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北风那个吹》,因为这部戏,还特别在视频时问妈妈,下乡的时候是不是很有意思。而得到的答案是:有些女孩儿坚持不下去,受不了苦,嫁给了当地农民,再也回不了城了。而妈妈,为了能早日回城,春节也不回家,和男劳力一起上山砍柴。 我很喜欢那个年代,或许更多的是好奇,现在想来,我的父亲母亲初三下乡,三年后,又一起被第一批抽调回城,之后,结婚,再之后有了我。然而,正如好多人所说,夫妻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享福。爸爸妈妈如那个刚打开国门后躁动不安的时代一样,也在安逸的生活中走向婚姻的尽头。 我曾经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让我出生,为什么爱了却不能坚持。但随着一段段爱情的终结,我也终于渐渐领悟,爱了,是可以结束的,爱情也会有终点,生活会改变一切。 曾经像听故事一样听爸爸讲过他下乡时的一些劣迹。他也像帅子他们那样偷过临村的鸡,在冬天的田梗里追野猪,和大队顶着干给知青争粮食,带头闹事……不过,我忘了问爸爸,他们的烟囱里是不是也飘出过鸡毛。 《北风》里的人物太完美,特别是结局我不敢苟同。比如现实中我的父亲就没能像帅子一样悟透过往。妈妈这些年来依然单身,伴我读书,照顾我的生活,今天还孤独的一个人在国内等着我。而爸爸的感情生活却丰富。尽管,他说他根本不爱他现在的女人。 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尽管会高于生活,但却不能等同于生活。像石虎子、老庄那样执着于爱情的人不会很多吧。于是我还是愿意观看他们的北风吹的年代。那个年代真实而纯粹,复杂又单纯。 上次回国,看到姥姥家相册里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如获至宝。她和大姨穿着绿军装,站在天安门前,手里是那本人人奉为神旨的语录。妈妈的眼神特别安静,静得像一池春水,当然那眼神执着又充满希望。她们有信仰。 我没有信仰。尽管在这个不属于我的国度,有人告诉我信教、加入教会,这样能尽快融入西人的社会,并且还能提高英语。我依然选择沉默。记得一次在火车站等车时,旁边坐了几个老华人。其中一个老奶奶说“我就信我自己,我不信教”。那天我很想妈妈。
在开始的时候,牛鲜花确实是喜欢帅子的,但是她做的也没什么毛病,她所做的一切确实是为了帅子着想,因为喜欢所以愿意为他考虑周全,毕竟在那个时代,好多事情都是不由自主的。
很同情她,也很佩服她,但是有时候也有点讨厌。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大胆选择,都是她自己的自愿,这些苦与乐都是她自己的坚持。
有时候真的觉得她可以放弃了,可以放弃帅子,选择更好的生活,这个剧里她有那么多的追求者,她都没有选择,可能我太肤浅了,我实在无法体会到她对帅子的爱了,曾经可以有,但是遍体鳞伤后她居然还可以选择爱着,我无法体会,我只有一万个问号,我甚至觉得这值得同情吗?但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她的精神,她的大度值得我去学习,只是有些东西在难能可贵我也学不到,就像弹幕说的,有些人可能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吧。
当时在月亮湾的时候,她确实总喜欢做一些很幼稚的事情,以至于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本来是为了帅子好的事情,也让她弄得砸了,就像牛鲜花说的,她就是一坛醋缸,不允许帅子和牛鲜花的一丝丝接触,否则醋缸就会翻。
当然,也能理解刘青。在爱情里的人,当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男人和其他女生产生暧昧,即使它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但是又有多少名正言顺的后面藏着别样的心思?她不得不提防啊!只是她的做法真的很幼稚,如果牛鲜花是和她一样的人,那么上纲上线的话,刘青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有时候真的觉得这样的人真得给她一些教训,不然她永远不知道别人的手段,以为别人都是傻子一样。
最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恨不得冲进去打一顿刘青,后来看,客观一点,也能理解她的行为,只是还是很想打她。
帅子变成失语症后(失语症难道和傻子一样吗?),她果断放弃了帅子,我也曾经真的以为,她是爱着帅子的,我以为她对帅子的爱真的是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没想到也是如此的现实,当他不再是曾经的他后,还是选择面对现实,让爱情就留在昨天,毅然决然回到城里。
也许命运就是这么折磨人,当她回到城里后,当帅子也和鲜花结婚后,他也就自然而然好了,于是命运开始轮番折磨这三个人。
尤其是所有人回城之后,刘青把所有的不幸全部赖在牛鲜花的头上,我真的怀疑她是不是精神有什么疾病。
帅子是她自己放弃的,看着帅子如今好了和牛鲜花结婚了,生了孩子了,她又心生嫉妒了,她自己选择和黄建波结婚,她自己把黄建波当做自己的筹码,可是却把黄建波对自己的虐待当做是牛鲜花的过错。
