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评论区多半差评都是因为把这部电影用来和院线电影比较,那肯定没什么可比性。
先说下剧情,主角李红旗是一名便衣警察,一次执行任务中被路人拍到传到网上,阻止路人却被投诉,领导给李红旗放假,他去拜访岳父却发现了一起利用虚拟货币当做筹码的赌博案件,随后和本地警察配合进行抓捕。
剧情就那么多,我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可以看出剧情太单薄了,许多镜头,以及追逐戏完全是为了凑时长的,比如最后的时候主角开车追老三,那个追逐镜头我还以为要整个飙车戏,结果就是去服务区打了一架。抛开这些估计影片整体下来用不了一个钟头。
这种单薄的剧情就导致除了主角之外的人没有立体感,大多数都是一句话带过了,比如城市内的几个大佬,那个潘老大(好像是这个)连一句台词没有。导致观众都无法带入角色,特别是还给三兄弟安排一个哥哥努力赚钱供弟弟读书的人设,挺让人头大的。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为了能有一场打戏还反转了,给老三突然安排一个挺能打的身份,强行打一场。
其次就是选角问题,配角完全路人脸,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看不出三兄弟的狠辣,老三只能靠面瘫让大伙觉得他是个有城府的人。还有就是演员台词功底太差了,感觉就是在念台词,一点感情没有。
最后说下我觉得最严重的问题。
就是配乐!
就是配乐!
就是配乐!
配的啥玩意,你给抖音整两个卡点专业户来都没那么离谱,一场打戏换三四个音乐?干啥啊?后期有没有和导演对过啊?最离谱的就是医院和老二打架的时候你看看那个配乐,让我感觉本来想安排一场搞笑的打戏,结果配乐给整了两个让人紧张的音乐,尬的我都看不下去了,还有就是打击感,听这个打击感我真以为拳拳到肉,恨不得每一拳都给人家干骨折了。结果呢这种音效全程持续,最后一看破点皮血都不流出来?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网大这个标准做出来很正常的操作,要求不能太高。打戏就挺不错的,超出标准一大截,全程拉满,设计的套招,感觉就很精彩,让人感觉确实是我上面提过的拳拳到肉的感觉,真有之前港片的感觉了。
总结一下超出普通网大一大截,但是刚刚过了院线及格线。
李红旗是个JC,一个街边的JC
他和很多JC不一样,他像混混多过JC,但周围的混混就吃这一套,可是总有人认为世界就得是全白的
于是他被扁了,他和女朋友回了老家
但是老家也不消停,老家也出事了
出来一群茬子,想搞事情的茬子
岔子们以为控制了当地的大佬们就OK了
第一次和老丈人出去办事的李红旗就碰到茬子了,这都什么事!
“嘿,好事啊”
一切都很顺利,抓的也很顺利
但是江湖规矩,祸不及家人呐!朋友
茬子,你们就不该破坏规矩,尤其你,你还背叛兄弟
不过,你们即使受规矩也得进去,因为你们不知道,这些大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他们遵守着一些“规矩”
这是一部纯粹的动作片,不同于近两年的动作片尽量像主旋律靠拢,而是展现了一个接近真实的世界。
也许会有人说“这他娘的就是扯淡”但是还真就这样
开车开的快点,东北有的地方还真就能逛完了。
除了结尾。
剧情很老套,但是这不本来就这样么?过得去得了
打得过瘾才是主要的
从短视频中看到的,就是新姑爷第一次见社会老丈人那段。以为就跟部分垃圾片一样,也就能截出这么一个段子吸引别人目光。但是没想到还真有点出乎意料了。
谢苗还真是勾起了部分儿时的回忆,想起了新少林五祖中夹苍蝇的洪文定,想起了给爸爸的信中会闭气的小鬼以及已经过世的梅艳芳和小黑。看着越发显得棱角分秒的谢苗,觉得这应该也是一个将近或者已经年过四十的人了。对演员的印象也仅局限在他少年时代的几部作品。怎么说,还是祝愿越来越好吧。
再说片子本身,一开始本来想打三星的,后来想了想真的有那么差吗?还是不错的。片子中确实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受制于成本等各种原因,确实有不足。但是作为动作片,拳拳到肉的打戏还是很不错的,从片头打到片尾。在当今鲜肉当道,玻璃遍地的明星圈,算是意外的惊喜了。
我喜欢。
《东北警察故事》与艾迪墨菲早年代表作《妙探出差》《48小时》间的时差与距离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一年四月的评述链接
以及相关“电影人”评述豆列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doulists/all
《东北警察故事》里的男主角李红旗,是从自己管的辖区到了另一个地方,女友老家淞北,此举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在一起追“半路杀出来”的逃犯过程中,有群众拍到了“便衣”,于是“谢苗”上前抢下手机,删了视频,但显然没删干净,还能恢复,于是就被领导们达成“共识”,让他休假兼探亲。而这段没删干净的视频,接下来似乎还在网上颇为流行,既而在后半段剧情中,让淞北当地有黑社会性质的三兄弟团伙中最小,却是学历最高的那位,发现了李红旗的警察身份……
本片中像这样既删,又没删干净,后来又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元素挺多,刚才提到的警察到别的辖区探亲,就地配合当地警方查案这一“关键”情节,也呈现出类似的“模棱两可”状态。
也就是说,设计一个警察来到辖区之外,那他照理应该只是配合,可如果他跟当地警方亲如“发小”,直把他乡作“故乡”的话,那又何必安排他“出差”呢?
