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本片上映前,就有许多媒体人,给了它“国庆档最大黑马”的预定。 毕竟,对艺术而言,年轻、远行、梦想、兄弟情的主题,从来屡用不爽。这个时代,又如此热衷于讨论互联网、直播带货、物流以及电商。何况那里面,还藏着许多中国人最热衷讲述与聆听的母题,它们在从古至今的地方戏曲、话本小说、民间传奇里,被反复演绎过:公子落难——白手起家——共图富贵——勤劳致富——屌丝逆袭——兄弟失和——推心置腹——重归于好——另辟蹊径——再展宏图。
这个十一的院线作品,大多附着一个相当成功的“姐妹篇”和“前文本”,就像《我和我的祖国》之于《我和我的家乡》,《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于《姜子牙》。
至于《一点就到家》,因为监制是陈可辛,外加整个设定与结构的相似性,于是大家纷纷说,这是“农村版的《中国合伙人》”。
当然,它自己也很认同这点,甚至不介意顺坡下驴、将计就计,抖个机灵玩个梗,明白无误地暗示两部电影间的互文:“我客户说过,千万不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合伙开公司”——是哪个客户呢?“是三个教英语的!”
当那些筚路蓝缕、夙兴夜寐、坚忍不拔、能屈能伸的价值观,当那些品牌打造、整合营销、IP运营、时间管理的术语,当那些进阶可以复制、人生本有直线、三十岁前必须记住多少件事、世界终将因你而不同的信条,不厌其烦地填充于成长规划、思维导图、企业培训、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纸质出版物和在线课程时。谁都应该明白,一个关于财富和创业的神话,有多么充足的理由,出现在电影里。
但是,这类神话自带价值观上的风险:稍不留神,就会沦入拜金主义的蝇营狗苟。
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渴望成功,于是大家在大银幕上也渴望看到成功。但大家又在现实生活中被成功煽惑得疲惫不堪、焦虑无匹,于是大家在大银幕上渴望看到点不太一样的成功。
成功还是得成功,但能不能成功得别那么庸俗、成功得多一些情怀、成功得更有少年感一点也更治愈一点。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它告诉我们:教育和民族自强,才是成功的另一种写法。《一点就到家》的故事发生在今天,它告诉我们:改变落后面貌、造福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西部去到边陲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才是成功最崭新的机会。
以前开玩笑说,这年头走青年励志路线的影视剧,两个模式最屡用不爽:第一,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我要赢,我要征服你;第二,既然不开心也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结果,《一点就到家》把二者神奇地整编到了一起,“我要征服你”和“一路向西去大理”,“赢在当下”和“生活在别处”,同步并轨了:
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个男孩,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冲动,一个代表坚持,一个守着电商梦,一个守着快递梦,一个守着电商梦,一个重新认识了乡村,一个重新认识了互联网,一个重新认识了父亲。
他们共同拥有着善良、执着、勤劳、诚实、对世界和周遭的善意、百折不挠的勇敢,共同拥有着美丽的云南,和美丽的信念。他们这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公司的品牌变现,他们要解决更意义深远也更功在千秋的问题:村庄和故乡的空心化困局,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化路径,不公平的世界产业链分工……
这,就是“成功还是得成功,但成功得别那么庸俗”。
讲编剧理论时,我总爱说这么一个道理:如果想表达A(某种情绪,或者感觉),最好的办法,永远不是使尽浑身解数吭哧吭哧地正面渲染和强化A,而是找出一个和A相反的B,然后,用写B来写A。
比如,写一个绝症病人的弥留时光,最悲伤的不是让大家围着他哭,而是让他陪着家人再开开心心地去一次游乐场;写一个大饥荒里的灾民,最有力的不是写他饿死,而是写他好容易得到食物之后,把自己活活撑死。
《一点就到家》在这一点上,是教科书式的操作:要表达提升与改造,我就先表达最大的断裂;要表达融合、反哺与滋养,我就先表达最大的隔膜、最大的无法理解。要呈现最时髦的产业形态和创业赛道,我就先呈现最土得掉渣的地方、和最土得掉渣的人群。
互联网经济的勇敢下乡,而且是很深入、很突兀、落差很大、看起来很不可能地下乡,因为这个“乡”,干脆被安放在了云南千年古寨。
时间的凝定、空间的边缘、外加原住民生活习惯的根深蒂固,三重不可能,围追堵截,破局艰难,任重道远。这给了“用写B来写A”最天然的便利。
帮扶农民兄弟,树立国货自有品牌,每件事都是功在千秋,一不留神就能升格成主旋律乃至五个一工程奖,可它用的却偏偏是喜剧,担纲的偏偏是几位小鲜肉,风格很热闹轻松,情绪与节奏一直被撩得很high。
这是最符合经典戏剧学的“反差”,也是最符合当代互联网思维的“拼贴”。
要拍新的希望,就先拍自杀未遂;要拍乡村经济振兴,就先拍古老的祭祀仪式;要拍你的倾心、认同、发自肺腑地融入,就先拍你被虫咬、被牛舔、从山上摔下来遍体鳞伤。
拆快递用的是柴刀和镰刀,快递车队是一群身手矫健的老农民,打越洋电话时身边围着一群留守儿童、咖啡实验室建在塑料蔬菜大棚里、最高三人组开着董事会时地上爬满鸭子、老中医引述的金句不来自《黄帝内经》而来自《哈利波特》。
带来最洋派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合伙人,竟然鬼一样穴居在后山,还偏偏是最守旧的村长的儿子。包括“在茶叶之乡卖咖啡”这个核心设定。
一切都是“反差”和“拼贴”,都是“用写B来写A”。
所有的张力,所有的好故事,所有中国观众的死穴,其实,都可以在这样的二元并立里,顺理成章地完成和释放。
