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包法利夫人》,放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很快的几个感受写下来:
1. 人有时候需要认清自己,虚荣心带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2. 女人永远不要把期望完全寄托在男人身上,应当让自己变强。可以追求炫彩斑斓的世界和未来,但应该靠自己,而不是靠男人
3. 爱情里面,永远不要看男人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
4. 不愿意为你花钱的男人,大概率是不爱你的。男人在遇事前面,不爱的你的人是绝对自私的,且只为自己考虑的,所谓的山盟海誓,不过是骗人的把戏
5. 女人要有财商,不要花钱在男人身上。一个让你为他花钱的男人,肯定不是一个好男人
6. 女人可以精致可以漂亮,这的确是女人的资本,但请注意在自己可承受的经济范围内,且请把这种漂亮优势资本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而不是白嫖的男人身上。
Emma憧憬美好的婚姻,离开学校之前还在一直在念叨着he is the right one,可是一来到医生家就发现她不喜欢医生家的时钟声带给她的孤独,昏暗的房间,忙碌且无趣的丈夫。她想过当一个好妻子,做漂亮可口的食物,却被丈夫说是浪费时间,想听丈夫分享趣事,丈夫却说自己血腥的病人,把自己和房间打扮得很美,丈夫却从未发觉。
她只是需要得到赏识和赞美,终于受不了丈夫的无趣而出轨,寻找欣赏她的男人,渐渐地,她觉得生活的刺激穿在于华服和做爱。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觉得自己生活了无生趣,于是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吃精致的食物,拍好看的照片,去有趣的地方,所以越发厌烦平淡的日子。
而现在,我明白,人生来孤独、平淡,应该朴实地在生活中慢慢体验,就像吃白馒头,吃出来甜味、牛奶味,抑或是奶油味。
没看过这本被当时定义为“伤风败俗,亵渎宗教”的小说,也不懂影视拍摄手法,以下影评皆来源于电影,与小说无关,也许电影在表演上无法表达出小说的原样,但我只谈观影感受。
首先,很喜欢电影里面的色调,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家具摆设,宗教制度,虽不是我向往的生活,但总会吸引我多看两眼,就像中国的唐宋元明清,那个时代的欧洲也同样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电影开头便交代了故事的结尾,女主人公Emma手握毒药跌跌撞撞的走在森林里,最终倒在铺满黄色树叶凋落的地上,我能想象她对生活的绝望,好多人都认为Emma是咎由自取,是爱慕虚荣,是放荡,是贪婪,为了过上奢侈的生活贷款,最终拖累了丈夫,生活不堪重负。
有一个画面我记得很清楚,在嫁给她的丈夫乡村医生之前,她在教堂里反复重复着“Please let's he is the right one”,也许从这里就已经开始埋下了伏笔,她与村庄里的其他人不同,不甘平凡,享受奢华,朋友都会赞赏她的美貌和眼光不凡,对于这样的女子让她在丈夫外出工作后,在家里只能用练琴、刺绣来打发时间,又是何等的寂寞,她不只一次说过想去巴黎想去多恩,她向往那里炫彩缤纷的生活。我不认为Emma有多大的错,也不觉得她做的有多对,错就错在了婚姻,从饮食习惯,生活态度,甚至是玩乐都不能融合到一起去,Emma嫁给的不是爱情,用如今的一句话说“三观不同怎么做朋友”,Emma跟随Markus狩猎,他的丈夫在与他人聊天喝茶,各自喜好不同,不过,若不是为了Emma,他也不会来此狩猎,若不是为了Emma,他也不会陪她去多恩看演奏,他应该是最爱她的人了。
第一次,当她碰到去过巴黎在多恩当律师的里昂,她心动了,里昂的故事让她新奇与向往,第二次,当她碰到狩猎的Markus,她又心动了,Markus的欲情故纵,一下子抓住了Emma的痛点,跟他们偷情让她找到了生活的快感,与此同时也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带她逃离现实的生活的愿望,可这句话一说出口这两个人都纷纷远离了她,他们终究是不够爱她的,因为她始终都是有夫之妇,他们都不想为了她破坏现有的生活。
Emma,并不是什么贵族门第,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庸的心,追求的是雍容华贵;乡村医生,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行医,追求的是安稳度日。
终,害已害人,甚是可悲。
