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刚开场的雷诺阿已经是个受关节炎困扰颇深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手上绑着绑带作画,仍然对生命力和画面的效果固执地坚持。会纠正自己的小儿子使用正确的画笔,也因为钟爱少女光泽如绸缎的皮肤而让新来的模特伸出手检查。
影片的色调和构图都像雷诺阿的画一样充满生机,尽管身体在病痛和年迈中老去,但不停移动的光影和窸窸窣窣的风声,都透出蓬勃和美好的生命力。
雷诺阿说自己年轻时追求复杂,年老时开始想要更简单,再通过慢慢地调整将简单的调整到最好。“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我不想再制造更多。”所以雷诺阿只绘制姣好、美丽、有生机的画面,正如去水源头画画时的大风吹得状况一团乱,女人们的吵闹声和阳光的明媚生机,都让他露出了最真心的笑容。
安蝶作为电影的女主角来说可能并不讨喜,但是了解了相关背景之后,她其实也是一个对艺术有追求的女性,从影片开始她对雷诺阿说自己是艺术家,想必当时在面对一个有作品进入卢浮宫的著名画家面前说出这样的话,也是需要勇气的。
影片的最后,导演用字幕写下了雷诺阿父子的后续。有那么一行字些许表达了导演的惋惜:“当’尚·雷诺阿’成为全世界知名的电影导演,女的被遗忘匿名,男的成就了好莱坞各项荣誉。”
也许《雷诺阿》在表达的,不仅是老雷诺阿不断追求艺术的晚年生活,它更想突出的是这位影响了雷诺阿父子的“艺术家”。 电影巧妙的运用了一个家族的姓为名,落点却藏在了一位看似非中心的人物身上。
分享之前写过的一篇//www.douban.com/note/776740658/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影片似乎描绘了太多东西,但不得主旨。剥离主旨,这就是我觉得的。
蝶,她真的如蝶一般,唯美,但你靠近她,她仍然媚俗,心机,自私,放荡,自以为是,热辣,却又真挚。她有她自己的价值观,她并不合全部人的美。每个人都是这样,生命里的经历和遗传,造就了人格,小儿子,应更甚了家庭的因素。在这一个大家庭里,父亲负于盛名之下,人们性格不一,相处半生的佣女们,孤僻执着软懦自恃的父亲,孩子和已逝的母亲们。父亲是人们口中的艺术家,这个家庭的矛盾性并不一般。父亲要画年轻的裸女,安蝶应聘作为被画的对象,闯入了这个家庭。刚见面时,安蝶问雷诺阿对他的意见,雷诺阿,说这女孩不知从哪派来的,地狱来的吧。父亲与儿子们的偏见,群居的人与人价值观的碰撞,日常平淡的讲话,郑重、准备好的、仪式感的谈话。电影似乎并不想讲什么主旨,只是缓缓地平铺这个时间下的人们的人生过程。第二个儿子最后和父亲谈话,父亲强忍着拼命从轮椅上坐起,与儿子拥抱,不要做傻事孩子,他这样轻声地说道,你也不要爸爸。雷诺阿早提及自杀,肉体的痛苦,心灵上的折磨,他拼命地绘画,这是他最后的热爱和信念,在人生的暮年,身体或许已腐朽不堪,肉体已支撑不了他活下去,我们却始终愿意相信,灵魂深处的力量。也许作为父亲,他不合格,也许他也力不从心,他也百感交集,面对就要离开的孩子,只能轻轻叮嘱,不要做傻事,孩子。什么是傻事?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我们无法定义。它是人们普世意义上的关切叮咛,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普通老人迟暮时对孩子的理解.
我说我理解你,不用言语。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和谐与冲突,灵与肉,自私和无私,个人的理想信念,世俗的普世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矛盾中碰撞,揉并。
电影展现了伟大艺术家,人生暮年,仍作为人的苦痛欢欣,每个人,和普罗大众一样的情感与羁绊。
雷诺阿曾问安蝶,你是谁?我是艺术家,安蝶说。
生当何意,死自成独.
