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真实反战片。电影利用了双线描述,丈夫受命去炸毁桥梁被俘,被带到德军前线搬运物资,救助伤员,最后在英法联军到来时,反戈一击帮助联军取得胜利,并最后杀回纳尔维克。妻子目睹了丈夫被俘,但是没有办法现场救助,于是转入后方,利用自己熟悉德语,与德国外交代表熟稔的优势,全力营救丈夫。但是因为战争局势,没有成功。周旋于英国代表及情报人员和德方之间,为了救助孩子,出卖了自己保护起来的英国代表地址,最后纳尔维克被夺回,她被认为是与德方有瓜葛的人,不被欢迎,被遗弃。幸亏丈夫最后认可了妻子,两个人一起撤离了纳尔维克。
故事一开始,英德都在宣布中立的挪威纳尔维克为了抢夺铁矿资源,相互博弈。女主是一个外交会所的服务员,因为懂德语,所以常常帮助德国外交官与纳尔维克的镇长交流。女主的丈夫本来部队要回家调整的,但是迫于局势紧张,部队临时不解散了,继续集结待命。丈夫请了一个假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因为贪恋温柔乡,错过了返回的时间。他赶回军营的路上,枪都没带,就加入了战团,与德国军队对峙。但是为了小镇老百姓安全,最终他们放弃了抵抗。丈夫的军队延铁路行军,路上他们被要求炸掉铁路经过的一座大桥。但是炸桥任务失败。丈夫和两个战友被俘虏。女主目睹了丈夫被俘,但是无能为了。她回到纳尔维克,利用与德国外交官比较熟悉的关系,找关系救助自己的丈夫。但是这时英德关系恶化,德军占领了纳尔维克,英国的外交官以及情报人员要求女主救助他们,出于不忍心他们被杀的怜悯之心,女主让他们去了郊区的一处房子,他们躲到了那里。但是英方不断逼迫女主帮助他们提供情报,不然就把他保护他们的事实说出去,甚至让女主去勾引德国外交官。女主没有听他们的,只是寻找机会帮助英方提供情报。英方利用情报对德军的部署进行轰炸,女主的公公被炸死,儿子也受了伤。她抱着儿子去求助德国外交官,外交官说医生全部在救助伤员,不可能来救一个孩子。女主只得用英方情报人员所在地做交换,让医生来救助儿子。此时的丈夫被抓去当苦力在前线帮德军运送物资和救助伤员。这时德军已经抵挡不住了,在英法联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在英法联军攻过来时,丈夫反戈一击,帮助英法联军占领了阵地。丈夫继续加入战团,很快就杀回了纳尔维克。他们的任务是冲进一个山洞,将里面的一门大炮炸掉。一开始冲锋时,敌军的火力很猛,根本冲不上去。丈夫的部队很多人都不愿意冲了,反过来逃跑。军官在那里开枪让他们冲,不然就枪毙他们。没有办法,丈夫带着两个人从山的侧坡摸了上去,然后把敌军的火力点端掉了,还一口气炸毁了大炮。他们成功占领了阵地,很快夺回了纳尔维克。丈夫很开心地回到家,才发现房子被炸毁了,妻子还被闲言碎语说什么通敌。回到家问明了理由,丈夫一开始一腔热血,很不理解妻子的行为,但是妻子一番质问,让丈夫清醒了很多。到最后妻子奋然离去,被人撞到,无人帮忙,丈夫跑来帮助妻子,两个人一起离开。
题目确实有点误导,以为又是一部反应战争残酷从而表达反战的影片,但是其实作为中立国,挪威常年远离战火,这场他们口中的大战,其实在二战整个战局中不值一提,不过就是一个局部的交火。看了一下挪威参战士兵也就百名左右,战争场面真是少之又少,就连冲锋也就是百人左右,实在有点寒chan,不过最后妻子的抉择,和丈夫的转变还是很真实的。包括部队遇到火力猛烈时自动往回跑,这些都很真实,并不是什么刀枪不入,主旋律。包括战争的正邪之分与家庭道义的取舍之难,南段冲突很是尖锐时,作为一个要维系好家庭,手无寸铁的母亲她应该如何抉择,包括最后丈夫回来后一腔热血,痛斥妻子不该为虎作伥,应该保持自己的立场,但是妻子却是站在家庭的立场,保护家庭就是她的任务,而国家公义是摆在其次的。最后的文字也很具有讽刺意味,英法联军占领纳尔维克后,没打招呼就撤离了,德军打来后,挪威自行组织了抵抗,但时间不长就投降了。所以国家之间并没有什么敌对友国之分,根本还是利益。以为亲如兄弟的盟友,说走就走,并没有留下什么留恋,诚信在那里,正义又何存,充分说明妻子的抉择才是正确的。一个家庭对于一场战争微不足道,但是一场战争对于一个家庭,错一步就是灭顶之灾。这样的思考还是很真实,很深刻的。蛮喜欢。女主大饼脸,很聪明,就是太丑了,丈夫倒是蛮帅的
打仗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什么温文儒雅的行为,打仗是要死人的,不能骑墙,不能既要和英国人做生意,又要和德国人做买卖。身陷困境(没能成功出逃)先是感情上在英国人和德国人之间选择,德国人先动手,所以支持英国人。然后在拯救儿子或者出卖英国人之间选择。这种选择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这样的选择只能一步步走到悬崖边上,最终只有逃避的份。“为了你的挚爱而战”真是说到点上了,我们生活中的挣扎和奋斗就是为了我们所爱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样,即使必须面对不幸命运,我们也可以平静的对自己说“这是为爱必须付出的代价!”破损的房子可以修复,破损的精神层面只会土崩瓦解…
