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版电影《阳光姐妹淘》后,我再一次确认了观看韩版之后的感受,这是绚烂奔放的青春与倦怠无奈的中年激烈碰撞的一部电影,其精彩程度用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句诗概括特别恰当:金色烈焰,紫色熄灭。
韩版电影豆瓣评分8.8分,在豆瓣电影Top250中排行106,因为故事非常精彩,翻拍的日本版评分也达到了8.3分。这和美国翻拍《触不可及》的效果是相似的。
故事是这样的:家庭主妇奈美,去医院探望母亲的时候,碰到了高中时的好友伊藤芹香,芹香正被癌症折磨着,痛不欲生。两人的碰面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青春的水流倾泻而下。
芹香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她拜托奈美帮她完成最后一个心愿:重聚高中时sunny团队的姐妹们。
于是奈美开始寻找当年的密友,而她们彼此失联已有20年。
奈美在过去的记忆和现在的寻找中穿梭,往昔的热烈狂野与现实的泄气疲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个时候,为什么那么快乐?为什么时常欢笑?
带着这个问题,她无数次返回她们的青春现场,去寻找答案。
那是90年代的日本,乡下来的转学生奈美,因为口音、衣服和发型太土,被同学嘲笑欺负,酷女孩芹香很有义气的帮助了奈美,从此奈美开始跟着芹香和其他四个女孩一起玩耍。
她们改造奈美,让她丢掉土气,成为和她们一样的美少女,她们组成了一个叫sunny的少女组合,一起拍大头贴,K歌,聚会,玩耍,穿着泳装在游泳池打架,为了维护朋友不顾一切,做所有青春期女孩们一起做过的事情。
青春就是这样义气和荷尔蒙齐飞的亢奋与美好,觉得一切都可以实现,汹涌的金色泛滥在青春的画布上。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与高中时的绚烂多姿相比,二十年后的六个女孩过得不尽如人意。
林梅,依旧很胖,无数次减肥失败,辛苦工作赚来的钱全被沉迷游戏的老公花光了。
裕子,少年时一直为自己的平胸苦恼,如愿以偿嫁给了整形医生,成了阔太太,还有了丰满的美胸,丈夫却有了外遇。
心儿,结婚后丈夫家暴,她开始酗酒,美容院倒闭,欠下巨债,无力抚养女儿,做着晚间陪酒的工作。
奈美,奉子成婚,女儿出生之后,一直维持着无性婚姻。
大姐大芹香,一直是个领导型的人物,事业非常成功,却患了癌症,没有婚姻没有家人。
最美丽、最有个性、最重义气的娜娜,在那场青春期的暴雨事件后,退学出国,私家侦探也无法知道她的消息。
青春就是做一个个莫名其妙、不切实际的美梦,然后被时间和现实一一打碎。
这部电影青春时期占据了大半部分,当然少不了青春爱情故事。
爱情的描写中,有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一场是奈美偷偷跟着校草藤井涉去了酒吧,藤井涉发现后,恶作剧地在她头上戴了耳机,一瞬间,灵动优美的音乐让奈美僵在了原地,只有耳中空灵玄妙的音乐,只有眼前这个闪闪发光的男人,四周彩色的泡泡在飞舞,整个世界只剩下了他与她。
还有一场是少女奈美的失恋和中年奈美找到藤井涉了却心中的一个小遗憾,两个故事在同一地点交叉上演,隔了二十年的时间往回看,伤痛和遗憾依旧在,毕竟她曾经那么深深地毫无杂质地爱过一个人。一生能够这样爱一次,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值得的。
那时候的奈美真是弱小啊,每次落单都被欺负,都需要其他人来拯救。青春的软弱与自大,相伴相生,还有愧疚,有多重视友情,就有多愧疚自己的无能,让朋友陷入那样的险地。那样沉重的愧疚,几乎是无法负担的,所以只好不再联系,好让愧疚在遗忘中淡去,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还好,二十年后她们重聚了。
二十年后的相聚和二十年前的暴雨一样,成为再一次改变她们的契机。
过往的精彩通过共同的回忆,重新回归,青春的能量与情谊,也在二十年后的她们身上复苏。
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某种幻灭,必须要信仰破灭,受过伤痛,才能自顾自继续成长,将伤害与痛苦转化成自身成长的一种滋养。如同由耀阳夺目的金色,渐渐转向沉默的紫色,由狂妄走向幽静与成熟。
我们都经历过色彩斑斓的青春,也有过被现实打击的灰头土脸的时候,可是如果没有鼎盛时期的金色,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充满魅力的紫色,所以就像最后一刻娜娜出现后说的那样,为什么要哭呢?笑吧,像那时候一样。
这个世界上有模仿和借鉴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大陆的模仿和借鉴。
日版的这个故事是借鉴韩版的《阳光姐妹淘》,影片的名字都没有变,剧情也基本没变,所以想看新意的可以避开了没有什么新意,但是这仍然是一部成功的青春电影,成功的改编。首先,它将时间和剧情设定的很好,和日本的潮流和时代紧密结合,你感觉不到尴尬的痕迹。其次,其中的配乐和日本的时代也很搭,什么安室赖美惠,什么小泽健二(虽然我一个都不认识)应该都是很应景,很能激起大家的情怀和怀旧情感吧。整个布景也好,情节设置也好,都是符合20年前时代要求的,disco,dj,打碟,现在看来很老土的东西,确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和最流行的。
还有那些青春的泡泡和舞蹈,还有大家都回不去的青春年华,还有大家再也没有了的笑声。让人禁不住感慨一句“青春啊,青春!”