艾迪墨菲自1984年起主演的《比佛利山超级警探 Beverly Hills Cop》系列,又名《妙探出差》,也有类似的前提设定,男主角从底特律来到好莱坞的比弗利山,为了查一个“发小”的命案,起初跟当地警方闹得很不愉快,尽管艾迪的角色,应该一直自认为情商很高,做什么都只是在开玩笑,当地警方却像对嫌犯一样,盯他的梢,而且还换过一批跟踪他的警察,以免受他的不良影响……
不过随着案情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当地警察站到了艾迪角色的一边,这份友谊与认同,当然也延续到了两部续集中。但跟《黑雨》这样的警察“搭档”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妙探出差》自始至终是艾迪独挑大梁的电影,另外两个白人警察,以及他们的上司始终都只是配角,甚至有点被丑化,而没有资格与艾迪凑成双雄组合。
回到《东》,如果因为各种限制原因,无法在“地域特色”上做反差与矛盾,那就真的不用也来“妙探出差”,因为现在这样,跟李红旗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头执法,真的没有多少不同。最不济,也得把公事上的矛盾,做到私事上,比如说他女友家里,除了她之外,是个警察世家,于是李红旗要在未来丈人,或大小舅子的地头“管闲事”,最后得到公事与婚事上的认同,确实得费一番“功夫”,当然这本身也是非常中国特色,公私难分的“职业剧”思路。
至于这片的反方,也是那种很套路化的兄弟组合,通常是龙虎豹,或者是像《英雄有梦》里无血,财,色不欢,抑或是如同《导火线》一狂,一邪,一狠……但实际上这种性格及“特长”的分摊,只是为了叙述起来方便,而不进入真正的叙事系统。
而《东》里这仨兄弟,更是有点让人费思量,大哥的作用其实是很含糊的,谈不上有什么威信,也跟兄弟情之间保持着距离,开头在向外人介绍兄弟们的时候,他更像是个金牌司仪;
至于老二,他就像《杀破狼》里那个被甄子丹一拳打傻的家伙一般。如果说傻了之后,他发起狠来,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把别人也一拳打傻,那最起码还能焕发出一点理想主义的光辉,以及黑色幽默。但现在《东》里,这老二就只是傻,以及是几乎抢了谢苗风头的打戏担当。
更别提那个二嫂,警察一上门要求协助调查,她就马上像是从陈木胜剧组穿越过来似的,冲碎玻璃,扬长而去,只是因为没有遵守交通法则,才被撞了个半死。如果这个二嫂是穿越到了漫威剧组,估计一定会抢了黑寡妇的风头。
接下来就得隆重介绍老三肖三毛,他看起来是个如同《龙在边缘》里谭耀文饰演的角色,好象是有国外留学背景,而且相比于大哥二哥来,多了一丝斯文。最初的亮相是众星捧月,如同德云社里郭德纲儿子式的,而且听他所说的犯罪计划,也挺牛逼,就是赌博用虚拟结算,不会留下交易的痕迹,虽然这一高科技犯罪,在东北“淞北”这边似乎还不是太接地气,于是得靠暴力威胁来作前戏,取得有效的“平稳过渡”,但接下来,这一高智商犯罪就压根不提了,当然这也能理解,因为在一部有中国特色的警察电影里,犯罪本身是不能多提的。
但这个原本应该引领犯罪新潮流的角色,其实非常之诡异,先不提他学历“造假”,在国外受辱的事情,这一点个人前史,其实也对角色本身的塑造,没多少帮助,难道学文不成,就一定要“很能打”吗?