二次大战时挪威成为了德意志铁矿石基地, 输送超过80%的用量。Narvik 则是这条运输线的要塞,英德对峙 当德国人突然占领小镇 小镇居民将何去何从✧*。٩(ˊωˋ*)و✧*。 男主是驻守小镇的普通一兵 在德军占领后成为反叛军一员 老爸在铁路上 妻子在镇上酒店做管理 因为德语流利 在占领后充当翻译 夫妻俩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儿子 极北的战斗与其说是大规模战斗不如说是游击战 小股散兵游勇在广袤雪山临海的零星交火 在温和和缓的音乐下隐藏的是刻入骨髓的敌意和对抗。。。这与欧美大开大合 动辄大场面的战争片迥异。 女人为了危在旦夕的儿子出卖了躲藏中的英国人 而男人被俘 被救后 加入英法联军 一路打回家乡Narvik 饱尝战火 离别之苦的夫妻再聚首 是分道扬镳 还是共御敌军。。。果然家庭还是高于一切的(*๓´╰╯`๓)♡
当保家和卫国互相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本片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保家和卫国互相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本片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保家和卫国互相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本片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保家和卫国互相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本片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保家和卫国互相冲突时,该如何抉择?本片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战期间,作为中立国的挪威同时给NAZI德国和英法盟军国家供应铁矿石,而德国与英法盟国是敌对交战国,且德国生产军火的主要原料--铁矿石,85%来自挪威。因此在挪威外海,德国和英法盟国互相轰炸对方的铁矿石运输船,以期击垮对方的军工产业。在此背景下,德国率先用武力征服的方式入侵挪威,改变了挪威的中立国地位。
在现今Ukraine-RU War背景下,我一直不理解Finland为什么突然放弃中立国地位并要求加入NATO。但当我看完本片就找到了答案--当下的Finland不想当曾经的挪威。当然,我并没去做功课了解Finland的经济结构之于RU的重要性,仅从历史上的案例去理解Finland的选择。
本片还回答了我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USA总在要挟CN去站队谴责并制裁RU。
片中的一个细节是,女主作为翻译主动救了英国外交官和谍报人员。那位英国领事在被救的情况下,要求女主充当英国人的间谍去搞德国情报。这个要求在一开始就被女主拒绝了。随后英国人开始了他们的要挟和谈判技巧:
英国人: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你不与我们合作,我只能默认你会与德国人合作。而且你之前对德国人做过的那些事情(主动救英国人),让德国人知道后对你也没好处。
最终女主在被英国人要挟之下,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报。
英国人的这套说辞很像当下USA对CN的态度:不谴责RU就是支持RU,既然我们认定你支持RU我们就要制裁你。当然,在谈判桌前,这确实是一种谈判技巧,让被要挟方难以选择,因为被要挟方是弱者,无论她拒绝德国抑或拒绝英国,最终的结果只有自己是死路一条,影片的结尾也用历史事实证明了这点:英法在未通知挪威的情况下撤出阵地让挪威人孤军奋战,直到挪威宣布投降(或者另一个历史假想结局:挪威战死到最后一名军人或平民)。
当下的CN并不是弱者,在Ukraine-RU War中敢于选择中立并有能力不被两方摆布并去选择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政策。
片中英国领事要挟女主的那场戏如果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那么英国人也太王八蛋了。这完全是农夫与蛇的故事,英国人是反咬一口的那条蛇。站在个人立场上看,无论这个英国领事所服务的一方有多么正义,这两个英国人就是Trash。好在片中女主最后还是揭发并让德国人抓捕了他们。
