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背景年代是清朝。彼时大陆仍处于封建社会,适用的清代法律属于中华法系,而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区,适用的英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中华法系作为历史产物,现在已经基本解体,我国现在的法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大陆法系为基础,承继中华法系部分法治理念,吸收英美法系内容。本文以影片为基础,只讨论当时陈梦吉代表的中华法系与英国殖民的香港法院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影片的高潮,表面上是陈梦吉作为辩护人与检察官何中的对抗,实质上则是中华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碰撞。
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我想可以解释最后陪审团作出裁定、以及法官判决何欢有罪的原因。
一、中华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
中华法系特点:以儒家礼制精神和法家思想为指导,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儒家中“礼”的精神成为确认权利义务以及行为是非功过、衡量违法犯罪和制定司法程序的最高准则,而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则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通过制定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实现赏罚。法官只能适用法律,不能创造法律。
简单说,就是法官根据道理查明事实,再依照法条去判。
英美法系特点:重视判例,法官在地方习惯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一套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以前怎么判,现在还是依据以前的判例去判,不倾向于编纂法典。在审判时,更注重采取当事人进行主义和陪审团制度。重视程序正义,强调“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法官权力较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新判例。
简单说,就是法官严控程序,在陪审团认定事实后,再依照案例去判。
二、陪审团是做什么用的?
陪审团制度是英美法系的产物,英国是现代陪审制度的起源地。陪审制度来源于法兰克王国的宣誓调查法,方法为由法官或行政长官挑选出知道案件真相的诚实可信的若干人经过宣誓后陈述案件的真相,作为裁决案件的依据。陪审团审理的多为比较严重的刑事案件,例如本案中何欢涉嫌的故意杀人罪,普通的刑事和民事案件一般不适用陪审团。
看过电影《十二怒汉》或者是国内版《十二公民》的人,对陪审团的作用应该会有一个初步了解。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在本片中的主要作用,即是事实认定的作用。 陪审团具有独立于法官的事实认定权力,所以运用陪审团制度有助于更准确的认定案件的事实,从而更好地保证案件的公正判决:首先,陪审团相对于一个或者几个法官而言具有人数上的优势,这个优势能保证对案件事实的判断更准确。虽然法官会具有审判经验和智慧上的优势,但陪审团具有较大的规模(通常由12个人组成),总会胜于法官一个人的智慧。其次,陪审团的裁决必须达成一致或者是绝大多数一致,这会让每个陪审员在认定事实时更加审慎,从而更好地保证对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再次,陪审员作为社会各个阶层中的普通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更准确地辨别证言的真假、证据的真伪。最后,陪审团是随机成立和随机解散的,这会让陪审员毫无思想包袱地对案件事实作出判断,而且还会注意到社会上一般行为的道德准则。
此外,现实中的陪审团还有着行民权、反专制、反司法专权、保障司法公正等作用,这些作用与影片无关不予赘述。
三、为何检察官何中造假的证据都被采纳,而何西爵士临死前的证言法官要求陪审团当作没听到?
上文已述,英美法系重视程序正义。为什么要重视程序呢?因为控辩双方在由一般市民组成的陪审团面前进行辩论和对抗,胜负则由陪审团判定,而且陪审团的裁断只得出结论而不提供理由,这样就使得判决结果是否客观真实无从检验,只能由程序的正确来间接地支持结果的正当性。只要审判程序本身具备正当性、合理性,审判的结果就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也就具有了正当性和合理性。因此,所谓“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这样一句著名的格言,说的其实就是这种通过公正程序所作的判决结论具有可接受性的意思。
检察官何中动用权力,依据合法程序调取了虚假的证据,依据合法程序申请证人出庭做了虚假的口供,即使大家都看得出假证据、假证言就差指证何欢使用阳电子炮杀死何春了,但是只要举证的程序合法,就是可以被采纳的证据。此时,陈梦吉如果了解英国法律,可以运用质证、交叉询问证人等方式找出漏洞降低这些证据在陪审团心目中的可信度。但陈梦吉习惯了中华法系,只是觉得这些证据都举出来简直在侮辱他和法官、陪审团的智商,讲道理的话怎么会相信这些鬼。所以陈梦吉并未按照程序质证,导致陪审团最后采纳了检察官何中的证据。
而何西爵士临死前没有依据程序规定进行证人宣誓,其发言固然是事实,但因违反举证程序,自然被法官要求陪审团不予采纳。
四、何欢最终为何判有罪?为何刑罚又没有执行完毕?
