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开幕片!日本剧情片《由宇子的天平》。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影片获得了第25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电影节奏很慢,叙事节奏与风格可以参照《大象席地而坐》,部分的张力也算可以。多次的剧情反转使由宇子的内心产生了崩溃,不在知道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但她依旧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导演着重在生活细节方面的情绪变化,使得整体节奏略显拖沓。
远比我想象的要好。工整的剧本以及诸多想表达的内涵都让人眼前一亮,与故事分两线一样,主旨也分两,一是标题所言的天平,是纪录片和父亲之罪的天平,是真相和利益的天平,是人与人的天平;二是「剪辑的真相就是真相」,以及控制所谓真相的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不仅仅在纪录片的主线中,在小萌的主线中,对于小萌和父亲形象的初期刻画也正是这一点的印证。 影片一些细节的处理更是让人鸡皮疙瘩起来。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小萌对父亲说拿80分老师就会送她手表,其实和老师约定的70分,撒谎形象的细节佐证;由宇子父亲天桥遇见小萌父亲,转身离开犹豫时看到对方的暴力举动而退缩。却可看作为最后一幕暴力提前铺垫;以及最后由宇子坦白前,在阳光下变得血红色的头发。 看了不少评价,差评或不满多是来自于影片节奏的拖沓,但我却并不觉得。虽然本片戏剧冲突很强,但其实内核和思考足够深刻,与其90分钟爽一下,不如在慢悠悠的2个半小时的手持镜头中,多给自己一些思考和体会的时间,可能效果来得更好。
2022.4.15 于小西天 with康宇
看完片尾鼓掌后离席。片尾只列出了一支电影原声,同样也是观影过程中最大感受,沉默和克制。大段大段声音的静默无时无刻不留白了压抑的剧情本身,152分钟的片长更像是两支线捏合起的纪录片。似乎喧嚣的校园性侵案件因为节目的停播变成不再投石而终将平息的涟漪,一如由宇子向阿萌父亲坦白后被掐未死然后坐起记录,也一如看完影片后的感受,所有的一切终究无果,而历经真切的压抑石沉湖底。
片名很日式,用具象的名词去形合剧情。英文片名 A Balance 更贴合了由宇子作为媒体和加害者家属身份之间摇摆的心理起落。而事实更像是一种和解,在小心翼翼维持平衡过程中对各种的和解,向残忍而难以面对的事实时对生活中自己身份定义的和解。其实很佩服女主,无论发生什么都无法令她波动丝毫,随时随地可以举起记录设备直面事实,理智的维护着这个天平。而剧中所有无法直面崩溃,用死亡、搬离躲避的才更像所有的普通人。
非常棒的一部片子,记录片一样的真实感,非常精彩,拷问道德正义,直击人心。角色身份设定非常巧妙,由宇子既是拍摄独立纪录片的导演,又是一个课外补习班的老师,还是一名父女单亲家庭的女儿。她是一个有社会正义感的独立导演,一个有责任心爱心的任课老师,一个善良正真诚实的女孩。她乐于助人她果敢正直她亲和值得信任。在她的镜头下,她探寻真相的追问下,她的道德审判下,她的正义天秤很坚定,她说我觉得认错也很帅。可事实有这么简单吗?在面临亲情事业的权衡下,人性的软弱自私占了上风,她从一个旁观者审视者,被动成为局中人被审判者,正义的天秤何去何从。同时在调查真相中,原以为挖掘出的真相却被事实的铁锤击破,人性的软弱自私复杂,趋利避害。 道德与不道德的轮换转变,正义天秤的摇摆与倾斜,真相与谎言交织反转,感同身受的温情帮助与自私冷漠的翻转,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杠天秤的两端,道尽了人性的自私复杂、真相的扑朔迷离、正义的摇摆不定。 故事的演变戏剧性真实性极强,真实感来源于对日本社会特别是底层群体生活的关注,投射在校园霸凌、舆论暴力、单亲家庭、少女援交、政界虚伪等等方面。由宇子用摄像机记录探寻揭露,用手机拍摄对人性的质问,她在道义正义的高处,可不幸因为父亲的错误和个人的利益,成为掩盖真相虚伪的被审判方。 影片的最后非常精彩,耐人寻味。随着一系列事实的交织应证,正义天秤的倾斜正在回归。当由宇子坦白真相被愤怒的小萌父亲扼杀时,以为一切如同那双不再挣扎的双腿归于平静,而事实可能只是部分真相,为此感到惋惜叹息时,手机声响,慢慢地她居然咳嗽一声活转过来,慢慢地摸到手机接听电话,那头说她导的纪录片不能播出了,似乎宣布了事业的死亡,而刚刚从身体死亡复活过来的她,什么也没说,挂断电话,慢慢转靠坐在车旁,把手机第一次对准了自己,宣告了精神的复活,正义的天秤终于回归。
