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美国

HD

主演:乔尔·默里,塔拉·林内·巴尔,梅琳达·佩吉·汉密尔顿,麦肯泽·布鲁克·史密斯,里奇·麦克唐纳,麦蒂·哈森,拉里·米勒,朵瑞·巴顿,特拉维斯·韦斯特,阿里斯·阿瓦拉多,桑德拉·维尔加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2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3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4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5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6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3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4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5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6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7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8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9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上帝保佑美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年男子弗兰克(乔尔·默里 Joel Murray 饰)对聒噪的世界深感麻木,他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每天浑噩度日。他对自私邻居的侵扰忍辱退让,对前妻再婚和女儿叛逆感到无奈,对不知廉耻的电视真人秀选手反感厌恶。终于被诊断出脑瘤和丢掉工作的现实把弗兰克彻底击垮。正当他想以自杀了结此生时,真人秀里贪得无厌的选秀女孩激发出了他潜藏已久的憎恨,他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让正义得到伸张。  于是弗兰克出门杀死了他自认为该死的邻家女孩克洛伊,这一幕被另一个女孩洛克西(塔拉·林内·巴尔 Tara Lynne Barr 饰)目睹。洛克西同样厌恶着充斥弊病的社会,她主动参与到弗兰克的杀人计划。两人携带枪支走上大街,大张旗鼓的玩起杀人游戏,成为新闻追踪的焦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章鱼的秘密太阳不西沉发现中国:美食之旅迷幻学院第一季拉字至上:Q世代第三季鼓舞激情

 长篇影评

 1 ) 《上帝保佑美国》:让我们娱乐至死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尼尔·波兹曼写就的《娱乐至死》表达的是一种对“文化已死”的忧虑的话,那么《上帝保佑美国》则毫无疑问是在以一种狂欢的方式去接受这种死亡。没错,就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悲伤之后我们面对死亡的那个最终阶段。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们对这个“人类的希望”抱有着太多的期许和幻想。那么,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美国呢?410天建成的帝国大厦?它代表着美国人民的勤劳团结。硫磺岛上的硝烟?它代表着美国人民的顽强英勇。飞赴月球的阿波罗飞船?它代表着美国人民的探索精神。足以抗击外星入侵的军队?它代表着美国人民的危机意识。恶俗真人秀和狗仔队?它代表着……嗯……代表着什么呢?

      如此,我们便可以大致拼凑出美国的轮廓了。帝国大厦还在,但铸就它的效率和热情已然消逝;硫磺岛还在,但人们只会去那里旅游拍照;阿波罗飞船还在,但几十年过去了也没等到下一班访客;外星人不来入侵,武器弹药还要一个劲造,因为“军工复合体”要承担10%人口的吃饭问题。只有娱乐文化蒸蒸日上,你瞧《绯闻女孩》都拍到多少季了?
    
      比起娱乐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侵蚀,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自觉得去接受娱乐文化的改造,不得不从这些文化垃圾中去寻找一些可悲的营养维持生存,如同明知汉堡薯条无甚益处却还要赖以为生一样。三句话不离琳赛·洛翰,五句话不离安妮斯顿和朱莉的八卦,对国家政策的讨论变成了单纯的怒火宣泄,媒体信奉“拳头加枕头”的报道真理,办公室里的人们过着浮躁肤浅又臭牛逼的日子,每个人都痛恨特权却又痛恨自己没有特权,孩子变得既拜金又傲娇,人们对不同意见表现出匪夷所思的愤怒,最后甩一句“言论自由”完事。

      这就是电影所展现的世界,这就是美国人当下所处的世界,而在全球化汹涌的浪潮下,这其实也是每个人所处的世界。所以当Frank和Roxy用子弹结束一条又一条性命时,我们不会有丝毫的怜悯,因为这些聒噪的躯壳的确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当两位主角迎来了生命的终结时,我们也不会感到丝毫的悲伤,因为我们还有我们的社会都和剧中人一样,走在自我毁灭的路上。

      上帝保佑美国?上帝早他妈死了。

 2 ) 奇葩大叔各色萝莉身体力行教育人民

精彩的两段frank的独白:
“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而暴力的地方。我们嘉奖那些最肤浅的人,最愚笨的人,最贱的人和嗓门最大的人。我们不再知道何为正派,不知道羞耻,不分对与错。品德最差的一群人既有名望又受敬仰。撒谎和散布恐惧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这样做能够赚钱。我们变成了一个喊着口号,喷吐着怒气的仇恨贩子之国。我们失去了善意,我们失去了灵魂。我们变成了什么?我们在社会中寻找最弱势的人,把他们推上舞台加以嘲弄,把嘲笑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运动和娱乐。”
  
