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栩
(影片信息:《沦落人》,导演:陈小娟,编剧:陈小娟,主演:黄秋生、姬素·孔尚治,中国香港,2019年)
梁昌荣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半身不遂,从此与轮椅相伴。他换过好几名菲佣,直到好友替他物色到了Evelyn,梁昌荣频繁聘请菲佣才告一段落。
菲律宾女生Evelyn到香港来当菲佣有着迫不得已的现实需要。Evelyn爱好摄影,准备报读大学的摄影专业,同时,又在应付着令她身心俱疲的离婚诉讼。可无论是追求艺术上的深造,还是成功的解除婚姻,都需要投入一笔不菲的金钱方能实现学业有成以及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窘迫的Evelyn带着对现实的考虑,毅然来到香港,当起了菲佣。对Evelyn来说,她将现实的考虑已悟得极透,那就是“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
踏入菲佣这个行业的Evelyn从菲律宾同行小姐妹们那里学到了不少应对雇主的经验,那些经验的传授足以说明菲佣和雇主就是一纸合同维系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让菲佣的工作同其它工作相比一样充满了不少圆滑的变量。Evelyn将那些小姐妹们传授的经验学得像模像样,却仍然不经意地展露出自己如同璞玉般纯良、朴实的一面。
起初,梁昌荣并未在意Evelyn同之前辞掉的几名菲佣的不同之处。相反,梁昌荣一开始就打心眼儿里不喜欢这个连广东话都不会说的菲佣。不过,不会说广东话让Evelyn看来也许不像那些会讲广东话的菲佣那么聪明,况且,还当过护士的Evelyn肯来照护梁昌荣,在雇主和菲佣双向选择的用工环境下算是梁昌荣赚到了。
自从靠轮椅支撑着自己这具苟活于世的残躯,梁昌荣一直都活在阴郁的心境里。出了事故后,妻子离自己而去,带走了在纽约留学的儿子。亲情的崩塌让阴郁的梁昌荣变得更为古怪,古怪的在狭窄的居所里随意抛置自己半身不遂后对以往悲伤的回忆习以为常的陈述。陈述中,梁昌荣经由泪水的浸泡所哀叹的命运的不公让他陷身在回忆里难以自拔。这个住在公屋里的男人,原本就是沦落着的底层普通人,不幸的生活遭遇让其沦落的处境更具有了一种悲催的指向。这个指向在影片里有一个同现实生活大致相符的情节设计,Evelyn的小姐妹们听了Evelyn照护的雇主是一个住在公屋的半身不遂的人,纷纷大感吃惊。好心的小姐妹劝告Evelyn换雇主,肯定了菲佣作为打工人的话语权得到提高的同时,也突显出底层普通人的艰困处境在他人眼里的现实反映。
Evelyn 没有听从小姐妹的劝告,而是继续回到梁昌荣的身边,在这居住在公屋的普通人的居所,选择同善良的昌荣为伴。昌荣,是Evelyn 应梁昌荣的吩咐,对雇主新的称呼。在这之前,Evelyn 都是对梁昌荣以先生呼之。先生,强调了雇主和菲佣的主仆地位,昌荣,则主张出蕴含了情感的亲近关系。在情感的生发下,人与人之间生硬、僵冷的境况被温暖融化,它提示出对温情的关注和需要。温情,让已经搁置了梦想的Evelyn 内心激荡着梦想的激情,它让这个追梦的女孩在当菲佣的日子里未曾蜕变,未曾被工作中那些圆滑的变量所降伏。可能就是这种保持了本色的一双眼睛,发现了生活中与众不同的美。
“予梦者”,是Evelyn参加摄影大赛的入围作品。照片上的梁昌荣,满眼期待地看着一只鼓涨的气球。它被轻轻地拈在梁昌荣的指间,像是由后者郑重地给予出去……给予一个梦,一个不能等的梦。
在Evelyn照护自己的日子里,梁昌荣知悉了Evelyn的梦想。那是Evelyn以泪水埋葬了的爱好,它让梁昌荣为之惋叹之余,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帮助Evelyn开启一个不同的人生。因为尽管如Evelyn对生活所悟到的那般,“生活不能等,但梦想可以”,可是在日复一日单调、繁琐的工作消磨下,既往那个美丽的艺术之梦总会被稀释的激情全无、色彩暗败,落入创造力乏绝的境地。故而,梁昌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Evelyn重新走上追梦的艺术之路,饱含了一个赐梦者秉持良善无怨无悔的大爱之心。
