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寻访千利休

HD中字

主演:市川海老藏,中谷美纪,伊势谷友介,大森南朋,福士诚治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剧照

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2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3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4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5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6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3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4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5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6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7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8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19寻访千利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寻访千利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6世纪末4月的一天,暴雨浸淫下的京都,某座并不起眼的宅邸内,一代名流的人生正走向尽头。房屋的主人乃是举世尊奉的茶道宗师千利休(市川海老藏饰),遥想当年,他在战国乱世得到了织田信长(伊势谷友介饰)的赏识,并曾以其影响力救助了命悬一线的羽柴秀吉(大森南朋饰)。英雄霸业烟消云散,秀吉成为新一代枭雄,却渐渐不满利休那种对美毫不妥协的追求以及对强权的漠然蔑视。本不该有交集的二人,裂痕愈来愈大,这似乎也注定了利休的悲剧。\r生命将逝,在妻子宗恩(中谷美纪饰)的陪伴和问询下,利休回忆起往昔的岁月,以及年轻时代那段令他刻骨铭心并左右命运的恋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中转站梦想少林豪侠传春暖花开1968以爱为营2023人间情缘危险思想的自白问题儿童都来自异世界?疯狂警探一剪芳华家长委员会回家看看全美超模大赛第十三季教皇诞生妖医馆摩天大楼2020失踪之谜1986和歌子酒第五季黑活儿深海异形1989时空游戏一号目标变蝇人跃影江湖之唐家诀亲亲飞鸟

 长篇影评

 1 ) 茶人千利休:只有美的事物能让我低头

1591年4月某日,风雨飘摇、阴云翻涌的清晨,70岁的茶人千利休坐在自家房子的廊檐下,看雨水如瀑布般朝院落中倾泻。屋外的三千兵马,已经奉丰臣秀吉之命在雨中围守多时。千利休的老妻端来一盏油灯,和丈夫一起静坐,等待那一时刻来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平常得与以往并无二致。使者冒雨而入,带来了秀吉的旨意:“如果将怀中的小壶交出,便可赦免死罪。”千利休为其点茶,说了一句话:“这世上,只有美的事物能让我低头。”此后便从容切腹自戕。

坐拥天下、呼风唤雨的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最后还是输了,输给了一个手无寸铁、两袖清风的茶人,曾经英雄相惜的情谊佳话,最终以血腥和决绝划上句号。千利休至死也没有交出那个墨绿色的、小巧的茶壶,那本是用泥胚随意烧成之物,与秀吉黄金茶室中的种种昂贵赏玩相比,不值一文。这个壶,在利休眼中,因着一段年轻时海誓山盟的情缘,成为至善至美的象征;在秀吉眼中,却意味着耗尽天下之财也买不到的高贵尊严。

千利休是幸运的,他一生中连得两名雄主赏识,如果说织田信长发掘了他,那么最终是丰臣秀吉成就了他。千利休又是不幸的,晚年声望满天下,甚至威胁到丰臣秀吉的地位,他的才华和骄傲,注定了他的毁灭。丰臣秀吉将本属于武士的“切腹”待遇赐予千利休,可见他的复杂情感。

许多年前,在丰臣秀吉还是织田信长的家臣之际,因触怒了主上,失魂落魄地跑到利休的茶室来,请求在临死前能喝上一碗他亲手泡的茶。彼时日本,唐风佛教兴盛,饮茶更为上流社会所推崇的风雅之事,成为享乐主义的代名词。千利休自幼师从武野绍欧学习茶道,他的茶道理念与贵族相悖,提倡素雅拙朴的饮茶态度,暗合了当时百姓深受战乱疾苦、追求恬淡生活的普世理想,备受推崇。对于饮茶,他曾写过一首诗: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

大美的境界就是至简。饮茶,在千利休的观念里,既是寻常之事,又是超然物外的精神享受。千利休用知行合一的态度贯穿此种人生哲学,恰逢织田信长有饮茶嗜好,四处搜罗珍奇古玩,别人献上的都是名贵刁钻器物,他则端上一平常漆盒,用竹筒注入清水,置于月夜之下。圆月倒影水中,与漆盒上的远山飞鸟一起波光鳞动。慧眼如信长者,深受触动,将其招致麾下,给予重用。

利休很快擢升为茶头,代替国家行使茶礼,尊贵无两。然而,利休眼中,众生平等,不论武士、商贩、百姓,皆可参与他开设的茶席活动,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堪称特立独行、惊世骇俗之举。如今想来,也只有织田信长那般雄才大略的豪杰,才能容忍这匹桀骜不驯的千里马在他的地盘上肆意驰骋。