  
  “比起事实,刺激性的评论更被人重视。没有人有羞耻之心,真是值得赞美。我昨天晚上在电视看到有女人扔卫生棉条到另一个女人脸上,那家电视台称自己为‘今日女性频道’。小屁孩互相殴打,并且上传到土豆上。你还记得你看《幸存者》吃老鼠吃蛆吗?现在想想这还真是文雅呢。我们迟早看到拍两女一杯的女生上电视搞真人秀。我们既然不以文明为荣,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保留我们的文明?”

影片运用了Frank这个名字,简单直接Frank坦白。。。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的交流,不再谈论那些电视网络。。。而是真实的讲述你自己?老美偶尔还知道自个反省下,哪怕是拍个装B的片子证明自个在反省自醒,我们是不是不用形式了,自己也反省下?!

 3 ) 雌雄大盗+天生杀人狂……

邦妮和克莱德挑战腐败的政府制度,追寻自由
自由成了希望的曙光,
自然,米奇和马洛那我行我素充满浪漫的杀人放火,就成了暴力偶像

弗兰克和洛克西就是以上两对的2012版嘛……

只是过去的制度压迫,道德压迫变成了今天的精神摧残。人们不尊重得来的自由,廉价就意味着挥霍嘛,讥讽别人的代价比持枪抢银行小多了。

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反派”,无一例外都是耍嘴炮的,从抢车位到吐槽哥到电视主播,没有一个是实干。
弗兰克自杀的时候镜头特写到盒子里的狗牌(在美国精神里退役士兵始终都是真正付出过的代表吧),所以必然由他来执行枪决。

但是,片子有点利用大家在消费主义里开始稀薄的杀戮道德感把人给绕进去了。弗兰克和洛克西也是“美国”的一部分,并非是主角就能站在批判制高点。
弗兰克的点火源于自暴自弃,得知没病之后本来准备一走了之,结果发现被洛克希骗了,进而又看了洛克希父母的采访,又进入了仇恨状态。(但他自己就不是满足孩子愿望的父亲,别忘了)
洛克希就更不用说了,她想杀的人简直就莫名其妙,她举动的诱因是“父母不理解我”——当失踪的洛克希回家,父母的庆祝方式是“迪斯尼!”而她想去的是法国,但是,这跟影片开始被杀的那个金发妹子有什么区别?

人咬狗不是文明的表现,如果把别人作恶当做自己发泄的理由,你跟他就没区别。但是恐怕不少观众会把这种发泄当成一种爽感去崇拜。我自己看到预告片也是这感觉,这让观众本身也成为了这个黑色幽默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临界点之后的发泄确实有意义,但是看完这片能有所动作的人有几个?所以……你我很可能成为那些弗兰克和洛克希想杀掉的只会耍嘴炮的人,那些站在言论背后给社会带来恐惧言论的人。

 4 ) 对自由的误解

看了几个影评,里面无一不提到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我却更愿意认为电影中的一些人误解了自由。

自由,一般的定义是,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非常明显,后半名是前半名的前提,只有能负责才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的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赞成影响,这个负责即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但有的人只提了前半句“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却故意忽略了“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但那也改变不了事实——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自由来自于责任。理想状态下,
如果人人都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大家都将得到最大的自由而不需要受他人约束。但地球不是天堂,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如果你和我其中任何一人做不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然造成两个人的自由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答案是——法治!人人生而平等与法治两者结合,可以保证你的自由和我的自由和平共处。多说一句,我想自由要比平等更重要,因为如果平等比自由更重要,为了达到平等可能危及自由,在不自由的人群中是不会拥有平等的,例子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

在电影中的世界,由于责任的缺失和法制的无力,社会趋向于解体。那些被大叔和罗莉认为罪有应得该死的人很多就是滥用了自由——只有自己的自由,没有别人的自由,只对自己负责,不对别人负责。那些不停制造噪音的、占用两个车位的、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堵着别人车前的、电影院不关手机……都是如此,他们理直气壮地伤害别人,被指责也毫无羞耻,可是这不是羞耻和道德问题,他们这样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不用承担这种对别人伤害的后果,或者其后果非常之轻到可以忽略不计,这当然是法制的失败,而大叔和罗莉可以一路杀杀杀最后直接跑到摄影机前,这显然也是法制失败的夸张见证。