那个反复出现的画面,已经成为了影片的核心意象:三个大男孩坐在古树上,一起望向蕴藏着无限希冀的远方。古树和远方,新和旧,此在和彼在,历史和未来,变和不变,都在这个画面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旧、历史,在这个画面里,不是到达远方、新、未来时必须跨越的路障,也不是等待远方、新、未来输送营养的对象,而是一个凭依、一个根系,一个坐在上面,才能更加稳固地看向远方、新、未来的支点。
这就消解了农村小镇“不是扶贫前沿、就是世外桃源”、“不是盛产累死讲台的最美支教青年、就是盛产锐意改革的致富带头人村官”之刻板银幕印象,让其成为一个更加具有戏剧能动性的存在。
因为,三个男孩不仅仅是来帮助农村的,他们也在被农村所治愈,甚至是,所滋养,所反哺育、所提升、所塑造。“来自农村的反向感化,让一个失去方向后的被动选择,为你指明了新的方向”,这样的处理,让人想起许多日本和法国电影,无论是《哪啊哪啊神去村》,还是《普罗旺斯的夏天》。——对中国电影而言,它非常稀缺,也非常宝贵。
内心越来越澄澈,脚步越来越踏实,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成功、财富、创业这些总让人心猿意马的概念里,去掉虚火之后,本身的意义。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观众的情感注资,有热血能燃,有CP能磕,接地气,而又讨喜。
在对他们不乏宠溺的围观和目送里,新时代优秀的创业者应当具有的理想道德和理想人格,不知不觉渗入每个人的认知里。
在星雀公司傲慢的收编面前,他们仨甚至代表乡村发起了一次直接的价值观对抗,在这对抗里,连“做生意就是为了卖出去”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公约数都被否决了,对土地和乡亲的信仰,让他们和村庄、和一些更古老甚至过时的东西牢牢站在了一起。
“一辈子想着打败我爹,种上了咖啡反倒有点懂他了”,父子和解,本来就是一场隐喻,强调了谁才是谁的孕育。
但是,因为有了一致的敌人和目标,三兄弟和乡村之间,本来也很严重的内部紧张关系,被稀释了。
除去前半段里的退货大狂欢和集市上一场追打骗子的闹剧,创业项目遭遇的来自乡村的反弹力量,表现得相当不足。 村民们好像总是能在一串印度歌舞片式的、漫山遍野的集体律动后,完成从怀疑到拥护的统一转型。
给人的感觉,没费什么力,快递就铺满了村庄,没费什么力,咖啡就销往了世界。 于是,许多可以走向更深刻人文思考的地方,也被避重就轻地掠过了:影片落幅处,老奶奶无限怅惘地说:当初和丈夫就是在集市上认识、最后走到一起的,可是现在集市这玩意儿没有了,都不知道怎样跟人们聚会了。这里本来藏着极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和乡村的共同胜利里,是不是也伴生了某种共同的失去。结果,话音刚落,老奶奶掏出了一个支付宝的二维码开始接收捐款,然后是皆大欢喜的笑,好像“反正能赚钱、其它不在乎”,好像“只要科技进步、一切都能解决”。
作为一部商业片与献礼片,这样处理也没问题,但陈可辛与许宏宇的组合,总让人会忍不住去期待多一点的作者性。
所以,这是一部完成度和类型快感都非常充足的电影:流畅明快的故事底板,喜感温暖的情绪脉动,色彩鲜明的视觉包装,笑点泪点燃点一路铺排有序、计算精确。虽然带着某种“机巧性”(或者说某种“刻意取悦”),虽然留下“也许可以更好更深刻”的瑕疵遗憾,但必须承认,它看得人挺舒服。
至少它向大家证实了:一不留神就会陷入说教的脱贫攻坚,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市侩的创业励志,也拥有了清新喜悦的可能。在“可敬”、“可佩”、“可流泪”、“可写观后感”之外,它也能够“可爱”、能够让人自问“有没有远山树林的味道”?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看过了《夺冠》和《急先锋》,又迎来了《我和我的家乡》与《姜子牙》,但是不管哪部,都没有让我有观止的感觉,好像都有些不如人意。终于,在看过了《一点就到家》之后,我可以确定,原来国庆档最好的片子,是它!
十年剪辑许宏宇,节奏掌控能力比某个疯狂生长的导演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整个片子看下来,畅快的就像听了一场五月天!(片中曲子不是五月天,具体是谁,暂且不表)
虽然它不是《我和我的家乡》中的一个片段,但是它更像是一个完整版的青春版的《我和我的家乡》。而且相比那5部短片,《一点》对家乡的阐述更有一种沉浸感。它没有浮在表面,彭昱畅和尹昉顶着被晒黑的肤色,说着云南土话,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的家,他们不会走。简单说,在徐宏宇这里,家乡不是需要别人来扶P或者赞美的地方,家乡就是家乡,仅此而已。
"我们从来没把你当外人。我知道,是我自己把自己当外人了。"
在观看之前,我特别留意这部剪辑是谁。因为对做了十年剪辑的许宏宇来说,如果不是自己操刀剪辑,那他会选择谁呢?这个剪辑就算不是比许宏宇厉害,也一定不会比他差多少,不然许宏宇自己心里那关就不会过得去,后来看到,是周元,剪的很棒!而许宏宇,是翎刻影视周元的老板,也许,还是他的师傅。这部电影,有很浓厚的陈可辛味道,对于许宏宇来说,这是一种致敬!可以说,这是一部三代师徒共同完成的作品。
许宏宇导演有挺多优点。
剪片子厉害,节奏好,这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事情。
从他已经上映的两部作品来看,他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导演。拍爱情,就是拍爱情,不去说太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拍年轻人,就是要拍出生机勃勃,不怕失败的朝气!“失败的只是事,不是人”,这碗鸡汤,我干了。
分镜做的很赞!每个镜头的衔接都不是那种有什么用什么,而是设计好的。比如在他们的驿站因为赔付乡亲们的退货之后,给到的一个计算器镜头,配着背景音,“归零"。除此之外经常大特写切全景大全景,视觉冲击力强,与此同时还加上配乐转场,自然顺畅,很有自己的镜头语言风格。赵晓时,本片的摄影指导,1962年生人,和我爸爸一样的年纪,但是运镜如此灵动,和许导的主题立意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个真的是不容易!