《寻访千利休》中,面对死罪加身、垂头丧气的丰臣秀吉,利休为他亲手做了一碗抹茶,并说“请您享受这生命中的片刻欢愉”,这用粗陋茶碗盛着的茶,即是充满哲理的抚慰,又是对生命的悲悯。当利休表态会在信长面前为其说情之后,秀吉得寸进尺的本性露了出来,他提出,要看一看利休怀中深藏多年的绿色小泥壶,那一定是无价之宝。利休自然没有交出,这便成了两人心里无法拔除的一块老梗。

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接手”千利休。在电影中,为了与前一位做比较,刻意将丰臣秀吉塑造成一个有些自卑、有些贪婪的土豪,但纵观历史,丰臣秀吉自有过人之处,因为千利休的茶道就是在他的时代发扬光大、达到巅峰的。在此期间,千利休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侘寂美学”,即简朴化,极致化。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日,丰臣秀吉听说千利休院子里开满了美丽的“朝颜(牵牛花)”,便兴致勃勃前去饮茶赏花。到达后,却发现满院的牵牛花被利休拔得干净。丰臣秀吉强忍怒火,携下佩刀,弯腰钻入窄小的茶室,却发现茶席边的黝黑粗糙花瓶里,仅有一支牵牛花带着露水微微抖动。

茶室由利休亲手建造,极尽拙朴之能事,在粗糙的墙壁、阴暗的光线下,一朵生命的顽强绽放,怎不令人震撼。“侘寂”二字,可见一斑。今日所见的日本建筑、衣食住行乃至思想,都多多少少体现着这种观念。电影中,将这个故事偷梁换柱,改为以一朵蓓蕾出现在冰冷森然的兵器库,打动葡萄牙传教士,实在不如直接沿用历史典故来得妥帖自然。

千利休的茶室逐渐成为贵族、武士们拜师、修行的场所,他们来此,学习的不仅是“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还有做人道理和行使准则。如果说丰臣秀吉是至高无上的大和领袖,那千利休就是他们的精神导师。丰臣秀吉自诩为“天下第一人”,千利休则是“天下第一茶人”。草寇出身的丰臣秀吉实则骨子里好大喜功、骄泰奢侈,他用黄金建造灿灿生辉的茶室,里面摆满了昂贵的茶具;千里休修建草庵茶室,因过于清减,被他下令整改;他打心眼里不喜欢千利休用粗糙的黑陶碗点茶,如果不是为了摆场面、顺应民意,也许他不会容忍千利休这么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千利休和丰臣秀吉最终的决裂,历史上有诸多说法,一说秀吉强行要纳利休之女为侧室,一说有人在京都大德寺里修建了一尊千利休木像,日夜膜拜。电影中,利休的女儿为了反抗暴权,上吊自尽;而由众僧为感谢其恩德而修建的木像,也被下令烧毁。不论哪一条,千里休总归是触怒了秀吉,都是死罪。

其实都是借口。看破世事的千利休,或许早就预见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个追求至高权力的军阀,一个主张和平无为的茶人,若不曾相识,倒也相安无事。一旦相遇,能彼此合作那么久,已是世间奇迹。丰臣秀吉终归是属于世俗的,他幻想着最后用人情去逼迫对方求饶,在他的价值观中,用一次低头认错换回生命,难道不是再划算不过?毕竟,他要的只是对权力的臣服。可是千利休早就超脱了世俗,在他的价值观里,为了美的事物,连命也可以舍弃。

影片末尾,千利休死后,他的老妻默默走过来,将一席白布盖上尸身。她终于看到那个丈夫生前从不轻易示人的小茶壶。那是一个美丽的高丽少女留下的,她被拐来作为准备献给大王的礼物,在为奴和死亡之间,她选择了后者,饮药而亡。平心而论,这段杜撰的故事试图把美具象化,显然刻意了,但是我很喜欢妻子的戏。她默默侍奉他数十年,也察觉丈夫心里有另外一个女人,每逢出场,她的身边总是有象征高丽少女的木槿花摇曳,但她百般隐忍,从不追问。丈夫死后,她终于有权利处置那把小壶,她几次想摔碎它,一了百了,终于还是含泪忍住了。

与其说,她恨的是那个从未谋面、早已死去的女人,毋宁说她恨的是对“美的事物”执着了一生的丈夫。因为这种执着,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美也是有代价的,她和她的爱情,也是陪葬品的一部分。