电影中电视问题也部分与自由有关,这涉及到敏感的审查与自我审查。非常专制和共产主义吗?看起来是这样,但正如没有没有绝对的自由一样,既然连政府权力都应当被约束,电视为什么可以例外呢?
电视的最大危害在于宣扬暴力和毒害儿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句话道尽了新闻的特性,比刺激更容易成为新闻的是更刺激,性、暴力、丑闻、悲剧永远是最新消息,而在道德水平较低的国家,愚蠢的丑陋的粗鲁的无耻的角色更容易成为偶像,因为人们不愿意相信会有高尚的人和高尚的行为,当然也不愿意做高尚的行为。刺激性的画面更容易在人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尤其是孩子们,孩子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为人父母有义务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孩子们是文明的希望却又是世界上最后的弱者,人人都有义务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我们却把孩子丢给电视机和游戏机,丢给那些报道血腥暴力性交的疯子们,丢给那些蠢蛋弱智妓女杀人狂?失职!
所以我是赞成媒体审查的,但同时我对由谁来审查有保留意见——由政府进行审查会破坏媒体的另一个舆论监督功能,希望以后会有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电影很棒很酷,人物古怪得很可爱,情节几次Switch使剧情一直保持张力很出乎意料,能让人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吐槽得很精辟里面还有小小的幽默,很久没有看这么Cult的电影了。

 5 ) 如我所知~~~~一张漫长的杀戮名单

春节期间,重温了一遍美帝B片神作《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之前也看了几遍,曾想吐槽,下笔时踌躇无语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这是一部美国精神到爆的影片,三观正到极端,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观者发自内心的震撼,瞬间各种共鸣。这也是一部能让人笑着看完的黑色喜剧,结局却满是泪点。美国号称自由世界领袖,凭借着远离旧大陆文明纷争的地缘优势,以压倒性的技术力量暴力清除新大陆原住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在世界文明体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总是胜利美国使得美国人自豪感到病态,这病态以自由泛滥的形式表达出来。美国的各种文化符号,无不带有强烈的自由主义印记。而电影作为当代最强烈的文化传播平台,更是将这种印记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电影是一个国家最直观的文化表达,美国社会的传统俗套在这部影片里无处不在,程式化的画面细节其实是最好的宣传手法,观众警惕性小,接受度高,夹带私货容易。俗套拼盘在第一时间就瓦解了大众心理防线,让说教轻易的变成了心灵鸡汤,让少数人的真理变成了普世价值般容易接受;这都是其他文艺形式无法比拟的高效率,反之则自我局限,沟通举步维艰。

第一个打动我的细节,是影片主人公得知身患绝症,欲吞枪自尽的桥段。之前的开场并不闷,自私的邻居、娇惯的女儿、三俗电视节目、绑架民意的名人、单位的烂人事、失业~~~~YY中屠杀邻居全家和单位同事。这些都做了极好的铺垫,为主人公后来的行为发展找出了合理的逻辑,内外因相结合的哲学因果律,教科书式的合情合理。盒子里是一只被包好的M1911,军队的标准制式武器,狗牌也暗示了主人公的从军经历,一个曾经的传统型的军人。一个在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泛自由主义甚嚣尘上,反战反兵役为荣、拒绝服务国家能得到大众支持的时代,依然遵循保守传统的“不甚合群”的人。和前面的铺垫一下子贯通起来,人物在这个时候变得丰满,有血有肉,不再是一个生硬的角色。人事未了,自杀未成。男人选择绝地反击,至少是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同归于尽。涤荡天下的任侠精神,是人性共同选择吧。

看到他将那个未来之星铐到方向盘上,把一团纱布塞住加油口上点燃,微笑着转身走开,随即纱布被气流带走,主人公手忙脚乱当着围观的人一枪射杀了车里的人,鲜血溅满风挡玻璃。从文艺到现实的切换让人忍俊不禁,现实主义感油然而生。自认为人事以尽,可以一了百了的时候,那个散发着精灵的光芒的小萝莉介入了,没有峰回路转的矫情,平铺直叙一拍即合。不管初衷如何,此时已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惯性了。

