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湯不換藥」之作。
這齣戲不知要從哪說(罵)起﹐也可簡單地說我覺得這齣戲真不堪入目。由外到內先說海報﹐天氣熱達文西更熱﹐先來一個佛祖版《最後的晚餐》﹐不覺中西合壁會有驚喜﹐還有點俗套。角色中沒有一個比較鮮明﹐想用視覺上的顏色來分辨角色﹐但來得雜亂無章毫無美感﹐結局一幕的生果欄是算「大雜燴」嗎?前作的《江湖》中已經拍來很多無謂鏡頭﹐最深刻當然是餐桌上的一幕﹐「獨立」與「商業」有時真很難相處﹐這次鏡頭剪接看似真有點是「為玩而玩」﹐意義全失。故事安排說內裡有象徵意義﹐看不出﹐只知道原來現在的黑幫仇殺已不用刀劍﹐換以碰碰車決鬥﹐錢多是也?還是現代的黑幫都真的統統轉型了?暨要捧導演又要捧新星﹐各位影帝看來也支持不住﹐每人都像用同一樣手法去演﹐沒有突出之處﹐相信也不需要用上劉燁﹐謝君豪作閑角﹐劉心悠似是掛名女主角﹐戲份沒有發揮只有眼淚攻勢。大公司大老闆大明星﹐只有包裝﹐怪不得香港電影每況愈下﹐究竟是換新血還是換壞血﹐好電影不一定要用金錢推砌出來。
故事最終所講的做人處世道理﹐現實殘酷的老土對白﹐我看來正正就是要帶給黃導演這個道理﹐這幾年在電影圈中的護蔭下真對他有害而無利﹐再試試找《福伯》的另類劇本﹐不要再談膚淺佛學了。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5/08/mob-sister-aka-ah-sou.html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话是说爱与恨的发生都需要一个引子,点着了才能迸出火花。《阿嫂》中人物纠缠时而缺乏逻辑上的合理性,或许人本来便是如此阴晴不定的动物,要不然我只能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询问“为什么”。
影片开头制造了一个童话般父爱氤氲的氛围,红衣少女与小红帽浪漫邂逅的童话。百德的女儿要参加大提琴比赛,家长们都为此奔波,几人的性格在此得到初步的刻画:阿花的喜感、大风的暴烈、阿辰的权谋和百德的威势。小妹的胜利到从礼物到庆功宴都是预算好的,当中掺杂了太多恐吓、威胁,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一家人在观众席上坐定,小妹在后台弄坏了小孩子的琴,她惊惶失措地弄巧成拙,诚恳地犯错。她是一只小白兔,无意落入一群狼中;而他们却是爱护白兔的一群狼。两相映衬下将童话的表层撕裂,缝隙里透出黑色。
百德的脑中浮现出女儿在台上的情景,脸上饱含着一个父亲的喜悦。不管背后藏有多少肮脏的伎俩,父爱是无法否认的,这也是片中最容易理解的感情。然而小妹走上台尚未进入状态,杀手的阴影便悄然袭来,全家人迅速带走小妹,她完全不能理解突发事件,群狼中的白兔显得迷惘。岔路口,阿辰代表着天意的四枚钱币说了算。尽管只是橡胶子弹,百德的心上却再一次浮上沉积了十八年的阴影。白兔的生存环境彻底变黑。
元华扮演的从江湖金盆洗手的大佬和尚,是片中第一个莫名其妙的人物。且不说将佛门清净之地演变为黑帮群龙聚首的是非之地,光是他口中吐出的句句高深之语,便使人难以理解。你很难分清楚这个人到底是真悟出了佛家真谛,还是凡心未净仅将佛门当作一个简单的从台前到幕后的场所。他又在避些什么?影片并没有说明。十八年前他已入佛门,亲眼见证了托孤的整个过程,也见证了洛华从一个崩溃的女人到呼风唤雨的阿嫂的发迹史。
林嘉欣成功地诠释了影片中第一个动人瞬间,她的表演是成功的,完全表现出一个女人在丈夫被杀报仇未遂的无力感、屈辱感与疼痛感。那种切齿的恨意驱使她蜷曲着爬向那把被打掉的枪,如此清晰。她的感情脉络大致如此,小妹的亲生父亲杀了她男人,于是她将其灭门,她恨漏网的小妹,她恨因歉意不断暗中提携她的百德。所以和尚只是将洛华的动机与嫌疑从百德的心中提取出来。十八年前他为救小妹许下娶她的诺言,十八年后他并未遵守,洛华的杀意蠢蠢欲动。
百德被阴影压得坐不住了,与其说是为自身安全考虑,不如说为了小妹。他早已萌生退意,与女儿在美国定居,“去了之后再不回来”,甚至违背几个兄弟的意愿,也不见小白兔纯洁的力量。他只想平稳地实现这个过渡,不能在这期间出事,所以那些觊觎已久的人都得来,话得说明白。洛华见到十八年后天真浪漫一身红衣的小妹,她的眼中迸出的胸中的火。林嘉欣仍然很到位地诠释了这种恨:你爸爸杀了我老公,我好不容易混到今天的位置,你却如此纯真无暇地享福,凭什么?