 2 ) 究極な美にたずねよ

這樣一部電影,卻有這樣一副難看的海報,這讓我恨不能理解。
===================================
私は美を決める。

似乎聖誕節去看這樣一部電影都些不太合適,怎麼說都應該看快要下檔的《清須會議》 不是么。對利休的歷史略知一二的人也知道這部影片不可能是個HE,所以我抱怨了一路不該站在聖誕節看。

我看完後執意認為,利休並非在年輕氣盛時愛上了一位自高麗而來的美麗女子,而是愛上了姣好面容下那一顆能水滴石穿的強大心臟,又或者說,只是愛上了“美”。所以在正好的時候遇見了正好的人,而這位如白色木槿花一般的女子也在正好的時刻也如木槿花一般凋零了。之所以說利休並非以男人的身份愛上了作為女人的高麗女子,是因為他最後將女子的指甲拔下來永久保留這一行為。我突然想到他將師傅武野紹鴎的花瓶削去一塊的舉動,認為這似乎是異曲同工。那時屬於千利休的美正在逐漸形成,而被他念了一輩子的女子的死,又正好成為某種契機合理地促成了他後來對美的完整的理解。

電影中木槿花是出鏡最多的花,這種花期短到不吉利的花也成為整部電影美意識的一個側面,將人世短暫的繁華與絢爛表現得淋漓盡致。浮躁如我的人,看這部節奏緩慢的電影,卻不會覺得焦躁,反而可以沉下心來領略利休獨特的詫び茶、而從而感受日本所謂的わび·さび的美意識,在我看來這是一部無比精美的電影。

OST自不用說,畫面也精美無比,這部電影用了許多仰角拍攝,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對利休的手,高麗女的手,以及宗恩的手的長時間特寫,每一個畫面都美得讓人沉溺其中。這雙手可以泡出舉世無雙的茶,可以握住愛人的手,也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暫不說電影,就說這種對究極美擁有如斯執念的人,最終也會死在美之下,因為這種人的美,可以殺人,也可以殺死自己。

值得稱讚的是這部電影得到了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的協助,並且所有的茶具都是真東西,利休使用的黒楽茶碗,赤楽茶碗,井戸茶碗,熊川茶碗全部都是當時流傳下來的東西,能做到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誠意。

而關於演員,ebi醬的一舉手一投足,讓我不得不感歎這果然是憑藉歌舞伎演員的質素才能完美呈現的畫面呀。而傳聞原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就是想著ebi醬而寫出的這本小說。再說中谷美紀,我常常能在電視上看到伊藤園的那個「お〜いお茶」的CM,算是廣告的本色演出了(笑)。而最好笑的是中谷在《清須會議》中出演的是北政所(這次的北政所是檀麗),我和朋友笑稱,難怪最後豐臣秀吉要逼死利休了,因為老婆在另一部戲里被搶了啊。讓人十分出戲的還有伊勢谷友介,在《清須會議》里出演的是信長的弟弟信包,而在這部戲里出演信長,在今年早些時候播出的《女信長》里出演了秀吉,這讓早就認定他應該出演織田家各種人物的我覺得,演秀吉的話,畫風有點不對啊(笑)

這是一部十分有誠意的電影,畫面十分精美,雖然我有時覺得故事情節不夠豐滿,但已經是足夠好的一部影片了,所以給了五顆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清須會議》,他們兩部一起上映簡直就是一動一靜相得益彰,而兩部電影演員也有重合,這一定是約好了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 ) 寻访千利休:至少,还有这刹那欢愉

很久没有一部片子,能带给自己惊艳和叹服的感觉。

千利休有两个朋友,两个爱人,一个同道知己,半个敌人。

先说朋友,朋友者,未必懂你知你,却能容你处你,求其同而存其异。在影片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分别是织田信长和利休的小徒弟。

当信长当着外商的面问利休,我可是定义美之价值的人时,利休淡然道,审美之义,由我决定。时值巅峰的织田信长却并没有面露不快,只是无奈一笑的说,身边又添欲与我争夺天下的人啊。

信长和利休的同,在于对美的向往。二人的交往颇有些像民国时期的军阀和学者。用现在的话说,信长身为一代雄主,对于审美虽无特别造诣,但却有着简单的直感和认知(最初利休捧出一水明月时,信长二话不说,将所有的金子都倒在里利休面前)。他对美的态度是虽不能达,心向往之。自己没有,你有,就会忍不住亲近你,希望学习你,并用自己所能去帮助和维护你。不存嫉恨,一心向好,所以信长对在审美能力上比自己强的利休,始终不吝尊敬,也甚为器重。

