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诗无尽头

正片

主演:Adan,Jodorowsky,Brontis,Jodorowsky,帕梅拉·弗洛雷斯,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6

 剧照

诗无尽头 剧照 NO.1诗无尽头 剧照 NO.2诗无尽头 剧照 NO.3诗无尽头 剧照 NO.4诗无尽头 剧照 NO.5诗无尽头 剧照 NO.6诗无尽头 剧照 NO.13诗无尽头 剧照 NO.14诗无尽头 剧照 NO.15诗无尽头 剧照 NO.16诗无尽头 剧照 NO.17诗无尽头 剧照 NO.18诗无尽头 剧照 NO.19诗无尽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诗歌、王位、太阳

你记恨人类,他们混乱、无知,他们的酒杯里盛满催眠药。除了处女的蝴蝶,没有人可以让他们醒来。

如果存在贫穷和饥饿,那就靠战争来解决吧。希特勒万岁!资本主义与战争是孪生子,所有金钱都要经过消毒,所有物品都要奴隶递到手上,高尚的资本主义时代的贵族,王冠上写着掠夺。

权利悄无声息地聚合在家里,你的父亲很可能不那么善良,你的成长将会被母亲献祭给唯一的神——父亲,而你光荣的职业是祭坛上最美味的佳肴。诗歌、音乐被关在漆黑的小盒子里,它们被送上绞刑架,烧掉,与巫女、同性恋一起。

你便只能逃亡,逃亡到只有饥饿和艺术的国度,那里充满过度丰盈的人,充满畸形和激情还有爱情。爱情与诗歌相连,就像母亲与婴儿紧紧相连的的脐带,你和她互相吸食唾液,以此生存在这广袤的、浮空的世界。

只是自卑由一千杯啤酒浇灌而成,不论你如何写诗,你只能仰望从前的伟人,跪拜在他们的脚下,求求你给我些才华吧,不要抢走我的一切。当然,还有更迫切的事情,不论诗歌如何,你总归要落在世人的尘埃之中。于是你又回到父母面前,做他们最熟悉的小偷,偷走他们由出卖灵魂赚来的钱。

你又忘记了你是谁,最可怕的是你变成你对面女人的样子,于是你离开了。狄奥尼索斯的狂欢随即而来,此刻多么幸福,朋友的触感才真实,天堂不过如此。你活成了一个孤儿,一个真正的自己,只是寂寞,永恒地悬挂在你的头上,婚姻和死亡都变得微不足道。

「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海子」

自传,突然就想到费里尼《八部半》最后的场景,大家手牵手走着,欢庆这美好的人生。

 2 ) 让诗无尽头

其实,这是一部cult经典《圣山》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自传影片,讲述了他年轻时代的故事。1940到50年代,在智利的首度圣地亚哥,他决定成为一名诗人,由此加入了一个波西米亚style的艺术圈子。他结识了 Enrique Lihn, Stella Diaz Varín, Nicanor Parra等年轻的才子,他们都来都成为拉美文学界重要的人。

“看到中间一小段走神,闪念竟然想到了春光乍泄,以为只是因为在南美洲,有暗黄灯光,繁复壁纸,结尾字幕发现,摄影杜可风……” “已经是一部比较克制的佐杜了。但我还是那句话:我爱佐杜和他全家,我爱他们一万年。” “endless narcissist 認為自己因不會寫故事所以能成為詩人絕對是個誤解。。感覺鼴鼠斯基從聖山開始一直對六十年代的viennese actionism情有獨鐘 這部簡直就是一位當代藝術發燒友的告白 儘管作品本身無論從電影或舞台劇或行為藝術的角度來觀賞都干的發荒 可能將怪誕拍成教科書詩意拍成做作的導演也是奇特。”

整部电影给了你很多魔幻的风格幻想,但也许只有爱与恨才能更好的成就一位诗人,其他属于时代的不安分儿......