《包法利夫人》一个女人爱慕虚荣嫌贫爱富喜新厌旧对自己的丈夫一句话也不想说,最后追求所谓的爱情出轨偷情,最后毁掉了自己的一生也毁掉了丈夫的一生,现在看来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一样,一点没有陈旧感,因为这是永不消失的主题,爱慕虚荣嫌贫爱富为了所谓爱情然后出轨毁掉自己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就是很多女人的一生的主题,即使100多年前伟大的福楼拜已经描写的淋漓尽致了,可有谁会吸取这样的教训呢,只有自己也毁掉的时候才想要后悔,什么都晚了,医生的命运也很有代表性,善良对妻子而言绝对的模范丈夫好男人,可现实世界却是越是好男人越容易被妻子背叛,因为他们太平淡太不浪漫太没有激情了,自己辛辛苦苦的维持家庭,包法利夫人却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的丈夫戴绿帽子,当灾难降临的时候,那些口口声声爱她的情人们都没有伸出援手,只有她的丈夫破败了家产还她为了虚荣奢侈消费留下的债务,这包法利先生就是好男人的一个缩影,说起来也是不胜唏嘘。当那些出轨的女人发现自己追求的所谓爱情是那样的经不起考验虚无缥缈,自己竟然不过是被坏男人玩弄的玩物的时候,我想此时的包法利夫人一定后悔自己当初的爱慕虚荣和出轨追求所谓爱情,可是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只有终了自己的惨淡一生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来的女人会有人吸取包法利夫人的教训吗?不会,她们在坏男人的勾引下总是以为自己是在追求伟大的爱情,悲剧就这样无限循环的上演,所以当我们看到伟大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时永远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就像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一样,在这一点上这本书刻画的人性不愧它世界级名著的地位。包法利夫人,女人该犯的错误她都犯了,包法利夫人犯过的错误很多女人还会重犯。只有最聪明的女人才会安心守护自己温暖的家庭安详的度过自己的人生。
婚外恋一般称作偷情,其实女人“偷情”,男人“偷性”,男人婚外恋绝大多数不参杂感情因素,或很少。女人则往往会付出大量的情感支出,到最后自己都难以控制难以自拔。让我来告诉你们男人在婚外恋时的心理状态吧:男人皆好色,这不用我多说了,开始他注意你,注意你的脸蛋,身材,(就这2样没别的了,真的),知道你是已婚女人,这更让他兴奋,在对异性身体的强烈吸引,和征服的快感(征服你,还有你老公)驱使下,向你进攻,手段N多,甜言蜜语,稳重,睿智,从容,大度,风趣,幽默等等等等,(他回家仍是一个大老爷,小心眼的男人,跟你老公没两样)。
你觉得呀这个男人真不错嘛,你觉得你老公身上的臭毛病在他这怎么都正好跟你老公相反呢?渐渐的你喜欢跟他多说话,他总是逗你笑,一句话就能把你逗乐了,(这是必须的手段),你跟他在一起一天笑的次数比跟你老公一起一年还多,你开始喜欢他了,你又找回初恋的感觉了,所不同的是这次没有青涩,却多了许多真实的甜蜜,这时在你身体里的原始的好奇心,与冲动萌发了(这每人都有,是潘多拉的盒子),这盒子被一个在你眼里天使般的男人打开了,而这盒子从你结婚那天起你原本打算永远的关上,(安心做个贤妻良母)现在它被打开了,你的心理他的位置慢慢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你老公在你心里只剩下那一点点所谓的对婚姻的承诺?对孩子的歉疚?但使你不敢再往前迈一步的是社会的压力,传统观念的束缚,你的同事会怎么看?领导?父母?你怕。
你真的害怕。这时候你要是悬崖勒马还来得及。但是。。。你有意的躲了他几天,越躲心里却越想他,工作时想看见他,他那可爱的迷人的微笑,总让你心一颤,他那从容睿智的幽默总能让你揪着的心飞向天空,你不想工作,不想做饭,不想看见老公(因为那会让你又摇摆不定)不想睡觉,心里全都是他,这时你完了!!!什么??不是还没上床呢吗?上床??那还不是水到渠成,信手拈来?。因为你真的感觉到了“爱”,你是为了“爱”而背叛,这时候你会不想回家,想抽一切能抽出的时间跟他在一起,跟你老公说加班,陪客户,跟同学玩等等理由。。。。。。。。。。。。。。他,赢了,胜利了,赢了你,更赢了你老公,将你老公踩在了脚底。害怕了,做了亏心事嘛,过两天老公还那样傻呵呵的,你心安定点了,老公没发现(你知道吗那来自对你的信任),于是继续吧,他的甜言蜜语似乎永远也说不完,你恐惧,兴奋,内疚,紧张,痛苦,真是五味俱全,想分手吗?呵呵你舍得吗?老公又没发现。或你想下礼拜就跟他拜拜,于是你在这个礼拜就更加狂野,你望着这个你爱的男人(你认为他也同样爱你)你真的舍得吗?10万个女人有一个能舍得,你是她吗?