利休和修行归来的小徒弟坐而论道,以往对自己敬若神明的小徒弟言辞锐利的说利休的茶道一味求简,堪称滑稽。其态度激烈的很有些要对师傅发难的意思。然而就在下一刻,小徒弟却因为维护师傅给自己的茶碗而顶撞关白,一向淡定不屈的利休急的当即下跪为徒弟求情,而徒弟却说何必去求那种人,最后慷慨赴死。

徒弟和利休的关系,则是学者之间那种情谊,观点之争,可以视为死敌,但是心之所向,却终在一处。所以利休可以为诘问自己的小徒弟屈膝,小徒弟则宁死也不肯师傅自降尊严。都可以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却不肯因为自己而折损对方。

这是利休的两个朋友。

两个爱人,一个是朝开暮落却刻骨铭心的高丽少女,一个是侍奉终身温暖人生的结发妻子。初恋的生灭将利休引上了执著于美的人生道路,而妻子则尽心厮守的帮陪利休走了下去。初恋的爱如流星飞曳,虽是刹那却闪彻夜空,妻子的爱如净月当头,不明不暗却芳华隽永。

而利休对两者的爱,其实也是没有偏倚的,他把前者化为心头的一团火,不容任何人轻慢夺取,最终也没有交出那个小小茶罐,最终以同样壮烈决绝的方式死于此。而对后者则柔情似水温和相待,两人在相处时话语清淡却别有余韵,眼波流转而处处默契,当真也是羡煞旁人。如果说在情感上初恋给了他一个因,那么他最后还了一个果。而中间的路程,却是和妻子相敬相爱的执手缓行。

妻子到了最后,几次忍不住想把初恋留下的茶壶摔了,却中没能下去手,心中的不甘大概还是觉得自己输了,输在丈夫心里装了另一个女人一辈子,输在她赢不了一个死人。其实换了初恋的角度来看,又何尝不是输了妻子,输在真有妻子这样的女人可以与利休心灵长契,静好一生,输在一段真实甘苦,淡看风云的人间岁月。就算是利休自己,也称不上赢家,他对妻子说了一句,长久以来,一直让你受苦。其实利休的日子并不差,这个苦从何而来,是否只是一人之苦,两人也不用多言了。

感情一事,三人行必有死伤,本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死去的失去了可能,活着的也只能带刺前行。

利休的同道知己,是戏份极少的制陶工匠。工匠见到高丽的茶罐,立刻眼睛一亮,随即一改之前对利休不冷不热的态度,以一种恳求的语气声音发颤的说,让我看看吧。利休也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将其放在了工匠掌中,比起之前对丰臣秀吉要求看茶罐时的冷淡判若两人。至天下议论毁谤利休时,工匠则不屑的说了一句,不过是欲加之罪。

影片中出现的各界名流之士,对利休或嫉妒,或崇敬,或视为异类,唯独没有一人如陶匠这般将其平等视之。陶匠虽不懂茶,但对于美,却有着与利休共通的鉴赏力,利休是借茶求美,借美求道,陶匠则是同在道中,借道审美,所以能与利休互通。而利休得此知己,大概也会觉得不那么孤单了。

最后这半个敌人,便是丰臣秀吉。

秀吉和信长相比,聪慧都是一等一的,然由于出身低微,导致秀吉身上总有种挥之不去的自卑。这种自卑在他执掌大权后更是被放大的近乎极端。比起信长的你有我学,秀吉则是你有我让你没有。自卑症患者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物欲膨胀,需要大量的物质财富去填补内心的自卑空洞从而建立安全感和自信,而权力是攫取财富的最佳捷径,所以秀吉不容任何人有威胁自己权力的可能,而那时利休却为各界所推崇,这一点就让秀吉很是不安了。二就是被看不起妄想症,心胸狭隘敏感自私,总觉别人话中有话是在针对自己,没有容人之量。何况那时的秀吉已贵为人主,自然更需要大量形式上的称颂和臣服,他命令众人笑的时候,唯独利休不为所动,这自然让他杀心暗起。甚至完全不顾利休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其实利休并没有看不起秀吉的出身,当初秀吉来利休处求救,利休端给他的一碗稗子粥和梅干,秀吉说你也是觉得我的出身低微,就这种东西才配得上我吗?利休笑而不语,秀吉不知道这稗子粥和梅干,恰恰是原来利休给被囚禁的初恋煮制的。一直觉得利休其实是赏识秀吉的才华并对其寄予厚望的,所以明里暗里都在点化秀吉。从秀吉险死时给他端上茶碗,说的那句请放下万般重担,享受这人生的片刻欢愉。到秀吉后来急于出征时巧意劝其静待时机而送上的茶室名帖“待庵”,无不看出利休对秀吉的期望。而真正对秀吉的绝望,应该是在秀吉取得天下后沉迷酒色,暴戾恣睢之时。利休送上了自己的改名“利休”,宗师对秀吉的夫人说,利为锋利,利休此名应该是取收敛锋芒之意。而在我看来,利休送上此帖,实则一语双关,是暗示丰臣秀吉已无大志,“锋芒休矣”的意思。说难听点,就是你这种货色也就到此为止了。

