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吧,跨年夜,准备开开心心的看个开心麻花的喜剧乐呵一下,所以连题材和简介都没看就直接去了,开头就觉得有点不太妙,看完了之后真的是整个人都有点生理上的不适,第一次在电影院感觉时间这么漫长
首先作为一个喜剧片,本片可以说是完全不好笑,全剧的笑点基本上都集中在男女反转后,男主和周围的男性娘化的反差上,单从故事上来说,基本上是那种你一看就能猜到发展的那种,尤其是在故事的后段割裂感更是十分严重,一个极端大男子主义的男人,经过了所谓男德学院的培训,就变成了和反转世界其他娘化的男人一样,这样一个极端的人转变来的太过容易,更是把什么捉奸、车祸、二保一这种经典桥段短时间统统的搬了上来,叙事严重混乱,也确实只有结尾能稍微拿出手一点。
那么关于他的内容方面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呢?遗憾的是我认为同样没有,看上去好像是教育男人尊重女性,平等付出,实际全篇充斥着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剧中将男权极端化,几乎出场的男性基本上全都是陋习的化身,大男子主义不顾家的胡铁男,两个朋友,一个家暴,一个满嘴骚话,将极端的行为都集中表现在了剧中,而对男主做到这么大的一个公司,奋斗过程,吃过的苦只字不谈,好像成功是大风刮来的一样。同样对女主塑造成了一个做什么事情都要看男主脸色的家庭主妇,一个家里这么大,有这么多钱的一个家庭,难道什么都要亲力亲为吗?不能请保姆吗?洗衣做饭都要一手包揽吗?有钱人家的女主人生活就过的这么悲惨吗,难道不应该是美容spa逛街下午茶吗,其实也是,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制造出矛盾和冲突,也没办法营造出两性对立的话题。
至于反转之后进入的女权社会就更好笑了,看上去是女性当家作主,实际上是极端男权社会换了个皮,女性梳着大背头,抽着烟斗,说着骚话,找男人唱歌,力量比男性更强所以成为了主导力量,那么请问这里面的女性和极端男权又有什么区别,我认为的平权应该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形式上的平等,哪怕你导演让男主穿越到一个女性各式各样,能自由的展现自己的美,中性的、古典的、裙子的、西装的女权社会我都觉得你是真的想向观众传达点东西,而不是把所有女性都弄的五大三粗,都穿西装,说话虎了吧唧的。里面的男性则是被描绘成了导演眼中女性的模样,只能洗衣做饭带娃,甚至搞笑的是一个家庭矛盾,警察居然会介入,代表着国家意志的警察把不遵守男德的男人们全部抓到男德学院?我看到这里精神确实有点恍惚了,原来确实大清已经亡了这么多年了。
最后男主生孩子的一段就不说了,看完了只能说感受到了导演满满的恶意以及想要通过这个敏感话题捞钱的决心,全片看似是教育两性走向和谐不要极端,实际上暴露的是导演内心本质的歧视和偏见,以及傲慢,可悲的是,我同样明白很多人会为他叫好
赶在30号点映时看了这部跨年档,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有笑料也能让人思考。
故事大概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进入了一个性别倒置、女性更加强势的世界中,逐渐理解女性的不易、对家庭有了更成熟的感悟。
这是一部非常开心、能让你忘却一切烦恼的电影,最初进入新世界、打破大男子主义、打破刻板印象的部分,男性角色的女性化和女性角色的男性化都带来了不少反差的笑料:将各种典故、俗语和经典作品中的男女相互调换,令人感受到语言的精妙;几位开心麻花电影中的熟面孔,都将女性化的“反差萌”表演的恰如其分、令人捧腹大笑。这样的设定显然是非常容易制造出喜剧效果的。
除了喜剧元素之外,这部电影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关于两性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思考。男性赚钱养家、女性做饭带娃、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实在是过于迂腐陈旧了,并不是只有男性能够在外打拼,女性完全有权利、也有能力创造自己的事业,不一定非要被家庭的鸡毛蒜皮捆绑住。夫妻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彼此扶持,不应该有任何一方过于强势地去压迫另一方。我们应该拒绝所有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和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婚恋观、拒绝那些轻视女性的陈旧陋习、拒绝所有与性别相关的歧视和刻板印象,让婚姻中的双方彼此慰藉、互相温暖,做对方的好伴侣。我想这是这部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最大的、最有意义的启示与感触。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具有深刻立意的影片内容了呢,虽然我们现在都在倡导男女平等,可是在现实社会当中还是有一些具有大男子主义的人存在,或许在今年跨年之际,就可以带着自己的对象来让他好好感受一下呢。