平遥国际影展今天开幕,昨天影迷们与抢票系统斗智斗勇,有人哀嚎有人欢喜。今年平遥虽然缺少外界预测的《一秒钟》《无依之地》等爆款影片,但《不止不休》《野马分鬃》以及张大磊全球首映的《蓝色列车》等影片仍然一票难求。加之疫情原因上座率缩减,更使得在北京上海等电影节身经百战的抢票影迷表示“败了”。
在这些热门影片里,有一部日本的《由宇子的天秤》竟然早早售罄,出乎意料。这部入围了10月21日才开幕的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单元的新片,应该是在平遥进行了全球首映。由于之前关于这部影片信息寥寥,竟然意外成了抢手货,甚至有影迷在求票群里表示“求了一整天都没蹲到有一个人出票的”,令人好奇影片有什么魅力,会像去年《热带雨》《索莱》等影片一样,成为新的“平遥爆款”么?
看完《由宇子的天秤》,可以看到创作者野心非常大,未成年少女援交、早孕、社会霸凌、家庭暴力,中年女性工作困境、职场遭遇、家庭突发矛盾等等内容,元素丰富,同时审视了媒体与大众对受害者乃至加害者亲属的暴力,故事不断反转,戏剧性十足。(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请谨慎阅读)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豆瓣:格兰芬多
影片有多处对比,道德感意味十足。整体两组对比是由宇子采访的师生性侵自杀事件家属,以及由宇子正在经历的父亲与自己补习班学生强暴的对比。从屏风后走出的加害者亲属,躲在屋里偷看的加害者小侄女等等细节,勾画了悲剧往复不息,“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社会性宿命悲剧。
女主角由宇子曾经在学生时代抄袭,被身为补习班校长的父亲当场抓住,当着所有同学面对她严厉批评。由宇子很感谢父亲当年的举动,然而形成对照的是父亲强奸了小他40岁的未成年女学生(尽管他们的表述是你情我愿),由宇子接下来替父亲隐瞒等一系列举动颇具讽刺意味。
在由宇子对加害者亲属进行采访的时候,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但我会照下一束光”,这样颇有职业神圣感的一句话,从她口中说出充满了信服感。然而为了帮助(疑似)怀上父亲孩子的少女堕胎,她私下请求一位医生,又说出这样一句话——“道德的选择不总是最正确的选择”。在不同的情境下,观众看到了女主角做出的不同选择,这种有违职业道德和人生信条的选择,目的是为了保护父亲的名誉,为了自己创作的纪录片作品顺利播出,还是为了不成为眼前被霸凌的对象,可能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答案。
影片就是在这样不断的摇摆中触发了每一个道德困境,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愈发理解《由宇子的天秤》这个名字的含义。英文片名“平衡”则更为短小精悍。如何平衡人性与道德,平衡私心与公义,以小见大,非常精妙。
选择篡改遗书还是接受霸凌,选择隐瞒强暴还是获得心安,选择剥夺加害者赎罪的权力,还是罔闻受害者凌虐的遭遇。验孕棒验出事故的真相,竖笛吹出少女的幽魂,手表是奖励还是补偿,发潮的面包如何蒸发出人性的恶意。说自己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却未必做出最道德的选择,那投射出的一束光,并不会照亮真相。
影片温馨的一幕正是目前海报的这个瞬间,丧母的少女把由宇子老师投射成了母亲,在她做饭的时候从背后拥抱过去,靠在她后背的一瞬间,或许那些存疑的援交历史或者不堪的凌辱过去都烟消云散了,或许她可以重新开始人生。考上80分获得奖励,戴上手表,认真读书,考上美术系,拥有一份普通的工作……
可是人生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吗?就像由宇子和父亲之前的裂痕,在父亲鞠躬道歉之后就能消弭吗,他们就可以重新做回普通的父女吗?答案或许是悲观而令人绝望的。
