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如父如子2013

HD

主演: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阳子,中川雅也,风吹淳,国村隼,树木希林,夏八木勋,井浦新,二宫庆多,黄升炫,足立智充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剧照

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2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3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4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5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6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3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4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5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6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7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8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19如父如子201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如父如子201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普通上班族野野宫良多(福山雅治 饰)和妻子野野宫绿(尾野真千子 饰)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野野宫庆多(二宫庆多 饰),生活宁静中处处透露着幸福。令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庆多出生的医院的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入了风口 浪尖之上。   原来,庆多并非良多和绿的儿子,而是由斋木雄大(利利·弗兰克 饰)和尤加利(真木阳子 饰)的爱情结晶。是朝夕相处的感情珍贵,还是血脉相连的羁绊重要?面对多年前一个小小误会所酿成的后果,良多和绿不知该何去何从。而对于雄大、尤加利和两人亦非亲生的孩子斋木琉晴(黄升炫 饰)来说,他们亦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远在天边狩猎 2022破发点:大满贯之路欢乐喜剧人大汉风之火烧阿房宫雪豹女王史上最糟糕的室友 第一季我的野蛮奶奶夏天的故事(1996)那刻的怦然心动神探默多克第三季犯罪现场调查第十三季鱿鱼游戏马来版璀璨人生DVD版神秘洞穴2009数到十就亲亲你加勒比爱情玛蒂尔达:音乐剧霓裳记天空之眼(国语版)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五季莫妮卡·奥利维尔:恶魔帮凶 第一季Bheed失魂舍伍德徐老师的故事格式化少女大宪章史话跨过鸭绿江

 长篇影评

 1 ) 是枝裕和消失的问题意识

是枝裕和的近几部电影都是“赤子心”题材,日本小孩子往往想得多说得少,没有比他捕捉孩童心理更细腻的了。虽然哭得稀里哗啦,我还是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温情到有些煽情了。

是枝裕和从冷静残酷的《幻之光》《无人知晓》一路走来,到以奇想正对现实的《下一站,天国》《空气人偶》,到朴实无华的《步履不停》,并非说这些作品都比《如父如子》好,这些作品或许有技巧过度,或许有不成熟之处,但给我的印象是, 是枝裕和是一个对世故人情有问题意识的编剧/导演。所谓的问题意识,不是说一个导演提出问题后靠自己的立场来给予解答,而是让这个问题在作品中一以贯之直到结束。他之前的作品,甚至连在《奇迹》这样的命题作文里也没有给予现实的答案,孩子们虽然通过历练自我给予,但从现实上却什么也没有改变回到了原点。相比之下,在《如父如子》里,男主角野野宫良多那种自以为是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问题的态度一浮现,观众就已经做了判断并可以猜到电影的走向,也就是说问题一被提出其实就已经解决了。导演预设了道德判断。对于这一点来说,我是感到颇为失望的。

对我而言这个剧本最打动我的两个细节(不是被煽哭的那种打动),一是庆多被送走之前问父亲到了斋木家是不是还要弹琴,这个孩子从小被教育得懂得克制自己,明明并不喜欢但因为是父亲交给自己任务所以格外放在心上,可见父亲在他心里的力量。这一句台词实在是说得极少却又表达得太多了。另一处是孩子们被错换的理由,有人觉得狗血,我却觉得是全剧唯一的surprise。当主人公们都在既定的道德框架里纠结,只有这里让人瞥见了一眼人心无来由的、不被控制的恶,就像《步履不停》里的母亲幽幽地说不惩罚那个被救的人,自己就不能从为救他而溺毙的儿子的死亡里解脱一样。本来,窥视这样的恶是是枝裕和与现世的温情保持那么一点距离的方式。是枝裕和本来就爱讲人际关系里的“死结”,那些亲密的至亲忽然消失所留下的空洞和疏离感,以及那些不怎么亲密的至亲之间想要解脱忘却却无从超越的距离感。这么说来《如父如子》也并没有偏离他一贯的主题,只是让观众在一开始就看到了这个结可得以解开的方式,这个结解开得太容易了。

当然,如果放下critical mind,只是想看看可爱的小孩子,在黑暗里被细腻的亲情戏感动得大哭一场,并喜迎温馨大团圆结局的话,这部片子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p.s. 两个女主就是《最完美的离婚》里的尾野真千子和真木阳子,而且真木阳子理性食肉女的形象几乎没有改变。如果你想看上原灯里当了妈妈以后是什么样子,也请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片子。