利休所看不起的,不是秀吉低贱的出身,而是秀吉不修德行,不知节制,粗鄙自满,不求上进的人生态度。是所谓朽木不可雕也。

而秀吉对利休,其实也并非是完全的不理解的,不然就算不上敌人了。要做敌人,至少也要在同等层面。之前利休送来待庵的名帖,秀吉一眼就看出了利休的意思,并且听从了利休的暗示。包括后来建造黄金茶屋,给天皇冲茶之间的对话,都能看出秀吉对利休内心的矛盾态度。一方面,他知道利休是高人是大师,有他所极想具备却不具备的才能和境界,这一点让他很是羡慕。可另一方面,利休那种轻描淡写就能对他造成极大帮助的指点,总会提醒或加深他远不如人的自卑感。所以秀吉更加渴望利休对自己的臣服,哪怕只是形式上的。可惜秀吉不是信长,这种精神上的天人交战持续到了最后,秀吉还是败给了自己的自卑感,而由于他对利休所用的招数手段实在过于低端,所以只能算半个敌人。
  
丰臣秀吉下令利休交出自己怀中的茶罐,否则就将其赐死。利休闻命后身着白衣,于茶室内从容切腹,享年70岁。

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其以千利休对美之执念为途引,呈现的却是如一代宗师中宫羽田所讲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千利休的一生,见了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做什么事。

见众生,其中人物个性凝练,特征鲜明,富有代表性。不过寥寥数人,却透过利休生平串点隐现,能窥人世。

见天地,则可从一点洞穿,就是美。

利休朋友的夫人见过利休,说利休好像在敬畏和害怕什么,他怕美好的东西。

小徒弟在茶具房翻看众多精美茶器,忍不住惊叹,同时又意识到了毁灭的危险。

利休说茶会杀人,秀吉说明知道可能会失去生命,还是要喝么。要有这样的觉悟啊。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却没说见此大美的代价。而影片中,却很好的诠释了美的某种特点,欲求大美,必有大毁之觉悟。这似乎也暗合了文化里的天道天机不可谓凡人窥视的道理。而其中蕴含的成败一心,生灭禅念,更让人回味无穷。

三见之中,有着难以言说的苦,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甜,极致的幸福往往脱胎于极致的痛苦,二者或许本就是一体两面。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固执于斯而有为于斯,就算前路茫然,结局难测,至少,还可以感受这人生的刹那欢愉。

至少,对这天地大美,幻化人生,曾在其中,终有所见。


PS:此片甚好,可做审美入门鉴定之用,虽然后三分之一处闪回略长稍扰节奏,却也只是白璧微瑕,值得那些自说自话故弄玄虚卖弄风格的所谓文艺片编导们庄重刷舌排队跪舔。不得不说,日本电影虽已巅峰不再,但对于一些形而上题材的理解、把握和表现,依然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另有三处动人,一处为利休偷生后得知初恋说的是让自己好好活下去时于雨中的痛哭。一处是妻子宗恩结尾时的简短独白。一处是宗恩问利休妾身可否做你的妻子时,利休微微一笑,答,能为我妻者,非你莫属。

能见大美,乃是天命造化,而能有个默契相知的爱人厮守终老,与君长笑亦长嗟,方是人间幸福。

 4 ) 关于千利休的一些懂与没懂的地方

1. 为什么说利休的茶道是最高级的款待?

当丰臣秀吉还是羽臣秀吉的时候,某日他心情抑郁,走进茶室,千利休为他端上一只加盖碗,秀吉打开盖子,看到的是一小碗冰凉的小米粥,他感到很疑惑,这时,利休从袖袋掏出一个纸包,递给秀吉,便起身走了,秀吉打开一看,是一只梅子,顿时他就哭了。他咬了一口梅子,然后把它放进米粥中,大口喝完了,一边喝一边哭泣。

为什么他会这样痛哭?