这部剧在30岁的人看来,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人生无奈的感慨,六个姐妹,只有一个人做到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其他五个都在俗世挣扎,被俗世所困。一个家庭主妇,一个妈妈桑被迫和自己的女儿分开,一个不停换工作老公不争气的梅,一个靠整容和男生上位的裕子。还有一个虽然成功却一个亲人都没有的生命只剩下一个月的大老板。还有最后才来的奈奈,她应该是活的最好的——当然在脸上被划了一道之后她应该是经历了很久才走出来的吧。所以,归根到底,大家都被困住了。
就像每一个30+的人一样。
我禁不住在想,如果在大陆,这种类型的影片怎么拍?学习,打架,狗血的三角恋,可能有更狗血的情节出现,所以,千万不要翻拍,大陆千万不要翻拍吧。
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女生就是因为看到帅气会动心啊。加上一点点氛围感,喜欢来的很及时,但消退的也很及时。你想要一个理性,能想明白,然后感性的女孩,和周李洁那样的。整个一高能查出来几个,西安理工大学就更别提了。 至于money的问题,这真的是最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女孩善于使用自己的颜值和性资源去谋取利益。这些站在男方视角看,真的再清晰不过了,但因为我的软弱性,一直觉得这些无可言说。可实际作为女性,这些真的是迎刃有余的东西。“我们以前只打擦边球,现在他们真玩得开。” 错误的:讨厌乡下人,因为曾经是乡下人的样子啊。所以拼了命的逃离,逃离曾经被鄙视的样子。甚至,其他人可能都没那么歧视,但因为自己人际关系的相处,自己反而会更加歧视曾经的自己。 正确的:后妈是乡下人。 “即使这样,我还是喜欢你。”互相展示脆弱,因为善良,就会拥抱。
直接做妈妈桑的心也太野了叭。这个剧情,我给你拉满。现实狗血是真的拉满 了。 确实太tm好哭了,喜欢的人有对象这种心情。二十年过去,喜欢的人,娃都有了。俩人一块抱头痛哭。 奈美身上的善良,确实是这样的东西。奈奈脸上的疤痕,事实就这样产生了。
但,他们每个人好像都,活得,不幸福。
大家都已是成年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从那件事之后,我们就不再联系。
每个小圈子,都是有中心的啊。
开美容院啊。帮其他人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芹香活成了我想活出来的样子,奈美,则活成了我喜欢的样子。
但,整部剧还是,不喜欢这种不幸福的样子。每个人都是在友谊里边找属于自己的幸福,没有在自己之后的人生中找到幸福。
奈奈,永远的端庄知性狂野。撕裂感,我想要的。
张丽君由一个全职太太变成个大姐大是必然的,因为她骨子里就不是甘于在家当家庭主妇的人。看那段她当家庭主妇的样子,脑袋里就浮现一个字“忍”,然后遇到了老同学,火花自然就被点燃了!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家庭主妇的地位低下,与发自内心的不快乐与没安全感!林青内心足够强大,却没有内心更强大的人来爱。