 2 ) 关于《如父如子》剧作分析笔记

良多、父子关系 《如父如子》中男主角依然叫做良多,和《步履不停》、《回我的家》中阿部宽扮演的那个角色一样的名字。虽然福山雅治扮演的这个良多性格倨傲、事业有成,与阿部宽所扮演的那个事业困顿、略显笨拙的良多有些许不同。但良多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和父亲疏远的、不融洽的关系。而从《步履不停》到《回我的家》再到《如父如子》,父子关系已经成为是枝裕和电影中一个反复被探讨的问题。 虽然《如父如子》是以一个抱错孩子的狗血桥段展开,但是枝裕和非常清楚自己要表现的是什么。他并不感兴趣于展现这个故事,他感兴趣的是良多这个角色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种种反应、对策、以及变化,而良多也是整部影片绝对的核心人物,而无论是庆多还是琉晴其实并不如《无人知晓》或《奇迹》中的孩子那样重要,他们只是一个陪衬。 也就是说,在这部电影中,与其说导演处理的是一种父子关系,不如说导演着力于呈现,良多作为一个父亲,如何处理父子关系,如何在经验中学习成长,并且这种经验也他重新思考自己如何去做一个儿子。 剧作分析 依然十足的是枝裕和style。安静,内敛,含蓄,任何过度戏剧化的情节或表现都被省略或压制。但细查之下,一切都是精准的安排与布置,叙事精准严密,人物的每一个转折每一个情绪都有递进般的铺垫,而看似闲谈的对话也有着各自的表意,简而言之,也就是没有一句废话的台词,没有一场没用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是戏。 *良多从不想交换孩子到决定放弃庆多的转变的一系列的铺垫 良多放弃庆多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执着于血缘,而血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像不像,这个像不像一方面是外貌方面,更重要的则是智力与性格方面,这也是良多真正在意的方面。影片一开始就通过庆多的入学面试,让良多说出了对孩子的评价:稳重、待人温柔但缺乏进取心。而良多自身则是与之相反的性格:争强好胜、不服输、强硬倨傲。如此的性格反差即成就了良多和庆多较为和谐的父子关系(良多下达任务庆多执行,并且庆多因为爱着父亲,努力去达成父亲的期待;而当琉晴进入良多家后,我们可以看到琉晴无言的反抗与良多的按耐与无奈),也造成了良多对庆多缺乏上进心、不够优秀的不满。 而这样的父子关系同样出现在《步履不停》中,也就是良多无法满足父亲对自己的期待。 虽然这根本性的原因从影片一开始就表现出,并在整部影片中不断反复表现,但良多的转变是在为什么会抱错孩子这个问题被揭示出来之后,也就是当问题的真相被揭露出来后,进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阶段,虽然之前两个家庭也在尝试互换留宿什么的,良多也提出过收留两个孩子的建议。在这里,导演先是设计了一场良多回家探望父亲的戏,良多与父亲的关系或可由此一窥,看似随意的聊天里面,交代了以下的信息:一是良多与父亲、继母关系不好,不常回家,也因为不赞同父母赌马,所以不提供生活费,良多对继母态度很不好;二是父亲抱怨邻居家孩子弹琴,学了三年还不成样子,吵人;三是父亲问起孩子的问题,给出的建议也是要换回孩子,血缘至关重要,反倒是后来继母对良多说虽然没有血缘但一起生活久了有了感情也会相像起来。而这三点在叙事里都有着其作用与意义,但促成良多转变的是后两点。关于钢琴声的抱怨让良多想起庆多的弹琴,而后面那场演奏会也基本预示了庆多在弹钢琴上并无天份,很可能像是邻居家的孩子一样,学习很久也不成样子,这个情节是个预铺。第三点则是父亲的建议,良多虽然与父亲感情不和,也各种不认同父亲,但在血缘上则认同父亲的观点。这也是我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的一种颇具代表性的亲子关系:越是彼此相像,越是彼此不认同,但最终却往往殊途同归。 接下来则是良多回到家中,看到庆多做的两朵手工花,原本以往都是给自己的,结果却被告知一朵是给雄大的,从良多明显失落的表情上,我们可以看到良多的醋意。良多原本性格倨傲,看不起雄大,如今却不得不雄大“平等”分享庆多的爱,心里自然非常不舒服。 后面是一场是雄大家,望着玩耍的孩子们,良多和由香里讨论着应该如何,绿也在场,但基本没有话语权(良多的强势与一家之主的绝对权威让绿成为服从者)。虽然这场对话里并没有表现出是否交换孩子,但良多和由香里都认为应该尽快决定,越拖越痛苦。 紧接着是两场略带抒情的戏,庆多和弟弟妹妹送由香里去打工,去由香里打工的外卖店拿外卖回家,庆多和雄大以及其他孩子们一起躺在草地上,雄大说着夏天的计划。