许宏宇还是设置悬念的高手。从一开始的李绍群死了,怎么死的?魏晋北N次创业都不成功,他究竟需要怎样的机遇才可以成功?魏晋北失眠二十三天,他究竟什么时候会睡着?李绍群会和自己的爸爸和解吗?魏晋北会带领他们两个创业成功吗?等等,一系列的小悬念吸引着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下去。没有大反转,只有小悬念。
许宏宇再次展现了他对于在电影中展示味觉的偏爱。一个拍男主角吃泡面都要精确时间才好吃的导演,要拍咖啡有远山树林的感觉,你感受到了吗?我感受到了。
其实这部小品片的剧作也不算弱。相比整部电影没有一个普通人,不是神仙就是妖怪的《姜子牙》,《一点》给了观众对接云南普洱小山村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刘昊然。刘昊然是个外人,观众对于云南普洱小山村,当然也是外人,那你凭什么让观众和云南普洱产生链接?就靠刘昊然这个外人。先是一直把自己当外人,把小山村当疗养院,赚了钱可能马上就会拍拍屁股走掉。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觉得小山村亲切,非常有家的感觉。他说,"我认识村子里的每一个人,知道每一颗咖啡树生长的位置",这种内心的转变,会让观众觉得自己是小山村的一份子。许导还借用搞笑的老大夫,给大家说教了一下大和小,现实与梦幻。
许导的音乐品味也不差,我记下的有。台湾乐队八三夭,云南乐队山人乐队,女歌手艾怡良《Forever Young》,大家快去搜来听吧!让我听出来五月天感觉的就是上面的乐队哦!
三主角的设定已经非常成熟,有《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国合伙人》,可能是害怕没有女性有些薄弱,所以拉来了迷雾剧场当红的谭卓,演了一把工具人。
其实在云南种咖啡这个事儿,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上一次看到去云南种咖啡的人,是美国人,网红郭杰瑞。我当时也在想,美国人都跑到云南种咖啡了,中国人在干嘛呢?另外,我也想看到中国的普洱茶越来越好,请年轻人不要抛弃普洱!解腻不甜,在做出了最好的咖啡之后,李绍群想喝的,却是一杯普洱茶!导演在最后也想关照一下实体衰落的赶集人,但是最后和我们一样,都是听着她讲着她的过往,无能为力欲言又止。
虽然这部片子还不算是大师之作,成长的空间也有很大,但是我愿意为有前途的年轻导演给出溢价,五星支持这部10月4日才上映的国庆档最佳!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黄四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8天黄金长假结束,国庆档的纷争也渐渐步入尾声。
一众大片相互厮杀,都想在票房和口碑上赚的盆满钵满。
可最近,有一部“小电影”却被热议了起来——
整个国庆档,它体量最小,物料最少,人畜无害,十分乖巧。
但不少媒体,都将它冠以了“国庆档最大黑马”的美名。
那么,这部片究竟能不能撑起如此高的赞誉呢?
且听细细品来——
本片的剧情,其实海报早已一目了然——
三个蓬头垢面的铁憨憨,露出傻不愣登的笑容,看起来不太聪明的亚子。
他们不仅憨,还憨得分工明确:
一个疯子,一个衰仔,一个傻子。
故事正是围绕着他们讲起—— “衰仔”名叫魏晋北,先前在北京创业。 他的优势是脑子好使,各种赚钱的风口啊,门儿清! 但很遗憾,在北京,从来都不缺脑子好使的人。 魏晋北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在失败学的履历上非常成功。
某天,魏晋北的心态终于崩了,上了天台。 本想一蹴而就,在万有引力的指引下灵魂出窍。
关键时刻,却被一个快递小哥一把揪住。 快递小哥名叫彭秀兵,他是三人中的“傻子”。 他出身云南边陲村落,年纪轻轻就远赴北京打工,跑腿干起了快递。 彭秀兵在物流行业如鱼得水。 他的效率,既快又稳,号称“全北京最快的男人”。
彭秀兵嗅到了“农村物流”这个风口,毅然辞职,回家创业去了。 而魏晋北的快递,是他辞职前的最后一单。 天台上的魏晋北稀里糊涂地被他拽到了云南老家的黄路村,成了“秀兵快递”的商业顾问。
不成想,创业之旅,一波三折。 黄路村世代以种茶为生,眼下茶叶生意极不景气,村民实在没多少闲钱网购消费。 没过多久,秀兵快递便赔了个精光。
好在关键时刻,他们偶遇了“疯子”李绍群。
他痴迷咖啡多年,为了培育优质咖啡豆,干脆在家砍了茶树种咖啡,被父亲认作是大逆不道,逐出家门。
李绍群为二人沏了两杯咖啡,懂咖啡的魏晋北,一口就沦陷了。 一番交流后,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当地大面积种植咖啡,推广到全世界,既可以赚钱,还能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何乐而不为呢? 这三个骨骼清奇的年轻人,“疯子”负责生产,“傻子”负责物流,“衰仔”负责电商。 从产地到终端一应俱全,誓要在国际咖啡市场打出一片天。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他们如何一步一步,将普洱咖啡推向世界的过程。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个剧情很熟悉?
三个年轻人为梦创业,其间遇到磕磕绊绊,最终获得成功……
这样的剧情设定,怎么看怎么像是《中国合伙人》的农村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下《一点就到家》的主创阵容。
本片的总监制和剧本监制,分别是陈可辛和张冀。
七年前,他们也曾通力协作,分别以导演和编剧的身份,成就了《中国合伙人》。
可比起气质成熟稳重的前者,《一点就到家》无论台前还是幕后,都采用了更年轻的团队。
先说幕后。
本片导演名叫许宏宇,八零后。
他是剪辑师出身,近年来主控了不少国产佳作,荣誉等身,被誉为“国内第一剪辑圣手”。
三年前,在陈可辛的提携下,他全权操刀创作了导演处女作《喜欢你》。
这个“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灰姑娘”故事,从设定上看,并无多少新意。
可在许宏宇的手上,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小黑马。
再说台前。
本片的主演,正是这三位农村合伙人。
“衰仔”魏晋北,由刘昊然饰演。
三人中,他年龄最小,但成名最早,人称“国民弟弟”。
他的成就无需赘言。
在流量为王的演艺圈,刘昊然已然成为了新生代演技派中的领军人物。
“傻子”彭秀兵,由彭昱畅饰演。
他或许是整个国庆档最忙的演员——
本片有他,《夺冠》有他,《我和我的家乡》也有他。
只不过,在另外两部电影中,他都是作为黄渤角色的年轻版出现。
只有在本片中,他走出了黄渤的光环,演出了自己的风采。
“疯子”李绍群,由尹昉饰演。
三人中,他年龄最大,却成名最晚。
早年主攻舞蹈,颇有成就。
近年来在《红海行动》、《少年的你》等佳作中亮相,逐渐挑起大梁。
本片中,他也展示出了不逊于刘昊然和彭昱畅的银幕把控力。
本片原本定档国庆当天公映,但前些天临时延期,改档到了10月4号。
而在9月26号,以及国庆的前三天,《一点就到家》开放了小范围点映,慢慢进行口碑的预热。
没办法,比起国庆档的各大种子,《一点就到家》的体量实在太小。
小格局、小成本、小制作,如果和其它大片挤在同天上映,势必会石沉大海。
但在国庆的三天后,当观众被大片盛宴喂得饱饱的,急需一道甜品解馋时,《一点就到家》悄然而至。
可是,《一点就到家》的质量,到底能否撑起宣发策略呢?