作为一个合家欢的商业电影,并不应该对剧情和逻辑吹毛求疵。但是作为编剧,对于影片中的坑应当是要有填完的义务。这里仅对奈美举例说明。奈美作为串起剧情的绝对主角,融入了最多的第一人称的视角和感受。但是在她的故事上我却觉得编剧没有将这个故事讲完。 奈美在电影开始,提到了她当前的生活状态:女儿叛逆,丈夫忙于工作(她自己的经济也不独立),母亲生病。在回忆的时候又陆续补充了她当时的一些问题:自己的土,父亲工作,哥哥宅男妄想,奶奶精神问题。 当然电影将故事放在sunny的重逢上,对于青春时代的一些细碎问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在奈美融入团体后,她的土被逐渐纠正,收获的友谊也填补了家庭和个人的遗憾。但这也不是全部,比如在爱情上,奈美就有失败的暗恋经历。但这个经历在后面奈美将照片转达时就完成了对过去的和解(两个奈美相拥而泣的画面)。至于最为关键的sunny破碎带来的伤害,也在葬礼上重新得到了回忆和补偿。其中的每个成员都似乎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但仔细来看,这些事物的价值又真的是他们所真正需要的吗?至少对于奈美而言,电影的结尾没能看到这对她和女儿,丈夫的关系有什么变化(更多的只是一种中年人沉湎回忆的狂欢),对于奈美隐隐提及的无性婚姻这样可怕的现状更是完全回避(甚至不及裕子的离婚所体现出的对个人快乐的追求)。这是我对编剧处理这些矛盾的一些不满,尤其是你埋下了这个细节却又不填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合家欢电影对观众的蒙蔽性。cr:sinacnonnac
翻拍是项技术活,总有人觉得说原版已经很好,照葫芦画瓢还不简单吗?就比如有打球打的好,你照着打也打的好?翻拍的好没人夸,拍差了招来一堆喷子,当然喷子大部分都是无脑影迷,或者说观影能力较低的人群。
OK,说回这部日版翻拍的影片,原版和这版都仔细看过不止三遍,要说谁好谁坏其实没有必要,但只是想说,日版的翻拍是确实拍得好,很多细节和叙事手法是在原版基础上做了优化升级的,甚至部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就简单摘几个点分享一下,原版粉们好好看看
一,女主和男神的单独相遇
原版:原版的场景是在某个酒馆或者说音乐餐厅,所有群演是坐在卡座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气氛,而日版是在迪吧,环境热闹,迪厅标配的镭射球,蹦迪的人群,让整个场景底色更丰富,当男神给女主带上耳机时,音乐切换成卡哇伊的女生音乐,背景开始飘泡泡,浪漫营造上明显略胜一筹
二、角色选择和处理
主要演员方面,原版是7个女生,翻拍版减了1个,但效果却并有打折,相反6个女生更容易观众产生记忆度,女主、老大、女神、胖胖+倆龙套,接受度比原版来的更有效率
同时,两版女生的造型方面,韩版你要不说这群姑娘是高中生,我可能心里还得估摸一下,这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日版你要说这是高中生,我还真信
男主角色和人设方面
两版在男神角色选择上,都是颜值出众的帅哥,既然都很帅,那怎么分高下呢,OK先来看看两版男神
原版的男神放在其他任何电影里都还是帅,有偶像气质,更像偶像剧里的完美先生
日版的男神也是帅锅一个,但帅的更有年代感,更有90年代的气质,甚至脸上的痣让人觉得更真实,更可信,让观众更信服,不会太有距离感,一看这感觉这就是二十年前九十年代那会的帅小伙
接着再说下对男神人设的处理
原版的男神略渣,这点我不知道原版粉看没看出来,如果没有那其实就根本没看懂电影
OK 我来告诉你们是怎么个渣法,以及日版是怎么把这个角色优化了
原版的男神,在和女神独处时,先是给对方点了烟,随后又把耳机取下给女神带上,这招在前面就对女主使过,撩的女主是脸红心又跳,影片里再次出现显然男神在撩妹方面就是老手了
日版方面,这段是男神独自在海边抽烟,女神拿着啤酒走过来坐在男神身边,两人接吻更像是自然而然的情到深处,并没有谁撩谁的意思
而且,这里的背景韩版是姐妹团和男神一起去森林郊游,日版则是男神参加的海边DJ音乐节,深山老林的黑夜,对比夕阳下的音乐、海滩,你们更喜欢哪个呢?