这两场戏既可以看作是交换留宿时候,庆多在雄大家的点滴写照,也可以看作是由香里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由于整部影片都在以良多这个家庭来呈现,所以第一种可能更合理) 下面则是促成良多转变最重要最直接的钢琴演奏会,庆多的表现不尽人意,并且对其他表演者表示出衷心的赞美。良多则非常不满地告诉庆多如果没有不甘心也就不用再学下去了。这场戏后,通过绿和良多的对话,我们得知良多已经决定放弃庆多。 而以上几场戏基本呈现出一种递进式的铺垫,演奏会则是最后一根稻草。 *琉晴进入到良多家之后,良多一系列的变化 良多给琉晴设定了一系列规矩,但琉晴“屡教不改”,良多从忍耐到小爆发。在和琉晴的相处中,良多第一次体会到了某种失败感,并且希望获得琉晴的喜欢。 这中间发生的小情节有三个。一个是良多的上司建议一直踩着油门前进的良多能够稍微停下来陪陪家人。二是良多拿到宫崎护士的赔偿金,(因琉晴不听管教)气愤的他找到护士把钱还给她拒绝她的道歉,而此时护士的继子出来,试图保护他的继母。这让良多深受触动,并打电话给自己的继母为自己曾经的行为道歉。三是良多在树林里与护林员的对话,护林员告诉良多蝉从产卵到孵化再到幼虫出生需要十五年的时间,而良多感叹时间竟是如此之长。这里我的理解是良多意识到成长或者说养育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可能是很漫长的时间。正如雄大之前跟他说的,养孩子就要花时间。(这一点很契合是枝裕和在《步履不停》中表达出的主题:养生丧死间的生命传承) 然后以琉晴的离家出走为转折,琉晴的离家出走既是之前父子关系不融洽,琉晴在这里不快乐的写照(当然这里是枝裕和还非常周全的给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琉晴想放风筝),也因为这个行动而让良多想起小时候自己离家出走的行为,由此他不仅感受到孩子与自己的相像,也对孩子的行动产生了认同感。 在这个转折之后,良多明显变化了,开始像一个大孩子一样陪孩子玩耍,跟孩子打成一片,而不是之前时刻都树立一种父亲的威严。而重大明显的一个变化,则是琉晴再许愿说希望回到爸妈身边后,绿一脸诧异,琉晴道歉,而良多却说“没关系”。对于强硬、好胜的良多而言,此刻能够如此善解人意的说出这样温柔的话,实在是非常动人。这部分非常短,很快进入到下面一个转折,就是良多决定寻回庆多。而这个转折,之前已经通过绿进行了铺垫,也就是绿说越来越喜欢琉晴,觉得像是背叛了庆多一样,彼时,良多虽然没说话,但可以肯定他一定有同样的感受,甚至比绿更甚,因为他虽然关爱庆多,但却鲜有时间陪他,也不曾和他如和琉晴那样玩耍。接下来则是看到相机中庆多拍的照片的情节,那一张张相片是庆多对父亲无言的爱与温柔的凝视。这个情节动人,并且非常有力量,良多的转变也合情合理。 *关于最后庆多的逃跑,是否过于戏剧化?庆多为什么要跑? 良多看了照片,深受感动,去找庆多。当他喊了庆多的名字并试图上前的时候,庆多跑了出去。 庆多逃避的是父亲良多,而不是母亲绿。之前有场戏,绿和琉晴吃饭,绿接到一个电话,然后躲进房间去接,通过只言片语的对话(爸爸没在家,我替你保密),可以推断是庆多打来的,并且也可得知庆多跟母亲绿的联系一直存在的。但他不能联系良多,因为良多要求他不要打电话回家,要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而庆多爱父亲,希望达成父亲的期待,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联系良多或闹着回家。 当琉晴离家出走后,良多来接他,是庆多听到父亲声音后首先起身到门口,但听到父亲是来找琉晴之后,他躲了起来。明显是受伤害之后的反应。 而庆多最后的逃跑同样也是一种受伤害后的逃避,并且说你已经不是我爸爸了。庆多何时以及如何得知爸爸不是真正的爸爸?以雄大一家人的性格和教育方式可能不会如良多一般郑重其事地去告诉庆多这些事情,那么庆多可能很早就明白这并不是一个任务了。在他被送走之前,两个细节暗示了庆多可能很早就明白了。一是绿抱怨良多放弃庆多的决定时,导演给了一个庆多在房间并未睡着的镜头,他很可能从父母的谈话中敏感的得知这件事。二是紧接这场戏,庆多和父亲在楼下的转盘玩耍时,良多说要把相机送给庆多,但庆多拒绝了,那时候,庆多可能再次感到父亲要以送礼物给他作为一种告别,而他的拒绝也是一种挣扎。 所以如果庆多很早就明白这不是一个任务,那他感受到良多对他的抛弃与他受到的伤害便更深刻。性情温和的他可能会原谅良多,但良多来访那一次,对他造成了再一次的伤害,所以第二次时,他则无法原谅良多,以逃跑来表示拒绝。 而这个逃跑,也似乎更像是一个仪式。通过这样一个仪式,良多和庆多的关系实现了一种颠倒,如果说之前是良多下达命令庆多完成任务,良多是不会犯错的上帝,庆多是良多永远的追随者,那么这一次,良多则变成庆多的追随者,并且向他道歉。在这样的颠倒中,他们的父子关系得到了一种变化,不过这种变化更多源于良多在这一系列经历之后的体悟与改变。 就整部剧的叙事来看,可以算是剧作范本。 学写剧本的童鞋可以拉一拉片,绝对有很多收获。

