇護。這個舉動看似出人意外,但可以看出三成是個聰明人,而且有著正確的謀略眼光。家康的目的在於奪取天下,奪取天下當然不是殺了三成就結束,家康需要製造混亂,製造戰爭,他才有機會可以重新做權力的洗牌。 之後的事情和題目無關,就不細說了……。在關原之戰前夕,家康的表現完全稱得上日本史上最大的陰謀家,用盡各種權謀分化、挑撥、壓榨。最後拉著一批秀吉從小帶大的武將們在關原將三成擊敗,奪取了豐臣家手中的政權。關原之戰拼的其實是開戰之前的外交戰和心理戰,勝負早在開戰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三成除了資歷、軍事經驗不足不能服眾之外,最大的敗因在於他高估了其他大名對於豐臣家的忠誠心……不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把秀吉過去的恩澤放在現實利益之上的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单论影片质量还是不错,从人物刻画,场景,配乐都不错。
我就是想问问看过的人有没有注意到那个我在上面提到的镜头,欢迎各种讨论。
新手都要140字吗?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片头有一个镜头是在庙里,有一个着侵华日军军服的军官在拜佛…不知道有人注意到了吗?这是想表达什么?
1,场面调度太差了,两军接近18万人的大会战,拍的和乡村械斗一样。
2,剧情跳太快,没有铺垫,人物交代不清晰。
3,同样是改自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却被老版完爆。
4,实际上连大河剧《葵三代》的关原之战的水平都没有。
5,导演之前在《最后的武士》里扮演过配角,但这部戏的战争场面反而不如《最后的武士》
看了关原之战,导演能力平庸,人物设定上无趣,扁平,作为历史剧两个多小时可以接受,但是该拍的没拍,决定胜负的历史人物,跳过,盟友,基本跳过。战争场面也很水。年轻人怎么就一定会被胁迫,也可以是自己内敛又有野心,或者内心矛盾纠结但始终是自己做下决定。至于事成之后早死绝嗣,这里面有好些人都很符合互相欺骗利用是非成败转头空这类设定,艺术塑造没有,非常刻板。反复声明三成的理想,又一刻板。最后还没有我喜欢的小西行长,可爱有趣有能力又忠于朋友,一想就喜欢。整部电影搞得像忍者宣传片,分点描写友谊不行吗?
古云:「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侠士者,岛左近也;美人者,初芽也;但世事多是庸众的胜利,历史也常为胜利者书写,三成这个人,天真,固执,故能一以贯之,未免让人又爱又恨。此剧选角甚好,三成真帅,老狸甚狡,岛左近大叔更豪,末有村妹妹一句「大一大万大吉」,直接粉碎了我。
三碗茶入秀吉眼,仁义书记石田桑,一往无前岛左近,西军战神小早川,六条河原望村花,翻云覆雨看家康。正义在西军,哈利路亚。。。
以西军核心石田三成视点,从三献茶到战败寿终的历程,仁义正道不敌老奸巨猾,理想主义不适合战国乱世,对于石田“正气凛然”形象或许过度,但德川家康的狡诈塑造完全贴近我所认知。影片制作态度诚意踏实,除了控场稍乱之外,符合得体。PS:片长2.5小时,村花一人独领0.5配额......
很少看到这类片子,场面演绎似乎看不出效果,演员表演还不错,特别是这几位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让人过目不忘。总觉得德川家康就是日本人性格的缩影吧!
这版三成的形象很讨喜,耿介而不死板,大公大忠中也常念私情。关原一战败因有三:硬扛猴家烂摊子、油滑不过老狸子、西军全特么掉链子。
三成還是稚嫩了啊
冈田挺好,场景美工配乐还不错。剧情就是完全三成中心的流水账,大谷是走过场的,西军重要人物直江宇喜多丰臣家众人哗啦哗啦地闪过去了。支线人物真田家鸟居元忠等等直接被忽略。另外这样无视关原三神的神威真的好吗。再另外井伊直政一个著名帅哥为什么从来没见过长正常点的演员来演…
乱糟糟。最帅的左近,最怂的小早川,戏份最少的大谷。
不解在,是什么让石原三成认为可凭自己那套人生哲学去安天下?如果他是秀吉之子,年幼继位不谙世事,自没话说情有可原。可石原只是草根,因少年献茶被秀吉赏识,直至丰臣第一重臣之高位,期间经历了十六年尔虞我诈残酷磨练,性格特质竟然终成:天真固执仁义浪漫?!
以单一人物为切入点的悲剧英雄挽歌没能让本片宏大规模和精良制作发挥出应有气魄,演员表现不错,但不能从根本上丰富单线条的人物塑造,摄影剪辑配乐很有穿透力,却不能拯救草草收场的剧作母本,相比而言,前半段的文戏铺垫虽然对非历史爱好者不够友好,却更具戏剧张力。
根據司馬遼太郎作品改編,風格較為嚴肅。想起《亂》。前半段鋪墊極有必要,政治謀術見招拆招。戰爭戲則差強人意。虛構的感情戲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豐富了人物形象。演員都很不錯,岡田準一的演技已能和老戲骨役所廣司同台飚戲,實在厲害!有村架純也不錯。配樂雄渾空靈但頻繁使用削弱了力度。三星半
拍成了“丰臣家的好书记”——石田三成烈士的光辉一生。#结果乱七八糟这种事,我还会在乎吗?#
九成没听懂,村花的角色删了比较好。最后还是哭了。正!义!在!西!军!
看到初芽最后喊:大一大万大吉,有泪目。东出昌大也太美了吧,喜欢的不得了~萌版小早川~
非常出色的历史大戏,严肃、严谨、节奏完美,前半部分的铺垫绝赞,役所广司的表演真是惊艳全场。
一场双方赌上命运排除干扰不得不打的、结局已经注定的历史之战。通过德川与石田之间的差异以及明争暗斗来表现、铺陈对峙的态势以及最后的结局。虽然人物难免脸谱化,但原田真人还是比一般的商业片导演强多了。役所广司很精彩。
虽然是人生败犬,但是一直很喜欢石田。可能自身和石田三成很像的原因吧,都是即使被现实世界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放弃浪漫理想主义的那种人。
作为战国题材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依然是文戏。末尾的大战乱糟糟,明明是万人合战,依然拍成了村长械斗,战场的一片血红倒是很写实,悲凉的配乐也很有代入感。
前面铺垫的太长了差点把我看睡着了……最后关原合战又草草结束,节奏把握严重失控……也就音乐美术还不错
旧版的三成太丑了,这一版又帅过头…跟旧版相比强化了忍者线,对秀秋的改编也算人性化,战场地势比较还原。画面很美,看到秀吉召见五大老五奉行和一干大名的场面实在有点过瘾… 20160910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