 3 ) 初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诗无尽头》讲述了一个男孩生活在父亲执意他要放弃自己的诗歌理想去当一个医学家而母亲顺从父亲的情况下,如何反抗,如何找寻自我,如何克服一切追求自己的梦想。 1、首先想谈论帕拉这个人物尽管出场不多,但是作为亚历桑德罗最喜欢的诗人,帕拉的作用十分重要。刚开始,帕拉相当于一个启蒙老师。亚历桑德罗崇拜他,因为他的“蛇蝎女人”,亚历桑德罗找到了自己的性爱的启蒙,也找到了开始的诗歌的启蒙。后来亚历桑德罗渐渐发现自己的思想被同化了,被禁锢了。之后和他很少有联系了。最后当亚历桑德罗决心自己要一生奉献给诗歌的时候,却发现帕拉背叛,放弃了诗歌。如果将亚历桑德罗对诗歌追求的过程比喻成一个人的一生的话,那么这即是从儿童的启蒙到青春期的快速成长到成年的坚定。 2、接下来想说说面具的意象,小镇里所有人都带着面具,隐藏着自己最真正的本我。一开始的男同性恋里卡多、父亲杰米,甚至是男主亚历桑德罗,他们都有面具,不过是隐形的面具,而最后他们都选择摘掉了面具,去追求最真正的本我。里卡多对亚历桑德罗有深情的爱恋,但是不敢表达;杰米关爱着亚历桑德罗,但是作为一家之主和社会舆论,他不敢表达,不敢支持自己的儿子;亚历桑德罗追求诗歌,但是他却不敢违背父亲。在摘掉面具之后,他们都展现了最真实的本我,表达了最真切的愿望,里卡多和亚历桑德罗表白;杰米最后祝福亚历桑德罗去追求诗歌;亚历桑德罗选择反抗,向所有人表达自己是要追求诗歌的心愿。 3、在亚历桑德罗追求诗歌的成长过程中,他犯了很多错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要用自己儿时的童心来掩盖自己的本我,带上了小丑的妆容(即是面具),穿上了小丑的衣服,在演出时演滑稽。但是亚历桑德罗却无法掩饰自己的错误,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正的本我,他选择了向公众忏悔,告诉所有观众他不是个小丑,他是个诗人,最后得到了观众的崇敬;向恩里克忏悔,完成了自我救赎。并且坚信自己要将一生奉献给诗歌。 4、理想与现实的冲撞,父亲是现实,法西斯是现实,没钱是现实,小镇上的其他人是现实。而男主希望的是理想,是艺术。他在家庭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性爱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朋友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他完全将一生奉献给了诗歌给了艺术,并且他觉得值得。 5、众人皆醉我独醒。在影片中,酒吧是个很重要的地点,男主在酒吧中成长。刚开始在酒吧中,他遇见了那个启蒙诗人帕拉和那个红发女人。他开始了自己艺术的起点,这个阶段他与小镇上其他被困于现实的人相比是清醒的。之后他从gay bar里出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我,又一次得到了领悟,选择和红发女子告别,选择在艺术上要有自己的形象,要有突破。最后他在酒吧里完成了自我救赎并且认清了现实,决心要将一生奉献给诗歌。 6、与过去告别,每一段时间过后,男主都会与过去告别。刚开始,他和他的家族告别,之后他和红发女子告别,之后他与那个过去的家告别,最后他与朋友告别。每一次告别他都得到了蜕变,得到了追求上的提升。 7、诗即行动。在亚历桑德罗与恩里克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与这个诗人志同道合,他们要走直线,要直行去追求最真实的真相和诗歌。他们还一起说出了“诗即行动”的话。但是当最后,法西斯进入城之后,亚历桑德罗上去阻止队伍并指责法西斯头领伊瓦涅斯。而恩里克没有同他一起而是将他拉到一边。亚历桑德罗是在坚持着“诗即行动”和“诗人要直行”,但是恩里克却没有了这样的觉悟。 8、荒诞不经的艺术家们。亚历桑德罗来到恩里克朋友的家里的时候,结交了很多艺术家朋友,从事着各种艺术创作,但是看起来是荒诞不经的,或许说更像是行为艺术和形式主义却与他们本身想表达的艺术不相干。当亚历桑德罗进行吟诵诗歌表演的时候,他的朋友们还是欣赏并支持他的。最后亚历桑德罗表达自己想要去巴黎拯救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时候,他的朋友们开始阻止他。最后亚历桑德罗和朋友们分别的时候,他与朋友们被一道打开的大门分隔开来,也都说明了亚历桑德罗与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境界或是一个觉悟的人了。 9、亚历桑德罗的超脱。影片中总是提到了人生的意义,死亡、未来等等高深的哲学问题。每当亚历桑德罗迷茫的时候,未来的他总会给他提示。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也许是亚历桑德罗自己看破的东西,但是从老年的亚历桑德罗,或者说是当时的导演自己口中说出就会有一种超脱超然的感觉。导演也许自己回顾往事的时候也已经看破看懂,便将自己加入到剧情之中,用自己之口,引导过去的自己。 这是初识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和浅析《诗无尽头》的想法。 在我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或是其他文学艺术恰是一种作者自己的自传。荒诞不经、夸张、感悟、对人生的思考,这些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也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有最真切的感受,用最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自己的经历。也正是作者经历的疯狂,才决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绝不可能是虚构的。在《诗无尽头》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小物件都是一种隐晦的表达。也只有作者经历过最真实的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感受用最精细精妙的剧本和编排表达出来。 观看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有一种提神醒脑的感觉,最好和一个有想法愿聆听的人一起观影,因为可能看到一半的时候你就已经觉得醍醐灌顶,无法自控地要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这时,和其他人激烈的讨论,探索影片中最真挚的情感恰是一方良药。

