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词好过电影结构。
写出好作品的人后继无力是真。
写出好作品的编剧本身可能鸡贼,并不绅士是真。
转行后还想花小姑娘是真,会害怕因此失业是真。
会发现有天赋的新人并鼓励也是真。
就是跟古典文学battle比较少,那可是灵感来源。
嘴上说些轻佻话,写起来还是离不开古典文学带来的影响。
大多数写过神剧本的编剧之后要么去教书写书,要么做制片人,就是写或者客串柯明斯基理论过把瘾。
跟K歌情人一样的,瓶颈期为年轻时的自负买单。
不同的是比起《K歌情人》的词作姑娘,这位逐梦准编剧更大胆,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时刻都在催促他看他的剧本,努力倾听同学不成熟的小剧本,却总是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写作目的。拥有编剧行业需要的敏锐度。
就像是为写作而生的人。
虽然老马克这张嘴巴嘟嘟囔囔说不想搞女性强悍的迎合作品,还蛮会写一些坚韧勇敢的女性诶。
以及他说起自己年轻时那个剧本,年少锐气,棱角分明。自己跟家人关系这两处我很喜欢。
深刻的作品挑动神经,仿佛背上砍刀大杀四方。
浪漫轻喜剧则把观众拽回床垫上,做个软乎乎的梦。
也挺好的。
不然这个月杀气有点重。
PS:渣休好适合这种哦,四婚一葬颁奖典礼笑死。
看他站旋转木马前会忍不住想他不扭屁屁了。
小时候英媒天天骂好莱坞毁了他,问问他自己怎么想吧。
曾获殊荣的编剧在落魄之时应经纪人的邀请,离开好莱坞前往东海岸教授编剧写作课程,在与学生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觅得自己所在的意义。 它跟《k歌情人》构思相似,但主题和角度不同。后者从歌曲和歌词,爱情和生活中寻求生命的真谛,前者则在编剧和剧本,写作和情感里寻求生活的思路。 写作者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写作有什么意义。
文字的意义不在于它必然地起到积极或消极作用。我写了很多话,对读者可能一点帮助都没有。但这就是我想把这些藏在心里很久的话说出来的意义啊,因为我想。
有些人无法表达自己感受,在看到别人能够很好地抒发自己所感的文字时,他们感慨,你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写作的人是普通人,他们相比前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可以把感受转化为文字。 每次我一想到,我所思的也是别人所想时,就会觉得自己在帮助别人。
为什么会定义为爱情片?非要说有爱情的成分,那也不过3%。几位大咖集结在这部小成本一半剧情一半文艺片里。休叔演技一流,演什么就是什么,也有人说这些剧本人物都是为他量身定做,那就怪了,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牛津大学英文系高材生,他是把功课做足了,才会有镜头前的看似本色舒展自如,either u r born with it or u r not,要么你的天赋就是为此而生,要么你什么都不是。剧情相当现实,好莱坞遍地的电影公司,大把的编剧和演员供人挑选,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大奖砸到某位头上,也不大可能一直那么辉煌下去,毕竟是艺术,不是技术,不能靠日复一日的练习和汗水就能有收获。而当你放下了面子,为生活而工作的时候,你就越接近生活的本质了。再说句题外话,诺丁山后休叔的私生活被报的比剧情精彩的多,可那是一个人的生活所在,没有被报的其他人的生活也许加倍的混乱,不予评论。那是生活赋予一个人的,不关好坏,不分对错。心怀善意,一切都是。
这个电影就像休·格兰特演的编剧,尽管年纪大,性格又不好,经常说错话,但是总有他招人喜欢的地方。
马克·劳伦斯的“与休·格兰特谈情说爱”系列,最后一部(so far)……感觉马克·劳伦斯应该(曾经)会是那种怪喱型好莱坞人材
还可以,火候把握的不错。
中规中矩的浪漫喜剧,新瓶装旧酒……我觉得编剧/导演大大是不是自己也面临着影片男主角的危机啊……不过里面好多电影梗,星战宅男略萌(怎么连个海报都没有)
中国电影从业者的必看,编剧、策划和制片人,无论处于瓶颈期的中年老炮,还是对行业充满幻想的新手。没有多么夺目,但是一语道破职业的尴尬,凡人需克服不断挫败的困窘。影片不可避免地涉及迷影文本的借用,包括对好莱坞自身的自嘲。比如在第一幕,先揭示了编剧教师爱搞女学生的现象。
休格兰特破罐子破摔
还是中年危机啊
黑简小姐黑得好带劲😂
很有70年代后神经喜剧的创作风格,很大程度上有马克.劳伦斯自己的身影,借用角色之口自嘲、传授写作技巧。落魄编剧在教书育人中找回写作初衷,在困境面前摆正姿态。学生的创作也与自身相呼应。有许多影视作品的引用和借喻,懂者更能理解它的幽默之处。
全靠休叔演技撑起来的无脑爱情片,笑点有些刻意,后半段老走神...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它是一部讲编剧的电影。
超级巨无聊,休格兰特终年不变的演戏风格,这把年纪了,如果不改变一下戏路,接下来就是混日子了
台词写得挺好。比较好玩的是腐国大叔听到Marisa Tomei说跟girls一起看电影,他第一反应说你是les么?
编剧还是美化自己了,不够自黑
休叔虽然老了,但还是很迷人啊。你演过气歌手,过气编剧,但我知道,在有些人心里,你永远是个风趣狡黠帅气的英国绅士。
如果不是格兰特 我肯定不看
HG自己说了,这是一部有深度的片子。但深度不能只是loser的设定,不能只停留在偶尔几句台词上。中年回望,人生充满失去;11岁时拥有的是真实;重写人生,是否可能…本可挖出真正的深度。可惜落为了一季被砍式的美剧情节。前有《长夜漫漫路迢迢》后有《文科恋曲》,这类影片不是拍不好的啊。
休格兰特的电影总是有这种絮絮叨叨的细小的温馨
cute
据说每年度好莱坞有30000多剧本被呈送审稿人,其中能被拍成电影的约500左右,而史上所有编剧之中能够称为“成功编剧”名利双收、凭此职业过得比较风光平顺的,不过100人左右。所以你还梦想做编剧吗?休叔饰演的不是什么“过气编剧”,而就是普通编剧,业界常态如此。至少他不用去拉斯维加斯酗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