影片到此容易歧路亡羊,很多怀着三俗心态的人是本着“萝莉控”的心态关注后面的发展。于是影片借着主人公的口说出了一句大义凛然的话:“这个社会应该给成年男子高一点的定位,不要总是‘萝莉控’‘恋童癖’。”和前面的台词遥相呼应,对主角的平视此时成了仰视。若仅靠几句大话是撑不住场面的,随后的一系列情节和与之相适应的对话更是让人心服口服。当小萝莉狞笑着说出:“所以我们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干涉曲速前人类文明的演化。”这句话时,我看到一张漫长的杀戮名单展开了。

谁是该杀之人?这是影片里提出的严肃问题。如果这个“该杀之人”定位不当,整部影片就不过又是一部暴力美学俗烂片,民间正义更无从说起。于是那个大喊着“帕金森症是上帝赐给社会主义国家疾病”质疑“我们难道生活在俄罗斯”的茶党分子、那个“我宁可失去言论自由也不让言论自由协会为我争取言论自由权”叫嚣“言论自由协会比基地组织还坏”的节目主持人,那些打着上帝旗号招摇撞骗的神棍、一辆车占两个车位的混混、打听“这女孩多少钱一晚上”的流氓一一上榜,成为“最高指导原则”下民间正义二人组消灭的对象。

前面说了,自由主义是美国的民粹,杀人放火的手段都扛这面大旗。对自由主义的滥用使得美国社会一样充斥着病态的空气,浮躁、粗暴,种种文过饰非。拨乱反正中个人力量渺小,无论过程看起来多嗨但这个故事必然以悲剧收场。

先是女孩的谎言被揭穿,为了加入这个民间正义二人组,女孩讲了一个在美国司空见惯的故事:“我妈就是你们说的妓女,他和男朋友住在拖车里,每天晚上我妈睡着以后,他就过来强奸我。”任何大叔面对这种告白都会被打动。在一路狂杀之后,大叔突然得知自己的绝症是医生搞错了患者名字,惊喜之下开始计划和女孩到外国去重建生活,纯洁得一塌糊涂啊。却从电视里偶然得知,小姑娘原来是正常家庭里逃家,叛逆期的孩子真不得了。无悬念,先干掉对小女孩心怀不轨的流氓出气,再将车送给小姑娘让她自己回家。小女孩对着绝尘而去的男主,气愤的吼道:“操你妈的弗兰克,你丫就是一个最可悲的烂人。”到此所有的萝莉控要是还有点良心,就该彻底知道这绝不是一部宣扬负能量的三俗片了吧。观众此时三观还不正的话,那是无可救药了。

一个人踏上不归路是所有英雄的选择,冷战以来,弱者反抗强者的强力符号——AK47登场,她将成为主人公最后的伙伴吗?以独闯龙潭的气概来到美国乃至世界的恶俗之源,电视台选秀片场准备大开杀戒之际,女孩回归到故事主线。那个用俗烂寄生俗烂的新秀被杀死,印证了“正义没有教育的义务,教育是你爹妈的责任,正义只负责清理没教育好的垃圾”这个振聋发聩的警世恒言。此时小女孩手中的AK47喷薄怒火,正是“美人如玉剑如虹”的大写意境,英雄不寂寞。一老一小倒下,黑屏上出现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国),全片嘎然而止。

影片取名《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以工业符号、自由主义符号对抗后工业时代享乐主义、泛自由主义病态。显示了美国文艺工作者的思考深度,虽然是对人类文明演化提出了极端的意见,但这绝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而是真实独立思考的结果。说了这么多,这是发达工业化国家诠释文明话语权的有力表达,不是弱势民族弱势文化心灵能产生得了的文艺高度。

 6 ) 大叔的逆袭——美国自由精神的反省与审判

  本不想写的,在豆瓣里逛了一圈,看了几篇把这片子称作“大叔作为道德制高点并将观点强加于人”、“颓丧中年大叔杀掉耍嘴皮子的人”之类的影评,心里觉得好气馁。(看了下面一些回复,补充一点关于“道德制高点”的废话:这是一部黑色片,黑色片最大的問題就是“故事中的正義被伸張了嗎?” 大叔堅持的正義如果在片中能被伸張,如果导演是肯定了他的正义,他結尾就不能死。可是影片从他头到尾有给与这种確定吗?它而更倾向于提出一个问题:大叔所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種絕對的正義?他所選擇的審判自由主義的路,其實是不是也只是自由主義过度的一種必然呢?)

  个人认为《上帝保佑美国》无论从商业还是文艺角度来看,这部片子都具备了优秀影片的特质。

  商业角度就省略了二万八千字了:血腥萝莉+杀手大叔、暴力、黑色幽默、明快的剪接、绝妙的配乐!