海报着实好看 红蓝白黄 我最喜欢的几个颜色都在 背带裤 红色的裙子 独有的上衣蕾丝 黄色的卷发,淡绿色的草地,远处的河流,逆光的阳光,树下的美好,一切色彩都美到极致,胜似童话又高于童话的画面,第一眼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文字设计也很清爽 ,大气。女主尚只是很底层的一个凭借自己努力赚取生活费的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人确要用嫉妒的眼光看待她的努力,她不是妓女,却总是被误认为是妓女,美丽不是她的错误,她真正的美丽在于不屈服,不谄媚,安静美好,做自己。对画家他更多的只是对他的欣赏和理解,并没有爱,个人认为,因为画家蕾诺阿同样尊重她,女仆们言语粉刺她的时候,她的激动并不是不能理解,至于画家的角色身份,很多我并没有理解的很深,只记得他说的现实中那些痛苦的事已经很多了,只有画画可以看到简单的干净的美好,不想画那些肮脏的画面,逆光下,女孩子们在水边嬉戏打闹的画面平静而又美好,简单而又无忧无虑,老人用最后的力气选择干自己想做的事,不想把所有力气花在用来走路上,这句话深深的体会他的意境,如果为了走路,他确实累到没有力气的时候,是真的没有力气再去画画了,毕竟精力有限。蕾诺阿的儿子最后虽然和他成婚了,可是十几年后她们离婚了,男的成了人尽皆知的导演,儿女人确被遗忘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底层人的悲哀呢?她圆了她演员的梦我觉得已经很荣幸了,不一定一定要人尽皆知才算是美满吧,她已经过上了她想过的生活就已经是最圆满的结局了,儿演员本就注定无法红极一生,能被世世代代记住的一定是牺牲更多才能换取的。
父亲是在腐朽身体里画生命,小儿子则是在年轻的身体里看到了死亡,二儿子再受伤的身体里坚持了自我的现实主义。形散神不散,画面顶级,叙事稍有些劝退。
几部画家传记片中看得最舒服、最满意的一部。以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晚年人生为切入口,讲述了他与后来成为著名电影导演的二儿子让.雷诺阿(名片《游戏规则》《大幻灭》导演)的关系;画面美轮美奂,台湾摄影大师李屏宾掌机,用逆光、软焦点、室内外光线对比等手段,充分再现了大师画中对光线、色彩的斑斓印象。各种细节令人难忘,77、8岁的老画家的台词也是句句精彩: “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丑陋,死亡、疾病、战争,我为什么还要增加更多的丑陋,我要创造美“。“只有当我感觉能够触摸到画中的人时,我才算完成了人体肖像画。” “一个女人,不管是娼妓还是女王,都值得同样的尊重。”“艺术就是情感,如果需要解释的话,那它就不是艺术。”“我的血液里都是躁动不安。我要进步!我要画到最后一刻!”
所有阳光中的画面和构图都如同印象派的油画一样柔和唯美,除此之外则充斥着法国人特有的无病呻吟式的矫揉造作,拍的嘛玩意儿啊
叙事如温吞水一样让人昏昏欲睡,画面如同雷诺阿的油画一样美。
除了美好的肉体真是不知道要讲什么,八卦都是不咸不淡的
居然没认出单车少年
女主漂亮,让雷诺阿的演员像诺顿...故事弱
摄影师拍的吧,除了画面漂亮以外,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女主如此令人讨厌是本片中唯一的痛苦和不足。当她只想着自己摔了已经关节变形的雷诺阿画的那么美的盘子时,我真心想抽死她!
女主的确挺美,像雷诺阿画中的女子,但看到她砸了雷诺阿亲手画的盘子的那一刻我是真的想抽她。感动于他晚年饱受关节炎困扰仍旧不放弃作画,也第一次知道原来二儿子是很有名的电影导演。看完电影后想起了自己在美术馆看画的时光,又去查资料看了不少雷诺阿的生平,知道了不少趣事,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地方
画面美,剧情糙
根据雷诺阿本人的瓶塞理论创作的传记电影,你可以解释它所有的意识流形态,不假掩饰的孤独与宿命主义。我们到底是被无意识推动,还是自己坚持的结果?雷诺阿小眼睛闪闪的,会告诉你答案。scrogneugneu
美炸 用水中浸染开的颜料来比喻暗生情愫太动人
#观影手记# 1419 3.5 色彩之美,胴体至美。
印象派油画般的柔美色调,这样美的画面就是用来言之无物的,谁都会在暖洋洋的午后懒散放空
摄影美轮美奂,电影却与绘画、与印象派、与画家的雷诺阿基本无关。当然,老年雷诺阿对人体之美、对画的执着是唯一点题之处,其他一切则在探讨伦理与家庭关系。另:在飞机上看这部电影感觉压力山大。
以失焦模仿印象派的朦朧美。拜託李屏賓去找個好一點的導演合作…
美好絕不是畫出來的 是靠色彩
李屏宾的摄影当然是最大亮点,完美还原了雷诺阿画作中那种浓郁鲜艳的色彩,不过其他方面也没有拖后腿。谁曾想打破原有绘画格局的印象派先驱雷诺阿,在面对新艺术电影时,也曾一度是鄙夷和蔑视的态度,不知道他如果活到今天,看到电影已经发展成最主流的艺术,而绘画只能在博物馆瞻仰时,该作何感想。
叙事一塌糊涂,作为人物传记,连故事都没讲好,言之无物,硬伤如此。不过摄影与色彩真是美得令人心头为之一颤啊,像极了画家雷诺阿的风格。确实如同评论所言,这是一个解释让·雷诺阿为什么想当导演的原因的超长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