爷们儿绝对不等于大男子主义,所谓的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管孩子做家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是回家之后帮妻子多做做家务,这就是对她的一种尊重体现,更重要的而是应该要从思想上对女性给予应该有的尊重,就算是女性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这部影片能够用这种幽默画的搞笑方式,让我们看到这么多有深刻内容的思想,是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或许现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变得慢慢的淡化,但是在社会当中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多疼老婆多担待”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偏见。夫妻之间应该用一种怎样的相处模式来进行并不是我们想要真正去探讨的问题,而是应该要给予对方应该有的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持,这样的家庭才是更美好更和谐能够一直走下去的一种状态。
先不说这部影片当中的喜剧人物阵容是让人多么的喜欢,就光是看到这种人物的设定,已然让人觉得非常的有趣啦,所以趁着这一次的跨年之际,带着你家的爱人一起来好好观摩学习改造一下。
编剧三观崩坏,娱乐化家暴问题和生育过程,性别翻转的世界里面男性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不务正业,女性风花雪月喝酒泡K人均家暴,所以在编剧脑子里的现实女性和男性就是这样的?表面是在讨好女性,实际上既丑化了男性又丑化了女性,为恶习开脱。全片充满说教意味,作为喜剧一点笑点都没有,剧情老套,镜头混乱。总结是:一无是处。
整个电影的概念很有趣,单人魂穿作品经常见,而集体性别特征反转的故事不多见,也因为整个环境认知的颠覆,制造了更多的笑料。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成儒老师,第一次看他演绎这种诙谐属性的角色,居然也轻松的拿捏了,虽然戏份不多但一出场就足够抓眼球,仿佛演出了斯琴高娃老师复出了的感觉,导演能够说服他也是不容易
自从看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后魏翔就成了长在我笑点上的男人,虽然在片中的戏份不多,但只靠几个传神的表情就能将我逗笑,不得不说老天爷赏饭吃。
还有宋木子那段纤夫的爱,邀请他来客串也是着实没想到,有种在看二喜SP番的信息,但效果也是真的好要远胜于徐志胜在《独行月球》里的表现了,要是能再配竿红缨枪那就更绝了!
通篇用了一种诙谐的方式来吐槽大男子主义,让那些默认需要女性来做的事反转给男性来承担,仿佛看了一场杨笠的脱口秀转场做了形式化呈现,很适合夫妻情侣一起来观看,欢笑的同时相互体谅尊重,也让男性观众实打实的体会了一次换位思考。
所有的付出都是因为爱,致敬我们的另一半。这是绝望主夫结尾的一段话,我觉得挺贴切。
毕竟在现代婚姻观念中,男女地位平等挺重要的。特别是男人如果太大男子主义,巨婴的话,女性地位的提升很重要,特别是很多女性独立成为女强人之后。
我感觉《绝望主夫》中这种换性别,比起羞羞的铁拳中单纯的换性别更有意义。毕竟片中有不少童话故事性别的转换,灰姑娘改成灰小子,小蝌蚪找妈妈改成小蝌蚪找爸爸。蒙娜丽莎的画像换成魏翔诸如此类的。男性娘化,自己怀孕(捉妖记既视感),做饭,特别让我惊喜和开心。
李成儒的娘化是特别让我开心和快乐。我觉得他这次演绎真是挺精彩,也是这次《绝望的主夫》最亮眼的表现。娘化的家庭主夫真是被他狠狠拿捏了。常远也是贡献了精彩的演绎,以前拍喜剧电影是单纯搞喜剧效果,现在有了前后的层次变化。前面的大男子主义,巨婴表现对比之后相妻教子思维让常远他演的角色领悟到妻子的辛苦,生孩子养孩子的痛心。虽然没有最后复合,但我想俩人是相爱的吧。反正李嘉琦演的女主也是挺厉害的,我觉得是李老师第一次见到的银幕大秀(之前都是综艺),特别牛逼,演绎了女性在人生中三种不同的状态。许薇薇在现实那个时空中,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得不到丈夫理解,还要天天照顾这个巨婴。母系社会的她却又是一个霸气侧漏,特别强势的女强人(这角色好适合她,可以演职场剧了都)。结尾离婚后又成了阳光潇洒,开开心心的女人。
喜剧效果也是十足的。除了之前的所提到的童话故事性别转换之外,还有相妻教子中泼夫和孕夫的段子。最喜欢的桥段就是那个叫你当家庭主夫那个学院,特别好玩,搞笑,学习绣花,主夫礼节啥的。
总之,这部影片真是诠释了现代夫妻观念里必不可少的爱与理解,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感觉现实里还要残酷的多,因为有家暴男啥的。希望元旦大家可以去影院支持一下《绝望主夫》,促进一下夫妻情感。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创立它的李诚儒老师。开心麻花用一个寒假和暑假恢复的元气,让常远一个元旦给祸祸没了,实属四两拨千斤。
非常恐怖,尬的我坐立难安。翻转世界不是权利义务的互换,而是浅薄的刻板印象互替,男女平等的讨论变成了一群T和大母0的对抗,甚至我感觉创作者在暗戳戳的讽刺女性平权的诉求谁能救救我!!