整个事情打一开始,二哥犯愣,把一个欠了赌债外加高利贷的“脑浆”也打了出来,有人提议打120,大哥认为应该毁尸灭迹,这时老三站出来说这么做漏洞太多,应该先把这人用铁链彻底勒死,然后伪造自杀现场,同时让这人的老婆孩子接受房子过户的现实……
然后老三这计划就真的变成了现实。但这一点,除了表现这人比两位哥哥更狠之外,似乎也没有其它的作用了。而一个上吊都能把“脑浆”给挤出来的老公,也实在太过考验他老婆,甚至包括当地警方的智商,以及胆量。也就是说,如果只设计成是靠暴力威胁,那智商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而这一事情其实是有无穷的后遗症,后来一被调查,这个高智商犯罪团伙就土崩瓦解了,到这时,老三还怂恿老二去杀二嫂灭口,还未果,这真的是非常骚的操作,除非老三从小就想勾二嫂,但始终未果,才能做出如此的举动。
其实按道理来讲,一个想玩高科技赌局的,最应该去除的绊脚石,应该是当地传统赌局的操办者,毕竟有着大把的赌客,还是更愿意追求一种真实感,在真实的筹码,甚至是现金的环境下,进行赌博,所以与其表现他利用各种把柄让那些老板“入伙”,还不如表现三兄弟如何打败传统赌局的组织者。
再说了,如果这仨位突然一下子掌握了当地那么多有头有脸人士的黑料与软肋,那为什么不干脆以敲诈过活,难道不比收手续费来得更自在,甚至安全?
再回到赌局本身,不管是高科技,还是低智商,赌局本身当然不能多提,毕竟淞北不是澳门,但如果换一种方式,比如三兄弟接手当地的赌局生意后,不再只是组织打麻将,玩牌,而是变得非常国际化,毕竟对于好赌的人来说,什么都可以赌,国际战争的输赢,和谈还是破裂,石油价格与股市的升与降,都可以当成赌局的内容,而且作为情节内容,似乎更为国际化,也更符合肖三毛这一角色,至少是最初的人设定位……
除了赌局之外,那就是后半段在与警方,特别是外地“协”警李红旗的互动中,这个老三表现出来的,与其说是欠缺计谋,倒不如说是匪夷所思,除了劝说二哥杀二嫂外,他还在枪战中拿着钱箱,弃大哥而去,直接原因只能是大哥不听劝,如果是从一开始就把这一角色,设计成完全不信中国人那一套,比如祖先崇拜,三纲五常那一套,倒也罢了,但实际上一开始他显然不是这样的性格定位,于是接下来这老三在所谓关键时刻所出的招,几乎完全是损人不利己,完全不按正常的牌理出牌,到正片结束,花絮开始时,也搞不懂他为什么后来要那么为人处事,只能说是很邪门,很任性的喔……
当然话说回来,为了评述此片,我这两天还特地重看了港片《导火线》《龙在边缘》,前者的摄影,或者说是后期做得非常好,颜色极为鲜艳,好象华语片里很少有这么鲜艳的调色,很多镜头本身也拍得极好,剪得也牛,不管是文戏还是武戏,而这回重看,也是觉得三兄弟塑造也极为单薄与潦草,就好比吕良伟就跟个超自恋跳舞狂人一样,你不得不怀疑他其实是以为自己在拍《阿飞正传》续集,而那个当时还署名行宇的家伙,虽然在片中是老幺,却也跟《东》里的二哥一样,杀起人来不要命,也不知道精神到底受了什么刺激,至于那个邹兆龙所演的托尼老师,最阴险的地方,可能也就是演员本身的眼神了。
而情节本身,不管是警方,还是三兄弟这边,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怎么多快好狠,怎么来,特别是跟几位前辈大佬之间的“互动”火拼,与其说是限于成本,还不如说是想象力的问题。
当然王晶和刘德华的《龙在边缘》也好不到哪去,但至少谭耀文的角色,开始时是有一点迷惑性的,也就是这一点设计,让他的演技能有一定的发挥。但话说到底,这片与《导火线》,还有所谓明星演员的魅力在那边打底,而在《东》这边呢,难道是靠谢苗的武打童星记忆,比如《给爸爸的信》,来给《东》营造怀旧氛围加分,或者干脆改名叫《给东(淞)北丈人的信》?
另外就是《东北警察故事》开始时,还标注着具体时间,精确到分钟,以及气温,皇历等,如果说宜或不宜,还偶尔与具体事件构成一种所谓的冷幽默的话,那地点,特别是具体的时间,为什么要标注?这故事从头到尾,跟时间本身有多大关联?还是整体有一个倒数计时吗?