  而文艺角度,又看到有一篇影评抨击这片子超现实,说现实中正常人不会看别人不顺眼就拿枪轰别人脑袋。我想说……现实中有ET治愈过正太的手指吗?现实中有个叫班杰明的人倒着岁数活吗?现实中穿PRADA的一定是恶魔吗?现实中有过一个叫阿甘的傻瓜和中国乒乓球代表队交过手吗?……对,电影反映现实,但电影更多是依赖一种说故事的技巧去告诉我们一个观点,或是提出一个问题。用“超现实”作为贬义词来评论电影的人,不好意思,我鄙视他的智商。

  这个电影正正是在讲美国社会中最现实的事情— —对自由精神的滥用,间接导致社会的浮躁和粗鲁。

  我们要先明白大叔Frank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Frank得知自己有脑瘤之后想自杀,他从盒子里拿出枪的时候,镜头出现过一个狗牌,表明他是一个退役军人。片中的Frank大约四五十岁(新闻播报他是一个六十岁老头时他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那么他当军人应该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事情,顺推回去,即是他大约成长在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参军(大致的推理)。

  那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到底发生过什么事呢?从六十年代开始:民权运动、肯尼迪废除种族歧视的政策、越战、由黑人扩散到其他少数种族团体的例如美国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其他组织争取平等地位……这些毫无例外都是美国人争取自由平等发起的运动。

  而那个狗牌所象征的意义,有什么能比一个美国军人更能显示出“为自由而战”这种美国精神的象征意义?

  好,再看看他所身处的现今的美国社会——制造噪音并且永远不把车停好邻居、一言不合就对父母大声辱骂的真人明星、为吸引收视煽动仇恨和矛盾的节目主持、用有血的卫生棉丢向别人的真人秀明星、哗众取宠推崇脑残的选秀节目、电影院大声喧哗的人、一个人停两车位的人……这些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Why not?”为什么不行呢?凭什么去指责他们错了,然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做呢?法律赋予他们自由的公民权,美国精神赋予他们自由的精神。于是他们的言论、行为无不符合“自由”的定义。

  Why?老好人Frank为什么用枪轰他们脑袋? 仅仅是因为看他们不顺眼?

  就好像你拼死拼活存钱买了只ipad你儿子毫不珍惜还拿它来拍苍蝇一样。在Frank的成长岁月里,美国人为争取民主、平等、自由付出很多代价和心血,这才得到今日的境况。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自由的滥用超过甚至脱离了原本的“自由”的初衷,这种自由已经演变为“粗俗”“肤浅”及“自私自利”的藉口。从杀第一个人开始,Frank从来没说过“你是错的”“我要杀错误的人”。他只问“为什么你要如此粗鲁?”“我只杀该杀的人。”在他的天平中,滥用自由的人是对美国精神的亵渎,是对美国人过去努力的亵渎。当他拿着AK47跑到选秀节目现场,对着摄像机说他无法接受一群人取笑一个弱势的人并使他自杀,我想他是有维护公正的想法的。但当死胖子戳穿真相之后,他扣动扳机之前,他绝望了。对这个社会,对自由,对美国,发自内心的深深绝望。于是子弹横飞血溅当场,一老一少双双倒地。这是老好人Frank对这个社会以及自身的最后裁决。然后黑屏,God bless America字样出现,我激动得几乎喷鼻血。

  如果说Frank是在这个病态社会中深受其害的一员,萝莉代表的则是美国新生代中,受浮躁社会影响尚算不大的一群。萝莉三番两次地感谢Frank让她加入进来,对Frank撒谎她来自一个破碎家庭,因为她觉得如果让Frank知道她来自普通家庭他就不会带她走了。萝莉其实随时可以全身而退过正常生活,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和Frank一齐,看时很唏嘘,花样年华就此陨落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大胆推断一下的话,我觉得导演是要发问,这个浮躁社会虽然不是凭借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拨乱反正,但是不是没有受到其坏影响的人就可以置身事外呢?面对这个问题,你的选择又是如何?