 4 ) 肉身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诗无尽头》是佐杜洛夫斯基继《现实之舞》后的第二部自传性电影,这次他将镜头对准小镇马图卡纳和青年时的自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回溯了自己从逃离家庭至最终逃离祖国的故事。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荒诞性实足的场面与角色,这些对记忆及历史现实的夸张化塑形让《诗无尽头》成为一个广袤且内涵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文本。但《诗无尽头》不止于此,佐杜洛夫斯基“属我式”的激情让这部电影又一次成为了魔幻现实主义式的肉身实践——在这里,我认为“魔幻现实主义”一词不再只是一种对于文本风格的描述,而是作为一种创作本体论,进入了自我解谜、自我关照的元叙事范畴。

电影的属我性

让我们从哲学史说起。哲学史,从尼采和克尔凯郭尔为起点,开启了自身的现代性转变。从这时开始,哲学产生了一种内向性趋势——它不关心普遍式的、脱离个体的纯粹思辩,而变成了哲学家主体生命的理性注脚——一言以蔽之,哲学不再外在于哲学家自身。尼采穷尽了一生,发出对自我生命的哲学追寻;克尔凯郭尔则更甚之,它的一生都在询问自己“成为一个基督徒到底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而他的哲学竟是不断询问的旅途中的副产物。哲学从这时拥有了一种“属我式”的激情,对哲学家而言,哲学活动不再是进入人类知识共同体的崇高尝试,而是关于自我询问、自我解剖的呢喃细语。

无独有偶,属我式的激情也并不在电影史上缺席。当电影成了一种影像化的记忆,抑或是一种梦境,创作者便被允许通过感官材料的堆叠重新触摸自己的意识深处。就近年来说,卡隆在好莱坞混出名声后,把摄像机转回墨西哥的童年,拍了《罗马》;阿尔莫多瓦则坦诚地给观众献上了自己的“痛苦与荣耀”。而对于佐杜洛夫斯基,这个也许是导演圈中最具有自我情结的文艺导演来说,电影的属我性更是被无限放大。

