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的爱情观很有问题,这部剧始终是以男主的回忆代入到女主情感里面可是这并不可能实现。没有人会因为某一段文字就能立刻相信你所说的一切甚至跟你一定终身。这个爱情本身就很荒谬女主能够对着自己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陷入回忆陷入悲伤?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因如此所以在抒情戏的时候也并没有打动到我。加的一颗星是给范伟老师的可以说范伟老师这段戏份是全片唯一打动我的地方。最后我认为把爱情片里加入奇幻元素本来就是件错误事情,世上不可能有荧幕里出现的爱情,正如世界上并没有时间倒流一样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它消化它。所以剧中这种爱情观的树立无非是给那些幻想爱情的少年少女们高高举起然后再将他们重重的拍在地上。
三颗星全都给男女主在国外的生活,整个故事情节并不好看,一上来就很突兀,奇幻梗也很突然,女主看到一本日记就相信一个陌生老人与自己有关系,很诡异。
但是第一次打破时间后,男主为了遇到女主做了很努力,而且帮助她出国实现梦想,最难得的是,故事没有狗血剧情,没有甜蜜变争吵的转折,我很喜欢,卖煎饼那一段太戳心了。
穿插着父亲条线的故事,也很暖心,披萨店老板从仇人变成伙伴,很有意思的设定。
故事太童话了,童话还是完美的,完美的又不切实际。
从一开始就感觉像是狗血剧的拼凑,美好的儿时回忆,那个把自己救于水火之中的小女孩,情窦初开的年纪的再次相遇,表白的窘迫,突如其来的车祸。拜托,狗血剧情能别全都拼凑在一块好吗?从头尬到尾,像是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被迫在一起演戏!太过于美好虚幻的爱情反而给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感觉,脱离了现实的琐碎,完全引起不了观众的共鸣,反而因为一次次的改变命运让观众感到乏味和麻木,剧情需要,一个死一个救,好不容易撑着眼皮和仅存的一点耐心看到结尾,以为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反转,的确是反转了,可是就这?最后,这部剧存在的意义可能就是给我们无处安放的情绪一个发泄出口吧,能遇到这么烂的剧也实属不易。吐槽完毕
忘记在哪里看到类似这样的话:最美好的词语不是什么“一夜暴富”、“心想事成”,而是“虚惊一场”。我非常认同。比起,单纯的“得到”,“不失去”显得更为美好。而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林格多次失去邱倩,又多次失而复得。在最后十分钟,我就在想,这个故事要怎么结尾。结果是一个非常好的喜剧结尾。微博上悲剧的负能量看多了,对于这个喜剧结尾我非常满意,哈哈哈哈。
电影的魅力在于,不用亲身经历,也能有“我是电影中的某个人”的很强的代入感。人性总是不满足,现在过的不好的,希望回到过去,从而变得更好;现在过的好的,希望从头来过,变得更更好。真实世界是没法从头来过的,而电影可以。我记得沈腾的《夏洛特烦恼》;刘德华的《童梦心缘》;我高中语文试卷里的一篇阅读理解,也是写了一条错误的路,后来才发现可以重走一次;微博上的一觉醒来,发现在读书时代的课堂上,也收获了很多人的点赞。这类“回到过去”的情节很受我的喜欢。
电影是喜剧收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太多的错过以及遗憾。在享受完,替林格邱倩开心的喜悦后。回到现实,需要更加珍惜当下,以及为未来做更好的准备。
最后说一段。本来不打算看的,因为觉得爱情片也拍不出什么新意了,且名字很俗套。因为公司送的生日电影券没用完,看着烦,所以就随便找一场看了。结果很满意,这个感觉和当初看《夏洛特烦恼》一样。能在这么普通的主题中,不断拍出新意,这些电影真厉害。
只有在一起时间才有意义。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就在刚过去的七夕,上映一周至今(8.31)已突破4.2亿,评论已经成攻势:"俗气、老套、生硬、狗血..."。作为科幻片,硬伤不小,但既然赶七夕,——爱情片,真的有那么烂吗?我不信。。所有,本文是一次尝试的“拯救”之旅。。
首先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1.墙上海报
在一开始,墙上出现了《时空恋旅人》海报,讲述的也是一个穿越和时间的故事。