四郎的答案是:还不错。
至少作为国庆档的一道餐后精致甜点,《一点就到家》圆满完成了任务。
《一点就到家》的定位,其实是主旋律电影。
它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家乡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命题创作。
虽然是部主旋律电影,但娱乐性极强,是“新时代主旋律”中的佼佼者。
首先,本片很时尚。
同为创业题材,如若把《中国合伙人》看作老一辈企业家的凯歌。
那么《一点就到家》,则是新生代梦想家的宣言。
本片中的元素,无缝贴合于当下。
带货、电商……这些如今时兴的商业名词,应有尽有。
为此,本片还力邀了“带货一哥”李佳琦客串出演。
本片结尾,李佳琦在直播平台,亲自为普洱咖啡带货,本色亮相。
毕竟,李佳琦正是国内电商平台的佼佼者。
他从一个普通的柜哥做起,多次抓住风口,勤学苦练,一步步成为家喻户晓的“口红之王”,其履历便足够励志。
这样的彩蛋,也算是对现实的互文。
除了时尚,本片还很娱乐。
节奏张弛有度,剪辑轻松明快,观影过程引起极度舒适。
片长只有90分钟,真正的“寸秒寸金”。
剪辑师出身的许宏宇,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干脆利落的剪辑方式,让从小浸泡在B站鬼畜区的四郎,爽到飞起。
如果说时尚和娱乐,都只能算作电影的壳。
“新时代”体现出来了,那么“主旋律”又在哪里呢?
在剧情和内核里。
本片并没有刻板说教,而是在寓教于乐中拍出一部“家乡宣传片”。
片中,魏晋北一直在追寻一个叫“风口”的东西。
所谓“风口”,是指时下最新兴、最具潜力的商业门类。
“风口”所能提供的机遇,是非风口的百倍不止。
魏晋北在北京创业,什么热门就干什么,以为这就是风口,却顾此失彼,赔的分文不剩。
直到来到这个云南村落,魏晋北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才是风口啊!”
民风淳朴,少了大城市的拼死剿杀、勾心斗角;
风景秀丽,更能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更重要的是,压力更小,机会却更多。
比起大城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乡镇更适合放开手脚开干。
魏晋北从树上俯瞰黄路村时,曾经感慨道:
“我在北京最高的写字楼里上过两年班,却从没看到过这么远。”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有发展潜力的,不止北上广深。
那几亿正在富起来的乡镇人口,和他们脚下的那片热土,何尝不能作为奋斗的基石?
正如片中所说:
“外面的路走得慢,家乡的路任你闯。”
“这里没有堵车,没有追尾,没有冷眼与嘲笑!”
这些表达,倒不是为了捧乡村,贬城市。
而是为了矫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市快速发展下的畸形观念,并告诉大家:
现如今,乡村的发展空间,丝毫不比城市差。
只有抓住机遇,踏实肯干,无论哪里,都是逐梦的平台。
影片结尾,三位冲在前列的家乡建设者,也喊出了豪迈的口号:
把家乡的货送出去,把家乡的人带回来!
对于家乡建设的拨乱反正,也不仅仅是本片唯一的内核。
对于国际形势,本片还做了影射:
片中,打出了小范围名气的普洱咖啡,收到了来自世界咖啡垄断企业“星雀”的合同。
签下数百万合约,三人将赚的盆满钵满。
可代价却是,为了保证星雀的纯正,普洱咖啡将被连根拔起,取而代之的会是星雀自己的种子。
合约签署前,星雀的特使,还对普洱咖啡百般奚落:
“怎么,就连中国,也能种咖啡了?”
甚至还非常傲慢的表示:
“这个世界是有分工的,签了字,你们就会是中国最成功的农民。”
言外之意,昭然若揭:
发明创造只能由海外巨头完成,而中国人只配打工。
歧视,赤裸裸的歧视。
可回想起来,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的世界还少吗?
多少人提起中国,只认为这里是“世界工厂”,徒会制造,不懂创造?
但偏偏,总有一批有志之士,要让中国人向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片中,主角们拒绝了签字,并取得了远比收购更好的成功。
这正是对中国民族企业的立业初心的体现——
在他们的奋斗理念中,逐利并不是唯一的目的。
摆脱“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让“中国创造”的美名震颤世界,才是更重要的期许。
正如片中所说:
“既然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分工,那么我们干脆直接改变这个世界。”
这样的气节和态度,才能成就如今强大的“中国品牌”。
但是,优点虽多,却并不意味着十全十美。
本片的缺点很好概括,但特别要命——
过于浪漫化。
超快的节奏、密集的笑料,挤压了创业中不可忽视的残酷与艰辛。
特别是后半段,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压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功仿佛就在一瞬间完成。
利害纷争、尔虞我诈、资金问题、理念分歧……统统都像儿戏。
就连本该作为核心矛盾的,新产业(咖啡)与传统产业(茶)的冲突,都被蜻蜓点水的淌过,并没有多少笔墨去刻画。
就比如,李绍群因为自己种咖啡,都气得村长父亲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
可为什么三人打算领着全村种咖啡,彻底抛开种茶产业时,村长父亲就被轻而易举的说服了?