佐杜洛夫斯基创立了一种叫“心理魔术”(Psychomagic)的精神分析疗法,结合了艺术、东方哲学(尤其禅宗佛教)、神秘主义和现代心理学,去治疗具有情绪问题的病人。他甚至在2019年制作了一部电影(《心理魔术,治愈的艺术》),通过记录与现实中的病人的接触,详细地展示了自己的这套独创的精神分析疗法。他认为电影具有疗愈的功效,先是他自己,其次是他的家人,观众只能是第三位。这意味着,拍摄电影对于佐杜洛夫斯基来说,首要地,并不是一个商业活动,亦不是艺术活动,而只是“面朝自己”罢了。不仅如此,在谈及自己创作电影的初衷时,他说:“我渴望着去打开我们内在深处的自我。为了认识自我,我必须去了解其他人。”因此,在佐杜洛夫斯基看来,电影首先是一种自我疗愈、自我认知的手段,其次才能回归到电影所谓传统的商业和美学价值。在他的词典里,自我永远是第一性的,他人才是第二性的。这种“属我式”的激情贯穿了佐杜洛夫斯基电影创作的始终,并在他的创作后期尤为凸显。目前,他已经完成了两部自传电影的制作(《现实之舞》《诗无尽头》),并在采访中表示“如果只有三百万,我就会继续拍我的自传三部曲,也许会讲述我到了巴黎之后的生活。”

作为实践的魔幻现实主义

在我们厘清了佐杜洛夫斯基电影的“属我性”后,当我们回归到“魔幻现实主义”的话题中,并考察一下《诗无尽头》的元叙事层面,便最终会发现更多玄妙之处。

继《现实之舞》后,佐杜洛夫斯基在《诗无尽头》中再次启用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作为自己影片的主角,大儿子Brontis饰演自己的父亲,而小儿子Adam则饰演自己——此时,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儿子,而自己的儿子又变成了自己的父亲。在整个荧幕史上,这都是绝无仅有的一例。通过这次荧幕实践,他有意识地创造出了代际的混乱,把我们,更是把他自己引入了一个魔幻的情景中去。他将无有之事铸成了既定的荧幕实践,将隐喻化为了肉身现实。此时,《诗无尽头》这个电影本身,在元叙事层面上,成了一个魔幻现实文本,而把这个文本囊括于自身之中的,便是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生命本身。于是我们会意识到,魔幻现实主义关照的对象,早已不仅仅是他所创造的文本,更是他自己。事实上,纵观全片,佐杜洛夫斯基就是在干一件事——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视角回溯自己的遭遇。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便不能仅仅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他的文本创作风格,毋宁说是他认知自我,解构并建构自我的重要方式。正是在此处,魔幻现实主义一词中便有了“属我性”的烙印。“我并不是在谈论自己。”他说,“我是在中和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可以看出,魔幻现实主义真正参与进了他的肉身存在中。它从为民族性、社会性的代言的阶段,最终内化进了个体的无意识中,回归到个体性上,成为实践,成为肉身,成为了个体的一种“属我性”的存在形式。

在智利拍摄本片的过程中,佐杜洛夫斯基联系到了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关键人物——诗人帕拉。帕拉虽然已是高龄,但思维仍然活跃。佐杜洛夫斯基问他:“如果我还能活24年,你会和我说什么?”随后,在影片中,佐杜洛夫斯基将帕拉的话化作自己口中之词,告诉了年轻的自己。

佐杜洛夫斯基的此在永远是魔幻的此在,佐杜洛夫斯基的现实永远是魔幻的现实。他的生命是他电影的样本,他的电影是他生命的注解。

 5 ) 诗句、台词整理|“如果只有一百块,那就写诗吧”

《诗无尽头》

亚历桑德罗·杜佐洛夫斯基

(诗句、台词整理

这种悸动

这种眩晕

以及这去往

无尽深渊的滑行

我遗失了我的群山\以及群山那微微泛酸的芬芳

我遗失了我的大海

以及在它上空成群飞舞的群鸥

从托科皮亚到圣地亚哥\这绵延两千公里的泪水

目睹我的梦想\碎落一地

与诗初遇

加西亚·洛尔迦

西班牙文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二七一代”的代表人物。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绿的风 绿的树枝