OK,如果这还不能说明男神有够渣,那我们接着来看下二十年后的中年男神,两个版本是如何表现的
原版的女主见到中年男神时是晚上,走进私家侦探提供地址的酒吧,首先看到的是男神的儿子,和男神年轻一模一样,当然明显就是同一个演员,这时中年男神从店外进来,儿子说了句:你怎么才来啊,我要走了,细想一下,这把年纪了经营店铺到晚上才来,还得儿子帮忙照看,是不是有点那啥。。
而日版在这里,女主见到中年男神则是在白天或者说上午,同样走进酒吧首先看到的是他儿子,同样也是年轻男神扮演者演的,而台词则是这样:老爸我出去了啊,这时中年男神从后厨走出,并叮嘱了一句:记得买番茄酱回来,要大瓶家庭装的哦,明显这版的中年男神更持家,更认真的在经营,同时脖子上仍然还挂着耳机,看得出对音乐仍然保持着热爱
所以这个角色的人设方面,日版翻拍时是更加优化了
最后还有女主哥哥的这个角色
韩版在这个角色上的戏份不算少,一会是被警察追捕要逃跑,一会又是到了中年要和工人打官司,但除了表现历史事件,这个角色对剧情毫无作用啊。影片主题是姐妹,不是兄妹,把这哥写这么多实在不明白是啥意思。
日版在这个角色上则是精简了许多,几乎一笔带过,只是借其口,提醒了一下哪个年代的日本文化,宅男、EVA,千禧年啥的,作用更像是个背景板
三、两个版本中的群殴
两版本都有姐妹团打群架的戏,原版是打学校里欺负女主女儿的校霸,日版则打的是姐妹出轨的老公
当然,两个版本在这里无疑都是要表达姐妹团结,齐心协力
原版粉则会说,看看原版多除了姐妹,还把母子家庭矛盾也做了处理,有内涵有深度,拳打校霸真解气,翻拍版打出轨老公,对女主家庭问题根本没有交代,不行不行
OK,我这么问你,有天你兄弟来找你,说:哥们儿,我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走跟我一块去给我孩子出头,打那臭小子。你去吗?人过中年,跟未成年动手,这本身就不符合常规逻辑,那么我再问你,还是你兄弟来找你,说:哥们儿,有个混蛋勾引我老婆,走,替我去出头打那混蛋。你去吗?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是替朋友孩子出头,一个是替朋友出头,哪个更容易接受?成年人不会是跟比自己差辈分的人动手,更别说是人到中年阶段,早就明白了,所以这段的表现,翻拍版同样也是做了优化,更符合逻辑
至于原版粉觉得说,没有给女主解决家庭危机啊,母女矛盾根本没有化解啊。麻烦看看影片本身的名字叫什么 :姐妹淘,对不对?本来主题就是姐妹在一起,回忆往事追忆青春,就好比你一群发小在一块喝酒聊小时候的事儿,然后你跟发小说,我家庭不和谐啊,孩子不听话啊,唉我好难啊。那发小该怎么说,你还指望喝完这杯酒,家庭问题就都解决了?这不扯淡吗。要是还真拉上发小去打孩子的同学,那估计是喝醉了才干得出来
四、两版本姐妹去世时的处理
原版在这里的处理是,女主和女儿一起去机场接了丈夫,回家路上坐在车里本来有说有笑,整个画面的颜色偏暖色调,然后是女主接到电话,得知姐妹的去世,这里女主只有一句词:喂,金玫瑰,之后就是眼神暗淡,手机放下,场景切到灵堂
日版翻拍的处理是,女主独自在开车,而车外天气是刮风下雨,地上大片被风吹起的落叶,整体色调阴暗灰冷,女主接到电话时,还能看到挡风上雨刷刮落的雨水,并且镜头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这里女主的台词是:不好意思我在开车一会给你回电,什么?什么时候的事?然后是空洞忧伤的眼神,在整个悲凉坏境的塑造上,日版明显有做足功课,而且那一句什么时候的事,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直击内心,因为这样的电话我也接过,并且也说过一模一样的话。。。
五、文化背景
两部影片都不遗余力的展示着韩日两国在那个年代的流行文化
但是,无奈,九十年代日本流行文化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因此在整部影片里,对于流行文化的表达展示,日版显得是从容自如信手拈来
原版大量的BGM都是英文歌,而日版则完完全全从头到尾,全部使用的是日本流行歌曲, 且影片的音乐总监是日本音乐教父小室哲哉,在音乐性上也明显能看出当时日本在流行文化方面是确实占据着主导
原版部分BGM歌单
Cyndi Lauper -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 Joy - Touch By Touch Richard Sanderson - Reality Tuck & Patti - Time After Time
最后还有个细节,原版在女神被划破脸后,学校竟然还体罚其他几个姐妹,并且还开除了,之后还有姐妹团晚上相聚发誓,其实这里实在没太明白,女神受伤,关他的同学啥事儿,比如你在学校里被坏人弄伤了,结果学校把你玩得好的同学给开除了,这什么逻辑?