本片像是一部摒弃了所有暗黑元素的童话,纯粹美好,却也格外失真。
现实本就是苦乐交织的,徒有“乐”却没有“苦”,只会显得不真实。
所以,四郎对《一点就到家》的定义,是一部“鸡血片”。
它像一碗特别好喝的鸡汤,却也仅限于此。
文/黄四郎
这个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再次燃起了不少观众的爱国情怀。
不过,五个小故事拼起来似乎不过瘾。
毕竟八天长假,大家有网有电有时间,更希望电影把“我和家乡”的故事展开讲讲。
于是,国庆档又来了这一部——《一点就到家》。
本文有剧透。
1
面对满眼都是机会的当代社会,年轻人被无数成功故事鼓励着去勇敢尝试,却很少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面对挫折。
魏晋北,就是这样一个可怜人。
靠着骨子里的那点倔强,他一次次在风口里顽强创业,却始终没有等来起飞的瞬间,第N次赔光了最后一点本钱,他走上穷途末路。
然而,就在魏晋北站在楼顶准备结束一切的时候,却被一只手拉了回来——快递员彭秀兵。
对方倒也没有察觉魏晋北的反常,只是希望自己的这位老客户能够帮帮忙,好好签收自己在北京送的最后一个快递。
因为,彭秀兵早上刚刚和老板辞职,准备带着这些年打拼得来的积蓄回乡创业。
正在经历创业失败的魏晋北不禁苦笑,自己已经落得如此下场,为何还有人愿意继续创业砸钱呢?
然而,鬼使神差地,无处可去又没死成的魏晋北,竟然就跟着彭秀兵回乡创业了。
彭秀兵的想法是,在家乡云南的黄路村里建一个快递点。
面对这种不切实际的空想,魏晋北很快指出,得先有网购需求,才能出现为之配套的快递点。
对于一个观念陈旧、以老人小孩为主的种茶村寨来说,繁琐的网购教程也很难吸引村民们主动尝试新鲜事物。
于是魏晋北租了一台电视,他和彭秀兵直接在人口聚集的集市上用电视宣传网购,让村民们直观感受到了这一购物方式的便捷与实惠,并主动为大家提供“代购”服务。
一传十,十传百,彭秀兵从小到大的好口碑加上“一点就到家”的贴心服务,当真让快递点生意红火了起来。
然而,就在二人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时候,网购的弊端也浮出水面——退货。
为了维护乡亲们的利益,彭秀兵自掏腰包赔了超了期的退货,也让自己的创业之路回到了原点。
恰逢此时,失意的魏晋北和彭秀兵遇上了在后山独自种咖啡的李绍群。
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将原本“把快递送进来”的策略变成“把快递送出去”的新企划。
在魏晋北的出谋划策之下,他们开始汇集产地、电商与物流三大优势,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推出新产品——“普洱咖啡”。
2
由陈可辛监制的《一点就到家》,多少带了点年轻版《中国合伙人》的气质。
但除了换一批新生代演员之外,如何将其与80年代复古气息满满的创业风潮区分开来,仍然是新故事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点就到家》自成风格的要素一共有三个。
第一个要素,是“快”。
“快”是整个时代的背景板,《一点就到家》充满了迅速的运镜操作,片中出现了许多摇摆镜头拍摄出来的对话剧情。
与之相对应,剧情节奏也在不断加速,从举步维艰的快递点到蔚然成风的地方咖啡产业,一路跟着主角们繁忙的脚步过来,除了魏晋北由白晒黑的脸,几乎都没发现三年时光的迅速流逝。
第二个要素,是“准”。
毫无疑问,紧扣电商热点与年轻人回乡创业主题的《一点就到家》,充满了浓郁的主旋律气质,说它是《我和我的家乡》“分部”也不足为过。
用电商梦、快递梦、咖啡梦实现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对接,则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机巧的连接。
最令人观众有亲近感的,是直播一哥李佳琦的特别出演,让“普洱咖啡”走向全国这件事实现了跨屏般的沉浸式体验。
第三个要素,是“美”。
远在云南的黄路村,路途遥远、环境闭塞,因此保留了大自然的瑰丽与壮美,《一点就到家》也尽数捕捉了当地如画般的风景,为远离城市的创业故事描摹了一张别致的背景板。
就连普洱咖啡的宣传语,也是一句来自大自然的亲切问候——有没有闻到远山树林的味道?
3
仔细联想当年《喜欢你》的色彩格调与叙事节奏,不难发现,从拍摄手法、故事架构到主题环境,《一点就到家》其实始终保持着导演许宏宇的创作风格。
恰如几位主演在花絮中所提及的,在这个全员年轻化的创作团队里,拍摄更加随性、创意更加丰富,剧组的快乐氛围,也被电影中连续不断的笑点成功传递给观众。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成为国庆档的黑马。
但是,搞笑之余,《一点就到家》,也存在一些操作上的不足。
为了凸显秀兵快递的优质服务,电影多次让彭昱畅饰演的彭秀兵带领快递员们齐呼“一点就到家”的服务口号。
可这种呼告式的处理显然太过空洞,没有真正点透乡村快递的行业状态。
同样被架空的还有许多原本机巧的设定。
比如,在茶乡种咖啡创业这种隐喻中西方文化的设定,原本具有丰富的阐释空间,《一点就到家》却仅仅将其延伸至父子矛盾上。
而且,尹昉饰演的李绍群与父亲和解的故事,明明最能落在“家”这个概念上,他却一直不在故事的主线中。
此外,还有快递梦变咖啡梦的迁移,三位男主“友情以上”的设计等等,都宛若在创业故事上长出的野蛮枝丫,看似顺理成章,实际却在剧情发展中因为过于追求效果,导致故事脱离了主题。
最不切实际的,是对创业艰辛的稀少笔墨,似乎将影片变成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影视化成功学”,这也是用搞笑方式拆解创业难题不可避免的肤浅。
不过尽管故事梦幻,《一点就到家》还是用喜剧的方式发出了属于眼前这个时代的呼唤。
它借乡村快递,替小地方发声,希望“把东西送出去,把人带回来”。
它借普洱咖啡,替创业者背书,直言“外面的路走得慢,家乡的路随便闯”。
最终,它借魏晋北、彭秀兵与李绍群的故事,提醒每个游子——所有的出发,都是为了回家。
国庆档的《一点就到家》真的很适合节日的欢乐气氛,观影时满场时不时发出了哄堂大笑,这部“回归初心”主题下的轻喜剧生动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主角悲喜交加的创业故事中自带笑果,是部很不错的片子。
刘昊然的表现依然一如既往地稳,雄心勃勃创业无数次又失败无数次的北京青年魏晋北,从一开始创业失败后想要自杀的焦虑,到去云南后依然放不下对成功的执念,夜夜失眠睡不着觉,只有听到有机会成功才会开心,一听到创业总是会条件反射地出谋划策,精明务实理智,角色性格很鲜明。从刚来到农村生活的诸多不适应,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彭秀兵创办秀兵快递的逃避切割,再到后来的融入,最后主动邀请李绍群一起创业,刘昊然的表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层次渐进过程。
彭昱畅饰演的彭秀兵,有一种朴素的憨气,心思单纯有闯劲,在北京当了十年异常优秀勤快的标兵快递员后,辛辛苦苦地攒下了19万元。与魏晋北不同,他一心只想回到交通不便的古老茶乡,创办一个可以改变家乡经济面貌的秀兵快递。彭昱畅的西南方言说得很好,非常自然,我几乎都以为他是西南人了,一查才知道他是江西的。与魏晋北经历多次失败后的丧不同,彭秀兵身上有一种打不死的小强式的执着和乐观,对自己想要创办的事业有一种即使暂时失败也要执着坚持下去的憨劲,正是这股不服输的憨劲最后把他们三个人带上了成功之路。
尹昉饰演的李绍群,从北京回到了云南千年古寨,因为叛逆,也因为想走出一条与父辈不一样成功道路的欲望,他违背了家乡几百年种茶的传统,种下了几百亩的咖啡,因而被父亲赶出家门,被全村的村民们孤立隔离。他与父亲之间多年形成的深深隔阂,从最初的彼此不理解,到最后的相互谅解,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有大量的感人亲情戏份。
在创办“普洱咖啡”这个品牌的过程中,李绍群、魏晋北和彭秀兵三个人,分别负责公司的产品、营销、物流三个方面,公司的三角型权力结构相对稳定,他们三个人这个起起落落的创业过程,特别是最后用李佳琦直播带货销售成功的情节,非常贴近现实生活。
猪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真的吗?