21岁的Tim偶然知道自己家族拥有穿越的“超能力”。这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但是他能够改变自己生命中发生过的和将要发生的一些小事,——说白了他是希望穿越,给自己找一个女朋友(是不是突然觉得好浪费),最后如愿以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显然也启动了时间穿越,不过并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回到过去后,单方面“擦除”男主在世间的所有信息痕迹。并得付出不小的代价:加速自己的衰老。
2.关于人名
格林,G.M.T.(Greenwich Mean Time) 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地球本初子午线的标界处,世界计算时间和经度的起点,地球自转速率的一种形式。总之,“格林”是一个时间符号。
邱倩(秋千),秋千有两个涵义:象征美。古代多是少女玩的,坐在秋千上的少女有引诱的味道。其次,时间。秋千有一种宗教含意,象征着长寿 (秋千=千秋)。倩还让人想到小倩,《倩女幽魂》中小倩也是为了爱不顾一切,自我牺牲的精神。
3.爱因斯坦与时间设定
爱因斯坦是片中出现较多的画面,爆炸头,黑板,方程式,构成了科幻设定的逻辑支撑,但观众得明白,这部分着墨并不多——最终要的是丁游(饰演物理教授)的一段解说,大概就是:时空重启后,重启者会回到事件发生的时间起点,有关你的记忆因时空改变,全部擦除,由于这个过程消耗巨大的能量,穿越者也因此消耗生命,加速衰老(一次大概消耗10-15年,因为林格穿越了三次,从21岁左右,就已经到接近死亡的自然寿命)。
4.只有在一起,时间才有意义
这句话在片中的后半段出现,与时间联系在一起,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诠释了爱情与时间的意义。如果没有你的日子,活的再长有什么意义?
5.关于两种爱情
剧中林格、吴航是两种典型的爱情代表:
林格:青梅竹马,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有血有肉,我把他归为“恋爱对象”。
吴航:有车有房,有气派且有能力,我把他归为“结婚对象”,有位豆友说是一个“工具人”,也不无道理。
6.跨度巨大的年龄角色
林格这个角色前两次失忆的扮演,并不觉十分出彩(并非李鸿其演技问题),但到了40岁以后的角色,堪称叫绝,沧桑的胡渣,蓬松的头发,特别是在笔记本上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台灯,昏黄的灯光,大海,走廊,每个背影都写满了苍凉;李鸿其本人嗓音十分低沉,中年老年男人拿捏完美(他第一次假扮邱倩的老师,可见一斑),要知道男主还是90后呀(1990年),能到这个程度的确不易。
7.最后的辩护
看到评论里有不少的吐槽,不遵守穿越的规则设定,化妆不专业,镜头等等。
不过小编看来,本片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因为这是一部七夕爱情片,它的定位,其实是一部爱情电影,非科幻电影。因为时空措置的电影已经相当多,如逻辑严密烧脑的《蝴蝶效应》,《记忆碎片》;或者爱情与穿越结合的《预见未来》(尼古拉斯凯奇饰);时空措置本身就会引发巨大的脑洞,但从本片开篇的《时空恋旅人》来看,至少本片定位上,的不是科幻为主,而是更多的是辅助和推动剧情,主要讲的,是爱情。
其次,爱情无逻辑可言。这不是否定逻辑的意思,如果派电影没有逻辑主线,当然是烂片,可是当你的聚焦点并不是在逻辑设定上呢?看到有人质疑:既然穿越的设定是擦除一切信息,男主为何还能去美国,找工作,办签证... 一系列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剧情硬伤”,——如果用逻辑思维的话。但确实,存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完全都“说不通”,可以完全不讲逻辑:“飞流直下三千尺”,地球哪来落差那么大的瀑布?“朝如青丝暮成雪”,完全不符合时间常识;这样的例子就不多说了。
不如用一个更有发言权的人——爱因斯坦曾说:逻辑会带你从A到B,但想象力能带你去到任何地方。研究了一辈子逻辑、最后获得诺奖的约翰纳什最后对老婆深情说道:最大的理性,是爱。在逻辑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想像的世界,善和美的世界,在那里逻辑甚至“失效”。因为爱,本就无逻辑可言。