 3 ) 失去了在一起的时光,才懂得如何为父

我从来都觉得,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困难和精巧的工作。相较于生,父母二字的重量好像更多集中在养育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为人父母。是枝监督在《如父如子》里面提供了一种视角:当孩子汲取父母教育的养分,父母也同样得到来自孩子的、精神上的反哺,这两种成长,在亲子关系里同等重要。

良多算是个坏爸爸吗?他有收入颇丰的稳定工作,可以供养一家三口住在可以看见天空树的高级公寓里,过着富足的生活。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对庆多未来教育有着精英阶层的前瞻性。他不嗜烟酒,不夜不归宿,没搞外遇,也不家暴,怎么看,都不能算是坏爸爸。

可是良多可以算好爸爸吗?他冷峻刻板,不苟言笑,吝啬陪伴,在和庆多的亲子关系里,谈到最多的,是如何让庆多“变的更强”。他最不满意的,是庆多“即使输了也不会很不甘心”的温吞性格,在他眼里这是软弱的表现。好像在这个养育的过程中,他对于“自己养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远远胜于和庆多度过在一起的时光。

其实这似乎是很多现代父母身上都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功利心的问题,只不过是枝监督在电影里,让福山雅治演出了这样一个稍微极端一些的父亲形象,然后在一个小概率事件里,这位父亲飞速成长。

良多对于家庭里父权的执念,让他无法放下身段,像斋木先生一样陪孩子玩耍。作为父亲的高大完美的形象,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对扮演这个父亲角色的执着,远远超过了去思考如何真正参与到庆多的生命中去。和庆多之间的微妙的距离感,在他看来也许正是父亲威严的体现。所以,当他对斋木一家投以自上而下的视线时,往大了说,这是一个精英阶层对平民阶层的嗤之以鼻,往小了说,他对斋木先生不够权威、不够稳重、不够优秀的父亲形象抱有天然的怀疑和不屑。

良多对自己父亲的厌恶感丝毫不影响他像极了父亲。对血缘的迷信,反而让他对庆多的不优秀松了一口气:啊,原来是基因的问题。只要流着一样的血,就会和我变成一样的人。某种程度上,良多否认了后天教育对孩子的可塑性。