日版翻拍时则直接剪掉了这段,女神破相之后,场景给了两个一地狼藉的镜头就立刻回到了现在,直接转到了接到去世消息的场景,而且两个场景都在雨天,气氛烘托表现更到位
总结
珠玉在前,并未阻挡住日版翻拍成功的脚步,细节更加到位,逻辑更加清晰,能看出有做足功课,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配得上五星
嗨 反正就是全场一起哭 谁还没少女过呢?以后拍个中国版吧 上来就放周杰伦 炸哭全场
哭掉了我一包餐巾纸。成功地治愈了被一粒沙折磨了一星期的我。丝丝这样子超可爱。意外地被haruma撩到了,后面他和我的池田小姐姐接吻真是摔碎了一地芳心哼。渡边直美真的很好看,当然她脸小也是原因之一。我也想摸小池姐姐的胸啊(花痴脸)。几乎全程沉醉在池田的盛世美颜中无法自拔,太喜欢这种冷感的甜美。山本舞香也超好看,极有leader气场。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还是闺蜜最靠谱啊
没韩版好看,但这个故事本身就足够感人,日版也有自己的特色。羡慕这种只有女性独有的友情。
从年少轻狂到徐娘半老,老娘的义气照样经得起岁月磨砺。很难相信这是一部翻拍的电影,整部戏由安室奈美惠的音乐贯穿着,那是代表那个年代日本的音乐,也是那个年代少女们争相模仿的偶像,真好啊,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疯,一起闹,一起折腾我们的青春岁月,哪怕哪天老去,我们也能一起捧着酒回忆我们的sunny时光。
EVA和安室奈美惠成为了跨越国别的时代记忆
原本有點納悶,看完韓版釋然,兩版的取向分歧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但還是要記日版90年代的Jpop主導了一切,如果喜歡這個年代的日本必看!音樂帶動的情懷很易令人感動。(但因此會問何必買韓版權?既然有小室篠涼還扯到安室)對我來說絲絲是最大扣分位,造作地天真好難頂,只能說是miscast。
这电影诠释了80年代日本女高中的呱噪欢悦又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丝丝的形象满足了我们对一切日本女高中生潮流又可爱呆萌的想象 剧里的闺蜜情又能丰富了我们所有人高中时代的满满情义。过去的美好无法重来 但过往的快乐却不会消殆 所以要懂得对毕生难忘的朋友两肋插刀善始善终,因为感恩今夕 所以也要学会对初恋说完“好久不见”后勇敢加一句“再会”,也因为当初的情比金坚 也需要在释放所有的眼泪和悲伤后懂得肆意舞蹈。只要彼此依旧心连心 故事的尽头 多少年了还会重聚 多重的风雨 还会有阳光。
怎么说呢,只要整几本《当代歌坛》,《少男少女》,《读者》乃至《最小说》一类的杂志,整几套韩某,郭某,安某,安妮某等一票新概念,整几部《流星花园》,《恶作剧之吻》,《薰衣草》一类的台湾偶像剧,整几部日本动漫,整几张海报,整几个放磁带和CD的随身听,整几个不忍直视的大头贴,整几套土得掉渣的校服,把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罗志祥,潘玮柏,SHE,孙燕姿,飞儿,F4,谢霆锋太多太多往里面一放,情怀,过来人谁顶得住啊~
人生的漂泊、聚散与无常,是普世泪点。韩版七年之后看日版,依然很好哭嘤嘤嘤。
7分,虽然有点吵,但还是很好哭啊!成人世界太难了,才会更怀念青春,那些没心没肺的日子。最遗憾的是,那时候的好友,大多已经不再联系,即便当时是形影不离的,而一同告别的,还有好多……
飞机上看完觉得还是韩版每个人的性格更突出,日版有几个脸盲。
背负巨债、家庭暴力、创业失败、丈夫不忠、被吃软饭……她们面临着所有女性共同的困难。被生活抹杀了个性,被现实磨平了棱角,也被岁月冲走了激情。正是昔日的姐妹,以及寻找姐妹的过程,让她们重新找回了自己。原来姐妹就是,每天都说你土,然而当你说喜欢她的时候,她却哭出了声;就是我打下来的江山,全都是留给你的;就是我可以diss你,你可以指责我,但是如果别人要欺负你,我绝不同意;就是口口声声说要退出,然而玻璃飞过来的时候,她却毫不犹豫挡在你的面前。芹香如愿以偿开了公司,林梅没有减肥成功;裕子真的嫁了富豪,心没能成为美容师。年少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永远是姐妹。因为再多独自大富大贵的经历,也比不上当初一起去小卖部买面包的岁月。
池田妹子的颜太赞了orz...