根据上文,不难推出陪审团的思路:
1、检察官对何欢提起公诉,指控何欢犯了杀人罪;辩护人的辩护理由:何欢太丑不会犯罪。
2、检察官依程序出示证据:凶器、证人证言;辩护人没有质证 。
3、检察官结案陈词,要求陪审团判何欢杀人罪成立;辩护人(吕忍)说了一堆与案情无关的大道理及秀恩爱,在法庭上探讨起来“到底是程序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这样的庭审结果,英美法系的陪审团自然只好依据控方的材料认定何欢有罪,更别说检察官背后可能还有威逼利诱的行为。法官最后自然也就根据陪审团认定的事实,依例(注意不是依法)判处了被告人何欢“环首之刑”。
如果说庭审中体现出了中华法系与英美法系各自的缺陷,执行刑罚时就是怒黑一波英美法系了。英美法系法官权力相对较大,在判决时不是依据具体条文,而是依据之前的判例作出判决。在香港沦为殖民地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英国派驻到香港的法官连粤语都说不利索,对中文的使用水平自然不高,加之之前的判例可能没有使用过中文作出死刑判决或者之前没有人像陈梦吉一样醒目对“环首之刑”提出异议,所以法官作出判决时只写明了“环首之刑”,而正确的中文表达应当为“环首死刑”。
在该案之后的案件判决中,法官可以再解释法律并准确写明刑罚的名称,但在影片的案件中,法官只好依据已作出的判决,承担错判的责任。中华法系凭借着严谨的成文法,在本影片与英美法系的碰撞中笑到最后。
当然,上述内容并不代表哪种法系更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各国交流越发频繁,法律也在国际化,各法系互相吸收学习优点,可能今后关于法系的分界会越来越模糊,各国的法律也会越来越完善,这也是吾等法律人所期望之世界。
后记:作者乃广州无名小律师,法学研究不深,错误之处请读者多多指导。现在重温本片时,不仅仅像儿时一样为了无厘头桥段捧腹,而是感受到导演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更让人思考到两种法系之间的冲突,不由得写下此文。名词释义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知乎作者芫荽君以及《英国陪审制度的兴盛及其功能 》 (作者:丁英、张福坤)。
这是极少数周星驰电影没看超过三次的作品,基本上也是周星驰巅峰期之后记忆点最少的电影,但重新咀嚼过后还是情怀满满,虽然屎尿屁的味道重了点。
星爷在孤独求败后有个短暂两三年的缓冲期,需要沉淀,本片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那段时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成品质量有点敷衍,发挥有点随意,包括片名明显就是想重复经典,算死草抄审死官,陈梦吉对宋世杰,但无佳章有佳句,尤其是陈梦吉关于“我很孤独”的桥段完全就是周星驰自身高处不胜寒的真实写照,天才都是孤独的,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举杯四顾两茫茫,红尘滚滚无人为伴…
雅俗共赏是电影的最高境界,星爷的无厘头后现代解构就是最接近的艺术呈现方式,比如“在浴室快被淹死还一边洗头一边刷牙一边半死不活地喊救命”及“伴随悲壮的背景音乐去监狱探望徒弟,谈的确实剪头发这点破事”…
一年一偶像,百年周星驰……
很多人觉得这部片子对比星爷其他片子来说,差劲了很多,很多角色没有发挥,情节也较为单薄。只是讲了一个故事,简单的故事。也不外如是么,我只是老片新看,感受不同而已。
很早之前我就看过这个片子,今天不知如何,又捡起来继续观看。
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个精彩对白,而是,阿欢在跟星爷道别的时候,说你把我这些年存的工资还我。。然后星爷似乎狡辩一样说,你要我不管你,好,这是你说的。(笑,这个桥段,好像现在很火的一个段子,有人在QQ问,在不在,答,在,再问借钱给我啊,答 你上句说什么? 回复,你在不在 , 然后 答 不在 原理根源在这里。)