船在海上 马在山中

影子缠在腰间\她在阳台上做梦

绿的肌肤 绿的头发,还有银子般清凉的眼睛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在吉普赛人的月亮下

一切都望着她 而她却看不见它们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绿啊 我多么爱你这绿色

即兴

花儿在歌唱 继而消逝

我们又如何能为此抱怨不已?

我常常会通过你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

夜晚的雨

空荡荡的房间

那一路上 我的足迹\渐远 渐逝 渐无

花儿歌唱 继而消逝...

我们又如何能为此抱怨不已?

夜晚的雨 空荡荡的房间

那一路上 我的足迹 渐逝 渐无

诗歌

你犹如一只燃烧的蝴蝶 为我照亮前路

自我介绍

我内心的自我 已燃成灰烬

在梦中 腾起熊熊焰火

我从不畏惧自己的身影

我要重新找回 曾经本真之自我

即非这一个 亦非另一个

我已死过千百次

将所有无用之物 投入火中燃至灰烬

藏身于花瓣之中 随阵阵清风远走

你让我读巴勃罗·聂鲁达的"颂歌"

以及尼卡诺尔·帕拉的"诗歌与反诗歌"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帕拉

他不同于聂鲁达\聂就像是至高无上的神

他则只是一介凡夫\拥有凡人的各种弱点

很荣幸向大家介绍...

尼卡诺尔·帕拉

多年来 我被审判 只因

爱了一位卑劣的女人

为求衣食温饱

我日夜劳作

趁月影婆娑

四处行窃

如此所作所为

只为她迷人的双眼

不会溢满失望

蛇蝎女独白

喜欢鸽子的女人\就像是心醉神迷的处女

在夜里 以她沉睡的双乳\哺养百合

幻想自己斜倚琼楼

倘若不存在\一切皆美好

亚历桑德罗

我们将永不分离

喧闹的白日里沉睡\安静的黑夜里苏醒

你背上那一缕缕伤痕\正是我写下的篇篇诗行

那阵阵疼痛\会令你懂得我的诗意

我仍然是处女之身

除了交媾\我们可以做任何事

我要守护我的处子之身\献给那个自群山而来...

神圣之人

等一下

告诉我

对你来说 诗究竟意味着什么?

就如吃了萤火虫的蟾蜍

拉出得亮光闪闪的粪便

遇到混乱

在这早已分崩离析的世界\许多人在聆听

却不再有歌声

人们奉献一生\却没有丝毫功劳

比起我的步伐\我更关心我的足迹

遇到表弟自杀

犹如一只鸟

犹如树的躯体

你已抵达你寻觅一生的终点\你头戴颈圈

从此闭口不言\不再提及你隐藏的灵魂

初遇恩里克林

若人生荒谬癫狂...

这就是我的诗:醒目的黑暗

在这破碎的镜子之后

我只是虚空本我

完美之钻 只因你隐匿于无形\人们便无视你的存在

我所逃避的死亡\正不紧不慢 跟随在我身旁

一切都会消逝

我们的灵魂也终将消逝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梦想会消逝

我们自己\终究也会渐渐逝去

诗歌 就如同翱翔于天空的\N雄鹰的身影

飞过 却不曾留下一丝痕迹

老佐出现

我 即是未来的你

或者说你 即是曾经的我

你献身于诗歌 我亦从未后悔

你或许会问: 我将会得到什么?

