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车人的七月》 是部好电影,小人物的苦涩生活,影片题材普遍,但很尖锐。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不都像杜宏军那样,唯唯诺诺,不敢惹事吗!最终杜宏军的爆发以及最后监狱内解释为什么这样事,杜宏军没有后悔,没有忏悔,告诉所有人我没错!就这点来看,这是无政府主义,以暴制暴!潜台词很多!安战军牛啊!
范伟用这个片子拿了一个多伦多电影节的影帝。所以我想看看,不过很难把他的形象和影帝联系起来。其实片子看起来没有我期待的好,自从他演了卖拐之后,他现在演的东西都走这种路线。这个片子里也明显的看出李宝库和范德彪的影子。小人物的故事,由喜到悲。
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有着各种各样的担心。有时候,拥有的东西越多,内心的恐惧越大。所以现代人有许多莫名其妙的毛病,有的很可笑,有的很矫情。幸好大部分人还会反刍式地自省。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一度加入了一个豆瓣小组:“想起往事一阵恶心”。哈哈。
《看车人的七月》,朋友的推荐语是:有点堵,我却从结尾看出了一点颇为积极的东西,一种同《活着》一样,面对生命的态度。笑得很苦涩,但希望是有的。
这部电影成本不高,不搞噱头,说的故事也很琐碎:七月白花花的太阳底下,一个有点窝囊的看车人怎样面对生活的层层施压。说到这里,我想起杀人者杨佳,从读到的报道中,始终生活在底层的他也是在一根根稻草的逼迫下,走上了不归路。
看车人的生活真是窘迫,老婆早年离婚,正在青春期的儿子老是和生活拧巴着,好容易在一个女人那里寻找一点温情,却又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子不公平,好人往往活得左支右绌。而小人物的脆弱性,又往往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愈演愈烈,最终达到难以收拾的境地。
励志电影的套路是,人物从难以想象的绝境中,以常人难以达到的坚韧程度,回答生活的种种挑战,最终海阔天空,一往无前。不过就生活来说,往往这是不大会出现的结局。因为普通如你我,脆弱如你我,学不来那种百折不回的超人。平常人需要懂得一个重要的生活原理,那就是,概率这种事儿对我们是很管用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倒霉,那我们十之八九也会一样一样地倒霉,并且,面对倒霉,我们会绝望,会哭泣,会失措,会彷徨。生活总是在绵密地挤压,并不会为任何人放轻力度。所以这部电影和励志片差得有点远,但它挺像励志片的前半段:这倒霉孩子啊。
如何去收尾,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的问题。如何去排遣那些无可回避的难题?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答案,似乎太轻浮了,导演的聪明之处就在这里,那把剑到底落不落下去,由你自己去猜想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善良和自持,是可以支撑乃至挽救一个人的。正如我刚注意到的一句广告词:只要你正直、善良、脚踏实地。
看车人的生活和你我一样,有高潮,有低谷。随着时间的流逝,希望在漫漫增长。儿子懂事了,善良,努力,年轻,这可不就是希望吗?小鸡变成小鸭,小鸭变成小鹅,小鹅长大了,换成小羊和小牛……我觉得《看车人的七月》真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它不动声色地关照着卑微但绝不卑贱的生命。
其实,许多人最承受不了的,是从高空蓦然落下的失重感和哪怕稍稍想象一下的恐惧感,而并不是下落后的状态本身。正如看车人,在被逼到无处可退的时候,反而能够在谷底,寻到一点安身立命之地。
神经不要那么脆弱嘛,有个朋友说得好啊: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
这部影片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此言不假。但是谁要是说这部片子里面表现了爱情,麻烦你50岁的时候再来看一遍。记得徐静蕾的电影《我和爸爸》里面,有句“爸爸”说的经典台词:你这个年纪,应该信点什么。凡是说这部片子里面有爱情的,那句话都适用。