这是播洒四季的大爱。电影里四季更替,辉映出四季的烟火人间,大爱,就在人间烟火中流淌出春的生机。当春天迎来万物欣欣向荣的勃兴,梁昌荣和Evelyn同时得到了生命的升华。他们一个不再颓丧的活着,生活有了新生的转机。一个开启了梦想之门,朝向生命的裂变全力地奔赴。爱与温情在这一刻的启示在于,相信它,它所创造的奇迹不在上天的眷顾,而是凡人努力的结果。
(全文完。作于2022年4月3日)
——文中观点属于作者本人,本人文责自负,与发文平台(含各类网站、论坛、自媒体、公众号)、转载纸媒、以及他人无涉——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沦落人》片名英译Still Human。本片作为2019 香港国际影展FILMART主推华语影片在本次影展备受关注。
(以下严重剧透,请观影后阅读)
故事发生在当今香港。男主角昌荣并不是地道的香港人,却十几岁便在香港工地做建筑工人赚钱打工,住在出租公屋,曾结婚生有一子,后离婚独自抚养儿子。
儿子高考那年,昌荣路过工地发生意外,一块建材板砸在路过的昌荣身上,导致他脊椎骨断裂,身体从肩膀以下全部瘫痪,手臂和手也只能简单活动。
从那时起,昌荣便靠保险赔偿度日,并需要每天让人照顾:饭需要人做,睡觉需要人翻身,澡需要人洗,屎也需要人每隔天上药才能拉出来,拉出来还要人给清理。照顾昌荣并不是易事,雇佣的佣人经常更换,从未做长。
事故出后,为了不继续耽误儿子,昌荣要儿子去母亲和继父所在的英国读书。儿子走后,昌荣变的很孤独。
能和儿子视频变成他翘首以盼和最快乐的时光。昌荣说,出事以后,我就没再想过有什么梦想了。曾经我的梦想是等孩子毕业和他一起去旅行,而现在连这个梦想都不敢奢望。
在来香港之前,Evelyn不是一名菲佣。她从菲律宾的大学毕业,做过护士,还拿到过加拿大著名大学摄影系的录取通知书,她怀揣着成为摄影家的梦想,喜欢捕捉看到的美丽光影。
只不过她遇到了错的人。一个让她失去自信和梦想,打她,还企图禁锢她的男人。她终于逃出来,并为了躲避这个男人只身来到香港。香港,成为她的避难所。
然而即使逃了,家庭的担子也还在她身上,除了和这个男人的官司,母亲的予取予求也让Evelyn喘不过气,她只能不断放弃自我和不断安慰自己:梦想可以等,但生活不能。
Evelyn来到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照顾昌荣。所有一切的故事,也是就此而发生。
生活轨迹本来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的世界,就此重叠在一起,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昌荣看到了Evelyn的淳朴品格和摄影天赋,为了感谢她的照顾和鼓励她追寻梦想,昌荣在Evelyn生日送给她价值不菲的单反相机。Evelyn却因家庭原因把相机变卖还钱,昌荣得知后又为她赎回来,只道是她弄丢了替她找回来。昌荣还鼓励Evelyn参加摄影大赛,并告诉她,梦想只有Now或Never,一定不要错过时机。
如果说Evelyn先只是感激,那么之后便是再不能辜负了。
Evelyn也在回报着,她总是告诉昌荣,他也可以有梦。并帮助他在亲人之间维系感情。
信任与鼓励,施予与回报。导演带我们在两个人的关系中进行了美妙的探索,最终漂亮的把两人定格在亦师亦友亦知音的默契。两个纯净善良的灵魂,就此都为彼此的生活注入了光。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昌荣一手把Evelyn推向了更遥远与光明的未来,亦是同时成全了自己。他曾说“我本以为我不会再做梦”,其实可以理解为“我是个废人,我不再有价值”,然而帮助Evelyn拿到摄影奖和新工作的同时,昌荣也变成了The Dream Giver,从此让他明白,能站起来的不只是双脚,能托起他人的也不只有双臂。
还有,原来真的谁都可以有梦,包括他自己。
在昌荣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与期待中,Evelyn也带着满心感念与憧憬踏上了人生新的旅途。
回首再看影片名称,沦落人,英译Still Human。
沦落人也是人,沦落人也有梦想。
无论地位,无论贫富,无论身体健全与否,我们都仍可做梦,仍可感动。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不只可以做人,做个有尊严的人,还可以做充满人性之光的人。