他吃完粥,边擦眼泪边向利休倾吐心声,这碗简单的小米凉粥配酸梅,让他想起自己儿时,家中虽然贫穷,但是可以悠闲自在的生活,可以枕在母亲的膝头,安心睡觉,无需烦扰。而现如今,重重负担压在肩头,疲惫不堪却不敢懈怠。

说话间,利休已经洗净茶碗,打好一碗质朴的茶,送到秀吉面前,告诉他说:那么现在,就寻找内心的宁静,放下负担,好好品味生命的喜悦吧。

秀吉转头看向简陋狭小的茶室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卷轴,上书一个“閑”字,顿时恍然大悟。


2. 为什么利休要修建“待庵”?

秀吉准备一举攻下柴田,使整个日本都收入囊中,此时利休提议修建“待庵”,秀吉听罢,决定冬日再攻柴田,最终获得了胜利,利休此举的目的何在?


3. 为什么利休要建黄金茶室?

秀吉被封为关白,准备修建一间黄金茶室,向天皇奉茶,以显示自己才是天下真正的主,利休帮助他达成了这样的愿望,为什么他要修建黄金茶室?

利休的高徒山上宗二与利休的辩论,宗二认为利休的创作太矛盾了,“黄金茶室和您的侘茶完全不同。我无法认同您远离侘茶的道路。”他无法理解利休同时进行侘茶和黄金茶室的创作。

但利休反驳:“黄金茶室有不可思议的美,坐在里面仿佛有着无限之感。”“我无法把两者(黄金茶室与侘茶)分开对待。”

利休的美学思考是什么?


4. 秀吉和利休的矛盾激化

利休作为一介茶人,他高尚的茶品使整个国家都为之倾倒,引起秀吉的嫉妒,他害怕民心所向,利休夺权。秀吉出生卑微,他从头至尾,其实都是自卑的。

秀吉羞辱利休爱徒,利休没能保护这个能与自己坐而论道、内心单纯的徒弟,眼睁睁看着他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大德寺门前曾设千利休像,触怒秀吉,秀吉给他安插罪名——高价贩卖茶具、不愿意嫁女儿给秀吉,将利休像放火焚毁。

秀吉要求娶利休独独女为妾,利休不肯,大概是知道父亲如今处境艰难,不想家人为难,女儿最终选择自杀。

利休的初恋是一名高丽女子,她死前将自己珍藏的一个绿色袖珍香炉送给利休,利休将女子的一节指骨放入香炉里,并视之如命,秀吉却要夺走他最后珍视的东西。

大德寺住持说:人生在世,会遭遇三种邪恶之火的烤炙——欲望、愤怒以及傲慢,它们让人贪婪、狭隘和愚钝。

利休终于在一个雾霭茫茫的清晨死去,秀吉仰天大笑,眼里却显然泛着泪光。

 5 ) 为美而死之人

千宗易,本是一介茶人,可以说与世无争,却因为受众人爱戴,搞到丰臣秀吉都嫉妒起来的地步。武将有武将的办法,可以逼人切腹自尽,以永葆自己的江山和地位。

他在死前说得很明白:能让我低头的,只有美丽的事物。丰臣秀吉出身低微,一旦攀上了权利的顶峰,仍改不了土气,要建造华丽奢靡的行宫,甚至恶俗的黄金茶屋。人心所向,滥用权力者,只会叫令人恐惧,不会真正被尊敬。这一场角斗,明显是茶人赢了。

取利休这个名字,利为尖锐刀剑之物,时刻训导自己不要太锋芒毕露,把锋芒收起来,即利休之意。饰演千利休的市川海老藏是歌舞伎演员,出身市川流宗家名门,举手投足都是举重若轻的味道,像飘在半空中。中谷美纪有种隐隐含蓄的气质,尤其嘴角,很适合不卑不亢服侍大茶师的妻子宗恩一角。

有个令人动容的情节,一天晚上,千利休点起一盏镂空两只鸟形状的纸灯笼,光影投射在纸拉门上,正好画着一枝梅,风吹动纸,双鸟像是扑着翅膀落在梅枝上。

宗恩怯怯地问,“不知我是否能做你的妻子?”

利休也不看他,故作逃避闪烁的眼神答,“为吾妻者,非你莫属。”

《寻访千利休》从剖腹开始,倒叙追溯了茶人的一生,只是后半段关于高丽公主的闪回有些突兀。与其说是一代茶人的自传,倒不如说是部美学教育片。影片开头,一行人给织田信长献宝物,有北宋赵昌的画、唐产的茶罐、足利家的传家宝等等,的确都是珍贵的艺术品,但是呢,没有令人心头一动之物。天黑时分,利休才踩着木屐,姗姗来迟,门口的官员替他着急,“怎么这么晚啊!”