你将学会 如何快乐地面对死亡

我害怕死亡

你害怕活着

我害怕令他人失望

为自己而活\这没有错

为他人而活\那才是天大的错误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生啊

大脑负责提出问题

心则负责给出答案

人生本无意义\但我们必须要活着

活着

活着

活着

恩里克林失恋

因你从不顾及他人感受

当你肆无忌惮地背叛我

我便用绞索将你束缚

令你如死去的缪斯\从此不再有未来

我将你锁入我母亲的棺木

让你在她可怜的尸骨中腐烂

尽管我依旧想向她的尸骨\求得一个拥抱

小丑对爱的追逐

我从未与你相遇

却永远失去了你

踏上一段永恒的旅程\只为寻找那不存在的相遇...

只为告诉你\是你

用那无数亲吻

以及那无数伤痕

成就了我的梦想

低落时

老佐

沉睡好过清醒

死亡再好不过

最好从未出生

行了 恩里克

你正在毁掉你自己

我们不会让你自杀的

世间一切 皆是虚妄

你在浪费自己的时间

这就是人生

人生

遭受痛苦的并非真实的你自己

而是你的臆想出来的那个你

迷茫时

老佐

喂 你!

你是谁?

你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要活着?

我从未活过

我出生时已经死去

死于众多死亡之中

死于众多死亡之中...

我会老去 直至死亡 然后腐烂...

我所有的记忆\终将归于虚无...

我的言语 我的意识

我所有的一切\都将被遗忘的深渊湮没

街道会消失

我的朋友们...

这座城市

地球 月亮 太阳

以及天上的点点繁星 整个宇宙

该死的反射

现在 我该如何对待\你投射给我的忧虑

衰老并不可耻

你可以超脱万物

性 财富 声名

你也可以超脱自我

你会变成一只蝴蝶

光彩夺目

一种...

闪耀着纯粹的光芒的生命

对未来

和帕拉先生

我打算将我的毕生献给诗歌

你疯了吗?

现在连书都没什么人买了\更别说诗集了

眼下你最应该做的\就是学习

拿个文凭

然后像我一样\找个教授的职位

千万别拿你的未来开玩笑\亚历桑德罗

蝴蝶不应该让自己变成苍蝇

诗人也不该变成教授

我就是一名教授

但我也没变成苍蝇啊

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

就算我真的改变不了起码我还敢尝试

是吗?

怎么个改法儿?

从改变自己开始

亲爱的爸爸

你什么都不给我\你给予了我一切

以对我的漠视

教会我爱的真谛

以对上帝的否定

教会我重视生命

尾声

祝福你

若有一日

当你身陷

悲伤的深渊

学会放手

重新感受

活在当下

我学着如何存在

我学着如何去爱

我学着如何创造

我学着如何处世

世上所有的路\都是我的路

静心聆听\我听到全世界在哭泣

 6 ) 诗到尽头是尼采

20世纪是激变的时代,文学在问什么是文学,绘画在问什么是绘画,音乐在问什么是音乐。简而言之一句话,艺术陷入了自我困境。

绘画上由具象走向抽象,沿着印象主义脱实入虚的脉络,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等次第出场,走到抽象表现主义,已经从孤立的画作表现发展到强调创作者当下时点随机情绪的行动绘画,绘画和行为艺术的边界渐渐模糊。

音乐上由调性走向无调性,音乐不再以和谐为目的而探索更广阔的听觉的可能。德彪西打破和声的功能性规则,勋伯格甚至摒弃调中心的原则,赋予十二音均等的地位,旋律派式微,反对动机重复犹如郑重宣言。

文学上浪漫反古典,现实反浪漫,一浪接一浪。十九世纪是一个盛世,英国贡献王尔德,法国贡献波德莱尔,德国贡献尼采,俄罗斯贡献陀思妥耶夫斯基。到二十世纪,现代反一切,却声势浩大,面目模糊。

美的边界必然走在扩大的进程里,在探索路径的浪潮里,先锋的可能是旗手也可能是灰烬。艺术家是一项风险巨大的职业,对于向永恒宣战的人而言。亚利桑德罗不可避免地面临困境:要做一个诗人,可是诗的路走到尽头是什么?