可是斋木先生却很清楚:『真是不可思议啊,我当初是看着庆多的脸,给他取了“琉晴”这个名字,可是现在无论怎么看这孩子都应该叫“庆多”。』

那时候站在一旁的良多大概会很不是滋味,因为身上流着他的血的琉晴,也打上了斋木一家的平庸烙印。他盯着那一桌被咬扁吸管的饮料杯子,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虽然不愿意承认,可是现在的琉晴,怎么看都还是应该叫琉晴。

这让他马不停蹄地去矫正琉晴身上的“缺点”,忙不迭地把他“变成”自己的亲生儿子。

良多在交换小孩这件事情上抱有绝对的理性,所以与亲生儿子的磨合一直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着。讽刺的是,他对家庭血缘关系的执念,导致了他对妻子和庆多的冷漠。真正让良多开始成长的,是琉晴对这个新家庭一次又一次的反抗。同时,藏在沙发旮旯里的、折断的手工花,唤起了良多内心的愧疚。琉晴始终还是琉晴,即使良多已经放下身段与他打成一片,他还是坦诚想念另一个家的父母,琉晴的直白完全就是斋木家的特色。

相比之下,谁又能说庆多不像野野宫家的孩子呢?虽然父亲不喜他性格温吞,但庆多独立、自律、懂事,每一分气质都散发着父母的气息。

良多在和琉晴的磨合中,相对于父亲的威严,反而更渴望得到孩子的喜欢。所以当他看到庆多拍下的照片,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原来自己现在想要得到的一直都拥有。庆多的眼里满是父亲的背影,偷偷地拍下来放在相机里,这是庆多含蓄的温柔。

他们真的像两父子,只是良多始终对他们相像的部分视而不见,眼睛永远落在不像的部分。良多一直以来理所当然地忽略了儿子对他的珍视,难怪他不懂得如何为父。

良多最后对庆多的坦诚,可以看作是与自己的和解,和对亲子关系看法的妥协。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父母”?诚然如他所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亲子关系』,但“如何保持一个父亲的形象”似乎没那么重要,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坦诚去爱才是唯一的答案。

说到底,良多还是幸运的,至少他在片尾,终于开始明白为人父母的意义。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抱错孩子的事件,良多是否就一直无法成长,一直是一个失格的父亲呢?所以因为主线的戏剧性,跟是枝监督的前作相比,显得不那么自然和日常。换句话说,没有这样的一次冲突,这世界上又有多少像良多一样(甚至比良多还差劲)的父母,是一辈子都无法跳脱出来审视自己的呢?




PS. 两个家庭的阶层差异性也是一个有趣的维度。
PPS. 因为看了一遍拉片一遍始终都在福山看照片的时候哭瞎,所以还是把第一次的四颗星改成了五星。
PPPS.再次表白,是枝裕和我是你脑残粉!

 4 ) 别致的视角

导演最近斩获大奖,特来恭贺。我就是因为看的这部如父如子才对导演心生好感从而慢慢关注起来的。电影的题材并不惊世骇俗,抱错了孩子这一题材在影视作品里时有出现。观影之前我特别好奇影片的视角,这部电影还能反映什么呢?一个在外人看来功成名就,被时间历练得百毒不侵的中产阶级的男性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变故,这个视角是不是很有意思?如何面对陌生的孩子和悲伤的妻子,挑起重担。男主演的表演特别细腻,让观影者感同身受,中年人的无奈和承担让人感慨万千。