“好像还稍微早了一点呢。”怀中用布包着不起眼的黑色盒子,打开,仍没有什么特别。

信长双目矍矍地盯着他,利休不慌不忙打开拉门,把盒子放在适当的位置,注入清水。再一看,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呼起来,金色的波涛和飞鸟之间,镶着一轮当时的水中明月。

这种极致日式美学的体验还延伸到茶,樱花开放的春天,前来喝大师茶的人络绎不绝,打开门窗,春风溜进来,不知哪里落下的樱花花瓣,恰好飘进抹茶碗里。惊叹之余抬头看,原来天花板上绑了一枝樱花。

弟子故作聪明道:果然是师傅啊,看到刚才大家惊艳的表情,万万没想到是这种春意吧。要是换做我,肯定会用诗歌中传唱的八重樱,然后做成八重垣形状的茶壶吧。

师傅也不反驳,淡淡一句,“专业知识没人比得上你,但茶要合乎心意才最重要。”

他年轻的时候,师傅绍鸥给他看新建的茶室,但总觉得坐席差强人意。千宗易过去,拿起锤子,将壁龛的花瓶敲掉了一个角,仿佛神来之笔。

曾在冈仓天心的《茶之书》里读到过类似的一个小故事,一次茶道宗师千利休(せんのりきゅう)的儿子绍安在打扫洗刷茶室的庭径,完毕之后报告父亲。利休认为不够干净,吩咐他再打扫一次。

过了一个多小时候再次禀告:父亲大人,已经没有东西好清理了,小径洗刷三次了,哪怕一根小树枝一片落叶都没法在地上找到。

千利休这才忍不住呵斥儿子蠢货,说庭径可不是这样扫的。于是走入庭中,抓住一棵树干摇起来,院内顿时洒满红黄落叶,所谓洁净,并非徒有一尘不染,而是兼有美感和自然。

懂茶之人,都是有大智慧和爱美之人啊。

 6 ) 请享受这生命的片刻欢愉

千利休快70岁的时候,被丰臣秀吉命破腹。原因不明,便是千利休自己,也不做解释。绝命词:人生七十,力囲希咄。吾這寶剣,祖佛共殺。 其中“祖佛共杀”是《临济录》中的名言。千利休本名千宗易,后来当他易名“利休”时候,一个法师如是解释:利是 锋利 的意思,而利休,便是收敛锋芒。但锋芒终不能匿,死时的一代茶人,以宝剑自况。利休在他的茶室破腹时,作为介错的官员,对其言道,茶室狭窄,无法举刀。利休一笑,慢道,那你且慢慢欣赏。
电影《寻访千利休》,便讲的这节故事,从他生前的那些年一段段的讲起,某时,他与一个武将闲聊完毕走后,武将的妻子与丈夫说,这个男人,内心存在敬畏,似乎在害怕什么。武将问他怕什么。妻子说,他怕美的东西。
这部电影讲的便是美。织田信长寻访天下的宝物,于是众人带着不世的奇珍自夸。这时候迟到的千利休,只带来寻常一个漆盒,在大家鄙夷时,拉开移门,将漆盒置于走廊上,倒上清水。明月恰好而至,倒影其中,波光嶙峋,月影与漆盒上的景物融合。境界一下子活了。顿时美不胜收。他人的物件,哪里比得起来。
又有一节,是外国的商人来日本谈买卖。这个 老外,对日本的风物还是不屑。织田信长请他喝茶。也是很不情愿。于是泡茶的时候,大家闲谈。老外拿起一个名贵的壶子,说这东西值钱吗?利休道,泥巴做的东西,当然不值钱。与百姓百无一用,亦无价值可言。众人愕然,听利休继续侃侃而谈:只有少数人才会欣赏到其中的美,而少数人左右了大众的审美。信长大乐,道,我便是定义天下美的人。利休则道,陛下只是定义天下,而天下的美,由我定义。狂妄的可喜,也难得织田信长有雄主的气量,他笑道,你看,我手下又有一个要问鼎天下的人。
这部电影,讲的是茶人,唯独,没怎么讲茶。算是遗憾。日本的文化艺术与中国相似,但细节之处大异其趣。中国更多是对于事物进行客观的模拟,可以简约,但必要抓其神韵。神韵可感觉之,却说不出来。而日本也许出于地域的狭小,更愿意对一个美好事物进行高度的概括,最终简练成许多元素。元素清晰可见。所以,有时候看日本的东西,更觉得像是东方。
朋友最近做茶。于是没事的时候,总要去他的茶室坐上一会。喝点普洱。普洱当然比绿茶更为慎重的对待。主要喝得热闹,几个人,小杯子喝来喝去,谈些闲话的时候,也不可避免要去谈论杯中的茶。朋友也不时拿他的好茶出来。喝到快意,再换一款。
当然于我而言,更喜生茶,茶汤玉绿,有暗香袭来,入口甘甜。几杯茶喝下去,谈性大起。也不失为一个下午的欢乐。
丰臣秀吉当时还是织田信长手下的武将,某天遇到大麻烦,感到大难临头,慌乱之际,跑到利休的茶室,讨杯茶喝。也是感触在心,秀吉一边坐等茶到,一边喋喋不休自己的 际遇,涕泪纵横。
利休则不动声色,慢条斯理的将茶泡好,递于秀吉,平静道,请用这杯茶来享受这生命中的片刻欢愉。
有些欢乐,确实需要外在的物去体现。
有些,则藏于内心。不被言说。
但这杯茶喝下去,能顿感释然。又有何物可比啊。