纸保不住火(这点你比谁都清楚),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你老公知道了全部,离婚!!他只说了2个字。你哭了,眼泪里是内疚,后悔,怨恨,和如释重负。你不想离,你还要脸,还要在市面上做人呢,你还有孩子,父母,不!!你不能离婚,你发誓跟他一刀两断,求你老公原谅你这一次。你知道绝大多数男人这时候的心理吗?我来告诉你:一碗饭,里面被放了一条蛆,还能吃吗?就算把这条蛆拿掉(一刀两断),还能吃吗?不恶心吗?好吧,就算碰上个衰男,把蛆拿掉,硬着头皮吃下去了,他日后想起来能好受吗?想起来就恶心,你又能好受吗?这永远是一道长满蛆的伤疤。
好吧那就离吧,你想至少你还有他,那个你爱和爱你的男人,你去找他,说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老公,没有孩子,没有家,甚至可能没有工作,没有朋友的理解,没有父母的原谅,你只有他了,你猜这是他会怎么想?难过?有那么一点,内疚?几乎没有,痛苦?怎么可能。幸灾乐祸?那倒也不至于。只能是漠然。不知所措。要知道他还有妻子,孩子,父母,事业,前程。你?他喜欢你,真的真的喜欢你,真的真的喜欢你的脸蛋,身体。他愿意给你钱,但我保证他给她老婆交的更多。你不稀罕他的钱,你就要他的人,他,还是漠然,低头,抽烟。其实他心里很明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只想要一个情人,不,更准确的说是性伴侣,满足他猎奇、猎艳,占有别人老婆那种征服的心理快感,就这么简单,真的,男人都是简单的动物,情?你也许分到了一点,但仅仅是那一点点,男人的情30%在老妈那,30%在老婆那,30%在孩子那(老婆与孩子比率可调整的)你有10%???那你还真不简单(在床上)。
好了故事讲到这,你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埋葬了你的幸福(性福,心福埋葬了幸福),后来会怎么样呢?也许你俩还继续着这场偷情游戏,但那只是对他而言,对你不存在“偷”了,也许他慢慢的疏远你(这种情况最多见),你还得过自己的日子,但是充满悔恨的苦涩。你的前夫会再婚,他不会再多看你一眼,你的孩子会长大,在他心中,你?母亲?哦你生了他。你的父母会抬不起头,在左邻右舍,在亲戚朋友面前。最后在对你的怨恨中死去。。。。。。。。(按:男人,看到这样的结局,若稍有慈悲心,能不悔恨吗?记住,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
这就是偷情的故事,就这你老公,不,是前夫是一个还不错的人,要是碰上心眼超小,火气胆量超大的,那等待你的就是一宗血案的发生,我不敢想了。
在被重感冒折磨得头晕目眩的晚上,我百无聊赖地从硬盘里拣了部电影来看,恰好是它——《包法利夫人》。没读过原著的我,仅仅是怀着对中世纪欧洲的美妙幻想,和脑海里关于此书片段式的印象,点开了它。
影片的第一幕,一个身着华服、身形曼妙的女人急促地奔跑在乡野小路上。她身上浓烈张扬的色彩与深沉寂寥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我诧异了,这样美的贵族小姐,本应待在壁炉前为浪漫小说洒泪,抑或在梳妆台旁任凭侍女摆弄她柔软的卷发,而今她失魂落魄地奔跑,是在追逐爱情吗?而现实是,她不是贵族,也亦非小姐,只是一名出身农户的医生太太,她爱慕虚荣,她挥霍无度,她愚蠢天真,她出轨放荡,她正奔跑在追逐死亡的路上。下一秒,她气衰力竭,倒在泥泞里,手里攥着空荡荡的毒药瓶。
如果仅从这些标签来凝视她,她无疑是世俗眼光中罪大恶极的荡妇,然而随着Emma的视角走进她的生活,便会不自禁得感慨她的可怜、可悲、可恨、可叹。
时间倒退回曾经,她也曾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在呆板束缚的修道院里做着关于爱情的梦。迎亲车到来时,她反复祷告,期许上帝让她遇见Mr Right。婚礼前,她既期许又不安地穿上层层叠叠的礼服,外表精致实则痛苦的束腰,扼紧了她,即将成为她生活的写照。她常常掀开窗幔,透过窗子窥视外面的世界,或许她从不曾融入真实,只是一厢情愿地活在梦幻与谎言中。与此相对,路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常常对她侧目,没有交流,没有问候,没有温度的打量中,隐隐透出一丝对外来者的敌视。她是被孤立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她都注定不属于这里。