这样温情的一刻,在女孩父亲开门到家的瞬间戛然而止,或许只持续了不到三秒钟。而这三秒钟,或许是这个伤痕累累的女孩十几年人生里,最温暖的三秒钟。
由宇子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她率领制作组就三年前发生的一起被霸凌女学生自杀事件展开多方面的调查,并围绕几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进行拍摄。她下定决心要还原事件的始末,不惜与保守的电视台管理层发生冲突,并成功让她的采访对象们对她产生了信任。然而她却发现她经营补习班的父亲木下,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为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得她的纪录片变得更具有深度,甚至获得了制片人和电视台的赞扬。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让由宇子对真相和谎言的看法失去了平衡,迫使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我能吃吗"
天山剧院厅。4.5/5,从谎言到真相的距离,需要的是真心,而真心与真心的距离,需要耐心、细腻和关爱,which完全是女性优势,影片毫不回避利益的权衡,甚至不回避由宇子对自己性别优势的应用,对访谈对象,对少女,但这里面有一种人的分寸,女性之间的care,终究是充满共情的质感的,尤其是面临困境时,这份质感有时就在多一次回眸,或是拿起镜头当武器里,讽刺的是,影片的窒息感和虚无感,恰来自balance的努力,在尊崇表面的社会里,真相如此令人窒息,美学也与之匹配,镜头几乎全手持,像是纪实本身,有甩摇也有正反打,可能是平衡叙事效率和现实情境,台词问什么是side,归根结底只有一个side,站在人这边。女主好像杨紫琼和林熙蕾合体。
无懈可击的剧本和表演,没有一场废戏,但所刻画的道德困境过于压抑和沉重,以至于观感上并不友好。两场掏出手机录像的戏写/演得太好了,一边是步步紧逼的质问,一边是支吾其词的逃避。看似突兀的结局,其实也已在前文中做足了铺垫。
#SGIFF2020#英文名A Balance,其实由宇子就是在始终试图平衡一个又一个的矛盾,纪录片导演与补习班老师这两份工作的balance,采访中受害者与“加害者”立场的balance,采访事件的正义与自己父亲的平行事件的“自私”的balance,然而她终于还是玩砸了这balance。电影的主要问题在于剧作上巧合太多,多少失掉了叙事的力量,最后的“复活”又有一点抓马。
几个影展错过终于在北影节补上,节奏有点慢,但两环相扣的情节还是蛮有力量的。由宇子追踪出来的真相,差点也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哎,为什么这些管不住下半身的臭男人引发的道德压力要由他们的女性家人们承担!!
这部片子有点像温水煮青蛙。然而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节奏。这部片子和《败犬》节奏很像,但观众都知道《败犬》最后有激动人心的拳击对决,但这部片子什么都没有…看着非常煎熬。
剪掉最后五分钟就完美了
前一个小时的视听技巧很过硬,每一句台词的分镜处理都打磨的很准确,感觉导演的状态非常好,可惜后面就开始就疲了。片子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故事线和叙事节奏都处理的很工整,大女主的表演也很加分,而且这种主题的故事在日本也非常有代表性,这种社会情节剧在剧作上估计是扒了法哈蒂。如果导演的状态可以坚持全程的话,这片子就了不得了。
#4th PYIFF# 卧虎-世界首映+罗西里尼评审团奖。日本艺术大学出品。由于釜山改期而变成了平遥世界首映。法哈蒂流“社会情节剧”(social drama)的日本分舵,建构在两难道德选择上的戏剧冲突写得还是颇为细致,也写出了法哈蒂流必备的“只有在这种社会文化中才能发生”的独特逻辑。大女主戏,女主角的选择相当真实可信,不是常见的日剧式的一味道德主义,而是颇为人之常情的,混杂着事业理想、亲情友情、现实利益考量等等的复杂抉择。时长虽长,观感还是不错,调度、摄影和女主角表演都可圈可点,对日本“社会性死亡”的氛围刻画也相当精辟。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比如A故事和B故事主次不分,导致片长超长;有几场戏女主角不在场而导致视点飘忽;以及A、B故事都有强行反转,虽然戏剧冲突上很激烈但是不免太过操纵观众。