 短评

I touch my forehead to the floor only before objects of beauty.

6分钟前
  • vivi
  • 还行

【B】

11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出色的原型人物和构图上的简洁干净提供了非常别致的享受。为信念以及心中的那份“美”所做的坚持与牺牲,茶道之间的小智慧大奥妙,极为点睛。这种处理到极致精巧的工艺呈现,也多少掩盖了倒叙、时间线跳跃、略偏冗长的中心叙事。是非常独特气质的古装片,亦是了解茶文化的一堂选修课。【日影季 . 线上展映 #10】

1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原来又是一个胭脂扣的故事

20分钟前
  • 喜喜自動販賣機
  • 推荐

虽然一直在强调千利休对美的执念,但似乎表现得还不够具体和明确。但整体而言,本片是部好片,饱含了日式文化中的物哀和极端,值得一看。

21分钟前
  • 闪电杰克
  • 推荐

太墨迹了,要不是对日本美学和当年的历史有点兴趣,完全撑不下去啊……

24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还行

辰光只开一刻钟,但比千年松,并无甚不同。一代茶圣,毕生都在追求美好的事物。对山河社稷来说,他的茶盏杯具只是尘埃,但对他来说却是整个世界。禅境一般的画面美学。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东瀛关于“美”的趣味的集中展示。暗含茶器由唐风经高丽风格向日本本土化转变的过程。

29分钟前
  • 霾桑 等108个人
  • 推荐

隐忍之美,侘寂之美,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要有这样的觉悟,好像也经历了宇宙诞生般由灭到生的境遇。木槿一日自为荣的决心,太受教育了。

33分钟前
  • 一愚
  • 力荐

很美,茶道的静谧,以木槿花象征生命与爱情。“在下只为美的事物低头。”“凡此种种,尽皆美物。”(but一切都因初恋)

35分钟前
  • 熊嘴兽✨
  • 推荐

后半闪回内容违和感太强...

40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但是我喜欢。整个氤氲的调儿,对脾气。岩代太郎的曲子不是动听,是需要结合画面来听。所谓观赏音乐就是这样吧。

45分钟前
  • 贾小年
  • 力荐

文字交流那段泪崩

49分钟前
  • 消失
  • 力荐

中谷美纪最后欲要摔茶罐的戏简直了

52分钟前
  • 风华正茂陈二栓
  • 推荐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57分钟前
  • 老五
  • 力荐

霓虹国和高丽国的交流用的白居易的诗。美是一种追求 是永恒的

59分钟前
  • 南樹
  • 推荐

电影本身四星,一星给团爸

1小时前
  • Uso Foolman
  • 力荐

本片中将日本的茶人,高丽的公主,用易凋的木槿花,再加上中国白居易的诗,竟能相连,此场景让我叹为观止。或许有人说逼格过高太卖弄,但讲到茶岂能庸俗,为了展现追求极致美学的千利休,以及茶道精神,导演匠心独运,画面极近典雅,且一点也不沉闷,5星大赞。

1小时前
  • 寻常客
  • 力荐

因为永恒的美和寂静。

1小时前
  • 严彬
  • 力荐

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想让文化服从于强权,但是文化却只服从于美和内心的善念。利休之死的历史真相也许并不那么高尚,但我宁愿相信这个高尚的解读。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设想很美妙,实际上却很难真正做到。太阁秀吉总归还是差了那么点气度。

1小时前
  • 梦野千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