 5 ) 创作动机存疑

对于护士这一角色,有两点让人生疑的地方。一方面是她的动机,如果仅仅就因为嫉富就把两家孩子调包,放在古时勉强还能接受,但在现今社会,此动机显得平白又无理;另一方面,当两家父母得知此事是护士所为,难道只在餐馆里发发牢骚、叹叹气就可完事? 但随着故事进展,这一设置的目的被渐渐暴露出来。下一次这位护士的再出现是福山雅治把她送来的钱还回去(护士送钱这点也让人怀疑,既然她早就知道人家是有钱人,还有送钱的必要吗?为了良心安慰?),然后出现了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幕:在门口,护士的儿子走出来(在偷听?他是怎么认识福山雅治的?),要给母亲撑腰。福山雅治则因此若有所悟,之后还给母亲打了电话。 只要等到观完全片,上述一切都将明了。护士这一角色的设置目的无非是要给作为父亲、联继上下三代的福山雅治一个醒悟的机会,最后可以为电影包装一个“皈依”的外壳。 这里正暴露出是枝裕和这部电影的所有问题:工巧的设计取代了先前讲故事的灵气,讲得过满又不懂留白。斯皮尔伯格要翻拍此片,不是没有道理,整部电影的框架与设计都带着浓浓的好莱坞叙事的惯常笔法,而这也是让它看起来不那么“是枝裕和”的原因。 同样,如果福山雅治仅仅因为一个来自外界的照面就获得了内心的皈依,那是远不如由其内发的警醒来得有力,而这是是枝裕和完全有能力做到的。