这立意,比想象的高明,也真的让人感动。
【Still human,Still dream】
終於可以靜下來談談《淪落人》,2019年4月11日11::30AM英皇戲院(中環娛樂行)看的。其實不容易把這部電影放置到一個類型,愛情片算不上,也並不是勵志片的典型。我更傾向把這部電影歸類到城市浪漫小品,在商業片與文藝片之間,不是警匪或喜劇,也有別於沉重的寫實電影,是冰冷石屎森林中難得的一絲溫暖。
劇情很簡單,顧名思義,“同是天涯淪落人”。兩個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種族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被各種社會關係遺落而生活在一起,從而發展出超越主僕的關係,互相扶持追夢。
昌榮本來是地盤大佬,因為一次工業意外而導致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他有一個說話刻薄不常來往的妹妹,還有一個在外國讀書與繼父一家生活的兒子,但自卑感使他無力拉近與家人的距離。而初來港的菲傭Evelyn雖苦於逃避將她視作工具的丈夫和母親,卻懷著成為攝影師的夢想。
【寫實而不失浪漫,煽情但懂得克制】
整部戲呈現出非常真實的生活質感,黃秋生的演繹和導演陳小娟的指導都功不可沒。無論是取景,室內陳設,劇本,還有演出都充滿“貼地”的生活氣息,讓人感覺昌榮就是一個香港到處可見的住公屋的地盤工人。這種生活化的場景,不難讓人想起許鞍華的《桃姐》和散場之後有跟張小姐談到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但我覺得《淪落人》要更浪漫一點。雖然是煽情,但沒有過份和不合理,比起《忘不了》或《幸運是我》要更為克制。
沒有說教,只有很多自然的感動位和笑位。導演很懂得利用兩個角色的性格和文化差異來炮製出一些化學反應。比如昌榮蹩腳的港式英語,比如昌榮教阿蓮(Evelyn)講廣東話,比如一些運用得當的粗口(地盤工人不可能不講粗口)都會讓觀眾會心一笑,而最高明的是,這些笑位同時也是埋下的感動位。如果不是善於觀察生活和真心熱愛這種文化是很難寫那麼好的,這就是港產片和廣東話的魅力,是不能被翻譯的。例如“茶煲(trouble)”和“蛇𠺌(scared)”,還有“thank you very much(多撚謝)”和“love(黐乸線)”的惡作劇翻譯,讓人拍案叫絕。
導演在感人時刻插入“多撚謝”的笑話,又在傷感之時以“黐乸線”沖淡傷感氣氛,幽默而不低俗,笑與淚之間拿捏得當,簡直是教科書級示範。還有簡樸動人的鋼琴配樂也是恰如其分,希望會出OST。
【惜墨如金又充滿關懷】
劇本對side cast角色著墨不多,但非常出彩,處處透露著導演對角色的關懷。看訪問導演說一共拍了19組,不算多,但剪出來也近兩小時片長,幾乎是沒有廢話的。可能因為導演是拍短片出道,剪片也是自己包辦,非常精煉,能用一個鏡頭表達的東西絕對不會用兩個鏡頭那麼囉唆。我看戲很怕那些動不動就flash back用回憶片段講一大堆的,《淪落人》在這方面讓我看得很舒服。比如阿蓮初到昌榮家的那場戲,打開房門的一瞬間,導演用了一個昌榮仿佛看到兒子以前在房間裡溫習的情景。就一個鏡頭而已,已經交代了昌榮是有一個兒子的,而同時也表達出阿蓮住進兒子的房間,填補了“家人”的空缺。
李璨琛飾演的阿輝是重要的配角,但也沒有刻意去鋪排。阿輝路過曾工作的地盤,回想起剛到香港時昌榮對他的照顧,也是一個鏡頭一句對白,就交代得一清二楚。更多是從細節中刻畫情感,比如雞腳湯,比如“四仔馬拉松”。這個角色我非常喜歡。跟阿蓮昌榮因僱傭關係而想相濡以沫的感情不同,阿輝是一種出於知恩圖報,如父如兄般的情義,平實而感人。另一個配角是葉童飾演的妹妹晶瑩,這段著墨不多的兄妹情也表現得很豐滿。導演很會捕捉這種亞洲人家庭中口硬心軟的內斂情感,互相愛著對方卻不擅表達。昌榮和兒子的父子情也拍得非常感人,兒子俊賢是讓昌榮覺得自己還是個人(still human)的唯一理由,也是阿蓮為昌榮尋回的夢想。
【木棉樹的春夏秋冬】