  最后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他们杀节目主持后边走边说的。萝莉问Frank到底赞同他什么政治观点,Frank说“枪支管辖”。(关于“枪支管辖”的问题,有朋友指出我错了应该是“less gun control”,但无论它是“枪支管辖”还是“更少枪支管辖”,并不影响我下面提出的疑问和论点。我所指的是美国“枪支管辖”这个事本身而不是frank的观点。我已经写得这么啰嗦了竟然还是有人不明白我在说什么……)然后到片尾用了一段不短的篇幅去描述他从枪贩子处买枪,再用枪进行最后裁决。在美国每个人都有配枪自由,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很多罪恶和不安,为公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这是不是也是“自由”过度了的一种表现呢?Frank的最后审判,是不是有点以其人之道还至其身的感觉呢?

  啰嗦了一大堆。总括来说,这是美国人自身对社会进行反省与审判。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胸怀和天才拍出这样的片子?

 短评

好犀利的问题,Why have civilization if we'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being civilized - -?

3分钟前
  • 树上的tango
  • 推荐

导演将心中各种看不惯借这部电影一股脑都发泄出来了。带些荒诞味道的故事,这样就可以无视片中的各种不合理了。各种说教与泄愤之后,倒也点出了一些症结,快餐文化对人意志的瓦解,人们不再关注真相,只要噱头等。美国超级明星暗指的就是美偶吧,各种想骂的都骂遍了,包括朱诺的编剧甚至伍迪艾伦。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部片里的萝莉比Kick Ass里的萝莉好看多了,然而片子本身也弱了点……

9分钟前
  • StarKnight
  • 还行

惆怅

11分钟前
  • 草叔叔
  • 还行

恶搞与政治讽刺间的平衡掌握不是很好,很多段乱过于沉闷,视觉节奏感有待加强。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武戏满分,文戏0分。观点极好,拍得不行。

18分钟前
  • 陈永仁
  • 还行

曾有一个姑娘 我这辈子最爱她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 她屈居第二了。

20分钟前
  • 烂狗
  • 力荐

Goodnight, Juno ... fuck you, Frank.

23分钟前
  • Andybest
  • 力荐

小萝莉很灵。《杀手莱昂》版的《克莱德&邦妮》,可惜说教太多。对道德观价值体系的反讽

26分钟前
  • 西老米
  • 推荐

影片中的种种社会弊病早已成为整个时代的流毒,绝非老美一家专属。所以恳请上帝还是保佑全人类吧,地球村公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PS:有些人是真他妈该杀!

31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充斥着血液飞溅 却是我近期看过最TM干净的电影了!!!

32分钟前
  • 白鹿圆
  • 力荐

有想法,但价值观表达上矛盾重重、模糊不清,是因为缺乏一个世界观立场。没有哲学的支撑,写这种剧本很危险,做不到《搏击俱乐部》这类剧本那样泾渭分明,就不要尝试去讲大道理,会造成逻辑欠缺,难免作秀之嫌。作者想把很多生活中的想法放到故事里,可自己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就急着把材料都用了。

35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看了心情很压抑,这世界上值得被突突掉的人太多了,大叔不应该就这么死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啊

38分钟前
  • Wobbit
  • 推荐

世界上有一种最大的恐怖主义,它叫做全球化!无聊的快餐文化,过度的消费主义,傻逼们沉浸在虚浮透顶的自我世界中不可自拔!谁他妈的说这片是恶搞?老子拿AK47爆你头!尼玛这分明是励志片,煽情片好不好!

4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导演满足了我的幻想。

45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无论从黑色幽默、批判、话痨、致敬上都有那么些意思,又都差口气。

47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砰砰砰砰!在电影院里轰杀了4个人后男猪脚对幸存的妹子说:“谢谢你在放电影的时候没有喧哗,谢谢你关闭了手机。” 我擦!引起了我的共鸣啊!

48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一部从头爽到尾的cult片,充斥着各种黑色幽默和犀利吐槽,满足了愤怒青年们对操蛋世界的一切反抗幻想。吊丝版这个杀手不太冷,老少配版邦妮和克莱德,文艺版天生杀人狂。导演在里面各种想骂的都骂遍了,除了借吊丝叔Frank发泄出对现实的愤怒,更多的是一种对不平世界的冷眼吐槽。

49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its decent. could be more. and surprise surprise, bryce johnson showed up here, still looking hot!

52分钟前
  • ryan
  • 还行

很讨巧的视角,我相信这片子肯定会勾起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来他几发的冲动,暴力萝永远都是宅男影迷的最爱;正点的配乐,全新变种漫画式的暴力美学,各种反讽开涮和恶趣味的小细节等等这些都很好,但这片子在形式感上其实做的还不足还不够过火,否则那些说教和射杀的戏码怎么会显得如此剥离?

5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