人生中,凄惨的依然凄惨,不幸的依然不幸、艰难的依然艰难,但依然可以被那善良的彼此所照耀,值得被纪念的不是岁月,而是羁绊,就像真正的羁绊足以跨越千山万水沧海桑田。同样的故事却在异国散发出不同的味道,大根仁功不可没,优秀的女演员们功不可没,但最应该被称赞的依然是那个写出最原本故事的人,谢谢她或他,依然相信着那单纯的小美好~
1韩版的七人合并成了六人,所以导致阿心的性格不是很鲜明; 2集体高中生制服殴打的对象改了,倒是也合理,但是缺少了对主角叛逆女儿这条线的刻画; 3 虽然叫sunny但是显然没有sunny这首歌;4 嗑药妹演的不错,冷美人比韩版多一丝温柔。算合格的翻拍吧,没有韩版打动人,很多地方感觉差一口气。广濑丝丝女士的演技实在有点装疯卖傻的嫌疑…………
友坂理惠小姐的日歷是我有買的幾本之一, 而長假主題曲也很經典, 這真是情懷, 比韓版更能引爆宅男們的情懷, 香江很多影評也差不多調調, 加上青春貌美國民少女......友坂小姐真人就和片中遭遇重合, 找她做算是揭......演回自己演技會更好嗎...大根先生看來是粉絲....
辣妹风吃不消,选歌和原版差太多了,男生在夜店给女主戴耳机的一段用的少女风曲目,完全没有心动感,最后跳舞用的歌也是一点也不燃,当然Reality 和Sunny 这两首歌确实是拿什么也干不过了。最崩溃的是我特意没细看演员表,一直期待着会由哪个年轻帅哥来演里面的耳机男,最后出来一三浦春马……这不就相当于翻拍中国版找了个李智楠,早过青春赏味期限了嘛!
「我们的少女时代」。“很快我们将不再需要假装成熟,还能把纯真当武器。现在正是青春最美好的时期,寂寞的滋味比过去更加真实,但明天依旧会来临。时光看似无情流逝,却必然会留下痕迹。”本土化后霓虹90年代情怀分加满,小泽健二安室奈美惠chara森田童子久保田利伸们的流行金曲,泡泡袜厚底鞋对襟毛衣的辣妹文化,cos长发木村拓哉的三浦春马,能够“改变世界”的世纪末EVA风潮(兄妹俩的名字梗2333),全是时代的眼泪,太好哭了TAT这部分比起韩版更容易共情。成为大人后被生活追得无处藏身时,回望青春时代的风景,那时被问及未来的愿景,至少可以诚恳地笑着回答,即使将来不如预期,也能习惯命运的玩笑。池田饰演的奈奈多年后以几乎不变的容貌出现,也许可以视作青春的残像与回忆的幻影,投射着成年人最脆弱的感情和最不舍的年华
大根仁的这部日版《阳光姐妹淘》改编的很不错,故事没做太大改动,但本土化的部分是大亮点之一,如安室奈美惠、《EVA》等诸多日本流行文化符号等你去挖,相信会有大量的情怀点戳中你。开头的校园歌舞以及片尾的大合舞,编排和气氛俱佳,风格上也非常大根仁,过去时的部分,笑点密集,节奏畅快,虽然片子拍得比较匠气,但还是看到飙泪,这个故事每次看都会被深深感动。池田依来沙真女神,三浦春马长发造型登场的那一幕,全场爆笑。
#よみうりホール試写会 五星,日版本土化得很自然。在安室即将引退之际,把大背景放在90年代安室ブーム的时间点很巧妙。改掉了政治背景,也相对轻松一些,不过就导致女主哥哥的人设连不上主线,仅是一个社会小族群,有点可有可无。每次三浦春马出场时全场都爆笑www那一头长发实在油腻得不行。ps: 最后的池田实在太好看了,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