电影里的每一帧都像是定格的油画,Emma光洁的皮肤在光线下投射出柔和的光泽。她的脸上虽只有中世纪禁欲式的寡淡颜色,但却在一颦一笑间绽放出涓涓入心的美好。眉宇间,她的神色似曾相识,努力搜寻,蓦然记起,这幅面庞曾承载着另一个截然相反的灵魂——简爱。简爱是独立刚强的,苦难中的辗转让她学会了宠辱不惊,教师的工作让她拥有了一个人直面生活的勇气。与此相比,Emma无疑是软弱的,她的不幸源自与她出身格格不入的贵族教育,和她飞蛾扑火式的追逐理想的浪漫天性。
影片前半段,大量的人物特写试图带我们走进Emma机械式的无聊生活。她一个人弹琴,一个人呆坐,一个人张望。每天和丈夫唯一的交流是晚餐时的闲谈。她努力过,想要走进丈夫的内心,只是在不同价值体系下生活的人很难融合,命中注定形同陌路。于是她绝望了,曾经心心念念的浪漫爱情都是骗人是吗?命运为何对自己如此残酷?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看不到尽头,巨大的空虚包裹着她,像是溺水的人,怎么也浮不出头。而当她想要从外界寻找安慰时,侍女不了解衣食无忧的她每天悲从何来,神父对她的求助视而不见。所有人都理所应当地把她视为一只美丽的小鸟,应该被囚禁在笼子里,每天欢快地唱歌,作为生活的点缀。然而可悲的是,小鸟有了自主的意识,被淑女式的教育灌输了大量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不甘于当下平庸的生活。她的内心是无穷无尽的空虚,而外界是无法逃避的冷漠。于是此刻,罪恶与悲剧源头初见端倪,她不再是那个谨小慎微、自怨自艾的医生太太,在狡诈商人的蛊惑下,她开始用无休止的物质满足填补空虚。于是,从前终日一席蓝袍的她,此后的每一次出场都在变幻不一样的服装。朱红、橙黄、墨绿、靛蓝……那些繁复的褶皱,华丽的刺绣,让她一次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让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被关注的存在价值。然而美丽的外表粉饰了巨大的空虚,这一切像是与魔鬼的交易,一发不可收拾。
Leon的散步谈心,侯爵的围猎邀请,都在挑逗她重新唤起内心的欲火。只是她太过愚蠢,竟然相信肉欲的满足之外还有真情。不过我们能如何苛责于她,毕竟在针对她的教育观下,故事到婚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便戛然而止,从没有人教会她什么的婚姻,什么是责任,更没有人告诫她如何面对现实。她只不过是执拗地用少女时的天真,在无望的空虚下寻找刺激和自我救赎。她一片赤诚,不会妥协,才会让自己撞得遍体鳞伤,才会相信自己苦苦的哀求或者美色诱惑能抵得过一万法郎的巨额债务,才会在被侯爵抛弃后仍相信他的真情,跑去借钱。看到这里,我也不忍心再恨她的自作自受,只得叹息:真是个愚蠢的女人。
而影片最后,最可怜的还是包法利医生。他带着村民举着火把,一遍遍搜寻,一遍遍呼喊“Emma”的名字,却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妻子,只能独自一人面对“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惨淡命运。他是唯一对她坦诚相见的,却因不能迎合她自以为是的高雅品味,而被疏远。他想讨她欢心,任由她摆弄房间装饰,陪她参加自己并不喜欢的打猎和歌剧,支持她学钢琴,对她的谎言从不质疑。他是个老实人,像祖祖辈辈的人一样勤勤恳恳经营自己的生活,却被从理想主义世界而来的妻子搅乱。这无疑是一种对理想主义的讽刺。