从电影艺术角度讲,本片较为一般,故事显得单薄密度不够,比另外一部挪威影片《国王的选择》差了很多。
跟二战波及的其它知名区域比,北欧战场一直默默无闻
在二战早期,德军携占领波兰余威,在磨刀霍霍准备横扫西欧之前,对矿产资源丰富的挪威小试牛刀。原本的计划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将英法势力驱逐出北欧地区,然后独霸那里的矿产资源,所以不顾挪威已经宣布中立的情况下,悍然出兵占领重要的城市和港口地区。
在当时北欧诸国基本都是比较贫穷的军事弱小国家,军队基本上没什么机械化,很少有重武器,单兵装备也比较简陋。德军因此并不把这些小国家军队放在眼里,加上北欧地区山地崎岖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奔袭,所以最初就派了一些空降兵和陆军的轻武器部队去实施占领计划。
当没想到挪威并不服气,加上英法波兰比利时等国联军的帮助,还有可能是维京时代的祖先血液中流淌的对北欧以南的心里优势,居然把最初入侵的德国轻装部队给打跑了。让德军不得不把原本要用于横扫西欧的部分空军和空降兵以及陆军精锐部队调集过来,一通狂轰滥炸之后,重新占领了挪威。同时敦刻尔克的大败退和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的快速沦陷,也让挪威基本失去了外援的可能。
影片就是从一个挪威普通士兵和妻子的视角,来讲述这场短暂的胜利。
相比于在东线战场对待苏联人的蛮横和对待全欧各地犹太人的残忍,德军在入侵北欧诸国的时候,确实很少对当地普通老百姓有特别过分的行为。从种族上看,日耳曼人并不敌视这些维京后裔,只是对比较贫穷的北欧有点歧视乡下人的感觉,认为对方大多是又土又穷的乡巴佬。
影片中德军第一次占领纳尔维克时候,装备简陋的挪威军人依然敢于挺胸抬头无视德军的阻拦列队前行,搞的装备明显占优原本自信心爆棚的德军也有点发懵,就让他们直接走过去了。这一点也不夸张,非常符合当时背景下两国军队的心态。
对比一下单兵装备就能看出很明显的差异
最豪华的是德军普通士兵,身上几乎什么都有了
远道而来的法国远征军,虽然不如德军,但也凑合
再看看普通挪威士兵,一门心思想中立了,基本没把当时的战争当回事儿
这个差距明显,但并没有影响挪威军人大步向前。
德军进入小镇后,当地老百姓并没有慌忙逃窜或者畏惧的不敢出门,依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当然,德军也没有觉得这是对他们的冒犯。并不是说德军有多么的高风亮节,也不完全是挪威老百姓多么的英勇无畏,双方的这种心态和相处模式,是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相互沟通交往所形成的,且相互默认的。这种相处模式在当时二战的大背景下,放到别的地方就不一定适用了。
女主是当地最大酒店的职员,至少精通挪威语英语德语,这个能力就挺牛的,有这个技能,无论什么时代都能算一技之长了。最让人感慨的是,在挪威军队以及盟国军队共同把德军打跑以后,女主虽然因为德国占领着提供翻译(甚至为了孩子出卖了英国人)被同胞所鄙视,但大家除了冷漠并没有对她有什么过激的举动,人人几乎都可以很好的把握对待他人态度的一个“度”,这点真的很厉害。
战后北欧诸国迅速恢复,并且很快发展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高福利高文明的发达国家,与普通老百姓的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影片中一些镜头的对比让人感慨万千。
原本山清水秀风光宜人的港口小城
被战争蹂躏成了一片废墟
而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则是,那些在这些废墟上从没有消失人性的光芒:自信、勇敢、热爱。
叙事毫无重点,价值观导向也很模糊
风光值星,明面讲的是对抗德国法西斯,实际是号召对付谁京子最清楚不过了
我想给这部片子7.5分,我看到很多只给一星的希望得到宏大的战争场面?这部片子的立意非常好,德国人可恨,但英国人在被救以后仍然诱导普通的女服务员冒生命危险为其大义就是好?就因为她会德语,她用这个也救了自己的孩子,对于母亲而言,德英都是需要互相钳制,虽然英国是正义的,但对于挪威家庭成员的生死而言,没啥区别,牺牲的总是老百姓,酒店女经理最后的言语非常好,那些道德狗的恨总需要找出口来发泄,自己的老公热血抗战屡立奇功,差点送命,牺牲了老爸怎么没人怜悯,说好的人性呢?少校责任之内,也是好战分子,把这些人命就这样送上明知道不能打赢的战争又是对的?小国夹在中间只能是牺牲品,第一个长官交出武器,以救人为主,想想更理智,其结果还不是民众都撤离了?听到最后洗脑式的少校演讲后,脱下军装,变为平民陪伴家人,大丈夫也!