《淪落人》的主要場景都在何文田的愛民邨,這是導演長大的地方,她熟悉每一個角落。所以戲中看到的街道,井字形公屋,街市,樹木,全都拍得非常漂亮。其中最讓我驚喜的是用到木棉花這個意象作為貫穿全片的線索。木棉是南方常見的樹木,每年三四月份開花,五月果實成熟會爆開飄落棉絮,秋冬就會落葉。導演聰明地將電影分為春夏秋冬四章,通過木棉樹不同的生長狀態來描寫二人關係的變化。阿蓮初到的時候,在巴士站見面,旁邊斜路就是愛民邨的木棉樹,那時候是木棉花落的初夏,而到了來年木棉漫天飛絮的季節,就是離別的時候了。廣東也到處可見木棉樹,廣東的孩子都撿過木棉花玩,在大銀幕上見到木棉倍感親切。有一場戲昌榮說“你唔好睇小啲花呀,呢啲乾咗可以做藥材㗎,過多陣就會結成棉花,又吹去新嘅地方,重新開始”以此鼓勵阿蓮離開他去追求夢想。也有“落紅不是無情物”之意。
木棉花還讓我想起另一部香港電影,也用過這個意象,就是郭子健的《打擂台》。戲裡泰迪羅賓說:“五月天兩樣嘢多,雨水多,木棉花多,如果唔落雨,飄木棉花仲靚呀”也是非常美的場景,不知小娟導演是不是有受這部勵志片啟發了。
【難分戲裡戲外】
這是一部對黃秋生來說意義非凡的一部電影,被主流娛樂圈流放了五年,受盡打擊,他甚至接受訪問時也說自己形同半個廢人,演殘廢沒難度。所以演這部戲的時候,無論是他演繹的意圖又或者是觀眾自己的解讀,都似乎有弦外之音。散場後我和張小姐都異口同聲說真的“太戳了”,好几個催淚位都覺得秋生在說自己。
比如他說“做人好難呢可能做到啲自己像做嘅嘢㗎,I want to see you happy”,又或者是“我以為自己嘅人生已經冇乜值得期待,原來仲有啲啲”……都和秋生現實的處境出奇地match。
還有就是戲裡Evelyn跟昌榮說我們入圍了,4月15日要去領獎,也讓人會心一笑。雖然戲裡是說攝影比賽,但懂的人都知道現實中4月14日就是金像獎頒獎典禮了。這細節也看出導演的小企圖和趣味。
戲裡的昌榮和Evelyn互相成全對方的夢想,而戲外,秋生和小娟導演也彼此成就。 英文戲名來自於昌榮為Evelyn所做的攝影作品集,扉頁印有一句“still human still dream(仍是人,仍會有夢)”。所謂淪落人,真正的淪落不是窮途末路,而是放棄了夢想。
幸好,戲裡戲外都有了完滿的結局。感謝《淪落人》帶給我的感動,也非常感謝同行的朋友和我一起度過這有笑有淚的110分鐘,還有在香港吃喝玩樂,在深圳共患難的珍貴回憶。以後每年木棉花開,我都要重溫《淪落人》並好好回味那一天。
多撚謝,我黐乸線你。
補幾張七月去愛民邨拍的照片,如果是四五月木棉花開的時候,應該更美。
这是关于两个沦落香港的最低下层的人的故事。中年男子汉昌荣(黄秋生饰)因意外受伤瘫痪后妻离子散,他认为人生再没有值得期望的东西,而自己亦不值得拥有任何东西。年轻菲佣Evelyn因为现实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工人,放弃了成为摄影师的梦想。那一个夏天,这样的两个陌生人相遇相识,感情在他们的主仆关系中发芽,然而盛放的,却是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尊重和爱。他们一起经历的春夏秋冬,令他们学习到底要怎样面对人生的四季
港片的“小”趋势
上个世纪,香港凭借地理位置与种种优越条件在经济上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伴随着经济发展,大众对于娱乐、文化的需求也变得旺盛起来,而香港也恰好可以接触到先进的剧作理念和技术,如此一来,造就了港片、港剧、歌曲等流行文化的繁荣,眼花缭乱令人晕眩着迷。
不得不承认的是香港确有优势,作为华语圈,他们可以尽可能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大胆地借鉴外来成熟的模式和经验,金庸的成功便是很好的佐证。
于是乎,我们也有了很多的大开眼界和不可思议,连续剧里的孙悟空竟可以这般的凶残丑陋,警察与匪徒的斗争和追逐中竟可以生出奇怪的情谊,男男女女的痴缠爱恨情欲纷纷竟能以虚无动人的姿态展现……
遗憾的是千禧年之后,港片逐渐没落,但幸运的是还有《无间道》、《功夫》、《买凶拍人》、《天水围的日与夜》,往日光芒不再,却还是偶有亮点表现,正是因为这样尤其讨厌“港片已死”的说法,不妨猜想一下,那些叫嚣着“港片已死”的人恐怕也并不怎么看港片。
印象中近几年值得称赞的香港电影是《树大招风》《桃姐》《踏血寻梅》《志明与春娇》《点五步》以及这部在第38届金像奖上大放异彩的《沦落人》。
纵观这些电影,几乎都有一些共性:不追求宏大的叙事和场景,专注于小人物与小格局。不知是否有意为之,但恰恰找对了方向,香港电影的精髓就在于“小”,愈“小”愈能展现立意与深刻,刻意追求大反而失去了力量。