 6 ) 育儿的过程不是“击球”而是“接球”——再看日本电影《如父如子》漫谈

这部2013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大奖的影片,除了令斯皮尔伯格和妮可·基德曼等影人都感动不已,其中娓娓道来的故事和人物情感细腻的变迁,总是让人不时想念,在不知觉中重温了数次。 初看英文译名《Like Father Like Son》,以为是讲述一个人的角色,既是孩子的父亲,又是父亲的孩子。看完影片后,才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讲述的是一对父子,父亲和儿子之间,双方互为父子的微妙关系。 意思是父亲虽然提供物质上的条件,抚养孩子,但是有些事情,也却要从孩子身上领悟。他的儿子,有时也是他的“父亲”。 而孩子虽然被父亲抚养,但是他也可以给父亲上一堂亲情真谛的课。他的父亲,有时也是他的“儿子”。 两个人的角色,不是以年龄和辈份确立。 电影主旨关于亲情的牵绊,不是血缘而是时间累积的情感。即便血缘会让父子从外表上相像,但真正让父子相连的是内在情感,是举手投足间与父亲的相仿。而情感来自于时间的累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你陪伴他的时间,你与他相处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和你越像。 电影通篇在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下,演绎了一对现在都市标准家庭的父子关系,在意外的得知相互间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后,发生的变故。这样的剧情主线与该变奏曲中,以一个主题引导出对比和对应,探索演绎的各种可能性,如出一辙。也许导演特意选择了这样的古典音乐,寓意着亲情的主旋律,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是千变万化的。 在电影的前十分钟里,你会发现这个典型的现代都市家庭,也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场景。 父亲野野宫良多在一流的建筑公司工作,母亲全职料理家务,六岁的独子庆多正迈入重点小学读书。一家三口住在高级公寓,孩子会上补习班,学习钢琴,每晚的父子合奏,让母亲都倍感欣慰。在这十分钟里,你看到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 而伴随这样生活的代价是父亲从来没有周末,只有一些必须参加的亲子项目,才会勉强请假,例如孩子的入学亲子面试和孩子出生医院的召回。 原本看似美好的一家三口生活,就此改变,触动最大必然是这个家的主导者,父亲。他的成功人士,严厉又不失慈爱的父亲角色,面临了另一个家庭的对比。 而对方家庭正是社会中与他完全相反的镜像。父亲是个开电器行的技工,母亲在便利店打工,一家人生活在街边的门脸房里。孩子们每天就是在后院和街边玩耍。如果按孩子十八岁会离开父母身边上大学来计算,上小学以后,父母与孩子的相伴时间已经过去了最宝贵的三分之一,而与不同父母的成长经历,让相互有血缘关系的父子不再相像。 父亲最终是选择血缘,重新接受一个除了相貌,与自己丝毫没有联系的孩子。还是选择六年来跟孩子的建立感情,忽略血缘的限定。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是难题,而电影中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带领我们看到了亲情的边界。 这个陌生的孩子和你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你需要重新教他基本的生活方式,从拿筷子,不咬吸管,坐着上厕所开始,到只能玩三十分钟游戏,每天学英文和自己洗澡。大人们除了会轻易的要求孩子之外,其实连孩子最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了,面对亲生孩子的追问,为什么要管你们叫爸爸和妈妈,父亲也只能默默的自问,到底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电影通过孩子的交换家庭的设定,用两个不同典型的家庭对比,抛出了几个关于现在社会教育的问题。 第一:父母成长的经历是如何潜移默化影响到下一代子女教育的。 片中的主角良多在童年经历了严厉的父亲和母亲的分离,最后在强硬的父权下成长为一个要强的社会人,对养母的身份也是一直很抗拒。所以他会自然的认为孩子需要独立才会变强,连孩子的第一次交换家庭留宿,都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变强的任务。 而当他遇见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父亲时,他却没有用学历和工作赢得认同,而是彻底的败北。这个憨厚的雄大父亲一语中的:你也不用做一个和自己父亲相同的人啊。原来还有父亲认为孩子是比工作更重要的,陪孩子才是无人可替的父亲的本职,一起放风筝,洗澡,在后院晒太阳的时光也就短短这几年。 导演的父亲据说也是个在洗澡时会向孩子吐水的顽皮家伙,所以导演在这里重现了自己的童年。父亲咬吸管喝饮料孩子也会效仿,母亲喜欢眨眼睛做鬼脸,孩子会马上学会作为回应。点滴中传承的是父母的性格与态度,这里没有标准答案,社会也正是因为多样性的人和物,才更精彩。 第二:在孩子眼中生活条件是无差别的,唯一的差别是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否住在高级公寓和街边平方其实是一样的,一间独立的儿童房和硕大的浴室,比不过窄小的浴缸里有大人的陪伴,再多的新玩具,比不过爸爸给你修好最爱的那一个。相反大人们却总是纠结于极力提供高档生活环境与昂贵玩具而苦恼。 当父亲的陪伴不再奢侈,不用为了一句称赞而练习钢琴,孩子的生活可以很简单。但是正因为父亲在自己心中的重量,即便不擅长也可以为了父亲的关注而继续练习下去。 据说影片中还有一句未采用的台词,是憨厚的父亲雄大对严谨的父亲良多说,育儿的过程不是“击球”,而是“接球”。日本这个以棒球为国球的国度,不得不说棒球其中的打法与规则,十分深奥,这一点在美国电影中也很常见。父亲不是负责不停的把孩子的特殊与要求打回去,而是要学会接受孩子的独特和不同。 父亲良多在被公司调换到相对轻松的部门后,在人工森林中,被护林告知蝉的羽化时间通常需要15年,他的第一反应是竟然这么长,之后陷入了沉思。在与陌生的亲生孩子琉晴的相处中,他终于明白对孩子的付出,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最后严父良多在点滴回忆中,感到了自己与儿子庆多之间,跨越血缘的联系,自己还是爱庆多多一些,尽管孩子不像他一样好强。 当他开始卸下自我,一路追随着儿子,试图表达自己对他的爱,从对不起违反约定来看他开始,说看到了儿子为他拍的照片,也告诉儿子自己也曾放弃钢琴,又以用弄丢了父亲节的礼物而向孩子道歉,最后强调自己六年间都是庆多的父亲,终于以变强的任务结束了,重拾了自己与孩子的联系。父子之间的角色在这里已经调转。 影片结尾回到电器行中,儿子庆多问父亲:你知道蜘蛛侠其实是蜘蛛吗?父亲笑答:第一次听说。巧妙的回应了如父如子的电影标题,孩子懂得的和可以教你的,也许比你想象的多。 这是导演是枝裕和,继《步履不停》之后,又一部细致入微的家庭素描。 片中有很多不同景别的人物定格,令人物的情感无限宣泄,深深触及镜头外的观众。 剧情旁白中有着微小的喜剧冲突。庆多的奶奶得知后,在女儿面前唠叨像良多这样的人,不是我们家这样的乡下人家可以高攀的,女儿制止说到:又不是因为被嫉妒而发生这种事的。结果导演安排的剧情,就是乡下值班护士因为自己与再婚丈夫孩子相处不如意而心生报复,六年后,当没有血缘的孩子也会挺身而出保护她时,她真正懂得了亲情的力量,选择了说出事实,向大家道歉。 影片中的几处空景很好间隔了节奏。每次的去往雄大家交换孩子的路上,一来一回,相信观众也在这个缝隙,有着和角色一样的思考。 在这段120分钟的电影历程中,身为人父的导演,希望让我们思考更多…… 相信福山雅治和利利·弗兰克的两位截然不同的表演,一定会让你体悟良多。两种父爱中,你又倾向哪一种?而两位母亲由尾野真千子和真木阳子饰演,母亲的角色总是可以洞悉孩子的内心。片中几名小朋友的出演更是浑然天成。大眼的二宫庆多,顽皮的黄升炫,在导演的调教下,完美的出演。 这次就先到这里啦,希望大家无论是否已为人父母,都不要错过这部精彩的影片。 ~唊嗫~