最后总结,这是一部失败的科幻电影——如果从专业的科幻、逻辑、镜头等判断,但显然科幻并不是最重要的定位。在复工后特殊的七夕上映,爱情才是最终定位,“情”字是最重要的内核。
想起一句老套却又很贴切的诗: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因为情,有可能苦,如李莫愁和陆展元,也有可能甜如杨过小龙女。林格的付出值得吗?世间真有这样傻的人吗?不得而知,
但,一生有一个值得你奋不顾身一次的人,有一次奋不顾身的去爱去恨,这就够了,也许答案真的不重要。
“林格,一个不存在的人。”看完整部影片,才会恍然大悟,不存在的不是林格,而是邱倩。 邱倩,一个本该在18岁就结束生命的少女,一生有幸,遇到林格。“我用尽我的生命爱你。”一次次的交换,一次次的忘记,一次次的重新爱上,林格对邱倩的爱是“忘我”的。 不论剧情多么奇幻,他总归是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美好凄美的爱情。我们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没有遇到真正的爱情。 现代社会,爱情来的快去得快。爱情,本该是神圣庄重的。看完这部影片,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所波澜,唤醒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与期许。 影片的最后,邱倩成为了曾经的林格。在林格生命垂危时,通过手表交换生命。整个剧情结尾,不能说是be,也不能说是he。不论怎样,总有一方会先离开。但是,深爱了,就不分你我。双向奔赴的长久的爱情,是两个人互相付出、互相成就,而这一切都需要勇气。
C 也还行吧,不好看也不难看,真觉得比八佰好看。
都是情侣在看,但是在看电影的就不太多。
熬过了前半程的尴尬,后半程渐入佳境。
设定还可以,大概就是你可以为自己爱的人献出一切,乃至生命么?但是,这个过程的反复有点太多了,男主竟然连续反复了三次,结尾还加多一次女主的变化。这使得,这个梗在不停地重复中,变得有些廉价了,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情感的力量。
如果一个男人可以无条件去守护一个女人,那么肯定是她亲爹。
2020那么难,还好有爱情。
女主真的不太适合大荧幕!
3.5抱着去看烂片的心态去看的,结果发现还可以。虽然剧情落俗,但是拍的还算OK。范伟最后那段真的是...轻描淡写的说一番话就把我弄哭了。BTW姚导很漂亮啊...
无论我忘记你多少次 当你在次出现在我面前时 我还是会再一次奋不顾身爱上你
太老套了!太无趣了!全程我都想看手机,我邻座我前排都在看手机。但是李一桐笑中带泪的画面好美,李鸿其很适合这个角色。演员这么努力,奈何剧本太差!
给李鸿其一颗星,给导演一颗星,给俩人拥抱杨宗纬唱歌那场戏一颗星。不能再多了。而且因为李一桐,我会扣0.5颗星的。
中规中矩,《想见你》版《雨中曲》,李鸿其还行。
李鸿其到底在干嘛…还不如吃苹果
我极其喜欢这个电影。事实上也很喜欢被说就像如果芸知道那样糟糕的如果芸知道。特别是电影的后半段或者说爱情的后半生。我特别喜欢那种因为衰老无法积极响应,以至于暗流更加汹涌的迟暮感。
原来,是个“续一秒”的故事。范伟怕是没想到,自己一个东北爹,怎么就有了个台湾腔儿子,也难怪要酗酒。
看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日本电影《与君相恋100次》和韩国电影《被掩盖的时间》,男孩接受不了女孩的死选择一次次倒转时间,同时又独自付出衰老的代价。在故事概念不算新鲜的前提下,导演对感情的把握还是蛮准的,把这个片子当成是讲述纯爱的童话,还是可以忽略细节的bug的,毕竟童话不是现实。
剧情拉胯,趁七夕捞一笔电影,李一桐蛮漂亮的
小妞影片,适合女孩子或舔狗观看。没想到本片的最大槽点居然在李鸿其身上,要演五个年龄段,除了头发其他几乎没变,包括声音,身体状态,皱纹。女孩子也没有时光流逝。再加上李鸿其好像从来不缺钱。
李鸿其在我眼里一直特别像张若昀,结果大荧幕居然没撑住,青春戏部分演技略油腻,李一桐倒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些许灵气。故事的开篇老套,节奏偏慢,叙事铺陈不够巧妙,胜在至少情感模块打电还不错,我还是哭了一次。时长太长,剪辑功力偏弱,中间的许多戏剧冲突太分散了,大部分事件都很随机。一大惊喜是罗辑给这部戏加了很多分,果然是姚婷婷看拍档了。总体值得一看,姚婷婷还能更好。
日记式mv