亚利桑德罗反叛家庭的原因是想成为诗人而不想当医生,于是他出走,去艺术者之家寻找诗,来者听闻他是一个诗人便起立鼓掌。鼓掌是对行为的称赞而没人关心作品何如。于是他去虹膜咖啡馆寻找缪斯,缪斯以情欲控制他,直到他失去控制。他出走遇到诗歌上的知音,以文学理念指导生活,“诗人,永不走弯路”,“诗人眼里无规则”,反对权威,涂黑聂鲁达的雕像,却与朋友的未婚妻越轨,在生活层面上深深伤害了友人。他失意出走,遇到小丑,诗歌几乎等同于享乐派的哗众取宠。他陷入自我的困境,面对被遗忘的深渊埋葬的恐惧,发出“出生即是死亡”的悲鸣。

在原生家庭里诗歌意味着贬义的敏感,这种敏感与懦弱,边缘,同性恋相关联。在艺术者之家诗歌是行为艺术,一种即兴发挥。在虹膜咖啡馆,诗歌是情欲的灰烬,一种副产品。在朋友里,诗歌是为艺术而生活的介质。至此揭露冲突的根源,艺术理念和常规生活之间注定有不可调解的矛盾。从南美的狭长岛屿出发,他去争议的先锋巴黎寻找问题的答案。过程按下不表,在年轻的扮演者和年老的导演同屏出现的时刻,导演给出一生探索所得到的答案。青年的他穿着伊卡洛斯的戏服,绝望地砸碎镜子,失意地认为出生即死亡,死亡在众多死亡之中,在找到艺术的路前,艺术家永远面临被忘记的恐惧。年老的他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你可超越一切,化身光彩夺目的蝴蝶,成为闪耀着纯粹光芒的生命。

于是见尼采。尽管生命本身是个悲剧,但是总要尽力燃烧着活下去。生命的悲剧是有情的人类对无情的宇宙的挣扎与反抗——徒劳无功,遗忘早晚会发生,“你改变不了世界”;人类应该具有超人精神,克服太人性的自我,”你要改变你自己“。个人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就是个人主义,超脱性欲,财富,声名,社会关系的限制,乃至超越自我。

诗走到尽头是尼采。超人精神没有尽头,诗没有尽头。

我更愿意把传记电影看作一个成长故事。亚利桑德罗的电影看似机巧繁多,象征主义过盛,但不过是掩人耳目,像一个小孩子炫耀玩具,但其实他总是在提出问题,尝试给问题一个答案,至少在思路上维持着孩子的直接和率真。问题在《圣山》中就出现了,那时他提出关于永恒的一系列假设,然后一一否定,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个问题终于在耄耋之年得到了回答:通往永恒的,是闪耀着纯粹光芒的生命。

 短评

已经是一部比较克制的佐杜了。但我还是那句话:我爱佐杜和他全家,我爱他们一万年。@London ICA preview

6分钟前
  • Virgil
  • 力荐

肆意汪洋的色彩,暗蓝如春光乍泄,猩红似瓜纳华托,耄耋之年不输蓬勃激情,在艺术中永生,在诗歌中驰骋。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帕梅拉·弗洛雷斯一人分饰两角满分!!传记片很容易拍得太实在,这部可以说是充满想象力了。说话像唱歌的母亲,少年舌吻特写,红发巨乳女诗人,走路永远直线的基友,姨妈满腿的侏儒情人,这些都让人难忘,但夸张的舞台剧形式背后又是一个很实在的主题,就是人不断挥别过去走进新生活。

13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3.5 有趣的是和同一单元的智利电影《追捕聂鲁达》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结局却完全相反的风格,但文学性却远远没有前者来得深入,被荒诞的调子消解掉不少,导演亲自出现的段落更是让电影变的浅显。不过怎么样说,再做一次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14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BIFF# 自传三部曲之二,比「现实之舞」更自由:戏剧、剧场、马戏、木偶戏、音乐剧等元素加上超现实主义,呼应诗人的养成。阿多尼斯出镜,恩里克·林、尼卡诺·帕拉等诗人及其他先锋艺术家的影响清晰可见。很多台词赞:『闭嘴,诗人不要解释。』『我把魔鬼交给了灵魂。』