开会出来后,百德死了。洛华身上的嫌疑在先前的充分铺垫下放大到了极点,各路人马都开始出动,小妹被阿辰推到“坐馆”的位置。对此,各方人物反应不同,不服、不解、不屑,只有洛华分明从她身上看到自己当年无奈之极的出道,从阿辰口中得知洛华和一个男人生了个儿子,究竟怎样并没有明确的交待,但影射出洛华上位必然交付出某些她曾经珍视的东西,她对儿子的复杂态度便也不难理解。也是在小妹仓皇的一瞬间,洛华对她的感情发生了质变,但她并不自知,所以后来才会一面用球棒将其击打,一面又对其授予“真理”。这是继父女情之后的第二条明晰的感情线索。
此时,影片明确了小妹主角的地位,父亲、仇人、叔叔们,不过是为了建立起狼群中小白兔的环境,环境突变后小白兔的反应,这才是故事的主线。刘心悠作为一个新人,应该说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其本色的演出很好地表现了小妹的纯真与失措,剩下的是剧本的问题。导演似乎借鉴了《辛德勒的名单》的经验,让小妹一袭红衣出现在一片阴暗之色中,但他忽视的是,斯皮尔伯格的红衣小女孩仅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出现,而小妹是一个完整的角色,却最终被设置得单纯到单薄的地步,善良成了无知,这最终导致在观影过程中对她产生出一丝厌烦。
第三条感情线索是小妹的爱情。“小红帽”代表光明的一面,代表小妹心中的向往,代表片中处处宣扬的善的思想。阿东则是站在对立面上,象征爱之无奈,爱之牺牲。阿东的鱼是片中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很好的表现了人物阴沉表面下细腻的感情。但接下来,阿东在车中对小妹作出的自我内心剖析,却极不符合先前的人物设置。刘烨的演出也有些过火,像在阿东的躯体上附入了另一个灵魂。阿东的悲剧是一开始久背负着的,只是表现手法太老套煽情而且像近年的很多片子,又给手机打广告。
这时,影片的逻辑开始瓦解。阿花怎么发现是大风杀死百德的?没有理由,仅仅因为二者的密切关系并不能给足解释。大风杀死阿花的喃喃自语让人对这个角色性感分裂感到可疑,缺乏可信的过渡情节,并不是几句简单的话就能说明前后的不一致。相对来说,阿辰的角色设置比较成功,这个人物城府之深到后半部分才显山露水,原来他一直实施的占卜,百德临终对他的嘱托,都不过是他争夺权利的手段。幕后的一切托上台面,女人之间的对抗,实际上是阿辰与大风两人为权利而生的对抗。电影的本质仍是男人之间的故事。
结尾的车战是片中少有的动作场面,血肉模糊中一切怎样收场?大风和阿辰将此作为自己的救赎,而小妹要终结叔叔间的争斗,但她没有足够的外力,只能将自己作为祭品。从一圈黑色包围那件红衫的场景开始,影片无可挽回地走向恶俗的套路。无论是小妹说的“先救叔叔”,还是小红帽的最后回忆,都脱不了煽情的外套。最后的画外音,更是让影片蒙上一层说教的味道。
总之整个片子看下来,无法不让人给它扣上开头尚可,结尾糟糕的帽子。看得出黄精甫想要拿出一部不一样的黑帮电影的诚意,他想表达女性作为特殊群体在变迁中的境况与男性在争斗中的如鱼得水,只是在两者之间,他自己却迷失了。
整个核心主题非常不稳,基调也是飘忽不定,牵强生硬随处可见,女主的粤语可谓别扭。而除了黄精甫在玩弄各种导演技巧外,整个故事空洞平淡得实在令人无语,即便我觉得故事还有许多挖掘空间,但故事本身的一塌糊涂还是让人看不到多少希望,剧情发展得每丝每毫都不痛不痒,就更别谈什么挖掘空间了,也难怪司徒锦源作为编剧,在银河映像始终排不到一线,归根到底还是平庸