黄建波这个人纵然是心里变态,他的所做所为确实换任何一个人也承受不了,我纵然讨厌刘青,但是同样看不过黄建波。
但不得不说善有善报,黄建波也算是对她的惩罚吧。
后来她私自把和帅子的孩子生下来,还不告诉帅子,自己抚养两年后,把他送给了牛鲜花。依旧说这是牛鲜花做的孽。
后来帅子把他们的孩子带回去,她没有带几天,就又送回来了,而且还说自己不会带孩子,那您早干嘛去了?不会带你为什么要生,生了你还不养,儿子还是一个智障(我真的怀疑是不是她做的孽太多了,因此给了她孩子的报应)。送回来的时候,她还说自己得了癌症,真是牛啊,咒自己,真的可以,也就是她这样的人,宁愿不养自己的儿子,抛弃,她也愿意说自己得了癌症。
她做事情好像都是一时热乎,她现在想做,她就去做了,如果成功,那是自己的,如果失败那就是别人的过错,而且不知悔改,也不会心怀愧意,可能在这部剧里,她就是在生意上有头脑吧,其他的都是别人的过错。
他真的很可恨也很可怜。在那个时代,他纵使做了一件在如今看来根本不值一提的事情,却要被冠以很大的罪名,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我很庆幸自己可以自由的看一本书,而对于他来说这却是很难的事情甚至是影响终身的事情。
在月亮湾的时候,他即使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和鲜花的接触完全是为了利用她能够让自己早日回城,也许后来对她有些心里变化,可是他俩是周瑜打黄盖,所以我不想说这里有什么对错 。
但是后来帅子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做什么都会出现挫折,都会不顺,他也有非常不负责任的时候,他一走了之,他不管不顾,把妻子孩子爸妈甚至是刘青的孩子全部留给了鲜花,让鲜花一个女人背负起一个家。
他曾经回城之后,给鲜花说这样那样的理由,就是不回月亮湾看望她和孩子,他其实是想抛弃他们的,只不过后来出于愧疚才会选择不离婚,不高考,带她们回城。
也许一步错,步步错。就是因为没有那么爱吧,所以可以抛弃。
有时候我也以为爱可以代表一切,其实也不然,纵使爱情存在,也会在面对现实时有所选择,这是占比的问题吗?有人说那就是不够爱,可是曾经的那些有代表什么呢?复杂,确实人性就是复杂。本以为可以简单用文字来解释,到后来发现,它是盘根错节的,它是无法言表的。
为马苏姐而来。把那个特殊时代女子的温婉 柔情 无奈 悲情 悲伤 愤恨 家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最近把马苏姐的所有片子几乎看了一遍。真是拼命三娘,前些年,她一年最多的时候有八部戏。她是当年八零后第一个三料视后,凭借《北风那个吹》获得白玉兰奖;凭借《女人如花》获金鹰奖;凭借《女人如花》《北京青年》获飞天奖。姐二零一零年前太瘦了,🈶九十斤莫?羡慕爱你😘😘😘😘
知青的部分编得好,演得妙;后面则是歇斯底里生拼硬凑,大把的味精调味,到结尾煽情得几乎恶心。本来好好一个故事,越讲越歪,遗憾。闫妮真是个好演员。
在时代大背景下,个人的命运显得如此渺小。喜欢闫妮的表演。
此片告诫我们,一要相信报应,二不要喜欢文艺青年。
很有潜质的电视剧,但是应了那句贪多嚼不烂
我喜欢的是知情时代的爱情
很感动!很纯粹的爱!
央视电视剧频道正在播放该剧,我以前从没有看过,不过才看几分钟我就知道是我喜欢的电视剧。
前半部挺不错
我爹说剧本好 但是到后来太扯了
先是知青年代戏,然后是家庭伦理剧,再然后是商战戏码,到最后却成了韩剧了。
牛鲜花到底看上帅子哪点了?真特么鲜花给好大一坨翔作践了。
闫妮演的真好,比什么三枪好多了。可惜是半部好剧。
有段时间热播,一开电视,各个卫视都在播。跟风看完了,整体比较好玩。夏雨从头到尾都没变老,但是最后他和闫妮一起跳北风那个吹的时候,他们的知青同学都眼泪汹涌,因为那里有他们青春的影子。也就最后有点感动吧。。。
故事是够了
笑也春秋,哭也冬夏。
看这个片名我完全没想到后半个剧情是这样进行的……
前半部后半部风格迥异。没有看完但是很喜欢前一部分,喜欢那种在雪地里狂奔马上要见到对方,心里想怀揣个小兔子一样扑通扑通跳的感觉。
说实话很多知青没什么真本事却觉得读了书就高人一等 人的能力不是靠知识储备决定的 尤其很多知青是学文科或搞文艺的 不过多读了几本文学作品或会点才艺罢了 这些在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有什么用?而且既然读了书应该有点抱负吧 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不正是知识分子该考虑的吗?知青不去想着怎样帮助那些贫苦老百姓 而是整天为了自己的私利想着怎样回城 所谓的挫折困难不过是恋爱受阻跟农村人同吃同住而已 甚至参与的那点劳作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更别提对农村有啥贡献了 还不是农民辛勤劳作白养着你 农村人不比知青惨多了 所以我很不理解有些观众心疼知青骂那个时代 观众里有几个是城市出身啊 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 你大概率也是农村人 你比这些还有机会回城的知青惨多了好吧 最后这些少数小资们还写出文艺作品让无产阶级同情他们 真是讽刺
超喜欢闫妮.
女人做到牛鲜花这份上也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