看完后两小时猛然惊醒最后一个镜头的含义—— 由宇子躺在车轮底下,又慢慢扶起,正好与Mei的车祸形成呼应。另一方面,前后两组故事互为对比,人物结局是一组生一组死。“救赎”是两组故事的串联线——无论是志帆还是由宇子,两个局内人都在道德挣扎过后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类似的对子和伏笔有很多,细节挺值得再玩味。最后的镜头指向自身,然后戛然而止,点位卡得恰到好处。当摄者成为被拍摄的一部分,成为纪录片的主角,再次扣题——由宇子的天平最后摆向了哪里。导演的镜头和叙事都很冷静,但其实是个非常温暖的故事。
以女主为圆心展开的辐射型剧作不可避免地造成叙事的臃肿(动机的完备)、封闭(视角的纯粹)和刻意(设计的精密)。以事件为骨架塑造人物,即便摄影机长久地凝视面孔,也无法形成情绪的积蓄和迸发,反而降低了叙事效率。写实主义不代表没有活力的影像。
加害者会因为同一件事,同时也变成受害者,而双方周围的人,甚至毫不相关的人都有可能受牵连。正义到底是什么?行使正义的时候你又能确认那是真的正义吗,喜欢网络舆论带节奏的键盘侠们?在将近三小时里,有由宇子作为纪录片导演努力想要记录和传达的复杂真相与上层想要大事化简的矛盾,有她作为一名培训班老师尽力帮助和自己一样缺失母爱的女学生与爱撒谎的援交女身份,有她作为女儿得知父亲犯错后的失望和理性处理。正义的天秤在由宇子心里左右摇摆,正如蝙蝠侠遭受的质疑,他们,我们,都迷失在正义与邪恶的灰色地带。由宇子被掐死只是身体死了,挣扎着醒来后得到自己工作成果不能面世的消息后,她的心也死了。迷失的由宇子彻底离去。影片色调很美,低成本手持摄影存在晃动,全程无配乐渲染,让观众保持自己客观理性的思考,对于新人导演来说已很棒。
shock……震撼得无以言表……看完不停鼓掌……我知道现场很多人看得打哈气,所以就更得五星支持一下了;求求给个最佳导演吧!对镜头的掌控能力很不错……(另外我很喜欢“小城之春”厅!观影效果极佳。)(当然有些结构问题,但不影响其本身的力量)
看人们都在用谎言堆砌生活,却要用纪录片记录真相。两个事件的交融并进,记录者高情境社会中的纠葛和无奈,可惜导演节奏实在太拖沓,如果说要保持主线和支线这个天平的平衡,那不如把这剧本交给wowow成电视剧更好
剧本立意和结构很好,但节奏不行,想象叫达内来帮它剪成90分钟就很好看了
漂亮的剧本,堪称教科书级别。一二幕衔接点风云突变后自身的故事B压倒故事A成为主线。二三幕衔接点连续推倒了两个故事的前提,构成了一个道德上的困境。但是叙事略显拖沓,如果让达内兄弟剪到90分钟就能更完美了。#或许吃完一坨华丽的伊比利亚屎以后在吃啥都是香的吧。#
68/100 #SGIFF2020# too melodramatic for me
#日本新片展#太难看了,中途差点睡着,时长也是惊到我,剪剪吧。挺好一议题,叙事差电影的美感也没有,始终无法投入与片中任何一个角色共情。结束后的鼓掌也是惊到了我,就这烂片?
选择篡改遗书还是接受霸凌,选择隐瞒强暴还是获得心安,选择剥夺加害者赎罪的权力,还是罔闻受害者凌虐的遭遇。验孕棒验出事故的真相,竖笛吹出少女的幽魂,手表是奖励还是补偿,发潮的面包如何蒸发出人性的恶意。说自己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却未必做出最道德的选择,那投射出的一束光,并不会照亮真相。
她说要看到对方的眼睛才能让人敞开心房 然而看了姐姐那么久看了小萌那么久看了爸爸那么那么久 别心里那个湖 还是深不见底 人哪有数学那么容易。由宇子心里有一把带了点自私也掺杂着大爱的秤 她把自己拍的霸凌节目、小萌的未来、木下补习社等等都当一个个筹码 希望扛着扛着能把自己的生活调出一个平衡点 但谎言和纪录片本来就是矛盾啊 保护所有人和满足自己本来就是对立的啊!姐姐带来的真相以及小萌的意外全把本就微妙紧凑的和谐打翻了 她躺在地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全片没有任何配乐 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很多留白 就是这些无声沉默造就了影片的冷峻锋利 不寒而栗。PS好喜欢泷内公美 看她的眼睛就有股野生灵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