不禁想起前几天刚刚看过的《革命之路》,里面April同样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她和Emma都曾把Paris当成婚姻救赎的理想胜地,也曾出轨寻找刺激,但最后都死于绝望的自我了解。而不同的是,April生在50年代的美国,拥有自己的职业,掌握独立谋生的手段,然而这也没给她带来太多优势,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无论是二战后的美国,还是中世纪的欧洲,女性在婚姻中似乎总是理想主义者的角色,在求而不得中郁郁寡欢。这可能源自女性天生的敏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帮助她们最先发现危机,但更多的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婚姻生活的禁锢。她们被当成陪衬,即使是职业女性,她的价值也必须回归到家庭中贤妻良母的角色。一旦她们心生他念,违背了既定的道德标准,就会被斥为异端,遭受社会谴责。然而婚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女性也有资格进行独立的价值追求,社会分工的重新设置一定会遭遇到一些波折,不过好在当今社会觉醒的人越来越多,填补空虚的手段越来越多,像Emma和April一样悲剧的人应当越来越少了吧。
EMMA ·BOVARY 一直都是一个十分追求外在的人。从新婚第二天清晨她把花绣球挂在简陋的家中,站在一旁欣赏开始,就注定她不会是这个村子里千篇一律的憔悴农妇。好家伙,这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生活作风败坏的无知女人,出身于劳动人民,却沾染了一身资产阶级的恶习。:'(
有一个细节, 继斯托克里爬进大腿的蜘蛛,这里出现了来到米娅身边的第二只蜘蛛——落满灰尘的花绣球里爬出的蜘蛛。不知道此处的蜘蛛是不是像以前听大神们说的那样,渴望情欲的苏醒。毕竟有太多以此作为隐喻。尤其是,新婚夜后第一个镜头就是早晨树林中沾着露水的蜘蛛网,结合原著,我很容易就浮想联翩了……marriage啊,husband啊,disappointed啊。。。
导演抓住了米娅特别擅长话少的角色的特点(当然,适合这个词更好)。但,,,请问你能这样拍吗?我很喜欢米娅,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米娅。她很有灵气,表演也很自然,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容易让大家进入角色的情绪当中。但,大家都是读过原著的,风情万种,有胸无脑的艾玛不是我们眼前这个赌气噘嘴,沉默寡言的皱眉头少女。米娅的简爱虽然也受人诟病(我觉得挺好哒,我还真不觉得琼方登的简爱合适,怯弱胆小、弱不经风的人物形象才是琼的拿手好戏),但我认为简爱的倔强聪慧米娅还是表现得不错的。不过让她饰演包法利夫人,我就只是图个新鲜劲瞅瞅,大家都能猜到没啥说服力。
明白大家不看好、打低分的原因,选角。上面也啰啰嗦嗦了一段。但电影本身并不是无可指摘,导演是很会运用镜头的一个人,很多需要解说的东西都在镜头里,此种有深意,欲知得深究…^/^。
说道这里,又想插一句。为什么那个时候类似的小说很多?是因为总有敏锐的人察觉到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我们现在所麻木不仁或许多年后就会变成一部部经典作品的来源。但说实话,大部分经典的来源都有些大同小异,因为不论新旧文明时代,这些问题好像压根就没解决。包法利夫人,卡列尼娜夫人,马蒂尔达夫人…单纯的女人大多感性又依赖,永远渴望着爱。但套用别人的一句话,单纯只是少男少女的特权,单纯女人大多永远摆脱不了被男性玩弄或对男性亦步亦趋的结局。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份虚有其表的肤浅作品,但是与经典还是距离甚大。
女人的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和男人的嗜赌好醉一样是慢性癌,当然在矛盾爆发的时候,想救已经晚了。可惜,包法利夫人这样的女人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她们以爱情为名义,实质上为了物质为了虚荣,在享用的时候毫无自知,在事情变糟时开始数落男人的种种不是。因果相循,伤害往往源于自己的贪欲!