我个人觉得本片很多细节是很贴近现实的,看后特别有感触。说起年轻人的创业热潮,几年前我跟着朋友在风投圈混,看到、听到了好多“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故事,所以看到这部电影里刘昊然饰演的魏晋北,真的非常感慨,与心有戚戚焉,好像魏晋北就是自己身边某个曾经认识的人。
像魏晋北这样创业过很多次又失败过很多次的年轻人,在北京真的不少。记得有一次去看某个教育类的创业项目,其中一个主创跟我们聊了聊他的创业经历。此前,他曾做过打车软件,比滴滴更早也更大,也早早签了著名的某杉资本,说要给他两千万美元,但就是迟迟不汇钱过来,因为已经签了某杉资本,他就不能再去找其他投资人来救他,而没有钱他们很快就会资金链断裂死掉了,再火急火燎也没有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项目死掉了。最后是滴滴比他们先拿到了钱,滴滴了活下来,而一度比滴滴大的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被资本抛弃了。那一次他要做的教育类项目后来也没什么声响,我认识人也没人给他投钱,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
前几年,90后创业潮大火特火,我认识的几个北大学生停学创业了(学校允许),有一个物理系博士停学去创办一个帮忙消费者给餐厅排号的app,不知道后来怎么样,目前来看应该是没有出头。在那个创业的泡沫年代,到处都是这种创业精英聚集的各种Party,“猪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未来是属于90后的”各种创业洗脑金句到处飞扬,呼啦啦一下子很多年轻人在环境影响下,全都追赶这股创业的热潮。毫无疑问,绝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即使是拥有过成功经验的人也难逃失败的阴影,例如世纪佳缘的创始人后来创办的教育类项目梯子网似乎也无声无息的结束了,创办过牛博网的第一代网红罗某也欠下了巨债。万念俱灰的魏晋北站在天台准备跳下去的那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曾经创办Majoy大获成功、但后来创办万家电竞失败欠下巨债而自杀的茅侃侃。
每个人都在追逐梦想,却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泡沫追逐。
片子也多次有飞在空中的猪以及三个人站在风口上往下跳的镜头,从一开始的胆战心惊不敢跳,到后来的跃跃欲试、志在必得,三个人心态的变化,也暗示着三个人创业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他们终于从无数次的失败中迎来了成功。所以在获奖发言时,魏晋北才会说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逃离北上广,现实中的创业追梦人
城市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容易让人迷失,每个人都只能普通而渺小地活着,看不到人生的天际线和生活的高度,虽然买东西有快递,吃饭有外卖,生活方便快捷,但生活压力大,每天为了生存忙忙碌碌,让人忘记了自己当初追求梦想的模样,让人难以感受到心灵的归宿。每个想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都在理想生活和现世安稳中不断徘徊,最后只能在不甘心和无奈中做出选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业多次仍失败的魏晋北不得不离开了北京,跟着彭秀兵回到了家乡,来到了云彩之南的千年古寨,而意外地在这个偏远的乡下地方实现了他在人人羡慕的北京无法实现的创业梦,同样在北京打拼十年的彭秀兵,也是因为回到了家乡,才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正如小时候的动画片中,花仙子走遍全世界去追寻美丽的七色花,最后徒劳无功地回到家里,才在自家后花园发现了她一直苦苦追寻的七色花。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说不定还有另一份成功在等着你呢。
北京是风投行业的中心,创业的人多半都喜欢呆在这里,不仅仅因为人才集中,也因为更容易找到投资人,逃离北上广之后,真的还有机会创业成功吗?
当然有。2000年,马云在北京创办互联网公司电话黄页,以失败告终,身无分文的他于是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杭州,后面的事情于是大家都知道了。
互联网是创业的重点,选择农产品作为创业的主要产品,也有可能成功吗?