这又不得不令人联想起艾迪墨菲早年的另一部代表作《48小时》,在片中他不再是警察,而是个狱中的犯人,因为一件与他有间接关联的新案子,被一个白人警察临时从狱中“抽调”出来,协助调查,但时间只有48小时,于是这对火花四射的黑白配,在接下来的有限时长里,只会嫌相处时间太短,而不会存在尿点。而这样的组合,在六年后的港片《霹雳先锋》中也多有借鉴,或致敬,也使得周星驰也因此片得到金马奖最佳男配的肯定。
最后还是回到《东》,整个故事需要人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吗?还不如说是因为,谢苗扮演的李红旗,因为打小在福利院长大,特别需要家庭温暖,尤其是长辈的关怀,但一直没认到合适的干爹干妈,于是跟女友一合计,他干脆入赘淞北,而不是让老婆过来跟自己住,至于警察工作的事情,结婚后再找机会调动过来。
而这回去淞北,也不是探亲,而是准备婚礼,在筹备的同时,他还抽空探案,而婚礼就在48小时后举办,而他同时希望把那仨兄弟的案子,也在48小时里结案,但这种公私兼得的目标,显然有那么一点理想化,特别是在这种走现实主义路线的东北警察故事中。
小成本制作,确实好片,可能因为资金剧本不是太完美,但是也可以说是生活中一个小片段,谢苗演技、动作都非常好,有人说三个坏人演的不够坏,但是也体现出本来生活中的样子,尤其老三,演出了斯文败类,实际生活中没有那些大刀阔斧的剧情,都很平淡的,其实可以出个类似这样的电视剧,电影十分值得看,很不错
谢苗,释小龙等等这代人,主要是上一代光芒太耀眼,他们没有什么发展的机会。现在到老一辈交棒了,碰上这种娘炮时代,没有流量作品的他们导演不敢用,用些流量明星至少拍砸了也有演员票房,用新一代的打星拍好了就好,拍不好那些追娘炮的追星族也不认识这些生面孔,这不就啥也捞不回来了,建议老一代的打星们出一波电影好好带带这些新生代,别让屏幕上娘炮当道。
网大里算是挺好的,动作设计还可以
出乎意料之外,特别接地气,好看得很,我喜欢这样风格的警匪片,比怒火重案好。
真的就是那句出乎意料的好看。完全没有黑东北。结尾收得很利索啊。
虽然粗糙了点,但绝对还是可以的水平,尤其是最后的大巴决斗,还跟《犯罪都市2》的撞题了……
从网大角度比,还凑合。
和目中无人一样质量很高,没多少废话讲,节奏也很快
剧情几乎没有,品质就像网剧,打戏是亮点。
东北警察,抓人全靠拳头。动作戏行云流水,剧情一平到底,很有当年港片的感觉。
剧情一般般,动作戏还不错,整体来说算是网大里面的精品了。谢苗最近总演网大,啥时候能演一次大荧幕啊。
新新生代动作片男演员好像只有谢苗了吧,出片必是动作片,从战国时代开始打到秦朝、汉朝、隋唐、宋元明清、再到民国、现代,真的绝了
可以看,简单版的“导火线”。故事有点糙,但节奏不错,简单明快,就是警察抓坏人,后半段的转折就有些生硬了(我以为老三要用网传视频搞主角,没想到就个“认人儿”的功能)。打斗依然是亮点,医院打斗全片最佳。比较特殊的是,电影用了港片的模式和人设,拍内地公安,还是有点意思(所以开场才要设定李红旗休假的梗)。而且这个剧本我应该见过,很久了,被卡在公an部过不了审,现在终于拍出来了。PS,有公映许可证,所以该片不算网络电影,而是“院转网”。
医院和公交,两场动作戏都不错,配角反派的演出也OK,谢苗也很努力,但是真的不合适,不痞不帅的公安干警太难招人喜欢了
巩固终究还是活成了他爸的样子
还算有诚意的小成本动作片,演员能打,有些动作场面有港片的意思了,但调度还不到位,有些动作戏有点假,尤其二嫂那个被车撞和公交车里的武打,明显没有力度,另外,东北警匪电影,用和东北喜剧一样表演浮夸吗,反派哥仨得智商是给东北黑帮抹黑吗,《老婆最大》竟然还有粤语版,长见识了
动作设计够精彩,拳拳到肉。就是反派三兄弟都是路人脸,没气场没魅力。
你别说,嚯,谢苗的动作和一言一行在这部剧里还挺潇洒的。
意外的好看,简单流畅,是一种思路,简单的介绍下犯罪分子的流程,然后就开始抓人,没《警察故事》《警察故事2》那么多虐心的画面和纠结的选择,希望以后继续拍下去,把释小龙也拉来搞个东北警察宇宙
故事还算利索、生动,在网大里是高水准了,打的也还行。
哎您好,我是李红旗,是一名人民警察。…… →「海龟先生」乐队主唱李红旗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医院和公交车的两场动作戏相当可以。谢苗照这个痞子英雄风格的路线走下去也不错。挑个刺,配乐和音效是重灾区,音效师绝对有偷懒的成分,枪战音效廉价不说,居然还能出现声画脱节这种最基本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