反面例子是吴宇森的《赤壁》,号称投资6亿,电影拍得倒也中规中矩,但时过境迁,能够让我记住的,还是林志玲的那句台词,“萌萌站起来”。或许可能只是导演的玩笑,但对于一部追求造型、服装、道具都契合三国时期的电影,这样的台词表现堪称灾难。
追求“大”也不仅仅表现在资金投入、宏大场景和叙事上,也包括了力求深刻。《沦落人》这部电影无疑是聪明的,聪明之处则表现于有自知之明,不求“大”,拍得直白浅显,把复杂的问题留给观众,也让观众多了一分思考的余地,这是电影的加分项。
“触不可及”的本土化
2011年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上映,讲述了一个刑满释放的黑人男青年给一个瘫痪富人男性当保姆的故事,两个人的背景、习惯、思考方式几乎没有共同点,却在相处过程中建立了基于真诚之上的友谊。电影之后被翻拍成了美版,又名《上行》,而故事的核心在电影《绿皮书》中也可看到。
《沦落人》几乎是一部改编自《触不可及》的香港本土电影,“行动不便的雇主与问题多多的保姆”,富有的贵族男性成了单身独居没什么钱的梁昌荣,黑人男青年成了来自菲律宾的年轻女佣阿莲。
“你有你的问题,我有我的难处,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这是电影的内核和温暖。
梁昌荣,遭遇意外导致瘫痪,离异独居,妻子带着儿子在国外生活,有一个情感不好的妹妹,还有一个相交多年不离不弃的朋友。
阿莲,来自菲律宾的女佣,不会说广东话,想摆脱糟糕的婚姻和家庭,想继续上学读摄影系,学习摄影并有所作为。
两人相处必然会有矛盾,第一就是语言问题,梁昌荣要学英语,阿莲则要学广东话,但语言问题并非不可调和,反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了解,让电影多一分趣味。
更深层的是歧视问题。两人在聊到梦想的话题时,梁昌荣一句“你?梦想?菲佣说什么梦想?”便将这其中的矛盾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句台词也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没有直接表达“看不起的意思”,而是随口一言,因为你的身份便轻视你的梦想,杀伤力更大,也显露了说话者的落后观念。
正是因为矛盾,电影才有了意义,瘫痪中年男人梁昌荣在思想上有了进步的空间,并且后续为用行动支持阿莲做了铺垫。
《触不可及》的电影模式关键在于生活、背景、习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所展现出的冲突,如果冲突过于肤浅,那么后面所建立起的友谊则令人怀疑。《沦落人》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将两个都很“艰苦”的人放到了一起,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令人动容。
除了展现了文化差异、地域和身份歧视,《沦落人》也关注到了女性权益、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本土化做的不错,能够撑起电影的血肉,且有分寸感,不追求过分的深刻。
聚焦底层人民与人情冷暖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个身患残疾无法自理,一个心怀梦想但迫于生计和家庭,各有各的悲苦,但聚到了一起,又是一番气象。
但电影《沦落人》并非完美无缺,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着过分煽情的嫌疑,一旦情绪泛滥那么值得称道的分寸感便少了。同时,我也很怀疑在真实的生活中,是否真的会出现类似梁昌荣和阿莲这样关系,因为电影实在有些理想化了,犹如某种童话,他们似乎已经超脱了雇主与保姆的关系,变得更像是父女。但话说回来,这是导演陈小娟的第一部电影,能有这样的表现,作为观众很难再去苛求更多。
电影表达有时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的事情,力求深刻反而不够深刻徒增复杂,直白浅显一点反而会有深刻的余地,给看的人留一扇窗户,窗外的风景如何让大家自己去看去想,这是电影结束后的另一层趣味。