选角就是失败的,米娅根本不像个水性杨花的败家娘们,而埃兹拉米勒完全就是个拥有现代美的小受,最无法理解的是二姐竟然演个丫鬟,连正脸也没几面。。。剧情太平淡如水,没任何铺垫就一个一个睡了。。。也就剩画面原声比较美了
欣赏不来Ezra Miller
非常肤浅的解释和情感阐述,另外,无缘无故把结尾回闪放在开头的做法都是对自己叙事非常不自信的表现吗? 一个法国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操着各种口音的英语这样好嘛?
男不做于连,女不做艾玛。
名著改编,摄影、音乐气质优雅。林间奔跑的女人,夜色摇曳的篝火。
没那么差。好多场景构图很漂亮,截图下来都像一幅哈莫修依的油画。错在选角,除了善良刻板的丈夫,几个人物都不够贴切。米娅从气质到演技都无法驾驭这个角色。把包法利夫人演得像个爱赌气、有点小“作”的中二少女。
选错演员,用大段状态戏表现艾玛对生活不满明显不奏效,小说里最精彩的几个传世场景被拍的惨不忍睹,小说里华丽的舞会,热烈的情感全都被阉割,差评!
真无聊,米勒真好看
呃,建议结婚登记或办理信用卡时一人发一张碟或一本原著。。。
拥有基本理财知识的重要性
一个热爱科研潜心医术的丈夫应该很迷人才对……
补标。鹅仔演的Léon Dupuis真是迷人美男子,一笑百媚生,风情万种!
抛开选角不贴这件事(米娅实在看起来不像有物欲的人——事实上其他欲感觉也没有),镜头跟颜都挺好。米勒的眼镜look简直持靓行凶,谋财害命,关键是跟妹子的床戏还这么受【喂
还不起信用卡还可以做茶花女嘛,何必死呢~
没有看过原著,只看电影的观后感是,要找一个互相懂得欣赏的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的生活。看过大风大浪大世界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珍贵,能安稳的拥抱当下的小幸福。
如此错误的选角真的配不上这华丽丽的服装,每一套高订的礼服都好美,却选了个禁欲系脸的演员来演风情的包法利夫人……真的让人无法入戏,而且剧情过渡的也突兀,福楼拜估计要是看到也会气得从地里爬起来!
这是看的第三个版本,一直很喜欢这个故事,总是找来看,也许是因为从包法利夫人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吧,虚荣浅薄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她的悲哀之处在于有美貌却没有施展之处;没有爱情却过早结婚;涉世不深所以轻信他人,也看不懂男人欲擒故纵的把戏,最后如她所说被生活判了死刑。
不知这位澳洲女星哪来勇气不停的拍名著。。也不知她背后的美国金主们哪来的自信可以拍好名著。。毁了简爱。。现在又毁了包法利夫人。。一张比屎都难看的臭脸居然敢来演包法利夫人??EXM??电影本身不算烂。。服装和画面非常美。。音乐也不错。。全部毁在女主一人身上!!
米娅一脸禁欲一脸痛苦。。。气场根本无法演绎包法利夫人啊。场景美但是其他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