引自哥舒夜带刀的影评:黑社会就是黑社会,盗亦有道,江湖局势若能被一个少女的天真纯良轻易的扭转乾坤,人性也太简单了。辛德勒名单里小女孩的那条红裙子,只是为了从视觉刺激上反衬战争的罪恶,同时给黑夜里无助的人一点光亮,斯皮尔伯格可没幻想过用它去感化希特勒。 原文:http://mov
这台词、表演、剧情……怎么说呢,匪夷所思了
电影不算好看,但有这么多影帝的加盟,也算少有。女演员一个漂亮一个演技好。我从这个片子开始注意刘心悠,可惜这么多看一直不红。
不管别人对这它如何评价,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我看了有3、4遍了,也向一些朋友推荐过,他们都很喜欢。没看过的朋友最好在安静的时候一个人看。
除了《洪兴十三妹》之后鲜有以女性视角为主的黑帮佳片,林嘉欣那糟糕的普通话听着真吃力,黄精普棋走险招敢用这么多大牌来衬托一个新人,可惜了题材,故事没讲好,还一味地耍人性,烂尾了。
開頭那段很棒,音樂也很棒。可惜後面沒拍好,可惜了。
一大帮好明星拍出了一部烂片,秋生扮相很好,电影架构也很吸引,结局那个真的挺想吐槽的,女主角死在西瓜堆里。。。
喜欢林嘉欣~~~看她演boss,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觉得林嘉欣演得大姐太好了。。。曾志伟很囧。。。。刘烨略囧
很烂,不过林嘉欣的演技很棒,完全盖过了那些大牌。
刘心悠的出场还是蛮惊艳的,不过故事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好像有一段时间看了很多港片,都是盗版,这部也在其中,还记得黑社会壮观的场面。
剧情设定其实很有意思,可惜被导演拍成了MV,黑帮情节少得可怜,每个角色都看似牛逼,实则没用。从曾志伟的角色挂了之后故事就开始一落千丈了,甚至还出现了"少林功夫好"的情节,黄精甫是疯了吧!演员们的表演其实都非常好,但这样的叙事让他们无从发挥,戏份最多的刘心悠在这么多有魅力的配角下甚至让我不想看到她,只想看林嘉欣等人的表演。最想吐槽的还是那个红色帽子的家伙,只有智障的男人才会整天戴着红色鸭舌帽在寺庙附近溜达。看在画面挺酷,大牌挺多的份上勉强三星。
林嘉欣给刘心悠当绿叶。。但是抢戏很严重,不愧是大姐
最后突然冒出个岩井俊二的电影配乐好串场。四星给前半。前半其实在黑帮风格化方面做的尝试还是挺有意思的,但过半曾志伟突然挂掉开始就散了,好像不知道接下去要干什么了,这么多人物却没有群像感——标题“阿嫂”,但这个阿嫂如果就单纯是个留白的工具人的话就好了,对其他人的塑造都会更好(特别是本身这个片长就很短不太够用)……然后刘心悠,总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哦原来是那个三线女艺人的百合故事!
我真搞不懂,百德既然想让菲比当自己的接班人,这18年来干嘛不培养她?结果是留下一个白痴女给兄弟们,演了场“扶不起的菲比”
浪费了一大票明星,小细节还可以,但是故事整体节奏不好,特别是和小红帽的感情线太薄弱了。最后的戏更是过于理想化。
喜欢刘烨说自己我的命一分钱都不值的那段
为什么要请一群大咖影帝来把一部黑道题材的电影拍成文艺片,令人费解。剧情印象不深,但脑海里一直记得小时候香港媒体报道的一群影帝齐齐为刘心悠搭桥铺路,当年真的觉得她好惊艳,笑起来有酒窝好看极了。然而结果有点“差”,主要还是剧情的锅,看影名以为是“阿嫂”历尽千帆,登顶大杀四方,事实居然是她狗带了,满脸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