电影《桃姐》讲述了一位为一个家族服务了六十年之久的女佣的生活状态,同时又借她的视角展现了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踏血寻梅》取材于真实事件,以调查杀人碎尸案件展现底层年轻人的悲惨生活;《点五步》借体育竞技运动反映年轻人的困境、迷茫与抗争……
港片拍得越小才可能拍得越好,事实上,回顾上个世纪的一些经典作品,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电影也还是“小”的,周星驰孜孜不倦地扮演着搞笑底层青年,王家卫热衷于表达浪漫虚无的小情调。
越小越有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的来源则是香港底层人民的生活和人情冷暖,这种通俗性和世俗性拉近了电影和观众的距离,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也给予了香港电影更多的灵感,甚至成为了整个世界电影界的一种独特景观,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香港电影从来没有死,尽管荣光不再,但依然继续以似曾相识的方式带给人们惊喜,这便值得开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先看到陈果监制,黄秋山,李灿森这样的阵容,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很难水掉,
果然开头看到黄SIR坐着轮椅,电动轮椅划出公屋,路过街头,镜头再给到天井,
沦落人。
作为一个港片铁粉,我心里有许多偏爱着的男人们的形象,
黄SIR的印象当然首当其冲就是《无间道》里的黄SIR了,然后古惑仔里的大飞,枪火里的阿鬼。。。
但在我心里,我最喜欢黄秋生的角色是他在《老港正传》里的老港,从我内心来说,他演出了与我爷爷那一辈人身上最接近的特质。
虽然他经常在节目上、颁奖礼上口无遮拦的『大放厥词』,但并不妨碍他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正视和认可,我们不要德艺双馨,敢做敢言也挺好,不是吗?
我看到这部电影是在他拿到影帝之后了,终于黄SIR还是三夺影帝,实至名归。
但不知道他拿奖时候看着与他同场『竞技』的演员们,会不会也像片名的感觉一样,让他觉得港片真的式微了呢?
拥挤狭小的表演空间并不能阻碍他内敛的爆发,李灿森的点缀恰到好处,我喜欢他们表演之间的小幽默、小默契,Still man,首先他得是个人,是个正常得男人,所以男女主之间也会有淡淡得些许情愫,都留在相册中吧。
最后木棉花开,木棉的花语是珍惜你身边的人,就像泰戈尔那首诗:
『如果你爱她,就让你得爱像阳光般包围她,并且,给她自由』。
19.8.10 利奇马来临前得午后。
陳小娟的第一部作品就拍得如此流暢動人 也在眾多新導演想揭露香港社會陰暗面的電影中帶來一絲溫暖 演員們都做得非常好 應該會是2019年最好的港產片
浸會扳回一局,城大請再出招。
3.5 好地方佐助梦想,也留给沦落人疗伤。
有血缘的亲人比路人还陌生,没知觉的肌肉比疼痛还难忍。出门遇到的是触发灵感的气球,还是从天而降的钢板。装傻送去的是征收信任的护照,还是改变命运的影集。撞大运的关系并不常有,触霉头的人生倒是常在。不要把福气吹跑,倒着贴的梦想才会实现。人生就是一树花开的木棉,种子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
小娟說劇本的創意來自於她在街邊,看到了一個菲傭推著坐著輪椅的老人,兩人笑得場景十分甜蜜。她產生了DISS,這樣的僱傭關係合理嗎?再又想,也許背後存在一段故事。小娟沒有迴避香港正在發生的事,對這個世界有想法要講,故事也就誕生了。尊敬她創作者的初心。一些台詞和細節都設計得十分工整巧妙,黃秋生的完美演技讓人看得扎心啊。
看完后好希望能有个黄秋生推开门进来,怒气冲冲地问我:Who makes you cry? 我就可以用手背抹抹眼泪,回答说:You!You made me cry 呜呜呜
黃秋生值得全人類的愛。
秋生已入无我之境,没有表演痕迹。
多㒄謝!! 我好黐㒄線呢套戲!! 好多爆笑位, 最後卻讓我滿鼻滿嘴都係鼻涕淚水......每個粗口位都變成爆笑及爆哭位!! 神奇.......多㒄謝陳小娟導演陳果導演!!