我一直以为里面的星爷就是像前期铺垫的,见钱才开口,才出点子。所以在这里就是想赖了阿欢的工资。这次是跟朋友一起看的,朋友说,其实他不是要赖工资,而是不想要阿欢走,不想要阿欢是涉及那么复杂的社会,那时候的香港很多洋人的,电影里面有这句话。而他的表达方式就是这样。因为阿欢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去香港,结果没有想到,阴差阳错,在没钱的情况下,阿欢典当了玉佩,换取钱,去香港,反而引发了一场命案纠纷。
我觉得这条线隐藏的蛮有意思。
整部片子里面没有任何星爷吐露心底话的意思,但是整部片子都在讲心底的话,塑造陈梦吉这个人。
不过我觉得有点意思是,陈梦吉花钱送老婆去英国读法律,很单纯的就是为了让老婆长见识,但是又反对徒弟去香港,因为香港混杂。他调戏乞丐,狡辩事实,但是最后那些乞丐气薄云天的帮他,混入监牢护着阿欢。
他把他身边所有人都安排的好好的,每个环节都算上,每个反应都算上,甚至敌人,细心,大胆,诡辩。陈梦吉真的很有才华,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里面的陈梦吉比审死官里面的宋世杰更加人性,审死官里面的情节必然更胜一筹,人物更加突出而鲜明,而这里,陈梦吉其实只是个普通人,只是比普通人更加睿智而已。我却更加喜欢这个角色多于宋世杰。
像个男人,更承担,不逃避,会恶作剧,但是有度,会孩子气,跟徒弟一起玩,见到漂亮姑娘会得瑟,老婆回来了,会别扭,遇到事情,会淡然处置,呵呵,挺可爱的。
有时候星爷的角色其实不会让人全意喜欢上,因为这些角儿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当然会改过自新,不然影迷也不会接受,不过这个陈梦吉还是很中我意的。哈哈哈。
周星驰的讽刺2部曲之一,这么老的老片了,现在拿出来依旧能够引得人开怀大笑,其特色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在这个片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故事虽然是个喜剧,但在喜剧的背后,却隐藏着激烈的讽刺,可谓是针针见血。作为讽刺戏,讽刺的点是否深刻,讽刺的力度是否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而算死草,无疑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本片的一个首要的讽刺对象,就是照本宣科的程序化法律。片中屡次对腐朽古板照本宣科的法官和法务人员进行一针见血的讽刺,杀人者当堂承认竟因不符合程序而被无视。
执法者如果没有慧眼,只是把法律当做照本宣科的工具,把复杂的案情当做1+1=2的公式化程序,那么就注定会被小人所利用,也注定永远无法企及公平与正义。
希望电影只会是电影,现实之中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
没想到这部1997年香港回归时上映的电影,现在看来是如此的让人感慨。
现在是2019年,无数香港暴徒正在乱港,无数西方人正在推波助澜,而无数中国人当然是悲愤交加,比如我就是。
但是在百无聊赖的晚上看了这部电影,突然就明白了这一切的根源是为啥。
回顾过去,正如星爷在片中的一句台词“别忘了香港只是借给你们的”,香港当时的老百姓,对于西方文明的抵触也是长期而剧烈的。正如现在的香港暴徒对于中华文明的抵触,其根源其实都一样,都是文化的冲突。这些香港暴徒在长期而深入的殖民化教育中,已经不是星爷那样的中国人了,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假洋鬼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比洋鬼子都更可恶。
再说文化冲突,中华文明,无疑是更成熟的,更具有包容性。但是恰恰相反,西方文明从来都是排外的,对于异文明的态度要么就是消灭,要么就是征服。
所以这些香港暴徒才会闹的这么欢,一个个得了被迫害妄想症,警察拿把枪,就会哭着闹着说被镇压了。拜托请看看过去港英政府是怎么镇压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吧。
而英国法律体系在香港起的作用,现在大家也看到了,暴徒是警察抓,法官放,全然不顾香港已经被搞成一堆垃圾。
希望香港政府能从教育抓起,从法律体系开始,将香港带入正规,提高文化宽容度,求同存异。
跟其他周氏喜剧好不同的风格
老公,其实我在英国念的不是法律,是fashion design
周星驰的电影就这部稍微欠缺点,怎么说呢,俗气?