角度非常独特的战争片,让你看到战争中最无奈最残忍的一面。
影片探讨了一个作为大众的小人物,究竟是应该舍小家为大家?还是本末倒置的生存问题。
3.5星。挪威。二战。
战争场面一般,但视角独特,且分别以女性和男性在国家危难面前的不同选择,提交了一份让人感动的答卷,也让反战主题更有深度。纳尔维克是德国人一定要拿下的港口,铁路桥则是挪威人一定要炸掉的,因为基律纳的铁矿石必须要通过这条货运铁路,才能在纳尔维克装船。,关于这条铁路有个纪录片,叫《欧洲边缘的列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t411M7tC/?from=seopage&vd_source=134a8598368b8e4d13dd6df96da8e4d4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另外片中出现的德国将军,是著名的山地师名将爱德华·迪特尔,他凭借纳尔维克战役中的杰出表现成为德国第一个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影片中也出现了大量德国山地兵的身影,他们其实就是当代背包客的先驱,徒步、登山、滑雪、速降等无所不为,同样有部叫《北壁》的电影可以了解一下。
难得清醒。
明明是一部战争片,却不将全部镜头放在那些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反而把一半镜头放在一个看似离战场很远的女人身上,这不恰恰说明了本部影片的高明之处?
因为会德语而逃过一劫的女服务员,竟然被自己救的英国人威胁而担当间谍,一时间真不知道是在贬低哪一方;多好的二战题材和边缘角度,却被拍出如此出戏的设定和无聊的剧情 @Netflix
梦回《战地5》。电影里不存在什么“血战”,本来挪威军队在二战中也没什么存在感。电影分双线:一是挪威下士与德军的小型山地战,二是他妻子在德占区为孩子做出艰难的道德选择,其实后者是最近几年二战电影所忽视的。我理解下士最终原谅了妻子,但我不理解他最后居然脱下军装跟妻子一起跑了…嗯…这很小资。
小场面二战片。
战争片永远都不会少:枪林弹雨、爆炸、离别、重逢、死者、孩童……只不过这次的战场来到风光旖旎的挪威🇳🇴。对和平的渴望,穿越任何时代都令人感慨。在12.29Narvik的夜场专门看了这部电影,全程挪威语音轨+字幕,全场座无虚席,很有临场感,+1★。走到旁边市中心的原爆纪念石,也感到其厚重含义了。愿世界和平。🙏
对于哪怕在欧洲影坛都有点缺乏存在感的挪威电影来说,这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叙事、剧情、视效都不比欧洲一流的战争商业片差,当然这场战役在二战战场甚至欧洲战场那些知名战役相比,规模和影响甚至不值一提,但对挪威这样的国家来说已经足以载进史册。唯一缺憾就是主要人物都塑造的单薄了一点。
没有人性,何谈正义? 人民不该被所谓的大义绑架。
《纳尔维克之战》1940 年 4 月,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挪威北部的小镇纳尔维克,这里是希特战争机器所需铁矿石的产地。经过两个月的激烈冬季战争,希特勒遭遇了他的第一次失败。
悲壮,沉重
拍的还行,影片从受害国的角度出发,村民在困境之下该如何选择,最后的胜利也只是短暂的,作为小国实在很无奈,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没有对错。想看《血战》的可以x掉了,没有什么大场面,只有受害者的视角,寥寥几个士兵的山地战,大难临头英法也自己偷溜了。 6.6/10
大国家与小家庭的矛盾冲突,战争与整治运动是有多可怕。
1940 年 4 月,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挪威北部的小鎮納爾維克,這裡是希特戰爭機器所需鐵礦石的產地。 經過兩個月的激烈冬季戰爭,希特勒遭遇了他的第一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