类似黄秋生和李灿森一块看A片这样的反童话情节太少了
6/11/2018 @ AMC金鐘 [hkaff]。非常非常窩心和感動,尤其家裡也是有位感情很好的菲傭姐姐就更加被打動了。煽情和笑點也用得很適當,可能有人覺得中尾段太理想化了,但我總覺得現實社會甚至近年好幾位新導演的電影都已經有夠黑暗鬱悶了,偶然來點童話的正能量也值得寛容一下吧。黃秋生和女主角的互動很好看,李燦森很少演這類老好人角色也意外不錯。
2018年最好的港產片,他不是沒有缺點,有些直白台詞需要修飾,但這部電影拍出了香港外籍勞工的perspective,實屬難得。黃秋生的演出沒話說,講起粗口來怎麼就讓人流淚了。那張紅氣球照片是在拍得太好太好
明年金像 可以给一个影帝提名了
虽然有些稚嫩,后15分钟不太好,但整体是值得推荐的。很真诚,很善良,有生活细节的说服力,港式英语玩的轻松有趣,人物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特别是看到黄秋生和李灿森两个我童年记忆里的恶霸流氓变态混混脸上那慈祥动人的光辉,太不可思议了,可是又无比真实。老黄演的真不错,明年金像奖来一个!最重要是香港新导演拍小众人群不控诉社会没有野心勃勃,而是聚焦在两个人物和彼此间的情谊,简单,真切,特别值得鼓励!
棉絮飘满了城市,昌荣之前说的,这种子播下了,换个地方就能继续生活。Evelyn跟他,两个沦落人,在各自不敢相信的天涯,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勇气,这样微末、动人的明亮,虽然确实too good to be true,但真的很让我“黐乸线”了。菲佣在港片中,以符号化的身份出现过那么多次,就连我们这些穷白之徒,打小也跟着叫宾妹,把自己踩高了一层似的,但终于,有了一个平等看待的视角。自《幸运是我》后,总算又有一部苦中作乐、细嗅蔷薇的作品。要“多撚谢”《沦落人》,温柔,细腻,纯港片千万要留好这方天地。话说,虽然很爱《无双》,而且没看《逆流大叔》,但这部电影要是能在金像奖登顶,也许更赞。好喜欢黄秋生和孔松希的演绎。回想会有很多设计,但真的很吃这一套。@北影节,安贞UME
为什么都说像《触不可及》呢?除了都是瘫痪和看护,其它哪儿像?《触》是《傲慢与偏见》,是挑战后又靠近的友谊,而《沦》是日久见人心的近似爱情,慢慢靠近又远离(却已经改变了彼此),也是借由主角的关系,同时讲了兄妹情、朋友情、父子情,异乡人的生存状态。细致的剧本、精湛的表演,恰到好处的音乐,连同不必多说的感人剧情,导致此片格外煽情,影厅里哭成一片。某些细节点到为止,导演没有把观众当傻子,很好。尤其喜欢糖水店的那段对话,悲喜相间的节奏简直完美。最后的钢琴曲伴着片尾字幕放完,大部分观众才起身,善良总是打动人的。(电影节)BTW,真的是脸盲,只觉得叶童和李灿森面熟,完全没认出来!!
坏人年轻的时候,开饭店卖人肉叉烧包,随地吐痰传播埃博拉病毒, 又当警察又当黑社会,又拍三级片又当人爸爸。坏人变老了,半瘫坐在轮椅上,暖老温贫起来。香港不会沦落,老港加油,香港加油
《触不可及》的短评再用一次:对于过于完美的想象,我总是心怀恐惧。
可能是近幾年最好的純港產片,以首部長片來說做得很好。小人物也是人,溫馨感人。有些拍照的片段似乎可以做為Canon廣告。 @南方影展
评价这种电影真的好难。。理智告诉你这是cliché大合集、香港读者体、对人与人关系的过于童话式想象、摄制上也完全没野心的新人作而已;但生理上,黄秋生稍微演几下我就泪流不止了,前后哭了三轮。。真的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