16分钟前
  • btr
  • 力荐

嘤嘤嘤 血压又下不来了

20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本届 HKIFF 看的最嗨的一部片,一部大麻片还很纯瞌完就嗨!诗境与现实交织,连现实都变的不再现实了,好喜欢!所有的外界真相都用最简约的形式投射到了这个并不现实的空间里,走进一家酒吧就能遇到灵魂缪斯,两人一起散着步就能遇到自杀死掉的表哥。融入诗人体内的现实之线。赞!

22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用无比花哨张扬的方式强调了“我是诗人”,仿佛无比浅显常见的家庭关系也可以无需计较。许多画面具有浓烈的美感,可能是今年HKIFF混剪短片里用上最多画面的一部吧。

25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诗也有很多种啊。这样高度个人化的lexicon表达出来的才最是诗。伴随开头音乐响起道具组的一众同仁开始狂欢熟悉的佐杜罗夫斯基悄然登场。好像久违的重聚。一直看到片尾字幕出现我自己的名字。年度观影感动。

29分钟前
  • 好样的
  • 力荐

自传体第二部。马戏团/侏儒/小丑/丰乳肥臀的女人,多次验证,佐杜体内确实藏有一个费里尼的灵魂。红发丰腴女人与母亲均为同一人扮演=俄狄浦斯情结。年轻的佐杜与红发女人做爱,交叉剪辑至父亲与母亲做爱。片末与父亲的和解确实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基调。//你将学会如何快乐的面对死亡。

33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亚历桑德罗是真朋克,撕碎一切。诗是行动,他的行动就是赤诚之诗。

36分钟前
  • blueshadow
  • 力荐

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魔幻舞台,有那么多澎湃的幻想,和鲜艳的色彩。拉美超现实主义的最后捍卫者,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让诗歌与电影跳一支激烈的舞然后死去。

38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道理与疯话是两种情感,有情与无情是两套言语。

43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力荐

癫狂且童稚的佐老玩了一把自己的“午夜系列”和“魔幻现实”。Not every one can divide the people can be called a poet。only love and hate can make it。the else just making a fuss。只有爱和恨能成就一位诗人,其他的都只是无病呻吟。

4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又被结局惊艳到了。论剧情冲突『诗』不如『现实之舞』出彩,但『诗』佐杜真正把显微镜放到了自己身上(上一部大部分是在父亲、母亲身上),结构了自己,消解了父权、母权与家。 不说了,佐杜下部片子我也要去众筹一发啊。

51分钟前
  • 王斯王
  • 力荐

所有道路都是我的路。

52分钟前
  • 巫眠
  • 力荐

只看到最后半小时 但是太好了 太好了 热泪

55分钟前
  • 力荐

自传第二部。希望大神永远健康,把这个系列完成。Q&A环节,大神完全气功师气场,说什么场内都排山倒海,借机索签名成功。

6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老佐继续带领着自己的儿孙逆时而上,扫清家族墓碑上的心之尘魂之憾,最终乘上船,驶向了我们的时代。想继续听其讲述在巴黎的成长心路,因为,老头儿没有给人一丝的过时之感,这种能够与时间洪流近乎完美的融为一体的创作能力,恰恰就是他在强调与追求的所谓看透死亡,便是永生。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虽然被结尾感动了,我还是给S分析了半小时这电影为什么不好。一个创作者最糟糕的状态,就是自我感动的状态。一定要自我克制啊。有时候灵感是最容易的,赋予形式是难的。说到想象力,倒是有很多费里尼,伯格曼和Roy Andersson的影子。一个通过艺术自我治愈的例子,也治愈了那些类似经历的人。

1小时前
  • Zo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