依我看,这片子即便表现爱情,也是负面的。陈小艺演的女的,真的就那么无辜吗?不正经的人多了,不稀奇。越是不正经的,越要装的像好人一样。人性的虚伪不过如此。我看那婚不是离不了,而是有人不想离。刘三后来不是废了吗?那怎么不趁此机会离婚?你也许会说那就太不仁义了,不过我反问一句,没感情能那么照顾刘三吗?夫妻没离婚就形同陌路的都多了,就陈小艺那个角色有感情?别以为电影里面陈小艺挨打就好像是婚姻不合,亮起红灯,这个未必。世界上有周瑜,也有黄盖,听得懂就行了,听不懂就算了。不过就算她有感情,那么她对于伤害范伟她有过愧疚吗?在看守所里,她反过来质问范伟,就是很好的体现。问题是到底是谁把事情逼得这步田地?如果是个对范伟有感情的人,这话断然说不出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嘛。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这就是影片所要表达的人性的复杂面。换句话说,她没想离婚,至少刘三出来以后是这样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有几次表现这对父子对陈小艺的哭哭哀求。范伟有两次在立交桥边上对她说:求求你给我句实话,你到底想不想跟他离?...... 不成咱还是报警吧...... 都被陈小艺拐弯抹角的拒绝了,或者可以说是被和稀泥了。儿子的角色最后哭着求她离开,有人认为是儿子不懂父亲,我认为恰恰相反,是这个女人不正经,有问题。儿子说的是对的。而父亲是当局者迷,陷进去了。
关于陈小艺演的这个女的,我给她的性格剖析是:也许她曾希望离婚,但那时刘三是在监狱里面,她等不了了。但是后来放出来了,她就不想离婚了。具体为什么,我说不清,原因可能有很多。从人物心理活动来看,她既不希望范伟离开,也不希望离婚。她既喜欢刘三的某些方面,也喜欢范伟的某些方面,因此希望把问题拖下去是她的选择。但是两个男人冲突是她不愿看到的,尤其是影片最后导致她鸡飞蛋打的严重冲突是她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我以为,范伟所说的“我还是有点小聪明的”从某种程度上指的是对她的报复,两个人一个也没落着,一个废了,一个进监狱了。或者换句话说,如果范伟把刘三杀了,范伟也活不了,两个人都得死了,这女的又能一身轻的找别的男人,而现在,她得照顾那个半死不活的,这种下场是对她最坏的,所以陈小艺演的角色在范伟说到这的时候,流下眼泪了。
其实导演在电影的开头已经把片子的内容和方向透露给观众了,就看大家有没有注意了。电影开始时,送花的情节本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但是那花是送给什么人,大家都看明白了吧。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也透过这个故事,暗示给观众。要不卖花送花这么浪漫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导演要来这么一笔?最后想说的是,那束花上面的卡片的那句话,暗示着本片的主题。大家真的可以倒回去看看。
范老师的电影一部赛一部的精彩。金鸡百花把奖给了扮演流氓刘三的赵君,范老师直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拿了最佳男演员回来。相比较4年后的耳朵大有福,我更喜欢这个看车人老杜。他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实人真正做人的底气和尊严。
特喜欢老杜在号子里和女人的那段对话,“其实我也不是完全冲动,这事儿我还是有点计划的。这王八蛋出来之后,抢家具,剁我手,打你打小宇,砸汽车,前前后后欺负了我5回,我就想我拍他5板砖。没想到这王八蛋三砖下去就那孙子样儿了。我不想把自己弄一死罪,我要想有朝一日出来,看我儿子长大成人什么样呢。有时候,我也挺机灵的。”
如果被欺负急了的老杜下狠手把流氓混子给弄死了,这就单纯是一法治进行时的恶性案件重演。解气就解气在唯唯诺诺知法懂法不惹事的老实人老杜用自己的方式,教训了恶人,还自己和亲人一个平安和消停并且不后悔,这是一个高大闪光的好父亲能给儿子做出的最好的榜样——不惹事,但出了事也不怕事。多欣慰看到儿子最后终于懂了,并且那么爱爸爸。
范伟的表演已经独树一帜地镌刻着范式的印记,但每一个角色,都能更深地挖掘内心深处的善意和潜能而呈现不同的光辉,是的,是最好最强的人性光辉,照耀我们贫穷自卑的黑暗人生,激励我们要活得更好。
无论生活多操蛋,也要好好的做碗面条,拍盘黄瓜。
http://t.cn/R0tTogL[/cp]
片中的几个人物塑造的都特别成功,很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看到几处鼻子都酸酸的。
<看车人的七月>剧情片因为刚开始看见是范伟演的就以为是喜剧片,结果是部贴近生活的温情片从电影让我们看到小人物的悲哀、懦弱女人的悲哀、更是对流氓无赖的愤恨!