这部戏的星爷不搞笑。
葛明辉想当周星驰的接班人,火候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你喺边度剪嘅?弥敦道九号。。。开口闭口大英帝国,条友唔记得咗香港借俾佢嘅啫,要还嘅喔,喺我哋个场咁串我,扑佢个街。。。
后现代,解构重要庄严时刻,比如在更衣室快被淹死,一边刷牙一边洗头一边有气无力的喊救命,监狱探望徒弟,悲壮音乐响起,一开始没想到谈得却是剪头发这样的小事
算死草是粤语的俚语,是形容一个人心水很清、对事情掐算拿捏到极致,有些贬义——这应该就是指陈梦吉的状师身份了。1992年《审死官》的宋世杰、1994年《九品芝麻官》的方唐镜(吴启明饰演)、还有这个1997年《算死草》的陈梦吉。这三部电影可以作为一个状师悬案系列了。这部电影和周星驰的其他电影一样,也是小时候在电视上不完整的看了很多遍,那些满嘴屎尿屁、还有一些荤段子的无厘头搞笑现在重温起来也会笑,但是更多了一些怀念意味。那时候的电影没有网红脸、没有植入广告,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电影演完,不像现在。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周星驰问莫文蔚「寂寞」用英文怎么说,她说:「I love you。」
又在借台词说心里话了:“阿欢说我冷血又自私,是不是真的?……我很孤独,英文怎么讲?”“i love you”然后周星驰抱着莫文蔚喊I love you,莫文蔚流下一滴眼泪,好美……周星星,为何你总是如此苦涩……葛明辉我真的喜欢不起来,又是一个想做周星驰接班人却演成智障的。。
环首可双解,生死亦何欢。……片中,陈梦吉一脚把阔少踹到楼下,酒楼瞬间生意兴隆,理由是,“好奇之心人皆有之”。马伟豪循着同个逻辑,把周星驰请来挂头牌,最终口碑又当如何?可见,剧情说不通的,现实也照样行不通。冲着弥敦道九号,和那个猪舌头的机关可能灵感过碟中谍4的迪拜塔……两星半。
过于屎尿屁,加上剧本的平庸,成为周星驰电影里比较不出彩的一部。豆豆戏份受限,成了清秀花瓶,Karen更美更有魅力。群演中还有小唐宁。
陈梦吉问妻子:我很孤独,英文怎么讲?妻子说:I love you.陈梦吉抱着妻子,一遍一遍地喊:I love you! I love you! I love you! 然后两人各自流泪。真是孤独啊,这一段拍得太好。孤独不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是红尘滚滚,无人为伴。
周:英文里,我很孤独怎么说? 莫:........i love u 周抱着莫大叫:I LOVE U!!I LOVE U!!I LOVE U!!I LOVE U!!I LOVE U!!
弥敦道九号 哈 每次剪发朋友都会互相讲下面的台词~~陈梦吉:点会噉架?(看着欢的头型)点会噉架??你喺边度剪嘅啫?阿欢:(表情哀伤)弥敦道九号!陈梦吉:头嘅嘢你唔系见人哋剪你又发姣发趸走去剪架,要衬架!你睇吓你而家发型完全唔衬你个面型。个面型又唔衬个身型,个身型又撞返晒个
3星半 比起其它周氏喜剧,本片的无厘头确实要俗恶和无趣很多,但我此次重看周星星,发现他的作品无论好坏,细节都还是有嚼头的,尤其言语意境的表达上,可谓有着相当的层次,除了星星一贯喜欢的、以搞怪发音来搞笑外,它其实处处用心,字句嘲讽,皆有别意,这也是本片与《审死官》存有相似的原因。致命的是情节上太敷衍了,因而影片显得相当拼凑
这很可能是我最不喜欢的周式喜剧,虽然“屎尿屁”的元素从来是“周氏解构”的重要构成,但某些桥段几乎是“为了恶俗而恶俗”。失于刻意,便从表达变成了迎合。比较喜欢的两处,一是虽看似没有感情,但陈梦吉到底没有与曾经紧拥大声说爱的女孩儿离婚;二是最后关于政治正确和结果正确浅尝辄止的讨论。
只是越长大就越觉得星爷牛逼
我最喜欢星爷问karen,“我很孤独”用英文怎么说,karen告诉他是“I love you”,然后星爷抱着karen痛苦地说I love you的样子。
内心给100分,星爷的片子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我不想横向直接比较,也不想和投资来比较,和特技来比较。我只知道我看了很开心,我要娱乐他给我了!轻轻松松不费脑细胞!下班、班车、休想时光、无片可看时,都能让你想看看!不过时 !所以我绝对支持!
周星驰拍过的最恶心的电影,屎尿屁的笑料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