年度大不要脸烂片:男人的恶习与自身无关,都是被社会逼不得已,不信赏赐女人做一回男人,指不定谁比谁更烂。
已看。极度恶臭极度无趣极度垃圾
在某个地方看的最后一部烂片。2023拒绝非主动接触烂片!
别人往上刷新记录,常远是刷新下限的尺度。这个导演和这群编剧,对性别就没理解哈,别碰瓷这类题材了。
“老娘儿们儿喝酒,老爷们儿别跟着瞎掺和。”“娶鸡随鸡娶狗随狗。”男人煮饭,男人怀孕,男人生娃,男人大姨妈,男人带娃,把现实社会中套在女人身上的刻板印象全部套在男人身上体验了一遍,让男人接受男德教育,哈哈哈。男女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彼此,互相尊重,家庭和社会才能和谐。
个人最喜欢的片段是常远给孩子念睡前故事,草木兰从军、小蝌蚪找爸爸太逗~感觉常远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后边的真情流露也很自然。
让男人体验一次作为女人的辛苦,电影用一个梦做了性别转换的假设,很希望用男人的口吻来了解女性世界。过度夸张带来的不适应感,如鲠在喉的尴尬,就是因为现在我们太适应男权主义、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各种不经意歧视。这个立意虽然大家都懂,可电影犹如隔靴搔痒,实质上,它做的只是把生孩子的一方称为“男人”罢了。片中所表现出的一切实际都是对女人的刻板印象,但这实在是太小儿科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没有片中表现的这么浅薄。对于女性的理解和支持并不是通过喊喊口号、耍耍嘴皮、表个态就能解决的。这只是个喜剧,仅此而已。
导演自以为在讨好女性,实际上两头都没捞着。女权不是让女性获得凌驾和奴役于男性的性别权力,而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看见”。导演娱乐化家暴和性别歧视的模样真的很恶臭。
其实从评论区就可以看出,男人永远不可能对女人感同身受。就算电影里制造出这样一个世界,他们也根本无法产生丝毫共情。而女人的感慨更深刻,因为电影里的说教与对女性生活的刻画,都太过浮于表面。因此这部电影注定讨好不了女性,更得罪男性。但我仍然为它的大胆加三分,敬它敢碰这个话题。
女尊男卑的世界,有新意,有能警醒社会的效益
打着男女平等旗号实则不痛不痒流于表面。尊重女性难道仅仅只是不反对出去工作顺便帮帮忙做做家务煮煮饭带带娃?大龄未婚女性在职场中的年龄歧视;已婚未育女性职场中家庭事业两难;已婚已育女性重返职场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抉择有做过深层次思考?全片仅仅只是导演在男性角度下片面单一凝视与自嗨,这也叫男女平等?
看完真的是非常「绝望」!!常远老师,我服了你了行么?求求你放过观众吧,三年跨年,三部烂作,还一部比一部难看,您可真算是喜剧片的「地板」了!这部片子已经是到了让人生理不适的程度了,不管男的女的我相信看完之后就感觉吃了依托答辩一样恶心反胃,男女社会互换这种题材是挺有挑战性的,拍好了真的是很厉害,拍不好呈现出来的就是这种表面效果,男人们都变成了娘炮,女人们成了爷们,还刻意凸显女权之上,特别是男主生孩子那一块导演编剧真的是很敢拍,这点我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勇气。整体来说,年度压轴大烂片,全程尴尬油腻令人作呕,笑点也是没有,还尽添堵!常远拜托别当主角了,放过观众们吧,祈祷明年的跨年档不要再出现你的名字!
片尾那句“我爱干哈干哈”是对人类最好的祝福(薇薇好A我好喜欢
2022最后一次糟心。想蹭女性题材红利结果比普通的男性中心更恶心。某些演员就只适合演春晚小品。
男人只会在变回男人之后,庆幸自己是个男人。用悲悯的目光帮助女人,就能成为公认的好男人。导演成功拍出了他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并企图在这些刻板印象里挖掘出女性的苦难。很多段落很明显影射的是女性在被PUA之后,会自我分泌出阿Q精神,不用男人管,女性自己也能安慰自己,然后继续为男人牺牲一切。最为人瞩目的男人生小孩的一段戏,将生小孩的过程娱乐化,常远和黄才伦一唱一和,仿佛生小孩是一场特别欢乐的游戏,把男人的恶趣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后期剪辑跟没上过学一样,剪得七零八落,特别是对话戏,咔咔咔一堆不知所云的镜头,甚至还越轴。看这种电影迎接2023年,买票的人都有责任。
我没想看什么好片 我只想找找乐子 观众离场是最大的乐
你又不是某晚,好好搞笑就行了,别总想着教育人, 看完觉得很尴尬,很恶心,三观也不正, 强烈不推荐…演员表演也很刻意,别想着从电影中领悟到什么……能体会到的只有尴尬
我知道你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先别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