很生活吧,这样就会觉得,离现实很近的东西会打动人,或许是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缘故吧,它毕竟离我所处的时代太久远了。。
想平凡无奇地生活着 但生活就是七月 热得四脖子汗流让你躁动不安
看完有三个感想:最后一个镜头很好,有意思;中国的法律就是扯淡;从电影里看起来,陈小艺还真是个好老婆。
想过个安分守己的平凡生活也不容易。一个本来准备重组的家庭却因“妻子”原来那个刚出狱的暴力男丈夫反悔协议离婚而逐渐破碎,而后接四连五的冲突事故,最终还是引发了“狗急跳墙、兔急咬人”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犯罪”的反击,……。这样的故事不禁联想起曾经姐姐和我聊天时提到的真人真事,从结婚到离婚然后开始新生活有时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11777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花开有声(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284695/由脑袋大脖子粗自带喜感的范伟饰演的《看车人的七月》终于看完了,影片结束后想必观众和我一样有点缓不过神来,喜剧人范伟饰演的电影这次真的有些让人感伤。
拍的不错,演的很棒,不过剧情比较简单,让人看着有点憋屈。
被生活强奸的老实人.法律所能给予人们保护的范畴越来越小,人们所需要的保护不仅是在身体上的,更要从心灵上受到保护的。
感谢香港航空深夜提供这部让我充血整夜的片 父亲让我揪心又窝火我想跟他吼为儿子也跟丫玩儿命啊 儿子让我想冲上去跟做他兄弟为咱爸咱姑娘爱谁谁 混子刘三儿让我怒火万丈砍不死丫这傻逼 每个细胞的情感被每祯镜头抽取出来 我想跳进这戏里面
结尾不太好,故事也一般,但范伟演得太好了
范伟的苦逼蚁民生活,希望被一步步地摧毁,花店的撞击声都格外刺耳惊心。无论是血性而又天真的儿子,还是温顺且深信法制的父亲,面对生活的波涛最后还能归于让人眼潮的平静祥和。我相信,无能的公安与冷血的监狱是这些苦逼故事的起源。
最近看的现实题材电影最喜欢的一部,
演员都很好 葛优是中国人的一面 范伟就是中国人的另外一面 那种要面儿又窝囊的角色在他这里已登峰造极 在这里尤其还要夸一下编剧和导演 最终坏人落得个坏下场 好人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习惯看到大团圆结局 哪怕范伟这个角色进了监狱 也希望他早日放出来 娶了心仪的女人 看到儿子考上大学 可我看到的生活往往都是无奈的 难以下咽却还要硬着头皮咽下去的 就像这部片子里的每一个人 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悲剧接着另一个悲剧,所以不再沉默中爆发,就要在沉默中灭亡,怕的是有时候爆发了同样也会灭亡
结尾不行啊,本应是,爸爸出狱,儿子出息,流氓植物人,后妈扶正的喜大普奔大团圆,却整成了快递小哥送花童子,显然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应是满分作文,这个结尾扣40分勉强及格~
看车人的七月,看车人的八月,看车人的九月,看车人的十月,看车人的十一月,看车人的十二月。
十六岁的单车,耳朵大也没福,上天只保佑吃饱了饭的流氓。
中国人最适合拍这种温情的生活片,范伟洗脸的那一幕让人心痛,一个老实巴交的小人物生活在城市的底层,那种与命运的抗争值得每一个人尊敬!
压抑隐忍,表现的似乎是一个群体而非个人。现实的种种无奈,看似与社会的大环境无关,但人物的性格上有时代的深刻烙印。如果这样的片子能出现在当下的电影院线里,国产电影还有希望。只是人们,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们不愿意看到这些。他们本来就处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更不愿看到比他们生活更为真实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