2015年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短评

NYFF2013 そして父になる、如父如子、Like Father, Like Son,光看名字鼻子就酸了……大催泪弹,后半段此起彼伏的吸鼻涕声……庆多这个小孩子黑眼仁好大,简直成咒怨了,搞得我前面老是出戏=_=||

3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力荐

再过几年是枝裕和就可能变成了一位特别喜欢拍全家福的导演无他了。

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如父如子》,看完想死。我们拍不出这样的电影。说能的,都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在吹牛逼。

8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像一个特别温暖的拥抱

12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这是一个学会做父亲的过程。果然没有办法很理性地看待这种片子,尤其在为人父之后。血缘或是亲情,真是让人纠结的事情。虽是个不稀奇、略狗血的话题,却仍在是枝裕和的空镜与不紧不慢里带出些感悟。片中有很多颇用心的细节,想起来很让人感动。朝夕相处的感情,哪能说断就断啊。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难怪斯皮尔伯格这么快就买去版权准备翻拍呢,剧本在结构和节奏上加入了很多好莱坞式类型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创作的痕迹相较于以往变重了,凭灵感和天赋写本子的日子到头了吗?其实这种本子倒是最难拍,虽然没什么让人惊为天人的地方,但是枝裕和足以给任何本子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谁调换了我的父亲(港) / 我的意外爸爸(台) ,港台的翻译真不如《如父如子》这个译名来得这么有韵味。

21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野野宫发现相机里庆多偷拍的自己熟睡时的照片竟然成了故事的转折点,所以这次佳能简直堪称影史最佳植入。

26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长痛不如短痛,生活就是不断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慢慢淡然一切。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是枝的高超技巧在于,将一个天然不可抗的俗套煽情题材用一种出人意料但又情理之中的方式展现出来(主线并非换子引发的戏剧冲突,而是福山雅治的情感皈依历程,这实在很东方)。杀手锏是扮演庆多的那位小男孩,如天使母鹿一样的眼睛释放出来的纯真良善的情感威力对我来说是核弹级别的。

33分钟前
  • LOOK
  • 力荐

塑造人物形象用了许多小细节,(咬吸管,要发票,“比爸爸还喜欢我吗?”,护士虚焦的鞠躬……)这些细节生活中常常发生,艺术作品中经常忽略,放在文字里又显得刻意,用影像写的一篇当代小说。

36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是枝导,这次心机明显了点哦。

38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是选有钱但是冷淡傲娇的爸爸,还是选没钱但是亲切好玩的爸爸?——啊我选长得帅的爸爸ˊ_>ˋ

43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小时候也被抱错了,不过很早就发现被换了回来,刚问我妈要是当时没发现养大了以后还会换吗,我妈斩钉截铁的说,当然换!我说要发现我现在是抱错的也换吗,我妈继续斩钉截铁的说,换啊必须换啊!尼玛好受伤,感情在哪里啊T^T

46分钟前
  • 磨剪子嘞锵菜刀
  • 推荐

【佳能,感动常在!】“你不需要跟你父亲一样。”

4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如何踏实的讲一个看似狗血的故事,日本人做得到。血缘还是日久生情?金钱至上还是陪伴?严苛还是随遇而安?我一直以为你们要找到答案,直到我发现其实根本没有答案;哪有那么多纠结,你哭着醒来的那一刻喊出了最想要的,那就是你的人生。#上海电影节#

51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52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囚禁了自己而不自知,多难过啊,什么是生活什么是爱都不知道了。

56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推荐

福山雅治那个角色要是换成瑛太就齐活了..

58分钟前
  • 小岩井
  • 还行

当父亲良多想把相机送给儿子庆多,庆多却说,不要。心中微微一颤。也许他也有丝丝察觉,当我们最亲爱的人想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总要送一件最珍贵的东西,是为告别。喜欢庆多听到父亲到来,却缩回自己的床柜。以及,福山雅治真是很有魅力。

1小时前
  • 不良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