当然有。2002年,因严重经济违纪而入狱的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获准保外就医后,76岁的他回到云南哀牢山,种下了2400亩橙子。十年后,2012年11月“褚橙”首次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并随即掀起了一波销售神话,成为了经典的市场营销案例,褚时健也因此被称为“橙王”。
城市青年魏晋北在北京创业失败了,跟随农村青年回到家乡,来到云南疗伤,顺便帮着彭秀兵创办秀兵快递,然而现实依然很残酷,刚成功没多久,两人就发现因为考虑不周全,导致苦难重重,举步维艰。几乎陷入绝境的两个人,只有在遇见李绍群,得知了普洱咖啡这个意义非凡的产品之后,才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三个人一起合作创办了普洱咖啡,勇于打破老一代人价值观念的桎梏,推陈出新,把一个世代种茶为生的村子改造成了世界一流咖啡的产地,这不但成就了三个人的创业梦想,也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一举多得。
李佳琦直播的加入也是很现实的生活情景,电影的故事切入点很平易近人,不会过于戏剧化,电影里人物生活的方式和我们现实生活基本没什么差别,似乎他们三人就是手机屏幕那头的客服和店主,而我们也更像是屏幕这端的消费者,让观众与电影故事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融入感。
青春创业热血中二,观影轻松愉快
创业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导演用了一种比较轻快的喜剧方式来演绎这个现实主义的题材,话题严肃,生活艰难,但却可以用幽默的喜剧方式来调侃,来化解,让人看了之后想笑,笑了之后想一想却又想哭。前半部分,鬼马、自嘲式地讲述魏晋北丧到极致的故事,站在天台跳楼却被区区一个快递给救了下来,来到农村被马蜂蜇到半边脸肿,最后居然是用牛舔的方式给治好,简直让人匪夷所思。电影还引用了哈利波特中那句“我们常常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让人顿时涌上一股童话感的热血,特别来劲。得益于导演轻松诙谐的讲述方式,几个青年追梦人的创业心路历程,在经历过非议、挨揍、差点被收购、散伙又重新聚集在一起相互扶持的故事,多了一层浪漫的玫瑰色彩,显得也没那么沉重了。
演技在线的彭昱畅说着一口纯正的西南方言,毫无疑问是本片的搞笑担当,但这个角色并不单一,面对困难时他的憨劲会让喊出一句中二味十足的“我不是失败,我只是暂时没有成功”,显得特别青春热血。魏晋北、彭秀兵和李绍群三个人组合在一起,有一种奇妙的CP反应,特别是魏晋北和彭秀兵之间的友情虽然经历过动摇,但最后彼此互相扶持坚定地走了下去,让人羡慕。电影的最后,李绍群父亲接过儿子的那杯咖啡,代表着对后辈的认可,而儿子捧过父亲的那杯茶,则意味着传承的继续。父子之间茶与咖啡的交融,也代表着儿子与父亲的终于和解,成为全片最为感人的亲情戏部分。
Coffee or Tee,你想喝那一杯呢?
17年底受邀去云南系统的考查了一下咖啡在云南的现状,今晚从电影院出来,有些感慨,翻出B站上自己的咖啡纪录片又重新回顾了一番。
想说说我眼中的云南咖啡:
1.云南很大,但是是中国除海南岛之外唯一能产咖啡的省份
2.云南除了普洱,保山和其他城市也都产咖啡,村里到处都有空地用来晒干咖啡豆,路边堆满了麻袋和剥下来的咖啡果皮。
3.咖啡是云南农民一直在耕种的农作物,三年开花五年结果。对农民来说,茶叶行情好就砍咖啡树种茶叶,咖啡行情好就砍了茶叶树种咖啡,栽种历史已经有十几二十年了。但是绝对绝对不是电影里池子里满满的红果!绝大多数是绿的青的红的黄的黑的,没熟的,快烂的,混在一起完全不美。
4.星巴克的收购量非常少,就是个噱头,主要收购商是雀巢,不但收购,也像电影里说的一样提供种子。
但是,电影里没有表现星巢的黑心肠,现实世界里,农民辛苦一年,每年都要跟雀巢斗争,因为每公斤的收购价只比农民的成本高几毛钱,甚至农民会亏钱。农民不想亏钱,就把收好晒好的咖啡囤着不愿意卖给雀巢,但是因为品质差,没有其他买家,摒不牢俩月还是得卖给雀巢,因为咖啡是应季的农产品,无法长期保存。
也有年轻人做初步加工的生意,就是先把村里人收成统一收上来处理好,再卖给雀巢,一是农民文化水平不够,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二是小农产量低,难出手。
所以一旦雀巢开价低于农民一年的种子化肥农药钱,哪怕自己亏,也要把村里人的豆子都收在手里,去跟雀巢抗争。
5.山里其实很苦,电影里村子拍起来很美,其实屋檐镂空,六面漏风,二楼住人一楼养猪,厨房就是二楼中间一块空地烧火架炉子,孩子们只穿拖鞋或者不穿鞋。
6.咖啡对于农民来说,就是谋生换钱的农产品,很多人一辈子都只喝茶,根本不知道他们卖出去的咖啡最后出现在大城市里是什么味道,不知道什么是拿铁,澳白,卡布奇诺。
7.咖农以哈尼族这种少数民族为主,与汉族交流有一定的困难,不太信任外来人,见到城里人,都以为是星巴克的。
8.互联网信号也通山里,确实有年轻人在做精品咖啡了!只要中国人都去喝云南买云南豆子,农民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好好种植筛选豆子,这个产业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9.已经有非常好的精品豆子被国外卖家持续采购了,可是云南太大太大,深山太多,要让山里的农民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政府的扶持也很重要。
10.以后请大家喝云南咖啡☕请咖啡馆多卖云南咖啡,请咖啡师多推荐云南咖啡,这才是我们能为云南做的事。
“刘昊然,你到底囤了多少电影”看到预告时,在这片子条目下留下了这么句话。当时是欣喜的,谁不想能在银幕上多看到自己墙头的面孔,但在我和我的家乡就意识到没必要。拜托多接点扎实的片子吧,有点挑剧本的眼光吧,扔到老戏骨堆中磨炼去吧,别接男主戏了,多少年了演技想不想提升了。回归正题。很普通的故事,但作为喜剧,笑点却大多拙劣,还有本该用来映射现实的梦境部分,然因5毛特效褪去了升华效果不说,反而显得片子很没有诚意。胜在立意吧,鼓励年轻人回村创业,脱困扶贫,顺带宣传了一波中国云南的咖啡,若是能让观众对咖啡产地和咖啡质量有所改观,不再执着于进口,也算功德一件。
看完只想说导演许宏宇未来太可期了,对类型的糅合、叙事的节奏感、喜剧的创新意识,秒杀多数国产导演。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一个回家为主题的命题作文下,能达到这个完成度,真的是超出预期。电影里最打动我的一句台词,“我们常常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 ”。PS:个人觉得没有必要过分放大结尾的正能量或主旋律,懂的人都懂,反而更应该鼓励导演在有限条件下的创新意识。真的太爱导演的节奏感了。
土气扶贫题材本身不够吸引人是一,节奏零碎是二,演员演技一般是三,图个搞笑看一看就算了。演技:彭昱畅>>>刘昊然、尹昉,刘昊然演技这么久都没进步我也是没想到
家乡和姜子牙满座,阴差阳错看了这部的点映,彭彭算是整部的亮点,继夺冠之后持续get到彭彭身上的黄渤气质。昊然弟弟油腻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希望是昊然弟弟演出来的!
许宏宇+陈光荣的组合就这样浪费了,浮夸抛弃了剧本的本质,有想法没能力,不过许的镜头还是可以的。
低配版“中国合伙人”,角色有趣演得也好,看上去很励志但细品后发现成功还是靠“外挂”。没办法,命题作文底子只能这样了,说不好听的就是口号嘹亮、纸上谈兵。但许宏宇是真的厉害,就这么一个故事给拍得有滋有味,用最擅长的剪辑把气氛哄起来、把节奏调的飞快。掩饰故事先天不足,会飞的猪与《喜欢你》里的会说话的河豚简直异曲同工。PS,靠改变种植扭转生活?墨西哥玉米农告诉各位,这条路他们30年前就走过了,您猜最后怎么着?
前半段真棒,笑料大多都是镜头和剪辑带出来的,这才是喜剧电影的正常水平呀,单是那段恐怖段落就值得称赞。而且这片没有为了歌颂政策而设计一堆工具人,是真的在讲人和家乡。(我爱彭昱畅!
很规整,没惊喜也不算差,笑点和高光基本都被彭昱畅承包,漫画和特效的呈现方式我实在get不到。
D / 剪辑思路依然超群,包括局部的灵巧碎片编织,也包括有些重要情节点的时序转换。但是,按照高配版《我和我的家乡》(除了宁浩)的模式确实注定拍不好这个题材。《喜欢你》还是在相对裁剪了较多社会语境的前提下专注于二人情感的刻画,由此不疾不徐地引出阶级与品味区隔的暧昧关系。但《一点》则不得不过快过急地涉足更多复杂得多的经济发展甚至地缘政治论题,一个个抛出却又只能全数塞回那个欣欣然的框架中。或者换个角度看,在明快清新的气氛之下,它展现出了比《夺冠》高超得多的意识形态和稀泥技能(狗头)。然而到头来,依然只有那句“在北京你留不下一个脚印”显得格外真实。
看完点映,一个感觉:指不定这就是国庆档黑马。青春,热血。导演这次放的很开,杂糅了青春、喜剧、惊悚等多种类型,配方独特,既轻松愉快,又回味无穷!尤其那句“我们常常在正确的事与容易的事情之间做选择。”更让人印象深刻!大城市固然有很多便利,可家乡广阔天地同样大有作为,在这一主线之下,三位年轻人的励志故事也颇有时代气息,以及各有特色的三位主演:彭昱畅的积极乐观与初心不变;刘昊然的梦想破灭与重燃;尹昉的执拗与坚持。于此同时,英文名coffee or tea还展现了变革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父辈与当代青年两代人之间的碰撞与和解。
就像高考的高分作文,很会解析命题,并找到一个免俗的突破口。把送快递从送到快递变成送出快递,格局一下就以小博大了。
无功无过,但是被吹的有点过了,节奏很快但是快得有点尴尬😓六元怎么感觉演什么都是秦风,就那样吧。
太成功 太纯洁 太正了 一个香港导演乐此不疲地带着团队在内地拍满分高考作文 我觉得金像金马金鸡都不足以评价陈可辛的成就 必须100000个高中校长联名送锦旗才行
虽然最后一帮返乡快递员自报家门让我有一丢丢感动,但瞬间魂穿《八佰》的撞梗还是让我立刻清醒过来!#彭昱畅真的很适合演外表嘻嘻哈哈,但内心还要藏事的角色,是不错的#
彭昱畅与尹昉抢刘昊然最后发现三个人在一起更好的擦边腐故事。摄影与剪辑养眼俏皮,烘得前面新鲜有趣,但从中段成功开始故事就跟特效一样浮,起鸡皮的口号甚至都觉得要为难乡民了。电影非常“讨好”,塑料一样的成功学结合所谓大势,越理想化越功利浮躁。全片能被感动到的地方,还是老婆婆在“回忆”以前的集市,还有失去的丈夫,但情绪马上会被支付宝冲散。
是那种玩出来的电影,因为整个拍摄过程确实比较仓促,会有不少小遗憾,故事也会太顺了。好在一群年轻人的状态很好,大家玩的都非常尽兴,能在影片中感受到他们更自由的状态。属于比较轻松的一个片子。
挺喜欢许宏宇上一部《喜欢你》,但这次的漫画感没打到我,给的节奏太快,台词太满,表演太用力,该慢的地方没慢下来,唯有咖啡和茶的两代人和解、交心算是有亮点且得以停歇之处。尽管不是凭空虚构空中楼阁,但回乡创业和改变农民网购意识还是流于表面了。三位主演的表演都是表面功夫,难以产生共情,最扎实的还是张琪演的爹。
陈可辛监制,彭昱畅主演,所以应该叫《中国合伙人之向往的生活》。本质上是一部成人童话,一部鸡血式的励志片。优点在于节奏好,轻快,招人喜欢。但对照现实看,太假了。有人说,假不怕,电影不就是造梦的吗?电影造梦不假,但它造梦的方式又是很现实的。说白了,是用可能的方式完成了不可能的梦。听起来有点不可能哈,但你细看那些好的造梦电影,都是这样的。回到这部电影来,最大问题就是全片没有危机。这个梦从头到尾没有遭遇真正破灭的危险。是选择600万卖掉,还是选择继续自己干,这也算危机吗?这是在两个都不错的选择里,撒娇式地挣扎。而刘昊然回到北京,自己幡然醒悟又回云南的过程,也十分草率。总之就是成功太容易,困难太少,逃避了很多现实问题。这样当然看着爽,但爽只是爽,不是好。
阿里巴巴宣传片 一星给演员 一星给前半部分
很偷懒敷衍的剧作,哪怕是富N代在创业之路上多少都会遇到些阻碍得去克服吧,结果主角三个农民几乎是想做什么就轻松实现,一切难题迎刃而解。既然没有矛盾那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任何故事可言了。虽然第三幕又让三人来了次类似于《合伙人》的大撕逼,但脆弱的情绪调动(主要也是人物都没立起来)让人感觉这种情节设置也只是在走过场。其实片中提出的某些拷问非常犀利能够戳中每个辛苦打拼奋斗过的人,但是越细想越是心痛,因为成片的质量真的配不上它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